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遗忘的诗句、好词好句、名言、段落、文章(急求
)
一首和遗忘有关的诗 梅花三弄前奏萧声传来萧声似水流淌萧声旷古犹存血打在地上在这个夜晚血打在了地上四下溅开一地血红的梅花我知道我还活着我还没有人们认为的那样懦弱多么艰难的动作都被我干的异常干脆我是世上唯一动人的乐器竹子的。
古色古香风吹动了我风吹响了我凄凉的萧声震落天堂的碎片一地雪花一派盛大的葬礼如约而至那年我相信宿命我站在雪地上聆听内心那破碎了的、我可救药的内心被淹没了又被点燃一派节日的气氛就地瓜分就剩下我,一具空空的躯壳一截枯梅伫立雪中依然相信宿命依然聆听内心久远的萧声第一乐章:寒山绿萼相信雪相信剑相信那些冰冷的东西让人镇定风从远方吹来风夹杂雪花扑打面颊赶快叫醒那个在曙光中做梦的孩子给他起个名字叫小风告诉他:素面迎风,美丽幸福我似乎沉睡了一千年我似乎刚从地狱中挣脱在只有地平线的大平原上走南闯北只有我一个(这个我是我无法背离的)那个叫小风的陌生人负我而去他是风的儿子我只能看见他生后尘土飞扬他背弃家园背弃情人和眼泪孤独的走向梅雪盛开的城邦我和他是一对分道扬镳的情侣那时他还不谙世事他在诗册上写下:“一声轰然巨响那是光明决黑暗之堤光明驶向宇宙雨水却回到它升腾的地方”这是命运的咒语这是孤独者决绝的誓言我们原谅他吧他负载了地狱的苦难不久就会离我们而去他有自己崭新的城邦那是平原的中心雪的心脏雪铸的剑寒光四射相信吧!冰冷东西总让人镇定包括眼泪、刻薄的话语燃烧之后煞白的灰烬雪,只有雪此刻只有雪落在了我的身上雪打造的城墙雪浇注的家园雪默默地下在了雪上风吹雪花就像吹动我雪白的翅膀飞过大平原飞向更远的地方雪下在了空空的大平原上一直下着,不分时令祝祷的声音不绝如缕雪域之邦梅雪开放第二乐章:姗姗绿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雨霏霏”放下了歌声放下了卷册一种莫名的心情让我颓废头顶我辗转了大半个世界日月轮回 沧海桑田五色经幡以太阳为中西引向八极玛尼石在中间高高堆起而我就在这里安身立命多少年来梅雪开落任凭雪下在我的身上是雪就是白惨惨的白得瘆人白得刺吓了我的眼睛我作为一个盲目人坐在黑夜孤独而忧郁我如梅花开在雪地上找不到前途也找不到末路春夏秋冬轮回变换我在心中默默感受时令这是冬天寒气袭人让我镇定这个季节雪灾泛滥整个宇宙都背转身去负我而去我站在了空虚部分这是我在诗册上不能填充的一页也许这是一个误会是我辜负了生活背弃了宇宙背弃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梅雪开落永远都是这样第三乐章:三叠落梅三声悠远的古萧震落天堂的雪花三千雪白的梅花涂满歌者的血泪梅开梅落 盛大而惨烈我的一生就是梅花的一生冰天雪地傲然独立多么坚硬的一截白骨头插在了雪地上我从那个夏天匆匆走失甚至还没来得及哭泣我是迷途的羔羊我已被生活折磨得百依百顺如今我背负重大的罪名虽然年纪轻轻去负债累累谁也不必原谅我我是一个被通缉的在逃犯逃离了现场逃向黄河黄河,我的爱人黑夜里冰冷的让我镇定我希望活着我希望活在自己的心中人心既是一个世界既是一个人生老病死的屋子我要亲生经历自己的一生梅开梅落我的心中梅雪霏霏在这个时刻,萧声响起给了我一次舞蹈的机会舞蹈,歇斯底里患者的无声的歌吼震落叶子震落上帝在春天发出的情书舞蹈之后,四野荒凉茫茫雪地,梅开梅落回音萧声不绝如缕怀恋不绝如缕懊悔似剑食我血肉如今我两手空空只有空的毫无内容的回忆这是没有开始的结束年轻的时光让我白白葬送梅花三弄得曲子中三弄梅花我只愿在梅雪铺满的山岗上悄然睡去静静的做一个诚实的梦梦见一次美丽的诞生风声不绝如缕萧声不绝如缕雪花负我盘旋副歌:祷词十四行宽恕我吧
