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惊爆内幕 台词

罗素克劳主演的电影

1.234567891011《危情三日》还有《悲惨世界》不过他不是主演

询问一部电影的一句台词

新流星蝴蝶剑黑狱断肠歌之砌生猪肉其中一部吧

谁能给我一个关于电影《正当杀人》的详细剧情详细的

最好有影评

《老无所依》犹如表面波澜不惊,底层却暗流涌动的湖水。

其介于直白现实与电影想象力的之间残酷,有着令人沉默的力量。

这部影片围绕着一箱钱,两种处世法则,三个男人展开。

故事讲述了退伍军人摩斯,打猎时误入两帮火拼人员的现场,取走了一箱200万美元的意外之财。

于是,残忍变态杀手奇古开始对其展开追杀,而老警官汤姆则紧随其后侦破救赎,三个人串起这个故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摩斯逃亡与奇古追击的过程。

这也是整部影片最出彩,和最为令人近乎窒息的部分。

科恩兄弟的独特影像风格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对比其他的作品,西部在这部影片里失掉了美式侠客——即所谓“牛仔”的狭义风范,与李安一样西部变得令人不再熟悉。

开篇,科恩兄弟镜头下的西部很美,西部的广袤戈壁似乎不动声色的观察这一切,人类的厮杀相比之下带有着侵略性的破坏感。

《老无所依》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122分钟过后。

被震惊的人们开始赞美这部将西部展现得如此“狂野”的影片。

暴力之王与风格之王的赞美之词将影片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可是,影片却因何而优秀呢

细细品味,所谓优秀的元素不外乎由几部分组成。

首先,这部影片的故事表面上着重讲述了一个杀手的传奇,毫无疑问,贾维尔•巴登扮演的杀手奇古是这部影片中最令人侧目的角色。

这个人物有着一副看似滑稽呆滞的扮相,却有着无法回避的冷。

影片中,为了渲染其性格,让人物立体起来。

科恩兄弟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侧面烘托。

开篇十分钟内,两度出手杀手。

开篇警车内的人物面部阴影处理,以及逼近警官时转为动态的突然都历历在目。

且在对路边人发问之前,对其一直没有给出正面描写,所以,当三次气瓶特写为杀戮提供武器来历,人物的内外条件已经成型之后,第一个正面机位的人物特写镜头出现了。

画面上,似笑非笑,牛眼圆睁的他令人不寒而栗。

所以说,这个人物的出场铺垫是极其成功的,有了这一惊悚感极其强烈的开篇,接下来的情节里,与其对抗的摩斯之强韧和老警官汤姆的无奈才可以有所展现。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虽然这个在80年代就已经无以复加猖狂的杀手极其血腥,但是却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观点里的所谓变态杀手,其对待无辜者的态度由于自身原则变得极富思考性,奇古在影片里杀死了13 个有名有姓的人以及过路者。

在这些过程里,他所谓的原则有两种:一在结尾杀死摩斯妻子时候得以展现,是所谓跟摩斯在其生前的打赌必须实现,也就是说他貌似不是盲目杀人。

二,他在杀戮的同时不信奉所有的世俗规则,在与老板派来的威尔斯在旅馆谈话一段时,他就曾经明确的表示过:当规则至你于死地,规则就不再有用。

所以说,由此可见,这个人物只信奉自己的规则,尽管他的规则实际上错误到为所有世间通行的道德所不齿。

再加上那段与杂货店老板近乎不留情面的对话,不仅给出了人们不要跟陌生人搭讪的忠告,且将硬币这一影片中的关键道具再次引出。

结尾言明,他自己甚至都是抛硬币后,由正反面决定去追杀摩斯的妻子。

因此说,他只是一个在自己封闭的观念里有原则,实则毁灭了所有世间道德的疯子。

所有为其证明的开脱不了其本身的矛盾性且不确定性的现实。

奇古是矛盾的,它介于现实的法则与自我的构想之间不能跳出。

称其荒谬,他的理论使他看上去运转正常,每个环节丝丝入扣,茂盛得近乎欣欣向荣。

但如果因为此便说其正确,却为世俗不容。

他的矛盾性来自这种没有“正常寄养”的生命,却可以“反自然法则”生长的畸形悲哀。

于是,在他的面前,牛仔很忙的摩斯和老当益壮的警长汤姆没有任何取胜的余地。

摩斯信奉自身强悍的对抗。

但是逃亡之路上的一切,已经证明了再强悍的猎物亦无法躲避众多猛兽的追击的客观法则。

在幕后老板给了墨西哥帮追踪器后,摩斯的死就已成定局。

不论是墨西哥帮奇古或者威尔斯,所有人都有杀戮他的本钱和可能。

但是摩斯的聪明在屡屡创造生的机会,其凭借着超群动手能力DIY着一切,对装备的频频改造和将钱箱藏匿于通风道的方法,以及换房的手段都显得高出追踪者一筹。

所以,当拒绝了“啤酒”的他死亡时,人们才会显得较为惊讶。

这种突然的效果才会更加有效。

而汤姆作为警官,通过其之前的自白便可知其职业的赫赫经历,在第一次到两帮人现场时,其迅速得出的弹壳结论,并在对摩斯家随后搜查时的观察(门锁以及冰牛奶)各种细节,显示了其丰富的面对罪案的经验。

