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描写两人同步眼神的句子

谁能让我忘记 阅读答案

【阅读题】:1.下列说误的一项是( )(2分)A.文线句子②中“烟熏”了父母等待录取通知书时焦急难耐的心情。

B.文章画线句子③中“背着手”、“一挺一挺”等动作写出了父亲的自豪与得意。

C.文章画线句子①主要运用了神态描写,文章画线句子④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夸张。

D.文章画线句子⑤中“清醒过来”的意思是:不能光想着高兴,要为儿子筹措学费。

这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2.文中有两处描写父亲看我的眼神,请找出来,结合重点动词体味父亲当时的内心世界。

(4分)3.母亲为我筹措学费抠鸡屁股一段,幽默调侃,请分析作者当时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母亲这一举动的深刻内涵。

4.作者在结尾说“我没有看见爹妈。

也没有看见刘家庄。

我看见的,只是几块西瓜皮和一只死去的芦花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内涵与作用的?(3分)5.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一定会遇上许多让人感动、令人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他们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感恩亲人,感恩社会”应该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请拟一条相关的公益广告。

(字数在10字左右)(2分)【参考答案】:1. C(2分)2.(4分)①“那不是一般的看,是发了狠的。

是用眼光在拧”,“拧”一词写出了父亲的狂喜以及对儿子的赞许。

②“爹狠狠地扎了我一眼”,“扎”一词写出了父亲对儿子浪费行为的不满与愤怒。

3.(2分)①写出了家庭生活的贫困②爱子心切,为儿子筹措学费费尽心机,不择手段。

4.“没看见”和“我看见的,只是……”并不矛盾,“卖西瓜”和“抠鸡屁股”浓缩了父母对“我”最深沉的爱,“我看见的……”意思是说我会永远记得父母的恩情。

(意近即可)这句话照应文章开头,深化了主题。

三个人一双眼睛阅读答案

1.熙熙攮攮的意思:人山人海纹丝不动的意思:站在原地不移动惘然若失的意思情失落2.当他们一家三口出现在楼梯上是人们心里会什么

人们感到奇怪,有些人佩服他们的坚强。

3.从描写小男孩眼镜的句子里你到了什么?我体会到光明和希望,小孩子的童真和乐观。

4.为什么文章最后作者“竟哭了”

被男孩和他的父母的坚强感动了,并且体会己现在拥有的幸福。

毕淑敏散文好句好段赏析

1.。

意思是:轻易许下的诺言必定很少值得相信. 2.。

意思是: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意思是:对人不真诚,就不能打动别人。

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意思是: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

5.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意思是:如果你答应了别人事情,不论怎么样,你都一定要做到,因为这是你的承诺;如果和别人约好了时间要干什么什么事,就一定要遵守时间,绝对不能迟到。

互相喜欢的两人的对视 两人的眼神是怎样的

你好。

互相喜欢的两个人对视,那眼神一定是火辣辣的。

而且会有那种闪光的效果。

这两个人会产生爱的火花,那种看不见的电量,十足。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一课《山中访友》预习内容

1《山中访友》预习要求(2022-08-30 10:03:00)转载标签: 作业教育 分类: 班级平台 1`生字见生字表查字,组词,写注音本,记牢。

正确读写8个词语:清爽、吟诵、唱和 瀑布陡峭挺拔 身躯 精致 蕴含 奥秘 侠客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别有深意2 理解词语: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做答津津乐道:很感兴趣的谈论吟咏:有节奏地诵读诗文3 区别形似字,组词激() 邀() 缴()瀑() 暴() 曝()躯() 呕() 抠()津() 律() 侠() 颊() 挟()峡()狭()4 找出文章中的修辞,体会作用拟人: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往往表达的感情更浓烈,常常表达对某物的喜爱之情,读后使读者深受感染倍觉亲切。