我自知罪孽深重我自知有太多的苦难去背负而我却在劣酒中挥霍生命我要站定在世上我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我要活过今天并且活得久远万寿无疆的语言是对有情人真诚的铸词梅雪霏霏 大地苍茫真诚的成全我吧我要生活在梅雪开放的城邦冰冷的时空令我镇定啊。
嘛。
呢。
叭。
咪。
哞。
我忧郁的面孔是你美丽的祭品
关于残缺也是一种美论据名言
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我不知道,诗歌遭遇奥斯威辛是否属于历史的必然,但这种诗与奥斯威辛的狭路相对,确实产生了“如一架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在解剖台上偶然相遇”一般惊心动魄的语言效果。
“自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写诗已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 自从阿多诺公然挑明了诗与奥斯威辛这种令人不安的紧张对峙以来,诗人们陷入了一种普遍的尴尬,写诗成为一件越来越难之事。
我不知道,诗歌遭遇奥斯威辛是否属于历史的必然,但这种诗与奥斯威辛的狭路相对,确实产生了“如一架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在解剖台上偶然相遇”一般惊心动魄的语言效果。
自奥斯威辛之后,诗歌当然不会因一句话抹杀自己的存在。
倘若阿多诺此言本身意味着对诗的最后宣判,我们为什么还常常会从中闻到一股痛彻肺腑的味道——是从奥斯威辛传来那股挥之不去的煤气味吗——因为最起码我们可以发出一声叫,或者只写一首诗,一首最后尖叫之诗。
甚至阿多诺自己也并不否认:“日复一日的痛苦有权利表达出来,就像一个遭受酷刑的人有权利尖叫一样。
因此,说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你不再写诗了,这也许是错误的。
” 应当承认,历来存在着各种不同自命诗人,他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下制作出形形色色被为“诗”的东西。
就此而言,集中营里确实可能存在某种“艺术”。
奥斯威辛的另一位辛存者、精神病科医生弗兰克博士曾著文谈及这种《营中艺术活动》,“这要看你所谓艺术究竟是指什么而定。
” 对一个真正的诗人而言,写诗无须任何理由,它就像呼吸的本身一样自然。
但当我们说到奥斯威辛,痛苦的回忆令舌头打结,要么选择沉默,从此三缄其口,任世界陷入混乱与无名,像一个完全转身离去的上;要么装作充耳不闻,好像什么都未曾发生。
或者干脆将阿多诺式的断言视为一种阿多诺式的德语、阿多诺式的危言耸听,继续制作一种我们称之为诗的、分行或不分行的玩意儿。
老实说,就在写这篇文章时我还在想,倘若一个人经常被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是否算得上明智。
写作本身无疑就是参与讨论的最佳方式。
这的确不为面对此类问题的最美妙的方式之一:以一首诗来作出回应。
德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格拉斯甚至认为,“在奥斯维辛之后写作——无论写诗还是写散文,唯一可以进行的方式,是为了纪念,为了防止历史重演,为了终结这一段历史。
” 诗与文字本身将显示见证的力量,写作终于不得不成为这样一种见证的方式。
大屠杀由此侵入到文学艺术的所有领域,成为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绘画等取之不竭的写作资源。
Holocaust(大屠杀文学)已经成为一个文学术语。
依阿多诺之见,在现代化的大工业生条件下,“通过管理手段对数百万人的谋杀使得死亡成了一件样子上并不可怕的事情,” 也使为满足下意识受虐欲望的仿真式复制与再现,成为轻而易举之事。
