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国府大员是不是格言

不可随处小便怎么改为格言

近代大草书家是的元老,曾出任院长。

可那时的一些“大员”,表面上衣冠楚楚,但背后一点斯文都没有,随处小便,搞得堂堂大院臭气熏天。

于老先生没有办法,只得写了一张“不可随处小便”的告示,让秘书贴在墙旮旯处。

但不一会儿,告示便不翼而飞。

原来于老先生的字太漂亮了,而且他老人家从不轻易书字送人,好书法者只得揭此字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但字虽好看,内容却目不忍睹。

幸亏此人聪明绝顶,他把条幅裁成七块,将字序重新排列,改成了“小处不可随便”,并且请人装裱好,即变成了一条颇为严肃的警世箴言

贺国光给汤恩伯跪下是真的吗

贺国光:(1885-1969)字元璋,湖北蒲圻人,民国川军史上的著名人物,蒋介石控制四川的智囊,陆军中将,西康省主席。

蒋介石于1935年1月组织军事委员会入川参谋团,指导川军抵抗红军。

贺国光与川军实力派刘湘、杨森等有同学之谊,自然是担任团长的不二人选。

30年前游学四川的学生子,如今作为中央大员前来公干。

川中大小军政官员,毕恭毕敬,视若天子钦差,连四川的第一号人物刘湘面对红军连战连败,应对乏术,巴不得有这位老同学来帮忙。

结果贺国光率团沿江西上的途中,所到之处川军大小军政官员无不毕恭毕敬,所经城市都燃放鞭炮欢迎。

贺国光到川的任务,围堵红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整理四川各军,统一中央军政命令。

在重庆成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开始点验川军各部,按中央陆军序列统一颁布番号。

行营以顾祝同任主任、贺国光为参谋长。

抗战爆发后,贺国光仍留四川,安抚留川将领,安定抗战大后方。

1937年7月20日晋升四川行营副主任并代理主任。

国府迁来重庆后,四川行营调往成都,改称成都行辕,贺国光升任主任,仍司安抚拉拢川军将领之职。

1949年9月,贺国光就任西南军政副长官兼西昌警备司令。

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起义后,接任省主席。

于1950年3月27日乘飞机前往海南,28日转往台湾。

从此再也没回过大陆。

到台湾后,贺国光和许多老将一样,任总统府国策顾问。

1969年3月5日病逝。

,终年85岁。

贺在抗战期间始终在后方,并未上前线。

剧中情节有所演绎。

所以,没有这回事。

求一篇近代史人物评价800-1000字,生平事迹及对其看法~

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 内容:我们都知道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可是不久又被袁世凯窜权,紧接着就是军阀混战,孙中山去世后,又由蒋介石控制国民党。

但它的建立又结束了清朝统治,这样的话我们又该怎样对他做出评价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把个人和时代区分开来。

问题中所说的那些悲剧不是孙中山先生个人能力所能够左右和改变的。

比如袁世凯窃取政权问题: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经过斗争后被迫接受与袁世凯妥协的条件,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

这是中国当时的阶级力量对比和外国干涉的结果。

对于孙中山先生本人,我们要完全肯定他。

江泽民同志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三大伟人之首: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

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

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分析孙中山个人的时候(分析别的历史人物也一样),要注意: 1: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受当时的时代束缚。

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要求人家,也不能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标准去衡量他。

2、孙中山先生推翻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不是封建制度整体。

封建制度是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消失而彻底消失的。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封建专制制度灭亡了,但是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在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1952年,中国才完全了土地改革

1912---1949国民政府的都城变迁

先南京孙中山的临时政府,再北京从袁世凯到张作霖的北洋政府,北伐后才是南京的国民政府,日本来了到了重庆,日本走了回到南京

四大名捕会京中师诸葛神侯知道柳激烟是内奸不

一、第7集之前应该不知道,直到第7集时候: 铁手、追命找师父讲述近期六扇门里所发生的一切异常情况,阐明六扇门有内奸且藏有巨大阴谋,诸葛非但听不进,反而出手教训二人,二人无奈逃走。

诸葛终究被柳激烟陷害,锒铛入狱。

柳激烟受“线人”指使重组了六扇门并缉捕铁手、追命。

重组后的六扇门良莠不齐,横行霸道、欺压善良平民,黑蝴蝶带蝴蝶门奋起反抗。

第8集柳才暴露了。

柳激烟的幕后指使人——宰相黄玄。

二、《四大名捕会京师》是根据温瑞安同名武侠小说改编的30集古装武侠电视剧,由刘海波执导,车仁表、王艳、钟汉良、蒋勤勤、李湘主演。

该剧讲述了北宋徽宗年间,镇远大将军凌落石与当朝奸相蔡京相互勾结,国势日衰、武林混乱,诸葛神侯带领铁手、追命、无情、冷血惩治邪恶、弘扬正义的故事。

《四大名捕回京师》剧情介绍!最好是分集的!

