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写一首诗 霸王别姬后半段这种 语言简短
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升,大王义气尽,贱妾何聊生。
霸王别姬30字的主要内容
霸王别姬,历史典故。
讲述了西楚霸王心高气傲,不听忠言,最终与爱妻生离死别、兵败的故事。
当时百万汉军团团包围了垓下,而身边只有八百名壮士了,感叹自己空有一身顶天立地的力气,却不能打败敌军,发出了一声“,为之奈何”的悲叹。
为了不托累夫君,希望他能够杀出重围,所以刎颈自杀。
项羽与在虞姬后,勇敢的杀出了百万大军的包围,但项羽在最后准备渡过乌江时,却选择了放弃,最终被汉军所杀。
许多人认为,项羽心中最终没有放下死去的虞姬,愿意与她一起赴死。
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悲剧,影响了后世无数人们,千百年来,为之嗟叹。
《霸王别姬》剧本
霸王别姬【第一场】(四汉军、曹参、英布、孔熙、陈贺、彭越、王陵、周勃、樊哙、陈平引韩信同上。
)韩信 (引子) 运筹帷幄,统雄师,一片丹心将汉扶;九里山前十埋伏,决胜策,神出鬼没。
(念) 登台拜帅掌兵符,胸中智谋胜孙吴。
准备一战灭西楚,山河万里壮宏图。
(白) 本帅,韩信。
奉主之命,统领人马,共灭西楚。
想我军自出褒中以来,五年之间,与项王亲临七十余战;劳师动众,千辛万苦。
今项王势孤力弱,胜败就在此一举。
陈平听令。
陈平 (白) 在。
韩信 (白) 带领人马,断项王归路,不得有误。
陈平 (白) 得令。
(陈平下。
)韩信 (白) 樊哙听令。
樊哙 (白) 在。
韩信 (白) 执掌军中大纛旗,不得有误。
樊哙 (白) 得令。
韩信 (白) 众将官。
众人 (同白) 啊。
韩信 (白) 兵发九里山。
众人 (同白) 得令。
(小泣颜回牌。
众人同下。
)【第二场】(大开门牌。
四御林军、四小太监、二大太监引项羽同上。
)项羽 (粉蝶儿牌) 大英雄,盖世无敌,灭嬴秦,复楚地,争战华夷。
(念) 嬴秦无道动戎机,吞并六国又分离。
项刘鸿沟曾割地,汉占东来楚霸西。
(白) 孤,霸王项羽。
孤与刘邦鸿沟割地,讲和罢兵,送回太公、吕氏;不想他反覆背盟,又来寻战。
孤命探马前去打探,未见回报。
项伯 (内白) 走哇
(项伯上。
)项伯 (西皮摇板) 左车背汉来降顺,把本奏与圣明君。
(白) 臣,项伯见驾,大王千岁
项羽 (白) 平身。
项伯 (白) 千千岁
项羽 (白) 上殿有何本奏
项伯 (白) 启大王:今有赵国谋臣李左车背汉来降,求臣引见,现在殿外候旨。
项羽 (白) 哦
孤此时正少谋士,李左车来降,孤之幸也。
只恐他是诈降。
宣他上殿,待孤用言语探其真假。
项伯 (白) 领旨。
大王有旨:李左车上殿。
李左车 (内白) 领旨。
(李左车上。
)李左车 (念) 大胆闯虎穴,引龙入沙滩。
(白) 难臣李左车见驾,大王千岁
项羽 (白) 平身。
李左车 (白) 千千岁
项羽 (白) 李左车。
李左车 (白) 大王。
项羽 (白) 闻你在齐为韩信做幕客,如今忽然背彼来降,莫非行诈
李左车 (白) 啊,大王。
臣前辅赵之时,赵王不用臣言,反命陈馀与韩信交战,被韩信斩陈馀于水。
臣无栖身之处,遂投韩信账下。
那韩信受封齐王以后,致生骄傲之心,凡有策划,皆自断。
在帐下者,言不听,计不从,逃去者十之八九。
今闻大王将与刘邦交战,愿投麾下,以效犬马之劳。
焉敢行诈
项羽 (白) 哼
两国交兵之际,诈降甚多;你今此来,定是探孤虚实
李左车 (白) 啊,大王此言差矣。
想臣乃一谋士,不能披坚执锐,冲锋破敌,不过随在左右,与大王策划耳;听与不听,尽在大王。
楚营虚实,韩信时有探报,不待臣诈降而后知之。
大王若是见疑,是臣误投其主,为不明也;飘荡无依,为不智也。
莫若死在大王之前,以明心迹。
(李左车欲碰死。
)项羽 (白) 且慢
(笑) 哈哈哈……(白) 孤乃相戏耳。
久闻广武先生英名,当时欲往赵国约来,为孤划策;今日果然实心归孤,孤当朝夕与先生商讨破汉之计。
李左车 (白) 大王留臣,臣当为陛下效死。
项羽 (白) 真乃社稷之臣也。
虞子期、周兰 (内同白) 走哇
(虞子期、周兰同上。
)虞子期 (西皮散板) 会稽人马离吴郡,周兰 (西皮散板) 抗拒王命是周殷。
虞子期、周兰 (同白) 臣等见驾,大王千岁
项羽 (白) 二卿平身。
虞子期、周兰 (白) 千千岁
项羽 (白) 有何本奏
周兰 (白) 臣启大王:前命李宁往会稽搬兵,太守一见檄文,即日起兵前来助战,又往舒、六调取周殷,怎奈周殷抗拒王命,按兵不动。
请大王定夺。
项羽 (白) 啊
大胆周殷抗拒孤命,孤誓先灭此贼,然后破汉。
项伯 (白) 且慢
臣启大王:想那周殷乃癣疥之疾,刘邦乃心腹大患。
还请大王三思。
项羽 (白) 容孤思之。
(钟离昧上。
)钟离昧 (白) 启奏大王:韩信贴下榜文,辱骂大王;细作抄来,大王请看。
项羽 (白) 呈上来,待孤观看:(念) “倡议会诸侯,先将无道收。
人心咸背楚,天意属炎刘。
指日亡垓下,临时丧沛楼。
剑光生烈焰,馘斩项王头。
“(白) 哇呀呀……(西皮散板) 咬定牙关骂韩信,拿住贼子万刀分。
(白) 众卿,替孤传旨:即日兴兵破汉。
周兰 (白) 且慢
臣启大王:那韩信恐陛下按兵不动,故尔出此狂言,以激大王之怒。
大王若是出兵,必中韩信诱兵之计。
大王三思。
项羽 (白) 卿家,想孤纵横天下,未尝一日受辱;今被匹夫辱骂,若按兵不动,岂不被诸侯耻笑
虞子期 (白) 臣启大王:汉兵势众,又兼韩信多谋,依臣之见,只可深沟高垒,暂不出兵;候彼军疲乏,陛下以逸待劳,鼓兵而西,一战可胜。
使韩信无以用其谋,张良无以决其策;荥阳、成皋唾手可得也。
项羽 (白) 这个……李左车 (白) 啊,大王,如不亲征,汉兵必攻彭城,倘不能守,则大王无家可归矣。
莫若领兵亲征,胜则汉兵可破,不胜则可退归彭城。
此乃进可以战,退可以守之策。
大王舍此良谋,而欲株守,不亦误乎
项羽 (白) 嗯
先生之言,甚合孤意。
众卿传旨:即日兴兵破汉
虞子期 (白) 还请大王三思
