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触不及防的土味情话

关于羽毛球的土味情话

你好啊,我像羽毛球一样,等待着(这里可以写成你就是)一个适合我的羽毛球拍,它能给我更好的弹力表现,让我展现更快的速度却对我伤害最少;它能让我更加舒适,且又能使我寿命更久;它能让我们在不断的接触和碰触中,越来越接受彼此及更有默契;……你的跳杀,次次击中我的心 无论你怎么球击向何处,我都在落点等你,不早一步,不晚一步望采纳

别人介绍的女孩子,和她开了个撩人的土味情话,她回答你这套路不行呀,求解,

又到了每日答题候了 跟据你说的情况 我想你要换个方 我觉得她不喜欢个撩人的土味情话 虽然是别人介绍的 但还有机会哦 昶开心胸的爱 就是无私的付出 对他无保留太多 就算他当下他没反应 是因为他把反应藏起来了 不过要是他不喜欢 他会直接说 可是他一定是很开心 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 我觉得你有机会 如果喜欢一个人 不论是什麼个性 一定会去接近对方 他如果害羞腼腆 只是会比较需要更多的机会跟引导 需要多点机会给他 如果他对你有好感 喜欢接近你 但是你们间少了肢体碰触 就比较慢 是因为你们还不是情侣 我认为他是因为自信不够 或是他对你的认知跟你有差异 你可能以为对他好这样他会感动让她觉得你很重要 可是你一直在她身边 在为她付出 反而让他觉得 你不会被别人抢走 人有种天性 需要竞争会激汤她的占有 只是你要抓好时机点 可能错过了 可能还没 你自己稍微保持一点距离 等到她来找你 你们出去时 气氛对了就牵她的手试试看 现在的阶段是到哪里 你要自己判断一下 两个人互相有好感了 会给彼此制造机会 两个人互相拉近距离 然後观察对方 只要一方表态就有机会在一起 但是关系必需是双向的 加油啊 祝你好运

色、声、香、味、触、法中的触是什么意思

法是什么意思

请指教。

谢谢。

南无阿弥陀佛。

色、声、味、触、法 为六尘眼耳鼻意,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六六尘产生色声香味触法六识。

触尘,指身根感觉的境界,是身识所分别的对象。

法尘指第六识(意识)所缘的对境,又名法处、法界。

广义而言,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诸法,也就是意根、意识对六尘全体的作用。

不知道这样说你明白不,这里涉及唯识相关内容,如果有疑问可以继续追问

金刚经全文

金刚全文 (金 刚 般 若 波 罗 蜜 经)╓───────╖║法会因由分第一║──────╜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释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

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大乘正宗分第三║╙───────╜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释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释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如理实见分第五║╙───────╜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释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正信希有分第六║╙───────╜须菩提白佛言:释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做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无得无说分第七║╙───────╜须菩提,于意云何。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依法出生分第八║╙───────╜须菩提,于意云何。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释尊,何以故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何以故

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相无相分第九║╙───────╜须菩提,于意云何。

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

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

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

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庄严净土分第十║╙───────╜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

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

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

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所以者何。

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

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

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何以故。

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萨,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

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

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何以故。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

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法界通分分第十九║╙────────╜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何以故。

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何以故。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

何以故。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何以故。

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

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须菩提,莫作是念。

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

何以故。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威仪寂净分第二十九║╙─────────╜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

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

所以者何。

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

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知见不分分第三十一║╙─────────╜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何以故。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朱自清《毁灭》全诗内容

一诗赏析(zz)六月间在杭州。

因湖上三夜的畅游,教我觉得飘飘然如轻烟,如浮云,丝毫立不定脚跟。

当时颇以诱惑的纠缠为苦,而亟亟求毁灭。

情思既涌,心想留些痕迹。

但人事忙忙,总难下笔。

暑假回家,却写了一节;但时日迁移,兴致已不及从前好了。

九月间到此,续写成初稿;相隔更久,意态又差。

直到今日,才算写定,自然是没劲儿的

所幸心境还不会大变,当日情怀,还能竭力追摹,不至很有出入;姑存此稿,以备自己的印证。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九日晚记踯躅在半路里,垂头丧气的,是我,是我

