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关于写学校的说明文
我喜欢的一种书 记得有一次,我去图书馆借书,无意中发现有一本书籍名字叫《可怕的科学、经典科学之化学也疯狂》,我便抽出来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一下被书的内容吸引了。
从此以后,我便喜欢上了“可怕的科学”丛书。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触电惊魂》那一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电是怎样产生、怎样传 播的,包括避雷针的原理等等,让我增长了许多防电意识和电的知识。
但是关于理解电最透的方法还是由于一次意外而产生的。
记得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正在写作业,一大堆的作业让我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这时,钢笔帽掉地上了,无奈我只好去捡,无意中我看到了裤子口上挂着一根毛线,便想去揪掉它。
可我的手还没有靠近它时,它却一下子“飞”到我的手上了
我十分惊奇,便丢开它,再做一次刚才的动作。
和刚才一样,它还是在我没挨着它时一下子“飞”到了我的手上
我又丢开它,苦思冥想,却没有头绪。
这时,我想:刚才的吸引一定是电的作用,那我就应该查查书了解一下
我跑到书柜跟前,取出《触电惊魂》仔细查找。
“找到了
”我惊喜地叫道。
原来是由于人体上带有一种叫正电荷的东西,而毛线上有一种叫负电荷的东西,当正电荷与负电荷接触时,负电荷会“飞”到正电荷上,就这样带着负电荷的毛线自然就被带着正电荷的人体“吸”上了。
从此以后,我更爱看科学这类书了,因为它让我掌握了许多知识,也让我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
我们要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长大为国家效力。
:::: 我喜欢读的一本书 :::: 我十分喜欢读书,同学们都叫我“小书虫”。
而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便是《小学作文与专家点评》。
这本书里的内容乍一看,与普通的作文书没什么两样,可是,你只要稍仔细些,便会发现这些作文不仅是我们同年龄段人写的,而且在作文上有直接批改字样。
如果,这段文字当中有用词不顺,不通,或者好词的、好句的便用直线或曲线勾下来,并在句末加括号,批注“为什么用”或“为什么好”,我们应当从小作者那边学到些什么。
这些作文都是给我们同龄的人看的,当然出现的问题基本上也都是我们常犯的。
想想,如果作文都是改好的,一点瑕疵都没有的,直接上作文书的,我们就很难发现我们的问题,难以找到我们的弱点所在。
还有文后的评析,它更能使我们有取长补短之用。
经常读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在文中出现的那些用词不当之类的问题明显少多了;最容易丢分的体会句子、一系例的题目,也很少失分了。
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摘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自己的体会时,我便讨了“巧”,我随便找一篇文章,要我找好词、好句、好段,简单得很,而且连我最怕的体会题,现在对我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我的摘抄本由原来的“良”,变成了现在的“优+☆”,并被老师选出来表扬。
我喜欢读的一本书 :::: 今天,妈妈给我从海运学校带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科学家的故事》。
我一下子就拿过来,躲在我的房间里开了一盏灯便开使看了起来。
书目录中有很多个故事标题,我看了一个故事的名字叫《爱迪生》,它是这样写的: 爱迪生是个英国人,他出生时只有3英磅,旁边的邻居都说“这孩子恐怕很难活”,可是谁会想到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一位名扬四海的科学家。
有一位老婆婆收养了这个孩子,取名就叫“爱迪生”,爱迪生先是做了报童,对于这项工作,他的妈妈很是反对,但是爱迪生说:“我当报童可以免费看报,又可以搞我的科学实验……到了站点又可以到图书馆去看书”。
正是这个理由,一下子把妈妈给说服了。
有一次,爱迪生把实验器材带上火车。
由于火车移动得太厉害了,车厢分开了。
有一个孩子正在玩,根本不知道火车已经过来了,爱迪生主动相救。
爱迪生长大后在邮电局工作。
在这里,他已经发明《二重发报机》、《三重发报机》、《五重发报机》和《自动发报机》等一些发明。
后来才研究出了《留声机》、《电灯》等重大发明,这才圆了他买下门罗公园这块地的梦,然而,爱迪生并没有骄傲,先后又创造出2000多种大小的发明来。
这些来之不易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勤奋,才能对社会、对人民做出应有贡献”。
我特别喜欢这一本书,里面还有许许多多像爱迪生这一类的科学家,他们一位位科学家都时刻在影响着我。
呵呵,自己看吧 希望给我分哦
电影艺术是一门什么样的艺术
电影艺术的产生揭开了人类文化历史新的一页。
电影引发了人类思维的一次革命——影像思维。
电影的发明意味着人类的艺术思维进入了一个新境界——影像阶段。
电影:作为艺术的理解 电影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蒙太奇为主要表现手法,在银幕时空中塑造运动的视觉形象,以表现生活、传达思想情感。
电影是看见的世界 电影是梦幻工厂 电影是长以公里计的滚滚而流的视觉鸦片河 电影是诗与画的特别组合 第一章 电影艺术特性 视像性与运动性 *真性与假定性 综合性 第一节 视象性与运动性 一、视像性 “看见的世界”。
“肖似代码”,有意味的视觉符号,在视觉直感中获得满足。
视觉元素:色彩、光线、构图、人物 等银幕造型。
色彩造型 人物造型 二、运动性( Moving picture) 1客体运动:拍摄对象的运动 2主体运动:摄影机的运动。
机位距离、角度、焦距的变化。
3主客体复合运动 4蒙太奇运动:画面组接切换产生的运动 三、运动性与视像性的关系 空间状态与时间变化,运动中的造型和造型中的运动。
第二节 *真性与假定性 一、*真性 ——真实感、接近生活的自然形态。
直观的真实:形式与表象的真实 内在本质的真实:故事的真实、情感的真实、符合生活的逻辑、艺术 的逻辑。
二、假定性 假定性 ——创造性、人为性、主观性。
非自然、非现实性形态。
“假定性是艺术家的伟大的同盟者。
” 电影艺术的假定性:a 时空的假定性 b 冲突的假定性 c 造型构图的假定性 d角色的假定性 e 声音(音响)的假定性。
三、*真性与假定性的关系 第三节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 一、各种艺术门类手段与媒介的融合 电影与文学 电影与戏剧 电影与绘画雕塑 电影与音乐 二、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融合 “视觉列车”。
造型与叙事艺术。
“摄影机捕捉瞬间,把瞬间从延续不断的时间过程中抽区和分离出来,强调意义,使之成为审美对象。
电影的本质特征是空间 的动态化和时间的空间化。
” 靠镜头画面叙事,具有画面的空间感和时间的连续性。
空间结构中的时间和时间链条中的空间。
三、艺术与技术与商业的融合 电影的商业性。
供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
“电影是一门昂贵的艺术。
” 投入、产出与回报。
市场流通,经济效益与票房价值。
企业化生产,机械复制。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矛盾:创造与消费、超越与媚俗。
电影的技术性 “影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
一部世界电影史,既是视听艺术的发展史,也是影视技术的发展史。
它是批着现代科学技术戎装屹立于艺术之林的。
” 起源照相术。
照明师、摄影师、录音师、剪辑师、布景设计师。
材料:胶片、影带、声带、摄影、照明。
电脑成像。
传播媒介:放映机、银幕。
影碟、多媒体。
