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描写湖南历史的句子

描写“湖南”的诗词有哪些

端午节快到了,湖南的屈原夫子又要吟唱了……屈原身在湖北心在湖南是湖南人,首先应该想起的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惟楚有材”,出自《左传》。

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告诉你一个方法,湖南肯定有很多名胜古迹和人文历史,你先搜索一下有哪些,然后再搜索与那地名相关的诗句,肯定古诗忒多,勉强为你找了些……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湖南道县人。

曾任大理寺丞、国子博士。

他有“爱莲者说”等,有兴趣搜索一下,诗肯定有很多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李白多次来岳阳,最后一次做诗最多,虽说不是李白最好的,却是描写湖南最好的诗句。

在岳阳茶室,酒楼,“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等佳句随处可见。

李白最后一次来岳阳适逢流放夜郎归来,处境并不好,但诗清新俊逸,疏淡有致,不象屈原的诗那么浓得化不开,且带点神秘和巫气,也不象杜甫写湖南那么悲风满路,哭哭啼啼。

李白到过湖南许多地方比如衡岳、永州、长沙等地,追踪屈子、贾谊、帝子湘娥的足迹,可惜都没记载。

他写过两首诗赠长沙陈太守,其中一首如下:长沙七郡国,南连湘水滨定王垂舞袖,地窄不容身莫小二千石,当安远俗人洞庭乡路远,遥羡锦衣春当然还有屈原,披发行吟,香草美人作比。

泽畔行吟,五月孤忠沉夜月;离骚寿世,三闾遗恨泣秋风。

(兴化三闾遗庙对联)。

清代诗人魏源写《衡山吟》,他说:“恒山如行,岱山(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衡山独如飞。

”鸦片战争前夕,思想家魏源写了《山海关》五绝;“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正确预见到帝国主义将对我国进行武装侵略,表达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曾国藩也写过很多,有兴趣搜索一下登岳阳楼独立烟波万顷间,心知胜景隔尘寰。

天当尽头疑无地,水到中心却有山。

孤棹风云来远域,层楼鼓角壮雄关。

诸侯事业如今古,不见仙人跨鹤还。

登岳阳楼突兀高楼正倚城,洞庭春水坐来生。

三江到海风涛壮,万水浮空岛屿轻。

吴楚乾坤天下句,江湖廊庙古人情。

中流或有蛟龙窟,卧听君山笛里声。

岳阳楼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

过洞庭湖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

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

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

岳阳楼湖山与我最多情,每到登临眼独明。

骇浪飞花衡岳雨,孤云落日鼎州晴。

高吟适有潜鱼跃,静坐如闻奏乐声。

堪惜忠魂无处奠,却教羽客踞华楹。

形容 湖南的

“惟楚有材”不是“唯楚有材”。

“惟”乃语气助词,这句话理解为“楚有才”。

“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 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惟,系语首助词,古籍惟、唯、维通用,如《书· 泰誓》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

岳麓书院的正门口骄傲地挂着一副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而岳麓书院就是湖湘文化的中心。

以长沙进入岳麓书院时,只见大门两旁一对楹联八个大字赫然入目:“惟楚有材,以斯为盛。

”这是肯定岳麓书院办学的累累硕果的,与楚国人才似乎无多大联系。

然而,既然说是“楚材”,则当然源自楚国,与楚国人才关系理应很密切。

查阅各种史料,尚不见有此记载,《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倒说过“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话。

看来,“惟楚有材”是从“虽楚有材”转化过来的,是因其意而引伸之。

“虽”、“惟”虽有一字之差,在内容上实际是一致的,都说的是楚国(地)有材,是很符合历史事实和逻辑规律的,故已成定论,理直气壮地刻入岳麓书院的大门傍。

研究历史,既要立其源观其流,也要立其流溯其源,才能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研究岳麓书院培养的人才问题也应持这种态度。

只有先搞清楚国人才问题,才能对楚国人才史、荆楚地区人才史(包括岳麓书院培养人才史),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楚国地灵人杰。

人才济济,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一批第一流人才,甚至是世界性的第一流人才,故楚国人才既多又出类拨萃,品位极高,是可以登上中国和世界人才的殿堂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载的当年蔡人声子列举的四人,只不过是在晋、楚争霸中为晋所用的卿大夫之材,远不能代表真正的楚国之材。

