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描写洪安边城唯美的句子汇总100条

《边城》对爱与美的描写

《边城》成书于1931年,那正是沈从文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季节。这个时候中国有良知的文人,都在思考着人性的本质沈从文自然是走在前沿的,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对湘西的印象,描写了一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给都市文明中迷茫的人性指一条明路。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对爱与美的描写。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对爱与美的描写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家中,沈从文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家。他用辛勤的笔,自然朴实的语言反映了故里湘西的生活,使湘西走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向了世界。作者以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人们提供了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艺术作品――《边城》。他说:“我的作品稍稍异于同时代作家处,在一开始写作时,取材的侧重在写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条延长千里水路的沅水流域。”〔1〕p80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挚爱,写出了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清新绚丽,是一幅淳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是一曲爱与美的人生颂歌。

在表现爱与美方面,冰心写过《超人》,许地山写过《缀网劳蛛》,王统照写过《微笑》,而沈从文与此不同的是,虽然同样表现爱与美,但“我要表现的是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2〕p214。《边城》的故事非常简单,好像作者不是在着意讲述动听的故事,而是在精心描绘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不是在用绵密的针线编织波澜起伏的情节,而是在用绚丽多彩的画笔绘制淳美可爱的人生图景。《边城》是一首优美的诗,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边城》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在湘西酉水上游的边城茶峒,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暗暗爱上了碧溪摆渡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后来老大天保知道弟弟对翠翠爱得更深,就主动退让,借装货乘船离家,不幸丧身险滩。老二傩送寻索哥哥尸体未得,也一时无心耽恋爱情,远行桃源。不久老船夫溘然长逝,翠翠怀着对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思念的双重感情继续摆渡。秋去冬来,塌了的白塔重建了,而傩送仍未有归期:“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3〕p267在故事里,作者以惊人的单纯和质朴的笔调把读者带进了山多篁竹,翠色逼人的景色里,这里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3〕p177多么像一个古老的童话。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充满爱与美的人生之赞颂:青年男女的性爱,父子祖孙的亲爱,人们相互之间的友爱,风俗风景的可爱……整个小山城,沉浸在爱的温馨中。

除了写爱,小说还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小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描绘美:

(一)童贞美与性爱美

《边城》的主要人物是翠翠,作者笔下的翠翠,是个刚脱离儿童期的少女,她的一举一动还带着点童稚气。翠翠,像她的名字一样,恰是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美丽,纯洁,是一个天真无邪的稚态可掬的山区少女的形象。作者扣住人物特定的生活环境,写出她不同于一般少女的童贞美的表现及其形成条件。她与青山绿水做伴,在和风丽日里长大,心灵没有沾染一丝尘埃。她伶俐乖巧,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活泼而不轻佻。她与祖父(实际是外祖父)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但没有半点娇生惯养。在翠翠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所要赞颂的优美自然的“人生形式"的雏形状态。翠翠的童贞美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性爱美,则更亲切感人。性爱美是童贞美的发展,这种发展,把人物的品性美升华到新的境界。作者用较多的篇幅,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翠翠性情的发展变化,发掘她处在青春萌动期和恋爱纠葛中的美的思想和情操。郭沫若在翻译《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前有诗云:“少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4〕随着年龄的增长,翠翠的春心很自然地萌动了。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脸红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在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述说关于新嫁娘的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还欢喜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甚至想得到很远,很多。而有时连自己也不知是想些什么,却因年龄自然而来的一件奇事,到月就来,也是她多了些思索,多了些梦。这是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外形和内心细致入微的生动逼真的描写,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密意。

(二)感情美与心灵美

在描写性爱时,作者根据翠翠的年龄,性格特征,着重从她的内心世界发掘。这个十五岁的少女,青春萌动了,但没有了强烈追求的欲望和行动。当她知道大老、二老在间接向她求爱时,马上唤起了她的回忆和想象,但情动于衷而不行于色。祖父向她提及,她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祖父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但当爷爷把船划动,她却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于是“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3〕p199。爷爷知道翠翠问话的意思,心照不宣,不再点破。当两人送走了过渡的新嫁娘时,祖父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做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上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3〕p203作者把他灵巧的笔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把一个生在山区长在水边的少女处在初恋乍爱之时沉浸在幸福激动之中,又感到羞涩拘束的神情姿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了。在这里,作者恰当地处理了人物动与静的关系,即着重描写翠翠静态的外表和动态的内心。翠翠生活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本性是活泼好动的,但当初恋成为她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时,她变得文静了,思想的外向转为感情的内向,深思遐想代替了心直口快,腼腆娴静代替了轻举好动。为了真实的表现这种变化发展,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较多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自己做感情的自我抒发,展示许多虚虚实实的幻美境界。如翠翠独自仰望深邃的星空,凝眸变幻的云彩,细致小巧的芦管或大葱梦中随傩送的恋歌轻轻的飘荡到对山悬崖半腰去摘传情草(虚耳草)等等。这种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统一,更突出了翠翠的感情美和心灵美。