五光吧,十色吧,罗列在咫尺之间:这好看的呀

那好听的呀

闻着的是浓浓的香,尝着的是腻腻的味;况手所触的,身所依的,都是滑泽的,都是松软的

靡靡然

怎奈何这靡靡然

——被推着,被挽着,长只在俯俯仰仰间,何曾做得一分半分儿主

在了梦里,在了病里;只差清醒白醒的时候

白云中有我,天风的飘飘,深渊里有我,伏流的滔滔;只在青青的,青青的土泥上,不曾印着浅浅的,隐隐约约的,我的足迹

我流离转徙,我流离转徙;脚尖儿踏呀,却踏不上自己的国土

在风尘里老了,在风尘里衰了,仅存的一个懒恹恹的身子,几堆黑簇簇的影子

幻灭的开场,我尽思尽想:“亲亲的,虽渺渺的,我的故乡——我的故乡

回去

回去

”虽有茫茫的淡月,笼着静悄悄的湖面,雾露蒙蒙的,雾露蒙蒙的;仿仿佛佛的群山,正安排着睡了。

萤火虫在雾里找不着路,只一闪一闪地乱飞。

谁却放荷花灯哩

“哈哈哈哈~~~” “吓吓吓~~~”夹着一缕低低的箫声,近处的青蛙也便响起来了。

是被摇荡着,是被牵惹着,说已睡在“月姊姊的臂膊”里了;真的,谁能不飘飘然而去呢

但月儿其实是寂寂的,萤火虫也不曾和我亲近,欢笑更显然是他们的了。

只有箫声,曾引起几番的惆怅;但也是全不相干的,箫声只是箫声罢了。

摇荡是你的,牵惹是你的,他们各走各的道儿,谁理睬你来

横竖做不成朋友,缠缠绵绵有些什么

孤另另的,冷清清的,没味儿,没味儿

还是掉转头,走你自家的路。

回去

回去

虽有雪样的衣裙,现已翩翩地散了,仿佛清明日子烧剩的白的纸钱灰。

那活活像小河般流着的双眼,含蓄过多少意思,蕴藏多过少话句的,也干涸了,干到像烈日下的沙漠。

漆黑的发,成了蓬蓬的秋草;吹弹得破的面孔,也只剩一张褐色的蜡型。

况花一般的笑是不见一痕儿,珠子一般的歌喉是不透一丝儿

眼前是光光的了,总只有光光的了。

撇开吧。

还撇些什么

回去

回去

虽有如云的朋友,互相夸耀着,互相安慰着,高谈大笑里送了多少的时日;而饮啖的豪迈,游踪的密切,岂不像繁茂的花枝,赤热的火焰哩

这样被说在许多口里,被知在许多心里的,谁还能相忘呢

但一丢开手,事情便不同了:翻来是云,覆去是雨,别过脸,掉转身,认不得当年的你

——原只是一时遣着兴罢了,谁当真将你放在心头呢

于是剩了些淡淡的名字——莽莽苍苍里,便留下你独个,四周都是空气罢了,四周都是空气罢了

还是摸索着回去吧;那里倒许有自己的弟兄姊妹切切地盼望着你。

回去

回去

虽有巧妙的玄言,像天花的纷坠;在我双眼的前头,展示渺渺如轻纱的憧憬——引着我飘呀,飘呀,直到三十三天之上。

我拥在五色云里,灰色的世间在我的脚下——小了,更小了,远了,几乎想也想不到了。

但是下界的罡风总归呼呼地倒旋着,吹人我丝丝的肌里

摇摇荡荡的我倘是跌下去呵,将像泄着气的轻气球,被人践踏着顽儿,只馀嗤嗤的声响

况倒卷的罡风,也将像,劈分我的肌里呢

——我将被肢解在五色云里;甚至化一阵烟,袅袅地散了。

我战栗着,“念天地之悠悠”……回去

回去

虽有饿着的肚子,拘挛着的手,乱蓬蓬秋草般长着的头发,凹进的双眼,和软软的脚,尤其灵弱的心,都引着我下去,直向底里去,教我抽烟,教我喝酒,教我看女人。

但我在迷迷恋恋里,虽然混过了多少时刻,只不让步的是我的现在,他不容你不理他

况我也终于不能支持那迷恋人的,只觉肢体的衰颓,心神飘忽,便在迷恋的中间,也潜滋暗长着哩

真不成人样的我就这般轻轻地速朽了么

趁你未成残废的时候,还可用你仅有的力量

回去

回去

虽有死仿佛像白衣的小姑娘,提着灯笼在前面等我,又仿佛像黑衣的力士,擎着铁锤在后面逼我——在我烦忧着就将降临的败家的凶惨,和一年来骨肉间的仇视,(互以血眼相看着)的时候,在我为两肩上的人生的担子,压到不能喘气,又眼见我的收获渺渺如远处的云烟的时候;在我对着黑绒绒又白漠漠的将来,不知取怎样的道路,却尽徘徊于迷悟之纠纷的时候:那时候她和他便隐隐显现了,像有些什么,又像没有——凭这样的不可捉摸的神气,真尽够教我向往了。

