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相声
著名,目前以、表演的较出名。
大致内容来自的,讲述俩习武的兄弟由于学武不精在保镖时闹笑话的故事。
经典台词:“他老人家姓江名米字小枣儿。
”“呔
嘿
呔
嘿
儿子
哎
”“小小鼠道蟊贼,竟然气得我兄长拉屎
”“哥哥你且退后,待小弟前去送死
”“你把贼杀了
我把牛宰了
”全部台词:乙 啊,这回我们说段相声。
甲 我们中国的文学呀,特别的深奥。
乙 是啊。
甲 中国的武术特别的深奥。
乙 哎,过去是保卫祖国,现在也是锻炼身体呀。
甲 提起文学来呀,我比较差一点儿。
乙 噢
没什么研究
甲 要提起练武来。
乙 更差点儿喽
甲 那我还是一位练家子。
乙 谁呀
甲 我呀。
乙 您是一练家子
甲 哎。
乙 练吧,练吧。
这脑袋都练得跟枣核模样了还练哪
甲 怎么
你说我长得比较瘦一点
乙 哎,干吗比较瘦一点啊
您这都够瘦的啦。
甲 您说我长得瘦
乙 哎。
甲 你不懂。
乙 啊
甲 练功夫不在胖瘦。
乙 是啊
甲 哎
愣让它筋长三寸,不让它肉厚三分。
乙 那是为什么呀
甲 筋长有用,肉厚体沉。
乙 噢
甲 讲究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是真人。
乙 惟独您,也露不了相。
甲 冲你,今天我露一手。
乙 露一手
打趟拳
甲 不
露一手气功让你看看。
乙 气功
甲 哎。
乙 这我可得开开眼。
甲 注意呀。
(姿势)乙 这干吗呀
甲 就我这胳膊,你怕不怕
乙 还得捧着他点儿。
我还真怕。
甲 不单你怕,连我都怕。
乙 你怕它什么呀
甲 我怕它折啦。
乙 赶紧放下来吧。
我怕它折了那骨头扎着我。
甲 我练的是兵刃拳脚。
乙 兵刃是什么呀
甲 刀、枪、剑、戟、斧、钺、钩、钗、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子、流星。
什么带尖儿的,带环儿的、带链儿、带刺儿的、带峨嵋针儿的,扔出去的,勒回来的。
我是样样——乙 精通
甲 稀松。
乙 哎……稀松啊
稀松二五眼哪
甲 样样精通。
乙 哎,得精通。
甲 你要不信的话,这么办。
十八样兵器,你把它拿来,一样一样我把它——乙 练了。
甲 卖了。
乙 卖啦
卖了我也会呀
甲 拳脚分为两种,乙 哪两种啊
甲 内家拳、外家拳。
乙 这个内家拳是
甲 无极、有极、太极、两仪、四象、形意、八卦。
乙 外家拳呢
甲 少林、弹腿、大红拳、小红拳、八仙拳、地趟拳、小架子猴拳。
我练的是猫纵、狗闪、兔滚、鹰翻、蛤蟆蹦、骆驼纵。
乙 这功夫全没瞧见过。
甲 内练一口气,外糙筋骨皮。
乙 内练一口气
甲 东方朔,达摩老祖。
乙 外糙筋骨皮呢
甲 金盅罩、铁布衫儿、朱砂掌、棉砂掌,这功夫怎么样
乙 太好啦。
甲 我不练。
乙 不练
不练你说它干吗呀
甲 我练的功夫啊,在这儿哪。
乙 头顶上
甲 对。
这叫“贯顶”。
乙 噢,油锤贯顶。
甲 油锤怎么贯顶啊
乙 脑袋上顶块石头。
旁边儿站一人,拿一大锤子,“啊
开
”就这一下,那石头粉粉碎了。
脑袋,纹丝不动。
甲 那叫什么呀
练功夫
那叫玩儿。
乙 玩儿
有那么玩儿的吗
甲 我不练那个。
乙 您练什么呢
甲 我练的是“火车贯顶”。
乙 火……这火车怎么贯顶啊
甲 拿我这脑袋,撞那火车。
乙 哎哟,还得上车站里边去,拿脑袋“咣咣”撞
人家要说开车了,您赶紧躲开。
甲 站里边儿
不,开着
乙 开着
甲 哎。
乙 火车开着愣拿脑袋撞
甲 开着
我还是有的撞,有的不撞。
乙 撞的呢
甲 快车我撞。
乙 慢车呢
甲 不撞。
乙 怎么不撞啊
甲 没劲哪。
乙 马力不足。
甲 哎
在三道扬旗以外,我蹲裆骑马式,把气运到脑瓜门儿。
乙 是。
甲 这有名儿,乙 什么名儿
甲 这叫“天花覆盖”。
司机他冲我一拉笛儿,“呜
”知道怎么意思吗
乙 让您躲开。
甲 躲开呀
干吗来啦
照这儿来。
(指头)乙 照这儿来
甲 离着火车还有四五尺,悠起身儿来,“咚”这么一撞,火车过去,您瞧我这脑袋。
乙 照旧
甲 碎啦。
乙 碎啦
碎了我也会呀
甲 那应当呢
乙 应当是纹丝儿不动。
甲 你撞去
乙 我搁不住。
甲 我也搁不住啊
乙 噢,你也搁不住
甲 练功
我投名师,访高友。
乙 那倒是。
甲 提起我来“无名白”,提起我们老师来,大大有名,谁人不知,哪一个不晓
乙 您的老师贵姓高名
他的仙乡何处呢
甲 家住在京西,下坎儿虎岭儿的人。
让您这么一听,那就是……乙 行啦,行了。
别说了,哪儿啊
甲 虎岭儿。
乙 北京西边儿那个虎岭儿啊
甲 啊,对对对。
乙 虎岭儿那儿出干什么的
甲 练把式的
乙 你别蒙我啦。
甲 武术家。
乙 什么呀
虎岭净出卖粽子的。
一到头五月节就来了,背一木头柜子,“‘江米小枣儿’的,大粽子
”甲 您说什么
乙 虎岭净出卖粽子的。
甲 虎岭嘛,净出卖粽子的
乙 哎,对喽。
