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演三顾茅庐的小品,设计一下诸葛亮出场台词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三国演义里这个出场词就很好呀。
为什么诸葛亮老是说略懂,而且老是拿着一把扇子
诸葛亮的略懂和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明总是手扇子。
哪会有正常人成天拿着扇子的 这叫人物特征 典型特征而且扇着扇子显得很自信
三国杀皮肤,群逸之才,求台词,卧龙诸葛亮的
“毛遂自荐”的最早版本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所写的“三顾茅庐”,可谓是诸葛亮决定出山的关键一节。
说刘备刘玄德太看重诸葛亮的才华了,一而再,再而三,不管是吃了闭门羹,还是被小书童奚落,更不顾风雪寒天,执意要见诸葛亮,不请出诸葛亮决不罢休。
不过在比这两本书更早的史家著作之中,却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叫做“毛遂自荐”说。
据《魏略》之中记载:曹操统一中国北方以后,荆州成为众矢之的,直接面临曹操、孙权两方面的军事威胁,荆州牧刘表则缺乏应对之策。
被曹操赶出中原地区的刘备此时驻扎在樊城,引起了诸葛亮的关注。
这时的诸葛亮在隆中闷了快10年了,学成了一身本事,“八阵图”也大功告成,眼看自己已经是奔30的人了,是该施展自己本事的时候了。
在老师和朋友的建议下,诸葛亮决定亲赴樊城会会刘备。
诸葛亮见到刘备的时候,刘备正在会客。
刘备见诸葛亮非常年轻,又素不相识,也没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将他晾在一边。
等到会客结束,只剩下诸葛亮一人的时候,刘备还是不理不睬。
正好有人送来了一支牦牛尾,刘备只顾自己用牦牛尾编织饰物。
诸葛亮见此情景,不禁正色而言道:“我以为将军必定胸怀大志,想不到原来却只知道编织而已。
”这才把刘备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身上。
经过一番交谈,刘备发现眼前的年轻人的确与众不同,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便把诸葛亮留为己用。
这就是最早的“毛遂自荐”的版本。
司马徽与诸葛亮的对话 《魏略》一书与后来西晋司马彪在其著作《九州春秋》中均提到了与这个大致内容差不多的故事。
这里,我们来完全复原一下毛遂自荐—— 当时,诸葛亮的老师司马徽分析天下大势:如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平定了中原,势必要将荆州作为他的下一个进攻目标。
而江东孙权,这几年养精蓄锐,兵强马壮,也虎视眈眈将目光转移到了荆襄八郡。
可以说,荆州直接面临曹操、孙权这两方面的威胁。
荆州牧刘表缺乏应对之策,荆州的战事一触即发,荆州的安定局面就要结束了。
司马徽说,刘玄德这时来到荆州,肯定是有所图谋。
刘玄德与刘景升都是大汉贵胄,刘玄德眼下没有立身之地,他是指望刘景升给他一个安身之处,同时,也在观时待变。
诸葛亮问:“刘备与刘表相比,论才学是在刘表之上,还是旗鼓相当
” 司马徽笑道:“刘表当年也曾是洛阳‘八俊’才子,才学当在刘备之上,如今又是八郡之主,权势更不是刘备可同日而语的。
然而刘表不习军事,完全依靠蔡氏家族支撑荆州局面,其子刘琮又劣,势必一事无成,恐一朝众散,并受其祸。
” “那刘备呢
”诸葛亮催促老师讲下去。
“刘备这个人,看似平庸,无什么才学,据说成名之前不过是织席贩履之人,然而天下英雄无不对其刮目相看。
刘备天生就有一种作为领袖的气质,他这个没有什么本事的人,就是能够让有本领的人心悦诚服,甘心情愿听从他的调遣,受他的驱使,为他而去拼命。
就说他手下的几员战将,比如关羽、张飞,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可谓盖世英豪,对刘备忠心耿耿,言听计从。
” “刘备身边有这样的英雄辅佐,应该能够成就一番伟业,可这些年来,刘备纵横天下,东奔西杀,何以没有多大成就,成为一方霸主呢