第二章 电影语言(上) ——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 镜头、画面、蒙太奇 第一节 镜头与画面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 [法]阿尔诺·马尔丹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
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
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
[美]梭罗门、[法]麦茨 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关于画面 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
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画面的形成取决于镜头的运用。
电影语言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镜头组织拍摄画面的问题(“摄影笔”的问题)。
1、镜头的距离 远景。
远距离,大视野。
介绍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全景。
表现人物动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中景。
注意力引向人物,环境空间小。
近景。
主体局部,面目表情及情感变化。
特写。
特定局部占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强迫注意。
突出与强化作用。
2、镜头的运动 推 拉 摇 移 跟 3、镜头的角度 平拍 俯拍 仰拍 4、镜头的视点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
机位与轴线: 顶角机位、平行机位、正、反打机位。
跳轴与反跳轴。
反跳轴原则是摄影机机位设置的一条定律,为保证摄影对象在空间中的正确位置、方向的统一,使观众得到正确的空间结构顺序,需在轴线的180度之内设置摄影机角度。
跳轴是指越过轴线安排机位。
5、镜头的焦距 标准镜头 短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 变焦镜头 第二节 蒙太奇 蒙太奇概念——法文“montage”,原建筑学术语,组装、装配、构成。
指镜头、画面、声音有机组合的方式手段,通过连接、组合。
构成时间空间的统一性、连贯性、完整性。
“电影不是拍摄成的,而是剪辑成的。
是由它的素材即一段一段的胶片剪辑成的。
”——普多夫金 蒙太奇是电影的思维方式,具有文法、表意、修辞意义。
一、蒙太奇的功能、作用 叙述故事——组织富有戏剧性的素材,形成完整的事件、情节。
连接的手法技巧:无技巧切换;有技巧切换。
表达思想——运用画面间的隐喻、对比、象征等关系来表达思想情感、阐发意义。
创造时空、运动和节奏——自由的虚拟的时空。
蒙太奇运动。
画面节奏与叙事节奏。
镜头组合时间长度、运动速度、幅度和强度。
二、蒙太奇的分类: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修饰蒙太奇 1、叙事蒙太奇 顺接式: A、B、C…… 平行式:A123、B123、A345、B345…… 交叉式:A1、B1、A2、B2…… 颠倒式(或插入式):Z、A、B、C……; 或A、X、B、C、D、X、F…… 2、表现蒙太奇 抒情蒙太奇 心理蒙太奇 思想蒙太奇 3、修饰蒙太奇 隐喻蒙太奇 对比蒙太奇 类比蒙太奇 排比蒙太奇 第三节 巴赞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概念 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长镜头的美学特点:叙述的完整性、*真性;表意的丰富性;画面的开放性。
长镜头与蒙太奇的关系 第三章 电影语言(下) ——电影的非独特元素 构图、色彩、声音 第一节 构图 一、构图及其意义 构图指影像画面的构成,画面内一切视觉元素(可见物)的安排、配置、比例关系。
如人景物的位置、大小、远近、透视关系等。
构图的意义:建立兴趣中心;引导观众注意力,吸引观众视线。
演绎画面内容。
构图的基本组成部分:主体、陪体、环境。
二、构图的方法和原则 1、构图的方式方法: 平衡/非平衡构图 封闭式构图/开放式构图 2、构图的原则: 叙事性原则 表意性原则 修辞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三、场面调度 1、解说 原戏剧术语,指导演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位置、行动路线、交流表演活动所做的艺术安排、处理。
引入电影创作是指导演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
如场景的设置、演员的位置、行动路线以及摄影机的运动。
电影场面调度两层次:演员调度、镜头调度。
2、场面调度的作用和方法 构成银幕画面,寻求造型美。
刻划人物性格,揭示内心活动,渲染环境气氛,寄予思想哲理。
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
第二节 光影和色彩 一、光影 1、光源:自然光与人工光 2、光线三元素; ♦质量——柔光与硬光 ♦ 方向——前置光、侧光、背光、顶光、 底光 ♦强度——强光、弱光 3、照明方式 三点照明与自然光效 高调照明与低调照明 二、色彩 色彩的美学 色彩的处理配置 色彩的基调 第三节 声音 一、声音的构成:人声、音响、音乐。
◆人声:对话、独白、旁白。
◆音响:自然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
◆音乐:声乐、器乐。
二、电影音乐的特点与作用: ◆从属;共融;简明;非连续性。
从属画面,与画面平行协调、共融。
分段陈述,间断出现。
音符歌词较简单明了。
◆抒发情感;参与叙事;展示时代、地域、环境;表达思想、创造节奏。
三、声音与画面的关系 声画同步(声画合一) 声画分离 声画对位 静默(无声) 第四节 电影符号学 电影的符号学性质。
“肖似代码”。
强编码符号与若编码符号。
电影符号的编码形式:具象层面、抽象层面、审美层面。
结构。
麦茨的八大组合段。
第四章电影艺术发展概略(上) 第一节 电影的诞生及早期探索 一、最初的实验发明 ●从诡盘、电影透视箱到活动的摄影机 ●电影之父:卢米埃尔兄弟 ●早期电影的纪实风格 ●梅里爱:电影与戏剧的联姻 二、鲍特和格里菲斯的贡献 鲍特 剪辑手法的确立 格里菲斯(1875—1948) 现代电影观念的奠基者 《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格里菲斯的贡献: 将独立的镜头组成段落,形成电影特有的节奏和叙事性。
平行蒙太奇与“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经典叙事模式。
特写、闪回、分割画面等拍摄技巧的运用。
第二节 电影的成长与成熟时期 一、前苏联早期电影的蒙太奇学派 ⒈ “库里肖夫效应” ⒉ 维尔多夫的“电影眼睛理论” ⒊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 ⒋ 爱森斯坦的对比蒙太奇 蒙太奇学派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前苏联的艺术家群体,认为“蒙太奇原则是电影特性的基础”,对蒙太奇理论与实践做出过贡献。
该学派代表人物有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多夫。
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带领学生在自己的工作室做的剪辑实验 ,将影帝莫兹尤辛毫无表情的面部特写与不同镜头组合,产生不同意义。
面部特写 一杯羹------饥渴 一具尸体----忧伤 嬉戏的小女孩----慈爱 结论:有目的地将不同镜头加以并列,可以获得新的涵义、新的艺术特质。
维尔多夫:“我是一只眼睛,一只机械的眼睛……我从时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协调宇宙中个别的或所有的点,由我主宰它们的立足之地。
如此这般,我创造了认识世界的新观念。
” 普多夫金:“分散的镜头犹如分散的词汇,必须组成句子才具有完全的意义。
一部电影是一系列影像的组合,并非是仅仅自成一体的个别镜头。
镜头之间必须相互建立 联系,才能实现电影叙事。
在银幕上对真 实事件用特定的方式予以描述,使它有别于事件本身,这就使电影成了一门艺术。