甲 那么,阁下是贵处的
乙 北京的。
甲 北京的都是说相声的
乙 都……都说相声谁听啊
甲 都卖粽子谁吃啊
乙 哟
在这儿等着我呢
甲 瞧不起人呢
就凭我师傅那名声,卖粽子啊
乙 你们老师贵姓啊
甲 姓江。
乙 他的大号
甲 名米字小枣儿。
乙 哎……还是粽子啊
江米小枣儿可不粽子吗
甲 教了两个徒弟,乙 都谁呀
甲 我跟我哥哥。
乙 您叫
甲 白糖的。
乙 你哥哥
甲 澄子的。
乙 你们俩小粽子啊
甲 有一天,我跟我哥哥在后当院,正在捋叶子呢。
乙 噢,捋铁叶子
甲 不,苇叶子。
乙 捋苇叶子干吗
甲 捋得了好包啊。
乙 还是粽子啊。
甲 捋铁叶子。
乙 对喽。
甲 我师傅叫我们哥俩,“呀呀
我的大徒弟
呀呀,我的二徒弟呢
”乙 叫徒弟干吗还得“呀呀”的
甲 压压它瓷实啊。
乙 还是粽子啊
甲 我跟我哥哥来到前当院儿,冲我师傅一抱拳:“师傅您叫我们小哥俩哪旁使用
”我师傅问:“你们哥俩这功夫练的怎么样啦
”乙 关心他们。
甲 我哥哥没言语。
乙 人家慎重。
甲 我说呀,“成啦
”乙 成啦
这话太大啦。
甲 我一说“成啦”,我师傅恼了。
乙 那还不恼。
甲 “什么
成了
你们这个胎毛未干,黄牙嘴子未褪,愣敢说成啦
师傅我练了多半辈子,不敢说成。
”乙 是啊。
甲 “你这不成了嘛,好了,师傅我不教啦。
”乙 恼了不是。
甲 “哟
师傅你不教了。
”乙 别介。
甲 “太爷不学了。
”乙 跟你师傅称“太爷”
甲 话挤到那儿啦。
乙 什么行为呀
甲 我师傅一赌气呢,走了。
乙 上哪儿啦
甲 到了北京前门外,粮食店儿,会友镖店给我们哥俩报上名了。
乙 干吗呀
甲 让我们哥俩保镖去。
乙 保镖
甲 有一天,我跟我哥哥正在后花园中传枪递锏,乙 您还学“罗成”呢
甲 忽听有人叩打我的柴扉,乙 有人叫门就完了。
甲 “外边何人击户”
乙 什么叫“击户”啊
甲 有人敲门。
开开门我这么一瞧:原来是前门外会友镖局请我们哥俩保趟镖。
我们这么一听哪,露脸的日子到了。
乙 是啊。
甲 能够不去吗
跟我哥哥打点好了行囊包裹,随手家伙带好喽,到了前门外粮食店儿会友镖店,门口站着一位老达官,八十多岁,胡子挺老长,精神百倍。
带领三十多名啊,完全是高的高、矮和矮、胖的胖、瘦的瘦、胖大魁伟,瘦小精神,咳嗽都二踢脚。
乙 什么声儿
甲 “嘭儿——啪
”乙 有那么咳嗽的吗
甲 老达官说:“不知二位镖夫驾到,未曾远迎,当面恕罪。
”乙 你怎么说的
甲 我说:“岂敢,岂敢,咱家来的鲁莽,田大人你就恕个罪儿吧。
”乙 这是您吗
甲 。
乙 唱干吗
甲 犯了戏迷。
乙 别犯戏迷了。
甲 携手揽腕往里请。
到了后院儿,我这么一瞧啊——有一座楼,三丈多高,不走楼梯儿。
乙 那怎么上去呀
甲 起平地往上蹿。
乙 要是蹿上去
甲 吃饭饮酒。
乙 蹿不上去呢
甲 连水都喝不着。
乙 这是看看你的能耐。
甲 老达官一抱拳:“二位,上边儿见。
”一提溜衣裳巾儿,来个“八步赶鞫”,三纵,“噌噌噌
”到楼底一跺脚——“噌”
乙 怎么样
甲 上去了。
乙 这叫把式。
甲 我哥哥,没动地窝,来个旱地里拔萝卜,一提溜“噌”
乙 停
别“噌”啦
你先等等吧
那个叫什么
“旱地拔萝卜”呀
人那手功夫叫“旱地拔葱”。
甲 那地下什么不种啊
乙 那不行。
那功夫叫“旱地拔葱”。
甲 依着你,旱地拔萝卜葱。
乙 萝卜葱干吗呀
甲 你一半儿,我一半儿啊。
乙 不行
就得旱地拔萝卜……不,不
拔葱。
气得我胡说八道的。
甲 一提溜,也上去了。
乙 这叫武术。
甲 该瞧我的了,艺高人胆大,不是三丈多高吗
乙 是啊。
甲 来个花招儿。
乙 什么花招儿
甲 旋风脚,“叭
叭
叭
——日
”劲儿大,上房啦。
乙 人上房啦。
甲 鞋。
乙 鞋呀
鞋怎么上房啦
甲 噢,没钉鞋带儿
乙 钉倒成傻小子啦。
(推甲)你还练过呢
一推差点儿没趴下
甲 他……不是我没防备你嘛。
乙 没听说过。
哪个武术家要打架了——“你先等等
我先防防。
”像话吗
甲 我忘了嘛。
乙 不怎么样。
甲 我说:“来人哪
”乙 怎么样
甲 “搬梯子够鞋。
”乙 真说的出来。
甲 梯子立到那儿了,我也爬上去了。
乙 这点起色。
甲 把鞋够下来,穿好了。
到里边我一瞧,预备好了全羊大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达官开始跟我们哥俩谈话。
乙 怎么跟您说的
甲 “这次请二位出山并无别事,就是保趟镖。
东路镖、西路镖、南路镖有人敢保。
独单北路镖贼人太多、赋人太广,二位敢否
”乙 你怎么说的
甲 “老达官,你且住口
休长赋人的威风,灭我们哥俩的锐气。
”乙 就是。
甲 “不就北边有贼吗
”乙 迎上前去
甲 “打南边儿跑。
”乙 嗐
绕着跑啊
不像话
甲 我说:“迎上前去。
”乙 对喽。
甲 老达官一抱拳:“二位,下边儿见。
”一个垫步,蹿在楼窗翻筋斗的跟头,脚扎实地,四两棉花相仿。
乙 这是够多轻啊。
