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围城中描写方鸿渐的句子

《围城》的人物外貌等特征

围城》里的人物,无一不是抓住特点来写,使人物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1、孩子不足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远隔得彼此要害,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

2、鲍小姐只穿着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镂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

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3、(汪处厚的胡子)又稀又软,挂在口角两旁,像新式标点里的逗号,既不能翘然而起,也不够飘然而袅。

他两道浓黑的眉毛,偏根根可以跟寿星的眉毛竞赛,仿佛他最初刮脸时不小心,把眉毛和胡子一股脑全剃下来了,慌忙安上去,胡子跟眉毛换了位置,嘴上的是眉毛,根本不会长,额上是胡子,所以欣欣向荣。

例1抓住了孙太太的小孩“丑”的特点来写;例2抓住鲍小姐打扮“前卫”的特点来写;例3抓住汪处厚而眉毛浓密的特点来写。

这样,抓住特点画外貌,给读者一种如见其人的感觉。

描心理,富有神韵如果说的求形似的话,那么它的就很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富有神韵。

中国的写作传统一向是轻形似重神似,以传神为最高境界。

请欣赏下面几段。

1、盘算一下,想无疑在捣鬼,自己买张假文凭回去哄人,岂非也成了骗子

可是——记着,进过哲学系的——撒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

柏拉图里就说兵士对敌人,医生对病人,官吏对民众都应该哄骗。

圣如,还假装生病,哄走了儒悲,甚至对齐宣王也撒谎装病。

父亲和丈人希望自己是个博士,作儿子女婿的人好意思教他们失望吗

买张文凭去哄他们,好比前清时代花钱捐个官,或英国殖民地商人向帝国府库报效几万镑换个爵士头衔,光耀门楣,也是孝子贤婿应有的承欢养志。

2、他(李梅亭)的药是带到学校去卖好价钱的,留着原封不动,准备十倍原价去卖给穷乡僻壤的学校医院。

一包仁丹打开了不过吃几粒,可是封皮一拆,余下的便卖不了钱,又不好意思向孙小姐算帐。

虽然仁丹值钱无几,他以为孙小姐一路上对自己的态度也不够一包仁丹的交情;而不给她药呢,又显出自己小气。

他在吉安的时候,三餐不全,担心自己害营养不足的病,偷打开了一瓶日本牌子的鱼肝油丸,每天一餐以后,吃三粒聊作滋补。

鱼肝油丸当然比仁丹贵,但已打开的药瓶,好比嫁过的女人,减低了市价。

李先生披衣出房一问,知道是胃里受了冷,躺一下自然会好的,想鱼肝油丸吃下去没有关系,便说:“你们先用早点吧,我来服侍孙小姐吃药。

”辛楣鸿渐都避嫌疑,不愿意李梅亭说他们冒他的功,真吃早点去了。

李梅亭回房取一粒丸药,讨杯开水;孙小姐懒张眼,随他摆布咽了下去。

3、汪处厚虽然做官,骨子里只是个文人,文人最喜欢有人死,可以有题目做哀悼的文章。

棺材店和殡仪馆只做新死人的生意,文人会向一年、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陈死人身上生发。

“周年逝世纪念”和“三百年祭”,一样的好题目。

死掉太太——或者死掉丈夫,因为有女作家——这题目尤其好;旁人尽管有文才,太太或丈夫只是你的,这是注册专利的题目。

汪处厚在新丧里做“亡妻事略”和“悼亡诗”的时候,早想到古人的好句:“眼前新妇新儿女,已是人生第二回。

”只恨一时用不上,希望续弦生了孩子,再来一首“先室人忌辰泫然有作”的诗,把这两句改头换面嵌进去。

这首诗到现在还没有做。

第二位汪太太过了门没生孩子,只生病。

在家养病反把这病养家了,不肯离开她。

例1写方鸿渐买假文凭时的心理,为自己的欺骗行为找借口,其实是自欺欺人。

例2写李梅亭给不给药,和给什么药的心理,揭露李梅亭名为学者,实为投机商人的无耻嘴脸。

例3写汪处厚写悼亡诗的心理,揭示了靠拉关系做了三闾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的汪处厚,抄袭前人作品,无病呻吟,自我陶醉的丑态。