排比:在描写和抒情的句子里使文章更加流畅优美,在议论的句子里是语气更有力量不容辩驳。

比喻:使描写更形象生动。

5 思考作者去山中访问了哪些好朋友

你从哪些句子看出作者把它们当成了朋友

你喜欢哪些句子

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六年级上册语文20课全文理解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字词,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点:体会整首诗的意思,感情朗读。

难点: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字词。

一、导入1.这个单元我们一直跟随着课文的学习,认识并了解了我国的一位大文豪——鲁迅。

(出示鲁迅画像)可是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了。

鲁迅走了,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很多,我们有怀念,更有那深深的思考。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有的人(板书)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诗人亲自参加了他的纪念活动,看到了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和崇敬,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3.齐读课题2遍。

读了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了解副标题。

(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补充说明课题内容。

过渡:“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

二、初读感知,学习第一小节1.自由朗读,把句子读准确,思考:“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

2.交流:①(指名读,男女生读,注意:小节之间的停顿,句子的流畅度)②汇报:“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

归结为两类人:骑;俯。

过渡:对于这样的两类人,诗人作了自己的看法。

3.出示第一小节①自己读读,发现了什么

同样的两个死,两个活,意思一样吗

分别指什么

说说你的理解。

②小结:有的人,肉体活着,但是生命毫无价值,就同死了一样;有的人,肉体虽然死了,但是他的思想,精神却永存。

3.过渡:同学们,你们觉得鲁迅是属于哪一种人呢

这首诗就是为纪念鲁迅而写的。

三、学习2——4小节1.请同学们默读诗歌2——4小节,看看哪些句子是写鲁迅的

找出来读一读。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①说说自己的理解。

做牛马——读着这句话,我的眼前就出现了:那个夜晚,鲁迅为一位车夫包扎伤口。

素不相识,却那么耐心,关心。

半跪着,就那么半跪着好长时间,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作野草——野草有什么特点

(生命力极强)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不怕风雨狂,不怕烈火烧;)为什么要把鲁迅比作野草

(当时的环境那么险恶,反动统治者总是那么凶暴,阻止着鲁迅的一切行为。

而鲁迅却始终爱憎分明,用手中的笔不断地与他们顽强作战,正如白居易所说的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为多数人活——总是想到别人,关心别人,关心女佣,关心车夫,关心卖票青年……②引读小结:是啊,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学生接读: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鲁迅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与野草一般顽强精神的人——学生接读: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鲁迅就是这样一个心中总是装着别人,为别人着想的人——学生接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啊

你来读一读。

指名。

评价:你的朗读铿锵有力,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怀着崇敬之情来读一读吧。

(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表现诗人对鲁迅的怀念吧

)(齐读这三句话)2.同学们,读到这儿,你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像鲁迅这样的人呢

学生交流:雷锋、周总理、董存瑞……3.小结:是啊,正因为他们的付出,才让更多的人有了更好的生活。

过渡:诗人在赞扬鲁迅的同时还批判了哪些人

找出来读一读。

4.这些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啊

①学生谈自己的理解,②教师小结:他们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是早已臭名昭著又想流芳百世的人;是专门损人利己,以牺牲他人换取自己幸福的人。

看看,这都是反动统治者的丑恶嘴脸。

他们的人生观和鲁迅先生截然相反,谁来读一读

指名2人。

评价:我听出了你对他们的憎恨

你的眼神告诉我们你很愤怒

让我们一起来痛斥这些人。

齐读。

5.发现诗歌特点,采用对比的手法,这是诗歌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这首诗就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突。

现在就让我们来对比着读一读。

师生合作读2——4小节。

四、学习5——7小节过渡:对待人民的做法不同,人民对待他们的态度也同样不同。

1.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等会儿我们来合作着对一对,看谁合作得最好。

2.指名合作。

(1)师: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 生: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师: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作牛马。

