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人社局长座右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句话对吗

试问有抓不住的罪犯,只有抓不住罪犯的警察. 没有考不上大学生,只有不想上大学的学生。

没损的企业,只有亏损的领导。

没有不会作的题,只有不会出题的命题人 没有打不赢的战争,只有不会指挥的指战员 没有不会游泳的人,只有淹死人的水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随地吐痰的低素质的人,只有抓吐痰人的老太太 没有随地吐痰的低素质的人,只有满大街的痰迹 没有杀人的罪犯,只有被杀的死人对吗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这是国家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的座右铭。

现在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此话不仅地方上的领导讲,报刊杂志上的专家也这么讲。

只要一开大会,局长们腆着肚子,动辄就拿这句话训斥校长们;只要一开小会,校长们耸着肩膀,同样会拿这句话训斥教师们。

一时间,似乎整个社会有一种不成文的共识:学生有问题,教师就一定有问题。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有嘴难伸,有理难辩,你说冤不冤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话本来就是提法是片面的,就是个假命题,它是教育万能论的另类说法。

教育主管部门绝对不会误读,心知肚明。

但用这句话管教师,却很简单管用。

于是乎谎言说了万遍竟也成真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这话如果是正确的话。

那么依此推理,是不是可以说:没有不好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

没有不好的国民,只有不好的官员;没有不好的官员,只有不好的管不好所有官员的人;没有打不赢的官司,只有不会打的律师;没有治不好的病人,只有不会治的医生;没有感化不了的敌人,只有不会感化的军官……结论:中国全笨蛋,只有学生好。

我们不能否认, 学生能否教好,跟教师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没有根本的因果关系。

素质差的教师,教不出好的学生,这是用不着怀疑的。

但作为一名的教师,谁没有事业心

谁没有责任感

谁不想把自己的学生教好

可以肯定,没有哪个教师会教学生去杀人放火吧,去教学生违背社会公德吧。

绝大部分教师像父母关爱孩子那样关爱学生,像医生爱护病人那样爱护学生。

即使一名最优秀的教师,带一个最优秀的班集体,也难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是优秀的。

正如十个手指有长短一样,人也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再者说了,这个“好”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在以考试为人才选拔主要方式的社会中,是不是学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才能称之为“好”呢

若教育是万能的话,警察和监狱是用来干什么的,别忘了,总统是从学校出来的,同样罪犯也是从学校出来的

即使抛开考试评价不说,就以教育而言,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被“教好”呢

理论上好像是这样的。

因为任何人一出生,都是一张白纸,谁也不会从娘肚子里带来一身恶习。

但问题是,我们教育所面对的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长、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儿,不是不可能,而是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

中国古代的大圣人,是我辈景仰的大教育家。

“有教无类”,说明他招收的学生不分贵贱,来自各个阶层;“诲人不倦”,说明他的教学态度极为认真,真正做到了一丝不苟;“因材施教”,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已是很先进,即使是在当今也值得我们学习。

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教的三千弟子,贤人也只有七十二;也曾屡屡发出“朽木不可雕”的感慨。

不是贤人的呢,也许有没有教好的学生吧

圣人都如此,何况吾辈凡夫俗子乎

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信息垃圾泛滥、不断翻新、人们信仰出现危机的年代里,诸多的条条框框对于教师的限制已经明显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强烈反差,加之“”的重新抬头,“好人不常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等思维观念的存在,老师现在已从强势的一方变成了弱势群体。

现在的孩子个性都很强,家长一般都宠着,社会意淫泛滥成灾,在这种没有强力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初高中的学生自制力本来就不是很强,老师又不具有批评和控制的权利,学生的成绩什么能够上得去

学生的德行怎么能够得到较好的修炼与强化

作为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弄潮儿,他们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口号,高举新课程改革的大旗,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于该校这种说法的赞赏者也仅仅约占20%,持否定态度却达40%以上。

有人认为,洋思是,生源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其间极少数顽劣生背井离乡,离开了执横抖狠的环境,加上教师“人盯人”战术,这些孩子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都是可能的,但要人人都“学好”也很难。

倘学校能将极少数顽劣的“害群之马”教好,那还用得着我们为低龄化忧心如焚么

还需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三番五次地呼吁:办与加强少管所么

理念片面,模式机械

依靠对教师采用“非人本管理”和金钱重奖,可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然而持久很难

所以,“只有教不好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说这些话的所谓领导们、专家们,主观愿望是好的,无非是要激励教师们努力把学生教育好,但他们高高在上,已长期脱离了教育的第一线,对现实中的教育并不完全了解,或许他们下去转悠过,看到的只是“做秀”后的表象,所以说出这些脱离实际的外行话,或说是极端的话。

事实上,事物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有绝对,就不符合辩证法。

这种不尊重事实的提法,跟当年“”的提法的错误是一样,既片面,又极端。

它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特别是在第一线的教师的积极性。

只要提到这句话,没有教师不反感的。

世界是多元的,社会是多元的,人也是多元的。

领导们、专家们,生活是真实的,艺术是美好的。

但生活不是艺术。

如果一味地把教育当作小说去创作,用几句华丽的辞藻去作作报告是可以的,但用之实实在在的教育,那可是万万行不通的。

同时,我也始终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

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示十二万分的敬意;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无以复加的鄙夷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究竟是在讹诈教师