作者在《围城》的序里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类人物。

写这类人,我没有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从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人物,没有把他们美化为至高无上的、散发着光晕的神,而重点在揭示他们身上的劣根性。

语言机智,富有神韵。

绘世态,入木三分《围城》不但为我们塑造了一批新儒林群像,还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

请欣赏下面几段。

1、学国文的人出洋“深造”,听来有些滑稽。

事实上,惟有学中国文学的人非到外国留学不可。

因为一切其他科目像数学、物理、哲学、心理、经济、法律等等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扑鼻;只有国文是国货土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正好象中国官吏、商人在本国剥削来的钱要换外汇,才能保持国币的原来价值。

2、方鸿渐受到两面夹击,才知道留学文凭的重要。

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3、张先生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也许在洋行、青年会、扶轮社等圈子里,这并没有什么奇特——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4、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把一串胡萝卜挂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

这笨驴子以为走前一步,萝卜就能到嘴,于是一步再一步继续向前,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不知不觉中又走了一站。

那时候它是否吃得到这串萝卜,得看驴夫的高兴。

一切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譬如高松年就允许鸿渐到下学年升他为教授。

例1揭示当时人普遍的“崇洋”心理。

一些人到国外去,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镀镀金,抬高身价而已。

例2揭示了当时人重视文凭,不重能力的现象。

例3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时期的特定行业——买办,以为洋人办事为荣,以善说洋文为荣的社会现象。

例4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上下级关系。

描画世态,入木三分。

在《围城》的序里,作者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

”从作品反映的内容看,“某一部分社会”是指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一些世态,而有些世态,现在何尝没有呢

正因如此,小说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围城》的语言,如果仅止于追求机智幽默,会让人觉得失之油滑、肤浅。

而它的语言,画人物,栩栩如生;描心理,富有神韵;绘世态,入木三分。

以机智幽默的语言形式反映了人性和世态的内容,给人一种丰富、厚重和深刻的感觉。

这些妙语如一颗颗耀眼的珍珠,为整篇小说增添了风采。

欣赏这些如珠妙语,如饮醇酒,愈久弥香。

求《围城》的内容简介,200字左右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

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

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

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

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

主人公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

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

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

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

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

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准岳父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

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但最终与此二人感情破裂,并由此结识了苏的同学赵辛楣。

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

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

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

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

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

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故事到此结束。

《围城》里的好句子

苏小姐领了个二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出来,介绍道:“这是我表妹唐晓芙。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

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

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古典学者看她说笑时露出的好牙齿,会诧异为什么古今中外诗人,都甘心变成女人头插的钗,腰束的带,身体睡的席,甚至脚下践踏的鞋,可是从没想到化作她的牙刷。

她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

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有许多都市女孩子已经是装模做样的早熟女人,算不得孩子;有许多女孩子只是浑沌痴顽的无性别孩子,还说不上女人。

方鸿渐立刻想在她心上造个好印象。

唐小姐尊称他为“同学老前辈”,他抗议道:“这可不成

你叫我‘前辈’,我已经觉得像史前原人的遗骸了。

你何必又加上‘老’字

我们不幸生得太早,没福气跟你同时同学,这是恨事。

你再叫我‘前辈’,就是有意提醒我是老大过时的人,太残忍了

围城中的外貌描写有哪些

他是一位封建家庭的,聪明而懒散,而虚浮虚而不求进取,充满了矛盾性格他的性格又造成了他悲剧的人生。

就象赵辛楣与他在旅途结束时对他的评价:“旅途是最好的认识人的方式,你这个人我不讨厌,可以做朋友的,但是你全无用处.一句话概括了方的悲剧性格和人生走势。

在事业上,他不学无术,在欧洲四年留学换了三所大学,最后从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他先是在“岳父”的银行做职员,但是随后与只有空名的岳父岳母闹翻而辞去了这个职位。

后来又到报馆里,又不甘做那些无聊的工作。

在此时赵辛楣为了让他远离苏文纨,又向他推荐了三闾大学,这应该是个很不错的职业了,可是他在那里却不能审时度势,得罪了不少人,最后随着赵辛楣的离去,感觉自己也要混不下去了,就想着退掉高松年的聘书,并在信中痛痛快快地批评校政一下,借此发泄这一年来的气愤,谁知道却没有收到聘书,只能是郁闷离去。