甲 我哥哥来个坠溜子架式。
乙 什么样啊
甲 头朝下,脚朝上,离地还有四五尺,云翻转身,,上身不摇,底身儿不晃,就跟一小猫似的。
乙 这功夫多好。
甲 该瞧我的了。
还得露一手儿
乙 露什么呀
甲 我一抱脑袋,顺那楼梯儿,“叽里咕噜,啪啪
”乙 窜下来了。
甲 骨碌下来了。
乙 嗐
怎么骨碌下来啦
甲 爬着上去的呀。
乙 这儿满挨着呢。
甲 不是挨着。
因为那个“骨碌”比走着快。
乙 没听说过。
那“骨碌”会比走着快呀
甲 要不今天你来的早呢。
乙 我来得早哪……噢
我是“骨碌”来的是怎么着
玩笑啊
甲 “请二位过过汗儿。
”乙 “过汗儿”是怎么着
甲 练一练,瞅我们哥俩功夫怎么样。
我哥哥从兵刃架子上, 拿过一杯大枪来。
乙 大枪
甲 可不能全叫枪。
乙 怎么
甲 六尺为枪,五尺为棍。
大枪一丈零八寸。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小,一寸巧。
大枪为百兵之母、花枪为百兵之贼;单刀为百兵之胆、大刀为百兵之帅。
护手钩有四个字。
乙 哪四个字
甲 “跨、架、遮、拦”
扎了一套六合枪。
乙 怎么叫“六合枪”呢
甲 内三合,外三合。
乙 这“内三合”是
甲 心、气、胆。
乙 外三合呢
甲 手、脚、眼。
有赞为证。
乙 什么赞呢
甲 “一扎眉攒二点”心,三扎脐肚四撩阴,五扎磕膝六点脚,七扎肩并左右分。
扎完枪,气不长出,面不更色。
大家齐声喝彩:“噢
好
”乙 好枪法
甲 好
完了
该瞧我的了。
乙 对。
甲 我从兵刃架子上,拿过一口单刀来。
乙 哦,单刀。
甲 单刀看手,双刀看肘,大刀看滚手。
乙 对。
甲 这回我给您成样成样。
乙 怎么着
您要练一练
甲 哎。
乙 好,我们开开眼。
甲 瞧见没有:这好比是刀。
乙 您搁下吧。
这叫刀啊
这是扇子啊。
甲 就你知道
乙 啊,我知道,都知道。
甲 还是的呀
比方是刀啊。
乙 比方是刀,您这刀也太小啦
甲 那没办法,我那真刀没带着呀。
乙 你那真刀哪儿去啦
甲 我哥哥修脚呢。
乙 哎……修脚刀啊
那更大不了啦。
甲 比方是刀。
怀中一抱,这有名儿。
乙 什么名儿
甲 “”。
站正了,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
耳对肩、沉心伏气。
往后退一步,往前上半步。
作一个罗圈儿揖。
乙 这干吗呀
甲 这叫礼节。
乙 还有礼节
甲 未曾学艺先学礼,咱们这儿礼多人不怪。
乙 对。
甲 哪招哪式练错了,让此地老师傅,指摘出来,咱们更改学习。
乙 是啊
甲 瞧见没有:这是刀,这是刀把儿,这是护手盘儿。
前瞧刀刃儿、后瞧刀背儿、上看刀尖儿、下看绸子穗儿。
刀交右手,塌背捋刀——“夜战八方藏刀式”
乙 这干吗呀
甲 这叫架式。
把式把式,全凭架式,没有架式,不算把式。
乙 对喽。
甲 净说不练嘴把式,净练不说傻把式。
咱们连说带练,连盒带药,连功带料……乙 哎
哪位买大力丸的
有您一份儿,有您一份儿……买了准喜欢。
买完别恼,专治腰疼、腿疼、胳膊疼、膀子疼、四肢抽筋、麻木不仁;牛堵着、马踩着、驴踢着、车轧着;老爷子咳嗽、老太太喘、是治一位,好一位;治两位,好……你倒拦着我点儿啊
甲 真有意思、有意思。
乙 有什么意思啊
甲 咱们这儿干吗呢
乙 不卖大力丸吗
甲 不是,我这儿练刀呢。
乙 练刀你可嚷什么呢
甲 该着我成名。
乙 怎么
甲 “嘎啦”一个雷,“刷刷刷刷”——下起雨来了。
乙 哎呀
那可不能练了。
甲 不练
地下铺的是黄土,一着雨水是滑的,不留神,来一屁股墩儿
那给我师傅江米小枣儿现眼呢。
乙 你就别提那“老粽子”啦。
甲 这个,没有个十年八年练不了。
这叫“登萍渡水”、“走鼓沾棉”。
乙 轻功。
甲 雨越下越大,我倒是越耍越欢。
我练的是风不透,雨不漏。
净见刀光不见我,顺刀往下流水,我身上连个雨点儿都没有。
乙 您在当院练刀
甲 屋里避雨呢。
乙 嗐。
刀呢
甲 扔当院啦。
乙 淋刀不淋人呢
甲 这老达官叫好哪
乙 还叫好
甲 “嗅,好
”乙 好练刀
甲 “好避雨。
”乙 人家那是损你哪。
甲 我倒不理会。
乙 好,都听惯啦。
甲 “请二位验镖吧
”乙 “验镖”是什么意思
甲 看保的是什么
到了后院儿我这么一瞧:要不没人敢保呢
乙 怎么啦
甲 四张八仙桌,码严了。
都是这么大,黄澄澄的。
乙 金坨子啊
甲 老倭瓜
乙 老倭瓜呀
老倭瓜保什么劲儿啊
甲 哎,这倭瓜
乙 赤金的
甲 面淡的。
乙 嗐
水倭瓜没人吃。
甲 你把倭瓜切开啦,往里头瞧啊。
乙 暗下珍珠玛瑙。
甲 还有倭瓜籽儿呢。
乙 还有倭瓜瓤呢
甲 倭瓜籽儿、倭瓜瓤挖出去,里边暗下珍珠玛瑙,竹签儿一别,黄土泥一溜封实。
这有名。
乙 什么名儿
甲 这叫“倭瓜镖”。
乙 倭瓜镖
甲 出镖车子,喊镖趟子。
乙 谁喊
甲 我喊呢。
乙 我听听行吗
甲 可以呀。
乙 怎么喊呢
甲 这么喊的:“哎
面的老倭瓜喽
”乙 你外边儿卖会吧。