还是在自欺欺人

现在中国的教育面对的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时代不同,一代人一代物啊. 80年代的学生那是相当的自觉. 90年代的学生那是比较自觉. 新世纪的学生那是相当的麻烦. 教育方法虽在革新,但是速度远远比不上学生的革新 以前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现在拿来对学生是没用. 万事万物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 这句话太绝对了,毫无回旋之余地. 我们只能这样理解了,这是教师的终极目标. 就像社会主义国家的口号是:建立共产主义国家.是一样的,这个过程你不知道要打拼多少年. 路漫漫兮其修远......这些是复制的,下面说说我个人的想法。

有人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学生都有适合他成为品学兼优的一套方法,这句话的赞成,说的 很对。

但是老师不是神,一个班里有多少人,问题学生又有多少个,如果老师真的可以给每个问题学生制定一套适合他们的方式也可以,老师得深入了解他,得和他沟通,了解不透彻往往会适得其反。

一个深入了解和一个沟通需要多少时间你知道吗

···每个环节需要多长时间,多少个问题学生,自己算算需要多长时间,利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把多少个中差等生教成优秀生。

老师是纵观全局的,老师不是为某一个家长的孩子而生的。

你们知道老师要教好一个问题生得费多大的精力吗?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说句不好听的,这是典型的为了一棵歪脖树放弃整片大森林。

家长多少年,只教一两个孩子,还教育不好,让老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育好,我觉得希望不大。

学生要升学,再换老师,老师又得去深入了解他···

琚加加 的(琚)是什么意思 百家姓中没有 琚姓

1,【拼音】:jū 2,琚 jū 【名】 古人佩带的一种玉,系在珩和璜之间。

琚,琼琚。

从玉,居声。

——《说文》 琚瑀以杂之。

——《大戴礼记·保傅》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卫风·木瓜》 3,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上大夫蘧伯玉,属于以先祖名字简笔为氏。

蘧公伯玉,名姬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待考,曾辅佐卫国三公(卫献公姬衎、卫襄公姬恶、卫灵公姬元),因贤德而闻名于各诸侯国。

史籍《淮南子·泰族训》里称姬瑗为:“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

”。

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人们十分敬重他。

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卫灵公不听。

史鱼临死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

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

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古人称这种方法为“尸谏”)。

史鱼的儿子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办。

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尸体置于窗下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给卫灵公。

卫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

”于是启用了蘧伯玉。

孔子听到这件事,对史鱼和蘧伯玉都很赞赏。

他说:“直哉史鱼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意思是说:史鱼真正直啊

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射出的箭一样刚正;国家无道,也像箭一样刚直。

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国家无道时,把正确主张收起来辞官隐居。

蘧伯玉当政后,仍旧十分谦虚。

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宫门后又响起来。

南子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队从此而过。

”卫灵公问道:“你怎么知道

”南子说:“君子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

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怕车声打扰国君。

我听说蘧伯玉是一位很有道德操行的君子,所以我才敢断定过去的是蘧伯玉。

”卫灵公事后派人打听,果然是蘧伯玉。

蘧伯玉积极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日益强大起来。

当年晋国大将军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探视。

探视的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在卫国当政,国正人和,无法加兵。

”赵简子遂马上取消了进攻卫国的计划。

蘧伯玉谦虚谨慎,他经常反思自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他又经常鞭策自己,典籍《庄子?则阳篇》中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蘧公伯玉的后裔传二十七世至姬瑷,曾任唐朝的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后在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三姓即为“蘧(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

因此“璩”姓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

北宋钱塘儒生编撰的《百家姓》,最初所载只有四百十一姓,第三百零六姓即为“璩”姓。

“琚”即为“璩”的简笔字,族称琚氏,即蘧氏、亦即璩氏。

得姓始祖:蘧伯玉。

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氏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而“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

因此“璩”氏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

追问: 百家姓 中没有 琚 姓的 回答: 没有

请看,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 虞万支柯咎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 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 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曲家封 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 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 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 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台丛鄂 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 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 却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 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 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 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 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 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 游竺 权逯 盖益 桓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单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拓跋 夹谷 宰父 谷粱 晋楚闫法汝鄢涂钦 段干 百里 东郭 南门 呼延 归海 羊舌 微生 岳帅缑亢况郈有琴 梁丘 左丘 东门 西门 商牟佘佴伯赏 南宫 墨哈谯笪年爱阳佟 第 五言 福 百家姓 终 追问: 我杂就姓 琚的…奇怪了 回答: 你那姓虽然少但是很好啊

你上百度查就知道有很多人和你同姓以及他们的联系方式,QQ啊

请看下面现在的同姓名人, 琚立铭:(公元1945~今),河南 济源 人。

著名 地方公务员 。

1965年7月参加工作,196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华南师范大学 函授中文专业。

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八届省政协常委。

琚存旭:(生卒年待考),著名律师。

律师乾坤律师事务所主任, 法学硕士 , 北京市 十佳律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北京市委 员会委员、 北京市律师协会 理事, 北京市政府 推荐的涉台业务律师。

琚清林:(公元1938~今),河南济源人。

1961年毕业于 武汉音乐学院 声乐系,分配至海军 南海舰队 文工团,任演员兼声乐教员。

1973年转业到 河南大学 艺术系。

曾任河南大学传统音乐教研室主任暨民族声乐研究室副主任,声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兼职有 中国音乐家协会 会员、中国民族声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伎 音乐学 会理 事,河南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声乐教育学会会长等。