这里,挂一漏万,不妨举一些在各个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略作一介绍,以见一斑。

在政治军事上,楚国驰骋疆场八百多年,从筚路蓝缕,到立威定霸,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如审时度势、周文武成三代均尊之为师的楚国缔造者鬻熊;自称王,创县制,设令尹,置陈兵之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具有创新精神的熊通(楚武王)、南定都郢,北通“上国”,抗衡中夏的熊赀(楚文王);与齐桓公争霸后来居上,执辱宋襄公、“强楚主会”,继齐桓公之后登上中国霸主地位的熊恽(楚成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天下大事尽在楚”,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熊侣(楚庄王);洞察形势,全力东拓,使楚国仍以大国强国的雄姿,步入战国“七雄”行列之一的熊章(楚惠王);大胆重用异邦人吴起主持变法,“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使楚国振兴复强的熊疑(楚悼王);北取睢、氵岁之间至泗水之上,西拓巴蜀,东收吴越,“临天下诸候”,使楚国成为雄踞大江南北一泱泱大国的熊良夫(楚宣王)和熊商(楚威王)父子两人。

这些国君(王),都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楚国和全中国的历史进程,对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形成,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功绩是彪炳史册,永垂不朽的。

他们堪称为天才、通才,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遗产。

当然,在这些国君(王)的主政下,也有不少治国领军的良才,如斗子文、孙叔敖、叶公子高等人。

此外,还有三位大才应该提出来,他们就是伍子胥、范蠡和李斯。

伍子胥,楚国忠良之后。

由于楚平王的昏聩不明,伍子胥含冤出逃,后帮助吴国攻楚破郢,对自己的族国犯下了罪过,是伍子胥狭溢复仇心理留下的一个无法洗刷的污点,是应予以谴责的。

但他帮助吴国很快发展强大起来,从历史总的趋势看,是有助于东南地区的开发和祖国的大一统的。

而且他也是一位军事家,《孙子兵法》就凝聚了他的、当然也是楚国的军事思想的结晶。

所以,伍子胥也不失为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应看成为楚国的良材。

范蠡入越后,先为越在吴作人质忍辱二年,后回越佐勾践复兴,终于灭吴。

大功告成后,激流勇退,“下海”经商,终老一生。

他还是一位思想家和理财家,是楚国一难得的奇材。

李斯,荀子学生,在楚学成后入秦为官。

他向秦献灭六国、成一统之策,力主废分封、设郡县、焚诗书、谋私学、以法治国,对秦王政(始皇)完成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三人,虽为吴、越、秦用,但都在异邦大有作为,充分地施展了自己的才干,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楚材”,绝不可排斥在楚人之外。

在经济、科学的领域中,传说楚先祖祝融是三皇五帝时期观火授时的大科学家。

见于有明确史籍记载的,在经济、科学领域中作过突出贡献的有孙叔敖、苏掩、甘公、唐目未等人。

孙叔敖不仅是政治家,而且也是水利专家和科学家。

他首创库陂池水利工程,首先为大江筑堤修垸,在楚境形成南、北灌溉网络,“钟天地之美,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孙叔敖碑》。

他重科学技术,在筑沂城(今河南正阳境)时,遣具体筹办人计量工程、时间、人员、材料、粮食,制订出具体而又科学的计划,结果完全按此计划顺利地完成。

苏掩,楚康王时司马,他受命整治军赋,规划军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一次的军赋制度改革,史称“苏掩庀赋”。

苏掩庀赋,就是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九种不同的田地,然后按井田制的标准,“量入修赋,赋车籍马,赋甲兵、徒兵、甲循之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他所调查的九种田地,准确无误地反映了楚国水泽山峦的地形地貌,今天看来仍令人惊叹不已,证明苏掩是多么注重实际、具有严谨科学精神的政治家和科学家。

甘公、唐目未为天文明家。

甘公,《史记》谓齐人,《集解》谓鲁人,《正义》谓楚人,作《天文星占》八卷。

唐目未,亦为有名的天文学家。

楚人的数学成就突出,如江陵张家山汉初古墓出土《算数书》,就是楚人留下来的一部数学著作。

楚国铁器、青铜器的冶炼和制造,该凝聚了多少能工巧匠和名家的心血,充分地显示了其精湛的技艺,可惜的是名不见经传,成为有才华的无名氏群体了。

在哲学、思想领域中,先秦时期最为活跃,时至战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所谓百家,最重要的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兵家等。