生: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评价:谢谢你的合作

以同样方式指名合作后面2小节。

评价:读得真好

五、合作背诵1.同样是人,却是如此不同。

有的遭人痛恨,有的却让我们永远怀念。

你能根据前面两句,背出后面的诗句来吗

①(隐去每小节后面的两句,教师读前面两句,学生背后面的)指名。

评价:读得真好,从你的朗诵中,我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怀念

崇敬

②(前面两句也隐去)只剩下题目了,你还能背吗

指名。

真了不起

2.读着读着,《有的人》这首诗已经不再是发自臧克家一个人之口,他也是我们的心声了,那就让我们怀着对鲁迅先生深深的敬意一起来朗诵吧。

“有的人活着……”起(齐背诵)六、总结延伸深情地背诵完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认识与触动,你觉得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

拿起你手中的笔,可以是一段感言,也可以是一首小诗……把自己的感受写一写。

也可用《做人要做这样的人》为题。

求小学四年级好段,(比较简短)

一、“回目”之来源“回目”的直接来源可追溯到宋元话本。

在宋元话本的几大类中,有一类被称之为讲史话本,其基本特点之一是篇幅蔓长,说话艺人在讲这些故事时,并非一、两个单位时间可以讲完,只好逐日分段演讲,这就无形中将这些长篇故事分成了几十乃至几百个段落。

为了便于说话艺人讲述和听书人的记忆,也为了使某些精彩的片断更为引人注目,这些话本在出版的时候往往根据故事内容分节立目。

这种分节立目的方式,就是回目的雏形。

现存的宋元讲史话本共有十种左右,其分节立目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上图下文,如元刊本每一页上栏的图中都有标题,而下栏的文字中亦有以黑地“阴文”标目者,覆盖在相关处的“阳文”之上。

例如之中,就有“三战吕布”、“关公刺颜良”、“三谒诸葛”、“赵云抱太子”、“张飞拒水断桥”、“黄忠斩夏侯渊”、“诸葛七擒孟获”、“军师六出歧山”等数十条“阴文”标目,表示精彩的故事段落。

中亦有“孟子至齐”、“燕国立昭王”等数十条这样的阴文标目。

另一种情况是在全书的卷首刊有目录。

如士礼居刻本书首就有从“历代君王荒淫之失”到“秦桧定都临安”共293条目录。

再如董康诵芬室影刻本中除目录缺佚外,其他四种均书首有目。

有从“论沙陀本末”到“废帝自焚死”计107条目录,有从“敬瑭割十六州赂契丹”到“契丹主监重贵还本国”计62条目录,有从“刘知远本沙陀部属”到“推戴郭威为帝”共87条目录,有从“郭威家世业农”到“赵太祖改国号为宋”共94条目录。

一般说来,上述两种情况并不重复出现。

也就是说,“阴文”标目者,只随正文标出,在书首却无目录;反之,书首有目录者,正文部分又无“阴文”覆压“阳文”标目。

但无论如何,这两种“标目”的情况,正是后世章回小说“回目”之滥觞,我们可以将它们称之为“准回目”。

除宋元话本而外,元代杂剧的“题目正名”也给章回小说“回目”的形成以极大的影响。

以上所述的阴文标目或书首目录,均为参差不齐的不规则单句作目,只是标明故事大概而已,并非“美文”。

而元代杂剧的题目正名却受到骈文和律诗的影响,全是两两相对的偶句,且读起来铿锵作鸣、琅琅上口。

如元刊本《看钱奴买冤家债主》题目正名云:“疏财汉典孝子顺孙,看财奴买冤家债主。

”再如元刊本《散家财天赐老生儿》题目正名云:“主家妻从夫别父母,卧冰儿祭祖发家私;指绝地死劝糟糠妇,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无论是两句还是四句,都对仗工稳,堪称“美文”。

象这样的题目正名,还有元刊本《尉迟恭三夺槊》、《汉高皇濯足气英布》、《风月紫云亭》、《公孙汗衫记》、《薛仁贵衣锦还乡》、《东窗事犯》、《霍光鬼谏》、《严子陵七里滩》、《辅成王周公摄政》、《陈季卿悟道竹叶舟》、《张千替杀妻》等。

