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片段目录:一、春天的景物描写二、夏天的景物描写三、秋天的景物描写四、冬天的景物描写五、校园的景物描写六、湖的景物描写七、家乡的景物描写八、月亮的景物描写一、春天的景物描写1、蔚蓝的天空中,相嵌着一朵朵洁白无瑕的云朵。
它们没有线条,就像目录: 一、春天的景物描写二、夏天的景物描写三、秋天的景物描写四、冬天的景物描写五、校园的景物描写六、湖的景物描写KCB齿轮泵七、家乡的景物描写八、月亮的景物描写 一、春天的景物描写1、蔚蓝的天空中,相嵌着一朵朵洁白无瑕的云朵。
它们没有线条,就像只用颜料渲染一般,相互混合着。
在微风的吹拂下,有的犹如绵羊似的在蔚蓝的草原上奔跑着;有的又如万马奔腾,灰尘如浪;有的则如一条玉龙在空中腾飞,那威严的态度,那惊人的速度,那惊心动魄的吼叫声,令人心神未定
在遥远之处,隐隐约约可见一座座青山。
它们连绵不断,犹如一个个青少年手牵着手,在酣畅淋漓的歌颂春天的灿烂
在微风中,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蝴蝶伴随着柳丝一起舞蹈;一颗颗火红般的桃树更是为着光彩夺目的春天增添了几分秀色与生机。
那2CY系列齿轮泵灼灼入伙、皑皑如雪的花儿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芳香。
青青的小草,随着风的吹拂,拉着手,也为春天歌唱。
这是我想起了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更是显示出了青草的生机。
还有那嫩绿的叶子,动物们的勃勃生机,那各色鲜艳的花朵,都像赶集似的相聚一起,凑成了一个五彩斑
仿写句子张晓风回首风烟
《—》这篇散文,由《一捆柴》、《一条西裤》、《一柄伞》、《一个声音》四篇独立的百字文组成.《一捆柴》写一位名医治好了一位穷人,而分文不取.这穷苦的山地人因此砍了一捆柴,走了三天路,把它送给医生.城里早已不烧柴了,但医生说“在我行医的生涯中,从未受过这样贵重、昂价的礼物”.《一柄伞》写一个陌生人在微雨的车站中为我打伞引起我心灵的震颤,《一个声音》写寂寞的我于午夜时分从电话中听到温柔而又耐心的报时声的激动.这几篇短文都由富有戏剧性的场景和对话组成.其中包含着一个个显现深刻而重要的旨趣和丰富意蕴的情境,表现出一个剧作家善于提炼和攫取生活诗意的功力.拾起一个个平凡的生活碎片,虔诚地精心地擦拭它们,使之闪出意想不到的光芒来. 张晓风,1941年生,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著作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 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爱情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张晓风地毯的那一端 初雪 孤意与深情她曾教过我 常常,我想起那座山 那部车子大型家家酒 绿色的书简 爱情篇饮啄篇 衣履篇 春之怀古花之笔记 步下红毯之后 圣诞之拓片大音 母亲的羽衣 好艳丽的一块土种种有情 梅妃 一路行去情怀 替古人担忧 生活赋画睛 有些人 魔季回到家里 光环 雨天的书秋天·秋天 细细的潮音 小小的烛光归去 我喜欢 我有咏物篇 不能被增加的人 人物篇遇见 我在 遇月,阙也 情怀 描容矛盾篇(之一) 矛盾篇(之二) 矛盾篇(之三)只因为年轻啊 一句好话 触目你要做什么 从你美丽的流域 回首风烟鼻子底下就是路 林中杂想 谁敢? 眼种四则 动情二章 想要道谢的时刻幸亏 玉想 色识故事行 老师,这样,可以吗?初心错误 河飞记 仗美执言值得欢喜赞叹的《欢喜赞叹》 溯洄 火中取莲
张晓风散文精选段落摘抄~~~300字
阳光,一杯芳茗,一本小书,静静地品味。
你是隔世女子,躲在氤氲缭绕的水乡,耳际泉咚,如沐春风。
这样的时候适合想:或季节的感思,或以前的故事,或佳人的传奇。
渐渐,思绪流淌,一程又一程。
拿来一笔,把这些清丽的心情涂抹,就是一篇纯美的散文。
友人气愤地说:“这样的顶多是小女人的散文,没有半点气势。
”我窃笑,小女人的文字怎么了,如果把它写得隽永秀丽,也是一抹亮丽的风景。
散文,有各式各样的好,巴金的散文是哲思的,余秋雨的文化散文是知识的,小女人的散文就是用一份独到的心情品出来的。
散文,有时真的只要有一份心情,一舒卷,就成文。
但,现在文坛上的作家,大多数是在小说或诗歌上有了一定的成就之后,才去写散文。
读散文,像是在跟着作者过日子,日子的色彩就是作者的悲喜。
一个作家,一生几乎就写散文,那她肯定成“精”。
我在此岸,泅渡散文的彼岸。
途中,我不断退缩,或藏在尘世的背面,或在别的文体里高歌。
只是,在心平气和,平淡的日子里,还是选择散文。
她,在那座结满乡愁的岛上,用文字,将“散文”打扮地漂漂亮亮。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1949年抵台北,毕业于东吴大学中文系。
现在台湾着名女作家,也是是台湾十大散文家之一。
代表作:《红地毯的那一端》,《从你那美丽的流域》,《玉想》,《秋千上的女子》等。
有人评价她的散文说:“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 她说:“散文是一种透明如水晶的文体,你自己无所遁形,至今仍不知如何面对把我读得清清楚楚的读者。
” 我说:“我是你的读者,一直。
你的文章我一遍一遍的读,每次都被里面氤氲着的氛围打动,或古典,或字眼,或笔法。
只是,我还没有把你读得清清楚楚,因为,我还没能达到你的彼岸。
” 她的文章里,大都写得是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感想。
里面,总有许多相似的心绪,一一品,品出了各种女子独特的气质。
如退稿,她说:“退稿的灾难只是滴水一粒尘的灾难,人生的灾难才叫排山倒海呢
”我也坦然地面对的自己的文字,不管是是被刻成铅字,还或被编辑退稿,凭着一份喜欢,孜孜不卷。
如有人对我说,中文系出生的人是不可能在文字上有什么成就。
在彷徨的时候,她又告诉我说,如果我自己肯去了解,其间有难以言表的美丽,《论语》,可以让我低徊之致;史行行间都有惊叹号。
世界上既无一本书能教人完全写作,也无一本书完全于写作无益。
人生,都需要一些鼓舞,需要在自己遇到障碍的时候,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长大。
还有,她写文字仅仅是因为她有“想试一下的冲动”,我因为也有那么一些小小的冲动,就写了那么多关于自己心灵上的文字。
一直,就喜欢那些可以把古典信手拈来的作家。
在他们的笔下,古典不在是在泛黄的纸堆里淹没,而是活灵活现地走了出来。
如果是女作家,我认为她一定是着一席古衫,身上泛着宋词的馨香,款款而来。
张晓风应该就是那样的一位。
也许因为她的知识,也许是她有着一份敏感的心灵,把古典的花朵一一摘来,成文中花小小的一瓣馨香。