琚行松:(公元1972~今),湖北 黄梅 人。

著名化学专家。

2000年7月毕业于 南京化工大学 化工学院。

应聘 唐山师范学院 ,创立了“唐山师范学院化工新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琚成林:(生卒年待考),河南省老年 摄影学 会常务副会长。

琚平和:(生卒年待考), 人民日报社 人事局局长。

琚少文:(公元1940~今),安徽桐城人。

高级 经济师 。

1966毕业于 安徽财贸学院 ,任 马鞍山 五交化公司 总经理助理 兼金百大厦书记。

《预测》杂志社预测网络成员。

国家兵工部统计协会会员,市经济协会、商经协会理事,省储运协会常务理事,省《物流与安全》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工、商 企业管理 工作。

琚建英:(公元1954~今),山西壶关人。

著名基础教育家。

山西省 壶关县 固村乡因村小学中心校长,小学一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始终将把爱心献给每个学生,用爱心 感化 每个 差生 作为自己的 座右铭 。

所带班学习成绩平均分达到83,7分,进入全区双优班集体。

琚贻桐:(公元1956~今),女; 北京人 。

著名基础教育家。

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幼教研究室任主任,曾任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民代表,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教科委员会委员。

1983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 劳动模范 、 三八红旗手 。

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 特级教师 。

琚建华:(公元1956~今), 云南昆明 人。

著名 气象学 专家。

教授,博士。

1978年2月~1982年1月,在 云南大学 读本科。

1982年2月~1984年12月,在 中山大学 天气读硕士研究生;1984年12月~1998年4月,云南大学地球科学系任教;1993年2月~1994年2月,英国里丁大学气象系 访问学者 ;1998年4月~2002年4月,云南大学 理学 院院长。

1996年8月~1999年9月,在中科院大气所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10月~2001年2月,美国海军学院气象系 博士后 ;2002年4月至今,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

琚春华:(公元1962~今),著名教育家。

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任 浙江工商大学 科技处处长。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中国商业自动化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 杭州 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琚宣文:(公元1963~今),安徽桐城人。

著名地矿专家。

毕业于 中国矿业大学 。

硕士。

高级工程师 。

兼任 淮北市 烈山区政协常委,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主要工作在煤炭生产、科研第一线。

十五年来,对研究矿井地质、构造地质、 煤层气 质及技术经济等相关课题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通过矿井地质工作,获得断层与层滑构造组合形式,层滑构造微观形成机制及层滑构造是引起煤层流变的主因等认识,并取得系列发展。

处理过多项 煤矿安全 生产实际问题。

参加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已通过鉴定,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完成的《海孜煤矿断层层滑构造发育规律分析及其技术经济效果》获安徽省 地质学 会、煤炭学会专委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提出的《加强构造复杂块储量分析,提高采区 回采率 》等四项技术改进项目获市局以上等级奖,其中一项还获得安徽省十万元以上的济效果 荣誉证书 。

根据煤矿生产实践提出了一套处理、预报 地质构造 的方法——复杂构造整体分解综合法、地质规律递进预测法和地质工作循环反馈法。

上述成果和方法已在实践中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五百余万元,并为矿井生产勘探资料合理解释提供依据。

1997、1998年分获 淮北 矿区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知识分子等称号。

先后在国家有关刊物及会议上发表 学术论文 多篇,其中《地质规律递进预测是矿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等三篇论文入选《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及《中国 知识经济 文选》等书。

个人辞条入选《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等辞书。

琚红征:(公元1965~今),浙江 兰溪 人。

著名摄影家、画家。

兰溪日报编辑、记者,浙江省 摄影家协会 会员, 金华市 美协会员, 国画 以山水见长。

琚宜太:(公元1971~今),著名地质学专家。

工程师、博士。

第十九次南极科考队 陨石 猎人队队长,现任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二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州)副院长。

追问: 呵呵 我们的姓却不是 少数民族 …哎 回答: 现在又不分什么姓的

少还好,非主流,有个性啊

别人也好记你的名字

你上 百度 查就知道有很多人和你同姓以及他们的联系方式,QQ啊

至少5个历史上琚姓名人

历代丁姓名人简介丁姓是当今中国第六大姓。

历史丁姓名人主要有以下一秦末项羽部将丁固,汉初大将丁复,东汉经学家丁恭,三国时吴国大将丁奉、魏国名士丁仪,唐代太常卿丁公著,清代将领丁宝桢、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江苏巡抚丁日昌等。

丁 恭:山阳东缗(今山东金乡县东)人,汉代学者,时称大儒,曾任谏议大夫、博士。

后升为侍中祭酒、骑都尉,卒于任上。

丁 谓:苏州长洲(今江苏省苏州)人,北宋真宗时任右谏议大夫、权三司使,后升至宰相,被封为晋国公。

其修复京城的故事被尊为古代“运筹学”运用的典范。

丁 度: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北宋文字训诂学家,官至端明殿学士。

曾与李淑等刊修《韵略》,又刊修《广韵》成《集韵》。

丁 顗:祖籍恩州清河(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祥符,北宋著名藏书家,共搜集图书至八千卷。

丁 琏: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北宋元丰年间进士,任朝议郎一职。

丁 敬: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清代篆刻家,喜好金石文字,善鉴别,工于诗、书、画,尤精刻印,开创了“浙派”,被誉为“西泠八家”之首。