当然,也有少量对仗不太工稳者,如元刊本《诈妮子调风月》的题目正名:“双莺燕暗争春,诈妮子调风月。

”如元刊本《好酒赵元遇上皇》的题目正名:“丈人丈母狠心肠,司公倚势要红妆;雪里公人大报冤,好酒赵元遇上皇。

”但无论如何,这些题目正名较之宋元话本的阴文标目或书首目录总要漂亮得多。

这些对仗工稳的题目正名,给章回小说的“回目”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二、“回目”的演变最早的章回小说的回目是什么样子,我们今天实际上是无从说清的。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成书最早的几部章回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均无元末或明初的版本。

它们的最早出版时间,据目前所知,分别是在弘治、正德、嘉靖、万历间。

因此,我们无法知道它们最初刊本的“回目”是怎样一个情况。

即便是到了明中叶,上述诸小说已有文本留到今天,但其中所体现的“回目”的撰写水平亦极端参差不齐。

《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均是单句回目标题,只是简单的人名、地名、事件的结合,非常实用,但很粗糙。

《三遂平妖传》虽是偶句作目,但两句之间多半并不对仗。

如第七回“八角井卜吉遇圣姑姑,献金鼎刺配卜吉密州”,第十三回“永儿卖泥烛诱王则,圣姑姑教王则造反”。

这样的“回目”,连最起码的偶句对仗的常识都不具备,显得十分幼稚可笑。

至于《水浒传》的回目则十分特别,它不仅每回都用偶句作目,而且每条回目都对仗工稳、平仄和谐。

如此精美的回目,不要说上述几部作品中没有出现,就是明代中后期的章回小说也未必全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

例如肯定产生于《水浒传》之后的万历本《金瓶梅词话》的回目,就如同《三遂平妖传》一样杂乱不堪,甚至连上下两句的字数都参差不齐。

如其开卷第一回的回目即为“井阳岗武松打虎,潘金莲嫌夫卖风月”,诚可谓“七上八下”,大不对称。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早期章回小说回目的演变是沿着一条“单句作目”——“不对称的偶句作目”——“精美的对偶句作目”的道路前进的,而只能说明从明初到明中叶,章回小说的回目是优劣有差、高低不等的。

这是根据现存文本给我们所提供的证据而后所得出的结论。

但有三点必须说明:其一,明中叶以前章回小说的回目已置于每回回首。

其二,它的主要功能是叙事,即用最精练的语言概括某回书的故事梗概。

其三,它的基本格式是人名、地名、事件的相加。

总之,它们显得十分朴素,即便是《水浒传》那样精美的回目,也是朴素的精美。

这时的章回小说回目,基本上是一种客观的“叙述”,并未体现作者的主观感情,也较少“描写”的意味。

明末清初,随着章回小说创作高潮的到来,它的回目也花样翻新,愈来愈追求形式美,甚至出现“唯美”倾向,走极端者则沦为文字游戏。

小说作者们在撰写回目时,除了注意到它的实用性(概括故事内容)而外,还注意到它的艺术性、趣味性,从抒情、状景、诙谐、讽刺、哲理等各个方面加以表现,使读者在未读正文之前,一看回目,就能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这些小说回目已打破了单纯叙事的常规,而具有新鲜趣味。

大致而言,有如下几种情况。

其一,抒情。

如《春柳莺》第五回回目:“先生羞认梅花扇,翰林泪读杨柳词。

”一“羞认”,一“泪读”,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再如《红楼梦》第十九回回目:“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同书第九十八回回目:“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象这样一些回目,不仅能体现书中人物或作者的主观感情,而且还能将这种感情与所叙之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宛如抒情色彩特别浓厚的诗句,能将人带入一种特定的境界。

因而,它们本身就是艺术品,是真正意义上的“美文”。

其二,状景。

在回目中写景,造成情景交融的妙境,从而为小说内容服务,这也是某些明末清初小说作者的得意之笔。

如《人间乐》第八回回目:“云破月来花弄影,春深雷震始知名。

”如《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这样一些回目有意识地运用了诸如云、月、花、影、雪、梅等自然界的美景来为书中的人物、故事服务,使人在读小说时似乎看到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图画,得到了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