在《秋千上的女子》里,她引用了古诗里好多带“秋千”的诗句:“秋千外,绿水桥平”,“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敢上秋千”……仅仅是一句“秋千外,绿水桥平”,我也写我的《秋千外》;仅仅是她说“我向来觉得少游的词最适合年轻人读,淡淡的哀伤,怅怅的感喟,不需要什么理由就可以愁起来的愁或者未经规划便深深堕落的情劫”,我就花了好多个的午后,静静地读秦观的诗词。
我又认识好多“愁”的字眼,写了关于自己“愁”的文字。
还有,她的文字,还会用古代耳熟能详的事迹阐发现实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就因为走了那一步,文章就可以更容易打动读者。
《不朽的失眠》中,她写的是张继落榜的事。
作者根据自己独有的体会,把当时张继在小舟上未知前路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当时的月亮,渔火,钟声一一从古书中复活,《枫桥夜泊》的诗句也铿锵响起。
如果那时一个高考落榜生看到了这样的文字,他的斗志也许就会昂扬,会更好地去面对人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在《卓文君和她的一枚铜钱》,她把那首《白头吟》,吟出了另一番味道。
两个的爱情,在人生即将迟暮的时候,又会是怎样
像这样的文章,就触动的时间的弦,把一场爱情写得更加富有生活意味。
每个人的爱恨情愁,在生命的最后,剩下也许只是记忆而已,其它的一切早已淡去。
她的语言,是成熟的。
她拥有的不仅是自己的风格,还有就是大胆奇特而又贴近的想象。
她在《常常,我会想起那座山》,中,把纷至沓来的群山比作花瓣,水上的自己比作花蕊;在《也是水媚》,因为报纸分好的类,看起来像一垛垛的砌砖,她仿佛就成了俯首着古墙而望的人,看到了高棉,看到了越南,看到了孟加拉,也看到了自己的故乡。
如果一个作家连比喻也独具特色,那样的作家就真的成“家”了。
我们在学一些作家文字的时候,不仅仅要看她们怎么写,还要看是他为什么会写这样的事情,又通过怎样的思绪转化,写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字。
余光中说:“张晓风不愧是第三代散文家里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这支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而即使在柔婉的时候,也带有一点刚劲。
”张晓风,也只是尘世间一女子。
只是,她通过自己独到的笔墨,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字天地。
闭上眼睛静听,那里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静听海水的声音,在无数的笔墨里,还有她对故乡无比的思念……诗余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张晓风简介
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
八岁后赴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简称浸大),HKBU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
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
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
” 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皆评价甚高。
曾得过吴三连,中山国家文艺奖,当选过十大杰出女青年。
张晓风《六桥》讲述了什么,告诉我们了什么
张晓风女士的《六桥》。
在这篇文章的诵读中,可以加深了对苏轼、对六桥、对西湖、对江南的理解。
我们虔诚地用两腿走过风景,用两眼膜拜,用一颗打开的心来领受自然、历史、人文对我们的丰厚赐予。
杜甫《登高》,白居易《瑟琶行》,柳永《雨霖钤》这几首的诗句以及翻译是什么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详细解释】 1.升至高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三国魏阮籍之十五:“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明刘基诗:“登高望四方,但见山与河。
”清·田兰芳《蓬莱道院(袁可立别业)待月诗》:“非君谁发登高兴,老向交游事事慵。
”郁达夫:“这样的念了一句,他忽然动了登高望远的心思。
” 2.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登高的风俗。
南朝梁吴均:“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於此。
”唐王维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冰心二三:“九月九重阳节,古人登高的日子,我们正好有远足旅行,游览名胜。
” 3.指农历正月初七和十五日登高的风俗。
晋陶潜诗之二:“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南朝梁宗懔:“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登高赋诗。
”:“尝正月十五日,上与近臣登高。
”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一:“古人登高不止重阳。
石虎《邺中记》:‘正月十五日有登高之会。
’桓温参军张望有《七日登高》诗,韩退之有《人日城南登高》诗,盖即《老子》所云‘众人熙熙,如登春台’之意。
” 4.锦的别名。
晋陆翽《邺中记》:“锦有大登高小登高等名,工巧百数,不可胜计也。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邺地登高之锦,自濯江波;平阳采桑之津,躬劳蚕月。
”[1] 作品简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但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南下夔州。
这时的杜甫,已经五十六岁,生活困窘,病魔缠身。
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
意境深沉,含蓄不尽;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四句写江边秋景。
