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思想的懒惰的名言

关于思想的名言名句

关于的名言名句1、智不会枯竭的,思想和思想相碰,就会迸溅无数火花。

马尔克林斯基2、思想是会享用它的人的财产。

—— 爱默生3、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 福鼎4、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5、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 马•霍普金斯6、我们的生活就像施行,思想是导游者;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

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 歌德7、傻瓜从不与自己对话:第一个思想就带走了他—— 哈利法克斯8、掌握思想的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毛泽东9、并非语言本身有多么正确,有力,或者优美,而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力量。

—— 歌德10、美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或者说,就是愈越我们自己的本性,而溶入旁人的思想、行为或人人格中存在的美—— 雪莱11、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 契诃夫12、黑夜给智者带来思想—— 米南德1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 (法国)谚语14、不真实的思想必然地,不由自主地要伪造不真实的事实,因此也就会产生歪曲和撒谎—— 马克思15、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乌申斯基

孟子思想中关于忧患意识的名言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其他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名言名句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进锐者,其退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孟子名言名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名言名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速求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名言,一定要经典的

多多益善

回答从速

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

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

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

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

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

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译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译文】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强暴,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译文】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

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57)尽信,不如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曹操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 荀况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 朱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孔子学的名言原文】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孔子名言及解释学而时习之孔子名言。

语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

”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

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

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

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名言。

语出:“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

”()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卷第二十二)另外在、、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

”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

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

“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

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

”(《礼记·表记》)敬鬼神而远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

”(《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

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

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

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

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

“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

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

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

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

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

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

”(《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

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

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

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

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

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

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

《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

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

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

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

是彼二人,皆为吾师。

书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此之谓也。

”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

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

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

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

《说文》:“坦,安也。

”荡荡,广远之称。

戚戚,时时忧虑之称。

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

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

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

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

”(《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

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名言。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

”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民无信不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

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

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

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

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这个你可以参考下【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求古代思想家孟子的名言

孟子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

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

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

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为轻。

(30)民事不可缓也。

【译文】关心人民是最紧迫的任务。

(3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shu^ g()不入洿(w&)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译文】不要在农民耕种和收获的大忙季节征兵和征徭役,妨碍生产,那么生产的粮食便吃不尽了。

不要用细密的鱼网到大池中捕鱼,那么鱼类便吃不完了。

依照合适的时间到山林砍伐树木,木材也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不尽,这样便会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

(3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33)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译文】桀和纣的丧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他们的失去百姓的支持,是由于失去了民心。

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便获得天下了;获得百姓的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的支持了;获得民心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聚积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在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3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译文】贤明的君主在规定百姓的产业时,一定要使他们上可以养父母,下可以养妻子儿女,好年成能丰衣足食,遇上荒年也不致饿死。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译文】一切为着使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这样去统一天下,没有人能够阻挡。

(36)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译文】诸侯的宝贝有三样:土地、百姓和政治,那种以珍珠美玉为宝贝的人,祸害一定会到他身上来。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译文】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傅的惟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38)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4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乱了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44)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45)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译文】向诸侯进言,就得轻视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里。

(4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天将要把重要的任务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恼他的心意,劳动他的筋骨,饥饿他的肠胃,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如意,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47)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译文】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4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的爱;尊敬别人的人,会受到别人尊敬。

(4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译文】交朋友时,不依仗自己年纪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们富贵。

(5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5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译文】丰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现懒惰;灾荒年成,年轻人多表现强暴,并不是天生的资质有所不同,是由于环境把他们的心变坏了的结果。

(5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译文】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还不见泉水的话,仍然是一个废井。

(5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5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5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译文】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5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

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57)尽信《书》,不如无《书》。

【译文】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

树立思想的名言

大约很少会有人,在漫长的一生中,不曾历经过嘲讽、挖苦等击打。

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喜欢你,或者嫉妒你,再或者天性自私,心胸狭窄,为人尖刻,所以假若你做错了什么,成就了什么,或者生出一些在外人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刻薄的言语,便会像一盆脏水,朝你无情的泼过来。

正在从容行路的你,被这样污秽的言语泼将过来,一个趔趄,便跌倒在淤泥之中。

或许你被击打得再也没有爬起来的力量,于是待在那摊泥里,郁郁终生,而隐在阴暗处得意嘲讽你的人,则看着你脸上的泥灰,像是看到了赵本山的小品一样。

或许你会艰难的爬起来,而且第一个念头,是想要破口大骂,把你满腔的怒火化作子弹,嗖嗖地飞向那些从四面八方袭击你的人。

你试图以一人之力量,对抗周围的嘲讽,可是最后却发现,所有的一切越描越黑,远远脱离了你想要挽救自己声名的初衷。

一场闹剧之后,你那急吼吼的模样,也让许多关爱过你的人失望。

几年之后,你也许功成名就,回首看到那曾经的一时争斗,自己都觉得可笑。

因为击打你的人,早已不知去向,你与他们,不过是路人甲和路人乙,各自行路,偶尔擦肩,碰了彼此。

再或者他们眼瞅着你行路太快,有满身光芒,但终究还是比不过,所以只能恨恨而去,任你踌躇满志。

也许你依然是一个素常之人,不曾大红大紫,也不曾实现昔日激情之时许诺的理想。

你在油盐酱醋之中,变成屋檐下一只啁啾的小鸟,每日为能过享受煦暖阳光、丰美食物而觉得内心安稳幸福。

此时你再想起旧日愤慨时光,便会莞尔,原谅自己的血气方刚和青涩稚嫩,想着假若被他们击败,从此跌倒,终生都郁积在怨愤情绪之中,那岂不是失去了此时云淡风轻的美好

你不知道那些曾经试图阻拦过你的路人,他们被时光的洪流渐次淹没,对你无可匹敌的成就,再也没有勇气嘲笑击打,只能尽力仰望,方能看到你胸前那粒闪闪发光的纽扣。

或者你们彼此根本不曾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场争斗,当年的烟尘,早已化为灰烬,你们重新成为互不相识的陌客。

但也有时候,你不知道,那些泼下来的冷水,反而冲洗了你一路的征尘,让你从得意和放纵之中清醒过来,朝着那想要的方向,愈加快速地一路飞奔。

或者,它们掀起的一股巨浪,不仅没有将你的舟楫翻到,反而成了一股巨大的推力,助你勇敢跨越危险的暗礁、险滩,行至那开阔的海面,看到之前无法奢望的风景。

所以人生的途中,大可不必为时常飞来的石子、沙尘、白眼、草屑而烦恼,那不过是行走中的常态,爬起来,朝路人笑笑,自我解嘲说,不过是想要吻一吻鲜泥,嗅一嗅花香。

一颗心,如此沉静安然,放会品到生之甜美。


思想的懒惰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