应该是“耀武扬威”。
甲 喊的是“耀武扬威”呀
乙 对喽。
甲 出齐化门,过东岳庙、走九亭宫、十八峪、八里桥到通州。
进西门出东门,里河、外河、燕京下的三河县、蓟州、到了喜峰口。
依着我哥哥是打尖住店。
乙 该歇歇儿啦。
甲 我说:“这会儿不行。
头次保镖,连夜而行。
”镖车往前走了有四五十来里地,前边一溜沙梁。
镖车越过沙梁,前边一片密松林,且听“吱儿——啪
”一声响箭,“呛啷啷……”一棒锣声叫响,原来前边有了贼寇。
乙 有贼了就完啦。
甲 我哥哥一听前边儿有贼,要迎上前去。
我说:“哥哥,有事小弟服其劳,割鸡何用宰牛刀
”乙 对。
甲 “小弟前去送死。
”乙 哎……错啦
小弟擒贼受死。
甲 反正得死一个呀
“哎
拉过我的牛来”。
乙 又错了,上阵骑的是马
甲 哎,骑牛可仿古。
乙 仿哪位古啊
甲 孙庞斗智,孙膑骑的不是牛吗
乙 哦,是牛啊。
那书上说的是神牛。
甲 啊……我这是宝牛啊。
乙 据说他这牛会腾云驾雾。
甲 我这牛会蹦啊。
乙 会蹦
一蹦多远啊
甲 四十。
乙 两蹦呢
甲 八十。
乙 买几年了
甲 六年。
乙 蹦过几回
甲 没蹦过。
乙 好
废物牛。
甲 废物牛
蹦过。
乙 几儿啊
甲 有一年我母亲病了,想吃通州酱豆腐,用着我这牛啦。
乙 怎么
甲 通州离北京四十啊,一蹦到了,两蹦回来了。
多省事啊。
乙 来回用不了五分钟。
甲 哎,我就抱着小牛,奔西武门大桥。
乙 您抱着牛干吗
那么傻呀,出门儿骑上牛多好
甲 出门儿就蹦
不行。
乙 怎么
甲 通州离北京四十,从哪算呢
西华门大桥。
乙 哎,由那儿算。
甲 我们住在西单牌楼,离西华门还十里地呢,出门儿就蹦
一蹦到不了。
乙 那两蹦
甲 过多啦,乙 合着您这牛,标准就蹦四十啊
甲 哎。
到了西武大桥,把它摆正了。
我跟它说:“牛啊,牛啊,我母亲想吃通州酱肉。
一蹦呢,可就到了,两蹦可就回来了,你尽忠,我尽孝。
”小牛点了点头。
我飞身上牛,照牛胯骨“啪、啪
”两鞭子。
小牛不让打,就听“哞儿
”的这么一声,我就觉得我浑身凉嗖嗖,再睁眼一看,瞧不见西武门大桥啦。
乙 到通州啦
甲 我掉河里啦。
乙 横蹦啊
甲 横蹦啊
有个泥坑还用着蹦
乙 蹿过去啦。
甲 我就给它抱过去了。
乙 嗐
甲 “抬过我的扁担来
”乙 又错啦。
抬过您的枪或者是刀。
甲 哎,使扁担也仿古啊。
乙 又哪位呀
甲 “三打祝家庄”,石秀使的不是扁担吗
乙 不错,是扁担哪。
甲 我骑着扁担抱着牛。
乙 哎……错啦
是骑牛抱扁担。
甲 反正是这两样啊。
乙 这话也对。
甲 到了两军阵前,冲贼一抱拳。
乙 江湖的规矩。
甲 “好贼呀,好贼
好贼,大爷呀
”乙 怎么管贼叫大爷呀
甲 我一央告他,不就让我过去了吗
乙 哪儿有那事啊
甲 那是个狠心贼,不听这一套,催马抡棍。
我一看棍到了,拿扁担往上一迎,就听着“咔嚓”一声。
乙 棍磕飞啦
甲 扁担折啦。
乙 扁担折啦
完啦。
甲 完啦
枪露出来了。
乙 还有枪呢
甲 哎
牛马一错镫。
乙 不对
二马一错镫。
甲 我骑的是牛。
乙 对
我把这茬儿给忘啦。
甲 我给他来个“回牛枪”。
乙 什么呀
回马……对了,你骑的是牛。
甲 一枪扎空了,让贼把枪头攥住了。
“拿来
给我
”他一只手,我两只手。
乙 对呀。
甲 “什么
给你
”乙 不能
甲 “不要了。
”乙 不要了
怎么不要啦
甲 没他劲头大呀
乙 好嘛
甲 我这小牛会蹦啊,一蹦四十,哪儿追我去呀
乙 就是。
甲 我说:“小牛,蹦啊
”乙 蹦
甲 倒霉。
乙 怎么啦
甲 不但不蹦啦,直往后迫,“哞儿
哞儿
”乙 这下儿算完啦。
甲 这时候,贼圈马又回来了。
棍又到了。
我说:“得
我命休矣
”乙 完了。
甲 一摸背后,我又乐啦。
背后还有双刀哪,也能护住我的命啊。
“噌
噌
”双刀出鞘,我一拨我这牛头,牛头对准了马面。
乙 好,城隍庙啊
甲 左手磕开贼人的棍,右手使了一个“海底捞月”。
就听“吭哧”一声,红光出现、鲜血直流、斗大的脑袋在地下乱滚。
乙 您把贼杀啦
甲 我把牛宰啦。
乙 宰牛啊
【端午节由来】中国的端午节最先是屈原出现之前祭祀河神、乞求收成的节日。
因为在长江一带至今有“端午水”一说,也就是在端午节前后会有大暴雨导致的洪水。
古人认为洪水是河神发怒的结果,为防止端午大水把秧苗什么的冲走,举行的一列祭祀活动,希望河神高兴,五谷丰登。
加上这时候一般是农耕的犁田、插秧季节(古代长江流域是单季稻,一般端午前后插秧),经常要在水里泡着,喝黄酒能有效去除风湿,相传黄酒是神仙赐予的酒,慢慢的也就形成了这段时间和黄酒的习惯。
这些并不是纪念屈原才形成的,也就是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端午节这一说法,只是屈原投江更加让人们记住了这一天,也增加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庆祝方式。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急急急,我想要一些搞笑的关于端午节的相声小品