——《电影技术和电影表演》 二、好莱坞电影的崛起 好莱坞:电影经营的乐土 制片厂制和明星制 默片时代的喜剧片:卓别林与基顿 三十年代好莱坞的类型片: 西部片; 科幻片;歌舞片;侦探片 西部片的经典模式 最富于美国民族精神和文化特点;植根于美国西进的历史。
以广袤奇险的西部旷野为背景。
写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文化殖民主义倾向。
模式化的情节和人物:铁骑劫美、英雄解困、除暴安良、打斗枪杀。
智勇双全的牛仔、警长;杀人越货的盗寇草莽;妖魔化的印第安人。
西部片的发展:50年代的殖民文化心理批判,60年代后的反英雄化过程与历史文化反思。
歌舞片 舞蹈与歌唱的融合(以歌为主或以舞为主)。
歌剧式的舞台空间与大型舞蹈场面。
喜剧气氛。
叙事的真实性与歌舞的抒情性。
第一部歌舞片:《爵士歌王》(1927) 歌舞片的经典之作:《雨中曲》(1952) 科幻片:科学幻想与恐怖 飞动科学想象,展现世界奇观,反思现代科学,感受震惊体验。
内容构成:科学与生命伦理;史前探险与外星人挑战;超自然力威胁。
好莱坞第一部、影响最大的科幻片:《弗兰肯斯坦》(1931,环球公司) 当代美国影坛著名科幻三杰:斯坦利·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乔卢·卢卡斯。
第三节:电影的发展与创新 ——二战后的现代电影 现代电影更具有人文性,关注社会、哲学、人生。
现实、历史与文化思考,较少娱乐性。
形式上的反亚里斯多德式。
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或辐射式结构,变封闭式明确表意为开放式自由诠解。
影像本体显义;非逻辑组合;跳接;潜意识自由联想。
《公民凯恩》(1941):传统向现代的转折 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1、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特点: ◆内容题材的真实性。
取材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日常性、纪实性美学原则。
两大口号:“还我普通人”、“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去” 。
◆生活流的结构,反对戏剧化模式与人为编织的矛盾纠葛。
◆实景拍摄;自然光;拒绝明星制,雇佣非职业演员。
2、新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及作品 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 “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
维斯康蒂《大地在波动》1947 最全面彻底贯彻新现实主义电影创作原则的影片。
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1950 真实客观的叙述,深刻而理性的社会批判。
跟拍、固定镜头和慢移动镜头;非职业演员。
二、法国新浪潮派与左岸派 新浪潮派:1959年法国嘎纳国际电影节,若干部由法国青年导演拍摄的影片,以崭新的电影观念和表现形式令观众耳目一新。
此后四五年间大约有200多位电影新人推出他们的新作 1962年《电影手册》在特刊上正式使用“新浪潮”来概括这次影响巨大的电影运动。
新浪潮电影的主要导演最初作为批评家集结在法国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麾下(故称电影手册派)。
杂志主编安德烈·巴赞是著名电影理论家,也是新浪潮派的理论导师。
新浪潮派理论主张 ●强调电影的纪实本性。
●运用长镜头与景深镜头保持时空的完整性避免蒙太奇的强制切割。
● “作者电影”理论 ——摄影机如同作家手中的笔,书写创作者的个性。
拍电影就是写作。
电影是个人化的导演艺术,其真正作者是导演。
电影是创作者个性的表现,是导演对生活的理解阐释。
确立导演中心地位。
新浪潮派创作特点 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反映世界的荒诞性、非理性。
当代都市人的处境、心态。
强烈的主观性和悲观色彩。
随意性和即兴性特点。
非线性叙事结构,时空表现更为灵活。
以跳接、快速剪接取代化入化出、淡入淡出。
跟拍、抢拍和长镜头等拍摄手法,自然、*真、偶发的纪实风格。
代表人物:戈达尔(《筋疲力尽》1963)、特吕弗(《四百下》1959) 戈达尔的电影 “今天的艺术,那就是戈达尔;今天的电影,那就是戈达尔。
” 戈达尔以存在主义哲学认识理解生活,对人物行为的动机、社会和心理因素不做任何解释,以展示生活的荒诞、无逻辑。
打破事件的因果连接,即兴自发地表现事物的真实面貌。
跳接的手法。
法国左岸派电影 左岸派形成于50年代末,主要代表人物有阿仑·雷乃、玛格丽特·杜拉、罗伯·格里耶等。
由于居住在塞纳河左岸,故称“左岸派”。
该派在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探索上比“新浪潮派”更具有实验性。
“左岸派”电影的艺术特点 “左岸派的题材围绕两个纲:一是错综交替地表现时间,一是对人的精神作用加以探索。
”——克来尔·卢克佐 展现现代资本主义的异化境遇,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表现回忆、记忆、遗忘、潜意识等主题。
意识流电影。
打破传统的时空观,以闪回、跳跃的结构连接过去与现在、想象与现实。
建构错综复杂的心理时空。
讲究构图与用光效果。
拓展声音空间。
独白、旁白、对白的魅力与音响的设计。
左岸派电影代表人物阿仑·雷乃 雷乃的电影被称为意识流电影。
时间与记忆的主题;以心理活动的非连续性取代叙事的有序性;用倒叙、闪回、跳接手法将现在与过去、现实与回忆梦境交织在一起。
代表作《广岛之恋》(1959)平行对位的时空:1958年广岛—1944年内韦尔。
内视线(回忆)与外视线(现实)交叉。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雷乃的电影创新与探索 注重人的意识与精神活动的探索。
时空艺术的独特处理——重建属于内心世界的时间和空间。
注重画面造型;有效利用画外音。
“我们要求观众不是从外部重建故事,而是和角色一起从内心经历它……现实永远不全是外部的,也不全是内心的,而是感觉和体察双重类型的混合。
”——阿仑·雷乃 相关连接:法国二十年代的电影探索 印象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纯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超现实主义电影 印象派电影 受印象派绘画影响,注重主观印象和感受,不注重影片的故事情节,以风景和背景为重要角色,追求造型美与情境氛围,视觉形象和拍摄角度新颖奇特。
代表人物:德吕克、莱比埃、冈斯等。
先锋派电影 纯电影:“让画面主宰一切”。
讲究画面效果,突出造型美,通过快速组接独立的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运动。
追求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纯粹的情绪。
达达主义电影:无主题、无情节,追求离奇怪诞的效果。
超现实主义:受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将心理欲望搬上银幕,显示梦幻和被压抑的潜意识。
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现实场景与怪诞的、象征的场面相交织,表现主观世界的扭曲、混乱。
三、新浪潮派影响下的现代主义电影 (一)新德国电影 “奥伯豪森宣言”: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宣言。
1962年2月28日,德国奥伯豪森市举办第八届西德电影短片节。
来自慕尼黑的一批年轻导演起草宣言,要求与传统的商业电影决裂,创立德国新电影。
二十余位导演在宣言上签名。
新德国电影的两次高潮: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
代表人物是克鲁格;施隆多夫、法斯宾德等。
施隆多夫与《铁皮鼓》(1979) 施隆多夫:德国新电影第二代导演。
运用新浪潮派虚构与纪实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二战后的德国现实。