项羽 (白) 孤心已定,不必多奏。
正是:(念) 今得先生必制胜,众人 (同念) 即日兴兵破汉军。
(众人自两边分下。
)虞子期 (白) 且住
我看李左车此来,有些诈意;但是大王发兵之心已定,不能阻止,如何是好
有了
不免去到后宫与娘娘商议商议,或能阻大王出兵,也未可知。
正是:(念) 金殿不能回上意,再请娘娘劝一番。
(虞子期下。
)【第三场】(西皮小开门牌。
八宫女持符节、掌引虞姬同上。
)虞姬 (引子) 明灭蟾光,金风里,鼓角凄凉。
(念) 忆自从征入战场,不知历尽几星霜。
何年得遂还乡愿,兵气销为日月光。
(白) 妾身,西楚霸王账下虞姬。
生长深闺,幼娴书剑;自从随定大王,东征西战,艰难辛苦,不知何日方得太平也
(虞子期上。
)虞子期 (念) 忙将军情事,报与娘娘知。
(白) 来此已是后宫,待我叩环。
宫女 (白) 何人叩环
虞子期 (白) 虞子期请见。
宫女 (白) 候着。
虞子期 (白) 是。
宫女 (白) 启娘娘:虞子期求见。
虞姬 (白) 宣他进宫。
宫女 (白) 是。
虞子期进宫。
虞子期 (白) 领旨。
臣,虞子期见驾,娘娘千岁
虞姬 (白) 平身。
虞子期 (白) 千千岁
虞姬 (白) 进宫何事
虞子期 (白) 这……耳目甚众。
虞姬 (白) 尔等回避。
八宫女 (同白) 是。
(八宫女自两边分下。
)虞姬 (白) 有何机密大事
虞子期 (白) 臣启娘娘:今有刘邦、韩信等,统领大兵前来讨战;我军众寡不敌,正宜深沟高垒,以逸待劳,奈大王听信降臣李左车之言,传旨明日发兵,只恐大王此去中了他人之计。
虞姬 (白) 那群臣何不谏阻
虞子期 (白) 群臣屡谏不听。
虞姬 (白) 这便怎么处
虞子期 (白) 欲请娘娘再劝大王,千万不可出兵。
虞姬 (白) 如此,卿家暂退。
大王回宫时节,待我相劝一番就是。
虞子期 (白) 多谢娘娘。
(虞子期下。
)虞姬 (白) 且住
适听子期之言,出兵甚是不利。
怎奈大王性情刚猛,不纳忠言;恐日久必败于汉兵之手。
思想起来,好不忧虑人也
(八宫女暗同上。
)虞姬 (西皮散板) 大王爷他本是刚强成性,时常里忠言语就不肯纳听。
怕的是西楚地被人吞并,辜负了十数载英勇威名。
(四御林军、二大太监引项羽同上。
)项羽 (西皮散板) 今得了李左车楚国之幸,到后宫与妃子议论出兵。
虞姬 (白) 啊
大王
项羽 (白) 妃子
虞姬 (白) 妾妃接驾,大王千岁
项羽 (白) 妃子平身。
虞姬 (白) 千千岁
项羽 (白) 赐座。
虞姬 (白) 谢座。
项羽 (白) 可恼哇可恼
虞姬 (白) 大王,今日回宫,为何这等着恼
项羽 (白) 妃子哪里知道,今有刘邦会合诸侯兴兵前来,与孤争战;又散出许多揭帖,毁谤孤王。
你道恼是不恼
虞姬 (白) 大王就该深沟高垒,等候救兵。
不然恐寡不敌众,反中他人之计。
项羽 (白) 想那刘邦反复无常,韩信奸诈。
孤此番出兵,定要生擒韩信,灭却刘邦,方消孤家心头之恨哪
虞姬 (白) 用兵之道,贵在知已知彼;若以一时气愤,不能自制,恐汉兵势众,韩信多谋,终非大王之福。
依臣妾之见,只宜坚守,不可轻动。
大王三思
项羽 (白) 妃子之言虽是有理,孤若不出兵,岂不被诸侯耻笑于我
虞姬 (白) 大丈夫能屈能伸方为俊杰,又怕何人耻笑哇
项羽 (白) 哎——呀
孤此番出兵,若不灭汉,誓不回程。
妃子不要多奏了。
虞姬 (白) 王心已定,妾妃不敢多言。
如此,何日发兵
项羽 (白) 明日发兵。
妃子随孤同行。
虞姬 (白) 领旨。
愿大王此去,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后宫备酒,与大王同饮。
项羽 (白) 有劳妃子
(西皮散板) 但愿得此一去旗开得胜,灭刘邦擒韩信共享太平。
(众人同下。
)【第四场】(项伯上,起霸,周兰上,起霸,虞子期上,起霸,钟离昧上,起霸。
点绛唇牌。
)众将 (同白) 俺——项伯 (白) 项伯。
周兰 (白) 周兰。
虞子期 (白) 虞子期。
钟离昧 (白) 钟离昧。
项伯 (白) 众位将军请了。
众将 (同白) 请了。
项伯 (白) 大王命我等点动人马,俱已齐备,远远望见……众将 (同白) 大王来也。
(四楚军、四御林军、李左车、虞姬、女车夫、马童、项羽同上。
)项羽 (念) 天下无敌将,英名谁敢当。
众将 (白) 参见大王。
项羽 (白) 人马可齐
众将 (白) 俱已齐备。
项羽 (白) 起兵前往。
众将 (同白) 起兵前往。
众人 (同白) 啊。
(朱奴儿牌。
众兵将、虞姬、众人同下。
项羽趟马,马童所执纛旗被风吹折。
)马童 (白) 狂风刮断纛旗。
项羽 (白) 哎呀
(西皮散板) 霎时一阵狂风扰,折断纛旗为哪条
乌骓声嘶连咆哮,(马嘶。
项羽诧异地勒马。
)项羽 (西皮散板) 遍体抖战声嘶号。
(白) 人马撤回
(众人同返回,同上。
)众人 (同白) 大王为何将人马撤回
项羽 (白) 孤方出兵,狂风折断纛旗,战马声嘶,却是为何
周兰 (白) 臣启大王:旗折马吼,于军不利,大王三思。
(项羽不以为然。
)项羽 (白) 唉
纣以甲子而亡,武王以甲子而兴;何验于彼而不验于此
想这旗折马吼,与行军何干
虞姬 (白) 妾启大王:周卿乃是大王效忠之臣,所言不可不听。
今日出兵,必须从谏纳忠,实为万幸。
项羽 (白) 这个……李左车 (白) 啊,大王,千万不可退兵。
臣闻汉军缺粮,大王大兵一临,彼将不战自乱,大王不可失此机会。
项羽 (白) 嗯
先生之言甚合孤意,替孤传旨:大队人马往沛郡进发。
李左车 (白) 沛郡进发
(众人同下。
李左车暗返回。
)李左车 (白) 且住
幸得项羽中我之计,如今大功成就,不免回营报与韩元帅便了。
(李左车下。
)【第五场】(风入松牌。
四楚军、四御林军、钟离昧、虞子期、周兰、项伯、虞姬、女车夫、马童、项羽同上,众人停止前进。
)项羽 (白) 为何不行
众人 (同白) 来到沛郡。
项羽 (白) 安营扎寨。
(众人同走圆场。
探子上。
)探子 (白) 报:韩信在九里山操演人马,兵精粮足。
特来报知。
项羽 (白) 再探。
探子 (白) 得令。
(探子下。
)项羽 (白) 啊
探马报道:韩信兵精粮足;李左车言道:汉军缺粮。
