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与古诗词有什么差别
古诗不包括词的。
形容时间过快的诗句
1、人在光阴似箭流—唐·罗邺《叹别》:北来几时休,人在光阴似箭流。
直待尽无路,始因抛得别离愁。
2、炎瘴蒸如火,光阴走似车。
——唐·白居易《和春深》原文:何处春深好,春深迁客家。
一杯寒食酒,万里故园花。
炎瘴蒸如火,光阴走似车。
为忧鵩鸟至,只恐日光斜。
3、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
——唐·白居易《秋晚》原文:篱菊花稀砌桐落,树阴离离日色薄。
单幕疏帘贫寂寞,凉风冷露秋萧索。
光阴流转忽已晚,颜色凋残不如昨。
莱妻卧病月明时,不捣寒衣空捣药。
4、流水光阴急,浮云富贵迟。
——唐·白居易《六十拜河南尹》原文:六十河南尹,前途足可知。
老应无处避,病不与人期。
幸遇芳菲日,犹富强健时。
万金何假藉,一盏莫推辞。
流水光阴急,浮云富贵迟。
人间苦无酒,尽合鬓成丝。
5、老嗟去日光阴促,病觉今年昼夜长。
——唐·元稹《送卢戡》原文: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
老嗟去日光阴促,病觉今年昼夜长。
顾我亲情皆远道,念君兄弟欲他乡。
红旗满眼襄州路,此别泪流千万行。
6、浮生已问空王了,箭急光阴一任催。
——唐·齐己《静院》原文:花院相重点破苔,谁心肯此话心灰。
好风时傍疏篁起,幽鸟晚从何处来。
笔砚兴狂师沈谢,香灯魂断忆宗雷。
浮生已问空王了,箭急光阴一任催。
7、百岁光阴如梦断。
——宋·吴潜《贺新郎》原文:扑尽征衫气。
小夷犹、尊罍杖履,踏开花事。
邂逅山翁行乐处,何似乌衣旧里。
叹芳草、舞台歌地。
百岁光阴如梦断,算古今、兴废都如此。
何用洒,儿曹泪。
江南自有渔樵队。
想家山、猿愁鹤怨,问人归未。
寄语寒梅休放尽,留取三花两蕊。
待老子、领些春意。
皎皎风流心自许,尽何妨、瘦影横斜水。
烦翠羽,伴醒醉。
8、光阴,驹过隙,髭髯如戟,容易成丝。
——宋·洪适《满庭芳》原文:春入花畦,雪迷筠坞,柳梢未肯低眉。
泥深路滑,车马往来稀。
平地琼琚盈尺,冰冻解、檐水如池。
皇华喜,增添泉货,不铸尚方彝。
光阴,驹过隙,髭髯如戟,容易成丝。
把诗盟长讲,酒病休治。
两两垂螺舞彻,藏羌管、人已潜知。
樯乌转,钱流地上,褒诏便刊碑。
9、百岁光阴弹指过,消得几番寒暑。
——宋·刘过《念奴娇》原文:并肩楼上,小阑干、犹记年时凭处。
百岁光阴弹指过,消得几番寒暑。
鹊去桥空,燕飞钗在,不见穿针女。
老怀凄断,夜凉知共谁诉。
不管天上人间,秋期月影,两处相思苦。
闲揭纱窗人未寝,泪眼不曾晴雨。
花落莲汀,叶喧梧井,孤雁应为侣。
浩歌而已,一杯长记时序。
10、千古光阴一霎时。
——宋·辛弃疾《卜算子饮酒败德》原文:盗跖傥名丘,孔子还名跖。
跖圣丘愚直至今,美恶无真实。
简册写虚名,蝼蚁侵枯骨。
千古光阴一霎时,且进杯中物。
11、百岁光阴难挽,一笑欢娱易失,莫惜酒盈卮。
——宋·赵师侠《水调歌头》原文:韶华能几许,节物叹推移。
群花兢芳争艳,无奈隙驹驰。
红紫随风何处,唯有抟枝新绿,暗逐雨摧肥。
乔木莺初啭,深院燕交飞。
渐清和,微扇暑,日迟迟。
新荷泛水摇漾,萍藻弄晴漪。
百岁光阴难挽,一笑欢娱易失,莫惜酒盈卮。
无计留连住,还是送春归。
12、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
——宋·戴复古《贺新郎》原文:忆把金罍酒。
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
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
但东望、故人翘首。
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
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
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
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
要整顿、封疆如旧。
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
看金印,大如斗。
13、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
——宋·苏轼《行香子》原文:昨夜霜风。
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锺。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14、百岁光阴弹指过。
——宋·蒲寿宬《贺新郎》原文:铁笛穿花去。
问长安、市上生涯,而今何似。
破帽青衫尘满面。
不识何人共语。
且面壁、听风雨。
惟我虚中元识破,笑人间、日月无停杼。
名与利,莫轻许。
人生穷达皆天铸。
试灯前、为问灵龟,劝君休怒。
心肯命通元有数,何幸知音记取。
季主也、应留得住。
百岁光阴弹指过,算伯夷、盗跖俱尘土。
心一寸,人千古。
15、怅过眼光阴似瞬,回首欢娱异昔,流年迅景。
——宋·方千里《西平乐》原文:倦踏征尘,厌驱匹马,凝望故国犹赊。
孤馆今宵,乱山何许,平林漠漠烟遮。
怅过眼光阴似瞬,回首欢娱异昔,流年迅景,霜风败苇惊沙。
无奈轻离易别,千里意,制泪独长嗟。
绮窗人远,青门信杳,叙影何时,重见云斜。
空怨忆、吹箫韵曲,旋锦回文,想像宫商蠹损,机杼生尘,谁为新装晕素华。
那信自怜,悠扬梦蝶,浮没书鳞,纵有心情,尽为相思,争如傍早归家。
16、过隙光阴还自催。
——宋·张纲《浣溪沙》原文:过隙光阴还自催。
生朝又送一年来。
宴堂深处强追陪。
眼眩岂堪花里笑,眉攒聊向酒边开。
与君同醉莫辞杯。
17、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元·马致远《双调》原文: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
急罚盏夜阑灯灭。
18、百岁光阴如迅速。
——元·牧常晁《梧桐树》原文:参玄人,听付嘱。
百岁光阴如迅速。
转眼花开落。
大事因缘如未熟。
急须猛省开心目。
莫被邪师惑。
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它包括秦朝及秦朝之前的散文。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汉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
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
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
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汉赋形成于汉初。
贾谊首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鵩鸟赋》。
真正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
《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
这一时期成就了名望最大、在汉赋史上占有“赋圣”地位的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作赋29篇,现仅存《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美人》、《哀二世》6赋。
其中,他的《天子游猎赋》包括《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