去,去,去到她的,他的怀里吧。

好了,她望我招手了,他也望我点头了。

……但是,但是,她和他正都是生客,教我有些放心不下;他们的手飘浮在空气里,也太渺茫了,太难把握了,教我怎好和他们相接呢

况死之国又是异乡,知道它什么土宜哟

只有在生之原上,我是熟悉的;我的故乡在记忆里的,虽然有些模糊了,但它的轮廓我还是透熟的,——哎呀

故乡它不正张着两臂迎我吗

瓜果是熟的有味;地方和朋友也是熟的有味;小姑娘呀,黑衣的力士呀,我宁愿回我的故乡,我宁原回我的故乡;回去

回去

归来的我挣扎挣扎,拔烟尘而见自己的国土

什么影像都泯没了,什么光芒都收敛了;摆脱掉纠缠,还原了一个平平常常的我

从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我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虽然这些印迹是极微细的,且必将磨灭的,虽然这迟迟的行步不称那迢迢无尽的程途,但现在平常而渺小的我,只看到一个个分明的脚步,便有十分的欣悦——那些远远远远的是再不能,也不想理会了。

别耽搁吧,走

长诗写于1922年末,初载1923年3月10日第14卷第3号,收入诗文集。

这首著名的长诗,历来被文学史家们公认为“五四以来无论在意境上和技巧上都超过当时水平的力作”(王瑶)徘徊悲哀的情绪,挣扎向前的精神,构成了长诗的基调。

这是“五四”落潮时期,和一批与他相似的知识分子心态的写照。

幻想的破灭,现实的黑暗,在他们心中形成“理不清现在,摸不着将来”的郁结,“待顺流而下罢,空辜负了天生的我,待逆流而上啊,又惭愧无力”。

正是在这种心态之下,1922年6月和等在作“湖上三夜的畅游”。

迷茫的湖光山色,飘忽的精神心态,“教我觉得飘飘然如轻烟,如浮云,丝毫立不定脚跟。

当时颇以诱惑的纠缠为苦,而亟亟求毁灭”。

一场充满徘徊,痛苦与挣扎的自我毁灭和自我新生,在诗人的心灵深处震荡。

“我不堪这个空虚,便觉得飘飘然终是不成,只有转向,才可比较安心”“转”向何处呢

“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

()“丢去玄言,专崇实际”,既是诗人心灵的写真,也是长诗的主旨。

因此,《毁灭》并非自我作践的“毁灭”,它“是呻吟,也是口令,是怯者的,也是勇者的叫声”(),是毁灭旧我,催生新我;它既是毁灭也是追求,是毁灭的告白,追求的誓言。

然而,要把这样错综复杂的心灵历程,形诸笔端,构成诗篇,倘无整体缜密的构思,就很难铺垫成篇。

朱自清认为“长诗底意境或情调必是复杂而错综,结构必是曼衍,描写必是委曲周至”。

(《短诗与长诗》)这不仅是他的理论主张,也是创作实践。

长诗《毁灭》把诗人心灵的一段纷繁而缠绵的情思,通过严谨而曼衍的结构,生动而形象的描绘,勾画出一幅具有世纪意义的心灵“毁灭”的图像。

长诗用“回去

回去

”的诗行,将全诗分成8各段落。

它既是长诗整体结构的连锁,也是不同层次感情递进。

在第一段落里,作品突出描写一个在人生长途上挣扎的“我”。

这是一个“踯躅在半路里,/垂头丧气的”、“流离开转徙”在“风尘”里,渴望踏上“自己的国土”,寻找“我的故乡”的“我”。

他在时代浪潮面前彷徨、徘徊、颇带几分颓唐情调,但内心深处却迫切期望结束“飘忽”的生活,立定脚跟“专崇实际”。

在这里,“我”的形象既有诗人的身影,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映照。

在接下去的6个段落里,是纠缠诗人灵魂的错综复杂思绪的形象化表现。

作品抒写西湖的湖光山色和诗人“孤另另的,/冷清清的”心情;用暗淡枯衰的双眸、秀发、歌喉等系列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颓唐。