因而,通过尖叫和从尖叫中获取的快感,不过是施虐与受虐的快感,是属于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副产品。
好莱坞电影就是将这种快感推向高潮的标志,斯皮尔伯格更将对这种题材的提炼和加工提升到一个临界点,从而备美国电影学院犹太裔评委们的青睐。
最近的例子,就是在罗曼·波兰斯基导演的《钢琴师》中扮演男主角的演员获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
虽然,人类从荷马史诗、从《圣经》时代开始起,就不断地描写谋杀和屠杀的故事,这几乎已经构成文学艺术的一种惯例,“争斗,尤其是腥的争斗,总是故事的好材料。
种族灭绝很早就随着洪水和旱、丰年和荒年的轮替而进入故事画面。
”(格拉斯语)即便一向如此,其合法性也并不是没有受到过任何质疑,尤其是针对像奥斯威辛这样空前的大屠杀。
威塞尔曾不无忧虑地警告:“……小说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随意地把‘大屠杀’取作题材……不仅削弱了它的意义,也使它的价值大打折扣。
‘大屠杀’现在成为风靡一时的流行话题,容易引人注意,并很快获得成功……”这一切令不禁像他那样担忧:难道特雷布林卡和贝尔森都将结束于……词语或银幕
而发生在奥斯威辛的一切,也只不过是个用词与剪接问题
一个有良心的艺术家很难回避在使用大屠杀作为题材达到文学目的时愧疚之心。
这或许有助于我们解,为什么这一代的许多优作家,包括像莫里亚克、福克纳、托马斯·曼和加缪等等,都选择了置身其外。
大屠杀文学的开创者,自奥斯威辛生还的作家莱维正是在获知自己极有可能得诺贝尔奖的那一年自杀的。
莱维甚至认为“幸存的不是真正的见证——被淹没的、没有归来的才是完的见证”。
大杀文学的另一位开创者布洛夫斯基没有死于毒气室,却死于煤气自杀。
幸存者保罗·策兰差点成为一个例外,他的名作《死亡赋格曲》,被公认为成功地以诗化的语言再现了集中营中犹太人的悲惨命运。
“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这么做,” 策兰的诗人同行兼好友,与阿格农分享 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丽·萨克斯也是其中之一。
她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引用年轻的德国诗人恩岑贝尔格的话,“哲学家阿多诺说过这么一句话:‘在奥斯威之后写诗不再可能’,这是对我的时代的最强硬的判断。
如果我们要活下去,就必须驳斥这句话。
” 策兰无疑以自己的诗作出了驳斥,最终自沉于塞纳河。
奥斯威辛牢牢地攫住了每一个人,包括那些看来从它伸出的魔爪中已经成功地脱了的人。
美国作家威廉·斯塔隆笆下的索菲也正是因为不堪记忆之重,不得不自杀以尽。
对于某些幸存者而言,他们好像只是代替那些死去的人而活,重述或写下那些濒临遗忘或将被别有用心者歪曲的事,为死难者作证,而后追随死难者,回到他们自以为早就该去的地方。
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死去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活下来的人死去的。
活着,仅仅为了记并不想以此去博取诗人的声名。
但这记忆沉重到让幸存者如此不堪其重,让受苦的人在回忆中再受第二次苦,最终被压垮。
那些置身于奥斯威辛以外的作者,除了必须面对使用大屠杀作为题材的合法性问题之外,又陷入了另外一种困惑。
