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为什么会看不起范进中举?别天真了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满清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小说可谓是是意义深远。其中大家最熟悉也在我们课文上都有过记载的就是范进中举了。这则故事的细节就不用过多介绍,反正范进就像我们现代人中了彩票那么兴奋已经变得手足无措了,他街坊还有自己的岳父因为中了举人之后,对他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笑之余不禁深思难道那个时候中举真的有如此的疯狂,那么范进此人的结局又是什么样子?其实在古时尤其是在李唐之后每个读书人最终的希望都是考取功名,至于状元榜眼这些职位都是虚无缥缈的。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三年只有十几个人能得中状元,每一年的考生都有几十万。这可比清华北录取率要低了很多,虽说王公贵族派系自赵宋之后被打击的很严重,但是家族还是有很深远的流传。所以像老范这样的寒门学子提升的途径实在是很狭窄。虽说举人这个功名只是非常低级的一个。可也是对自己的成绩认可,有了它等于一生饿不死,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的发展。得中举人的话就相当于是预备官员。只要你能熬得住地方上的官职有空缺就可以补上,如果你才气高的话还可以一边读书一边考官,和现在的“在职考研”类似。

  这也难怪五十几岁的老范得知自己居然考取功名都不敢相信。而他的街坊邻居也都非常的高兴。不过课文只记载了老范的疯狂,对他的以后生活并没有提及,其实范进最后的结局还是很不错的。他在中局之后老母亲兴奋过度逝去,根据古人传统习惯需要带孝三年。而54岁的老范经过三年之后已经57岁了,他并没有选择担任空缺职位,而是选择深读让最后遇上了贵人周进。没想到57岁高龄的老范居然又一次考上了进士,并在这位贵人的帮助下留在了京城光荣担任了一名京官。妻子还有卖肉的岳父也都来到了京城,一家人在京城生活的很好,过了大约3-4年时间由于老范为人老实,而且他没有任何的派系。

  所以调到了山东,担任了现在各省的教育部长一职。大约60岁的范进此后在也在本书再也没有提及。很多人都认为他只是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也有专家翻阅了各种的资料,同时期在山东有一位姓林的官员可能和范进的经历有点类似。他也是快到60的时候才得重用的,不过并没有老范那么疯狂。不过按照老范的性格和行事作风。就算不能大富大贵起码也能过上一个非常安定的生活。他的妻子和岳父也对老范非常崇拜。其实在古时这种外派官员是比较轻松的当然在战乱时期就另说。老范所生活的朝代应该是明朝正德年间。

  也算是国泰民安。而山东这个地方属于三省交汇,担任这地方的教育部长也是很有好处的。像老范这样在官场上混不开或许会遭受到排挤,可是他担任的是教育部门的职务,所以这也是贵人周进特意给他安排的。毕竟这个部门的竞争要少了很多,并不需要很高深的打交道技术,只需要做到刚正不阿就行而这几点都非常符合翻进老范。这本小说把老范当做一个反面典型来宣传的,认为老范违背了读书人的气节,可是小说作者吴敬梓本身就是个落魄秀才。最后作者本身也是客死他乡,所以他内心是渴望有老范这样的奇遇。

  不过很可惜即使他能写出这么优秀的小说,他还是没能摸到官场的一分一毫。从侧面来说也是比较羡慕老范这样的,毕竟谁想在外面飘。而古时读书花费也是非常大的,笔墨纸砚都是很贵,还有书籍请老师是普通家庭难以负担的,所以每一次落榜之后要再次进行复试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的。并不像现在交一个补考费回家再看看书就行。虽说60岁才大器晚成。可是成功的到来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晚。有一点很可惜的范进最后并没有自己的子嗣。其实书中对老范的描写还有很多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别人问他苏东坡的事迹老范居然一点都不知道,老范居然还认为苏东坡是明朝哪个落魄秀才!从这点看出老范也是典型被当时应试教育逼出来的产物,只会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读书人那种。

  这种人在官场上面不会有很好的提升,但是守成有余。所以老范的结局绝对比我们大部分人想象的要好得多。朱明朝到了正德时期对文人也开始有了偏向。各种的待遇也都提高了很多,像这种教育衙门也是非常有实力。所以写了范进的遭遇一方面是有讽刺,另一方面也是作者自己所期望的那种生活。有句俗话说得好,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这是作者一生梦寐以求的东西。只能通过笔下的人物帮助自己实现可是又心有不甘。所以老范才被作者写的那么惨,可是真正凄惨的确是吴敬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范进,清朝

为什么会看不起范进中举?别天真了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