”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就是他身边没有能够给他出奇谋划良策之人,为他调度使用将领之干才。
刘备本身的学识和能力如果让他直接指挥三军,调度千军万马,即使不是一无是处,至少也不是他之所长。
但他善于相人,且善于用人,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度。
如果你愿意辅佐刘备,或许能够得到一个施展你平生所学的机会,一个指挥千军万马,创造千秋伟业的机会,你何不去试一试呢
” 诸葛亮对刘备这个人虽然有所耳闻,却从没有引起注意。
毕竟没有机会接触,也不知道这人有多么大的潜质。
诸葛亮便想去实地见一见这个人,他还是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古训。
就像刘表吧,公众的口碑不错,却让自己感到并不适合自己,并不是能够依靠的人。
他要看一看刘备对他这个青年人的态度,要看一看刘备是不是真如人们所讲的具有领袖的气质,还是徒有虚名,打着皇叔招牌的江湖骗子。
司马徽说:“你若打算见一见刘玄德,那么事不宜迟。
据我所知,刘备现在驻扎在樊城。
军队行踪扑朔迷离,今天在樊城,明日说不准拔寨转移了。
” 诸葛亮对老师说:“我今晚就奔樊城。
” 被晾在一边的诸葛亮 刘备有个习惯,不论是在哪里驻扎,总要拜访一下当地名流,安抚当地商贾百姓,接待各路人士来访。
如今在樊城刚刚安民已毕,不免鞍马劳顿,身体有些疲乏,本想到寝室休息片刻,不想又有客人来访,便又强打精神,出面接待。
这位客人祖上为河北涿州,以贩卖牲畜为营生,经常来往于凉州与中原乃至塞外,自称与刘备同乡。
刘备久别家乡,很想了解家乡的一些情况。
两人谈兴正浓时,忽报有客人来访,刘备随口说道:“一个不少,两个不多,凡是来访的客人尽请到客房来吧
”说罢,站起来,走进房门迎接客人。
来客是位年轻人,身材高大,彬彬有礼,进门就是深深一长揖。
刘备连忙执手回礼,对来客上下打量,此人身高八尺有余,浓眉亮眼,鼻直口端,仪表堂堂,看上去虽然显得老成,却也超不过30岁年纪,但就是想不起此人姓甚名谁……不禁问道:“恕刘备眼拙,阁下与刘备在何处有过交往
”“在下与将军素昧平生,今日乃初次来访,不速之客,还望恕冒昧唐突。
”“哦,请稍坐片刻,我房中还有客人……”诸葛亮连忙表示:“不急不急,我可在这里等候。
” 刘备朝诸葛亮点点头,心想:这个年轻人找我能有什么事情
该不是想见一见刘备是不是双耳垂肩,两手过膝的模样吧
这几日,已经有不少无聊之人跑来一睹刘备的容颜。
想到这里,他便不再说什么,转身回到里面房中,与涿州老乡继续攀谈起来。
心不在焉的刘备 诸葛亮对刘备的第一印象不错,为人谦和,却又不失皇叔风度。
既然已经有客人在堂上,要等候一下也在情理之中,诸葛亮毫无怨言,坐在客堂的一隅,默想着将如何与刘备交谈。
刘备对一个青年的唐突来访,虽然不大介意,但对来人却也不很重视,他猜想,这个年轻人,看其谨言慎行的样子,该不是有什么事情有求于我吧
要不然则是想来我的帐下谋个差使干干。
涿州的老乡看看天色不早,便起身告辞,刘备也不挽留,送至大门之外。
转身回到房中,随手拿起来客送与他的凉州牦牛尾摆弄起来。
老乡的到来让他回想起在家乡的日子,不由得将手中的牛尾像编苇席一样编织起来,全然忘记了客堂里还在等待的年轻人。
被冷落的诸葛亮见此情景,不禁言道:“我以为将军是一位胸怀大志之人,没想到却是只知道编织。
”说罢,起身告辞。
刘备这才意识到慢待了这位年轻的客人,连忙放下手中的牦牛尾起身挽留,询问诸葛亮找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我是为荆州的安危而来。
”刘备闻言,心说好大的口气,口中却说:“哦,那你为什么不去找荆州牧刘景升
我不过是荆州牧手下的一个将士。
”诸葛亮此时已经放弃了来时所准备的一番言论,随口应付一句:“我原是想与将军谈治军理国的方略,现在已经不想谈什么了。
” 失败的毛遂自荐 刘备暗想,现在的年轻人目空一切,志大才疏,小小年纪居然要与我谈什么治军方略,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但转念一想,萍水相逢,人家既然来了,也是看得起你,总不能不与之聊上几句吧
为了表现自己的雍容大度,刘备劝诸葛亮坐下,心想:“我不妨考一考他,让他知道什么是治军理国方略。