(三)人性美与品性美

《边城》的主要情节是恋爱,但主意不在表现青年反对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所以很少写恋爱过程和纠葛。小说着重表现的`是围绕翠翠与天保,傩送的爱情所反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相爱的关系,显示出看来平凡而实属崇高的美德,即表现一种充满爱与美的人情世态。为了充分表现人情世态,作者除了写翠翠纯真的性爱美和天保兄弟对爱情的挚诚又谦让的美德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边城人们的人情美,品性美。

边城人民性情粗犷豪放,爽直豁达,重感情,轻钱财,讲义气,是非分明,爱憎强烈。他们见义勇为,江水暴涨时,“不拘救人救物,都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的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3〕p181;他们仗义任侠,“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3〕p190 ;他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说完了又反悔,同茶峒人平素品德不相称”〔3〕p203 。作者或概括介绍,或具体描写,把边城人民的这些高尚而富于地方特色的品德突出表现出来。同时,作者根据人物性格的差异,写出各人不同的特点来,如老船夫和船总,他们都具有长者的宽厚仁慈、鱼公好义等品质,但由于生活经历,社会地位,性格特征不一样,因而同类的品德,其表现也就不同。作为家长的仁厚来说,老船夫的表现是对孙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船总的表现则是对儿子一举一动地严格要求;就慷慨好义来说,老船夫主要表现为待人的仁义,船总则主要表现为助人的侠义。

(四)风俗美与风景美

《边城》给读者以强烈的美的感受的还有风俗美和风景美。男女的恋爱嫁娶,节日的欢庆形式以及清悠秀丽的山水等等,都富有鲜明的湘西特色。风俗如“走车路”,“走马路”的找对象方式,迎亲的花轿,办丧事地绕棺,孩子的取名,元宵的爆竹烟火,端午的龙舟竞渡,中秋的月下对歌等等,都使人感到新奇别致,得到美的享受。沈从文笔下的风景也很有特色,如酉水两岸的村镇,碾坊,筒车,小溪流上的绳渡,水磨,茶峒的街道,码头。吊脚楼,碧溪的小白塔,翠竹,乃至山区的雾霭风雷,作者就象一位国画大师或浓描,或淡写,都散发着边城山区的特有气息。

风俗的描写,端午节尤为出色。端午节是翠翠与二老见面的重要时机,也是表现湘西风俗人情的重要环节。那“又狭又长,两头高高翘起,全身画着朱红色长线”〔3〕p189的特制龙船,那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色太极图的高脚鼓,那雄健的桨手和鼓手,那犹如“梁红玉老鹳河水战”的竞赛,那泅水能手追抓脖子上缠有红布的大雄鸭子,以及观众中那“额上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3〕p188的妇女、小孩等等。这一切,作者用传神之笔,做了绘声绘色的描写,画出了一幅湘西健美多姿的“龙舟竞渡”风俗画,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酉水之畔,与那里的人民共同欢渡佳节,领略当地优美健康的风俗人情。

《边城》中的人情风俗画里包含的美和爱,和谐自然。他的语言和他描写的人物一样,自然朴实,散发着泥土气息;他的语言象他笔下的山溪、翠竹一样,清新秀丽,富有地方色彩。

总之,作者以清新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写出了湘西人民优美的心理素质,淳朴的社会风俗,新奇的山光水色,绘制出一幅边城这个特定地方的淳美的风土人情画卷。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文集》〔M〕花城出版社1984.7.

(2)王保生著《沈从文传》〔M〕 重庆出版社1995.11.

(3)黄修己 李平编选《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修订本・下册)〔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4.

(4)郭沫若译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M〕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7.

沈从文《边城》对爱与美的描写

《边城》是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沈从文《边城》对爱与美的描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沈从文《边城》对爱与美的描写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家中,沈从文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家。他用辛勤的笔,自然朴实的语言反映了故里湘西的生活,使湘西走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向了世界。作者以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人们提供了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艺术作品――《边城》。他说:“我的作品稍稍异于同时代作家处,在一开始写作时,取材的侧重在写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的一条延长千里水路的沅水流域。”〔1〕p80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挚爱,写出了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清新绚丽,是一幅淳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是一曲爱与美的人生颂歌。

