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佛学大师、教育家、佛教弘法大师、日本立正大学博士,也是禅宗曹洞宗的第五十代传人、临济宗的第五十七代传人、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法师所推动的理念是,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以教育完成关怀任务,以关怀达到教育目的。他以中、日、英三种语文在亚、美、欧各洲出版的着作近百种。他的着作之中发行量最多的是《正信的佛教》,已超过三百万册,译本最多的是《信心铭》,已有十种,系列册数最多的是《寰游自传》及《禅修指引》,这些着述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2009年2月3日下午四时,圣严法师圆寂,享寿80岁。
圣严法师佛学经典名言语录大全
提升人品篇1 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2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3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4 忙人时间最多,勤劳健康最好。5 要能放下,才能提起。提放自如,是自在人。6 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微笑;放松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带笑容易增进彼此友谊。7 话到口边想一想,讲话之前慢半拍。不是不说,而是要惜言慎语。8 ‘能有,很好;没有,也没关系’9 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10 四要:需要、想要、能要、该要。11 四感:感恩、感谢、感化、感动。12 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13 四福:知福、惜福、培福、种福。14 感谢给我们机会的人,顺境、逆境,皆是恩人。15 唯有体验了艰苦的境遇,才会有精进奋发的心。享受工作篇1“忙”没关系,不“烦”就好。2 忙得快乐,累得欢喜。3 不要以1贵贫贱论成败得失,只要能尽心尽力来自利利人。4 随遇而安,随缘奉献。5 成功的三部曲是:随顺因缘、把握因缘、创造因缘。6 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关怀人。7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8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9 甘愿吃明亏,是仁者;受辱吃暗亏,是愚蠢。10 压力通常来自对身外事务过于在意,同时也过于在意他人的评断。11 随时随地心存感激,以财力、体力、智慧、心力、来做一切的奉献。
平安人生篇不用牵挂过去,不必担心未来,。2 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辩,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3 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4 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5 财1如流水,布施如挖井。井愈深,水愈多;布施的愈多,财1则愈大。6 面对生活,要有“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7 只要还有一口呼吸在,就有无限的希望,就是最大的财1。8 超越生老病苦三原则:活得快乐、病得健康、老得有希望。9 超越死亡三原则:不要寻死、不要怕死、不要等死。10 每一个小孩,都是帮助父母成长的小菩萨。11 爱你的孩子,与其担心,不如祝福吧!12 夫妻是伦理的关系,不是“论理”的关系。13 能不乱丢垃圾,随时清捡垃圾,都是做的功德。14 心不平安是真正的苦,身体的病痛不一定是苦。幸福人间篇1 每人每天多说一句好语,多做一件好事,所有小小的好,就会成为一个大大的好。2 急需要做,正要人做的事,我来吧!3 拥有的多,不一定让人满足;拥有的少,不一定让人贫乏。4 未来所得的。5 若希望人际关系相处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6 大的要包容小的,小的要谅解大的。7 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8 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9 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人间菩提◎为利益众生,实现佛法,付出心力,而生欢喜,谓之'法喜’。◎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我们在读书或创业时,自己先要有一个发心,就是发'为人服务、为人牺牲奉献、永不退转’的誓愿,这叫做'不忘初心’。◎有时我们常怪别人不听自己的话,其实自己何尝听自己的话,最不听自己话的人,就是自己。◎古人云:不责人过错,不举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可以远害矣!◎聪明人得失心重,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无限的快乐。◎心念有强大的力量,所以才有必要把心念拿来念佛,把我们的心念安置在最高能量,最欢喜、清净、慈悲的状态。