《铁皮鼓》新德国电影的重要代表作。
独特的视角与夸张、怪诞、变形的手法。
对成人世界的拒绝,暴露德国社会众生相。
被称为“冲击纳粹德国要害的政治电影”。
法斯宾德的“好莱坞式德国电影” 法斯宾德(1946-1982)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主将。
将好莱坞的叙事技巧与深刻的历史内容、清醒的理性批判相结合,创立“好莱坞式德国电影”。
“我想拍的是这样一种德国电影,它尽管也具备好莱坞的特征,但是不象它那样虚假骗人,它们应该同时是能够对体制进行批判的电影。
” 代表作:“德国女性四部曲”(《马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洛拉》、《维洛尼卡·福斯的欲望》) (二)意大利、瑞典的现代主义电影 安东尼奥尼: 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大师。
从新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
打破传统叙事规则,以心理意绪或哲学观念为核心,侧重展示纷繁的意识或潜意识。
“无情节电影”:事件的非逻辑组合,空镜头的使用,松散的结构与缓慢的节奏。
代表作:爱情三部曲——《奇遇》(1960) 《夜》(1961)、《蚀》(1962) 费里尼的电影 “费里尼色彩”:自传因素,表现切身体验、叙述个人经历。
费里尼电影的美学风格:自传因素;感伤的幽默风格;幻想的超现实主义的银幕世界。
《八部半》(1963)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电影,展现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无望混乱的内心生活。
打破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内心生活视觉化。
“我想叙述的是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
” “断断续续的精神分析、杂乱无章的自我反省。
”(阿克艾梅) “银幕哲学家”—英格玛·伯格曼 瑞典现代主义电影大师,最早运用意识流等复杂的电影语言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哲理思考,开现代哲理电影先河。
孤独的主题,封闭的世界,生命价值与终极意义的关怀。
“灵魂的电影。
” 《第七封印》:以圣经故事隐喻世界末日的到来,对上帝的存在发出质疑。
《野草莓》:意识流电影的经典之作。
自我反省、自我审判的过程。
大量直接的心理画面,梦境与现实交织并行的复调结构。
美国新电影 六七十年代纽约出现的一批电影新人,主创人员是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培养的有才华的导演兼剧作家。
创作融新浪潮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制作风格为一体,含蓄叙事,关注社会政治、历史、伦理等问题,注重人际心理关系和内心矛盾。
叙事与内省相结合。
代表人物:马丁·斯克塞斯、奥立弗·斯通、斯派克·李。
忽悠外传的内容摘要
直到很多年后,如果有人问起,我也只能说:“是的,我会弹琴。
”好像只是一个普通的技能,会游泳、会写字、会说英语……会弹琴,这听上去并不是一件多么大不了的事情。
可惜一开始,妈妈并不是这么想的。
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从爷爷辈的第一代油田人建起它,到所有人在我十来岁时陆陆续续搬离,那里都是相同的模样。
小镇自成一个“王国”,我和我所有的同学一样,在小镇医院出生,在小镇中间的幼儿园玩耍,然后从一样的小学读到高中毕业。
所有人似乎都互相认识。
“顾老师给她家姑娘买了钢琴”“人家慧子比贝贝小,都开始学琴了”……大概也就是这样的理由,足以支持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琴”这个决定。
更何况,弹钢琴是多么“高贵”的一件事:“你看电视里,公主们在晚餐后总是坐在客厅的钢琴前面弹琴,穿着精致的大裙子,多美。
”那年,《茜茜公主》的电影刚刚热播,存留在妈妈内心深处的公主梦,被描绘得倍加诱人,可在那个家里孩子还要为了吃饱饭而打架的年代,这些怎么可能实现呢
“我还记得自己上中学时,就为了能摸一下音乐老师那架脚踏的风琴,每节课之前争着抢着要去帮老师抬琴。
多按了一下,心中就能幸福好久
”琴键上满溢着妈妈少女时期的梦。
那年我四岁半,幼儿园肄业,被“夹带”进小学学前班,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
妈妈29岁,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妈妈说服爸爸,两人开始频繁地坐公共车去银川看琴,直线距离近100公里。
那时候柏油路都还没修好,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露天煤矿和零零星星的土坯房。
这条路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又走过无数遍。
“我当年真喜欢那个一万二的苏联进口的钢琴啊,你爸就在旁边劝,说借的钱太多,家里还要存钱买冰箱电视,就太困难了。
”妈妈说。
“我觉得我的琴已经很不错了。
德国原厂的产线,晚几年就都国产了,远不如我的呢。
”长大后我这样安慰妈妈。
“嗯……也行吧。
” 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
春夏之交,窗外的阳光还蒙着春天连绵的沙尘暴过后的黄白色,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轰轰闹闹地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具抬上三楼。
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漆在阳光下明晃晃的,刺人眼睛。
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五岁的生日礼物。
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嗯
”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个小时。
妈妈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符和节拍,全程监督。
中途只能上一次厕所,喝水一次,时间严格固定;弹错音会打手。
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每天最少两小时,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的考试。
许多孩子一路学到五六级就放弃了,他们曾是我妈妈买琴的动力。
“这不过是一个兴趣爱好嘛
”他们会这样自我安慰,只有妈妈带着我,一路考到我能考的最高级。
“妈妈,为什么慧子她们都不学了,我还要学
”“这是你答应我的。
答应的事情就要做到。
”从90年代“学琴潮”开始,城市周末的大街小巷,太多太多的琴童在家长的带领下背着提琴(还好,没看到过背着钢琴的)和琴谱,像是去完成一项特殊的使命。
不乏如郎朗父亲一样的家长,带着儿子背井离乡,租住在北京的小破房子里,就是为了儿子能在中央音乐学院找“最好的音乐老师”,考音乐学院附小、附中,从此走向“钢琴家”之路。
当然,郎朗只是个例。
“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
”作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海顿教出了莫扎特,莫扎特教出了贝多芬。
”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也就是学校的三两个音乐老师,自己都远谈不上专业,怎么教小孩呢
只有去市里。
百公里的土路,单程近四个小时。
从小镇到银川的公路,是后来才修好的。
(作者供图)银川的钢琴“专业课”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
周日早晨七点整,妈妈拖着我坐上去市里的公交车,为了省钱,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