在表现爱与美方面,冰心写过《超人》,许地山写过《缀网劳蛛》,王统照写过《微笑》,而沈从文与此不同的是,虽然同样表现爱与美,但“我要表现的是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2〕p214。《边城》的故事非常简单,好像作者不是在着意讲述动听的故事,而是在精心描绘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不是在用绵密的针线编织波澜起伏的情节,而是在用绚丽多彩的画笔绘制淳美可爱的人生图景。《边城》是一首优美的诗,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边城》讲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在湘西酉水上游的边城茶峒,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同时暗暗爱上了碧溪摆渡老船夫的孙女翠翠,后来老大天保知道弟弟对翠翠爱得更深,就主动退让,借装货乘船离家,不幸丧身险滩。老二傩送寻索哥哥尸体未得,也一时无心耽恋爱情,远行桃源。不久老船夫溘然长逝,翠翠怀着对祖父的伤悼和对情人的思念的双重感情继续摆渡。秋去冬来,塌了的白塔重建了,而傩送仍未有归期:“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3〕p267在故事里,作者以惊人的单纯和质朴的笔调把读者带进了山多篁竹,翠色逼人的景色里,这里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3〕p177多么像一个古老的童话。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主要内容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充满爱与美的人生之赞颂:青年男女的性爱,父子祖孙的亲爱,人们相互之间的友爱,风俗风景的可爱……整个小山城,沉浸在爱的温馨中。

除了写爱,小说还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小说从以下几个方面描绘美:

(一)童贞美与性爱美。《边城》的主要人物是翠翠,作者笔下的翠翠,是个刚脱离儿童期的少女,她的一举一动还带着点童稚气。翠翠,像她的名字一样,恰是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美丽,纯洁,是一个天真无邪的稚态可掬的山区少女的形象。作者扣住人物特定的生活环境,写出她不同于一般少女的童贞美的表现及其形成条件。她与青山绿水做伴,在和风丽日里长大,心灵没有沾染一丝尘埃。她伶俐乖巧,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活泼而不轻佻。她与祖父(实际是外祖父)相依为命,形影不离,但没有半点娇生惯养。在翠翠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所要赞颂的优美自然的“人生形式"的雏形状态。翠翠的童贞美给人的印象是难忘的,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性爱美,则更亲切感人。性爱美是童贞美的发展,这种发展,把人物的品性美升华到新的境界。作者用较多的篇幅,细腻的笔触,写出了翠翠性情的发展变化,发掘她处在青春萌动期和恋爱纠葛中的美的思想和情操。郭沫若在翻译《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文前有诗云:“少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子谁个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4〕随着年龄的增长,翠翠的春心很自然地萌动了。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脸红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在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述说关于新嫁娘的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还欢喜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甚至想得到很远,很多。而有时连自己也不知是想些什么,却因年龄自然而来的一件奇事,到月就来,也是她多了些思索,多了些梦。这是对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外形和内心细致入微的生动逼真的描写,洋溢着爱和美的柔情密意。

(二)感情美与心灵美。在描写性爱时,作者根据翠翠的年龄,性格特征,着重从她的内心世界发掘。这个十五岁的少女,青春萌动了,但没有了强烈追求的欲望和行动。当她知道大老、二老在间接向她求爱时,马上唤起了她的回忆和想象,但情动于衷而不行于色。祖父向她提及,她娇嗔地把话题岔开,掩饰内心的真情。祖父说:“翠翠,假若大老要你做媳妇,请人来做媒,你答应不答应?”翠翠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但当爷爷把船划动,她却问:“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于是“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3〕p199。爷爷知道翠翠问话的意思,心照不宣,不再点破。当两人送走了过渡的新嫁娘时,祖父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做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上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3〕p203作者把他灵巧的笔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把一个生在山区长在水边的少女处在初恋乍爱之时沉浸在幸福激动之中,又感到羞涩拘束的神情姿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了。在这里,作者恰当地处理了人物动与静的关系,即着重描写翠翠静态的外表和动态的内心。翠翠生活在无拘无束的环境里,本性是活泼好动的,但当初恋成为她生活中的重要因素时,她变得文静了,思想的外向转为感情的内向,深思遐想代替了心直口快,腼腆娴静代替了轻举好动。为了真实的表现这种变化发展,作者用抒情的笔调,较多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物自己做感情的自我抒发,展示许多虚虚实实的幻美境界。如翠翠独自仰望深邃的星空,凝眸变幻的云彩,细致小巧的芦管或大葱梦中随傩送的恋歌轻轻的飘荡到对山悬崖半腰去摘传情草(虚耳草)等等。这种虚实的结合、动静的统一,更突出了翠翠的感情美和心灵美。