在一事无成中又想到了去投奔已经在重庆得势的赵辛楣...... 在爱情上,他又表现得软弱和经不起诱惑。

在文中作者没有交代他的外貌,但是他应该是一个外表出众的人,因此很有女人缘,而他对待这些女人的行动上也体现了他的性格。

在回国的船上,他竟然被已经有未婚夫的鲍小姐诱惑了去。

虽然他并不爱孙柔嘉,但是在苏柔嘉强烈的爱情攻势下,却不懂如何拒绝,致使苏小姐认为他也爱着自己,造成了后来的大误会以及他和唐晓芙的一段悲剧式的恋情。

他和唐小姐应该是一见钟情,也是本文中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一段恋情,但是最后由于苏小姐的干扰和方鸿渐自己的退却,最后也无疾而终,让人扼腕叹息。

后来在三闾大学结识了孙小姐,这也是他最后的爱情了,并同她最后走进了围城之中。

但是从他们的表现来看,方应该不爱她,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家庭争吵以至最后不可避免的走向决裂。

在人际关系上,他又他自视颇高,品位不凡,愤世嫉俗,但是不溜须拍马,没有害人之心,所以他是经常遭遇挫折和失败。

或许这正是许多小知识分子的共同的命运,过去是,现在也一样。

在和岳父岳母的关系中、和同去三闾大学的同路人的关系中、同三闾大学老师的关系中、同和两个弟媳的关系中.......没有一个能够处理得很好,最后也只能是东奔西走。

唯一能够关系密切的应该就是赵辛楣了,可是他对赵的依赖性又太大,自己完全不能寻找出路,也只能是落得个悲剧的下场。

或许是方鸿渐的性格中有大多数人的通病,所以很多人越看越觉得自己的性格和他的类似。

也可能是因为很多人都感觉生活得很落魄,很有同是天下沦落人的感觉吧。

总之,很多人就是因为这样才对《围城》百看不厌,产生强烈共鸣的。

方鸿渐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方鸿渐的悲剧不是性格悲剧而是社会悲剧方鸿渐的灰色人生,是当时整个社会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

“钱钟书与杨绛”的故事

1932年,22岁的杨绛华园偶然碰见了钱钟书。

,杨绛说,“他穿一件青褂,一双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翩翩。

”(杨绛 《记钱钟书与<围城>》) 杨绛本来是东吴大学的学生,因东吴大停课,学生借读北平高校,杨绛才来得到清华。

这般的阴差阳错,只能说他俩有姻缘在。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偶遇实在是偶的巧极,杨绛的父亲杨荫杭和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都是无锡的名士,张謇曾把两人称为“江南才子”,江南才子们风流会友自然是往来不绝的,杨绛和钱钟书偶然一遇,再偶然一谈,方才知道,世交不说,原来早在十多年前,8岁的杨绛就曾经跟随父亲拜访过钱家,那时的钱钟书在庭院里跑闹打跳的时候未必注意过这么一个来造访本家的女孩子。

可当下一想,却觉得真是冥冥中自有定数。

后来杨荫杭曾打趣杨绛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丝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这巧缘,再加上两人文采的惺惺相吸,钱钟书和杨绛的恋爱,自然也不胫而走,流传于整个清华园了。

