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关于桐君文化的诗句

三尺焦桐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 出自哪首诗

这句是杜撰出来的,原话是 此曲终兮不复弹, 三尺瑶琴为君死

表达了伯牙对失去钟子期这味知音的悲伤心情

三尺焦桐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的出处是哪里

凤凰,亦作“凤,古代传说中鸟之王。

雄的叫“,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

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古至今,有关凤凰的诗句多如牛毛,其中不乏有很出彩的诗词歌赋,以下几首是我读过的一些: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鸾凤李商隐旧镜鸾何处,衰桐凤不栖。

金钱饶孔雀,锦段落山鸡。

王子调清管,天人降紫泥。

岂无云路分,相望不应迷。

凤伊梦昌(唐)好是山家凤,歌成非楚鸡。

毫光洒风雨,纹彩动云霓。

竹实不得饱,桐孙何足栖。

岐阳今好去,律吕正凄凄。

凤凰台杜甫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

西伯今寂寞,凤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

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上头。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啾。

我能剖心出,饮啄慰孤愁。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外求。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所贵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坐看彩翮长,举意八极周。

自天衔瑞图,飞下十二楼。

图以奉至尊,凤以垂鸿猷。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深衷正为此,群盗何淹留。

凤归云滕潜(唐)金井栏边见羽仪,梧桐树上宿寒枝。

五陵公子怜文彩,画与佳人刺绣衣。

饮啄蓬山最上头,和烟飞下禁城秋。

曾将弄玉归云去,金翿斜开十二楼。

凤李峤(唐)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屡向秦楼侧,频过洛水阳。

鸣岐今日见,阿阁伫来翔。

凤李商隐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

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

仪凤杨嗣复(唐)八方该帝泽,威凤忽来宾。

向日朱光动,迎风翠羽新。

低昂多异趣,饮啄迥无邻。

郊薮今翔集,河图意等伦。

闻韶知鼓舞,偶圣愿逡巡。

比屋初同俗,垂恩击壤人。

登凤凰台杨万里(宋)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凤求凰司马相如(西汉)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我最喜欢最后一首凤凰之诗了,尤其是其中的“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真的是名句了

你呢

喜欢吗

桐庐的文化

在漫漫的历史长,秀丽的富春山水孕育了有特色的桐庐。

桐庐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标是中华文明早期显现的标志。

桐庐玉器文化去年,桐庐在潘家村发现了大面积的石器时代的玉器制作工场,出土了大批玉器成品,这在国内尚属首例。

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桐庐文化在远古时代的文明品位。

这项考古成就表明桐庐文化在远古时代就有了玉器文化的体现形式。

桐庐玉器文化有着三层内涵: 其一、桐庐玉器文化是我国玉器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中可以细分出玉器时代。

这一玉器时代产生了玉器文化。

桐庐玉器文化作为我国玉器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证明了桐庐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千多年前的《越绝书》中提到了中国古代有石器时代、玉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越绝卷第十一》中提到“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时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当此之时,以铁为兵……。

”这种关于时代的划分法是中国古籍中对社会发展形态划分的最早记载,是《越绝书》对社会科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这是我对《越绝书》研究的最新发现,我的这一学术研究成果在贵报首次发布。

关于桐庐玉器制作工场的发现证实了《越绝书》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越绝书》关于石器时代、玉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时代划分论断要比西方要早二千多年。

其中将玉器时代从石器时代细分出来的提法,至今还无人报导过古籍中的这一信息。

其二、桐庐在玉器时代已显露原始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萌芽。

桐庐在远古时代能生产如此多的玉器成品,绝对不是自给自足的产品,它是用于交换的商品。

这一属性的发现说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物质文明是将物质文明的产品转化为商品,通过商品交换逐步发展起来的。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在古代,凡能为社会提供大量商品的生产基地,都能为社会作出贡献。

桐庐是古代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特别发达的地区,因而是一个对古代社会有过重大贡献的地区。

其三、桐庐文化中的玉器文化是依托便利交通进行传播的。

玉器工场地处水运交通便利的天目溪畔,玉器商品可以通过水运顺畅地进入钱塘江水系的广大地区。

桐庐自古以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交通文化是桐庐文化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可以推断,远古时代的木筏、竹筏和船舶已在富春江畅行。

桐庐远古玉器工场的考古发现引伸出桐庐文化中的玉器文化、商品文化、交通文化的三大内容。

彰显桐庐玉器文化的历史文化品位,它将提高桐庐的知名度,为桐庐的经济发展服务。

桐庐和谐文化桐庐文化中有一种可贵的和谐文化现象。

它表现在桐庐居民构成的包容性、和诣性,桐庐人对外来人口的宽容性、融合性。

许多地方在居民的构成中都存在一定的区域排它性,而桐庐具有一种历史性的居民构成包容性、和诣性品格。

这种包容性、和诣性表达了古代的君子风格,即桐君风格。

以我的家乡横村镇为例:在镇上,世世代代都有横村的原住民和有来自绍兴、萧山、宁波、诸暨、东阳、永康、义乌、丽水、建德、新登、金华、兰溪、温州、安徽、江西几十个地方的商人、工匠和逃难落户的人群。