可是他们都失败了。

这部影片可以简单的归结如下:一个遵循自我法则挑战社会法则的人,毁灭了民间和官方的双重力量。

前者是普通人的求死抵抗,后者是代表正义的法律惩罚。

为什么

前文已经说过,奇古是一个不正常的人,其法则决定了他无法生存,但事实上,他却存活到最后,也胜利到最后。

所以说,问题只出现在大环境这里:这块生长不正常植物的土壤出现了问题。

这个社会已经开始慢慢的瓦解旧友的道德尺度。

很多东西在慢慢的消失。

犹如老人一般,无声无息。

因此,在老警官的对话中可知,德州的青年人正在染发鼻环面目全非,敬语尊称荡然无存;在人们的遭遇可知,不论是老去的警官,老去的警官父亲,被提及的被虐待的老人的无所依;在第一场(另一场是奇古向孩子)摩斯向年轻人买衣服,对方处处谈钱,不提及伤势的对话可知。

这个社会已经开始病态。

所以说,影片的主题不是一场对于杀手的褒扬或者鞭笞过程,也不是简单的西部追杀猎奇,更不是警匪套路式的惊心动魄。

它讲述了影片中这个时代的病态所在。

这种你想象不到,不愿承认的病态就这样不动声色的潜藏着。

它在现实之上。

俯瞰现实的种种正在发生的荒谬。

它在电影的夸张之下,保有着有些过分却尚可的尺度。

接下来,这部影片的优秀得益于科恩兄弟无所不在的独特风格。

影片里的一大亮点便是镜头语言的频繁使用,这对写实风格的影片而言是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偏重写实不单单需要晃动的镜头和口语化的处理。

当然,替代四平八稳镜头的晃动也曾在开篇摩斯被车辆追击时出现过。

写实的成功更在于镜头语言的得体运用,这种处理可以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少对白和台词。

这样的话,隔离空间的谈话只会昙花一现作为点缀。

且在结尾时,便可以通过汤姆长时间的对话加独白点名题旨,因为这种长篇幅的说使得观者感受到了不同。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科恩兄弟已经开始将镜头语言等同于对白的分量进行同等级别的对待,比如在摩斯第二次返回枪战地点时暗夜里出现的车辆远景。

还是5次出现的坏掉的、与杀手同行的门锁(最后一次让门外的警官得到了杀手在屋内的确认)。

抑或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情节:不论是摩斯开篇狩猎时,浓密降至的乌云。

还是奇古驱车路过时,面对飞鸟近在咫尺的失手,都预示了接下来的人物结果的命运。

这样的处理让人们在看之余可以很好的思索,为了看懂,你要么把头脑快进,要么把电影暂停,去跟上影片的节奏。

所以说,看,只有看。

科恩兄弟想让人们去看。

影片里的暗夜追杀,完全没有任何的配乐。

声效被放大,细节出真实。

由于影片的大量镜头语言使用。

才出现了几多被人们反复热议的情节。

科恩兄弟在这一点上很巧妙的逼近了成功,他们犹如面对应用题初次上手的新人,不给出正确答案,却要求每一个参与的人反复计算般狡猾。

这种不讲情面的故布疑阵与影片介于夸张与现实的“模糊风格”相得益彰,显得几乎巧合般的天造地设。

因此,杀手手中断送的13人命里分布如下,开篇警察、路边人、两个手下、老板、威尔斯、三个墨西哥人是9个被直接描述的杀戮对象。

旅馆之内的2 人(柜台职员和隔壁退伍军官)出现在汤姆与老人的对话里,运鸡鸭的人出现在一个奇古清理车辆的镜头里(已死),再加上最后摩斯的妻子的死是侧面描写。

称摩斯妻子简死亡是由于奇古出门低头观看的鞋底的镜头。

由他在杀最后一个墨西哥人时档上浴帘,杀死威尔斯之后抬脚躲避这些细节,可知他厌倦鲜血,因此摩斯的妻子已死。

而另一个巨大的疑团来自墨西哥人杀死摩斯的枪战前后。

墨西哥的提箱子“绅士”通过与摩斯妻子简的母亲对话得知摩斯所在地。

啤酒女郎并非追击者诱饵在老警官到来时已死(水中尸体、地下弹壳)。

这一切,暂时都与奇古无关。

所以说,最后的疑团摩斯被杀后,那笔钱的归属。

地上的硬币和开启的通风口验证了奇古曾经检查过,老警官汤姆表面上看一无所获。

至于墨西哥人,仓皇的逃窜和并不知晓通风口的秘密注定了他们只是过客,最后,奇古出现在简面前的盘问证明了他自己同样没有找到钱。

钱在哪里

导演玩了一个最大的悬念。

就是这样,科恩兄弟通过这几点做到了成功:通过贾维尔•巴登塑造完美的杀手形象,且毫不避讳的使用暴力:开篇的地面痕迹,爆头场景,疗伤过程都无比血腥。

再加上大量镜头语言的使用,配以掌控得极佳的叙事节奏,让突如其来的遭遇显得令人无比惊讶。

于是整部影片变得闷中尚有惊喜。

强悍到无以复加。

但是,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这一类型电影所共有的弊端,这种受众狭窄的题材和电影手法高明欠缺娱乐性的处理方式,令很多被快餐文化侵蚀或者对杀戮题材不感兴趣的观者敬而远之,科恩兄弟残忍的给出没有大结局的答案,不想令所有观者满意。