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半个多小时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
冬天好冷,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浪费,手指在僵硬的弹奏过程中才慢慢恢复知觉。
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大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
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我很羡慕那些住在离老师家不远的市里的孩子,“他们条件真好啊
”母女俩总是如此感叹。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一切都那么好看、那么新鲜,但到头来也什么都没买。
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元,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元以内。
”偶尔路过鼓楼的新华书店我们会去看看书、琴谱和磁带,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很多年过去,在某个饭局上,有人说:“你知道以前马家滩有个疯女人,每周带着娃娃去银川学钢琴。
简直是疯了。
”我和妈妈听了大笑不止,可是转过身去,我莫名地就想流眼泪。
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
挨打变得很频繁。
后来我还问过爸爸,你为什么从来不进卧室看我弹琴
你不喜欢吗
爸爸故作神秘地悄悄对我说:“太惨了,我实在是看不下去啊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
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每首曲子想过关都需要巨大付出。
我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似乎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爸爸偶尔劝两声,但多半都是沉默的,他当然也“救”不了我,我知道。
有时候,妈妈也会很温柔——巴赫的曲子太难,考级又非要考,我学得太吃力,妈妈也会抱怨:“为什么会有人写出这么复杂又不好听的曲子。
”两人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读”,好不容易弹顺了,都会觉得如释重负。
在往后的很多年中,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
”“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怎么会有小朋友喜欢这件枯燥、乏味又痛苦的事情呢
那时候的我着实难以理解。
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会被反锁在家里,要完成当天的“任务”。
有的时候只是锁一个晚上,寒暑假的时候会是一整个早晨或者下午。
虽然寂寞,却是我难得的休闲时间。
在闭锁的空间里,我弹五分钟琴,转悠五分钟,翻翻童话书,和自己说说话。
电视是不敢看的,因为电视机会热;玩具也没什么好玩,拆来拆去不过就是那么几个。
有那么一两个暑假,也有同学来找我,我没有钥匙出不去,她也进不来,两个小姑娘就坐在地上,隔着房门聊天。
我不时看看表,提醒她:“你得回去了,我妈要回来了。
”来外婆家过暑假的表哥们也会来找我,但只是为了拿我爸妈的“小霸王红白机”——他们在门口求我偷出来给他们玩,我爬上卫生间的洗衣机,打开卫生间高高的小窗户,把游戏机盒子艰难地递给窗户外面叠罗汉的两个哥哥,然后羡慕地看着他们离开。
更多的时候,我只是趴在阳台的窗户上发呆,看着外面偶尔飞过的鸟,和更少的人从家门口像是废墟一样的荒地上经过。
沙尘暴吹过的时候,闭上眼睛,我总感觉自己听到了海的浪涛声。
“沙漠的尽头就是大海呢
”我不止一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住在一栋海边的房子里,穿着公主的纱裙,听见真正的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每一次在亲戚和朋友面前的“表演”,都会出大大小小的差错,我很紧张,我讨厌弹琴给别人听。
每一次想要在小镇另一头的外婆家和表姐再多玩一分钟,都会被妈妈拉上自行车后座,满含着不舍和泪水离开。
每一次被钢琴老师指责曲子出错太多或不够熟练时,就像负担了某种沉重的罪名。
离开老师家的那一刻,我知道无休止的责骂又要开始了。
极少数时候,在课上受到了夸奖,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观察妈妈的表情,如果老师关上门后,妈妈说:“今天还不错,但老师说的其他问题,你还是要注意……”这才代表我真的可以露出轻松的表情了。
想来,这个过程我们都很辛苦,可哪儿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疯女人带着娃娃去银川学琴”的故事延续了五年,我家终于搬到了银川。
考过六级,妈妈再也认不清愈发复杂的五线谱,我也不再需要她从头盯着我弹到尾。
八级的曲子很好听,九级好难,十级我不太有把握……这些问题随着初中青春期的叛逆变得非常模糊。
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太让我失望了
我觉得自己过去近十年的重心完全放错了位置。
”妈妈无比惋惜,“女孩子学个艺术,多好
又轻松又温柔
”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
“肖邦的九度都够不到,怎么学专业的
”这是我的“硬伤”。
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上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那样的话,既不像妈妈学理科那么辛苦,又不像爸爸学文科那么枯燥。
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
不记得从哪一天开始,钢琴课也就这么停了。
高一时,一次我有机会在全校同学面前弹《悲怆》。
下面很吵,所有人几乎都在聊天,对于我的曲子似乎毫无兴趣。
我记得自己还化了妆,一直很紧张,感觉每一双眼睛都在批评自己,感觉总有某一个乐句我没有处理好。
这种感觉很糟糕。
事实上,那天难得地没有出错。
后来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妈妈,我发现学校的钢琴放在什么地方了
竟然在一个阶梯教室里面,晚上偷偷去弹琴,合唱团的师姐问我,要不要来合唱团当钢伴,我想去呢
”“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
”“妈妈,钢琴比赛我被刷掉了……有个师姐弹了肖邦那首特别难的练习曲,好好听啊
”“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
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妈妈,公司附近的琴房都好远,我好久没去了。
”“妈妈,我想弹琴。
”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我无比感激童年的每一首钢琴曲的学习——从维也纳古典乐派到浪漫主义,让我在往后学习文学、艺术、历史中,不断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让所有的技巧成为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感激那些独自在家的日子,让我早早地不那么惧怕孤独和别离,并在往后的生活中一直充满浪漫与幻想。
这种和解,或许也像我当初学琴一样,是无可选择的。
可不和解又能怎样
我完全没法想象,抛弃了这段童年——或者说几乎是整个童年的全部——我会是什么样子。
当我如此向妈妈“告白”的时候,她只是说:“小时候管你弹琴管得太严了,我现在都觉得自己好傻。
你会不会怪我
”大学毕业到北京工作,我租的房子里一直没有钢琴。
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只学会了一两首新曲子,是趁每年回家的那几天,断断续续学的。
