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 关于生物的故事 生物课上要讲 要短的! 最好是关于细胞的 一定要真实
兴趣是最好的,北宋程颐提出人未见其趣,必不乐,歌德也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有记忆。
”但是,生物课程目前在中学阶段处于“副科”地位,生物学科特点也介于文理科之间,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可能由于学习方法的不适而引起学习兴趣的下降。
不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加强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就能让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更有成效。
下面简单谈谈如何让学生对生物课产生兴趣。
一、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有许多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联,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坚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例如,在讲扁形动物的猪肉绦虫时,先叙述一个囊虫病人的真实遭遇,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猪肉绦虫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猪肉绦虫是如何引起人类疾病的
得了这种病应该怎样治愈
如何才能预防囊虫病的发生
出于对健康的担忧,学生急于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又如,利用DNA是遗传物质的特性,可进行亲子鉴定,还可利用DNA的检测结果给罪犯定罪,以及我国生物学家曾对东南亚海啸遇难者线粒体DNA进行鉴定,从而帮助当地政府来确定遇难者身份等,这些事例,将大大吸引学生的兴趣。
再如,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时会涉及鼯鼠的粪便五灵脂,借此提到鼯鼠大名鼎鼎的别称“寒号鸟”,以及鼯鼠五技而穷的故事,相信学生一定会对五灵脂印象深刻。
二、用语言的美展示生物课的美 1、善用比喻。
例如,在讲解能源物质时,为了让学生分清楚生物体利用能源物质的先后,把ATP比喻成“零花钱”,把糖类比喻成“活期存折”,而把脂肪比喻为“定期存折”,把蛋白质比喻成“不动产”,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巧用诗词、成语、俗语。
例如,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很好的体现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用“一山不容二虎”来讲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用“二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来说明生物多样性的美学价值,相信定会给学生留下形象的感受和美的欣赏。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化解学生认知难度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和手段可以使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更加容易,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述细胞结构时,很多学生都对这一知识点感到模糊和难以理解,任凭教师怎样讲解,也不如给学生一个细胞模型,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和归纳。
由于学生与大自然的接触比较少,接触时也没有专业的指导,以至于对常见的动植物都不知所云,在课上应适时适量的给学生投影一些图片或展示实物,让学生每一节都感到新鲜,每一节都有感性认识,自然也就有了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去学。
四、用感情投资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若学生对教师感兴趣,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做到关心学生,并从心底上喜欢并欣赏自己的学生,从而在一言一行之中将对学生的爱流露出来,通过这种潜移墨化的交流,学生也会对教师产生好感,也就会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
以上是我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在几年教学工作中的肤浅体会,当然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实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作为一个老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夫妻花还叫什么花
夫妻花,没有统一的品种,一般来说,人们习惯把并蒂莲叫做夫妻花,并蒂莲是荷花中的一个变种,一个茎上生出两朵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就像同枕共眠的夫妇。
夫妻花也许还有一层含意,那就是夫妻的美丽,夫妻二人在彼此的心灵情感等等方面可以相互达到真善美的统一,那就是达到了彼此的和谐之美了,或许这就可能是人们常说的夫妻之间十分的般配了。
夫妻花也就是并蒂莲也许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同样拥有雍容华贵的精神境界,就像人间的夫妻也不一定都是一双双玉树临风的碧人,但都可以有玉树临风的气质,这就是夫妻之美的多样性。
今天我要用“夫妻花”来祝福那些未婚的男女,祝福他们都能找到如花般美丽的姻缘;今天又要用“夫妻花”来祝福那些已婚的夫妻,祝福你们好自珍惜这段难得的夫妻情缘,使这爱情如花般的常青、常鲜。
祝福天下有情人白头到老。
《愚公移山》教学中如何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
著名艺术教育家方堃经常谈到自己亲历的昆明“一二·一运动”“抗暴运动”“八·一九事件”等重大事件,那时在炮火声中求学,同学们肩上挑着重担前行,为国家的解放和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他告诫我们:“一定要记住‘学做人、学文化、学专业’的宗旨,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否则,任何所谓成才之说都是无稽之谈。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我想,在语文教学中,要站在一个制高点,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并实施呢
我的体会有如下几点。
一、语文课堂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不管是语文基础知识或基本能力的教学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都是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它所传授的内容和知识,都是前人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因此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传授传统文化。
(一)让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在文言文中潜移默化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崇尚礼仪等特征。