丁 丙:浙江省钱塘人,清末藏书家,撰有《善本室藏书志》,著录其藏书中珍贵部分。

丁 谦: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人,近代地理学家。

著有《蓬莱轩地理学丛书》六十九卷。

丁 玲:湖南省临澧人,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而闻名。

其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

解放后,任《文艺报》主编、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丁 颖:广东省高州人,现代农学家、水稻专家。

曾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

解放后历任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等职。

丁大全:南宋镇江(今属江苏省)人,官至右司谏、签书枢密院事、右丞相。

丁云鹏: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画家,擅画人物,佛像、山水、花卉,亦会作诗。

丁启睿:明代河南永城人,官至兵部尚书。

丁耀亢:山东省诸城人,明清文学家。

著有小说《续金瓶梅》等。

丁观鹏:京师(今北京市)人,清代画家,最精于人物画。

丁应 曜:汉初,在淮阳山里隐居,不愿出来做官。

汉高祖派大臣,请他和商山四皓一起到朝廷为官,应曜坚决不去。

时人说:“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

国家级的画家有几个人

所谓的国家级画家就是在中国有广泛影响力的画家群体,画作也很有名气的人,中国具体有国家级画家多少人无法统计,根据时代顺序举例如下:任伯年任伯年[2],1840年生,1896年卒,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

他的杰出艺术成就受到世人瞩目。

英国杂志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梵高相若,在19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吴昌硕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

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

著有、。

齐白石齐白石,1864年元旦(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

黄宾虹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

名质,字朴存、朴岑、亦作朴丞、劈琴、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等。

安徽歙县人,出生于浙江金华。

潘天寿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

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太颐,号寿者。

晚年号雷婆头峰寿者。

潘天寿年青时自感“无干事之才,只有书画尚能胜任”,因而在诗、书、画、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

张大千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大风堂画派创始人之一。

他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李苦禅李苦禅(1899~1983)原名英杰,后改名英,号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

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李可染李可染[2](1907~1991)江苏徐州人。

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

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

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

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开一代山水画宗师。

1979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并被任命为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1978年起当选为第五届、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傅抱石傅抱石,我国著名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

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

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

少年家贫,11岁在瓷器店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

1925年著〈国画源流概述〉,1926年毕业于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

1929年著〈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

1934年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

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

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继续在中央大学任教。

1946年迁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

徐悲鸿徐悲鸿[2](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画家、徐悲鸿代表作美术教育家,擅长画马。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

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鲁石鲁石先生是一位以花鸟画著称的画家。

原名杜广廉,又作杜冰,斋号观月楼,1937年生,1966年毕业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受教于潘天寿,吴弗之,诸乐三,陆抑非诸先贤,并曾受到李苦禅,吴作人,赖少奇,王个移等大师的指点,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

鲁石先生的画风豪放雄浑,气势磅礴,画面绚烂强烈,苍苍郁郁,无论是大画或者小画,整幅画面墨气萦绕生机勃勃,个人面貌十分强烈。

多年的艺术浸染加上自身的刻苦自励,使他兼具北方画派的粗犷豪爽和南方画派的细腻精致。

李苦禅先生说:‘鲁石的画墨气好,有扎实的基本功,正统国画也’。

赖少奇先生也赞叹道:‘鲁石的画很有大家风范’。

吴作人先生说:“看鲁石作画是一种享受、其神、其韵、其境确非一般。

” 近些年,鲁石的作品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美术馆均收藏其作品。

范曾范曾,江苏南通人,1938年生于书香之家,自幼即学习历史、文学和绘画,1959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

刘大为刘大为,男,汉族,山东诸城人,1945年生,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研究生班。

臧伯良臧伯良,别名臧连良。

(误传名藏伯良、藏连良)1960年生于北京,少年拜著名画家张丽为师,研习素描、速写、油画。

1973年10月参加获二等奖,1976年12月参加,作品素描获一等奖。

19岁后先后得到李可染、何海霞、黄胄、吴冠中、董寿平、梁树年、白雪石等老一辈艺术大师的亲授。

1978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高级研究班学习,后改攻重彩水墨画。

1986年北京画院研究班毕业。

原某画报社美术摄影部主任,职业画家,中国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员。

1984年与著名画家胡爽庵合作,1984年创作,张大千先生大陆弟子著名画家田世光教授、梁树年教授、刘力上教授、著名画家胡爽庵题词。

古元古元1919年8月5日出生于广东中山县那洲乡(现属珠海市)。

1932年 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广雅中学)。

1939年 进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第三期学习。

1941年 在“鲁艺”担任美术工场木刻组长,兼任部队艺校美术教员。

1942年 参加延安整风运动和“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全国木刻展”,引起各界和国际舆论注目。

1944年 “鲁艺”美术工场改为研究室,任研究生、创作组长,被选为“甲等文教模范”。

黄胄黄胄,字映斋。

因其父四十多岁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

“黄胄”是初中时自己起的笔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

曾用名梁叶子、苗迪。

文革中作品曾题名梁蓬、梁泉。

周思聪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

天津市宁河县人。

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等诸位名师指点,周思聪代表作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周思聪受过严格的艺术训练,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

自80年代起,她又致力于自身画风的变革与探索,在作品中引入西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对笔墨加以提炼和强化,使之更为精练,并富有意趣。