当时清华女少男多,而女生多住在“古月堂”,因此男生们有事没事都往那里跑去,情侣们也“每于夕阳西下,俪影双双徘徊于西园道上。

”为钱作传的汤晏笔调诙谐的说钱杨二人恐怕也是其中一对。

夏志清说钱锺书“才气高,幽默,很会讽刺人。

他什么人都看不起,当时联大的教授恨他的也不少。

他虽然一方面仍是谦虚,但是恃才傲物。

”这样的钱钟书,他的恋爱如果乏善可陈,与众雷同,那不免于泯灭可惜。

但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看看《围城》就知道了,什么事放到他手上,就消腾不了。

钱在清华的朋友许振德曾经说说,“钟书兄每将其恋爱经过逐一相告,并朗诵其情书佳作。

”(许振德《水木清华四十年》)这种得意于自己情书文采,倒是不稀奇,可隐私的情书也能当众宣读倒是钱钟书过人之处。

假使有人以此打趣杨绛,不晓得杨绛会不会诧异。

这一时期的钱钟书“好义山、仲则风华绮丽之体,为才子诗,全恃才华为之”,因此“写了很多有李义山风味的爱情诗。

”(汤晏《一代才子钱钟书》)他有一组《壬申年秋杪杂诗并序》就存留了写给杨绛的情诗,大抵可以窥见些风貌。

一首说,“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

答报情痴无别物,心酸一把泪千行。

”钱才子诗意虽浅白,一番真情却是谁也不能怀疑得了。

又一首说,“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

苦两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这是情诗的老调,因天而感人。

当然,钱钟书最让人诧异的就是写情诗用宋明理学入词,真是绝想妙想,当然也古怪的可以。

他自己对这一创举也很是自负,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

”(吴忠匡《记钱钟书先生》)这样的句子,我在别人写的传记里面找到几条,比如“除蛇深草钩难看,御寇颓垣守不坚。

”据说,这是以蛇比做相思,取捉摸不定,难以自持的意思。

做法倒是新奇,可总觉得不像情诗。

当年的杨绛看到这样子的情诗,赞叹之余恐怕要有点苦笑。

汤晏说《围城》实际上很间接的说了钱杨的恋爱。

除了书的写作年代基本契合以外,还透露了一个小故事。

有人曾当面问过钱钟书,说《围城》里的人都被他讽刺过,唯独“唐小姐例外”,最后也只是“fadeout”,这是什么原因。

钱钟书听完狡黠的反问,“难道你的意思说,唐晓芙是我的dream-girl

”钱钟书和杨绛的书信不是很勤快,如《围城》里描写的方鸿渐和唐晓芙一样,不过是“见了七八次,写给她了十几封信,唐小姐也回了五六封。

”放到现实中,假使杨绛回了五六封信,那么有一封肯定落到了钱老爷子钱基博手上,老先生三下五除二坦坦然的拆封一阅,见杨绛信中说,她和钱的事,自己同意没用,需要双方父母兄弟欢喜才好。

老先生看这女孩子通情达理,心里一高兴竟绕过钱钟书直接给杨绛去信一封,把杨绛夸奖了一番。

这种事情,说起来都让人忍俊不禁,这一家子可真是出奇人。

至于杨绛的父亲更是有意思的紧,和女婿钱钟书爱好到了一块,本来有个读书的女婿是差强人意,等知晓了这个女婿和自己一样喜欢读字典,一下子就大为赏识。

有一次偷偷问杨绛,“钟书常那么高兴吗

”一副欢喜关心的样子。

钱杨在双方家长满意后遂举行了婚礼。

杨绛后来回忆说,他们结婚前还有“订婚”一说,很是滑稽“明明是我们自己认识的,明明是我把默存介绍给我爸爸。

……可我们还颠颠倒倒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杨绛《车过古战场—追忆与钱穆先生同行赴京》)婚后,两人即赴英国。

在英国期间杨绛怀孕,钱钟书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杨绛《我们仨》)风雨半个世纪后,1999年,八十八岁的钱钟书从此永远的离开了杨绛。

四年后,杨绛写出了一本散文集《我们仨》,来追忆他和钱钟书的故事,风传一时,人人争相阅读,在书的开头杨绛说她做了一个梦,她梦见“我和锺书一同散步,说说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

太阳已经下山,黄昏薄幕,苍苍茫茫中,忽然锺书不见了。

我四顾寻找,不见他的影踪。

我喊他,没人应。

”后来她把梦告诉钱钟书,埋怨钱钟书不等她让她惶急和孤凄,钱钟书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杨绛《我们仨》)这是老人的梦,被杨绛冒冒失的说了出来,而钱钟书则长久的埋在心底。

因为钱钟书知道有一天当他们在古驿道上走散时,这便成了一个真的“长达万里的梦”,他要比杨绛更加勇敢的面对。

当年在和杨绛热恋时,钱钟书曾经写下一首诗,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西风测测寒。

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我长时间的念着最后的两句,于是久久地不能停下。

围城中描写方鸿渐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