司马相如在两赋中基本规定了汉大赋的模式:先是连篇累牍地堆砌辞藻,极尽夸张美饰之能事,最后以淫乐足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讽谏作为结尾,铸成“劝百讽一”的体制。
自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汉赋基本定型,后辈汉赋作者无法超越前人,故模拟之风大盛,汉赋进入模拟期。
这时的汉赋作者以扬雄、班固为最著名。
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进入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
张衡的《归田赋》,抨击社会政治,表现不满倾向,初步奠定小赋基础。
蔡邕的《述行赋》使之成为汉赋第二大家。
他的赋作内容深刻,用词得当,鞭笞了社会的丑恶,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出同情和关怀。
汉赋至魏晋定型于小赋,至南北朝演化成骈赋,至唐宋转变为律赋与文赋。
汉代的赋。
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讲究文采、韵节,通过“铺采■文”以“体物写志”。
最早以赋名篇的是战国时赵人荀况,但汉人常把赋和辞连用,称为辞赋。
这是由于汉赋多模仿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汉人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收为一集,名曰《楚辞》。
辞赋连用,表示汉赋和《楚辞》之间的继承关系。
由于汉代上层统治集团的提倡,赋的创作盛极一时。
据班固《两都赋序》记载,在成帝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加上西汉末和东汉的作品,数量当更为可观。
初期的汉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等,其形式同《楚辞》没有什么区别。
景帝时枚乘作《七发》,开创了一种进一步散体化、以铺张为能事的新赋体。
经过司马相如等著名赋家的发扬光大,新体赋在武帝以后繁荣起来,成为汉赋的主流。
新体的汉赋一般又可分为大赋和小赋两类。
从内容上看,大赋多是铺叙夸耀都城、宫殿、苑囿之盛和帝王大规模行猎的场景,旨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迎合统治者好大喜功、追求享乐的心理,而在篇末寓讽谏之意。
主要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等。
这些大赋写得富丽堂皇,很有气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一的汉帝国的声威和上升时期封建统治阶级既穷奢极欲又发扬蹈厉的风貌。
但大赋为达到形式上的华美恢宏,往往夸张浮饰又大量堆砌词藻,喜用冷字僻词以炫博争奇,兼之后期的大赋多摹拟而少创新,行文板滞,这些都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小赋篇幅较短,或抒情述志,或借物寓言,内容比较广泛,风格比较清新,主要流行于东汉。
著名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等。
汉赋在流传过程中多有散佚,现存作品包括某些残篇在内,共约二百多篇,分别收录在《史记》、《汉书》、《后汉书》、《文选》等书中。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赋的产生和发展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生了。
最早写作赋体作品并以赋名篇的可能是荀子。
据《汉书?艺文志》载,荀子有赋10篇(现存《礼》、《知》、《云》、《蚕》、《箴》5篇),是用通俗“隐语”铺写五种事物。
旧传楚国宋玉也有赋体作品,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等,辞藻华美,且有讽谏用意,较之荀赋,似与汉赋更为接近,但或疑为后人伪托,尚无定论。
从现存荀赋来看,这时赋体还属萌芽状态。
赋体的进一步发展,当受到战国后期纵横家的散文和新兴文体楚辞的巨大影响。
赋体的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接近于散文,但在发展中它吸收了楚辞的某些特点——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因而丰富了自己的体制。
正由于赋体的发展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汉代往往把辞赋连称,西汉初年的所谓“骚体赋”,确实与楚辞相当接近,颇难加以明显的区分。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余绪,这时流行的主要是所谓“骚体赋”,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
汉赋的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与汉代社会状况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诗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
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
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
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其代表人物有“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骆宾王(《鹅鹅鹅》);“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其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宋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菩萨蛮〉)、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一剪梅〉)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破阵子〉)、岳飞等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代表人物即代表作: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明、清小说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
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垅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
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从而产生出新的文学样式——话本。
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已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代表性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何为古诗的韵角,作古诗讲究什么