代表作品中国画获1979年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

1985年创作《正午》获第6届全国美展铜质奖。

宋涤宋涤笔名建公, 1945年出生于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自幼在北京读书。

1968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著名画家,开创了一代中国画的写实主义新风。

1960年投师李苦禅、许麟庐先生,学习写意花鸟。

1963年考入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工笔花鸟、人物。

黎雄才(1910-2001.12)男,汉族,广东肇庆人。

我国当代杰出的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

自幼酷爱绘画,后从师高剑父,入“春睡画院”学习,数年后得高剑父资助留学日本,历时四载见闻益广,艺事大进。

1924年,他就读于肇庆中学。

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翌年入高剑父的春睡画院学习,并一度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

1932年,得到高剑父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1935年毕业归国,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1943年,受聘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

1948年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

三十年代初作品《潇湘夜雨》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寒江夜泊》、《珠江帆影》入选芝加哥“当前进步博览会”和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

其中〈珠江帆影〉为德国博物馆收藏。

叶浅予叶浅予(1907.3.31 -1995),浙江桐庐人,从事画教学和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的国画创作,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 叶浅予奠基人。

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美院教授。

擅人物、花鸟、插图、速写等。

曾为矛盾小说《子夜》、老舍剧本《茶馆》等书插图,出版个人画集多种。

创作长篇漫画《王先生》、《小陈留京外史》、组画《天堂记》等,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

1936年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叶老就由漫画转向中国画。

综观叶老一生,在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上致力最勤,为衰落的人物画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启功启功,1912年7月26日生, 字元白,也作元伯,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满族,爱新觉罗氏,是清世宗(雍正)的第五子和亲王弘昼的第八代孙。

蒋兆和蒋兆和(1904—1986)被称为20世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一代宗师,中国现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巨匠。

刘海粟刘海粟(1896-1994年) 。

祖籍安徽省凤阳,生于江苏省常州。

自幼酷爱书画,1912年11月与乌始光、张聿光在上海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任校长,并取苏轼“渺沧海一粟”词意,改名“海粟”。

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被责骂为“艺术叛徒”,但得蔡元培等学者支持。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1919年到日本考察美术教育,回国后创办天马会。

朱屺瞻朱屺瞻先生(1892-1996)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二生于江苏太仓浏河新镇,名增钧,号起哉、二瞻老民。

赵望云(1906-1977)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

河北省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人。

曾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物处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首任主席、陕西省人大代表、陕西省政协委员、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等职。

赵望云除了对现代山水、人物画方面取得成就之外,对于家畜动物的描绘也有新的创造。

特别是他画的毛驴、造型准确。

笔简墨润、形象生动、活泼可爱,所以解放前人们送给他一个雅号--“赵望驴”。

当今画驴名家黄胄,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而有所发展的。

”黄君璧(1898—1991),广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号君翁,本名韫之,以号行,广州南海县西樵人;吴作人吴作人(1908—1997),安徽省泾县人, 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教务长,1955年任副院长,1958年出任院长,1979年任名誉院长。

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

1979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1984年法国政府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学最高勋章”,1985年荣获比利时王国王冠级荣誉勋章。

吴作人为“中国水墨画”的开拓了新的风貌,从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国当代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钱松岩( 1899.9~1985.9),当代画家。

江苏宜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之一。

宋文治宋文治(1919—1999)师从张石园学习“四王”,拜吴湖帆为师,并向陆俨少、朱屺瞻请益打下深厚的传统功底;1957年在江苏国画院从事专业山水画创作,博取众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60岁后以“泼彩”和其他新技法启发,作品气息清新,妙趣横生;曾经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美协副主席,江苏文联委员,南京大学教授等职;代表作品有《江南春潮》、《山川巨变》、《梅园长春》、《江南春潮》等;出版有《宋文治作品选集》、《宋文治画集》等。

黄永玉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凤凰县城沱江镇。

土家族人。

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

土家族人,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

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

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

十六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

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朱宣咸朱宣咸(1927年——2002年),中国画画家、木刻版画家、漫画家与美术活动家。

20世纪40年代初起从事中国画,中国新兴木刻版画与时政漫画,由浙江到上海直接参与鲁迅发起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1946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1948年在近代史上著名的“《观察》事件”中被捕;1949年与刘开渠、杨可扬、张乐平、(郑)野夫、庞薰琹等代表上海美术界在上海《大公报》发表了迎接解放的“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也意味着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同时,进入中华全国美术协会、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中华全国漫画协会“联合办事处”,参与了上海解放初期美术事业的筹备建设工作;此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底随军到重庆。

1951年起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今中国美术家协会前身)重庆执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重庆市美术家协会成立时被选举为首任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是成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的筹备人,成立重庆国画院的发起人、顾问,成立重庆美专校的创始人、校长。

作为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美术事业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对于建立、推动和促进20世纪中期与后期重庆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与走向全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政府授予“献给共和国创立者”勋章。

于非闇于非闇,原名于照,字非厂,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山东蓬莱人,母系为爱新觉罗氏。

1889年3月22日生于北京,1959年7月3日卒于同地。

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学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

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任职于故宫古物陈列所,临摹、研究了大量古代绘画,打下了较深的传统根基。

1949年后任中央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 谢稚柳谢稚柳(1910-1997)江苏常州武进人,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生,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