斯塔隆曾描述过这种心情:“我已被一种猜想所缠绕,常常觉得自己像入侵者一样,残忍地侵入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令幸存者一直无法摆脱的苦痛与死亡的领域。
”在《索菲的选择》的结尾斯塔隆不得不承认,即使通过他的作品,人也无法理解奥斯威辛。
“如果写得更准确,我以为可能是这样:‘迟早我要写索菲的死与生,写出来的东肯定有助于明宣示,恶绝对地没有从这个世界上断种绝根’。
奥斯威辛本身作为一个无法说明的东西留在世界上。
曾经有过的关于奥斯威辛最深刻的解说,根本不是解说而是回答。
问:‘告诉我,在奥斯威辛,神曾经在哪里
’/于是回答说:‘人曾经在哪里
’” 在奥斯威,缺席的不仅是上帝,还有人。
在较深刻的层面上,奥斯威辛呈现的正是一幕幕人性的悲剧,集中营集中地暴露出如纪德所谓的魔鬼的一面。
纳粹恶魔并非是人类的新品种,而正是人性恶的产物。
就此而言,正是人性的弱点与黑暗面造成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自奥斯维辛之后,写诗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为失去了诗得以存在的人性基础。
奥斯威辛不仅毁掉了诗,也毁掉了人——也就是说毁掉的不仅仅是犹太人。
如阿多诺所言,“在魔法支配下,生存者要在不自觉的无动于衷——一种出于软弱的审美生活——和被卷入的兽性之间进行选择。
二者都是错误的生活方式。
”幸存者常常不免自问:我因什么而幸存
幸本身好像也成了一种罪孽,成为苟活的代名词,它牵连出有罪的记忆。
幸存者出于自我保护完全有选择遗忘或反记忆的权力。
因此,也有人认为,记忆本身不应该成为奥斯威辛之后写作主要题材。
至少就心理疗救这一层面,“好了疮疤忘了疼”自有其一定的合理。
在一项针对集中营幸存者的调查中,大约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我想把所有这一切忘掉”。
而当作家凯尔泰斯被问到“是否强迫自己面对这些记忆
”时,他的回答是:“不, 对我来说并不难。
我觉得不解的是, 为什么有人难以面对这些记忆。
是这样, 集中营内的一些行为是伤害人的。
”凯尔泰斯曾经谈到另一位自集中营生还的作家Roman Frister,在集中营里丢了帽子。
不戴帽子参加第二天的演出就会被处决。
于是他半夜里偷了一顶帽子, 而那个丢掉帽子的人将因此掉脑袋。
我们也应该记得电影《逃离索比堡》中纳粹军官玩弄的一场恶作剧:未能逃脱的十四位囚徒面临着选择,他们被勒令在被处死之前,选择陪死的同伴;拒绝选择的话,就会殃及更多的无辜者,不是十四——而是五十
那种生命面临死亡绝境的求生欲望、那种挣扎与搏斗,让人想到凯尔泰斯小说中曾揭示的那“与奥斯维辛达成默契的被囚者的承受力”,同样也是合乎人性的。
奥斯威辛叩开的正是记忆最野蛮的一面,没有谁百分之百是无辜的,大屠杀把每一个人都卷了进去。
那些看上去无辜的词变得可疑了,“词语都必须重新定义,净化,重新发明。
一个词如‘夜——一个美丽、诗意、浪漫的词--对我们不再意味着它曾经意味的东西了。
’”(威塞尔语)所有一味赞美人性、赞颂人的精神、人生的美好、人道主义的诗歌都应该受到质疑与重审。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奥斯威辛之后,单纯歌唱人性美好的一面,是不可能。
诗歌从此不再允诺幸福,而只展露批判的省悟与清醒的痛苦。
诗与奥斯威辛的冲突也并非绝然等同于善与恶、梦与现实、道德与正义的冲突。
在这种对决中,诗歌并不代表至高的善,它甚至必须为自的讴歌而羞愧。
因为被它讴歌人犯下了谋杀同类的罪行。
而这些罪行往往正是在追求纯粹与至善的名义下实施的。
种族清洗连接着所谓种族纯洁的梦想,同样可能连接着一首纯诗的理想。
虽然,很难断言,奥斯威辛在何种程度上,正是一首伪诗、一种伪抒情的必然结局。