“虽有死仿佛像白衣的小姑娘”一段,是诗人心目中的也是全诗的一个“结子”;“黑衣的力士”,“白衣的小姑娘”,都是人生和社会各种纠缠和诱惑的意象表现。

一年来,“我”看到“骨肉间仇视”的“凶惨”,被肩负着的“人生的担子”,“压到不能喘气”,当“我”“不知取怎样的道路”而“徘徊”在歧途时,“白衣”和“黑衣”的“她和他”,却在向“我”招手,诗人终于醒悟到“我宁愿回我的故乡”,为自己长久飘忽的心情找到一个落脚点。

最后一段,是长诗的归结。

经历了长久的心灵徘徊和挣扎,“我”终于“摆脱掉纠缠,/还原了一个平平常常的我

”虽然明知在“那迢迢无尽的程途”中,自己“迟迟的行步”,显得“平常而渺小”,但“欣悦”自己终于找到了落脚点和前进道路,“从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

”这正是一条,“丢去玄言,专崇实际”的路。

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的态度,但他并没有真正找到“前进的道路。

”长诗把“我”的错综复杂,细致委宛,却又回肠荡气的心灵历程,通过大量具体的意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毁灭》从头至尾的感情铺展,明确地告诉人们,诗人并非追求否定一切的“毁灭”,而是要“毁灭”那些的“飘忽”、“孤独”的感情“纠缠”,“徘徊”的心态和“寻求”的烦恼,并以此作为“转机”,走向“专崇实际”。

长诗在艺术上一个特色,就是复沓手法的运用。

朱自清认为“复沓是诗的节奏的重要成分”,诗歌“要得到强烈的表现,复沓的形式是有力的帮手”。

(《诗的形式》)《毁灭》重在抒发心灵历程,并非讲述故事,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手法,来强化表现心灵历程的种种意象,就很难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而复沓正是这样一种贴切的艺术手法。

长诗每一层次反复咏唱的“回去

回去

”强化了全诗所要表达的,“摆脱“纠缠”,寻找“归路”的主旨,而为了强化这个主旨,长诗大量地运用复沓的诗句,像“是我

是我

”“我流离转徙,我流离转徙”“我宁愿回我的故乡,我宁愿回我的故乡”等复沓诗行,无疑是起到了增强表现力的作用,即使那些“俯俯仰仰”,“摇摇荡荡”,“挣扎挣扎”,“远远远远”等复沓诗句,也在节奏和音节上起到了强化表现的功能。

复沓手法的大量运用,使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显得波澜叠起,曲折委婉,有力地深化了长诗的主题。

除了复沓手法的运用,长诗也注意具体形象的塑造,例如,为了表达在人生长途上的挣扎,象征社会恶势力的诱惑和纠缠,诗人塑造了“提着灯笼在前面等我”的“白衣小姑娘”和“擎着铁锤在后面逼我”的“黑衣力士”;为了表现社会对理想和生命的摧残,诗人塑造了“干涸”得“像烈日下的沙漠”的“双眼”,“蓬蓬的秋草”般“褐色蜡型”的“面孔”,失去了“珠子一般”声音的“歌喉”等有立体感的意象。

其他像对比和排比手法的运用等,使长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多样化,而这些又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曲折复杂的心灵历程相互衬映,使《毁灭》在艺术上获得了久远的生命力。

长诗在语言上也颇具特色,首先是口语化,它没有“五四”时期文学中常见的半文半白语言,而是真正的口语,像“翻来是云,/覆去是雨,/别过脸,/掉转身,/认不得当年的你

”“白云中有我,/天风的飘飘,/深渊里有我,/伏流的滔滔”等,都是在口语基础上的提炼,富有节奏感和内在韵律,且朗朗上口。

形象化的语言,更是随处可见,例如“渺渺如轻纱的憧憬”,“黑绒绒又白漠漠的将来”,“乱蓬蓬秋草般长着的头发”等等。

在“五四”时期的新诗坛上,朱自清并非最早的开拓者,但他的白话诗创作却“远远超过《尝试集》里的任何最好的一首”(郑振铎《五四以来文学上的争论》)。

“《毁灭》在新诗坛上,亦占有很高的位置。

我们可以说,这诗底风格、意境、音调是能在中国古代传统的诗词曲以外,另标一帜的”(俞平伯《读〈毁灭〉》)。

因此,历来的文学史家公认,《毁灭》在意境上和技巧上都超过当时的新诗创作水平;它是诗人充分地汲取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精华和民间歌谣的优秀传统,借鉴了外国诗歌的表现形式,融会贯通,独立创新之作;它是现代文学史上一首意境沉郁深厚,风格宛转缠绵,音调柔美凄怆的杰出长诗。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的意思