端午节喜剧小品剧本——端午节搞笑小品 (神 粽)场 景: 路 边演员数: 3人,其中一人扮演三个角色。
也可以由五人表演,所以适合3人或5人的搞笑小品人 物: 5人。
卖粽男、卖粽老伯、醉酒男、卖粽男母亲、卖粽男女友。
(醉酒男、卖粽男母亲和女友均由同一位男演员扮演)服 装: 老 伯:白色斜襟粗布上衣,帽子、大黑眼镜框(作花镜); 卖粽男:青年休闲装。
醉酒男:西服革履 母 亲:老年休闲装,朴实 女 友:流行时尚道 具: 一叠钞票(第一张百元真币,其他用白纸代替)、一张10元钱、手机一部、一个能背的浅箩筐、一提家常粽子;一张窄条桌子、四个高级包装盒、一个剥开了的假粽子、一个旧菜篮子、一个写着功效的牌子,样式如下:“神 粽”功效简介1、补气补血2、活血化瘀3、美容养颜4、根治便秘 ·············································································开 场:(台上摆好长条桌搭的货架,上面摆好1个高级粽子礼盒,牌子戳到货架前面)卖粽男:(开始不见人,只听见声音)您慢走啊,不远送啦
(从舞台左侧倒走着上台,手里拿着一叠钞票,向台左侧挥手道别。
然后转过来边点钞票边唱)赚钱啦,赚钱啦,赚钱不知该怎么花(笑嘻嘻对观众),当然是给女朋友花
(弯腰到货架底下把另外三盒拿上来)最后三盒
卖完就大功告成
(拿出手机拨电话,面向舞台右侧打电话)画外音:(电话蜂音:嘟嘟,接通,女声)喂
卖粽男:亲爱的,你不是喜欢事业型男人吗
如今我有新事业了,第一笔就赚了不少
明天陪你逛街去
(与此同时,一憨厚老伯,挎着箩筐在舞台左侧上,在粽子摊左侧停下来,摆摊)画外音:(女声,很高兴)真的啊
啥事业啊
卖粽男:暂时保密
宝贝你放心,保证用我勤劳的双手和过人的智慧致富
哦,对了,今天端午节,我妈叫你去吃饭,说要给她未来儿媳妇儿做点好吃的。
画外音:(女声,羞涩)讨厌~贫嘴~~~那你呢
卖粽男:我这不忙事业呢吗,你先去,我忙完就回
画外音:(女声)好吧
你自己注意点儿
我这就去。
卖粽男:好,乖,波波~恩啊~波波~老 伯:(河南口音)哎呦,怎么跟掉进蚂蚁窝似的,浑身痒痒的起鸡皮疙瘩。
卖粽男:(转身发现老伯)哎
你干啥的
老 伯:你同行
(指指卖粽男的粽子摊儿),俺也卖粽子。
卖粽男:谁让你在这卖
一边去一边去。
(说着用手赶老伯)老 伯:你属小狗的啊,撒尿划圈儿。
你卖你的,我卖我的,互不想干。
卖粽男:(溜达过去看看老伯的粽子)老爷子,不是我吹,你卖不过我你信不
你这玩意儿,全卖完了能赚几个钱
老 伯:哼,你那玩意儿好,花里胡哨的。
粽子卖出金子价来了,那还是粽子味儿吗
我 看你不象卖粽子的,倒象是卖假药的。
卖粽男:你懂啥,这叫包装
有的是识货的
这就是证明
(显摆那沓子钞票,老伯不屑的撇撇嘴,卖粽男不理老伯开始吆喝)来来来,快来买啊
端午神粽
神粽
吃了长生不老、益寿延年
男的吃了活力四射、女的吃了返老还童啦
最后3盒
特价100块一盒喽
老 伯:(河南口音,慢吞吞的)粽子,五块钱仨。
卖粽男:(看看老伯,继续吆喝)端午神粽
一盒只卖一百啦
老 伯:(河南口音,慢吞吞的)五块钱仨。
(卖粽男瞪老伯,同时醉酒男踉跄上,卖粽男 瞪老伯的目光刚收回就发现了醉酒男)醉酒男:(拿着酒瓶,广东口音,先到老伯摊前)粽子,怎,怎么卖的
老 伯:(很高兴的推介)五块钱仨,又香又甜
卖粽男:(故意吸引醉酒男,举着自己的礼盒粽子)端午神粽,神(加重语气)粽啦
特(加重语气)价
醉酒男:(被吸引)神粽
什么神粽
卖粽男:(来了精神,上蹿下跳眉飞色舞的介绍)请看这里:(亚克西的动作,右手将目光 引向那块写着功效的牌子)我这粽子用的米是用长白山上的千年积雪融化后淘 的,使用天下最好的红枣,放了八百多味调料,经过七七四十九天呕心沥血的调 制,精炼而成
具有各种神奇的功效
老 伯:(向观众)西游记看多了这是。
卖粽男:绝对是人间粽子之极品
普通人吃了益寿延年
长生不老
(悄悄话)送给你们领导,包你升官发财
醉酒男:(听的眼神迷离)长生不老~~~~长生不老~~~~~那不、不适合送领导。
(边摇头边往台下走,走几步又回来)送我妈还行~给、给我来一盒
老 伯:(看着醉酒男,大声)五块钱仨
醉酒男:(冲老伯嘿嘿一笑)便宜没、没好货——买贵的,准、准没错。
(边冲老伯笑,边掏出一百块钱给卖粽男,怎么递也没递到卖粽男手里,好不容易递过去)不,不好意思,高的有点喝了。
(注:字顺序未错)卖粽男:(得意的笑,接过钱,给他一盒粽子放手里)嘿嘿
慢走您
(醉酒男踉踉跄跄,舞台右侧下)老 伯:(气愤)我说,你这是唐僧肉包的咋的
还长生不老。
卖粽男:你甭管我这是啥包的,反正卖出去了,(抖着刚赚的一百元钱)我这叫填补市场空白,满足市场需要