(三)人性美与品性美。《边城》的主要情节是恋爱,但主意不在表现青年反对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所以很少写恋爱过程和纠葛。小说着重表现的是围绕翠翠与天保,傩送的爱情所反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相爱的关系,显示出看来平凡而实属崇高的美德,即表现一种充满爱与美的人情世态。为了充分表现人情世态,作者除了写翠翠纯真的性爱美和天保兄弟对爱情的挚诚又谦让的美德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了边城人们的人情美,品性美。

边城人民性情粗犷豪放,爽直豁达,重感情,轻钱财,讲义气,是非分明,爱憎强烈。他们见义勇为,江水暴涨时,“不拘救人救物,都同样在一种愉快冒险行为中,做的`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见及不能不为之喝彩"〔3〕p181;他们仗义任侠,“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3〕p190 ;他们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说完了又反悔,同茶峒人平素品德不相称”〔3〕p203 。作者或概括介绍,或具体描写,把边城人民的这些高尚而富于地方特色的品德突出表现出来。同时,作者根据人物性格的差异,写出各人不同的特点来,如老船夫和船总,他们都具有长者的宽厚仁慈、鱼公好义等品质,但由于生活经历,社会地位,性格特征不一样,因而同类的品德,其表现也就不同。作为家长的仁厚来说,老船夫的表现是对孙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体贴,船总的表现则是对儿子一举一动地严格要求;就慷慨好义来说,老船夫主要表现为待人的仁义,船总则主要表现为助人的侠义。

(四)风俗美与风景美。《边城》给读者以强烈的美的感受的还有风俗美和风景美。男女的恋爱嫁娶,节日的欢庆形式以及清悠秀丽的山水等等,都富有鲜明的湘西特色。风俗如“走车路”,“走马路”的找对象方式,迎亲的花轿,办丧事地绕棺,孩子的取名,元宵的爆竹烟火,端午的龙舟竞渡,中秋的月下对歌等等,都使人感到新奇别致,得到美的享受。沈从文笔下的风景也很有特色,如酉水两岸的村镇,碾坊,筒车,小溪流上的绳渡,水磨,茶峒的街道,码头。吊脚楼,碧溪的小白塔,翠竹,乃至山区的雾霭风雷,作者就象一位国画大师或浓描,或淡写,都散发着边城山区的特有气息。

风俗的描写,端午节尤为出色。端午节是翠翠与二老见面的重要时机,也是表现湘西风俗人情的重要环节。那“又狭又长,两头高高翘起,全身画着朱红色长线”〔3〕p189的特制龙船,那用生牛皮蒙好绘有朱红色太极图的高脚鼓,那雄健的桨手和鼓手,那犹如“梁红玉老鹳河水战”的竞赛,那泅水能手追抓脖子上缠有红布的大雄鸭子,以及观众中那“额上用雄黄蘸酒画个王字”〔3〕p188的妇女、小孩等等。这一切,作者用传神之笔,做了绘声绘色的描写,画出了一幅湘西健美多姿的“龙舟竞渡”风俗画,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酉水之畔,与那里的人民共同欢渡佳节,领略当地优美健康的风俗人情。

《边城》中的人情风俗画里包含的美和爱,和谐自然。他的语言和他描写的人物一样,自然朴实,散发着泥土气息;他的语言象他笔下的山溪、翠竹一样,清新秀丽,富有地方色彩。

总之,作者以清新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写出了湘西人民优美的心理素质,淳朴的社会风俗,新奇的山光水色,绘制出一幅边城这个特定地方的淳美的风土人情画卷。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赏析沈从文《边城》的美

2.沈从文《边城》的人性美

3.沈从文《边城》读后感范文

4.《边城》沈从文摘抄读后感

5.沈从文小说《边城》的生命节奏

6.沈从文《边城》读书笔记5篇

7.《边城》 讲课实录沈从文

8.解读沈从文《边城》

9.沈从文边城教案

10.边城 沈从文优美文段

《边城》美的呈现

《边城》是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艺术珍品,这是一曲爱与美的赞歌,旨在重塑民族品格。本篇小说处处渗透了作者独特的创作理念,在感受本篇小说中所描述的淳朴民情时,我们不仅看到了真的存在,找到了善的影子,更重要的是领悟到了美的境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边城》美的呈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美的呈现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以翠翠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发生在平凡人(翠翠、爷爷、傩送、天保等人)之间的一个故事,向读者展现了美丽的边城山水,展现了古老的淳朴民情,展现了爱与美的力量,展现了微妙的湘西世界,展现了作者的创作境界追求。