首联开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是诗人登高首先看到的景象。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诗人的文字,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笼罩着浓浓的“悲秋”气氛,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风急”两字,起句非凡,气势磅礴,令人敬畏;“猿啸哀”,则极度渲染“悲秋”气氛,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之意。
仔细品味,首联十四字, 无一虚设,字字精练;用字遣辞,神斧鬼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千古名句,极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象,集中地表现了“悲秋”的典型特征。
在诗人登高之处,仰望,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不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激流而来。
这一联,仰视与俯视结合的景象描写,颇有疏宕之气。
“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不尽”,拓展了长江的勃大,“滚滚来”,又渲染了激流的态势。
我们可以体会出,这一联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它的境界非常壮阔、雄浑,对人们的触动不仅仅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也让人想到了生命的易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这一联对仗精工,沉郁悲凉,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被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后四句抒发感慨。
诗人在前两联极力描写“悲秋”的景象,直到颈联,才点出“悲秋”两字。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比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临高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此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
语言极为凝炼。
“独登台”,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常作客”,则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活。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
“悲秋”两字写得极为沉重。
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而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徘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
诗到此处,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了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加了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了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使诗意更见深沉。
这一联,十四字含有八层意思,且对仗极其精确。
八层意思,无不含“悲”:他乡作客,一可悲;长年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寒秋作客,四可悲;暮齿无为,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独登高,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这种种的可悲,使诗人倍感身世的凄凉。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多病,以至需要停杯戒酒。
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首两联的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并分承五、六两句。
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添,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了。
这一联,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纵观整首诗,布局极为严谨,前半部分的四句,重在写景;后半部分的四句,重在抒情,但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每一句各有偏重,在写法上又有错综之妙。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技法,形、声、色、态:逐一得到表现。
颌联着重渲染秋天的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技法,传神会意,含蓄深刻,让人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
三联表现情感,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第四联又从白发日添、抑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潦倒不堪。