这些内容在古诗词、文言文中有着集中的体现。
在讲授过程中,切入点可以是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课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个词语、某一句话、有关故事等等。
例如,我在讲《出师表》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通过搜集视频资料,以几个镜头展示诸葛亮的一生:“三顾茅庐,卧龙出关”“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空城妙计,化险为夷”“七擒七纵,以德服人”。
学生在感动之余,了解了诸葛亮的忠义一生,明白了什么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在趣味学习中开阔了视野。
在中学文言文篇目中,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传统文化的光辉。
《廉颇蔺相如列传》体现的是顾全大局、尽职尽责;《愚公移山》体现的是顽强拼搏、持之以恒。
还有那锲而不舍的《劝学》,求真务实的《师说》,虚心纳谏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大义凛然的《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只要用心感受,灵魂将在这里升华,思想将在这里净化。
(二)让真善美的情感在诵读中绽放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人在歌唱、舞蹈中达到学习教育的目的,气氛轻松自然。
所谓“弦歌不绝”,就是这种境界。
周振甫先生在《怎样学习古文》一书中,列举了从古代的王勃、骆宾王到近现代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数十位名人从小大量读书、背书的例子,说明了“对古文中的字,要有全面的懂,还是非熟读背诵不可”的道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声”中体悟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三)让传统文化的神韵在学生笔尖行走 1.利用好“课堂小练笔”。
从教师的“教”出发,把小练笔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的教学结合起来,将古诗文相关知识储备能力迁移到作文中。
通过创设轻松、和谐、自信的快乐习作氛围,扎扎实实开展有序、适量、高效的小练笔训练。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有的放矢,以期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
2.有目的地作文训练。
改写诗歌为散文;化用古典诗歌意境于作文;化用古文于作文。
这样不但加强了中学生作文的文化底蕴、思想深度,借鉴古文中的创作手法,也可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传承传统文化 第二课堂文化活动是学生交流和学习的重要平台。
这类活动,不是一般性的寓教育于活动中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而是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空间的拓展和延伸。
通常我利用辅导课、语文活动课或节假日来开展第二课堂。
(一)趣讲历史小故事 例如,利用辅导课,发动学生讲关于三国的人物和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新野”“赤壁之战”“空城计”……引导学生对三国历史进行探讨,并使学生对诸葛亮其人有更深刻的了解。
我们要注意抓住一切契机,发掘古代小故事的魅力,也许,一个小故事就能成为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突破口。
(二)感悟文化归类之美 “酒”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意象,诗词中有很多关于酒的优秀诗句,我们可以发动学生,把中国古典诗词、散文中涉及酒的句子总结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我们看到了酒文化的内涵、发展、变迁,看到了古人高雅多样的生活情趣,以及诸多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诸如此类,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文化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受到中国文化美的熏陶。
(三)引入多媒体 例如,在《范进中举》导入时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胡屠户和众乡邻的态度竟然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张乡绅也赶来攀附……学生们对此惊叹不已,对封建科举考试也是议论纷纷。
以图画、音频来代替枯燥的文字,化无形为有形,化晦涩为生动,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任何历史时期的文化都与先前文化存在着传承关系,中国现代文明同样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文化而存在。
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当代教育在力求发展的同时,应时时关注传统文化。
只要我们站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制高点来发展教育,我们民族的文化和道德才不会走入迷失之境。
形容石林的句子
1、一座石林就是一篇厚重的历史,欲说还休,每一个故事说起来让人身临其境。
由于时间比较匆促,导游声声催着走快点。
移步换景,手上的相机连连按下,只怕一眨眼间,石林就会攸忽不见。
但见“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石桥自横,水声潺潺,青苔暗生,榕树盘缠”。
“山中只一日,人间已千年”。
如此美景,游人如云,但同样都是感叹声声,心动神驰,留连忘返。
2、带着雨伞,在导游的引领下,向石林风景区走去。
一桥跨过一湾碧色的湖水,岸这边柳树垂绿,草坪青青;对岸参差不一的石灰岩被千百年来的雨水冲刷侵蚀得满目沧桑,像一副水墨画。
走向一片洼地,景色使人震撼。
草坪之中,丛树之前,山石齿齿,千石百态,形象怪异,山石林林一直连着灰白色的天边。
3、这里是石林的中心地点,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一座笔直的山峰上刻有“石林”字样,红色醒目,四周的峰石上刻有许多名人的诗词。
规模更大的千山怪石,有的高40-50米,或睡或卧,或悬立或趋斜,有塔状的,树状的,磨菇状的,林林总总,使人目不遐接,瞩目惊心。
撼动人心之处,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劈出了风光奇妮的地貌景观。
4、果然不虚此行。
最奇特的是我们来到了二亿八千万年前开始酝酿形成的昆明路南石林。
一枚扇贝化石,幽幽打开了尘封的往事,仿佛耳边涛声依旧。
沧海桑田,海陆变迁。
万事万物都有因有果,难道,这些奇特的石头,以自己的姿体语言向世人解说千千万万年前的种种情感历程
那一支支、一座座、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苍穹,直指青天,犹如一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
一座山峰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座山峰就贯穿着幸福与苦难的人生。
一粒砂石里埋藏着一颗幼小但坚韧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