《边城》的创作境界即是呈美。“至于‘情景合一’,则是要求人们以其思想感情再现。地造化之工,这就是‘美’”。①艾米《山楂树之恋》和沈从文《边城》同为纯美系列的爱情故事,为了更好地展示爱情的美感,两篇小说都极力渲染了景物的美,然而两位作家表达美的方式却是不尽相同的,小说《山楂树之恋》美在了一棵树,而《边城》却美在了整个山城,《边城》的美是随处可见的,而《山楂树之恋》的美只美在了那个季节。小说《边城》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这个远离喧嚣的偏远地的美,像极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山楂树的美适合藏进记忆,那是属于回忆的,而山城的美适合观赏,那是属于享受的。茶峒是一座很有灵气的山城,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一切都美不胜收,美的那般纯粹,那般自然,使得凤凰小城成了无数读者向往的理想边境。这里的树没有经过修葺,这里的山没有经过雕琢,这才是源自大自然的美,也正是这样的山水才滋养了小城里的人们,他们没有浮躁,安于本分,但这并不是不求进步,并不是失去了生命的力量,而是一种“让命运的归命运,让自己的归自己”②的实事求是的处事态度,同自然般成长。

《边城》的美不仅源于茶峒山水的美丽,还源于文本本身,在《边城》的叙述过程中,处处可以找到美的足迹,首先,本篇小说的语言存在着一种话语蕴藉的美。关于小说中人物的名字,比较典型的就是撑渡船的孙女――翠翠,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提到了这个小女孩,却没有指出女孩的名字,直到叙述了女孩母亲与茶峒军人的过往后,才交代了老人给孙女所取的名字,这个名字也是使本篇小说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因素。翠翠二字,简短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翠翠这个名字在青山绿水间又是那么合乎情理。艾米在小说《山楂树之恋》的女主角取名为静秋,表达的是在动荡世界里的另一种安静,周国平的《一个父亲的札记》里唤自己的女儿为妞妞,表达的主要是女儿的可爱与自己对其的挚爱,而翠翠这个名字更多的是散发了一种朝气,一方面映衬了篁竹的清脆可人,一方面展示了篁竹的坚强不屈,是一种可贵生命的象征。语言自然又是本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如当时龙舟竞渡结束后,翠翠一个人在等爷爷来接她,天黑了心里十分害怕,二佬恰巧在这时候赶鸭子出现了好意让她去他家楼上等,翠翠却误会了二佬,二佬的一句“大鱼会吃掉你”也成了日后翠翠美美的思念。《边城》里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小说开头写到翠翠的时候,用“小兽物”来形容翠翠,仿佛翠翠就是大自然的小精灵,充满了灵性。在写到大佬和二佬追求翠翠时,用“车路”形容唱歌求爱,用“马路”形容请人说亲,既形象生动又活泼有趣。另外,小说中提到的“渡船”和“碾坊”其实象征了生活中的两种理念,渡船和碾坊本身就暗示了旧的封建婚姻习俗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矛盾。③从形式上看,本篇小说叙述结构奇特,还多使用了插序的叙述方式,在写完了第一个端午节的情况后,插补了第一个端午节时翠翠二佬傩送的相遇情景,文中回忆了翠翠母亲与军官的爱情故事,似乎也预示着翠翠的爱情悲剧。从形象上看,小说塑造出了具有特征、富于魅力的人物形象。翠翠的爷爷、翠翠、船总等都彰显了人性的率真,展现了边城的风俗之美。当然翠翠爱情的美是贯穿全文的,翠翠对傩送爱的如一,是一种依恋的美。翠翠之所以喜欢二佬,也有诗意的美的意境的影响,翠翠在梦里听到二佬的歌声时,她觉得自己在飞,这样的意境是极美的,令翠翠不禁向往。《山楂树之恋》里所描绘的爱情虽然不是奔放的但会让人觉得是浪漫的,而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展现更多的是内敛的美,孙建新选择直接告白,选择用情书表达自己的爱意,而傩送选择的是用山歌表达自己的心声,一个是由内而外的袒露,一个是由外而内的相思。可以说,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更羞涩,是一种含蓄而又富于诗意的美,这种爱简简单单,没有了个人的得失,悄无声息,不留痕迹。《边城》在展示翠翠美好爱情的同时又伴随着哀婉故事的发生,大佬天保外出闯滩不幸去世,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操心过度在风雨之夜死去,翠翠孤身一人守着渡船盼望着出走他乡的二佬傩送归来。翠翠的结局不禁令人惋惜,让爱情多了一种凄美。这种残缺似乎是从另一种角度展示了美的真实,感受平凡生活里的哀与乐。