阿多诺的警告因此并非毫无来由,“奥斯威辛集中营之后,任何漂亮的空话、甚神学的空话都失去了权利,除非它经历一场变化。
”对那些保留了有关奥斯威辛的野蛮记忆的人,写诗是野蛮的了。
而要让写诗重新成为能之事,看来只有选择遗忘与反记忆,而这正是为富于良知的诗人们所拒绝的。
写作即意味承担人性及其所有后果,奥斯威辛是绕不过去的。
诗歌不能帮助我们躲过一颗子弹,更用说是去制止一场大屠杀,却仍然可以展示某种面对生活的姿态。
这种姿态让一个人即使身处奥斯威辛,仍然会为一只飞鸟、一片绿草而流泪,并从中体会到某种活着的幸福感,寻找到某种自我拯救的形式。
诗神青睐的始终是这种个体的经验,哪怕它只是生活在集中营里的残缺个体的脆弱体验。
弗兰克谈到过这种“死囚的美感经验”,罗伯特·贝尼尼戏谑地把它称之为“美丽人生”。
因为你尽可以把周遭的一切当作一场戏,以尝试从这种间离中享受到片时的快感。
这一切让我想起幅画:一个囚犯正在做自由的梦。
他梦见自己被长出翅膀的小天使引领着飞越监狱的铁栅栏,但这却不能帮他越过现实的冰冷围墙—诗意却可能正由此而生。
某种意义上,诗歌的功效等于零——从来没有一首诗阻止过一辆坦克。
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是无限的。
希尼曾引用弗洛斯特的一句话,用来作为对一首诗作出的奇妙界定:“有么一刻止住了混乱。
” 我想阿多诺原意应该是清楚的,甚至可以从他的否定中感受到一种肯定:对诗以及源于诗本身力量的肯定。
他警醒诗人重新省自奥斯威辛之后,诗歌从中失去的、和它必须面对与应当重建的究竟是什么。
如果说奥斯威辛之后,你不能写诗了,是指不该再写那种软绵绵的抒情诗,那种空洞的、虚伪的、怯懦的、粉饰的诗。
所谓写诗之野蛮,可能意味着必须重新唤醒一种野性的力量、批判性的力量。
用阿多诺的话来说,是以丑的外观抛弃丑自身、以内在的异化形式,来控诉外在的异化状态。
卡夫卡小说,贝克特的戏剧,连同勋伯格的音乐因而受到阿多诺的垂青。
一种受难的、令人战栗的语言,贫乏和破碎化的形象,断裂与碎片,能更充分地体现出他所谓的否定的真理。
诗也并不例外,在阿多诺看来,不同的艺术门类只是体现出不同质料的差别。
阿多诺强调的是以一种不完整性和零散性,来对抗那种对一体性和完美性的渴望。
它们与营造奥斯威辛的渴望有着相同的根源。
秉从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奥斯威辛之后的艺术,将成为一种“反艺术的艺术”,即“否定的艺术”。
尽管,阿多诺一向拒绝萨特式的“介入”,而将革命性语言本身视同社会实践,从而将现代艺术成功地纳入了他的批判理论。
阿多诺驱逐了美学中的形而上学,代之以社会学。
多诺式的美学理论,往往正是在其最深刻处陷入某种意识形态的牢笼。
一种理论的彻底性恰好反映出其自身实践的盲点,这同样也是辩证的。
霍克海默在给阿多诺的信中嘲笑说:哈贝马斯把哲学看得和社会学一样有力量。
其实完全可以把霍克海默的话,照单归还给阿多诺。
求郭敬明《夏至未至》里面的一句原话
《夏至未至》那些盛开在记忆里的夏天,在年华里撒落了一整片花朵。
所有的歌声都在一瞬间失去音符,世界从此丧失听觉。
所有的色彩都在一瞬间褪去光泽,世界从此失去视觉。
而你依然站立在安静的黑白映画。
那些匆忙跑远的岁月,它们又重新回来了。
可是匆忙跑远的你,却从此消失在我的世界。
他们说那些是传奇。
是你么
他们讲的那些故事,是你么
那些香樟的阴影里铭记的眼泪和年华,是年少而冲动的我们么
所有的爱,所有的恨,所有大雨里潮湿的回忆,所有的香樟,所有的眼泪和拥抱,所有刻骨铭心的灼热年华,所有繁盛而离散的生命,都在那个夏至未曾到来的夏天,一起扑向盛大的死亡。
岁月无情的雕琢着每一个人的脸,从丰满的线条,到佝偻的身姿,然后曲终,人散。
是曦玛尼的微笑,还是乌托邦的梦魇
明艳欲滴,琉璃破碎。
