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张承志《黑骏马》的读后感(1000字左右),谢
《黑骏马》小说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
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
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质、勤劳的美德。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白音宝力格幼年丧母,父亲无暇养育,把他托付给伯勒根草原上的老额吉(母亲的意思)抚养;少女索米娅(春天的新芽的意思)是个孤儿,因同样的原因也被老额吉收养。
额吉没有亲人,把两个孩子当亲生儿女一样抚育成人。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额吉想让他们结为终身伴侣,但心怀抱负的白音宝力格一心想到外面读书,将来做一名兽医。
白音接到通知,要他到苏木(乡镇)参加兽医培训班,这正是他所期盼的。
索米娅送白音去培训班,搭的是一辆运羊毛的货车,因驾驶仓已坐满,两个人坐在货箱的羊毛堆里,货车夜晚出发,深秋的寒风透骨,两个年轻人相互依偎着,直到天边露出曙光。
在朝霞的见证下,两人立下誓言,要结为夫妻,永世相爱,并约定培训班结束后就回家结婚。
白音学成回到伯勒根草原,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他发现索米娅总是躲着他,并以异样的目光惊惶的注视白音。
在一次年轻人的聚会上,酒后的白音宝力格得知,索米娅已经怀上了黄毛希拉的孩子,黄毛希拉是个远近闻名的恶棍。
白音宝力格的精神几乎崩溃,在巨大的打击下,他决定出走。
九年后,白音宝力格大学毕业,成了自治区畜牧厅的一名技术员。
因为作草原牧业调查,27岁的白音宝力格又回到了家乡伯勒根草原。
他决定去寻找他的索米娅,而此时,索米娅已经远嫁到诺盖淖尔湖畔的异乡。
老额吉死后索米娅带着孩子(此前她生下了黄毛希拉的孩子,给她取名其其格(美丽的小花的意思。
))艰难度日。
车夫达瓦仓可怜她们母子,娶了索米娅,索米娅又为达瓦仓生了三个儿子,一家人在诺盖淖尔过着穷困而平静的生活。
其其格是个异常瘦弱的小姑娘,继父对她不怎么好,为了给其其格幼小的心灵一丝安慰和期待,索米娅谎称其其格的父亲是白音宝力格,并告诉其其格,她的父亲有一天会骑着一匹叫钢嘎哈拉的黑骏马来找她们。
当他们相见时,白音宝力格默认了这个善意的谎言,而其其格真的对白音宝力格产生了父亲一般的依恋……小说的最后,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离开了诺盖淖尔,唱起了这首《钢嘎.哈拉》(黑骏马的意思)长调古歌。
“当我的长调和全部音乐终于悄然逝去的一霎间,我滚鞍下马,猛的把身体扑进青青的茂密草丛之中。
我悄悄亲吻着这苦涩的草地,亲吻着这片留下了我和索米娅的斑斑足迹和炽热爱情,这出现过我永志不忘的美丽朝霞和伸展着我的亲人们生路的大草原。
我悄悄地哭了,就像古歌中那个骑着黑骏马的牧人一样。
”哀婉的长调 母性的光辉||张承志《黑骏马》读完张承志的小说《黑骏马》,我想了很久。
这是一部很久以前的小说,久到,70年代生人的一辈也跟小说的时代背景差着一代。
小说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却获得了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它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蒙古民歌《黑骏马》为主线,记录了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
我不想复述这小说的故事情结,因为对一部完整的作品而言,任何复述都有损于她的完美,任何缩减,都是对她的伤害。
我只想说说我看这篇作品的思考。
关于爱情。
有人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这是对的,但它首先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才会被文学创作者们认识到、写出来,也才能在写出来后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而久传不衰。
《黑骏马》中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的爱情,来得自然,来得热烈,就象在烈日中暴晒着的一枚豆夹,突然就爆开来;但,结束得也快,也剧烈。
当白音宝力格兴奋地从学校培训半年后飞奔归来,迎接他的,是索米娅鼓鼓的肚子。
这肚子里的孩子,来源于罪恶,却把一个原来热烈得仿佛沸腾、浓重得似乎化不开的爱情,降到了冰点以下,淡到了比水还清,把一份相守终生的誓言砸得粉碎。
爱情是一件瓷器么
美丽而易碎
爱情是一张水粉画么
只能挂在墙上,但自然的雨水一淋,就变得斑驳
爱情是烈酒么
喝下去让人热血沸腾,但点起来却烈火熊熊,把一切烧干燃尽……关于人生。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被问过:你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在我的想象中,如果问的是街头的艳装少女或酷酷少年,估计会笑,然后给你一个回答:是快乐