”于是,以对待朋友的态度对诸葛亮说:“刘备以为治国治军也没有什么,不过是两条,一是以德安民,教化百姓;一是依法执政,刑罚昭示。
你认为我说的对不对
” 诸葛亮有备而来,不假思索,随口回答:“将军说得不错,只是二者不能孤立运用。
大凡治国者纯德治,不能使社会秩序井然,纯用刑不教,而谓之虐;只有儒法合一,先礼后兵,教之以德,严之以刑,才能上下有节,左右有序。
” 诸葛亮见刘备在听,就继续讲道:“明君治其纲纪,政治当有先后,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身,后理人。
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
” 刘备听到此处,便有了一些兴趣,心说:这小伙子肚子里还有点货色,看来是有备而来。
就继续发问:“你认为为政之道主要应当做些什么
”诸葛亮回答:“我认为,为政之道务于多闻,是以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术士,则为物当其目,众音佐其耳;大凡人君以多见为智,多闻为神……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进善不纳,则忠者不得信,邪者容其奸……” 诸葛亮虽然回答刘备的问话,但他从刘备的眼色里看出刘备有点心不在焉,因而将话头停住了。
他已经不打算在这里多耽搁,即起身告辞。
刘备这时觉得,这个年轻人还真有一点才学,便有挽留之意,正犹豫间,看诸葛亮去意已定,也就作罢。
故事讲到这,毛遂自荐的说法看来是真实的,只不过诸葛亮这次的毛遂自荐是失败的。
三人会谈 诸葛亮亲自到刘备驻兵处探营,毛遂自荐失败了。
但在历史上,这只是诸葛亮和刘备建立关系的开始。
他们之间关系进一步的发展,得益于诸葛亮的老师、岳父的共同施谋。
诸葛亮见到岳父黄承彦,讲述了自己在樊城的遭遇,不由长叹一声:“一个人若想出人头地,不是自己就能够左右的呀
不知道天下有多少人空有满腹经纶,而无施展机遇。
”黄承彦望着诸葛亮,说道:“好啊,刚刚遇到这么一点挫折就心灰意冷了吗
依我所见,这不过是唱大戏前的一个小小的序曲而已。
”黄承彦点拨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的才学本领就是为了有机会施展而准备的,但在机会没来时,要耐得住寂寞才好。
”诸葛亮点头,说:“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如果生不逢时,等不到明君,那就继续在隆中当山野村夫,也是不错的选择。
”黄承彦点头,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不过,机会也不完全是等来的,有时还要争取,还可以想办法让机遇来找你。
”翁婿二人正在谈论,家人来报,有客人来访。
诸葛亮说:“肯定是水镜先生,且让我到大门迎接。
”话音未落,司马徽已经进了大堂,一边走一边说:“也不是外人,不必那么多的礼数。
”转身又对孔明说:“樊城一行,我料不大顺心,对吗
”诸葛亮点头。
司马徽说:“这个怨为师的欠考虑。
既然有了一个目标,那么要想实现,就必须认真筹划一番,如果不假思索,贸然而动,自然是欲速则不达。
”“学生自认学业不精,蒂未落,只怨瓜还未熟;渠虽修成,水未到,尚缺引水之道。
” “好啊,我却以为瓜已熟,为何蒂不落
尚欠一阵风,风到瓜自落。
”黄承彦捻须说道。
“那么渠已修成,何谓引水之道乎
”司马徽问。
“今日水不是已经来了吗
水镜水镜,无水何以成镜
”这时,黄丑丫笑吟吟地走入大堂,对父亲说:“酒已经烫热,宴席已经备好,您快与司马老师畅饮,请水镜先生酒后吐真言
” 游历山川 酒席宴上,司马徽道:“徐元直前些日子找我要主意,我告诉他,即使隐姓埋名也要显山露水。
他原打算北上洛阳从军,投靠曹孟德。
我对他讲,你现在的身份如果投军,不过当个士卒,什么时候混出模样来
倒不如去投刘玄德,打击曹军,让曹孟德吃你几次苦头,对你刮目相看,你的名声远播,自然就会有个好前程。
” 诸葛亮马上悟道:“您是让徐庶先行,为我探探刘玄德到底是不是可以辅佐之主
”司马徽不置可否,说道:“总之,要先看一看刘玄德的人品究竟如何。
”黄承彦点头说道:“好啊,毛遂自荐总不如名士推荐。
” 诸葛亮说:“我看刘玄德还没有意识到身边无人。
他大约还认为自己身边有文臣,有武将,人才济济,完全可以依靠现在他身边的人马驰骋天下,创建伟业的。