《边城》这篇小说中还隐藏了一种孤独的美,这种孤独是一直都在的,小说中所描绘的孤独无疑为文章增添了另一种美。小说一开头就点出了塔下只有一户人家,这是远离喧嚣的一个暗示,没有熙熙攘攘,却充满了温暖。这户人家里的爷爷和孙女都有着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爷爷有一个挚爱的女儿,可是对爱情忠诚的女儿却选择随军人而去喝了冷水,留给爷爷的`是无尽的思念。爷爷担心翠翠和自己的女儿遭遇同样的经历,却不愿向翠翠提及这些事情,翠翠自然也不明白这些事情,爷爷就一个人默默为翠翠的婚事操尽了心还遭致了误解。翠翠是一个孤独的小精灵,她生于大山,长于大山,从小说中可以得知,翠翠并没有同伴,只有一条小黄狗相伴。由于身世的特殊,她缺少了父爱和母爱,除了爷爷,她似乎也没有了谈心的对象,可是爷爷自然不懂她少女的心。对于大佬的提亲,爷爷觉得应该让翠翠自己决定,让翠翠自由选择自己的幸福,这样看来,其实爷爷是十分民主的,但是从爷爷焦急的询问大佬和二佬的举动来看,爷爷想得更多的是为翠翠寻找一个依靠,考虑的是以后,而翠翠更需要的是陪伴,期待的是现在,翠翠幻想的爱情是浪漫的。小说中的杨马兵也是一个孤独者的典型代表,杨马兵在小说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正是因为杨马兵让小说故事的结局增添了几分美,从杨马兵与爷爷的谈话过程中,可以知道爷爷离去了,想象着一户人家最后只剩下翠翠自己一个人,读者多不愿看到翠翠失去甜甜的笑,顿觉悲从心来,替翠翠着急,而杨马兵恰恰为读者解除了这般的顾虑。虽然最后并不知道傩送是否真的会回来,但杨马兵对翠翠的守护却给了读者另一种安慰。

《边城》是一部关于美的优秀杰作,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种真实可贵的存在,一种淳朴善良的民风,一种悄无声息的恒美。生活本应是属于真善美的,并且沈从文相信人类的品格是可以被塑造的,他希望人人都有这样一种对真善美的呼唤和追求,可以说小说《边城》正是以善美来衬托了生命的可贵与爱情的真挚,还原了生活本来的美。

拓展阅读:《边城》读后感

“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里的文字总是不经意的撩拨着我的心弦,文中处处浸润着湘楚景色,处处是淳厚质朴的风味人情,字里行间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诗意。读起它时你便会被忧伤围绕,像是触及到了什么,是怀念儿时那个有着暖阳的冬日午后?还是现在这个让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质朴的城,一座宿命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隐忍着什么。翠翠,这个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子,她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了那个在梦中可以用歌声将她带到很远地方的人儿开始,她便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文中的结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翠翠依然重复着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沈从文先生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融入湘西这片纯朴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温良率直的人们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为何取名《边城》,在心里它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沈从文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吗?也许那座悲天悯人的城已经随着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思考。

《边城》中人性美的自然复归

《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中人性美的自然复归。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中人性美的自然复归

【摘要】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篇章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的一笔浓墨。作者的儿时在湘西的游历及对当地的风土人情的一些认识,使得他用附有穿透力的笔尖洞察出边城所孕育出人情与景物的美好情怀。在沈从文眼中的边城是一幅干净淳朴的风景画,画中以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他用行云流水般优美的抒情笔力刻画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湘西风情的自然美,还借以祖孙之间、男女之间、邻里之间的情爱来抒发人与人之间美好纯净的人性美,自然地这两种美融合起来,从而表达出作者想要描绘出与当今物欲横流相对的世外桃源般的理想社会环境。

【关键词】边城;湘西;自然;人性;真善美;理想

毫无疑问的,《边城》是沈从文的最具代表性的小说,不仅笔触优美,而且地方色彩浓郁,是部不可多得的抒情风土作品。故事简单,却满是美感。他那温婉细致的笔触使得整个那个叫茶峒的小镇变得鲜活,让我们感到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纯朴,那样的清新,好像我们都曾经去过那样一个地方,这样一个跃然于纸上的小镇能够使读者在心底不断地回想和品味。与边城相对立的如今社会,很显然我们不缺乏有高耸的摩天大楼可以观赏,有宽敞的公园场地可以游玩,有四通八达的马路和街道可以闲逛,有丰富多彩的娱乐项目可以消磨时光,这就是所谓的灯红酒绿,所谓的车水马龙,所谓的金钱与权力,所谓的摩登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很丰富,但是我们的精神向往很匮乏。就让我们随着沈从文笔尖的温婉柔情进入到这个充满诗情画意、山清水秀的边城世界里填补内心的空缺。

一、湘西风光中的世外桃源――边城美

翻开薄薄的一本《边城》,会有一阵清香的味道弥漫开来,那就是小镇淳朴自然而充满诗意的环境与生活。作者细腻流畅的笔触描绘出的这个自然美的环境,容易使人沉浸其中,如同喝着冒着热气的茉莉花茶。因此,沈从文对湘西自然景物的描写绝对是此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内容,而且也是此小说整个故事发展的背景线索,值得细细琢磨。