擅长书法、缓画及古书画鉴定。

少曾任中央大学教授,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

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在书画鉴定上与徐邦达,启功二先生齐名。

张善孖张泽(1882-1940),字善孖(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四川内江人。

曾任上海美专教授。

与八弟张爰(大千)同寓上海,领袖风雅,又二难之目。

善画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尤精画虎。

画有十二金钗图,写虎各种形态,各摘西厢记词句题之。

如“临去秋波那一转”、“怎么回不过脸来”、终日价情思睡昏昏“等,以寓美人猛虎之意。

抗日战争后,游美,举行画展募捐,返国卒于重庆,年五十九。

亚明亚明(1924~2002年),安徽合肥人。

原姓叶,名家炳,号敬植,后改名亚明。

历任无锡市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工作室主任,华东美协理事,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江苏分会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香港《文汇报》中国画版主编,南京大学艺术研究中心教授。

出版有《访苏画辑》、《亚明作品选集》、《亚明画集》、《三湘四水集》、《亚明近作选集》、《当代名家中国画-亚明》等。

王雪涛王雪涛,中国现代著名小写意花鸟画家。

1903年12月31日出生,1982年11月24日逝世,河北成安人。

原名庭钧,字晓封,号迟园 。

自幼喜绘画,1918 年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附设手工图画科, 毕业后到小学执教。

董寿平董寿平(1904--1997) ,原名揆,字谐柏,后改名寿平。

男,汉族,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人,祖辈皆为当地丹青高手,家中 藏书甚富。

张仃(1917—2022),号它山,辽宁黑山人;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曾任《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

霍春阳霍春阳,1946年出生于河北,196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

现为天津美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

朱新建朱新建,1953年生于南京。

198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美协会员。

1987年为上海美术电影厂、中央电视台设计动画片《老鼠嫁女》、《金元国历险记》、《皮皮鲁和鲁西西》的人物造型。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参加重要展览。

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

出版有《笔墨随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版;《水墨小品》、《戏曲人物》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版等多种画集。

王泰戈王泰戈,字天翼,啸林斋主人,善画虎、狮、豹、熊、熊猫等,素有虎王之称。

他不求功名,只是把所有收入全部投入到写生创作上,他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野生保护区及动物园,这也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

一幅好作品需要投入全部精力去创作,整个创作过程的心里满足感只有艺术家本人能体会到,虽然很苦很累很危险,但他一直在按自己的方式去面对他精彩的艺术人生。

于志学于志学,冰雪山水画创始人,现任黑龙江省美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画院荣誉院长、、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2 年荣获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颁发的“文艺终生成就奖”。

现已多次出版了《于志学画集》。

王镛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

一九四八年三月生于北京,山西太原人。

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书法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和发表,被多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并出版专集数种。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副理事长。

吴冠中吴冠中,1919年生,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中国流艺术家,美术教育家。

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教于国立重庆大学建筑系;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1950年秋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袁运甫袁运甫,1933年5月生,江苏南通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1949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改名中国美术学院)。

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即任教,合并清华大学成立美术学院后继续任教,并担任新开拓的公共艺术学科博士生导师。

陈玉先陈玉先,男,1944年生于安徽省。

中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家。

擅水墨舞蹈人物画。

其作品灵动飘逸、至柔至美,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浪漫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五彩缤纷 2022年作

寻找姓琚的人

一.姓氏渊源: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上大夫蘧伯玉,属于以先祖名字简笔为氏。

蘧公伯玉,名姬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待考,曾辅佐卫国三公(卫献公姬衎、卫襄公姬恶、卫灵公姬元),因贤德而闻名于各诸侯国。

史籍《淮南子·泰族训》里称姬瑗为:“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

”。

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人们十分敬重他。

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卫灵公不听。

史鱼临死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

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

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古人称这种方法为“尸谏”)。

史鱼的儿子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办。

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尸体置于窗下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给卫灵公。

卫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

”于是启用了蘧伯玉。

孔子听到这件事,对史鱼和蘧伯玉都很赞赏。

他说:“直哉史鱼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意思是说:史鱼真正直啊

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射出的箭一样刚正;国家无道,也像箭一样刚直。

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国家无道时,把正确主张收起来辞官隐居。

蘧伯玉当政后,仍旧十分谦虚。

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宫门后又响起来。

南子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队从此而过。

”卫灵公问道:“你怎么知道

”南子说:“君子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

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怕车声打扰国君。

我听说蘧伯玉是一位很有道德操行的君子,所以我才敢断定过去的是蘧伯玉。

”卫灵公事后派人打听,果然是蘧伯玉。

蘧伯玉积极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日益强大起来。

当年晋国大将军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探视。

探视的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在卫国当政,国正人和,无法加兵。

”赵简子遂马上取消了进攻卫国的计划。

蘧伯玉谦虚谨慎,他经常反思自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他又经常鞭策自己,典籍《庄子?则阳篇》中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

”意思是说他年已六十岁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蘧公伯玉的后裔传二十七世至姬瑷,曾任唐朝的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后在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三姓即为“蘧(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

因此“璩”姓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

北宋钱塘儒生编撰的《百家姓》,最初所载只有四百十一姓,第三百零六姓即为“璩”姓。

“琚”即为“璩”的简笔字,族称琚氏,即蘧氏、亦即璩氏。

得姓始祖:蘧伯玉。

璩氏的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氏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

而“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

因此“璩”氏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

二.琚氏分布: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南、安徽、福建、山西、湖北、浙江、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等省。