毕竟没有人愿意,对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光环仰慕已久后,看到的却是一个顶着蘑菇头的变态大叔在寂静夜里绽放出令人战栗的笑容。

所以说,当面对奥斯卡小金人的光泽时,《老无所依》便赢得毫无悬念了。

看看它的竞争对手们:《血色黑金》的故事讲述了资源的争夺,近年来,同等题材的佳作《血钻》没有收获便可知一二,而一样近乎“伪献媚”的老马作品《飞行家》的失落,更是最好的印证。

《朱诺》请参考《阳光小美女》,这类小众其最好的归宿是最佳原创剧本,比如《迷失东京》。

而《迈克尔•克莱顿》这种题材,对比类似前作当年入围最佳影片由帕西诺和拉塞尔•克罗联手的《惊爆内幕》显然都差了很多。

至于《赎罪》,没有入围最佳导演的事实是最大的硬伤,这部影片像一个掐头去尾的折子戏,依托优秀文学作品,高明在无数技术亮点之上,但是那个惊世骇俗的长镜头造就这部影片的同时,也毁了这部影片。

所以说,《老无所依》纵然强大,但其对手的不堪一击近乎不费吹灰之力般的令其顺利登顶。

在没有商业巨鳄横扫,大师出手转型,黑马异军突起的年代里,《老无所依》必胜。

科恩兄弟的故事带着对时代一角的深刻描绘,揭示了看似完整却令人无处躲避的制度弊端。

礼崩乐坏的时代里,一切的罪恶都在被无声的放大。

罪恶最终巨大到人们无法承受的极限。

这就好似睡意如沉重的铅门压来无法躲闪,密集的子弹从角落射来无法躲避。

巨大且沉重的罪恶伴着无言的沉默,在暗夜上演着一幕幕杀戮惊奇。

黑色的影像,沉默的王者。

而西部广袤风光的平静之下,罪恶无处不在。

威尔史密斯有哪些经典台词

威尔史密斯的《当幸福来敲门》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they manna tell you you can't do it.If you want something, go get it. Period.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

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

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

就这样。

关于《角斗士》这部电影资料,请各位帮帮忙

《角斗士》简介片种:动作/冒险演员:乔坎·菲尼科斯,康妮·尼尔森,罗素·克罗,奥利弗·里德,迪蒙·胡素导演:雷利·斯科特出品公司:梦工厂首映日期:2000年5月5日故事的情节三句话就可概括:从将军到奴隶,从奴隶到角斗士,角斗士对抗罗马王朝。

骁勇善战的罗马将军马克西姆斯又一次率军赢得战斗的胜利,他一心想的是快点与妻儿团聚。

可不久于人世的国王马修斯·奥瑞留斯却暗自决定把王位传给他。

本以为大权即将在握的王子科莫丢斯对父亲的决定恼羞成怒,他杀死了父亲并下令对马克西姆斯家斩草除根。

马克西姆斯侥幸逃脱了死亡,他隐姓埋名成了奴隶并接受训练成了一名角斗士。

角斗场上的马克西姆斯丝毫不逊色于战场上的表现,他很快建立了威望并寻机回到了罗马打算找科莫丢斯报灭门之仇。

马克西姆斯深深懂得只有利用人民的力量才能打倒暴虐的科莫丢斯……该片由曾因《惊爆内幕》而获奥斯卡提名的罗素·克罗担纲主演,而与之配戏的也不乏国际级明星,如康妮·尼尔森和因《田野》一片获奥斯卡提名的理查德·哈里斯。

影评之一:一切归于尘与土

活着的人不可避免的会走向死亡,但人与人的不同就在于,如何走向

这正如那个奴隶主所说过的:我们无权选择命运,但是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死

也只有在不断的面对死亡的挑战当中,马西莫斯才成就了其英雄的一生(虽然他早想到了死亡).他是一个出色的将军,一个伟大的战士,但在他成为奴隶前,他也只是个进行杀戮的工具,不同的是这个工具更强力,更有号召力.但在精神上,他空虚,他甚至不如那个篡位者有着”崇高”的理想.他的民主观念,他的共和理念也毫无例外的来自于老国王,但仅仅是概念而已.如果,国家真的交到了他的手上,这个缺乏思想的将军的忠诚执行也会将罗马的未来引向混乱,或者他连这个机会都不会有--被篡权,被抛弃.家庭在他的心目中有着比国家更崇高的地位,在他逃脱敌人的第一次杀戮后,他没有想到回到忠于自己的军队当中,揭露真相,而是直奔家中,耗尽体力,晕倒地上,成为奴隶.偶然