旧钢琴一直摆在新家的书房里,上面铺着雪白的蕾丝花布,琴身依旧闪着耀眼的黑色的光芒。
我最后一次给外婆弹琴是大一的暑假,我弹了德彪西的《月光》,外婆说:“真好听,好温柔啊
”那时候她正饱受癌症的煎熬。
我忘记最后一次弹琴给爸爸听是什么时候,大概去香港读书前,和他在厨房做饭的时候,我忽然跑回书房弹了我新学的曲子。
厨房开着油烟机,我想他未必能听得到。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视频“采访”了妈妈,母女俩还没讲多久,眼泪就流了下来,这是我自己不管怎样都没法解释和安抚的情绪。
我快29岁了。
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想自己未必能有勇气和毅力像妈妈这样,付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十年,日复一日地为女儿的一个“兴趣”辛苦奔波。
在视频里我数次想对她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收获的,远比曾经付出的多。
感谢妈妈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授者的简介
兴奋和激动如同决了洪水,浩浩荡荡,哗哗地从他的心理倾泻了 出来,他无法他的那份斯文了. 奔跑,奔跑,奔跑!他的心激动着,他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我们浅薄的语言来表述,似乎他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跳动的欢畅 描写人物动作,最重要的是注意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留心,观察周围各种人形形色色的行为动作,特别要注意不同的人的动作特征,抓住特征仔细地反复地进行观察。
小丽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一步一步慢慢地靠近它。
靠近了,靠近了,又见她悄悄地将右手伸向蝴蝶,张开的两个手指一合,夹住了粉蝶的翅膀。
小丽高兴得又蹦又跳。
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
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
他50多岁了。
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
他战战兢兢取下眼镜,用衣服的下摆随手擦了擦镜片。
“嗯嗯……”他刚要讲话,忽然想起了什么,手忙脚乱地在盘子里找了找,又匆匆往口袋里掏了掏,掏出了一盒火柴,这才放心地又“嗯嗯”两声,站直身子,用特别响亮的声音说:“现在开始看老师做实验
” 教室里打得乌烟瘴气。
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
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
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
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
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
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
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说时迟,那时快。
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起来。
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稳稳地蹲着。
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一只起飞的雄鹰。
她挤进大门,把担子撂下地;走上前去,将地上的草揽好,用膝头压着,俯下身,双手使劲勒紧草腰子,提起来,扔到院墙角落。
她看见奶奶站起来,双手抓着锅盖向上揭。
吃力地揭了几次,才稍稍揭开一条缝。
一股浓烟从灶口冲出来,差点熏着奶奶的脸。
奶奶随便用袖子拂了拂布满皱纹的脸,又摇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老了,不中用啰
” 大门开了,走进来一位年轻的邮递员。
只见他全身衣服湿透了,裤腿卷得高高的,从膝盖到脚全沾满了泥水,好像刚从泥地里爬起来似的。
他手里捧着一包用油布包着落邮件,顾不上抹脸上的雨水,对屋里人说:“《儿童时代》来啦
” 姐姐身材苗条,长得很健壮,比我整整高了一个头。
她的脖子略长些,惹我生气时,我就会喊她“长劲鹿”。
她剪着挺有精神的运动头,看起你来,两眼忽闪忽闪的,好像会说话。
这个青年看上去不到二十岁,两条弯弯的眉毛下有一双机灵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能干的人。
在一只挺标致的鼻子下面,却是一张大嘴,生得两片厚厚的嘴唇。
人们常说:“厚嘴唇的人笨嘴拙舌。
”可是他却能说会道,是个健谈的人。
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视,处处离不开眼镜,就像个“睁眼瞎子”一样,只要把他的眼镜摘下来,在我面前他就像绵羊一样服服帖帖。
一天下午,哥哥要洗头了。
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
我得意地想:哼
我先给你跑跑腿,然后再治你。
一会儿,哥哥伸长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满头满脸都是。
我一看时机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
哥哥搓完后去洗头,一捧水,捧了个空。
他忙去找,可刚一睁眼,肥皂沫就杀得他直流眼泪。
他像盲人摸路一样,东摸摸,西摸摸,好容易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可眼睛还是模糊的,就去找他的眼镜。
等她走近,我才有机会仔细地打量了她一番:只见她齐耳的短发,一双眼睛大大的,嘴角还带着笑。
上身穿一件红色衣服,别着“苏州十中”的校微。
她温和地对我说:“小妹妹,坐我的车吧
”说着,她把自行车推了过来。
二哥是卖海产品的,他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起早贪黑,非常辛苦。
他个子不高,长相也不怎么太好,有时让人看了不像好人,但他卖的货下得快,周围的商贩都佩服他。
车厢里,一位高挑个儿的姑娘,依窗眺望。
她结实,健美。
微微卷曲的黑发拢在脑后,扎成两绺,轻巧地垂挂着。
深红色的运动衫领子,悄悄地露出深蓝色的外套。
可以感觉到,这个姑娘的身上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
我的叔叔二十来岁,是个码头工人,长方脸,脸色黑里透红,个儿挺高,长得很结实,叫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
在老妈妈的左边有一位秀丽端庄的姑娘,斜倚在椅子上。
她一头美丽的金发,一条大辫子一直拖到背部。
一身黑裙更衬托了她白净柔美的脸庞。
她低着头朝前面望着什么,眼神中流露出悲愤和关怀。
手中的绷带已经卷好,却忘记丢入筐中。
这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圆脸蛋润润的,眉很赤,细长的双眼闪动着爽直的、热乎乎的目光;老是未言先笑,语言也带着笑,像唱歌似的。
她走路时把身子的重心放在足尖上,总像要蹦跳、要飞。
一眼就可以看出,她是个纯真而欢乐的女孩子,奇怪的是她那过分素净的打扮,与她的性格很不相称,也和那些爱漂亮的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
我哥哥刚满二十岁,五大三粗的身材,劲鼓鼓的。
头发又黑又硬,一根根向上竖立着,两道浓眉下衬着一双大眼睛,瞪起眼看人就像小老虎。
特别是那双大脚板,穿上42码的球鞋,走起路来蹬蹬响。
表姐刚来的时候,身穿一件方格衬衣,补了几块补丁,脚穿一双沾着泥土的白凉鞋,走路说话都不敢大声,我们都说她土里土气。
可是现在,我们不敢说表姐了。
你看她穿一件漂亮的上衣,一条紧身牛仓裤,一双锃亮的高跟鞋,脖子上戴着闪光的金项链,肩上披着长长的黑发,显得神气大方。
回到家里又说又笑,像生活在蜜糖中一样。