他今此来,莫非有诈
虞姬 (白) 唤李左车一问。
项羽 (白) 李左车进帐。
项伯 (白) 李左车,李左车
臣启大王:李左车不见了。
项羽 (白) 好贼
(西皮散板) 左车此来行奸巧,(白) 项伯
(西皮散板) 误荐之罪怎能逃
(白) 唗
大胆项伯,不审李左车来历,即行引荐;误孤大事,皆汝之罪也。
项伯 (白) 臣启大王:李左车前来诈降,臣误荐其人,实臣之罪;还请大王宽恕。
项羽 (白) 哼
暂恕一时,以观后效。
项伯 (白) 谢大王。
项羽 (白) 嘿
悔不听众将与妃子之言,误中那贼奸计
虞姬 (白) 妾言不足置意,望大王奋勇出战,速定鸿基,妾妃与有荣幸。
项羽 (白) 妃子后帐歇息。
虞姬 (白) 遵命。
(虞姬下。
)项羽 (白) 众将官。
众人 (同白) 啊。
项羽 (白) 杀
(众人同走圆场。
四汉军、曹参、英布、孔熙、陈贺、彭越、王陵、周勃、樊哙、刘邦同上。
会阵。
)刘邦 (白) 项羽请了。
项羽 (白) 刘邦
前者固陵之败,免汝一死;五年之间未尝与你亲自交锋,今日倒要见个高下。
刘邦 (白) 项羽
孤与你斗智不斗勇,今日一战,管教你全军覆灭。
项羽 (白) 一派胡言。
看枪
(樊哙架住项羽。
四汉军、刘邦,四楚军、四御林军、四楚将自两边分下。
八汉将与项羽起打,汉将佯败同下。
)项羽 (白) 追
(四楚军、四御林军、四楚将同上,过场,同追下。
项羽追下。
)【第六场】(四汉军、八汉将、李左车、刘邦同上。
急进入山口,同下。
)(四楚军、四御林军、四楚将、项羽同上。
)项羽 (白) 且住
看前面一带山口,那刘邦必入山而逃。
众将官。
众人 (同白) 啊。
项羽 (白) 随孤追赶。
项伯 (白) 且慢,不要中了那贼诱兵之计。
项羽 (白) 哦
(西皮散板) 被他一言来提醒,恐中奸计诱我行。
传令退兵休前进。
众人 (同白) 啊。
(众人退兵,反下。
李左车暗上山顶。
)李左车 (白) 大王请转
(项羽勒马回头。
)李左车 (白) 大王
(西皮散板) 我有一言对王云。
(白) 大王
汉室当兴,楚国当灭。
大王已入牢笼,何不趁此归降
为臣愿做引见之人。
大王三思。
项羽 (白) 答话者何人
李左车 (白) 李左车在此。
项羽 (白) 匹夫
引诱孤家兴兵至此,恨不得将你碎尸万段,方消孤家心头之恨。
李左车 (白) 你敢进山
项羽 (白) 众将官。
众人 (内同白) 啊。
项羽 (白) 追呀
(李左车下。
项羽追下。
四楚军、四御林军、钟离昧、项伯、虞姬、女车夫、虞子期同上,过场,同追下。
)【第七场】韩信 (内西皮导板) 九里山下旌旗飘,(四汉军、樊哙执大纛旗、韩信同上。
)韩信 (西皮流水板) 十面埋伏立功劳。
下得马来登山道,(韩信下马,众人同上山。
)韩信 (西皮摇板) 站立山顶把令旗摇。
(八汉将执旗同上,布阵。
李左车引项羽同上,入阵,李左车下,项羽追下。
八汉将随下。
)韩信 (西皮散板) 李左车引项王已入阵道,众诸侯齐奋勇争立功劳。
只杀得血成河尸如山倒,灭西楚擒项王就在今朝。
项羽 (内西皮导板) 越杀越勇心暴躁,(项羽上,八汉将同追上,包围项羽。
)项羽 (西皮散板) 汉军人马似水潮。
不见周兰接应到,(钟离昧、周兰同上。
)周兰 (西皮散板) 搭救大王出笼牢。
(钟离昧救项羽同下。
周兰被刺死。
八汉将同下。
)韩信 (西皮散板) 三军带马回营道,(韩信、四汉军、樊哙同下山。
四汉军、樊哙同下。
)韩信 (西皮散板) 再定楚歌计一条。
(韩信下。
)因超过10000字 故将第八 九场 给你发消息了其中 梅派名段 看大王 和劝君王 两段 均在 第八场
霸王别姬影评
故事梗概: 故事描述自小被母亲卖到京戏班学唱青衣,对自己的身份是男是女产生了混淆之感。
师兄跟他感情甚佳,两人因合演《霸王别姬》而成为名角。
不料小楼娶妓女菊仙为妻在先,在文革时期兄弟俩反目在后,使对毕生的艺术追求感到失落,终于在再次跟小楼排演本戏时自刎于台上。
全片气派恢宏,制作精致,将两个伶人的悲欢故事揉合了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发展,兼具史诗格局与细腻的男性情谊。
翔实的反映了新旧社会的梨园血泪和梨园风气,有纵深的历史感,内中二男一女的情感纠葛,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冲突,描写得曲折细腻,展示了人在角色错位及灾难时期的多面性和丰富性。
《霸王别姬》一片感情强烈,情节曲折,充满生生死死的戏剧冲突,并邀请几位大明星主演,具备充分的商业元素,但同时,却蕴含深刻的文化内涵,在这一点上,与的前作是一贯的。
香港影评界对于本片的雅俗共赏,叫好又叫座,以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来形容,相当中肯。
在写我的观感之前,有几个事项需要申明一下,《霸王别姬》一片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我喜欢这部电影有很多理由,这是一部有关感情的电影,有关艺术的电影,有关京剧的电影,有关历史的电影,而这一切都是令我着迷的。
或许可以这么说,我喜欢这部电影已经毫无保留,即使她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
在本篇文字里,我引用了一些著名影评家的文字,并非是为增加本文的色彩,完全是为了这部我喜欢的电影有一个完整的介绍和评论。
但是由于个人时间和水平有限,这绝对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想法,我今天贴出这篇文字,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讨论,并且,将来有时间能够更加完善这篇有关我最喜爱的中国的文字。
有一点我希望观者尊重我的选择,我不希望这篇文字被转载,只在拓创,谢谢