必然! 思想上的倚赖者永远是他人的奴隶,区分在于有些人还丧失了身体.现在他已经一无所有,也许对他的最好结局就是死亡.这个时候,在妻子的脚下,他已经死去.无数将军战死沙场,威名被风吹去.多少崇拜者的英雄,在黄土中埋了名姓.马西莫斯,如果历史上真有其人的话,是一个不因该被忘却的名字,不是因为他的特殊经历,而是他在奴隶-贱民-中表现出人的尊严,人的荣誉.作为人,而不是工具,马西莫斯应该感谢两个人,篡位者与奴隶主.前者将他从人间踢入地狱,后者在地狱教给他做人的意义.这两个人也许都是魔鬼,但魔鬼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将人从虚妄的伊甸中引向残酷的现实,人也只有在现实中才能发现自己.起初,他拒绝打斗,因为自己的高贵

但我更认为是他已没有活下去的意志,残存在世上的每一天都只是对过去的怀念.没有财产,没有家庭,没有希望,没有信念,没有姓名.灵魂的手已触及银灰色地狱之门,剩下的的就是有人借他一点力,而已.”西班牙人,你为什么不还击””我们必须搏斗”同样丧失自由的非洲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承认搏斗是自己的命运,为了生存,只有不断的接受死亡的挑战.马西莫斯也开始接受了吗

我想在面对真实的死亡,每个人都会进行本能的反抗,非洲人用的是本能,我们当然不希望马西莫斯像动物一样的战死在角斗场上,是那个奴隶主的话,重新点燃了将军的作为人的生存的火花.”我们无权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死”只有在面对死的过程中才能展示一个完整的人格.于是,他开始战斗!一旦确立起继续生存下去的信念,一个自由的灵魂开始掌控新的人生.这次,不是为了国王,为自己,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像个人,活着. 他又一次得到了荣誉,他迷茫了!作为奴隶的他在角斗场上得到了不亚于战场上的欢呼跟尊敬,旋转着的场地, 难道一个将军可以跟奴隶等价? 生命的尊严难道只有在强行剥夺他人后才能被认可? 将军,是权力,是能力,是功绩,奴隶,只是自己!他渴望到罗马!希望复仇.也许是前角斗士的话点醒了他,老国王把木剑点到了他的肩,于是自由了.这样的机会也许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他不需要身体的自由,只要一次机会,一次真正能面对敌人的机会.罗马由一群乌合之众构成,生命的消逝只能换来片刻的欢娱.对于战场上的胜利,将军士兵的价值也许就是捷报传来后的大罗马的自豪,彻夜的狂欢.角斗场上的杀戮,有同样的效果.也是悲剧.(将军对罗马的作用与角斗士相象) 将军角斗士的复仇从统领角斗士的角斗中开始,间杂着阴谋,爱情,亲情,政治......无从在这里谈论高尚,卑鄙,一旦卷入政治当中,一切美好或丑陋的形容词都会失去意义.不同的是是谁的手腕更高.失败是必然!导演给了我们一个稍有安慰的结局,同归于尽的团圆.想来不会有更多的悬念,为了自己的儿子,母亲嫁给了军人,然后是一系列的宫廷政变.......罗马已到尽头,共和制或君主制都无法改变衰落的历史,欣赏野蛮的罗马终将被更野蛮的哥特人侵毁.而我们的主人公,真正的死去了----在一般意义上----几次的尝试终于推开了银灰色的地狱之门,回家了。

影评之二:如果有神,我相信他现在肯定忙得焦头烂额。

越来越多人已经迷失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康莫多斯不过是他们之中的典型,集人类征服自我超越永恒的野心于一身。

神希望人与自然和谐,马西莫斯可能是一个解救的方法,重新将人类从杀害上帝的罪孽中拯救。

弗洛伊德在世的话,一定非常高兴看到在电影里有康莫多斯这个角色。

自幼缺乏母爱,对姐姐近乎变态的爱恋,而父亲对其的冷淡使其最终成为罗马帝国的俄狄浦斯,弑父成功,登上了罗马皇帝的宝座。

弗洛伊德几乎将任何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人类童年时代的性情结,康莫多斯如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顽童,他充满野心,相信意志可以挑战传统。

这正是处于这几个世纪的人类的写照,要是上帝是女人的话,她已经被唯理性的新时代的人类轮奸了好几回了。

笛卡尔对客体的无限怀疑引领了人类开始挑战宗教的全面攻势,我不敢说科学已经获得了胜利,不过,我们看到了失去了精神枷锁的人类却迷失在另一个机器世界里。

马西莫斯的信仰也在改变,他曾相信神灵可以保佑妻儿,然而妻儿被钉在十字架的血腥景象让他彻底抛弃了对神的信仰。

然而,信仰仍在,那是对家乡,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指尖划过麦穗,感受着土地的气息,风从另一头吹来,听到了妻儿的呼唤,原来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的自处,而是一份坚定到底的感情。

马西莫斯每次角斗前都会抓一把土地,这与他想象中的那片金色麦田有着血缘一般的关系。

他将自己的生命与土地母亲紧紧相连,这种仪式与我们在球场上看到球员上场摸一下地面的习惯是一样的,在这样的仪式中获得力量和信心。

因此,这样看最后的马西莫斯与康莫多斯的决斗,比起剧情逻辑性,象征上的意义更为重要。

两人都死了,康莫多斯死无归所,马西莫斯则回到了麦田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妻儿。