璩氏的望族多出自黎阳,也就是今天江北淮南一带。

河南焦作孟县有璩沟,几乎全为琚姓。

北京密云县大城子镇墙子路村有琚姓。

山西阳城琚姓较多。

浙江常山常山县何家乡琚家村。

湖北枣阳市琚湾镇的琚家族比较多。

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琚姓,有二百余人。

安徽桐城琚姓很多。

江西庐山琚姓有八百余人。

山晋城西现在好多地方都有琚姓。

河南唐河源潭琚庄,琚姓有四百来人。

浙江衢州江西南昌琚姓较多。

湖南益阳有个琚家村。

河南省鹤壁市石林乡有个南唐宋村,多数村民姓琚,琚姓占大数浙江衢州五县一区,琚姓族人有三千余,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区县,最早的在宋朝时期就迁至衢州了,随后又向各区县间的搬迁。

浙江江山琚丰村有一琚源寺,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吴越王钱弘佐赐额琚源善政保安禅寺。

现在琚源寺庙堂依然,龙湫泉潭如故,可为特开发的旅游胜地之一。

江山现有几百琚姓后人。

浙江金华兰溪水亭圣山的琚氏据说是从山东移民来的,在浙江慈溪衢州常山龙游有个琚村,村民都是琚姓。

吉林省省四平市有部分琚氏家族成员。

明朝“燕王扫北”以后,琚姓有人迁徙到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居住,主要集中在一个村落,大约有人口六百人左右,是琚氏后人的集中地。

湖北武昌闹市有一“琚疯子”烧烤店。

山东省诸城市有一村那里三分之二都姓璩,璩和琚通用。

东章丘县木厂涧村蘧姓。

二.郡望堂号:1.郡望:黎阳郡:西汉高祖年间设黎阳县,属冀州魏郡,这是浚县设县之始,治所在大伾山东北。

王莽时改名黎蒸,东汉恢复黎阳县名。

东晋朝永和七年辛亥(公元351年)置黎阳郡,辖黎阳县。

东晋朝太元十四年己丑(公元389年)属黎阳郡,黎阳县属汲郡。

北魏朝孝昌年间(公元523~528年)分汲郡置黎阳郡,辖黎阳县。

东魏朝天平元年~武定八年(公元534~550年)间置黎州,辖黎阳郡。

北齐废黎州,北周朝宣政元年戊戌(公元578年)复置黎州,辖黎阳郡。

隋朝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黎州、黎阳郡并废,黎阳县属卫州。

隋朝开皇十六年丙辰(公元596年)置黎州,辖黎阳县。

隋朝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废黎州,黎阳县属汲郡。

唐朝武德二年己卯(公元619年)置黎州总管府,辖殷、卫、澶、洹四州。

唐朝武德六年癸未(公元623年)置总管府,黎州属相州都督府。

唐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废黎州,黎阳县属卫州。

北宋朝端拱元年戊子(公元988年),置通利军,治所在今大伾山与紫金山之间,辖黎阳县。

北宋朝天圣元年癸亥(公元1023年)改安利军,治所迁至浮丘山西。

北宋朝熙宁三年庚戌(公元1070年)废军,黎阳县属卫州。

北宋朝元佑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复置通利军,辖黎阳县。

北宋朝政和五年乙未(公元1115年)军升为浚州,治所在浮丘山巅,辖黎阳县。

金国皇统八年戊辰(公元1148年)改浚州为通州。

金天德三年辛未(公元1151年)复名浚州。

明朝洪武三年庚戌(公元1370年)农历4月,降州为县,始称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平坡。

清朝顺治元年甲申(公元1644年)浚县属大名府,清朝雍正三年乙巳(公元1725年)改属卫辉府。

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3月,废府设道,浚县属河北道。

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废道改行署。

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改属第十三行署。

民国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秋,浚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属冀鲁豫边区行署。

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公元1947年)7月,民国浚县政府改属第四行署。

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5月,浚县全境解放。

1949年己丑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浚县民主政府改为浚县人民政府,属平原省安阳专区。

1952年壬辰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

12月1日,浚县改属河南省安阳专署。

1958年戊戌4月18日,撤销安阳专区,浚县划归新乡专区。

1961年辛丑12月19日,恢复安阳专属,浚县归安阳专署。

1970年庚戌安阳专区改为安阳地区。

1983年癸亥10月撤销安阳地区,改设安阳、濮阳两个市。

浚县属安阳市。

1986年丙寅1月18日,国务院批准将浚县划归鹤壁市。

1986年丙寅,浚县辖10乡1镇,即城关乡、善堂乡、王庄乡、屯子乡、白寺乡、钜桥乡、大赉店乡、卫贤乡、小河乡、新镇乡和城关镇。

1992年壬申4月24日,河南省民政厅批复,撤销善堂乡、大赉店乡,设立善堂镇、大赉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

1995年乙亥6月12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新镇乡、小河乡,设立新镇镇、小河镇。

1997年丁丑7月15日,省政府批准,将浚县大赉店镇划入鹤壁市郊区。

1997年丁丑12月29日,屯子乡撤乡建镇。

1998年戊寅10月8日,钜桥乡撤乡建镇。

2000年庚辰末,浚县辖六镇四乡,即城关镇、善堂镇、屯子镇、钜桥镇、新镇镇、小河镇和城关乡、王庄乡、白寺乡、卫贤乡。

豫章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

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时辖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陈时包有今江西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候国,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区。

唐朝以后又改为豫章郡洪州,后期曾改为钟陵县,再后又改为南昌。

汲 郡:西晋朝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汲县,不久即废。

宋朝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卫辉县。

2.堂号:君子堂:源自春秋战国时卫国大夫蘧伯玉。

唐朝开元三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并在河南省长垣县县城东南五公里的伯玉村建祠对他进行祭祀。