1韵角:古诗分两种,古体诗,近体诗。
以唐朝为界限。
韵脚都是很讲究的。
所谓韵脚,就是相应的句子最后一个字所应该注意的韵。
简单说 就是读音相近,给你做一首藏头诗,注意下一二四句。
朝露沐晨风华清池春浓一生一世情梦中与君逢 给一二四最后一字都标上拼音,一看你就明白了2: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
也称古诗、古风。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古体诗。
《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
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
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
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
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
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
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
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
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张籍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有七言中杂二、三、四五言至十言以上的,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以四、六、八言为主杂以五、七言的,如李白的《蜀道难》。
此外,古绝句在唐时也有作者;都属古体诗范围。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出现了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
但也有些古诗作者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来避律。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
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
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路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
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
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
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
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
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
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
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
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
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
引用古诗造句
1. 在我的苦苦思索下终于有了解题思路,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呀。
2.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应该把握时间,好好学习。
3. 看到黄果树瀑布,我想到了一句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 三月晴日里,碧空下的漓江波光潋滟,真是“春来江水绿如蓝”,怎不叫人喜欢
5. 对于人生中的痛苦与挫折,我们要用“不以己悲,不以物喜”的旷达来自励。
6. 他十五岁就加入南下打工潮,闯荡风雨五十载,荣归故里,欣然感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还是家乡好啊。
7.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母亲一般的温柔与无私,辛勤地哺育着世间万物;夏季,炎热的季节里,是风,送来了凉爽。
阅读风,感受它的温柔与体贴。
8. 且看那“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气概,看那“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看那“海内存知己,天涯苦比邻”的胸襟……9.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后人有谁能做到10. 看着飘落的树叶和茁壮的大树,他不禁发出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感叹11. 大战一触即发,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古诗句子长短怎么样对账怎么样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怎样学好语文作文600字
一是要注重平时的积累。
多读、多练、多记。
读书要读一些有价值的书,名著、作文书是不错的选择。
读也要讲究方法,注意精读、略读相结合,知识吸收的会更好。
多练,就是要加强练习学过的知识。
多动笔写作文,写作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复习、预习也是件不错的法宝。
温故而知新嘛。
多记,就是要多背诵,多积累。
如果你一天记2个成语,一年便是730个,连续几年,你的成语知识将会多么丰富。
当然,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都要像这一样,贵在坚持。
二是要多思考。
只要你思考了,知识会记得更加牢固。
我们既要学习,又要思考,孔子有言为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是要多听。
善于听别人的演讲、朗诵、从而吸取其中的优美语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听歌也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些帮助,但要有选择的去听。
最基本的方法还是要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
几种方法互相结合,相信你的语文成绩必定就会提高。
语文是门学习过程漫长的学问,要用心去学习才会有很大的收获。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要持之以恒的用心去学习这门学问。
作文 这么多年来 我个人认为最好是背一些有没文段 精美开头结尾 等 当然 多运用是更好地 望采纳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