关于电影的主题,众说分芸,一些人都是通过与李碧华小说原著的对比,来分析导演的意图与电影的主旨,殊不知,电影如同小说一样,一旦上演之后,就已经不再是导演本人的孩子,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指着这个孩子说三道四。
这个时候,导演想说什么已经并不重要了,我们能看出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拍摄的背景众所周知,整个中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变动,而自建国以后日益衰落的大陆艺术电影更加萎靡不振。
而自那之后,有关历史,特别是建国以后历史的电影几乎成为艺术电影的禁区。
‘历史'便成了大陆艺术电影中萦回不去的梦魇。
似乎是一道必需去正视而令人晕眩的深谷,又仿若幽灵出没的、腥红而富丽的天幕(戴锦华) 而事实上,这些记忆都太过真切,经历过的人们无一不怀有刻骨铭心的回忆,然而这一段关于历史的记忆,却又是一段被官方说法所垄断的记忆。
当我们试图用这种宏观的角度,历史的视角来审视的时候,这电影本身就承受了太多也许本来并不完全具备的外延。
然而,通过京剧《霸王别姬》在电影中的反复呈现,我们很容易对导演意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历史不是一个如同链条一样的连续的进程,而是一个在无尽的复沓与轮回中彼此迭加的空间。
历史则成了一个在缓慢的颓败与朽坏中的古旧舞台,而年代、事件、人生,则成了其间轮演的剧目与来去匆匆、难于辨认的过客。
在这个电影的叙事中,正是这古旧的舞台,而不是其间的剧目与过客攫取了旁观者凝视的目光。
——的戏楼(观众周围的各种标语)、日本人统治下的戏楼(观众周围的日本军旗和国旗)、国民党统治下的戏楼、共产党统治下的戏楼。
在这个已经历史化的空间——戏楼里,这出韵味悠长的《霸王别姬》作为其中不变的剧目,成了这段悠长而模糊的历史故事中的标点与节拍器。
在本片充满激情地叙述这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但他却不满足于仅仅动人地讲故事。
片中一些镜头,极具张力,具有相当大的历史涵盖面,发人深省。
这部影片,在华丽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令我印象深刻的镜头和台词: 【10:58】 褥子被火炉点着,火光中在这些小孩的脸上跳动,或者说荡漾, 【15:38】 纷飞大雪中-炎炎盛夏天(年复一年)吊嗓子的镜头 【16:14】 传于我辈门人 诸生须当敬听 自古人生一世 需有一技之能 我辈既务斯业 便当专心用功 以后名扬四海 根据即在年轻 【31:16】 关全发:讲这出戏,是里边有个唱戏和做人的道理,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42:47】 在马灯的照耀下,几个少年围着小豆子抱回来的婴儿(也就是后来的四儿),周围一片黑暗,这新生小孩在这并不明亮的灯光下, 被几个少年围成一圈,摄影师从小孩的上方取景,紧接着转到坐在旁边的小豆子,他似乎眼带泪光,在婴儿的啼哭声和喜福成的 校训 声中,他似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蜕壳的过程,彻底转变为。
果然,在接下来的镜头里,就是喜福成科班甲等生的毕 业照,接着就是(程蝶衣)出场了。
而一出场,这戏就大不同了,除了人物性别自我认知的不同,更主要是其对京剧 这个行当,这个职业的认识完全不同了,即使在全民游行的时候,他想的也只是领着喊的那个唱武生倒不错(【45:22】) 【46:02】 程蝶衣受到戏迷的热情欢迎,在龙凤楼大戏院外,正要进去的时候,一声冰糖葫芦的叫卖声,使得蝶衣停下脚步,怔在那里半晌。
【1:04:20】老鸨对赎身的菊仙说:我告诉你,那窑姐永远是窑姐,你记住我这话,那就是你的命。
【1:05:03】戏台上从天而降的四个条幅艺术超群、 人戏无分、出神入化、石破天音,在满堂的喝彩声中,程蝶衣体会到的也许不是作为这个角色而获得的荣耀,从她的表现看来,她已经完全认同了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并且充分享受着因女娇娥的优异表现而获得的众人的赞赏,这种满足令其陶醉不已。
【1:06:00】菊仙骗婚这段既精彩,又平庸。
可以称得上精彩的就是一句旁白,一小丑扮相的人看到菊仙骗婚成功说:这妞可真够厉害的。
【2:04:04】 面对狂喜的腰鼓队和布衣军人风酒朴的队伍,安排了小楼、蝶衣与张公公的重逢。
两人分坐在张公公的身边,在为一座 石阶所充任的观众席上,目击著这一现当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
飘过的烟雾,遮断了画面的纵深感,将这幅三人全景呈现为一幅扁平的画面;仿佛在这一历史剧变的时刻,旧日的历史不仅永远失去了它伸延的可能,而且被挤压为极薄且平的一页:昔日显赫一时的公公与永恒的戏子,此时已一同被抛出了新历史的轨道,成为旧历史间不值一文的点缀。
【2:07:50】 这段葛优的表演相当出彩,形容枯瘦,眼中常锁着奇异的光,这要比在电影中的那个龙二要精彩的多,这万恶的戏霸,在他的最后关头终于没有走完霸王的七步,事实上他刚抬脚就被旁边的人无情的推搡,无奈之下只能以猥琐的碎步了结自己残生。
【2:18:30】-【2:21:25】 随着小楼的一声来也,这争角儿一段才算结束。
伴着四儿的虞姬唱段,这段唱词被导演赋予完全另外的一种含义,堪称经典。
国际影评联盟评委认为:《霸王别姬》一片深刻挖掘中国文化历史及人性、影象华丽、剧情细腻。
这是外国专家的看法,对于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来说,则此片的内蕴更为丰富深广,银幕影象的张力更具历史深度。
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及其艺人的生活,来表现他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是很聪明而独到的。