四面八方的人们在这里和谐共处,各执特色行业,形成一个多彩商埠。

解放以后还增加了大批新安江移民,同样和谐相处。

桐庐在历史上,以能容纳灾民而闻名。

这为和谐民风增添了荣誉。

听我母亲说:四县联中(桐庐中学的前身)在抗战中,曾在杜预村办学。

早上,各家各户都自愿免费为学生备好洗脸水、开水。

学生都住在农户家里,有的还结为亲戚。

乡亲们用当地的一句“后山要比前山高”的民谣祝愿学生奋发向上。

(前山与后山是杜预村后的二座山)和谐的民风让四县联中的学生深受感动。

正是这种和谐的文化造就了四县联中的杰出人才。

桐庐山水文化桐庐富春江山水世界闻名,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

历史名画《富春山居图》最精彩的一段就是描绘桐庐山水。

因为有了桐庐秀丽的山水风光,才有历代艺术家创造的桐庐诗画。

桐庐秀丽的山水风光吸引各方游客,历代名人。

于是就有了世代繁荣的桐庐旅游文化和名士文化;好山好水才有好药材,于是有了桐庐医药文化;桐庐山水文化今天得以传承,得益于桐庐山水文化根植于百姓对一方山水的热爱和保护。

现在不少地方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

在世界生态环境被大规模破坏的大背景下,桐庐能保全的这一片特级山水风光,十分难得。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桐庐县提出建设“中国最美的山水型现代化中等城市”是很有战略眼光的规划。

清净的桐庐山水培育了桐庐人的开朗、直爽、通达、包容的品质。

所以桐庐山水文化与桐庐文化的其它门类是相互关联的。

桐庐医药文化桐庐是中国中医鼻祖桐君的故乡。

作为桐庐地域标志的桐君山就是桐君的出处。

桐庐自古以来,盛产中药,代出名医。

桐庐的医药文化、桐庐的桐君中医始祖地位,在国内外得到公认。

中草药重要产地争先打出“桐君”的的牌子。

我在四川,问四川桐君医药集团公司的朋友:“桐君”是桐庐的,四川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他们说“桐君是中华的医祖,桐庐不用,我们就先用了。

”他们以取桐君之名为荣。

所以“桐君”二字是含金量极高的非物质文化的无形资产。

桐庐医药文化是桐庐的一项文化富矿,有待深入开发。

桐庐应该成为中国的中药集散中心,中医研究中心,中国医药文化标志区域,中国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区域。

桐庐应该追报中国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这项遗产名录的扩展地。

桐庐地名文化古老的桐庐在地名上也留下了古老的信息。

桐庐地名文化有许多值得发掘的内涵。

桐庐的“桐”,通常都理解为油桐树的“桐”。

本人以为桐庐的“桐”,即是油桐树的“桐”,又是梧桐树的“桐”。

油桐之乡,梧桐之庐,桐君之庐,梧桐引凤,应该是桐庐地名的多层含义。

油桐是古代造船的重要原料,是古代桐庐重要出口商品,是让桐庐扬名的商品,所以桐庐是古商之乡。

山水如画,梧桐引凤,所以桐庐是凤凰之乡,旅游之乡。

桐君之庐,医祖圣地,所以桐庐是中医之乡。

桐庐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名字,听说有人想把“桐庐县”改名为“富春县”,我认为是万万不可的。

再如窄溪是一个古老的地名。

《越绝书》上提到秦始皇到绍兴是从“窄中渡”。

当时秦始皇想在现在的杭州过江,但不可能。

只得沿江寻找江窄处过江。

沿江有“窄”字的地名只有“窄溪”。

秦始皇渡江后,“道度诸暨、大越。

”即经诸暨到达绍兴(当时称大越)。

《水经注》一书中称“浙江”为“渐江”,古音“渐”的发音与“窄溪”方言的“窄”字相仿。

山东人念浙江的“浙”,发音也与方言的“窄”字相仿。

这是因为越王句践称霸山东时,将“浙江”二字的发音带到了山东,世代相传到如今。

所以,我认为将“窄溪”这个值得研究的地名改掉是很可惜的。

桐庐地名文化值得研究开发的内容很多。

如杜预村名是否是三国的名将杜预在此留名。

等等课题有待我们去发掘。

桐庐文化中还有交通文化、语言文化、名士文化、民俗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我这里不想更多地展开,就举一个例子,我从家乡的方言中得到了学术研究中的营养。

《越绝书》记载“越人谓盐曰‘余’”。

在普通话里,这二字发音相差很远。

我从家乡土话“盐”的发音与余姚、余杭的方言发音对照,发现是同一个相近的发音。

于是我提出古越语“盐”的发音就是桐庐方言“盐”的发音。

余姚、余杭实际上就是“盐姚”、“盐杭”。

这些地名都与盐有关。

发音也相近。

关于桐君文化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