我们的新时代给我们带来很多新鲜的非自然的体验,财富、权力、地位,还有主宰自然的无上的成就感,当然少不了自我娱乐自我麻醉的沉浸感。

我们不再接收同一的集体意识的洗礼。

我们也许能在物质上的认知达到极高的境界,但是我们不得不认识自己,面对终极归宿,我们不得不给自己一个交代,不然不仅道德上说不过去,连逻辑上也站不住脚。

不过,我们远离中世纪已经几百年,上帝被我们强奸了好几次,当科学开始揭穿宗教上的假象时,人们却深深相信财富、权力、地位的强大魔力。

马西莫斯如果最后还相信上帝的话,教会一定会在他名字前面加上ST,成为圣马西莫斯。

他是如此高尚的一个人,在皇帝宝座和平凡的农夫生活之间,毫无迟疑地选择了好者。

整个电影犹如一部希腊神话,遥远却近在眼前。

如果在我死前,能出现一片那样的麦田,在麦田那头,有我所爱的人在对着我微笑,那么,我生时所做的一切也就有了意义。

影评之三:《角斗士》—一部承载着痛苦与荣耀的历史片沙塔普以宏大的战争场面拉开影片序幕是好莱坞现今的通病,《拯救大兵瑞恩》如是,《勇敢的心》如是,《角斗士》如是。

观众的喜趣爱好是此偏方盛行的主要原因,好莱坞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能够不断的培养观众的观看喜好,依赖流水线似的制片方式对我等狂轰滥炸……片长显示在13分13秒,上述思绪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着,超龄服役的16速SONY光驱偶尔发出嗞嗞声响,而在里面旋转着的就是《角斗士》。

历史就象刺在身上的文身,承载着痛苦与荣耀。

《角斗士》是部历史片,导演可能努力想使它与众不同,因而片中使用了较多的台词,但我不得不说在细节上它象极了《勇敢的心》,马西斯的死几乎和华莱士如出一辙,在魂归天国时总忘不了去交代他最甜蜜的回忆——他的妻儿。

《角斗士》没有激昂振奋的战前宣言,有的只是野蛮对野蛮的对决,一场以罗马的名义的战争,老国王与马西斯共同的战争。

老国王被勒死在自己儿子的臂腕里,痛苦而压抑,马西斯的命运由此而多舛,功高盖主决定了他将耗费一生的精力去追逐命运,他成了一名角斗士。

导演在片中运用冷暖两种色调来表现危机与希望,掠过身下的沙石、奔腾的白马和流逝的薄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片中的王子考墨斯与自己的姐姐有着不伦之恋,导演可能想籍此来表现当时考墨斯的奢靡,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缺乏母爱、一直活在老国王阴影中的可怜虫。

当马西斯成了角斗士,角斗场上的所向披靡使他能一如既往的感受众人景仰的荣耀,这时马西斯意识到其实在他成为士兵时就已经是一名角斗士,这点从他迷茫的眼神中看的出来。

同时,考墨斯的众叛亲离使他的生命只能维系到与马西斯对决的角斗场上,对手考墨斯的不堪多少有损马西斯的光辉形象,也注定这个人物只能以死去来感动观众了。

最后发现我开始的认识有所偏差,《角斗士》是一部追求另类的影片,但不幸的是导演不由自主的风格回归多少使其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不过这次观众观看时不用带纸巾了,这不是一部靠煽情来打动人的片子。

影评之四:真正的英雄无权欲——看《角斗士》彭俐都说电影《角斗士》好,它到底好在哪里呢

要说描写古代战争的影视剧,那可真是数不胜数,《角斗士》的题材甚至还有老套之嫌。

况且,现在的观众品味高了,光是打打杀杀和卿卿我我,已经不能让有见解的人得到满足。

现代观念促使人们对战争的关注点更集中于其根源上,尤其推崇虽不尚武但愿为和平而战的英雄。

电影《角斗士》就展示给我们这样一位英雄,一位统率百万大军为罗马而战却一日不忘与妻子分离了多少天的英雄,一位被授予王位却执意要回家种地的淳朴的英雄。

区别真英雄和假英雄,有一个鲜明的标准,那就是看他有没有权欲。

比起屏幕上那些用赞赏的笔调描写人的权欲怎样实现怎样挥洒的“皇帝剧”来,比起那些对铁腕人物和大权独揽者恭敬有加且不乏溢美之词的娱乐片来,电影《角斗士》可以说是“鹤立鸡群”。