而一个老年人无论男女,估计都会告诉你:是儿女。
中年人,大多会一笑而过,甚至会有人以智者的眼神嘲弄你,仿佛是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怎么还没想明白
”实际上,中年人,是活得最聪明,却想得最糊涂,所以生活得最累的一代。
中年人,什么都经过了一些,对什么事都有了一些思考,也有了一些应对的方法,看起来成熟了一些。
但实际上,中年,只到了学生时期的中学时代,什么知识都有了一定基础,什么方程都了解了一定的解法,却广而不专,博而不深。
只有每经过一次新的课程,每经历一次生活中或大或小的变故,或者,对自己以前的人生经历有一次深刻的再认识,才能有一次质的飞跃,思想上更成熟一层。
关于生命。
实际上,这部作品最让我震撼的,是奶奶和索米娅对待生命的态度。
得知索米娅被那个黄毛恶棍强奸并怀孕了,白音宝力格愤怒地跑回家找出父亲给他的蒙古刀,要去杀了那个黄毛鬼。
可是奶奶却用充满奇怪的口吻说:“怎么,孩子,难道为了这件事也值得去杀人吗
”奶奶认为,佛爷和牧人们对此事并不介意,草原上的女人世世代代都如此,知道索米娅能生养是件好事。
她们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
而自以为是文明人的主人公,包括我们,都很难接受。
我们都知道,我们本身,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我们选择的。
我们也都相信,人,是生而平等的。
但我们还是难以接受,那些罪恶种下的果实,把本不属于那个孩子的罪恶强加于他的头上。
早期,想扼杀他的生命;后期,直接扼杀他的思想与灵魂。
那个叫其其格的小女孩,在索米娅的母爱下,虽然生得先天不足,却后天健康、懂事,聪明、善良,每读到作者描写她的语言,我都心里疼一下……我喜欢蒙古长调,那悠长、粗旷、宏亮、高亢、哀婉,只用声调不用歌词就能唱得你荡气回肠的音乐,那种你只听过一次,第二次就能在千百种音乐中一下就分辨出来的音乐。
这一次阅读,我循环听着两首歌,腾格尔的《天堂》,还有一首,不是他唱的,名字也叫《黑骏马》。
求张承志在金牧场中对于向日葵的那段描述
读小学一年级时,上第一节课就是老师点名、同学们相互之间认识这些内容,整个课堂的气氛显得热烈而又紧张。
那时,我们这些从四面八方赶到一起来读书的野娃娃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好奇和有趣儿。
就在老师点到我的名字:夏泽奎时,引来了同学们的一阵笑声,我被弄得莫明莫妙,不知所措。
你要想,一个面对着全是陌生面孔的小男孩受到这样的哄笑该是多么的尴尬呀!下课后我羞得把头深深埋在桌子底下,直到邻居家的洋洋把头伸到我的耳旁悄悄地说,“他们叫你向日葵呢,觉得你的名字挺有意思的。
”我听了洋洋的解释后才明白过来,消了气。
从此,我的这个别名“向日葵”就被叫开了,我也乐意别人这样叫。
放学以后,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这些小学生“坏透”了。
常常的,只要一看见庄稼地里或河岸上的向日葵,就迫不及待地摘下来。
有的把尚未成熟的葵花子儿掰下来撒得沿途都是,还有的把它当作小轱辘边走边朝前滚着,玩得好过瘾哟!因为有了那个“别名”,我逐渐对向日葵这种植物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每当我见到它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用脸亲亲它,用手轻轻地抚摸它,还偷偷对着它说,“我爱你
”当遇到别人摘它时我就极力劝阻。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正准备摘一朵葵花时,我急得在路上大骂起来,这位小伙子气得扭身走到我面前“啪、啪”两巴掌,当时我哭得好伤心啊!哭罢之后我仍然走过去亲亲它,而这时的它仿佛也低下了头,为我刚才所受的委屈感到难过。
我们似乎是同病相怜!? 长大以后,城市生活中很少能见到向日葵了。
每到一个地方,我总是本能地寻觅它、期盼它,渴望它能像小时候那样和我“同甘共苦”。
常常地,各式各样的鲜花环绕着我们,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牡丹的华贵、玫瑰的娇媚、菊花的高洁,这些美丽的花朵都无法取代我对向日葵的那份独有的情感。
它是那样的朴素、又是那样的热烈,清晨时迎着朝霞,它是那样生机勃勃;黄昏时送别夕阳,它又是那样宁和、安详……? 当我读了法国画家梵高的传记之后,立刻便喜欢上了这个酷爱金色、被塔希提炽烈的阳光、麦田、向日葵所盅惑的倔强老头。
那段时间里,我很痴迷于有关他的所有书籍:他的传记、他的书信集、对他的种类繁多的评传以及他的绘画作品,尤其使我感到亲切和慰籍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他身后价值千万的那幅油画作品的标题就叫《向日葵》。
他对于艺术孜孜不倦地探求、他的精神品格、他的人格魅力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我、震撼了我的心灵。
梵高已经成为当代人文精神的一面辉煌旗帜。
作家张承志更是对他推崇备至:因为对梵高的热爱,他学起了绘画,并用自己亲手临摹的梵高的《向日葵》作为长篇处女作《金牧场》的封面,以寄托他对梵高的无比崇敬之情。