1915年5月9日,袁世凯政府接受日本政府最后通牒,承认耻辱的十一条”。

自中日谈判“二十一条”起,中方不断泄露谈判内容,以期触动各有关协约国,让它们给日方施加压力。

但各协约国担心日本与德国议和,同时顾及自己在中国的利益,对日本的行为并不加干涉,只是通过国际压力,迫使日本删去了对各国有威胁的内容。

因失去列强支持,又在日本政府支持帝制的利诱下,袁世凯同意接受“二十一条”。

8日下午,袁世凯在总统府召集会议,各政府大员均迎合袁世凯的意见,仅段祺瑞表示要以武力相抗,但袁世凯以国力未足,加以拒绝。

25日,中方代表陆征祥和日方代表日置益在北京签订了“中日条约”和换文。

在袁政府接受最后通牒的消息一经传出,群情激愤,举国认为是奇耻大辱。

各城市爱国团体,纷纷集会,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

上海各界召开国民大会,到会数万人,一致表示拒日到底。

各地青年学生尤为悲愤,有的愤而自杀,有的断指写血书,有的要求入伍,请缨杀敌。

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

北京各学校学生议决,每日课余诵最后通牒一遍,以示不忘国耻。

接着,汉口、镇江、汉阳、福州等地,相继发生反日运动。

5月13日,汉口日侨准备举行提灯会,庆祝日本所取得的“外交胜利”。

当地学生和商民怒不可遏,群起捣毁日本商店。

5月24日,上海国民对日同志会等团体在城内九亩地新舞台召开国民大会,“征集众意电请中央停止签字”,到会者七八千人。

郑汝成派军警到现场镇压。

大会代表至制造局表达众意,要求电达“政府毁约力争”,又被拘押营仓。

次日,仍在九亩地召开大会,郑汝成再派军警前往“弹压禁阻”。

怎样评价袁世凯?

袁世凯一生到底有没有做过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国家民族和社会进步的事情,这是深入评价袁世凯不可回避的问题。

冷静地审视清末民初那段历史不难发现,袁世凯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能臣,并不像一些论者所说的那样“未建尺寸之功”。

一是驻使朝鲜,不辱使命。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袁世凯随吴长庆东渡平乱。

在朝鲜期间极力维护清王朝与朝鲜宗藩关系,并因此赢得了朝野一致好评。

二是编练新军,以振国威。

1895年12月,袁世凯受命到天津小站练兵。

他还着手兴建各类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

这就开了“我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

”三是首倡新政,堪称楷模。

他先后在山东、直隶力行新政,成为显赫一时的政治明星——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联合张之洞奏请朝廷废除科举考试;发展近代新式教育。

四是顺应潮流,颠覆满清。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被迫重新启用袁世凯。

这时,他不仅可以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那样对付革命党人,而且“他完全有能力在1911年底之前把这场革命碾得粉碎。

”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与革命党人联手,将清朝268年的统治画上一个句号,并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迅速成为现实。

此外,他还提倡实业,注重发展经济,提出的一些举措对近代工商业的较快发展无疑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于认识和评价袁世凯需要把握几个关键问题近年来,有的论者在肯定袁世凯某些历史贡献的同时,却矫枉过正,片面夸大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比如,有论者认为,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无论是领导国民推翻晚清政府还是建设中华民国都“非袁莫属”,甚至把他的功劳抬高到同时代的孙中山、黄兴等人之上。

事实上,深入评价袁世凯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关于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的问题。

袁世凯评价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弄清楚袁世凯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到底有没有告密以及告密案与戊戌变法失败有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袁世凯到底有没有告密

对此,过去史学界几乎都认为这是毋庸争辩的历史事实,即便是袁世凯本人也未否认。

美国哈佛大学孔祥吉在《蔡金台密札与袁世凯告密之真相》一文中,通过当时思想保守又了解内幕的蔡金台写给李盛铎的两封信,结合其他档案和文献资料进行考释,还原了袁世凯通过荣禄向慈禧告密而引发戊戌政变的全过程,得出“袁世凯无疑是告密的元凶”这样的结论。

他这个观点其实是对国内传统观点的又一佐证。

然而,有的学者根据档案资料,订正出“慈禧回宫的时间不是1898年的9月21日,而是19日,从而使20日荣禄得袁世凯密报后‘闯园告变’的旧说失去时间和空间的凭籍。

”还有学者认为,“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说袁世凯告密,也是基于某种个人感情,并不可信。