动人的影片之所以动人,必有声音和画面以外的东西使人产生共鸣。

在影星拉塞尔·克劳扮演的角斗士麦克西姆的身上,有着感人至深的道德崇高感。

他对祖国忠勇无私。

在他的心目中,罗马的尊严和荣誉远在他个人的荣辱之上,否则他就不会在担任一国之君的机会来临时声称自己不懂政治。

身为弱者而没有权欲,还不足以看出其美德。

只有像片中麦克西姆那样作为战场上的无敌英雄而置权柄于不顾,才有充足理由被称作风格高尚。

而历史和现实生活所呈现的情形,常常是权欲被当作男人的天性和美质,被加以揄扬。

人们似乎忘记了,一个不想控制任何人同时也不愿被无端控制的人,其心理才可称真正健康。

畸形的文化观念,造就银幕荧屏畸形的英雄。

畸形的英雄,败坏着观众的审美趣味和价值观念。

《角斗士》以它特有的基于对人性深度思考的英雄观,取得了振聋发聩的效果。

为了爱情犯罪的电影

亲,下面的推荐里很多都是为爱犯罪的,你参考一下

1、《十二怒汉》12 Angry Men (1957):西德尼·鲁迈特导演的第一部作品,个人认为在法律电影中排名第一,在imdb的排名也相当靠前。

2007年俄罗斯导演米哈尔科夫翻拍了这部经典,重拍版亦获得很多的好评。

2、《大审判》The Verdict (1982) :西德尼·鲁迈特导演作品,保罗•纽曼演一个穷困于酒的律师办一个重振雄风的案子。

本片能反映出在美国“小律师”与“大律师”法庭如何搏弈,富有信息,很能给人各种启发。

好片啊。

3、《判我有罪》Find Me Guilty(2006):西德尼•鲁迈特导演作品。

影片根据美国司法历史上最长的一次黑帮刑事审判改编而成,主人公为上世纪80年代的传奇帮派头目杰基•迪诺西奥(Jackie DiNorscio),故事情节与台词片段均采自18年前入档的庭审记录。

由于案情复杂,且牵涉人物众多,审判持续21个月之久,并创下多项纪录:创下了多项庭审纪录:20名被告配备了20名辩护律师、8个陪审团轮番上阵以及史无前例的超长结案陈词(其中一位辩护律师的结案陈词居然宣读了5天)。

4、《在魔鬼知道你死前》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2008):西德尼•鲁迈特导演作品。

片名出自于一句爱尔兰当地谚语:“在魔鬼知道你死之前,希望你已经在天堂待了半个小时。

”(May you be in heaven half an hour before the devil knows you're dead)。

导演通过对一个犯罪惊悚的故事描述,揭示人性罪恶及黑暗的一面。

5、《性书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1997):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影片,曾执导过《飞跃疯人院》《莫扎特传》的著名导演米洛斯•福曼作品,一个激荡人心的故事,一切关于言论自由,一切关乎宪政理想。

6、《公民行动》 A Civil Action (1998) :又名“禁止的真相”、“民事诉讼”,是由畅销作家强纳森·哈尔的名作《民事诉讼》改编,真实事件,环保题材。

本片也常为国内法学老师提起,比如其中的睡醒后第一句是“我反对”情节。

一部对美国现实法律的有很集中很细腻表现的优秀电影。

7、《纽伦堡审判》Judgement at Nuremberg (1961):这部电影是社会派制作人斯坦利•克雷默根据赫鲁特审判长的回忆录拍摄的,先前有一个相同题材的电视剧。

影片的主题:当整个社会实施暴行时,个人负有什么责任。

影片除了题材突出,演技也无可挑剔,两位女星更是精彩绝伦。

8、《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影片的故事来源于格里•康伦感人至深的回忆录《证明无罪》,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一位北爱尔兰青年因莫须有的罪名遭到英国警察当局的逮捕。

警方利用逼供的方式逼迫他写下了认罪书,于一年后被判处终身监禁。

格里的父亲更是受到无端牵连,最后含冤屈死在狱中。

直到八十年代,在女律师皮尔斯的帮助下,格里才重获自由……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获得1994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9、《惊爆内幕》The Insider (1999) :又名“烟草诉讼之证人”。

阿尔•帕西诺、拉塞尔•克罗主演。

题材涉及新闻自由,著名导演迈克尔•曼经典作品。

10、《费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汤姆•汉克斯主演,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丹泽尔•华盛顿也是主演,那时他没现在这么有名。

被经常提起的法律电影,一个同性恋律师控告其事务所的“劳动争议”案件。

信息丰富。

好电影啊,犹记被告方女律师在一次短陈述中连用八个“fact”的排比句,生动非常,尽现律师功力。

11、《死囚168小时》Dead Man Walking (1995) :苏珊•萨兰登奥斯卡奖作品。

西恩•潘演一个死囚,死前获得了宁静。

而凶杀事实是渐渐呈现出来的,也并非重要,重要的是死囚的心理变化。

12、《永不妥协》Erin Brockovich (2000):茱莉亚·罗伯茨凭此片获得当年奥斯卡影后,由真人真事改变。

法律工作者(无牌律师),中年妇女文化不高,只本着公平信念,在律师的配合下,打赢一个巨额赔偿的官司。

13、《刺杀肯尼迪》JFK (1991):检察官调查肯尼迪案。

奥利弗•斯通导演,美国有人说他在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而另有一个我国网友曾说凯文•科斯特纳最后陈词的20分钟长镜头让他激动流泪。