影片中选用的几个京剧的片断,是经过严格精选的,陈凯歌说是要尽量借这些片断说明程、菊及段三人关系的变化。
但事实上,不单如此,这些京剧片断,对于塑造程蝶衣的形象,是极具魅力的视听元素。
影片中一出《霸王别姬》打从清末民初的北洋时代,一路演到文革以后。
片头关师父形容京剧风行的盛况说:是人的就得听戏,不听戏的就不是人,乍听下似乎夸张,然而直到片末,此话的真实性都没有被质疑过。
日本的入侵,没有丝毫减低京剧的地位,反而经由描写日本军官青木对它的崇仰而更显出它的价值。
国民政府军的压迫,的改革、贬抑、摧残,都没有改变这项艺术的形式与内涵。
在片子开头的倒叙中,当程蝶衣与在文革十多年后,再度在一体育馆内粉墨登场走位,立即被管理员戏迷指认出来,暗示京剧艺术并未遭文革消灭。
诚如MaxTessier说的,《霸王别姬》是艺术的优越胜过政治的破坏与历史的险阻,一个极其有力的象征。
陈凯歌自己也说,政权朝移夕转,可是艺术不变。
(这是由Max Tessier 的英文影评中的'regimes go by,art lives on'翻译过来的中文,并非陈凯歌的原文) 电影中的人物感情: 程蝶衣对,绝对不同于一般的同性恋。
戏中的程蝶衣本身就是个,戏如人生的痴情戏子,正如他师兄所言,他对师兄的感情更多的来自于青梅竹马、患难与共的亲情,那是一种眷恋,一种依赖,一份渴求永恒不变的期盼,一种无力抗拒曲终人散的落寞。
这种感情,也是一种习惯,完全基于精神,那是柏拉图式不现实的,却也是最纯洁最震慑人心的。
最后他用自刎的方式实现了人生的信条:从一而终
程蝶衣最后效法虞姬自刎,更将片中戏与人生的关系完全转化为隐喻关系(metaphorical relation) ——京剧《霸王别姬》不再是程生活的一部份,他已经与虞姬合而为一,他的一生从此也成为《霸王别姬》这本京剧一个演出的版本。
从二千多年前楚汉相争的时代到文革后的现代,程蝶衣的虞姬依旧自刎别霸王,而段小楼的霸王依旧张目瞠舌,惊讶得不知所措;彷佛历史什么都没有真的改变过。
(林文淇) 人性的龌龊:背叛 陈凯歌宣称他的影片写的是人性与时代的悲剧,在这出悲剧中,最令人痛心处是人的背叛。
所有出场人的物都程度不同地自我背叛或背叛朋友、师长。
《霸王别姬》中程蝶衣、段小楼、小四等的相互背叛,,影片对社会和时代的剖析容易给人一种印象,背叛是外因造成的。
尽管 有那句那都是四人帮闹的撑着场面,但并不能使我们忘记人性内因中的懦弱和龌龊。
在讨论戏剧改革与现代戏的一幕中,菊仙的一声高喊打断了段小楼原本打算认同程蝶衣的、不合时宜的发言,她从看台上掷下的一柄红伞(遮风蔽雨的暗喻)终于驱使段小楼作出了一番违心的言词【02:14:09】。
菊仙再次拯救了小楼,同时也将他推向背叛之路;她本人将为此承担最终的悲剧。
甚至作为新时代、历史暴力之呈现者的小四,也具有旦角的身份;并将以虞姬的扮相出现,将霸王置身于两个虞姬的绝望抉择之间;《霸王别姬》一剧的真义由是而遭玷污。
而更为残酷而荒诞的一幕是文革场景里,两个要护卫同一男人的女人的疯狂,终于将男人推入了无情无义、甚至为自己所不耻的境地。
重要的道具 1. 宝剑 【38:07】 小石头:霸王要是有这把剑,早就把刘邦给宰了,当上了皇上,那你就是正宫娘娘了。
小豆子:师哥,我准送你这把剑。
【45:50】 程蝶衣:我昨儿刚去过(张公公旧府邸) 段小楼:又去找那把剑,是不
那 爷:早不知卖哪儿去了 【1:12:10】 蝶衣在袁四爷家发现宝剑 【1:15:44】 蝶衣给新婚的小楼送宝剑,叫小楼认认这剑,而小楼已完全不识,只说这是好剑。
令蝶衣大感失望,他已完全忘记当日所说正 宫娘娘之事,伤心之下,蝶衣留下了小楼,以后你唱你的,我唱我的决绝之词。
在日本人进城的铁骑声中,蝶衣离开了段 家的宅门。
而菊仙则把意欲离开家门找寻蝶衣的小楼一把拽了回来,并且匆忙紧紧关闭了宅门,这一扇门几乎彻底将师兄弟彻底 分开。
【1:50:30】 菊仙拿着宝剑到袁四爷府上,一番话让袁四爷乖乖的去救人。
后来还多次出现。
——《霸王别姬》电影与小说的不同结局 终于看到了李碧华原著的小说《霸王别姬》,不知为何,先看了结尾。
结尾和电影很不一样,地点在香港,程蝶衣做为艺术指导出访香港演出,早先偷渡到这里的段小楼路过戏院,忽见程蝶衣三个字,恍如隔世。
两位老人相间,本想见到的是昔日的容颜,而出现的却是岁月的疤痕。
在坦诚相见的浴池中,不经意间提到的菊仙,段小楼道出了藏于心底多年的话我——我和她的事,都过去了。
请你——你不要怪我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师兄何尝不知道师弟的满腔情意。
而此时的蝶衣宁可不要醒来,他提议再一起唱一遍《霸王别姬》。
戏至高潮出,蝶衣挥剑自刎,然而他没有死,死的是蝶衣心中的虞姬。
最后蝶衣回了内地,我想他不会在唱虞姬了;小楼留在了香港,他想去找和蝶 衣共浴的连德池,那里竟然也改成了芬兰浴。
电影的结局很残酷,但它以真实的死亡升华了蝶衣从一而终的信念。
小说的结局很真实,但它残酷的将蝶衣的情梦撕破了。
两种结局对小楼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霸王是被爱的,在霸王的心中除了虞姬还有山河。
而无论怎样的结局对蝶衣而言都是悲剧性的,因为他的生命是属于爱情的,而他的爱情是属于霸王的,没有了霸王,生和死即没有了区别。
若我是蝶衣,我宁愿选择电影的结局,做一次真正的虞姬,让生命就此终结在舞台上,戏服里,霸王的臂挽间。
但我还是我,现实中的我偷生已是一种习惯,一如小楼的选择。
霸王是现实的,虞姬是梦想的,所以当霸王别姬时,总是虞姬死在前面。
——我看《霸王别姬》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千百年后,同样的剑光过处,虞姬仍似一道华美的虹彩,片片碎裂在霸王惊诧的眼前。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一生一旦的执著,一辈子的相依相随,霸王别姬的故事逃不出它既定的宿命。