快乐是耳麦里一遍又一遍的单曲回放,在此断,彼端萦绕不绝的却听不见声音的来自远方的问候。
生活失去了一些之后,就变成蝇营狗苟了。
波诡云谲,烟消云散,其实有时候也做出很完美的选择,至少可以不那么忧伤。
忧伤久了,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快乐了。
喜欢,亦没有来那发自心底的真实。
我听东风破,花开就一次成熟,而我却错过。
是那么的喜欢这词,喜欢这调,没有本源的喜欢,一路连带了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可是,我没有顾及到,也从来没有领略的是我的喜欢仅仅停留在了感受。
曾经很是喜欢纳兰性德,可是有人问你,纳兰的生日时,你却皱起了眉头,脑海里清晰的模糊的都成了过往的烟火,惟有沉默。
没有真诚的喜欢,是无法拥有回报的。
像是两个相爱的人在拥抱过后却恨的一塌糊涂,从此不再过问彼此的一切,连所有的来自与他或她的消息都是那么不在乎。
你的喜欢可以没有来由,但是必须要来自真实。
你是否走过有婆娑的风的秋季
那里来自天国的声音,用心听,你可以听见天籁般的宫商起伏。
不信么
有时间就去试试。
墙壁永远是沁凉的气息,痛彻心扉的困惑蜿蜒着蔓延过每一寸洁白。
苍凉的文字,透着末世的微光,在瞬间没有方向的挪了又挪,直到再也写不出比仓颉更完美的字迹。
墨水撒了一纸,流淌着嘲笑我眼角里的湿润。
一切都成过往,转过身,一切消失。
沉甸甸的往事,流年似水,我们散落天涯,成为渐渐模糊的笑靥。
坐在荷塘上,菡萏悄然一开,啁啾的青鸟努力的高飞,那年梧桐的枝桠也是相同的姿态,向天空伸出手,努力的拔高着,没有停息的。
时间也曾静止过,是在我们擦肩彼此微笑的一刹那。
是的,我们一起走过,一起笑过。
听见你清晰的对我说,等你在烟花灿烂的一季。
徐志摩的诗里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出自哪个诗集
那抹寒封的 凛冽,仍然漂 心寂的角落里, 凝神飞.. 阵阵清冷徜徉在 年末的生怅然呼吸著, 明晰著漫漫红尘的迂拙... 彷佛 天地间一切的忧郁, 顷刻间尽情释放著无尽感慨, 随之的一声深深叹息, 杳渺了永远, 定格在心魂永恒... 风雪绵缠里 隐透的感伤,幻化在空中 缓缓升腾, 愈来愈高,随著风的突兀侵袭 摇摇曳曳, 颤颤微微纷飞散... 昨日脚步, 深深浅浅,生命的曲线 蜿蜒曲折,掩埋於岁月荒原 飘渺了无常... 人生,是如此短暂, 似清晨的露珠,丝毫经不起 日照,只能眼睁睁 心碎目睹其渐渐衰竭至荒芜, 消失殆尽... 紧紧依偎在 年末身边幻想抖颤间, 双手想紧紧地 握住重生,阙如的深情, 痴痴地爱恋... 但, 生命里残存的瓣瓣纯粹, 已经蔚然成型, 她宁可留下一地冰凉, 一地破碎。
如果哀伤,就减却丝丝风情, 为之悼念,却再也无法 改变其初始的柔情媚持... 曾经走过的 心灿美好,那是情感的 妖娆丰盈弥漫; 说过的经典映衬,是生命的 阅历风骨信度; 念过的你,是曾经的温柔悸动, 沉吟至今;过往的我, 是失去的意义,流失的纯真, 翩跹的浪漫,弥留的深情, 心念的静默... 因为静默, 你永远不会了解, 她内心深处隐藏了怎样深沉 如海的情感... 殷殷情念,恩爱不疑。
星月沉轮,不曾低落... 回忆里 不断演绎相同镜头, 现实则切换著不同情愫出口... 传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 七秒后便不记得 过往物事了,所以小小的鱼缸里 它也不觉得无聊, 因为7秒后 每一寸游过的地方 又变成了新天地... 它在这7秒里 不断轮回不是为了遗忘, 而是为了铭记... 有梦时,快乐无与伦比, 梦由心生望眼欲穿,碧草春心 孜孜蔓延... 也许, 风花雪月永远了无结果, 但毕竟是风雪的故事, 快乐足矣...