说她是阿姨倒不如说她是大姐姐,她顶多不过二十岁,穿一件褪色的素花格上衣,短短的小辫齐到肩头。
她总是笑眯眯的,一会儿清晰地报站名,一会儿迅速地点钱、售票,耐心地回答外地乘客提出的种种问题。
她那热情、和蔼的语言,使车厢里充满了春意,这春意温暖着每个乘客的心。
星期天,我去排队买米。
在我前面的是一个男青年,他算不上胖,但也够健壮的了。
圆圆的脸庞上,两道细眉,一双大眼睛,配上稍小了点的鼻子,也还算匀称。
就是嘴唇厚了点,像非洲人似的。
哥哥只有二十多岁,一头黑发,中等个子,身材匀称。
他说不上很漂亮,但是五官端正,从他眼睛里可以看出他是个聪明而有精力的年轻人。
他给人安静与和善的感觉,而且脸上还带着孩子般的稚气。
哥哥在我们村农机队开拖拉机。
他个子高高的
身体很魁梧,黑红的脸上有一块块伤疤,每当我抬起头看到这些伤疤的时候,脑海里便浮现出了一位拖拉机手给我描述的动人故事…… 姐姐十八九岁。
由于奔跑和焦急,圆圆的脸上渗出了汗珠儿,仿佛一个沾着露水的熟透的苹果。
她的两只眼睛像黑宝石一样,亮晶晶的,闪耀着聪敏、慧巧、活泼和刚毅的光芒;秀长的睫毛,好像清清的湖水旁边的密密的树林,给人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感觉。
乌黑的长发,即柔软又纤细,随着河风在脑后飘拂着。
这时候,一个高个子青年人匆匆忙忙 地朝了钢口跑去。
他头上戴着鸭舌帽,鸭舌前吊着一副蓝色的眼镜,满脸通红,流着汗水,脚穿帆布袜子和厚鞋,手上戴着帆布手套。
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坐在旁边的一块石头上。
黑红的脸颊上沾满了灰尘。
她并不像有些小贩那样起劲地吆喝,只是等有人来问时才答上几句,说起话来总是低着头,显得有些腼腆。
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
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
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
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
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
我的哥哥大方,热情,开朗,大大咧咧,莽莽撞撞,长得像头小牛犊似的,打篮球是中锋;打排球是主攻手;游泳,更是“浪里蛟龙”,十岁时就横渡长江,成为当年横渡长江队伍中年纪最小的选手,照片还登上了《长江日报》。
不到十五岁,个子也长得一米七六,大伙儿都说这是块运动员的料子。
靠近东窗,坐着一个年轻的解放军战士。
被汗水浸透了洗得发白的军衣,紧裹着他那健壮而匀称的身躯。
他那白中透红的清秀的面孔,像涂了油彩似的闪闪发光。
两条漆黑的、细长的眉毛,有力地向上扬,将到顶端时,才弯成形。
一双像熟透了的葡萄一样又黑又大的眼睛,机灵地、警觉地扫视着充满汗味和传出鼾声的车厢。
他的右手,很自然地伸到衣襟下面,汗湿的手掌,轻轻握着腰间的小手枪。
这个二十多岁的女司机,倒是有股生龙活虎的劲头,那短短的头发,那裹在脖子上的手巾,那被太阳晒和汗水渍得褪色的花布衣服,表明她常在露天的环境中工作。
她没有那种职业女司机戴着墨镜洒脱高傲的神态,看那架势,好像是开“东方红”或者“铁牛55”的。
他大约有十三、四岁。
又黑又胖的小脸上,嵌着一个尖尖的翘鼻子。
长长的头发,好久没理了。
浓浓的眉毛下闪着一对大眼睛,乌黑的眼珠挺神气地转来转去。
树丛被拨开了,一个小孩的脑袋钻了进来,这是个男孩子,大约有十二、三岁,又黑又瘦的小脸上,满是灰尘,头发约有二寸多长,乱蓬蓬的,活像个喜鹊窝。
翠儿是这里远近山区里出名的俊女孩,成日价雨淋日晒,就是淋不萎,晒不黑,脸盘白白净净,眉眼清清亮亮。
一笑起来,嘴瓣儿像恬静的弯月,说起话来,声音像黄莺打蹄。
一进园门,就有个男孩子粘上我了。
他大约十一、二岁,穿着红背心、蓝短裤,腰带耷拉着一截;浑身是土,像个小土地爷。
毛茸茸的小平头,衬着一张白皙的小圆脸儿,使我联想到蒲公英。
他像飞蛾见了火似的,在我身前身后转悠,伸着脖子看我的镁光灯。
这一来,倒吓 我一跳,仰头一看,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高高地坐在一枝树杈上,手里还拿着一只口琴,正准备吹哩。
她穿着火红色的绒绒衣,套一条豆绿色的短裙子。
两只穿着力士鞋的小脚悬空的搭拉着,怪自在的。
她那梳着小辫子的脑袋歪倚在右肩头上,水灵灵的大眼睛向我玩皮地眨巴着,鼻子略显有些上翘,显露出一副淘气相。
只要你一看见她,就会从心眼里喜欢她。
小菊到今年已经十四岁了,但是她的身体长得不高,手臂依然那么细小,颧骨照旧凸出,十个指头像一束枯竹枝,仿佛一折就会折断似的;因为她十分消瘦,所以看起来她的身体轻飘飘的。
建华同学身材均匀,不胖不瘦,乌黑的头发梳成两条细长的辫子,红润的瓜子脸,圆圆的大眼睛,脸颊上有两个深深的酒窝,显得活泼可爱。
我们院里来了两个乡下小孩。
一个是姐姐,梳着小辫,穿着小花褂。
一个是弟弟,脑门上留的头发,就像扣了个茶壶盖。
小玛拉哈(蒙古族),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圆脸蛋,高鼻梁,一脑袋乌黑卷曲的头发,挺俊气的。
只是耳朵长得老长,真难看 ,可老人们说,那是“佛相”,有福气。
那是个十来岁的瘦骨伶仃的小孩,却长得眉清目秀。
特别是那双长得比常人都大的眼睛,闪动着聪慧的光芒。
他拖着木屐,一件破旧的绿军服垂到膝前。
妹妹今年十岁,读小学三年级。
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适着聪明伶俐的神色。
乌黑的头发下,两条弯弯的眉毛,像那月牙儿。
她那一排雪白的牙齿当中,缺了颗门牙,一笑起来,就成了个豁牙巴,十分逗人喜欢。
二道杠周莉,是我们班最厉害的女同学了。
她长得黑黝黝的,一双小圆眼总是灵活地转来转去,小嘴唇很薄。
我奶奶说嘴唇薄的人会说话,这不假,周莉说起话来像打机关枪。
每当她说话时,脑后那把蓬松松的大刷子还神气地一摆一摆的。
她看见我和施同在一起,就把小嘴一撇,毫不客气地说:“施同在打保镖呢。
” 我的弟弟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圆圆的脑袋,胖胖的脸,一对大眼睛乌黑发亮,一笑,嘴边还有两个小酒窝。
他的个儿跟我差不多,有人还以为我们是双胞胎哩。
其实,他才刚过十岁,比我小三岁。
我上下打量着这位小强哥,他矮胖的身材,比我矮了半头。
黑黑的脸膛上长着一双小眯缝眼,呆头呆脑。
妈妈问他话时,他还红了脸,显得土里土气的,因此,我打心眼儿里瞧不起他。
我叫张新霞,今年十一岁了,上小学五年级。
我梳着一束乌黑的马尾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
我的眉毛弯弯的,像把镰刀。
一双黑黑的大眼睛,看人可厉害呢,红红的嘴唇,就像抹过口红一般。
一双嫩嫩的小手,十指细长。
人们都说:“十指长灵巧。
”我才不相信呢
有一次,我学钉扣子,扎破了手指,使我烦恼了好几天。
妹妹刚上小学一年级,既聪明又懂事,能歌善舞,可爱得很。
也的小辫子向上翘着,两只黑亮的眼睛荡漾着微波,两个脸蛋红红的,两条眉毛又变小细。
她唱起歌来,细黑眉毛一挑一挑的,黑黑的眼睛深情地望着远方,张开的两只小手,仿佛是一双翅膀,欲飞上九霄云外。
张要是我的同学。
他很活泼,很机灵,一头乌黑的头发,圆圆的脸上带着顽皮的神色,一双黑黑的大眼睛,天真地朝你看。
他得意的时候,轻轻地摇晃着脑袋:被你批评得不好意思的时候,也轻轻地摇晃着脑袋。
我的表兄旭旭,今年才十岁。
他长得白胖胖的。
圆圆的脸蛋上挂着一对好看的小酒窝,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不时滴溜溜地转动着,显示也一股机灵而淘气的劲儿。
聪明的一休比起他来还要甘拜下风呢
对了,我的表兄还挺要强呢
他瘦得很,好像骨头比肉多。
那双与身高极不相称的大脚丫子,勾着一双比脚还大的天蓝色拖鞋,两条像仙鹤一样的长腿从凳子上垂下来,一条压着一条。
两眼眯成一条缝,书里的知识就是从那一条缝里被“吸收”进去 的。
小光是五年级的学生,圆圆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他学习不错,就是不爱干活儿。
偶尔让他干点活儿,他就噘着嘴,耷拉着脑袋,老大的不高兴,走起路来也懒洋洋的,所以,爸爸总是喊着“小懒猫”,妈妈也常说:“小懒猫啊,小懒猫,你什么时候才能变成小蜜蜂啊
”说来也奇怪,没多久,他真的变人。
我的妹妹今年刚上二年级。
我根据平时的观察,给她总结出一个字,那就是“懒”。
甭说别的,单说放了学,爸爸叫她扫扫地,她便会不乐意地摇摇头,噘起小嘴;再不就指指我这个当哥哥的“我还小,怎么不叫他去。