【向吾不为,则久已病矣】意思为若我不干这种活早就困苦不堪了。

向;假设。

假若,假如的意思。

斯;指示形容词。

这,此。

出自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全文如下: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译文: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它)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

然而捉到后晾干把它用来作成药饵,可以用来治愈麻疯、手脚拳曲、脖肿、恶疮,去除坏死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寄生虫。

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这种蛇两次,招募能够捕捉这种蛇的人,(允许用蛇)抵他的税收。

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有个姓蒋的人家,享有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

我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这件差事上,我父亲也死在这件事情上。

现在我继承祖业干这差事也已十二年了,险些丧命也有好几次了。

”他说这番话时,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

我很同情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

我将要告诉管理政事的人,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

”蒋氏(听了),更加悲伤,满眼含泪地说说:“您是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

然而我干这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纳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呀。

(假使)从前我不当这个差,那我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自从我家三代住到这个地方,累计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去,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尽数拿去(交租税仍不够),只得号啕痛哭辗转逃亡,又饥又渴倒在地上,(一路上)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带毒的疫气,一个接一个死去,常死人互相压着。

从前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现在十户当中剩不下一户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两三户了;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当中只有不到四五户了。

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

可是我却由于捕蛇这个差事才活了下来。

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嚣,到处骚扰,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民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能够安宁啊

我就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还在,就放心地躺下了。

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的日子把它献上去。

回家后有滋有味地吃着田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余年。

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其余时间我都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哪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

现在我即使死在这差事上,与我的乡邻相比,我已经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么敢怨恨(捕蛇这件事)呢

”我听了(蒋氏的诉说)越听越悲伤。

孔子说:“严苛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还真是可信的。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谁知道苛捐杂税的毒害比这种毒蛇的毒害更厉害呢

所以(我)写了这篇文章,以期待那些朝廷派出的用来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金刚经全文翻译

金刚经原文+上边是翻译下边是全文金刚经(译文第一 法会因由分我听佛是这样。

当时,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

那时,世尊到吃饭时身着法衣,捧着食钵,进入舍卫国都城化缘。

在城内乞食,化缘完后,回到住处。

吃完饭,收好法衣和食钵,洗完脚,铺好座垫就开始打坐。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这时名叫须菩提的长老,从众比丘中离座站起来,右肩袒露,右膝着地,合上手掌十分恭敬地对佛说:“举世稀有的世尊啊,(佛)您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住自己的心念,要求各位菩萨常常警示自己。

世尊啊,那些善男善女如果也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那您说怎样才能守住心念,才能排除邪念的干扰呢

” 佛回答道:“好啊好啊,问得好

须菩提,就像你所说的,佛要求各位菩萨好好守护自己的心念,常常警示自己。

现在你认真听着,我来告诉你。

善男善女想修成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之心而成佛,应该像这样守护心念,像这样排除邪念干扰。

”须菩提说:“我正在认真听着,世尊,我很愿意听您再讲下去。

”第三品 大乘上宗分佛告诉须菩提:“诸位菩萨,大菩萨,应该像这样排除邪念的干扰。

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卵生的,胎生的,潮湿之处腐烂而生的,其他物质幻化而成的,有形的,无形的,有思想的,无思想的,没排除杂念的,排除了杂念的,我都使他们灭度而入无余涅盘的境界。

虽然我灭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而实质上众生没有被我灭度。

”“这是什么缘故呢

”“菩提,如果菩萨心中还有自我相状,他人相状,众生相状,长生不老者相状,那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再说,须菩提,菩萨修行佛法,应该是无所执著,无所布施。

也就是说布施而离开布施相,不要执著于声音、香气、味道、触摸、意识的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布施,不要执著于表相的布施。