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解释、及作者
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
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歌 德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Arthur Schopenhauer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高尔斯华绥 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为礼。
——Jim Fiebig,NANA 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吴兢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同时表现出来。
——歌德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孔子 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
——波伊斯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
——洛克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马南 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
——切斯特菲尔德 ●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蒲柏) ●良好的礼貌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献生)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儒贝尔) ●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礼貌之于人性如同热量之于蜡烛(叔本华)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礼貌建筑在双重基础上:既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霍夫曼斯塔尔) ●是否能对粗鲁者保持耐心,这是检验良好礼貌的标准----(所罗门伊本加比洛夫) ●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美洲) ●有两种和平的强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国) ●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的(德国) ●有礼貌的人,能走遍天下(德国) ●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
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
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叔本华) ●你要看见朋友之间用得着不自然的礼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感情已经衰落(莎士比亚) ●情越多,礼越少 ●熟不拘礼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玛·沃·蒙塔古) ●讲礼貌对人并无损害ㄒ獯罄?? ●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彬彬有礼并不破费钱财(欧洲) ●礼貌不费分文(拉丁美洲)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 ●彬彬有礼……是假善行(塞·约翰逊) ●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梭罗) ●周到的礼貌用在那些你不喜欢的人身上,绝不比挑战书尾那句“您恭顺的仆人”更多一点真诚。
当然,这是一种人们普遍赞同和理解的情况(切斯特菲尔德) ●客套话如隔着面纱接吻(法国)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史典) 礼貌第一,文明第二。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德行广大而守以功德荣。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信用中国编辑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信用中国编辑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假,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 ——高尔基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信用中国编辑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信用中国编辑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纸包不住火,错误是隐瞒不了的。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一个人信用中国编辑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 凯洛夫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信用中国编辑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 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信用中国编辑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 培根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马斯·莫尔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信用中国编辑,也适用于个人。
—— 罗素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 恩格斯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来的一代。
—— 加里宁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 列宁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信用中国编辑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 知耻近乎勇。
—— 孔丘 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 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
—— 胡志明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
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信用中国编辑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 罗大经 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 徐特立 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 德谟克利特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 萨迪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 孟德斯鸠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 卢梭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信用中国编辑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 约翰·洛克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刘少奇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