这样的写法和布局,使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艺术地跃然纸上。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牌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有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绝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臣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哎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引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通行本有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其中“冰下难”三字,论者注说纷纭,至今莫衷一是。
究其所以,就在于因版本的异文而产生的不同理解与训释。
请看版本的译文:①作“冰下滩”——明万历三十四年马元调刊本《白氏长庆集》,清康熙四十三年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清康熙四十六年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②作“水下滩”——汪立名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扬州诗局刊本《全唐诗》在“水”下注“一作‘冰’”、在“滩”下注“一作‘难’”;北京图书馆藏失名临何焯校一隅草堂刊本《白香山诗集》;③作“水下滩”——明隆庆刊本《文苑英华》在“水”下注“一作‘冰’”,《四部丛刊》影印日本那波道圆翻宋本《白氏长庆集》;④作“冰下难”——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宋绍兴本《白氏文集》,清卢文弨《群书拾补》校《白氏文集》。
琵琶曲《琵琶行》内容介绍:琵琶协奏曲,张晓峰作曲。
表达的内容与白居易诗《琵琶行》一致。
引子由琵琶和箫奏出自由的散板旋律,筝则以流水般的琶音衬托,描绘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意境。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乐队以慢速奏出白居易的主题,豪放洒脱。
然后是悠美的琵琶声,接着,乐队与琵琶时分时合,犹如“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的情景;②“说尽心中无限事”:委婉连绵的旋律配以琵琶连珠般的轮指和琵琶女的主题,深刻地表现了感情绯恻,忧患沧桑的古代妇女的形象。
接着,运用多种手法,根据诗的描述,刻划了琵琶女形象的不同侧面高超的演奏技艺、风流的教坊生涯和凄凉的天涯沦落;③“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以摇指变化再现了琵琶女的主题,更加深沉悠长;二胡悠缓的独奏,恰似诗人的感叹。
继而旋律连续的上下行模进,琵琶和乐队的交替奏鸣,诗人和琵琶女主题的糅合发展,犹如诗人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④尾声“月白江心”:皓月当空,秋水如银,唯有琵琶的泛音在寂静的夜色中飘荡。
【司马青衫】司马青衫 ( sī mǎ qīng shān )解 释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
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伤。
出 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示 例 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
岂湿着~泪
(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司马青衫,作为典故,出自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后来高中语文课文王实甫《长亭送别》“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林觉民《与妻书》“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都用到这个典故。
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在送客上船时,偶然听得琵琶声,于是邀请琵琶女演奏。
在和琵琶女对话中,白居易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觉得他们两人命运相同,写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惊人句,并为之泪湿青衫。
青衫,是白居易司马身份的标志。
“司马青衫”表达的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意思。
因此,古代诗人常用此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心痛苦而伤心流泪。
宋司马光《锦堂春》“席上青衫湿透,算感旧、何止琵琶。
”是说“伤心事”还不止琵琶女的身世。
金吴激《人月圆》从“南朝千古伤心事”一直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也是指伤心事太多,其中“同是天涯”还用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句子。
元白朴《夺锦标》在新亭眺望时触目伤心,也说到“谁念江州司马,沦落天涯,青衫未免沾湿”,这里就是写自己的悲痛了。
还有反用这个典故的,如刘镇《水龙吟》“笑多情司马,留春无计,湿青衫泪”和辛弃疾《满江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不过这些反用,表面上是旷达的样子,实际上蕴含着更多的悲痛。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声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
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不情愿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
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
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
柳永《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