? 儿时的玩伴都已长大成人、各分东西了。
如今,我再也听不到那一声声童稚的嬉闹,听不到他们围着我尖声叫喊“向日葵”、“向日葵”的声音了,偶尔,我会梦见他们;在梦中,我躺在山坡上,漫山遍野都是一朵朵金黄色的、怒放的向日葵,它们围护着我,向着我频频点头;从遥远的天际隐隐传来一阵低语:向日葵,向日葵,向日葵……
张承志的生平,能用于作文中
张承志[编辑本段]张承志 张承志,男,回族,笔名:张录山,经名:赛义德。
1948年生于北京。
原籍山东省济南市。
曾供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等处。
现为自由职业作家。
1978年开始笔耕。
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已出版著作30余种。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义气质”著称。
个人简介 张承志在清华附中高中毕业后,于1968-1972年在内蒙古乌珠穆沁插队当牧民。
1972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75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搞考古工作。
1978年以突出成绩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翁独健先生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
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1987年调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当专业作家,现辞职为自由作家并作油画。
1983-198 4年曾以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定地区研究计划合作人及东洋文库外国人研究员的身份在日本搞中北亚历史研究,其后几度应邀赴日本搞学术研究和讲学,并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蒙古等国家。
长期从事中亚、新疆、甘宁青伊斯兰黄土高原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
信仰伊斯兰教。
使用数种外语。
1985年当选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
《小说选刊》编委。
1987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中。
处女作为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发表于内蒙古蒙文杂志《花的原野/1978,6》上,第一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获得了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得《十月》第一次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张承志《三份没有印在书上的前言》(《花城/94,3》)中称,张承志有三本仅以外文出版的作品,即为《内蒙古大草原游牧志》(七、八年前出版,在日本印行六次,作者认为就作品对游牧生活细节的描绘来说,海外尚没有能与它相比者,但他为它被当作旅行手册而感到可悲,他盼望的读者是企图为青春寻找意义的年轻人,而不是游客或少数所谓专家学者。
)、《中国之中的伊斯兰教》、《红卫兵的时代》(以日文创作,日本发行,四万册),后者被作者认为是第一本关于早期红卫兵运动的正面总结。
,他说:对此我有认真的把握。
因为在所谓老红卫兵的成员中,我尚未发现有谁比我对红卫兵造反事实的意义更肯定;也没有谁比我对红卫兵的特权阶级思想更敌对,这是第一点。
其次是因为十几年来我一直留心了西方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和左翼运动,我注意到了它们不可否定的意义,也注意到了它们优于和劣于我们的方面。
。
生平纪实 张承志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968年到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插队,在草原上当了四年的牧民。
1972年人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
1975年毕业分配到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组工作。
1978年发表处女作《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人民文学》1978年10期),引起文坛注意,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同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语言系学习,研究蒙古族及北方诸民族的历史。