很好的法庭演讲,被很多人赞为经典。

14、《杀死一只知更鸟》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经典法律电影。

美国电影学会评选出电影史100年来的50个英雄和50个恶人。

这部影片中,他扮演的律师被选为影史第一大银幕英雄。

15、《桃色血案》Anatomy of a Murder(1959):又名“对一场谋杀案的分析”,影片涉及到了很多法律概念,不仅对案情,也对刑事诉讼的程序做了精细的介绍。

从司法鉴定到证据提交,从陪审团审查到交叉盘问。

对于想了解美国刑事司法程序的朋友,是很有帮助的。

16、《裁判结束》Justice est faite(1950):又名“刑事法庭”。

这部影片是法国导演Andre Cayatte 1950年之力作,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为1950年法国电影空洞时期填补了一定的空白。

电影讲的是法国的司法改革,为了显示司法的公正性,法国政府改革了开庭形式。

20个从法国各地各行业邀请来的人成了新式法庭的临时法官,审判的是一个没有犯罪的罪人,为了爱情她甘愿受到惩罚。

在审判期间,每个临时法官的生活都起了很大的变化,最后对“罪犯埃尔莎”的判决更是难上加难。

17、《角色》Karakter (1997):奥斯卡外语片奖,荷兰电影。

节奏如同一部歌剧,酣畅淋漓。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为法院执行法官的父亲,仿佛是法律冷酷一面的人格化身,对法律执行工作忠实到烈士的级别,虽千万人而往矣,佩服啊。

本片故事精彩、结构恢宏,好电影啊。

18、《一级恐惧》Primal Fear (1996) :里查•基尔饰演律师,爱德华•诺顿的处女作已经尽显高度,本片的题材可以联想到前几年我国著名的“邱兴华案”,关于精神病人犯罪的探讨。

19、《死囚之舞》 Monster's Ball (2001):哈里·贝瑞获得当年奥斯卡影后。

死囚妻子与狱警的故事,算是法律与心理电影。

and,作为一个男人,不得不提到其中贝瑞非常性感的演出。

20、《失眠症》Insomnia(2002):又名“白夜追凶”。

蝙蝠侠前传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早期作品。

讲述一位英雄警长(阿尔•帕西诺饰)因受质于人,动摇于名誉与正义之间,最后以牺牲证明了他一生坚持的信念与抉择。

21、《密西西比的鬼魂》Ghosts of Mississippi(1996):又名“密西西比谋杀案”,美国真实题材法律电影。

影片可能有这样一种表达:有再多的人权法案,也无法规定人们的思想;正义的伸张即使在“自由的国度”也需要如此艰难。

22、《谜一样的双眼》El secreto de sus ojos(2009):阿根廷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25年前的一桩强奸杀人案,银行职员痛失爱妻,司法机构敷衍了事,联邦法院职员顶住压力冲破阻挠明察暗访,一举擒获真凶,却因政府包庇而使得凶手逍遥法外

25年后旧案重提,真相到底是什么?23、《风的传人》 Inherit the wind (1960):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

一名乡下老师在1925年遭警方拘捕,因为他违反了当时的法律禁令,在课堂上公开讲授达尔文的“进化论。

此事在平静的南方小镇此起轰动,两位顶尖的律师各据一方代表正反两面互相抗辩,等于人类直接向上帝的权威挑战。

24、《伸张正义》 And Justice for All (1979) :又名义勇急先锋,阿尔·帕西诺主演。

北大一老师作文举例称此片主角是一个三流律师。

是三流吗

不是,只不过确实是一个在生活中挣扎的律师,为公正与恶法官作鱼死网破式的斗争。

说他是三流,太市井味了。

本片对律师在公正与职业义务之间的挣扎也有很好的表现。

25、《克莱默夫妇》Kramer vs. Kramer(1979):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得主。

多重主题下的情感故事,法律方面主要涉及子女抚养权。

感人至深,经典程度毋庸置疑。

26、《无休无止》 Bez konca(1985):波兰大师级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作品,可以看一看波兰的律师、法官与法庭。

本片由几个初看起来并无关系的线索汇聚而成,关于夫妻之爱,关于工会和法律。

27、《左拉传》The Life of Emile Zola(1937):威廉•狄特尔(William Dieterle)执导的这部影片获得了第十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三个奖项。

故事描述法国文坛巨匠左拉的一生经历,以及他为了正义而不屈不挠的精神。

重点讲述他为军官德雷福克斯平反冤案时的遭遇和他不畏强权势力的正义感。

保罗•茂尼和约瑟夫•史屈克劳的演出精彩令人难忘,就几场法庭辩论戏这部分而言,本片也可视为法庭电影的先锋。

28、《破绽》Fracture(2007):《一级恐惧》的美国导演格里高利·霍布里特 Gregory Hoblit在2007年的新作,由老将安东尼·霍普金斯和新锐瑞恩·高林斯主演。

29、《焦点新闻》Z(1969):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作品,并开启了政治黑幕片的新风暴。

本片讲述在军事政权创独裁体制的南欧某国(影射希腊),反对政府的在野党领袖Z先生在一次演讲中遭人暗杀,政府当局公布是意外车祸而死,对这理由不能置信的人们强烈要求查明真相……30、《立体谎言》 City Hall (1996) :阿尔·帕西诺和约翰·库萨克主演。