“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短短几句,使得图画感十分鲜明,这里所勾勒出的一幅湘西风情浓郁的充满地域特色的景色,自然清丽,然后我们明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有着质朴人情,有着诗意环境的边城是如何美得让人如沐春风,清新享受。沿着山流转的如丝带般的小溪,如画般秀美的蜿蜒山路,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的河流。这样的叙述仿佛是一位老爷爷在给孙子讲故事,内容精美,场面温暖。这样的开头,便很能够理解作者所营造出来的理想的社会世界,将人带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那个纯净无污染的湘西小镇。

当然也提到了这个小说核心的地方与人物,“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寥寥几句,简单而古朴的风情就显现无遗,在湘西的边境上有一座“边城”,那个名为茶峒的小山城,会是故事发生的所在地,虽然边远,却仍旧是有自己风土人情特色的小地方,就是在这里,主人公是靠着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老船夫是年逾七十而矫健的外公,船家女是芳龄十五的孙女翠翠,平凡而又快乐地过着日子,纯朴善良。当然还有与翠翠两情相悦的当地船总二少爷傩送,以及其兄长天宝。古风浓郁的小边城,热情纯真的村民们,令这个边远的地方充满和谐美好的生命力,增添了更多的魅力,湘西不仅拥有秀丽的风光,更有质朴的人们,让这个景致柔美、边远宁远离喧嚣的城镇内蕴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新,如雨淋过后道路旁泥土青草夹杂着雨丝的空气,沁人心扉。

二、山水与人家的自然融合――风情美

我们都知道沈从文笔下这样文风简洁、清丽的湘西小说中的字里行间,处处流溢出当地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表现出自然风景与人情美的完美融合。这部小说以抒情诗和小品文兼具的柔美笔触,描绘了茶峒小镇水边船上所闻所见的'人情风物,这不但是一幅风味极浓的湘西画卷,更是一个充盈了牧歌情调、水乡情怀的理想世外仙境。

在《边城》里作家所极力描绘编织的具有当地色彩的风俗画卷,不难看出是他个人在童年记忆中深刻烙下的建立理想世界中的美丽湘西,在这里尽是奇丽清秀、别致淡雅、温润淳朴的,它不仅蕴涵着边地的风土人情,也沉淀着博大精深的楚文化。

沈从文曾说过,他要变现的本质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所以我们看到的《边城》中就构建了这样一个淳朴而又含蕴的清新世界,一个类似于陶渊明描绘过的世外桃源,一个人们都善良和睦的乡村社会,一个仿佛任何尘嚣都进不去的心灵处所。

生于唐朝的陶渊明,他的《桃花源记》中有记载:问今是何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些无论魏晋的人的生活在别人眼中却是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怡然自乐。这样与世隔绝,却又怡然自乐的人间仙境,试问呼吸久了满是乌烟瘴气的汽车尾气的城里人,肯定也向往于踩踏着山路行走的清爽感觉。作者对边城的描写多少是投入几分追究静谧淳朴之感,才营造出和世外桃源有着相似处的茶峒小镇。

读者会发现在如此静谧祥和的边远小镇,正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一样,这种氛围养育出了天性善良,质朴可爱、热心助人的村民们。所以,像这样宁静清幽的乡土自然地与相应的纯朴人民显得相得益彰,似乎任何尔虞我诈的物质世界里才衍生出来的恶行都与这里格格不入。因此,小镇的风俗人情是装饰边城里别具一格的亮点。

我们从作家那细腻叙述的视角下了解到的是这样的一个边城风情: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当地的年轻男女会用对歌这种形式在月光下互吐爱意,表明心意,显得烂漫美好;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则是每家每户都参加镇上举办的各种活动,很是热闹,或到河边观赏龙舟竞赛,或是在河中捉鸭子,这些活动都是本着团结合作和快乐至上的精神去比赛的,无半点争名夺利之心;正月十五的时候更是欢腾,有传统的舞龙和耍狮子的习俗,大人小孩都放烟火,这小小的城就沉浸在一片大大快乐中。很平凡很简单却又很快乐很美好的生活,无怪乎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纯净。