陈凯歌这部影片中,霸王和虞姬各有两重指代。
程蝶衣是虞姬,菊仙也是虞姬;段小楼是霸王,京剧艺术也是霸王。
在纷纷沓沓的虞姬和霸王的情感纠葛世事变迁中,影片用三个小时的时间构筑了一个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激荡的世界,一首荡气回肠的慷慨悲歌,一场亘古不变的英雄气短的人生困境。
——程蝶衣之为虞姬 程蝶衣是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所要着力凸显的人物,就我的看法,更愿意认为他的霸王从根本上来讲,是他执著了一辈子的京剧艺术,他沉浸了一辈子的从一而终的人生与文化理想。
在影片开始时小豆子被母亲生生剁下一只六指,此后又因为唱错《思凡》被师哥用烟锅捅了满口鲜血,这两个场景连同其后被张公公凌辱一节,通常被认为是促使小豆子成为程蝶衣的三次或精神或肉体的阉割,是种种外在的暴力在年少的主人公身上的肆虐,小豆子因此而屈服,被迫实现了意识上的性别指认的转换,从而写就了程蝶衣这一段影片中美丽的诗行。
而我认为,事实上小豆子的转变并不完全是屈服于种种外来的暴力,小豆子是一个倔强的小豆子,一如程蝶衣也是一个倔强的程蝶衣。
在种种表面上的暴力压迫下,小豆子的主观意志不应被忽视。
从影片中来看,师傅的多番责打,甚至所谓打通堂都没有在小豆子身上起到真正的作用,这可以从影片中小豆子和小癞子出逃回来后的那段情节中看出。
小豆子一声不吭,既不向师傅讨饶,也不听师哥的劝告,倔强至此。
事实上他第一次真正的转变并不是被割去六指或是被师哥在口中捣出血来,而是逃出喜福成科班以后见到了当时名嘈一时的角儿。
看台中的小豆子,引颈而望,目光迷离,完全被舞台上的名角风采所征服,被叱咤英武的霸王所征服,被京剧艺术所征服,被一个绚烂华丽的苦孩子的梦想所征服。
他选择了京剧,而不是被逼着走向京剧。
正是这种强烈的向往和独立的自主意愿使小豆子自己重回科班。
可以说,是从这个时候起,小豆子为自己选择了京剧这一条路,并用一生坚定地走下去。
其后的一切则几乎是预设好般的顺理成章:由于长得面目俊美骨架清秀,他成了科班里唯一的旦角人才。
既已认定,便只有走下去。
当师哥的棍杆在小豆子的口中一阵乱捣之时,他终于看清只有这样一条前路,于是,镜头前失魂地坐在太师椅里的小豆子也就只有仪态万方地站起身来,行云流水般,面带一丝微笑地唱: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至此,小豆子的性别指认转换完成。
在这里,我想插上一点似乎经常被忽略的信息,影片中小豆子年少求艺一章中,不应该仅仅关注其性别指认的转变,在小豆子的少年生活中,导演跟我们讲述了两件大事,除了性别转换之外,便是他从一而终的信念的确认。
这两件大事同样重要,并且在理解程蝶衣这一人物时有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小豆子从一而终最早的诱因是低贱的身世和师兄的情谊。
低贱的身世平添了小豆子的无助感,而师兄的处处关怀恰好给了他一个爱和保护的归宿。
直到后来师傅讲述霸王别姬的故事时,说人要自个成全自个,说到了虞姬的从一而终,可以说对小豆子而言是人生重要的一课,它把小豆子同师哥间长久以来的情感完全定义化,概念化了。
我们看到影片中的小豆子一边哭,一边打自己的耳光,从一而终这个做人的道理从此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从艺术,从京剧,从师哥,这几个概念在从一而终四个字中得到了最好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注释。
再回到性别转换上来。
在唱对了《思凡》之后,小豆子已经大致确定了他作为程蝶衣的人生道路,其后的张公公一节,我认为与其说是强调性别指认的最后变换与确立,不如说是导演在向我们昭示小豆子成为程蝶衣后的苦难人生的开始。
张公公,代表着那个时代已经没落的势力,而这个没落的势力在这新出生的生命上犹能纵情肆虐,由此,程蝶衣一生的悲苦也冉冉拉开序幕。
在那个欲曙还阴的凌晨,脸上还带着油彩的小豆子从张府默默出来,他此后的人生历程在那一刻已经基本定下了格调。
虞姬怎么演,也都有个一死,正是程蝶衣一生的伏笔和注脚。
但是,我们看到,此时的小豆子依然倔强,在他发现了襁褓中的小四时,他置师傅的那一句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于不理,固执地把小四抱了回来。
仿佛那襁褓中的婴儿正是他自己,仿佛一言不发负气般的收养是力所能及的最激烈的反抗,对一个人宿命的反抗。
影片进行到这里,充满了内心世界同外来强力的激烈争斗的童年和少年学艺经历告一终结,镜头中出现了科班小子们合影留念的场景,昭示着一个阶段过去,和一个新的阶段的来临,闪光灯响过,程蝶衣登场了。
果真是名旦风流,程蝶衣一登场,便给人惊艳之感。
小豆子年少时的理想终于实现了,风华绝代的虞姬,满堂喝彩的舞台,灯一亮起来,音乐一响起来,踩着鼓点他就成了故事中不死的美人。
可以说从一而终贯穿了程蝶衣的一生,他属于京剧,属于霸王别姬这个古老传说。
恰恰是这个倔强的小豆子,或者程蝶衣,把自己认定的、师傅教导的那个信条,最当真地、最彻底地内在化了。
这种内在化中,我们依然能窥看到程蝶衣或者小豆子对自己人生的强烈的自主意识。
而同时,这种内在化也使程蝶衣的人生历程完全走上了英雄气短的永恒困境。
我比较赞同近来一期《看电影》中关于霸王别姬的一则短评,在这里,这个英雄末路式的困境可以衍生为文化与个体的历史性困境。
没有文化归属的个体是单薄混沌缺少价值底蕴的无自觉性的个体,而属于某一文化的个体又逃不出其所依存的文化的生命。
程蝶衣是被文化所化了的个体,是京剧艺术在人间的一个化身,他的光华依附于京剧文化的光华,他的命运也必将随着京剧文化的没落而没落。
延伸开来,历史上种种文化不停地吞噬一个个原本单薄而无知的个体,在这些个体上彰显自己的光华,而后自己又在新文化的淹没中迅速腐朽,其陪葬品便是一个个被文化化了的个体。