市长助理调查一起法官受贿案。

在感情与仕途之前,选择说真话。

31、《芝加哥》 Chicago (2002) :歌舞类犯罪题材,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里查·基尔演一个擅长于操作的律师。

32、《魔鬼代言人》The Devil's Advocate (1997):阿尔•帕西诺和基诺•里维斯主演,探讨律师的原罪,有相当的深度。

33、《热泪伤痕》 Dolores Claiborne (1995):史蒂芬•金小说改编的作品,《魔鬼代言人》导演泰勒•海克福德(Taylor Hackford)作品,内容是关于多年前的一场凶杀案的审理。

这是史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中最被忽视的一部,经典程度丝毫不逊于知名度更高的《魔鬼代言人》。

34、《落在香杉树的雪花》Snow Falling on Cedars(1999):又名“爱在冰雪纷飞时”,导演斯科特•希克斯 (Scott Hicks)在《闪亮的风采》之后的作品,改编自大卫•古特森(David Guterson)的同名畅销小说。

影片的风格柔缓写意,但讲述的却是关于杀人的犯罪故事。

35、《M就是凶手》M(1931):影史上最伟大的犯罪电影之一、德国表现主义大师弗烈兹•朗的第一部有声片、电影史上第一部连环变态杀手电影。

36、《黑罪风云》The Hurricane (1999):又名“飓风”。

丹泽尔•华盛顿主演。

真人真事改编,拳王冤狱入罪,不断上诉、申诉的故事。

37、《叛舰凯恩号》The Caine Mutiny(1954):本片根据获普利兹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了一位陆军上尉的军事法庭审理事件。

法庭戏堪称全片高潮,另外关键的台风袭舰剧情,也十分震撼。

好莱坞传奇硬汉亨弗莱·鲍嘉出演患有偏执狂的舰长奇格,显示了非凡的角色驾驭能力。

38、《无罪的罪人》Presumed Innocent(1990):《塘鹅暗杀令》《苏菲的选择》的导演艾伦·帕库拉(Alan J. Pakula)作品,美国著名演员哈里森·福特主演。

一部很不错的法庭片,带有感情、悬疑等元素,编剧在细节的铺垫方面很老道。

39、《细细的蓝线》 the thin blue line (1988):纪录片,这宗案件发生在1976年美国德州达拉斯市,一名公路警察被车子撞死,警方苦无破案线索。

16岁少年惯犯大卫指证并无犯罪前科的路人蓝道为嫌疑犯,以至蓝道被判有罪而终身监禁。

导演埃罗尔·莫里斯采用一种重现事实的半纪录片手法来追踪一件杀警冤案,结果成功地发掘出事件真相。

让被冤枉的疑凶坐牢十一年之后讨回清白。

40、《被告》 The Accused (1988):朱迪·福斯特凭此片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影后,在影片中她饰演的被强奸的妇女入木三分。

41、《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1939) :确实挺好看,如果要讲议会的制度、民主与新闻等等比较“大”的法律问题,真是一部很可示例的片子。

42、《伊芙琳》 Evelyn (2002):爱尔兰影片,布鲁斯南演一个诉争子女抚养权的工人的电影。

很好的法律电影。

43、《铁律柔情》Suspect (1987):美国法律援助律师的故事。

女导演彼得·耶茨执导的又一部反映美国司法体制的电影。

导演在处理这部影片的功力方面十分老到,无论惊吓气氛的酝酿和法庭辩论的波涛起伏都掌握得准确而有效,整个戏剧高潮一气喝成,令人看后非常过瘾。

44、《一级谋杀》Murder in the First (1995):刚入行的年青律师坚持信念,与强大的国家机器对抗,勇且有谋,维护人权。

建议我国律协不如免去如皇帝新衣似的新律师入行宣誓活动,多搞些这样的电影放放,学学人家的法律信仰精神啊。

45、《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史蒂芬•金同名小说改编,太过出名,不予介绍。

46、《绿里奇迹》The Green Mile(1999):根据史蒂芬•金小说改编,《肖申克救赎》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导演。

延续了前作的经典气质和对人性的挖掘。

影片的一些情节对死刑进行了深入刻画,发人深省。

47、《义海雄风》A Few Good Men (1992):又名“好人廖廖”,据约翰·格里森姆律师小说改编,美国军事法庭故事。

汤姆·克鲁斯,黛米·摩尔,杰克·尼克尔森主演。

48、《律师事务所》 the firm (1993):又名“黑色豪门企业”。

改编自约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说,汤姆·克鲁斯主演,讲了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律师进入一家黑色豪门企业,发现高层的阴谋与之搏斗的故事。

49、《塘鹅暗杀令》The Pelican Brief (1993):改编自约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说,茱莉亚•罗伯兹与丹泽尔•华盛顿主演。

环保诉讼后面的大阴谋。

50、《终极证人》The Client (1994):又名“致命内幕”,苏珊·萨兰登主演。

改编自约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说,故事讲了一个女律师义务帮助小孩子逃避黑帮追杀。


惊爆内幕 台词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