(正得意间,稍有停顿,发现自己母亲从台左侧方向过来了,冲老伯):哎呀,糟了,(老伯紧张忙收摊)——我妈来了
老 伯:嗨,(停下,放松)我还以为是城管的呢~,你妈有啥可怕的啊
急求两个三个人演的有关端午节的相声或小品, 搞笑
旁白:随着粽子被摆上了大小超市的柜台,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要到来了。
而这几天,有关端午节可能会被韩国申报为该国文化遗产的传闻,引起了不少市民的热议,那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起源的
韩国又为什么要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呢
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员 萧放 吴兵:萧老师,您给我讲一讲,中国的端午节,它的起源到底是什么时候
萧放:如果说端午节,作为文献记载来看是在晋朝有一个人叫周处,他有一本书叫《风土记》。
那么这本书里面第一次记载端午这个名字。
当时那个时候没有记载防来我们所的龙舟竟渡这些东西没有。
吴兵:大概有多长时间
萧放:大概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吧应该说。
吴兵:就说我们的端午节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了。
萧放:如果说要是不是说大概的说法两千年差不多。
吴兵:那您觉得韩国的端午祭,江陵的端午祭跟我们的端午节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之间
萧放:如果说要说联系,那肯定是有联系的。
因为以前东亚这个文化,整个就说东亚大陆和朝鲜半岛,这个文化有它一个相关性,就在很早以前,它的历史和文化是连在一块的,所以它就是包括它的居民,包括它的一些制度的包括它的一些习俗都有关系。
有关系。
解说:端午节作为我国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早在很多年前就传入周边国家,成了亚洲各地、各民族共同庆祝的盛大节日。
尤其是作为中国近邻的韩国,早就把端午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此次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申报的是江陵端午祭,更具有韩国地方特色。
采访: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韩国的端午节他们过端午节也很有传统,但是从中国引进的,或者是中国的端午节,对东南亚国家,对东亚国家的影响,他们从1961年就开始对无形财产进行保护。
那么1967年,把这个端午节作为节日进行保护。
那么从六十年代末开始,韩国人的端午节每年有上百万人参加,据说。
所以它的影响在韩国很大。
解说:在韩国江陵地区,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的“江陵端午祭”其实更像是韩国青年男女的节日,在这一天里,年轻男女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
采访:韩国留学生 吴兵:在韩国有没有这个端午节这个节日
韩国留学生:有。
吴兵:有,是吧
通常你们是怎么过的
韩国留学生:端午节属于韩国三大节日之一的。
吴兵:传统节日。
韩国留学生:对,但是那个端午节的时候,我们不会放假,不会休息,只是过有一些活动,吃东西,米糕之类的东西。
比较传统的。
不知道中国有没有,不好翻译。
吴兵:还有什么 韩国留学生:长发。
用菖蒲水洗头发。
另一位韩国留学生:洗头发。
吴兵:洗头发,还有摔跤。
韩国留学生:摔跤也有、打秋千 采访 韩国访问学者 高仲守:我觉得那个中国是从古代就很有影响力的国家,所以好多方面就从中国那个传到韩国的,挺多。
比如说那个祭祀的方面,也是从中国过来的。
可是韩国慢慢那个改变了从古代到现在也是一样,保留下来的。
解说:尽管端午节最初起源于中国,但是韩国的端午祭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形成了自身的民族文化习俗,因此,韩国有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们无可厚非。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员 萧放 吴兵:那现在就是很多媒体在炒这个,也可以说很多媒体在争论这个,韩国江陵这个地区要把端午祭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对这件事,我们应该怎么理性的看