”“这是什么缘故

”“如果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就大得不可思量。

须菩提,你意下觉得如何

单是东方的虚空有多大

你能思量得出来吗

”“不可思量,世尊。

”“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虚空广阔,你能思量出有多大吗

”“不可思量,世尊。

” “须菩提,菩萨不执著于表相作布施,他的福德也像这样大得不可思量。

须菩提,初发菩提心的菩萨只能按我教你的方法来修行。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须菩提,你认为可以凭佛的身相来见如来否

”“不可,世尊。

不可以身相来见如来。

”“为什么呢

”“因为佛所说的身相,也就是非身相。

”佛告诉须菩提:“凡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身相,都是虚妄不真的。

如果能把各种身相都看成非身相,你就见到如来的法身了。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众生听到佛刚才所讲的道理,那他们还能信佛吗

”佛告诉须菩提说:“不要这样说。

我寂灭后,过五百年将有修持佛法成正果的,对我刚才说的道理能理解,他们会认为此理真实可信。

应当知道,这些人不是从一个佛、两个佛、三四五个佛那儿来培植自己的善性的,而是从无数个佛那儿来修行种善根,他们闻说我刚才所讲的道理,将在一念之间产生空灵洁净的信念来。

须菩提,我全都能知能见,这些众生能修得不可估量的福德。

”“为什么呢

”“这些人不再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错误想法,他们心中没有佛法的表相,也没有非佛法的表相,没有任何惦念了。

”“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些人如心中存有相状,那就会执著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长寿者的相状;如心中有佛法的相状,也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的相状。

”“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心中有没有佛法的表相,就会执著于自我、他人、众生、寿者。

因此,我们既不应该执迷于佛法的表相,也不执迷于没有佛法的表相,不要有任何惦念。

因为这个原因,我常说你们这些比丘,应知道我所说的法,就如同渡河的木筏,过河上岸后就不用惦记它了。

对佛法尚且都该这样不要执著,何况对于非佛法呢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须菩提,我再问你,我已修得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而成佛了吗

我说过法吗

”须菩提说:“如按我对佛所说意思的理解,本来就没有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之法,您也没有给我们讲过什么固定的法。

”“为何这样说呢

”“您所说的法,都不能固持,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既不是法,又不是非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所有的圣贤都认为没有固定的法,只有各人理解不同而存在差别的法。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须菩提,你再想想

倘若有人将三个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此人所获的福德是否很多

”须菩提回答道:“相当多,世尊。

”“原因何在

”“因为这种福德是有相布施,并不是自性的智慧福德。

”“因此我说那人能获得的福德多,但只是一个相,而非福德性。

如还有人能理解我说的《金刚经》,用心修持,甚至反复念诵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说法,那么他所获得的福德就会超过布施七宝的人。

”“这是什么原因呢

”“须菩提,一切的佛,以及所有佛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智慧佛法,都是从我所讲的经中产生出来的。

须菩提,所谓佛法,也就是没有佛法。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须菩提,我再问你,初果须陀洹的圣人能认为自己已修得须陀洹果了吗

”须菩提说:“不能的,世尊。

”“为什么

”“因为须陀洹这个果位叫入流,然而却无所入,他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惑,这是一个须陀洹的名字,而没有须陀洹的实体。

”“须菩提,你再想想,二果斯陀含可作这样的念头:我已得到斯陀含的果位吗

”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

”“为什么

”“斯陀含具名为‘一往来’,然而实无往来,因此这只是斯陀含的名字。

”“须菩提,你再想想,阿那含能有这样的念头:我已获得阿那含的正果而达到无来的境界吗

”须菩提答道:“不能,世尊。

”“为什么

”“阿那含虽然名为不来,说是不需轮回,而实际上佛法无来无不来,因此阿那含只是有个无来的空名。

”“须菩提,我再问你,阿罗汉能认为自己已经修行到达不再生死轮回这种境界吗

”须菩提说:“不能这样认为,世尊。

”“为什么呢

”“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法是永恒不变的,因此阿罗汉也只是个名称。

世尊,阿罗汉认为自己已修成了阿罗汉道,那他就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世尊,您曾说我已达到没有胜负心、斗争心的境界,这是人的最高境界,是超出欲界最高境界的阿罗汉。

世尊,我倘若有这种心念:“我已修到了无争的阿罗汉境界。

”您就不会说我已是达到一切无争境界的人了,因为我实际上什么也没修,只是得了个须菩提,是无争之人的名义而已。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佛对须菩提说:“你想想,我当初在然灯佛那里,佛法上有所修得了没有