而在这各个学派中,楚人或是其主要代言人,或是创立者。

道家学派创立人是楚先哲老子,后续者不少,至战国中期,楚人庄子则继承和发挥了老子学说,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老庄并称,成为一个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而登上世界哲学史的殿堂(如黑格尔就认为老子是东方古代世界的精神代表者)。

另一道家老莱子,尚清贫,曾教孔子以事君之道。

战国末曷鸟子著《曷鸟冠子》一书,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兵等家思想,是道家学说的另一发展。

儒家学派虽非楚人所创,但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中孙氏之儒为荀子所创。

荀子虽为齐人,但他居楚约近二十年,还担任过楚兰陵令,其著述是在楚国完成的,当受到楚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正因为他阅历广泛,受到楚人的广撷博取和开放性、宽容性的启发,所以他对南、北各家思想均有批判吸收,开始了先秦思想的大融合,成为先秦时期一位大思想家。

荀子的成就是在楚国完成的,称荀子是楚之良材,亦非不可。

法家兴盛于三晋,楚国亦为法家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如著名法家吴起在楚国变法,使他的主张和才干得以充分的施展。

后期法家韩非和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李斯则入秦大施才干,成为秦始皇一统大业的得力助手。

兵家各国均有,楚国军事统帅辈出,作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怎么能没有兵家?可惜他们的军事实践未留下系统总结,以致难以窥见其思想光华。

然伍子胥、范蠡则可算得上地地道道的兵家。

农家代表人物许行所倡之神农之说,是在楚国大地中孕育出来的长盛不衰的思想精华。

他主张“君民并耕”、“市贾不二”,要求社会“均平”合理,深得人心,使儒家门徒也弃儒而改拜许行为师。

许行是代表农民利益说话的,故其主张在中国历史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行不失为楚人坚持发扬楚国思想传统的典范。

墨家虽非为楚人所始创,但墨子之后,墨分为三,其中南方之墨的代表人物是楚人邓陵子,号称邓陵氏之墨。

墨家在先秦时代奉为显学,是代表小生产者和新兴地主利益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纵横家的先辈或创始人之一是楚人鬼谷子,史称鬼谷先生。

《史记》说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张仪、苏秦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

他所著的《鬼谷子》一书,纵横捭阖,评论游说之术和“揣”、“摩”、“权”、“谋”之策略,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堪称为当时一部外交学、心理学和攻关学的好教材。

阴阳家倡阴阳五行说,以阴阳五行观念来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尽管充满迷信色彩,但其中却亦含有一定辩证法因素。

战国末楚阴阳学家南公著《南公》二十一篇,可谓为阴阳学派中之大家。

秦灭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时不过十余年,楚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梁、项羽、刘邦继之,果然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建立了新兴的汉王朝。

这位南公,就很了解社会发展形势,其预言就饱含着辩证法,传为历史佳话。

在文学艺术领域中,“楚材”更是突出见奇,家喻户晓,有口皆碑。

楚国文学成就辉煌,主要表现在散文和诗歌。

由于散文以《庄子》为代表,诗歌以屈原《离骚》及其他作品为代表,故两家合谓,人称“庄骚”。

前已指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学说,是继老子之后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他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师和文学理论家,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屈原是“楚辞”的主要作家,《离骚》一诗是其代表作。

屈原及宋玉、唐勒、景差等,是地地道道的楚人,完全是在楚国的培养教育和楚文化的孕育下成长起来的诗人。

屈原不仅是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

他的精气说和历史观,闪烁着唯物主义光芒,对后世的影响也很深。

他的名字已列入世界文化名人的行列,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敬仰。

我们荆楚大地的人们,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而感到无限的光荣和骄傲。

楚国艺术发达,无论是书法、绘画,抑或是音乐、舞蹈,所取得的成就是世人所公认的。

其中造诣很深的音乐家钟子期和操琴大师伯牙,高山流水,意蕴隽永,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楚国亡后,楚地人材却长盛不衰,辈出不穷。