研究员:我觉得这个事情,本来说应该说没有多大的事情。
因为韩国江陵这个地方,它对端午节祭祀的仪式保存得比较完整,每年有很多万人参加这个活动。
有传统,而且他们是在一九六七年就做国家的一个无形文化资产。
在保护,那么他,它重视这个东西,是无可厚非的。
旁白:据专家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和品牌的注册不同,具有‘共享性’,不存在抢注之说,也就是说,我们同样可以申报自己的端午节为世界文化遗产,因此,面对端午节事件,许多市民的反映很平和。
街头市民反馈意见 1:从这个世界遗产,因为它是人类共享的东西,共享的东西也不是任何国家,任何国度在这方面予以保护,或者说搜集的吧,都是对人类有非常大的贡献。
2:我觉得因为现在有那种全球化的趋势嘛,这种节日的东西,比如说现在我们也过什么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就说别人也可以过我们这种节日。
3: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吧。
世界遗产,毕竟申请得越多,它以后保护的也越多对子孙后代留下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因为现在随着环境的污染和人为的破坏,留下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多留下一些毕竟比少留下一点要强得多吧。
解说:世界各国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遗产,因此韩国方面就端午节‘申遗’并不是件坏事。
但是,作为端午节的发源地,这一事件也让我们开始反思。
采访: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从我个人认为,韩国申报这个端午节文化遗产,他的可行性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不好说,但是从这个事件本身,我觉得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我们在这个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中做了什么,我们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二十年立法,还没有出台。
二十年还没有出台。
那么尽管有在学术上,保护的手段上,方法上需要进行论证、研究,但是保护的行为本身我们做得不够。
旁白:不可讳言,如今,整个中国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
很多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节日越来越淡漠,象端午节,人们只记得吃粽子。
采访:稻香村集团副总经理 池向东 稻香村集团副总经理 池向东:粽子这个产品呢,我们基本上常年生产,拿现在吧,大体上每天要产销一万多个,真正的产销高峰在端午节前十来天的时间里面,从端午节往前推一个礼拜左右吧,大体上我们要生产和供应市场二万多个粽子,尽管这个大的量,到最后还是有点供不应求。
吴兵:月饼节,粽子节,这些都是咱们的传统节日,那么您觉得到了这些节日,光吃吃粽子,吃吃月饼就可以了吗
稻香村集团副总经理 池向东:我觉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吧,和节日商品是联系懂得比较密切的,但是我觉得,作为整个节日的内涵,不应该仅仅是一种食品,好多没有食品不行,但是光有这些食品我觉得还是比较单薄一点。
吴兵:现在有一个现象,尤其是我们的一些年轻人,如果提起情人节、圣诞节,大家一到节日都纷纷上街买花,或者是和朋友一起来过圣诞节,很隆重。
但通常,我们在过中秋节或者是端午节,类似这样的民俗节日的时候,显得却很冷清,也就是吃吃饭而已,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传统一些民俗的一些节日,已经有些淡化
专家点评 专家:应该说,这若干年来吧,特别是文化革命一个破四旧的破坏,就说对传统文化的一个实际中断,是影响非常大的。
好像我们老百姓对这个东西感觉不到节日的一些气氛。