”袁氏告密是否是导致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

传统观点认为,正是因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

然而,近年有论者认为,“戊戌政变的爆发非由袁世凯告密所致”,因为维新派的“密谋”不密,“即使袁世凯不去告发,慈禧也很快就会从其他渠道得知,予以先发制人的打击。

政变实属必然。

”还有学者根据袁世凯亲信张一在《心太平室集》和另一个亲信陈夔龙《梦蕉亭杂记》的记述得出,“袁世凯本来没有告密的念头,只是在初六(9月21日)晚听到杨崇伊带来太后‘训政’捉拿二康的消息后,怕受牵连而不得已为之的被动告密,显然政变在前,袁世凯告密在后”。

甚至还有论者认为,光绪帝受到慈禧制裁后就“自然以为是袁世凯蓄意构陷,捏造了这个给他带来奇祸的密谋。

”并说这对袁世凯来讲是一种“误解与误会”。

一些专家学者对上述观点立即做出回应,指出:袁世凯确确实实曾经积极参加过维新活动,并给光绪帝上过书,给翁同龢上过说帖。

可是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袁世凯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

袁世凯在关键时刻为维护自身利益,权衡利弊,从观望到最终选择掌握生杀大权的慈禧,仅从这一点看,不管袁世凯有没有告密,他都是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2.关于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与搞帝制有没有直接关联的问题。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是主动为之还是在做过一番努力后不得已为之,以及他接受《二十一条》与搞帝制有没有直接关联

这也是袁世凯深入评价问题的又一重要环节。

袁世凯到底是主动还是被动接受《二十一条》

以往大部分论者认为,袁世凯“一心想当皇帝”,“处处讨好帝国主义”,“大肆出卖国家民族利益”。

近年,有学者从考据学的视角对袁世凯在《二十一条》说帖上所做的朱批一一进行了分析,得出:“袁世凯对于日本的《二十一条》说帖总体上认为不能接受,并进行了相当的抵抗。

”本想利用列强掣制日本,但他们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故袁世凯‘以夷制夷’幻想只能破灭,最终还是接受了修正了的《二十一条》”。

在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与帝制的关系问题上,传统观点认为,对日本提出的无理要求,袁世凯本来完全可以严词拒绝,但为得到日本对其帝制的支持又不惜拿《二十一条》作为交换条件。

然而,近年有的论者认为,“日置益既没有在递交‘二十一条’之前窥破袁氏的帝制野心,也没有在递交‘二十一条’之时以支持帝制相引诱”,从而得出袁世凯的这种对日让步,是“在痛苦的两难选择中做出的理性抉择,与袁世凯的帝制野心无关。

”还有论者认为,袁世凯在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下“不得不以和平手段与日本周旋”,“所谓袁世凯为了当皇帝而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结论,根本就不能成立。

” 我们认为,不管袁世凯有没有以接受《二十一条》作为获取日本支持这种动机,也不管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时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是铁的事实。

仅从这一点看,袁世凯就逃脱不了与《二十一条》的干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袁世凯卖国的罪名是怎么洗也洗不掉的。

3.关于袁世凯的帝制自为问题。

帝制自为是袁世凯一生中走错的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袁世凯评价和深入评价问题的关键所在。

洪宪帝制对广大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深重的灾难。

对这件事情,历史上几乎都是一边骂倒,正如有的论者指出,“洪宪之举,迹近儿戏,背叛民国,夫复何辞

”然而,近年来有论者试图为他开脱,认为当时帝制虽已推翻,但心存帝王情结的人不在少数;并把袁世凯称帝动因归结为部分外国使节怂恿、袁克定等人蒙蔽等外在因素,提出“袁世凯是被人撮弄着坐上皇帝的宝座的。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也说,袁世凯并没有想帝制自为,甚至说“袁公之不幸,是他原无做皇帝之实,却背了个做皇帝之名。

”然而历史事实是,袁世凯为实现皇帝梦,先后废弃《临时约法》、暗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接受《二十一条》等,最重要的是他在制定《大总统选举法》时,不仅规定大总统可以连选连任,而且连继承人也得由现任总统推荐,就连大总统的推荐办法都是用“嘉禾金简”密藏于“金匮石室”。

袁世凯逆历史潮流,搞帝制自为虽然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在其思想深处,总认为只有穿上龙袍,坐上龙椅,才能博得守旧势力的拥护,才能更有力地对付革命党人,才能赢得更多人的顶礼膜拜,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我们否定袁世凯,不仅是因为他做了皇帝,更重要的是他为了做皇帝而不择手段。

国府大员是不是格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