◎六欲天虽然享受福乐,没有痛苦、烦恼,但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死亡的问题。一场好梦总要醒过来,这是我们不选择诸天为归依处的原因。◎学佛而能够深刻理解到学佛的根本意趣,进而感觉到非学佛不可,有这种坚强的信念,才能真正走向学佛之路,而不是在佛门边缘歇脚,或者走入歧途。◎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份灾。◎心静自然人安分,人安分就能过着和乐的日子。◎最平淡的日子,心里最安定,宁静最美,安定最乐。◎勇气不可失,信心不可无,世间没有'不能’与'无能’的事,只怕──不肯。◎以'他*的心’爱天下的众生,以'菩萨的智慧’教育子女。◎要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得到回报,就不会有烦恼。◎爱要浓淡合宜,像清茶淡香,若是太浓,则苦的喝不下。◎要谈情,就必须谈长情──觉悟的情;要说爱,就必须说大爱──解脱的爱。◎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干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父母过分爱子女,会反射成为子女的烦恼,对子女要放心,他们才能安定成长。◎人生能平安顺心并非是没有横逆,而是因为你有能力转化它。◎一个人要先能够'忍受’,忍受失望、忍受怜悯、忍受瞧不起、忍受瞧得起、忍受爱、忍受迷失,然后才能自由自在的追寻自己的理想。◎有许多事情,你要先'受、得了’,然后才能找出意义。◎应该以平静了业的心情来承受,并且要以更虔诚的心来忏悔行善,以弥补自己所造的业。◎谨慎、警觉,是心航的导师;光明、柔和,是内在的佳侣。◎不管佛菩萨再慈悲,业力再怎么化解,人终究还是有要走的一天,重要的是我们从人生里学到了什么。因为觉悟,让我们有重生的机会,有忏悔的机会,有在这个生命里重新得到启示的机会。◎'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当我们年龄渐长,愈来愈觉得钱之可贵,就可能用钱去衡量一切,甚至衡量爱。岂知在这世界上,没有钱之前,早有了爱。当我们没有赚到钱之前,早赚到了爱,我们因爱而来到人世,有一天离开,带不走钱,只带得去满怀的爱。◎网路联结了全世界的讯息,却接收不到人们心底真实的感情。◎要想能够说出正面的话、良善的话、有意义的话,首要之务就要从净化自己的心灵开始,有净化的心灵,就会有净化的意念,有净化的意念才能说出良善美好的言语。◎没有被日出万丈的光芒照过眼睛,没有与月光并肩同行过,没有听过树与风的合奏,你如何体会净土的美好?◎一个人能改善自己的缺点,强化自己的优点,这是个人成功的要务;一个老板如果能包容员工的缺失,甚至欣赏员工的优点,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求全之心,可用之责己,但不可用以交友;满足之心,可用之处境,但不可用以求知。◎真正的慈悲,来自看见他人的苦痛。你有一种责任感,希望能够给予他人一点帮助。◎佛法本来如是,并无所谓深不深、难不难的,如果说是深是难,那是难在众生自己,深在众生自己。◎命运中没有偶然,一个人遇到顺境、逆境,完全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我礼拜,不求佛菩萨赐福给我;我祈求,让我得意时勿膨胀自我,挫折时心不萎靡,能够安稳如山,宽厚如地。◎嗔是失佛法的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脏腑。◎智者事事反求诸己,愚者处处外求于人。◎人之惑,惑于私,私除则明;人之病,病于惰,惰去则勇。◎每个人都希望身处在高超、美好、清净的地方去。但这种地方不是容易找到的。因为,我们的心不改变的话,环境是改变不了的。◎义工,为贪婪自私的行为,留下了身教;义工,为争名逐利的人群,散播了开示;义工,为冷漠机械的社会,增添了光热;义工,为人情纸薄的潮流,注入了情义。◎慈悲是温柔美好的世界,尊重是祥和欢喜的妙方,感恩是幸福安乐的泉源,赞叹是利人化他的法宝。◎当我们被别人误解而产生不平时,先试试放弃戴在心灵的面具吧!◎觉人之伪,不形之于色;吃人之亏,不动之于口。◎学佛的人,处处希望他人好,虽然希望自己好,但希望他人比我更好,这才是佛教徒的存心。◎修行是不随顺动念头,工作中专注学习不胡思乱想,学习替别人想,不为自己。◎只要你愿意为大众写下'历史’的篇章,别人自然乐意为你留下'历史’的轨迹。◎尊敬一个人,要散播他的善行;肯定一个人,要延续他的愿心。◎从'小脑运动神经受损严重,导致重度脑性麻痹’的孙嘉梁,证明了:脑性麻痹可以征服,'心灵麻痹’才是群医束手的绝症。◎'心无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听到了只是听到,从不产生好恶。没有妄念,就没有烦恼心。◎只有在天空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对于凌驾命运之上的人来说,信心是命运的主宰。◎热情让我们散发光彩,理想让我们甘于等待。◎为真理服务最有价值,为众生服务最为尊荣。◎生活的艰苦,可以从淡泊中度过;人事的不安,可从勤劳与谦让中改善。◎用体谅的心,对待亲情;用结缘的心,对待友情。◎年年不忘春耕,自然能够秋收;时时不离助人,自然能得人助。◎眼睛要生在心里,观察自己;嘴巴要长在心上,评论自己。◎生命中或许有'失望’,但一定不能'绝望’,总要满怀'期望’,而且永不放弃'希望’。◎忍耐是做人第一法;礼貌是处事第一法;谦虚是保身第一法;宽容是用心第一法。◎忍耐,才能和气致祥;悔过,才能提起勇气。◎人的心念意境,如能时常保持开朗清明,则展现于周遭的环境,都将是美而善的。◎我们最稳当的保证人,是我们自己的般若智慧。
经典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