”“没有,您在然灯佛处并未修得什么佛法。

”“须菩提,我再问你,菩萨用其功德来庄严佛土吗

”“没有,世尊。

”“为什么呢

”“说是庄严佛土,就是不庄严,是叫做庄严。

”“因此,须菩提,各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这样修得清净心,不应当固持声、色、香、味、触、法而生成心念。

应该无所执著而生成空灵洁净的心念。

须菩提,比方说有个人,身体像须弥山那样高大,你想想,这身体高大不高大

” 须菩提答道:“很大,世尊。

”“为什么这样说呢

”“佛说的非身就是法身,没有边际,那才是大身。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须菩提,就如恒河中有无数沙粒,每一粒沙再做一条恒河。

你想想,恒河中所有的沙粒加起来多不多

”须菩提说:“很多,世尊。

”“只算恒河,尚且多得无法计算,更何况河中的沙粒呢

须菩提,我现在实话告诉你:如果有善男善女用可填满你所住的像恒河沙粒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他们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呢

”须菩提回答说:“很多,世尊。

”佛告诉须菩提:“假如善男善女在这部《金刚经》里,不要说讲全部经文,甚至只领受执持四句偈语等,给他人解说,这样所获的福德,就比用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所获福德要多。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接着,佛又说:“须菩提,如人们随时随地解说这部《金刚经》,甚而至于仅只念诵四句偈语等,应当知道这个地方,所有一切的人和阿修罗,都应当像供养佛塔庙宇一样供养这个地方。

何况有人能诵读并领受修持这部经

须菩提,应当知道,此人成就了最高的、第一的、最罕见的佛法。

如果有这部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的地方,就是有佛最尊贵的弟子的地方。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此时,须菩提问佛道:“世尊,应当叫这部经一个什么名字呢

我们这些人该如何供奉、修持此经呢

”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

就凭这个名字,你们都应供奉、修持。

”“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须菩提,佛说的般若波罗蜜,要按真谛来讲,就不是般若波罗蜜,只是个假名而已。

须菩提,我再问你,我讲过法没有

”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如来没有说。

”“须菩提,你想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是多还是不多

”须菩提道:“很多,世尊。

”“须菩提,各种微尘,我说不是微尘,只是假借个名称;我说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个名叫世界。

须菩提,你再想想,你能凭借佛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性吗

” “不能,世尊。

我不能凭佛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性。

”“为什么呢

”“因为您说三十二相就是非法身相,是叫做三十二相。

”“须菩提,倘若有善男善女用如恒河沙粒那样多的身体、生命来布施,又另有一人坚持修这部《金刚经》,甚至只念四句偈语之类,给别人讲解经文,那么他的福报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还要多。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这时,须菩提听佛解说《金刚经》,深深解悟了佛法的义理和境界,泪流满面十分悲伤地对佛说:“真是难得的经文啊

世尊,您解说像这样深刻的经文,我自从修得慧眼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此经文。

世尊,如再有人能听到这经文,信仰此经并带着洁净的心念,就能认识本相,(因此)当知道这个人,成就了第一的、罕见的功德。

世尊,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佛说它只是取名为本相。

世尊,我现在有机会听这部经典的讲义,由信仰佛法,到解悟义理,再修行,最后印证得果也就不困难了。

如有来世,五百年后,有众生听说此经,也会信仰、解悟、修持、得果?金刚经全文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

着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

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

善哉善哉。

须菩提。

如汝所说。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

当为汝说。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

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

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

若有想若无想。

若非有想非无想。

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

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

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所谓不住色布施。

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

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

若菩萨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

菩萨无住相布施。

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

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

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有持戒修福者。

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

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须菩提。

如来悉知悉见。

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

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

是诸众生。

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

若取非法相。

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

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

如来常说汝等比丘。

知我说法。

如筏喻者。

法尚应舍。

何况非法。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

如我解佛所说义。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

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

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

其福胜彼。

何以故。

须菩提。

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须陀洹能作是念。

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

不也世尊。

何以故。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

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

于意云何。

斯陀含能作是念。

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

不也世尊。

何以故。

斯陀含名一往来。

而实无往来。

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阿那含能作是念。

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

不也世尊。

何以故。

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

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

于意云何。

阿罗汉能作是念。

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

不也世尊。

何以故。

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

若阿罗汉作是念。

我得阿罗汉道。

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

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

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我不作是念。

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

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

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

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佛告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昔在然灯佛所。