三、向善与向美的理想世界――人性美

这个淡雅清丽的小说所叙述的不是线索纵横交错的复杂情节,而是一个简单淳朴却极美的爱情悲剧。在风景秀丽的边城小镇,有着善良纯洁心灵的祖孙二人,他们靠摆渡为生,外公虽有七十多的大龄,却还老当益壮,身体矫健,清纯美丽的孙女翠翠才年仅十五,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两年前就在端午节的赛龙舟竞赛活动中,可爱的翠翠与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邂逅了,两情相悦的两人就此钟情于对方在心里中下了情种。然而,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还托人向翠翠的外公去求亲,此外当地的王团总看上了傩送,想把女儿嫁给他并情愿把碾坊当作陪嫁物。但是傩送一心只想娶翠翠做妻子,心甘情愿只做一个普通平凡的摆渡人而不要别的。后来天宝和傩送两兄弟就约定以歌声求爱,让翠翠自己做决定。谁知道天保晓得翠翠是钟情于傩送的,为了成全他们,独自外出闯滩,不幸地遭遇意外而死。傩送知道此事后觉得十分负罪,应对哥哥的死负责任,从而抛下了可怜的翠翠出走。而翠翠的外公因整天操心翠翠的事而郁郁不振,在一个风雨之夜去世了。遭受重创的翠翠只能孤独地一人守着渡船,仍旧痴痴地等待着,期望有一天傩送能够归来。可是,小说的结尾只留下了一个似乎绝望又似乎有希望的话,“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描绘了一幅生长在边城一群正直、勇敢、善良、热情的人们的生活图景,在他们的身上始终洋溢着至真向善的美丽情感,他们是作者想要表现的一系列闪烁着人性美的艺术典型,最平凡却最美好。

至真至善的祖孙亲情。风景怡然的茶峒小镇里住着一个独门小户,老人、女孩、黄狗,跟随着这最美的边城景色也自然美地生活着。老人年过七十,但这么多年来都忠守着渡船,为来来往往的行人热心地摆渡,五十年来如此,克尽本分,尽管年事已高,为别人服务似乎就他的天职,却从未贪图过索取。对于纯洁可爱的孙女翠翠,老人是疼爱有加的,翠翠在很早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这对一个孩子的生长环境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可老人坚强勇敢地承担着抚养孙女长大和教育的义务,不辞辛苦地代替原本是父母的苦差事,而对于女儿为了士兵服毒死去而殉情的事,没有过多的谴责和愤恨,反而是先毫不犹豫地带着翠翠,就这样生活着。而到了翠翠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少女时,老人更是为了孙女的终身大事而不停地在几家人之间来回周旋,没想到最后郁郁而终。所以,祖孙之间的情谊在这些日子中已经形成了一条无形的钢铁锁,相依为命的生活让他们懂得珍惜彼此,关心对方,这种难以割断的天生性情是真情实感的表露,触动心弦。

至纯至美的爱情悲歌。从小生长在茶峒的翠翠,有着亮眼明眸,有着稚嫩清纯,她代表着人性中那至善至美的闪光点,是大地自然孕育出的孩子。当翠翠长大到了青春期就有了面对若隐若现、朦胧不清的思绪、或喜或忧的情绪。就在这个时候,她遇到了勇敢英俊的船总二老傩送,在内心深处扎根下了情种,那少女羞涩纯情的情愫在自然间表露无遗。然而,虽然天宝和傩送为了自己的爱情幸福而公平竞争的时候,天宝不幸遭遇意外而落水身亡,而傩送并未觉得少了竞争者而松了口气,尽管他为了翠翠勇于争取、毫不畏惧,但在手足之情的面前感到难受,毅然决然地去寻找天宝,离开了翠翠。可翠翠在面对这一切无情的打击和摧残时,仍是保留着那一份纯天然的真心,痴痴地等待,哪怕只是一丝丝幻想式的希望。翠翠对着爱情的执着和痴情,也是天然环境熏陶下的人性美。

从《边城》的通篇看来,都渗透着作者对这边城悲歌的赞美和惋惜,如今看来,喧哗吵闹、灰烟滚滚、压力如山的都市生活,都抵不上一片在边远地区的净土,尤其是内心的宁静祥和。茶峒小镇那山青水绿的景色,衬托着善良儿女的美丽纯净心灵,书中流畅优美的文笔始终散发着清幽之气,人性美本该自然、天生,只有在纯净之下方可瞥见真实之美,由内而外的表露很单纯也很简单,不需过多的顾虑和矫揉造作,一切都是在天然中达到真善美的和谐与统一。作者在书中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界,不仅是我们现时社会的缺失,也是繁忙都市人灵魂的一种缺失。作品里娓娓道来的充满诗意的爱情悲剧,却发生在风景秀丽不与人争的边城小镇,这种反差更让人内心触动,印象深刻,留下的是深深地疼惜之情。可作者终究还是送给读者一个抱有渺茫希望的结尾,那座坍塌了的白塔在冬天又重新修好了,但那个用歌声俘虏翠翠的人始终未曾回到茶峒来。也许,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 边城[M].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3.

描写洪安边城唯美的句子汇总100条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