其三,诙谐。

通过幽默的语言,造成一种诙谐调侃的效果,明末清初某些小说的作者在这方面具有出奇制胜的本领。

如《归莲梦》第五回回目:“无情争似有情痴”,第六回回目:“有情偏被无情恼”。

这些从古代诗词中化来的句子,给人一种特别的幽默味儿。

再如《麟儿报》第九回回目:“俏媒婆事急充做新人嫁”,以充满生活反常的句子,产生一种调侃揶揄的作用,对书中那位屡屡“试新媒”的媒婆进行了嘲讽。

其四,讽刺。

在幽默诙谐的前提下,进一步对社会中的假、丑、恶进行辛辣的嘲讽,在寥寥数字的回目中也能达到这种效果,真让我们对这些作者刮目相看。

如《平山冷燕》第五回回目:“山人脸一抹便转”。

再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回目:“胡屠户行凶闹捷报”。

前者对那变化无常的“山人”的丑恶嘴脸用最经济的笔墨进行了勾勒,后者却将“行凶”与“报捷”这不可调和的矛盾统一在胡屠户身上,让人看清他那丑得“美妙绝伦”的身段与口吻。

其五,哲理。

小小回目,有时甚至能表明生活中所蕴含的某些哲理。

从作者那漫不经意的寥寥数语中,读者可以领略到它背后隐藏着的千言万语。

《驻春园》第十五回回目曰:“当局意如焚途穷守义,旁观心独醒打点从权。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一层哲理;途穷守义固然可贵,而从权计议则更是充满无限活力与弹性的人生,是又一层哲理。

再如《玉支矶》第九回回目:“无心罗雀罗得了一网全收,有意钓鱼钓不着两头齐跳。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育柳柳成荫,是一层哲理;用情专一,终有好报,左右徘徊,结局不妙,是又一层哲理。