于法有所得不。

世尊。

如来在然灯佛所。

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

于意云何。

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

何以故。

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

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

不应住色生心。

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

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

于意云何。

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

甚大。

世尊。

何以故。

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

如恒河中所有沙数。

如是沙等恒河。

于意云何。

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

何况其沙。

须菩提。

我今实言告汝。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

以用布施。

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佛告须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

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

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

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

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

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

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当何名此经。

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

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所以者何。

须菩提。

佛说般若波罗蜜。

则非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

甚多。

世尊。

须菩提。

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

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

是名世界。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

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

涕泪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

佛说如是甚深经典。

我从昔来所得慧眼。

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

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

是实相者则是非相。

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

我今得闻如是经典。

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

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

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

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者何。

我相即是非相。

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

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

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

不惊不怖不畏。

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

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

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

须菩提。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

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

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应生嗔恨。

须菩提。

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

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

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

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应生无所住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

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

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须菩提。

如来是真语者。

实语者。

如语者。

不诳语者。

不异语者。

须菩提。

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

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

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

如人有目。

日光明照。

见种种色。

须菩提。

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能于此经受持读诵。

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

悉见是人。

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

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

以要言之。

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

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

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

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须菩提。

若乐小法者。

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

在在处处若有此经。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

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

若为人轻*。

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

以今世人轻*故。

先世罪业则为消灭。

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我念过去无量阿僧只劫。

于然灯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

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

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

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

百分不及一。

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

有受持读诵此经。

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

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

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当生如是心。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

须菩提。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所以者何。

须菩提。

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

世尊。

如我解佛所说义。

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

如是如是。

须菩提。

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

号释迦牟尼。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故然灯佛与我受记作是言。

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

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是中无实无虚。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

所言一切法者。

即非一切法。

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

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

世尊。

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

是名大身。

须菩提。

菩萨亦如是。

若作是言。

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何以故。

须菩提。

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

若菩萨作是言。

我当庄严佛土。

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

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

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

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

世尊。

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

世尊。

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

世尊。

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

世尊。

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

世尊。

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

于意云何。

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

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

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

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

世尊。

佛告须菩提。

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何以故。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

须菩提。

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

于意云何。

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

世尊。

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

若福德有实。

如来不说得福德多。

以福德无故。

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

于意云何。

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何以故。

如来说具足色身。

即非具足色身。

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何以故。

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

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

汝勿谓如来作是念。

我当有所说法。

莫作是念。

何以故。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不能解我所说故。

须菩提。

说法者无法可说。

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颇有众生于未来世。

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

须菩提。

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何以故。

须菩提。

众生众生者。

如来说非众生。

是名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为无所得耶。

如是如是。

须菩提。

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所言善法者。

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须菩提。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

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读诵为他人说。

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

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

于意云何。

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

我当度众生。

须菩提。

莫作是念。

何以故。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

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

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

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须菩提。

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须菩提。

于意云何。

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

如是如是。

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

须菩提。

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

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我解佛所说义。

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须菩提。

汝若作是念。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莫作是念。

如来不以具足相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

若作是念。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

莫作是念。

何以故。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

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

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

得成于忍。

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须菩提。

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

世尊。

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

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

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

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

若善男子善女人。

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

于意云何。

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若是微尘众实有者。

佛则不说是微尘众。

所以者何。

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

是名微尘众。

世尊。

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

是名世界。

何以故。

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

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

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

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

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须菩提。

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

于意云何。

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世尊。

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何以故。

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于一切法。

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

所言法相者。

如来说即非法相。

是名法相。

须菩提。

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只世界七宝持用布施。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

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

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

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求解,弄璋弄瓦是什么意思?怎么用?

古人指生下男孩子把璋给男孩子玩,璋是指一种玉器,希望儿子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后人因此称生男孩为弄璋。

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而把生下女孩子称为“弄瓦之喜”。

典故“弄璋、弄瓦”典出《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 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

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实为重男轻女的说法。

“寝床弄璋”、“寝地弄瓦”的区别在民国时代仍变相存在。

有的地方生男曰“大喜”,生女曰“小喜”,亲友赠送彩帐、喜联,男书“弄璋”,女书“弄瓦”。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曾揭露和批判过这种重男轻女的做法:生个儿子,便当作宝贝,放在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手里拿块玉(璋)玩玩;生个女儿,便只能丢在地上,给她一片瓦(纺砖)弄弄。

触不及防的土味情话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