及圣堂:同上。

石波堂:明朝进士璩光岳,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著有《石波馆集》。

西川堂:唐朝良吏璩瑗,官光禄大夫,封为西川侯。

琚景云、琚天贵:(生卒年待考),山西阳城人。

著名抗日战争英烈、英雄。

山西省阳城县出西门,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北行二十五里,就到了一个枕山带水的村落大宁村。

这是一个普通的北方农村,和太行山上星罗棋布的大小村庄没什么两样,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它。

抗日战争时期,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却有过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它是中共党在阳城建立的第一块红色堡垒,是日寇占领阳城后四围白色恐怖中一个坚不可摧的革命根据地。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宁村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畏强暴,英勇奋斗,出生入死,前赴后继,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上写下了壮丽篇章。

抗日村长琚景云,区干部琚天贵被叛徒出卖,遭日寇抓起来残酷拷打审问,妄图获取我党机密。

两人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日寇毫无办法,决定将他们杀害。

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琚景云、琚天贵突然分头逃跑。

混乱中,琚景云遭敌乱枪所击,英勇牺牲。

琚天贵则乘机刑场脱险(解放后任阳城五大区之一的刘村区区长)。

三.名人琚立铭:(公元1945~今),河南济源人。

著名地方公务员。

1965年7月参加工作,196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南师范大学函授中文专业。

广东省政协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八届省政协常委。

琚存旭:(生卒年待考),著名律师。

律师乾坤律师事务所主任,法学硕士,北京市十佳律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北京市政府推荐的涉台业务律师。

琚清林:(公元1938~今),河南济源人。

1961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分配至海军南海舰队文工团,任演员兼声乐教员。

1973年转业到河南大学艺术系。

曾任河南大学传统音乐教研室主任暨民族声乐研究室副主任,声乐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社会兼职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声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伎音乐学会理事,河南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声乐教育学会会长等。

琚行松:(公元1972~今),湖北黄梅人。

著名化学专家。

2000年7月毕业于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

应聘唐山师范学院,创立了“唐山师范学院化工新材料与技术研究所”,并担任所长。

琚成林:(生卒年待考),河南省老年摄影学会常务副会长。

琚平和:(生卒年待考),人民日报社人事局局长。

琚少文:(公元1940~今),安徽桐城人。

高级经济师。

1966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任马鞍山五交化公司总经理助理兼金百大厦书记。

《预测》杂志社预测网络成员。

国家兵工部统计协会会员,市经济协会、商经协会理事,省储运协会常务理事,省《物流与安全》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工作。

琚建英:(公元1954~今),山西壶关人。

著名基础教育家。

山西省壶关县固村乡因村小学中心校长,小学一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始终将把爱心献给每个学生,用爱心感化每个差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所带班学习成绩平均分达到83,7分,进入全区双优班集体。

琚贻桐:(公元1956~今),女;北京人。

著名基础教育家。

北京市西城区教研中心幼教研究室任主任,曾任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民代表,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教科委员会委员。

1983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984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

1991年被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

琚建华:(公元1956~今),云南昆明人。

著名气象学专家。

教授,博士。

1978年2月~1982年1月,在云南大学读本科。

1982年2月~1984年12月,在中山大学天气读硕士研究生;1984年12月~1998年4月,云南大学地球科学系任教;1993年2月~1994年2月,英国里丁大学气象系访问学者;1998年4月~2002年4月,云南大学理学院院长。

1996年8月~1999年9月,在中科院大气所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10月~2001年2月,美国海军学院气象系博士后;2002年4月至今,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院长。

琚春华:(公元1962~今),著名教育家。

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任浙江工商大学科技处处长。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中国商业自动化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杭州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

琚宣文:(公元1963~今),安徽桐城人。

著名地矿专家。

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硕士。

高级工程师。

兼任淮北市烈山区政协常委,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

主要工作在煤炭生产、科研第一线。

十五年来,对研究矿井地质、构造地质、煤层气质及技术经济等相关课题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在复杂条件下通过矿井地质工作,获得断层与层滑构造组合形式,层滑构造微观形成机制及层滑构造是引起煤层流变的主因等认识,并取得系列发展。

处理过多项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问题。

参加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已通过鉴定,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完成的《海孜煤矿断层层滑构造发育规律分析及其技术经济效果》获安徽省地质学会、煤炭学会专委会优秀成果二等奖。

提出的《加强构造复杂块储量分析,提高采区回采率》等四项技术改进项目获市局以上等级奖,其中一项还获得安徽省十万元以上的济效果荣誉证书。

根据煤矿生产实践提出了一套处理、预报地质构造的方法——复杂构造整体分解综合法、地质规律递进预测法和地质工作循环反馈法。

上述成果和方法已在实践中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五百余万元,并为矿井生产勘探资料合理解释提供依据。

1997、1998年分获淮北矿区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知识分子等称号。

先后在国家有关刊物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地质规律递进预测是矿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等三篇论文入选《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及《中国知识经济文选》等书。

个人辞条入选《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等辞书。

琚红征:(公元1965~今),浙江兰溪人。

著名摄影家、画家。

兰溪日报编辑、记者,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金华市美协会员,国画以山水见长。

琚宜太:(公元1971~今),著名地质学专家。

工程师、博士。

第十九次南极科考队陨石猎人队队长,现任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二局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州)副院长。

人社局长座右铭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