节日的很多很好的一些文化的要素被省略掉了。
很多的活动不让做了。
最后就成了一个就只是吃粽子,中秋节只吃月饼。
重阳节还什么都不吃了。
那这样的话,等于说节日成为空的东西,它就没有这个现实的感受。
解说:因此,这次“端午节”事件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不能忽略我国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工作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为了不再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目前我国也已经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节日民俗文化遗产的“申遗”保护工作。
为了加强人们的民俗文化意识,专家们还提出了许多可操作办法。
采访: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员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副研究员 萧放:前一段时间,在“两会”期间,有代表,政协有代表,人大有代表都提出要把这个传统节日,重要的传统节日作为假日来规定,我觉得这个提案是非常好的。
因为我们的清明节,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端午节,端午节,中秋节都应该适当地假日来保证它,让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中停下来去跟我们的传统接近。
去把我们过去的好的东西展示给我们年轻人,让他们感觉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解说: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捍卫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丰富性,有关部门已经加大了保护力度,文化部出台了《关于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意见》,公布了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试点。
(附名单)财政部正式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列入预算项目,2003年投入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2004年又投入2000万元,用于支持试点工作的开展。
采访: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 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 王锦强:保护我们的民间文化,可以说是一个综合的现代社会,应该说是综合的一个一整套的办法,那么国家的、社会的,形成一个普遍全国性保护网络,保护体系,一整套的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应该就是说学习,包括西方,亚洲其它国家,比如日本,包括韩国,在某些方面做的保护好的经验和办法,同时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我们的民间文化进行这个立体的、多维的保护和抢救。
吴兵:目前我国已制订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并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我们相信这部法律将为濒危的中国方言、服饰、戏曲、民俗文化等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法律上的依据。
我国的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也将越作越好。
端午节双人搞笑相声简短
筋斗云卖保险电朋友问他先生您贵姓啊
”他回答:“孙。
”那着问:“那您平时的出行工具是啥呢
”朋友答:“筋斗云。
”那个卖保险的都蒙圈啦。
跪求端午节搞笑相声
郭德纲、于谦 - 大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