在这里,文字表达、心灵智慧、生活体验,三者融为一体,成为一种警策而美妙的表现。

其六,奇巧。

明末清初某些章回小说的作者,作意好奇,卖弄技巧,在回目问题上造成一些饶有趣味的游戏笔墨。

如《世无匹》第二回回目:“多情怜白面,干白虹潦倒醉乡;贱价买黄金,金守溪浮沉利海。

”既写出了人名、故事,又巧妙地运用了嵌字法。

再如《麟儿报》第十四回回目:“你为我走,我因你奔,同行不是伴;他把谁呼,谁将他唤,事急且相随。

”虽然长达十余字一句,读起来却琅琅上口。

还有《定情人》第八回回目:“痴公子痴的凶,认大姐做小姐;精光棍精得妙,以下人充上人。

”既有嵌字,又有反义词的超常组合,真是别有风味。

当然,象这样一些回目,弄得过头了,便有文字游戏之嫌,但这卖弄技巧本身,也恰巧说明了作者们对回目的重视,对回目精美的追求。

如果说,明末清初章回小说的回目是在叙事的基础上追求精美的艺术效果的话,那么,清中叶以后的小说回目却向着“精巧”与“实用”两极发展。

一种倾向是对偶句作目,且越拉越长,越来越追求形式美。

作者们用尽心机,似乎立志要将回目弄成一种有特殊意味的形式。

如《才子奇缘》第二十五回回目:“强谐花烛,水殿元如入笼中之鸟;立时召对,詹兵部难留天上之龙。

”又如是书第二十八回回目:“三军奏凯而还,武略与文才兼备;一疏朝天而奏,忠臣与奸党立分。

”尽管上下句之间在虚词的运用上有重复之嫌,但每句长达十三字,且颇具韵味。

而《自由结婚》一书则有长达十五字一句的标目,如第十五回回目:“一曲浩歌,看步伐止齐,愧杀天下男子;三雄执手,愿隐帆匿楫,避他恶海狂涛。

”晚清某些小说的回目,不仅每句长达十余字,甚至能做到音调和谐而又具有诗情画意。

如真美善本《孽海花》第三十五回回目:“燕市挥金,豪公子无心结死士;辽天跃马,老英雄仗义送孤臣。

”再如《离恨天》第五回回目:“幽室羁囚,一曲悲歌心事写;深宵晤对,两人絮语泪痕多。

”此外,这时的小说回目亦有冷嘲热讽的,如《瞎骗奇闻》第五回回目:“山穷水尽,洪士仁犹作补牢心;喝雉呼卢,赵桂森初试牧猪戏。

”有的则在讽刺的同时具有文字游戏意味,如《苦社会》第十八回回目:“种痘复种痘,大儿权做小儿;洒水又洒水,恶习斯为美习。

”当然,这种将回目文字拉长并加以趣味性的做法,主要是从明末清初小说、尤其是某些才子佳人小说那儿学来的,尚谈不上什么变革,只不过更为极端化而已。

真正使章回小说的回目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的,是清末某些小说中出现的一种由繁而返简,由趣味性而回归实用性的倾向。

如《冤狱缘》一书,总共八回,其回目依次如下:“人命之关系,被冤之原因,中毒之奇异,侦探之影响,祖屋之缘由,相片之附卷,破案之离奇,设计之赘婿。

”同时,有的作家干脆采取了更简明的两字标目形式,有点象某些明清传奇剧本,也有点象金圣叹评本《西厢记》或张竹坡评本《金瓶梅》的做法。

如《宜兴奇案双坛记》《孽报缘》《女学生》《片帆影》《新意外缘》《革命鬼现形记》《秘密自由》《军界风流案》《官场离婚案》等,均乃如此。

两字标目,本是一种极简明而又实用的方式,但仍然有略显呆板之不足,于是有的作家则干脆采用更为方便的做法,完全根据情节需要而拟一回目标题,字数多少不限,长短不拘,纯粹单句散文化,最长者可达十几二十字,最短者仅一字,这就使回目的撰写达到了一个极其自由的境地。

如三十回本的《新西游记》第四回用一“笑”字标目,第二十二回又以一“偷”字标目,真是省到了极点。

此外,诸如《柳非烟》《飞行之怪物》《新痴婆子传》《苏空头》《最近女界秘密史》《吴淑卿义侠传》等作品,全都是单行散文、长短自由的回目标题。

更有趣的是,《白云塔》一书,不仅有以一字标目者,如第三:“塔”,第二十三:“火”,而且还有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放在一个标题里的新奇做法,如第四十:“红;绿”,第四十三:“冷;热”。

这的确是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还有《五日缘》一书,回目标题更是与众不同。

如第二章:“情丝之交点。

”第四章:“托微波以通词。

”第十章:“咄!好事之魔。

”第十二章:“如斯而已乎?”第十三章:“呜呼大事去。

”第十六章:“可怜哉晴天之霹雳。

”第十八章:“生离欤?死别欤?”将大量的带有文言虚词的感叹句、疑问句列为标题,又夹以外来词汇,真可谓古今结合、土洋并用,穿西装而戴瓜皮帽,让人如食怪味豆一般,其味也无穷。

当然,也有的作品则纯然借用古代诗词曲中的句子、意象,从而将单句散文的回目写得情味盎然。

如《鸳鸯碑》共十章,目如次:“我潜身曲槛中”,“好叫我左右做人难”,“猛听得一声去也”,“千种相思向谁说”,“治相思无药饵”,“多管是搁着笔儿未写泪先流”,“有情人成了眷属”,“惨离情半林黄叶”,“这一番花残月缺”,“生则同衾死同穴”。