越是这种文化的精英代言人越是迅速地同这一文化一起腐坏。
同时,从一而终的强烈意愿与不断变化迁延的历史也形成了相互抗击的困境,外来的种种力量施于英雄个体的身上,使其与其信仰和理想或生离,或俱灭,鲜血淋漓。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程蝶衣的人生,是抱定了从一而终信念的个体殉自己的毕生文化理想的一阕悲歌。
他坚执着的是艺术,只这两个字使他一生都宁愿孑然一身独立在时间的岸边,不管朝代更迭,不管世事纷扰,是最执著,也是最剥离的边缘性存在。
这种存在只与心灵相关,这种存在拒绝和时间对话。
因此,是程蝶衣,而非段小楼,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霸王。
程蝶衣这种自觉的坚执有其原因。
如果说作为小豆子时这种朦胧的意识来源于一个微贱的穷孩子对名角风采的向往,那么作为程蝶衣,这种坚执也同时来源于地位卑贱的戏子对惨淡的现实世界的有意识的逃避。
不管如何风华绝代,戏子终究是戏子,在台上光彩无限,落了幕,下了场,卸了妆,还是社会最末层的微贱生命。
程蝶衣对母亲和自己身世的记忆一直都没有抹去。
他虽然挂念母亲,但心里对母亲的身份和自己出身的耿怀从他刚入戏班时就可以窥出一二:小豆子在众师兄弟面前烧了母亲留下的唯一的一件可足纪念的东西——披风。
这种耿耿于怀的记忆即使被他深埋在心底,却不时仍要出来现身,提醒他这现世里的无奈的悲哀。
菊仙作为第三者的插入,偏偏也仍然是以一个青楼女子的身份。
影片虽未直接表露这层巧合在程蝶衣心里的影响,我们却可以想见这一层微妙的关系在他潜意识里必定也起着若有若无的作用。
而另一方面,财阀袁四爷的红尘知己,日军统领的座上贵宾,国民党军手电筒中的虞姬和高级官员亲赦的程老板,都不过是强势人群手中的玩物。
袁四爷在片中的一个动作的确颇有神韵:在袁四爷第一次来为段小楼和程蝶衣捧场时,散戏后曾亲自到后台拜见,并以重礼相赠,四爷进门来后,靠椅上还搭了一件戏服,他只伸两个手指,轻轻夹了,随意一带,衣服无声滑落地上,就仿佛他们的主人,尽管光鲜亮丽,仍然如尘般轻贱。
微贱的生命之外,对师哥的情感又无从诉说,程蝶衣似乎注定了要为这现实世界所不容。
可以说对段小楼的眷恋,亲情和爱情各占了几分,是一种多少年相依相随的最自然的情感,蕴得深,不必说起,也无从说起。
因此,只有在戏里,只有英雄美人的故事里,程蝶衣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才能找到一个与自己心灵相契的角色:虞姬。
程蝶衣是倔强的,勇敢的,也是脆弱的:说他脆弱,是因为他爱上了自己的理想,不敢也不愿再回到这惨淡现世中来,直面自己真实的人生;说他倔强勇敢,是因为他偏偏又有这样的勇气固执地要把这现实也照了戏来演下去。
别人不同他演,他要演下去,别人不让他演,他还是要演下去,演得戏里戏外都是戏,演得戏里戏外都只有一死。
程蝶衣的这种人生理想,落实到最现实的希望上来,就切实地体现为和师哥好好唱一辈子戏,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
偏偏他生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中,偏偏他的师哥并不同他一样是一个不疯魔不成活的戏子,于是,他终于悲哀地发现,你们都骗我。
默默地过了十几年,然后,年华逝去的虞姬,终于在他的霸王面前拔剑一刎,以谢霸王,以谢他心中一辈子的理想。
光从这个自刎的形式来看,我更倾向于认为程蝶衣至死都没有完全认命你们都骗我,作为一个被文化所化的人,他割不断这种文化对自己的禁锢。
我私意以为,他在自刎时的心灰意冷尚还不是对从一而终的彻底的绝望,否则他不必在霸王面前像一个受了多年委屈的美姬那样自刎问罪,他更多的感触应该是生不逢时,满腔的爱无从给予。
我完全相信若有来世把一切从头演过,程蝶衣依然是一个理想化的虞姬,哪怕他明知这通向理想的路遍布荆棘,甚至永难超生。
由这一点来说,这种执着不完全该算在理想主义的头上,而是一种最彻底的坚执。
影片中的霸王的象征意味在片尾也得到了强调,虞姬和名剑一一跌落,屏幕暗下去之后,字幕打出了 熳 徽班进京的活动消息,而此时佳侣不在,一切已成往事,教人唏嘘不已。
求霸王别姬的话剧剧本
《霸王别姬》剧本 主要角色 虞 姬 (正旦) 项 羽 ( 净 ) 二太监 四大铠 四宫女 马 童 (八宫女引虞姬同上。
) 虞 姬 :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
恨只恨无道秦把生灵涂炭,只害得众百姓困苦颠连。
(四御林军、二大太监引项羽同上。
) 项 羽:枪挑了汉营中数员上将,纵英勇怎提防十面的埋藏。
传将令休出兵各归营帐, 二太监: 大王驾到。
(四御林军、二大太监自两边分下。
虞姬迎入项羽。
) 虞 姬 : 啊,大王
项 羽 :此一番连累你多受惊慌。
虞 姬 :啊,大王,今日出战,胜负如何
项 羽 :唉
枪挑汉营数员上将。
怎奈敌众我寡,难以取胜。
此乃天亡我楚。
唉
非战之罪也
虞 姬 :兵家胜负,乃是常情,何足挂意。
备得有酒,与大王对饮几杯,以消烦闷。
项 羽 :有劳妃子
虞 姬 :看酒
八宫女 :是。
项 羽:今日里败阵归心神不定, 虞 姬 :劝大王休愁闷且放宽心。
项 羽 :怎奈他十面敌如何接应
虞 姬 ;且忍耐守阵地等候救兵。
项 羽 :没奈何饮琼浆消愁解闷。
虞 姬:大王
自古道兵胜负乃是常情。
(项羽伸欠。
) 项 羽 : 嗯
虞 姬 ;大王身体乏了,帐内歇息片刻如何
项 羽 :妃子你要警醒了。
虞 姬 :遵命。
你等退下。
八宫女 : 是。
(项羽入帐,八宫女自两边分下。
起初更鼓。
虞姬持灯出帐巡视,进帐。
四更夫自两边分上,巡更,自两边分下。
起二更鼓。
) 虞 姬:看大王醉卧帐中,我不免去到帐外闲步一回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