”哎,我只得放下作业去扫地,甘认倒霉。
我的姐姐叫王晓梅,她个子不高,但身材十分苗条。
在她那面如桃色的瓜子脸上,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下面,嵌着一张樱桃小嘴。
她比我大四岁,我们从小就在一起玩耍,她总是说我不好,但我还是非常喜欢她。
下课了,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儿,像一阵旋风似的从桌旁急走而过。
他胖乎乎的身体,又圆又大的脑袋,短而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对机灵的大眼睛,总让人感到是那样的机灵、俏皮、活泼。
如果他发现一件有趣的事,立刻发出一阵欢叫,那欢叫声是那样清脆、响亮。
一次,他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了,老师让他到前边站着。
他挺起胸脯,来到教室中央,向全班同学做了个鬼脸,然后似羞似愧地笑着。
窗外明媚的阳光斜照在他的脸上,看,怪有趣的,他多么像一只调皮的小企鹅
阳光下,只见一个身量不高,面色黑红的小男孩,浓眉下的一双大眼睛格外有神。
左臂上戴着红袖章,上面那“值日”两个字十分显眼。
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
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
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
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
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中午由于下雪,我不能回家吃饭了。
正当我要写作业的时候,突然一个香喷喷的包子塞到了我的嘴里,我回头一看是小明正调皮地眨着眼看着我。
小刚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双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他如法将瓜子塞进口中,“格”地一咬,然而咬时不得其法,将唾液把瓜子的外壳全部浸湿,拿在手里剥的时候,滑来滑去,无从下手,终于滑落在地上,无处寻找了。
他空咽一口唾液,再选一粒来咬。
这回他剥时非常小心,把咬碎了的瓜子陈列在舱中的食桌上,俯伏了头,细细地剥,好象修理钟表的样子。
约莫一二分钟之后,好容易剥得了些瓜仁的碎片,郑重地塞进口里去吃。
欣喜: 1、平静的湖面激起了浪花,我的心情也像浪花一样欢腾。
2、英语测验得了100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像小鸟一样飞进了家门。
3、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境,梦见自己长出了五色翅膀,在蓝天里飞呀飞,真是快乐无比。
4、大家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脚下好像生了风,走得又快又有劲。
5、姐姐顿时欢天喜地,嘴咧得如同一朵绽放的荷花,久久地合不拢。
悲愁: 1、顿时,我好像掉进了冰窖里,从心顶凉到了脚尖。
2、我整天愁眉苦脸的,友谊破裂了,在心灵上留下了难以弥合的伤痕。
3、爸、妈又吵架了,吵得我心烦意乱的,我独自在楼上,我该怎么办呢,我悲伤地哭泣着。
4、我心疼得像刀绞一样,眼泪不住地往下流。
5、晶莹的泪珠,像断了线的珍珠,滚下面颊。
愤怒: 1、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止的怒火,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好似一头被激怒的狮子。
2、他立刻瞪起眼睛,眉毛一根根竖起来,脸上暴起了一道道青筋,像扑鼠之猫盯着我。
3、谁也惹不起他,我们只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
4、他脸上的肌肉在愤怒地颤抖着,眼睛里迸出火般凌厉的目光。
5、他气得张口结舌,两只手直颤抖,半天才喊出话来。
惊惧: 1、我胆怯地低着头,不敢看爸爸那张阴云密布的脸。
2、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我吓坏了。
3、他两眼发直,连连自语,又惊又怕,双腿也不听使唤像筛糠似的乱颤起来。
4、他停下来,浑身哆嗦,不知所措。
5、她的眼眉撩起,眼睛睁得大大的,痴呆呆地望着。
憎恶: 1、我心中有一股气总消不了,是一种怨恨,又是厌恶。
2、一种说不出的厌恶,突然塞满了吴老太爷的心胸,他赶快转过脸去。
3、一阵胭脂粉味向我扑来,像要把我淹没似的,我感到恶心,脱口而出:“讨厌
” 4、刚才,好像高敏如在跟她讲什么,一脸得意洋洋的样子,这种人,呸
真恶心
愧疚: 1、内疚、懊悔敲击着我的心,翻来覆去睡不着。
1.呜,她怎么这么命苦,要是让那个长着一脸善良相的坏庄主知道……她都只是一个小小的丫环了,老天怎么还不放过她。
2.呜……小茜好想哭,她不知道她到底跟随了什么样的主子,日后还会有什么风险在等着她,她只知道她好命苦。
3.实在是想不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她只不过在没有告诉他的情况下出来走上一圈,很不幸的不明原因遇上根不是她对手的人偷袭之前,被他提前解决掉了让她失去施展功夫的机会,想来想去这两个小时——一个时辰不到的时间内,还有让他老兄—不,应该说是小弟才对,气成如此严重的事吗
可是这件事有那么严重吗
4.他很生气,真的很生气,她居然不和他说一声就独自出来,她不知道一个女孩子在现在这个江湖人聚集的时候出来很危险吗
该死的,当他知道她独自出去时,居然担心得不得了,更让他生气的是居然真的有人敢袭击她,如果不是他及时出现会怎么
他不敢想……总之他非常生气,同时……非常的后怕,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会惹麻烦的小女人带回去……等等,这个小女人现在在干什么
5.唉
真丢脸啊
但是没办法,再丢脸也得上厕所。
6.不论多么困难她要留住她,要和她在一起,实在不行,那他只有随她而去了,总之,他是不可能放开她了。
7.天啊
难道她连睡觉也惹到了他吗
还是他看她睡床,自己睡地铺心里不舒服啊
他可以说嘛
大不了她睡地铺了。
8.四下看,没有人。
她一点也不怀疑他是在骗她,不过靠在他胸前感觉也不错,怎么也算是个靠背了。
9.她这几句话让他大为震惊,她来了一年多,没有她,他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和柳倩成为真正的夫妻,他也知道庄婷和殷勤的私奔和她脱不了关系,更知道本市一家客栈的老板是她,只是他不知道,也想不到她敢和脾气火暴的二叔斗气,还敢叫他糟老头。
10.可恶,太过份了,他只不过不想继承产业,他家老头和他妈居然破坏他的家庭。
他要好好想想了。
11.天啊,让他管理一个小小的餐馆他都吃力,一家跨国企业
那是要他的命。
12. 可恶,张修正不停在脑海中搜索到底什么时候得罪过这个女孩,她嘴上说恭喜,却怜悯的看着严溪。
实在想不起来,这女孩长得清秀,却没什么特点。
他看向严溪,严溪一直看着那个叫邵晨晖的女孩,那邵晨晖也一直打量着严溪,等等……邵
13.呵……呵呵……呵呵呵……那小子,国际刑警
国际玩笑还差不多,如果他日后靠那三脚猫的功夫加上过得去的脸蛋当个演员,演个国际刑警倒还有可能。
14.这个人……两年前的……那个一脸堆笑出现在无常居中的男人……师傅说得果然没错,人真的是多变的…… 15.司羽的表情有点迷惑。
这两个人不像一般的小毛贼而且看刚刚躲开他时的身法,就算武功不最上剩的也有点底子,尤其是那个小子……他脑里浮现出肖弥刚刚躲开他的漂亮身法,比那个小子(倪好)跌跌撞撞的好上太多,实在不像被别人说一下就乖乖去换衣服的。
他有点犹豫,到底去不去.他说不下去了,一种又苦、又辣、又像火一样的烫人的气体郁结了他的喉头,他的声音呜咽了,泪水哗哗的涌流到他的脸上
六年级语文同步练习
题目:让我———的一个人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可以写你喜欢的、尊敬的、难忘的一个人,也可以写你讨厌的、不喜欢的一个人;2.用一两件事写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3.书写工整,卷面积整洁,不少于400字。
希望能帮到你,满意的请采纳哦,打字很累的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