如此回目,真像一篇小小的《西厢》唱辞集锦。

总之,章回小说的回目发展到清末,又出现了一个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新局面。

三、小说“回目”的文化意蕴综上所述,我国古代章回小说的回目标题大致上经历了一个由粗糙——工整——精致——简约——多元的发展演变过程,而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丰富的文化意蕴则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上面我们提到的那些宋元讲史话本多半刊刻于金、元、明时期。

对于《新编五代史平话》,“研究者认为本书应是金朝灭亡之前在北方编印的”。

(程毅中《新编五代史平话·前言》见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中国话本大系·宣和遗事等两种》)《三国志平话》《乐毅图齐平话》等《全相平话五种》刊刻于元代至治(1321——1323)年间。

而《宣和遗事》则为明刻本。

从刊刻时间上讲,宋元讲史话本与元杂剧是基本同步的。

(元杂剧不可能有金刊本,但元明间刊本颇多)但是,这两种同时生并肩长的兄弟艺术形式的出版效果却大不一样,尤其是将宋元讲史话本的“准回目”与元杂剧的“题目正名”作一比较,就可发现,前者比后者在艺术水平上低一个层次、在发展速度上慢一个节拍。

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其缔造者的身份、心态不一样之所致。

从整体上讲,宋元讲史话本与元杂剧均乃“书会才人”之所为,但元杂剧的作者群中却包含了一些“名公才人”,这些人中,有的就是去职或在职的朝廷官员。

正如《录鬼簿》所言:“右前辈公卿,居要路者,皆高才重名,亦于乐府留心。

”当然,这些“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主要写的是散曲而非杂剧,但即便在元杂剧作家中,也有很多是有“衔头”的。

如庾吉甫曾任“中山府判”,马致远曾任“江浙省务官”,李文蔚曾任“瑞昌县尹”,赵天锡曾任“镇江府判”,就连关汉卿,也有人认为他担任过“太医院尹”。

而宋元讲史话本的作者,大概永远只能是“无名氏”了。

因为话本乃“说话人的底本”,话本的作者实际上就是说话人,如霍四究、尹常卖之类。

他们与 “名公”根本沾不上边,只能是生活在下层社会的“书会才人”,有的甚至只能是“说书艺人”。

再者,“说话”在当时只是一种诉诸听觉的艺术形式,根据“说话”整理成的“话本”也并非大量出售给广大读者阅读的,它不象元杂剧的“题目正名”那样是作为一种类似于今天的“海报”的形式贴给观众看的。

因此,“准回目”的制作,尚未达到无论是作者、出版者还是读者均追求“美文”的地步。

这就是为什么元杂剧的“题目正名”比较工整而宋元讲史话本的“准回目”则显得比较粗糙的根本原因。

说到底,二者之间的差别,乃是由它们不同的商业作用、市场需求所决定的。

明代前中期章回小说回目,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小说作者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的不同之所致。

这时的章回小说,是从民间长期积累到文人整理加工的转型期。

有的小说的回目更多地带有民间通俗文艺的遗留,因此,显得比较粗糙,单句作目,即使是偶句也不对仗。

另一方面,有些小说作品因为文人染指其间,不仅偶句作目,甚至对仗工稳,词句妥帖。

在这么一个民众创作与文人创作并存的时段,回目状况的杂乱是必然的。

但是,有两点却是不能忽视的:其一,将宋元讲史话本正文中的“阴文”标目或书首标目统统置之于每回回首,成为真正的“回目”,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其二,由单句作目变而成为偶句作目,这又是一个更大的进步。

更有意义的是,这两大进步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读者对小说(包括回目)的欣赏水平。

人们不仅要读美妙的故事,而且还有看美妙的回目。

同样,读者们对回目美文要求的不断提高,又反过来刺激了小说作者注重回目的艺术性。

不仅章回小说如此,甚至影响到拟话本小说,冯梦龙编撰“三言”时,一个饶有意味的做法就是:明明是两个不相干的故事,仅仅因为是相邻的两篇,却给它们编了对偶的两句作目,让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张古老种瓜娶文女,李公子救蛇获称心”等等。

而凌

描写两人同步眼神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