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
看,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众楚兵:苦哇
虞 姬 :月色虽好,只是四野俱是悲愁之声,令人可惨
只因秦王无道,兵戈四起,涂炭生灵;使那些无罪黎民,远别爹娘,抛妻弃子,怎的教人不恨
正是:千古英雄争何事,赢得沙场战骨寒。
(起三更鼓。
四更夫巡更同上。
) 更夫甲 : 伙计们,你们听见了没有
众更夫 :听见甚么
更夫甲 :四面敌军所唱的歌声,跟咱们家乡的腔调儿一个味儿,这是怎么回子事呀
众更夫 :是啊
不明白是怎么回子事呀
更夫甲 :我明白啦,这必是刘邦占了楚地了,招来的兵都是咱们的乡亲;所以,他们唱的都是咱们家乡的腔调儿,你们说是不是
更夫乙 ;是。
这可怎么好哇
更夫丙 :不碍,咱们大王爷有主意。
更夫丁 :得啦,大王爷有甚么主意
天天除了饮酒以外,一点主意也没有。
更夫甲 :是啊,你说的不错。
咱们大王忠言逆耳,目不识人;信用李左车,引狼入室,中了人家诱兵之计;这会儿被困垓下,天天盼着楚兵来救。
可是,刘邦又得了楚地,后援断绝了,这可怎么好
(虞姬偷听。
) 更夫乙 :要依我看,咱们大家一散,各奔他乡得啦。
更夫甲 :唉,别胡说
咱们大王爷的军令最严厉,万一有个差错,那可了不得,还是巡更要紧
众更夫 :走着,走着
(起四更鼓。
众更夫同下。
) 虞 姬 ;哎呀且住
适听众兵丁谈论,只因救兵不到,大家均有离散之心。
哎呀,大王啊大王
只恐大势去矣
适听得众兵丁闲谈议论,口声声露出那离散之心。
汉 兵:田园将芜胡不归,千里从军为了谁
虞 姬: 呀
我一人在此间自思自忖,猛听得敌营内有楚国歌声。
哎呀,且住
怎么敌人寨内竟有楚国歌声,这是什么缘故
我想此事定有跷蹊,不免进帐报与大王知道。
啊,大王醒来,大王醒来
(项羽出帐,惊。
) 项 羽 : 啊
虞 姬 :妾妃在此。
项 羽 :妃子,何事惊慌
虞 姬 :适才正在营外闲步,忽听敌人寨内,竟有楚国歌声。
不知是何缘故
项 羽 :啊
有这等事
虞 姬 :正是。
项 羽 :待孤听来。
虞 姬 :大王请。
汉 兵 :沙场壮士轻生死,十年征战几人回
项 羽 :哇呀呀…… 妃子
四面尽是楚国歌声,莫非刘邦已得楚不成
虞 姬 :不必惊慌,差人四面打探明白,再做计较。
项 羽 :言之有理。
近侍哪里
(二太监同上。
) 二太监 : 参见大王,有何吩咐
项 羽 :四面尽是楚国歌声,吩咐下去,速探回报。
二太监 : 领旨。
(二太监同下。
) 项 羽 : 嘿
孤想此事定有跷蹊。
虞 姬 :且待近侍一报。
(二太监同上。
) 二太监 : 启禀大王:敌营之中,确是楚国歌声,特来报知。
项 羽 :详细打探,再来回报。
二太监 : 领旨。
(二太监同下。
) 项 羽 :妃子
敌军多是楚人,定是刘邦已得楚地;孤大势去矣
虞 姬 :此时逐鹿中原,群雄并起;偶遭不利,也属常情。
稍捱时日,等候江东救兵到来,那时再与敌人交战,正不知鹿死谁手
项 羽 :妃子啊,你哪里知道
前者,各路英雄各自为战,孤家可以扑灭一处,再占一处。
如今,各路人马,一齐并力来攻;这垓下兵少粮尽,万不能守;八千子弟兵虽然猛勇刚强,怎奈俱已散尽;孤此番出兵与那贼交战,胜败难定。
哎呀,妃子啊
看此情形,就是你我分别之日了
(二大太监暗分上。
) 项 羽:十数载恩情爱相亲相依,眼见得孤与你就要分离。
(马嘶。
) 项 羽: 啊,此乃孤的乌骓声嘶。
近侍过来。
太 监: 有。
项 羽: 将乌骓牵了上来。
太 监: 是。
(太监牵马。
) 项 羽: 乌骓呀乌骓
想你跟随孤家,东征西讨,百战百胜。
今日被困垓下,就是你……咳
也无用武之地了
乌骓它竟知大势去矣,因此上在帐下咆哮声嘶
(二大太监牵马,自两边分下。
) 虞 姬 :啊大王,好在垓下之地,高岗绝岩,不易攻入,候得机会,再图破围求救,也还不迟呀
项 羽 :唉
(虞姬强作笑容。
) 虞 姬 :哦,备得有酒,再与大王多饮几杯
项 羽 :如此,酒来
虞 姬 :大王请。
(吹打。
项羽、虞姬同入座。
) 虞 姬 ;大王请
(急三枪牌。
项羽、虞姬同饮酒。
项羽掷杯。
) 项 羽 :咳
想俺项羽呵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 姬 :大王慷慨悲歌,使人泪下。
待妾妃歌舞一回,聊以解忧如何
项 羽 ;唉
有劳妃子
虞 姬 :如此,妾妃出丑了
(项羽凝视虞姬。
虞姬强作镇定,避开项羽目光,取剑起舞。
) 虞 姬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
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
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
宽心饮酒宝帐坐
(夜深沉牌。
虞姬舞剑。
) 项 羽 :(苦笑) 啊哈哈…… (二大太监同上。
) 二太监: 启奏大王:敌军人马分四路来攻。
项 羽 :吩咐众将分头迎敌,不得有误。
二太监 : 领旨。
(二大太监同下。
) 项 羽 :妃子啊
敌兵四路来攻,快快随孤杀出重围。
虞 姬 :哎呀,大王啊
妾身岂肯牵累大王。
此番出兵,倘有不利,且退往江东,再图后举。
愿以大王腰间宝剑,自刎君前,免得挂念妾身哪
项 羽 : 这个……妃子你……不可寻此短见。
虞 姬 :唉
大王啊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 羽: 哇呀呀…… (内喊声。
虞姬惊,向项羽索剑,项羽不予。
) 项 羽: 使不得,使不得,不可行此短见
虞 姬: 大王,汉兵他……杀进来了
项 羽: 待孤看来。
(虞姬趁势拔出项羽佩剑。
) 虞 姬: 罢
大王,让我们来世再做夫妻…… 大王……保重, 臣妾……先去了…… (虞姬自刎死。
四御林军暗同上。
) 项 羽: 哎呀
上天为何这样对我
难到真的要我亡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