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唐僧可谓家喻户晓,是一位不畏艰险、求取真经、弘扬佛法的帅哥高僧,不过有时有点迂腐,辨不清真伪。他的原型就是唐朝著名佛教法师玄奘,他艰苦跋涉十万里,从印度那烂陀寺运回上千卷梵文经卷,而后潜心翻译经文,在长安讲经传教19年,创立法相宗(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为中国佛教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唐玄奘法师
玄奘是今天的河南洛阳人,出家前俗名陈祎。唐代僧人不是想当就能当的,要参加考试,还要由大师受戒,才能真正披上袈裟,成为一名国家承认的僧人。玄奘13岁时在朝廷度僧考试中落榜,但主考官见他不满15岁,“年虽小而志怀远大”,就破格录取了他,在净土寺削发成为沙弥。随后玄奘到成都空寂寺、大慈寺听知名大法师讲经,佛法学问精进神速,闻名佛界,20岁时在大慈寺正式披上了袈裟。
玄奘学习佛法善于博采众长,他跟随不同法师学习了《摄大乘论》《成实论》《涅槃论》等经文,把佛教各流派的学说融汇贯通,誉满京都。但玄奘越学越觉得有差距,为求得总括三乘(大乘、中乘、小乘)的统一学说《瑜伽师地论》的梵文真本,他给朝廷上书,请求去天竺求取经文。当时出国之禁很严,朝廷没有批准。公元629年,京都长安连年旱灾,朝廷准许灾民四出乞食,玄奘趁机跟着乞讨的灾民出了长安城,开始他的西行求法旅程。
朝廷没有批准,就意味着玄奘西行没有通关文牒,在今天属于非法出入境,俗称“偷渡”。这点跟《西游记》中的唐僧不一样,人家是大唐御弟,名正言顺去取经,而且一路都有悟空、八戒等大神的护佑,待遇实在没法比。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是一条艰辛之路、寂寞之路、苦熬之路。
一路上,每过一道关隘,必遭一次磨难,时时面临着被遣返回京的危险。经过凉州(今甘肃武威)时,都督李大亮就将玄奘扣留城中,不准西行,逼令还京,多亏了西运寺的僧人帮忙,夜里偷偷送玄奘出了城。玄奘从此不敢白天赶路,只能昼伏夜行。后面又遇到了多次盘查,玄奘深情讲述西行之志,感动了当地官员和守城兵士,暗中放玄奘西去。他夜闯玉门关,经七天六夜走出漠贺延沙漠,先后到达伊吾国、高昌国,与高昌王结为兄弟,谢绝他的高官厚禄挽留,坚决西行。
不过玄奘的出行条件此后有了极大改善,高昌王送给他30匹马和粮食、金银、衣物等足够20年往返的资用,提前跟途经国家的国王打了招呼,并派兵士和侍从护送他西行,所以旅程比较顺利。经过阿奢尼、屈支、跋禄边等国,过大凌山,渡过大清池(即咸海),玄奘一行到达了碎叶城,玄奘与西突厥国王叶护可汗结为好友。叶护可汗又给沿途24国的国王写了信,派出使者带路西行。
玄奘一行翻越大雪山时遇到了生死考验,他们在茫茫冰雪中走了七天七夜,23名随从和马匹冻死,仅剩玄奘和使者三人走出石门关。玄奘到达天竺渡过恒河,在森林里遇到了盗贼,贼首每年中秋都要杀一貌美者祭神,看到玄奘白皙美仪,挥刀欲杀。玄奘毫无畏惧,双手合掌,闭目诵经,坦然不动。贼首受到了感化,愿意皈依佛祖,改恶向善。
历经四年艰苦跋涉,玄奘终于在贞观七年到达了那烂陀寺,拜访戒贤大师,表达了西行的愿望,得到了大师的嘉许优待,为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玄奘求学五年,游遍印度,融会三乘,写出《会宗论》三千颂、《制恶凡论》一千六百颂,被尊称“解脱天”,荣膺无尚尊崇之礼。
学有所成后,玄奘用大象驮着657部经文,启程北上回国。回程也有波折,渡河翻了船,经文失落,只能派人过河抄写,再继续北上。翻越葱岭时又遇到了匪徒,好说歹说才被放过。到达于阗(今新疆和田)后,玄奘写了奏章,详细说明了西行的经过和收获,派人快马上报朝廷。唐太宗看到奏章后非常高兴,下诏让沿途州县迎送玄奘回京。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日,玄奘终于回到长安,在都亭驿受到宰相房玄龄等人的隆重迎接。玄奘28岁西行,往返17年,经历128国,行程十万余里,46岁回国。
唐太宗立即召玄奘晋见,两人交谈了一整天,谈得甚是投机,太宗劝玄奘还俗从政,辅助朝廷,玄奘坚决地推辞了。他有更重要的活要干,就是翻译经文,弘扬佛法。他奉旨在长安弘福寺设立译经院,开始了浩大繁复的译经工作。经过19年的不懈努力,玄奘主持共译出《瑜伽师地论》《大般若经》等各种经论75部,总计1335卷,开创了中国翻译史上的新纪元。此外,玄奘还在边译经边口述中,完成了《大唐西域记》12卷,由辩机(高阳公主的情人)记录著成。
在译经过程中,玄奘每天五更起,三更眠,黄昏给僧众讲经,寒来暑往,从无间断。繁重的工作加上原来西行时留下的旧疾复发,进一步伤害了他的身体,公元664年春二月,玄奘圆寂,终年65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