所以我还是想继续留在隆中,钻研战法,完善八阵图。
” 司马徽连连摇头,说:“前日,我与庞德公谈起你的学业,觉得你现在最急需的事情,是游历山川,徜徉山水之间。
特别是西川五十四州,你还没有游历,对那里的风土人情,你也只是在前人的著述中略知一二。
依我所见,你应当亲身体验一番,纸上谈兵容易,也容易误事。
地形地貌与人为所画图形毕竟还有区别,误差也是不少的。
所以真正的将才,务必要亲自查勘地形地势的。
” 诸葛亮遵照老师司马徽的教导,开始有目的地游历山川江河。
哪处可伏兵,何方易守难攻。
他都一一记录在案,并找到一张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图。
他按图索骥,将所观地形地势的心得也都在图上有所标示。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在游历山川的同时,访贤拜友,扩大了自己的资讯网络,获取了不少信息资源。
推荐诸葛亮 此时,司马徽与黄承彦等人已经开始全方位研究刘玄德,对刘玄德的相貌、行踪、爱好、特点,以及身边随行人员的情况,逐一分析,安排对策。
对于刘玄德本身的优缺点和生活习惯更可谓了如指掌,以致水镜山庄的书童对刘玄德都能够耳熟能详,一见到刘备马上就能够认出。
司马徽在水镜山庄不露痕迹地推荐了诸葛亮。
他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但是,他并没有说破“伏龙”就是诸葛亮,原因很简单,司马徽知道刘备对诸葛亮有过一面的交往,他担心刘备对诸葛亮最初的印象会影响他下一步的安排。
司马徽不愧是老谋深算,为了弟子的前程煞费苦心,在刘备面前推荐了“伏龙”这还不算完,当天晚上,他又招来徐庶徐元直,安排徐元直隐姓埋名到刘备驻扎的樊城应聘。
刘玄德以为徐庶就是“伏龙”,随即拜徐庶为军师。
这徐庶,一出手就将曹操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
于是曹操设计,诓徐元直进许都。
徐庶明知是套,却偏偏要往里钻。
在去许都的路上,他对有知遇之恩的刘玄德推荐了胜过自己多少倍的诸葛亮。
此时,刘玄德还纳闷哪,水镜先生讲匡扶天下的人杰是伏龙和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怎么没有听说这个诸葛亮是那么大的角儿啊
当徐庶说诸葛亮就是“伏龙”时,这才让刘备恍然大悟。
徐庶告诉刘备,伏龙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
刘备为了得到帮助自己得天下的大才,也豁出去了,一次登门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哪一位架得住一而再,再而三的上门请求呢
史上最经典剧本三顾茅庐 刘备这一手固然奏效了,其实还是在司马徽与黄承彦的筹划之中。
当刘备还没有动身去隆中时,司马徽担心刘备还在犹豫,又亲自登门找到刘备,强调诸葛亮那是“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啊。
就这一句,催得刘备赶紧备马,请求诸葛亮出山
“刘备已经决定要聘请诸葛亮了。
”司马徽将情报迅速传达给了黄承彦。
黄承彦又一次来到卧龙岗,告诉诸葛亮:“机会来了,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
”诸葛亮问:“莫不是刘玄德要来登门拜访
”黄承彦问:“你怎么猜到的
” “前几天,徐元直从我这里走的。
”“你如何打算
”“正在思考,没有想到这么快。
”“为师的,已经为你设计好了一场‘三顾茅庐’的大戏。
”“这场戏大约就是以隆中卧龙岗作为场景吧
”诸葛亮猜不透岳父大人是如何筹划的。
“那您安排我干什么呢
” “你没有见小孩做游戏所唱的吗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个小尾巴鱼……哈哈
你不妨先躲起来,找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去做作业。
题目叫‘隆中如何作对’,副标题是:‘为刘备指条明路’。
前面的三出戏你就别管了,自然有人唱的。
”黄承彦不慌不忙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