我们知道,秦汉时人们曾分楚地为三,囊括今江淮、江汉、江东和湖湘的广阔地域,几占中国的一半。

如从这一辽阔地区来看“楚材”,累见于史籍和近人研究,也几占中国的一半。

应该指出,“三楚”中的西楚和东楚,基本上是楚国扩张的结果,而其腹地则是以荆州为中心的江汉地区,以及与其毗连的湖湘地区,亦即所谓“三楚”中之南楚。

从这两个地区看,“楚材”也是多得惊人,无论是湖北,还是湖南,从西汉到明清,近代以至现当代,也是代代都有第一流人才,简直是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如略推敲一下,荆楚大地历来就有学术研究中心,以及形成的人才群体,如其中著名的有汉末的荆州学派、两宋的湖湘学派、明代的公安派(文学)等。

清末近代后,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荆楚学人更是以族国命运为己任,积极地投身到学习西方和俄国的洪流中去,在洋务运动、民主革命中形成了宏大的人才群。

如以个人来计算的话,自秦汉以降,则数不胜数,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有良材、奇材、大材,甚至还是咤叱风云式的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至深。

就以岳麓书院所培养的人才来看,其成就也是很惊人的,据岳麓书院有关资料可知,岳麓书院是公元976年(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失洞在唐末五代僧人智睿办学基础上创办起来的,直至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殆近千年之久。

在此期间,有著名学者张槿、朱熹、王守仁等在此讲学,培养了不少人才。

仅晚清至近代的剧烈动荡变革时期,就造就了如陶澍、魏源、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焘等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等各种显赫人物。

如进一步把现当代也计算进去的话,那就更加辉煌突出,令人敬仰不止。

我们知道,人是文化的主体。

楚先祖建立了楚国,创造了璀璨夺目、博大精深的楚文化,作为政权的形式——楚国消亡了,但其文化则泽被百代,永远不会消失。

这就是为什么“楚材”也代代相传,一代比一代强的原因所在。

当然,人才决非单纯的化育而成,而是得需尊重自然传统的、培养教育的领导呵护的和主观努力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而铸成的。

“楚材”是一种历史现象。

对“楚材”的形成、“楚材”的历史作用,以及“楚材晋用”(人才外流)等问题,当应辟专题研究,才更富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湖南历史文化

湖南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

湖南有30多处旧石器时期遗址,900多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

据考古发掘和文字记载,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先祖便在这里生息繁衍,过着以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为主的定居生活。

湖南是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形成的基础之一,常德市澧县城头山原始社会古城址的发现,把中华文明史向上推进了近两千年。

这里的古水稻田的发掘,表明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或发祥地。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长沙郡,唐朝始设湖南观察使衙署,宋朝设湖南路,明朝设湖广行省,清朝设湖南省。

湖南古属楚国,被尊为世界古代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伟大诗人屈原被楚王流放到湖南,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等不朽诗篇。

公元105年,耒阳人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张多种植物纤维纸。

十七世纪中国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是湖南省衡阳县人。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79年间,湖南涌现了魏源、何绍基、左宗棠、谭嗣同、陈天华、黄兴、宋教仁等杰出人物。

这段时期,湖南被列入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的有83人,占全国名人的10.9%。

从五四运动前后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湖南涌现一大批党政军领袖人物,毛泽东、蔡和森、任弼时、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就是杰出的代表。

据统计,《中共党史人物简介》一书中列举的495位党史人物中,湖南籍的有89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中共杰出领导人和创建时期主要领导人中,湖南籍的有13人,占4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领导人中,湖南籍的有10人。

在10大元帅、10位大将和57位上将中,湖南籍的元帅有3人,大将有6人,上将有19人,同时,还涌现出一批文学、艺人、科学、教育等方面的杰出人才。

如画坛一代宗师齐白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

湖南现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在外地工作的湘籍两院院士45人,真可谓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湖湘文化首先是一种观念文化、精神传统。

但是,因为湖湘文化与现代的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故而又可以作为湖南文化产业的资源。

湖湘文化产业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人的资源优势。

本来,从历史的角度看,湖湘文化的最大特色是拥有一大批既有文化知识、又有经邦济世志向的知识群体,这些在湖湘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文化人,因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文化的社会功能,故而在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历史篇章。

湖湘文化的这一鲜明特色又体现在当代的经济建设中。

特别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崛起、文化产业的发达,人才的资源显得越来越重要。

显然,在传统农业、工业的产业中,土地、能源、矿藏的自然资源和资本积累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文化产业以及知识经济时代中,人才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则开始凸显出来。

在其它资源并不占有突出优势的湖南,偏偏有文化产业的崛起,这恰恰是由于发挥了一大批文化人在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并明显地透露出湖湘文化资源优势的特色。

描写湖南历史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