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 萨迪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 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 夸美纽斯 礼貌信用中国编辑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 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
—— 克雷洛夫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 冈察尔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 达尔文
爱因斯坦的成长故事400字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
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
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
” 1900年,爱因斯坦从苏黎世工业大学毕业。
由于他对某些功课不热心,以及对老师态度冷漠,被拒绝留校。
他找不到工作,靠做家庭教师和代课教师过活。
在失业一年半以后,关心并了解他才能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向他伸出了援助的手。
格罗斯曼设法说服自己的父亲把爱因斯坦介绍到瑞士专利局去作一个技术员。
爱因斯坦终身感谢格罗斯曼对他的帮助。
在悼念格罗斯曼的信中,他谈到这件事时说,当他大学毕业时,“突然被一切人抛弃,一筹莫展的面对人生。
他帮助了我,通过他和他的父亲,我后来才到了哈勒(时任瑞士专利局局长)那里,进了专利局。
这有点象救命之恩,没有他我大概不致于饿死,但精神会颓唐起来。
” 原来聪明人也有笨的时候⋯⋯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带他去给医生检查。
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小爱因斯坦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从不做违心的或骗人的事。
为此,他受到同学们的讥笑,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诚实的约翰”。
普通孩子喜欢玩带有竞争性的游戏,可是他却不喜欢参加。
孩子喜欢打仗的游戏,喜欢看士兵操练,但是他却从小到大不喜欢任何和军事有关的东西。
他是一个不想看到人类互相残杀的和平主义者。
爱因斯坦家的住房周围有花园,他经常一个人长时间地蹲在花园角落的灌木丛里,用手抚摩着小叶片或者凝视着匆匆跑动的蚂蚁。
他很小就喜欢冥想,想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一次,在依萨尔河岸野餐时,一位亲戚说,小爱因斯坦很严肃,当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乐时,他却独自坐着看湖的对岸。
母亲玻琳深情的为自己的孩子辩护:“他是沉静的,因为他在思索。
等着吧,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个教授
”那位亲戚感到可笑,但也理解母亲的心情。
教授
在人们的心目中,只有那些聪敏的人才有可能得到这个荣誉的称号,这个连话都说不好的笨孩子能成为一个教授吗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
当他发现指南针不断地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
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
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一般功课属平常,唯有数学成绩远在全班同学之上。
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
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是那么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
”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而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
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
有一天爱因斯坦跑来问叔叔:“什么是代数”
叔叔就这样解释:“在算术中有很多问题不容易解决,要算又很难。
而代数是一门'快乐'的数学,能很容易的帮人们解答困难的计算。
我们把我们不知道的数叫着X,然后来捕捉它。
你把它当作已知道的东西,建立一些关系,最后你就可以容易地得到它了。
”然后叔叔给了他一本有代数问题的小册子,爱因斯坦很快就学会了解决里面的问题。
有一次雅各布叔叔给他讲了几何中一个很美丽的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任何直角三角形的长边平方一定等于两短边平方的和。
叔叔没有告诉他这个定理的证明,但是爱因斯坦在画了许多直角三角形后发现这关系一直成立,感到非常的惊奇。
父亲的生意做得并不好,但却是一个乐观和心地善良的人,家里每星期都有一个晚上要邀请来慕尼黑念书的穷学生吃饭,这样等于是救济他们。
其中有一对来自立陶宛的犹太兄弟麦克斯和伯纳德,他们都是学医科的,都喜欢阅读书籍,兴趣广泛。
他们被邀请来爱因斯坦家里吃饭,并和羞答答、长着黑头发和棕色眼睛的小爱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麦克斯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启蒙老师”,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学普及读物给他看,看完后就和爱因斯坦讨论,并且再继续提供给他新的读物。
麦克斯点燃了爱因斯坦自学的兴趣火花,还不断地辅导他。
麦克斯在爱因斯坦十二岁时给了他一本施皮尔克的平面几何教科书,一下子攫取了爱因斯坦的心灵。
爱因斯坦晚年时回忆这本神圣的小书时说:“这本书里有许多断言,比如,三角形的三个高交于一点,它们本身虽然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证明,以致任何怀疑似乎都不可能。
这种明晰性和可靠性给我造成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印象。
” 这时爱因斯坦又想起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于是想要独立证明这个定理。
他花了三个星期最后找到一个方法,就是从直角三角形最长边所面对的顶点作这边的垂直线,于是把三角分成相似三角形,由此很容易证明这个定理。
虽然这是一个古老得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定理,但是爱因斯坦经过一番努力总算得到了结果,他第一次体会到科学发现时的欣喜。
麦克斯每星期来时,都会帮他改一些习题,并且辅导他作一些较难的问题。
过不久又引导他学习高等数学,十三岁时他已自学微积分了。
当他的同班同学为那些平面几何简单问题和循环分数而皱眉头时,爱因斯坦靠自学已经进入到无穷级数这些美丽神奇的“无穷世界”去了。
很快小爱因斯坦的数学程度超过了读大学的麦克斯,比他大十一岁的医科大学生再也跟不上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了。
为了以后有共同谈话的话题,麦克斯开始借哲学书给他看,爱因斯坦在十三岁就能看懂康德的《纯理性批判》。
这是一本对许多成人来说都算是枯燥艰深的书。
这时候爱因斯坦阅读的书就是数学、物理和许多哲学家的书。
他不看小说,唯一的消遣就是拉小提琴。
麦克斯认为他已发现了一个神童,他说:“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或哲学家,将从爱因斯坦身上成长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