第一出戏,请隆中的乡邻和在稻田里的帮工出演。
你平时不是教他们吟诗作对吗
就让他们待贵客来到隆中时,在稻田里即席吟诵,让来客看一看,隆中的农夫都是这么大的学问,可想而知卧龙该有多大的道行。
第二出戏,昨日崔州平、孟公威回家探亲,到我家来问候,我就请他们二位也帮一下忙,友情客串,与刘玄德见个面,谈上一席话,看一看卧龙的同窗好友的才学,从而为卧龙出场做一个陪衬。
诸葛均要负责穿针引线,书童也要有几句台词,来客时也好应付一下。
第三出戏,老夫我也客串一把,为你做一个陪衬吧。
刘玄德既然来到隆中,就不能让他空手而归,还没有见到卧龙,就感到不虚此行,就感到大有斩获,也让他更加迫切地想见到卧龙。
诸葛亮脸上觉得挂不住了,有点难为情地说:“我看大可不必兴师动众吧
水镜先生已经把我介绍给了刘豫州,还有徐庶,他把自己比喻为寒鸦、驽马,把我孔明说成是麒麟和凤凰,简直是把我放在火上烤,让我脸上发烧。
” “这件事你就听老夫的安排吧
别的你不要管,认真做好你的作业就行了。
” 要说黄老先生运筹帷幄,一而再,再而三,策划了一幕刘玄德“三顾茅庐”的千古绝唱,目的是为诸葛亮亮相烘托场面。
“三陪衬,三对头,三突出”,说起来要算是黄承彦的专利呢
至于“三顾茅庐”的演出效果如何,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的表现如何,罗贯中先生在《三国演义》中已经表述得淋漓尽致,无需赘述了。
新三国中 张飞说 是刘备造就了诸葛亮 为什么让人那么不舒服啊
现代人了解三国时代的事多数是通过三国电视剧或书籍的《三国演义》来完成。
《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小说,书中夹杂着很多作者个人的情感。
比如褒刘贬曹,比如神话武将的武勇和谋士的智慧。
这其中最右代表性的就是神话了诸葛亮,塑造了一个多智近妖的智者。
随着《三国演义》深入人心,这个观点就会变成理所当然的大众理念。
现在出现了反对声音,咋一听起来肯定不舒服。
《演义》中刘备颠沛流离,得诸葛后“如鱼得水”,最终成就帝王霸业。
可以说是诸葛亮一手将刘备推上了皇帝宝座,在这方面讲,是诸葛亮造就了蜀汉照烈皇帝刘备。
另一方面,刘备得诸葛后知人善用,言听计从。
作为君主来讲他成功的同时也早就了诸葛亮作为首席军师的成功,以此说来说刘备造就了诸葛亮也无不可。
这个就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后说一句,我也是诸葛的脑残粉,新三国我是压根就不看的。
这话我看了也非常不爽,什么破电视拍的。
孔明在何时,何地,什么情况下呼出:天不助我,助尔曹???
原著中并没有“天不助我,助尔曹”这句话,而是电视剧中所加台词。
该情节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第103回·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司马懿因深惧诸葛亮而坚守不战。
两军于渭南相持。
蜀军远道而来不可久战。
于是诸葛亮设计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欲以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
待魏延把司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火光冲天,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谁料此时不期大雨却从天而降,将火扑灭。
司马懿等人也侥幸逃脱。
在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可强也
”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
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不久操劳过度的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军不得已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