1981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张承志畅谈中日文1978年以突出成绩考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翁独健先生的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不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7年调海军政治部文化部当专业作家,现在辞职为自由作家并作油画。
长期从事中亚、新疆、甘宁青伊斯兰黄土高原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
信仰伊斯兰。
使用数种外语。
1978 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
代表性作品有小说集《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长篇小说《金牧场》、《心灵史》;散文集《荒芜英雄路》、《清洁的精神》等。
张诚志以一种独立不羁 ,庄严深邃,冷峻热烈的审美品格。
张承志以一种独白的方式表达着他的精神哲学,以一种自信坚定的姿态捍卫着一种神圣价值观,一种熔铸诗歌、音乐、绘画、历史和哲学的复杂形态创造着“美文”。
他那种具有燃烧性和震撼力的新语言和新思想,显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创性魅力。
1981—1982年曾在日本东京大学进修。
这时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金牧场》,中短篇小说《北方的河》、《黑骏马》、《黄泥小屋》等,其中《黑骏马》、《北方的河》分获1981—1982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他被称作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漫游者,早期以草原生活为题材,从大地、民间汲取精神养料;稍后他把个人理想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开始了他对于回民生存和真主信仰的探索。
1984年,他到回民聚集地西海固,在那里结识了一大批哲合忍耶的教友,他们为了维护信仰的纯洁及张承志心灵的自由而不惜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震动了张承志。
他不仅成了哲合忍耶教徒,而且用文学的形式写了一部宗教史《心灵史》(花城出版社1991年初版),在文坛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编辑本段]张承志-主要作品短篇小说 《辉煌的波马》张承志散文《北望长城外》 《胡涂乱抹》 《美丽瞬间》 《凝固火焰》 《九座宫殿》 《雪路》 《晚潮》 《绿夜》 《顶峰》 《大坂》 《春天》中篇小说 《北方的河》 《黑骏马》《聋子的耳朵》长篇小说 《心灵史》 《西省暗杀考》散文随笔 《荒芜英雄路》(随笔集) 《墨浓时惊无语》 《美文的沙漠》 《波斯的礼物》 《日本留言》 《面纱》 《袍子经》 《敬重与惜别》[编辑本段]张承志——作品简介《黑骏马》 《黑骏马》以一个男人离乡返乡的心路历程和一出凄美的爱情故事折射出蒙古民族在新旧观念冲撞中的自我抉择,以及作为草原理想一代的挣扎和呐喊。
《北方的河》 《北方的河》所讲的主人公是一个回城的大龄知青,为了摆脱命运,准备考研,所考的是冷门的地理学。
书中淡淡地写了朦胧的爱情,写了平庸生活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写了生活对激情的磨钝,写了在北方的河中所汲取的力量。
《西省暗杀考》 《西省暗杀考》在荒凉的西部,有一个叫一棵杨的小村庄。
历史上的某一天,义军首领马化龙在这里被凌迟处死,死前,他面对刽子手的尖刀预言说,四十年后,会有人为我报仇的。
多年后,这里果然发生了鲜血淋漓的杀戮。
[编辑本段]张承志——人物评价 典型的愤青型作家。
因为在他的小说中,多半体现的是民族文化悠扬的历史,读起来缓慢而优美。
但他的散文却体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小说的风格,愤世嫉俗,而且带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并对诸多国际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字里行间,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典型的忧患意识。
在张承志的散文中,作家对中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作家说:失败的大陆像一艘下沉的巨轮,我是它还给卑鄙海洋的一个漩涡,尽管我不能成为桅杆上的旗。
过多的深思熟虑,使作家越来越忧愁.每每心烦意乱,他总会想起多年前被流放到草原当知青的那段时光.苦难而珍贵。
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别是对回族和维吾尔族的文化,张承志总是毫不吝啬自己的笔墨,大肆进行夸赞,张承志甚至直言:“我的根在西亚的阿拉伯”。
草原,已然成为他所有记忆里最深的源头,里面藏着他对草原人民深深的热爱。
同样的忧患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张承志最欣赏的作家就是伟大的文学旗帜鲁迅。
对先生的尊敬也溢于言表。
同样留学过日本的经历,使作家对日本这个国家有着较深的理解。
他说,这个国家有岛国特有的封闭意识。
很多人都曾选择到这个国家留学,但终究还是离它而去。
听说,日本人里有一个叫永三郎的大学教授,因不满日本教科书里扭曲对侵略中国事实的掩盖,20年来一直和日本教育社打官司,却终以败诉告终。
彻底揭示了日本法律的薄弱。
张承志在一次日本之旅时,恭敬的向这位因官司而瘦得可怜的老人献上了一盆万年青,以使他相信在中国是有人对他心怀感激的。
在所有人类的陋习中,作家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歧视。
这是孤立和毁灭一个人的致命伤口。
不管是在文革还是当今,中国还是外国,作家都对这种场面进行了多次的描写。
对这种性格提出了严厉的批判,但他同时又无奈的指出;在很多时候,人们不是在歧视别人,就是被别人歧视,所以,骨子里的张承志,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
[编辑本段]张承志-个人影响 从创作上看,张承志八十年代初以知青题材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知名,并在其中开始了他以“人民”为主题的探索。
九十年代之后张承志以其具有宗教气质的长篇小说《心灵史》而震动文坛,并高张起一面向世俗挑战的旗帜。
但我以为其最有成就的作品却是八十年代前期的两部中篇小说:《北方的河》与《黑骏马》,这些作品中表达出的对人的价值思考令人难以忘怀. 张承志曾出访美国、加拿大、德国、蒙古等国家。
长期从事中亚、新疆、甘宁青伊斯兰黄土高原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
信仰伊斯兰教。
使用数种外语。
1985年当先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
《小说选刊》编委。
1987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国际传记中心收入《世界名人录/世界作家名人录》中。
处女作为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发表于内蒙古蒙文杂志《花的原野/1978,6》上,第一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获得了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得《十月》第一次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三份没有印在书上的前言》(《花城/94,3》)中称,张承志有三本仅以外文出版的作品,即为《内蒙古大草原游牧志》(七、八年前出版,在日本印行六次,作者认为就作品对游牧生活细节的描绘来说,海外尚没有能与它相比者,但他为它被当作旅行手册而感到可悲,他盼望的读者是企图为青春寻找意义的年轻人,而不是游客或少数所谓专家学者。
)、《中国之中的伊斯兰教》、《红卫兵的时代》(以日文创作,日本发行,四万册),后者被作者认为是第一本关于早期红卫兵运动的正面总结。
,他说:对此我有认真的把握。
因为在所谓老红卫兵的成员中,我尚未发现有谁比我对红卫兵造反事实的意义更肯定;也没有谁比我对红卫兵的特权阶级思想更敌对,这是第一点。
其次是因为十几年来我一直留心了西方六十年代的学生运动和左翼运动,我注意到了它们不可否定的意义,也注意到了它们优于和劣于我们的方面。
。
因此独特的创作主题,他被称作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漫游者,早期以草原生活为题材,从大地、民间汲取斧神养料;稍后他把个人理想与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开始了他对于回民生存和真主信仰的探索。
1984年,他到回民聚集地西海固,在那里结识了一大批哲合忍耶的教友,他们为了维护信仰的纯洁及心灵的自由而不惜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震动了张承志。
他不仅成了哲合忍耶教徒,而且用文学的形式写了一部宗教史《心灵史》(花城出版社1991年初版),在文坛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他用宗教写作为现代社会的精神沉沦亮出了一条拯救之路,著有随笔集《荒芜英雄路》等。
然而他作品中越来越浓厚的宗教倾向也引起了争议。
张承志照片(5)
张承志姓名打分
我认为书中结局是最好的:索米亚结婚生子,白音宝利格有自己的新生活。
如果当初白音宝利格原谅了被别人玷污以至怀孕的索米亚,他俩结婚了,这个事仍会是他俩生活中的伤疤,永恒的隔膜。
白音宝利格离开是最好的选择,起码他俩之间会有令人回味一生的爱恋。
如果要抱怨,就抱怨命吧
比较有意境的句子。
图片
想给你一首唐伯虎的《桃花坞》,结果说有被禁内容,自己找着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