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人名言
都是名句—— 《老子》八十一章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 门。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 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 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3.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 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 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 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8.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9.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10.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国 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11.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 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3.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
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 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 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14.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 而为一。
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 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15.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 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 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 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16.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 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 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17.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8.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9.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 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20.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 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 孩;????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
沌沌兮。
俗人 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於 人,而贵食母。
21.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 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 何以知众甫之状哉
以此。
2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
古之所谓∶
老子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
)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4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
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9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
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1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1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
老子的名人名言是什么
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老子的名人名言前面的一个字是之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关于《老子》的名言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章) 意思是:天下的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七章) 意思是: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能赢得爱戴;把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
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 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4、“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一章) 意思是:车轮上的三十辐条汇集到一个毂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合陶土做成器具,有了器皿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 壁中空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
5、“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第十五章) 意思是:谁能在浑浊中安静下来,使它渐渐澄清
谁能在安定中活动起来,使它出现生机
6、“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第十六章) 意思是:致虚和守静的工夫,做到极笃的境地。
万物蓬勃生长,我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
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第二十二章) 意思是: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彰显;不自己夸耀,反能见功;不自我矜恃,反能长久。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第二十四章) 意思是:踮起脚跟,无法站得久;跨步前进,无法走得远。
9、“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二十九章) 意思是: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
10、“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 (第三十一章)意思是:兵革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
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要淡然处之。
1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未微明。
”(第三十六章) 意思是:将要收敛它,必须 暂且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抬举它;将要夺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这叫做微妙的启明。
12、“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第四十一章) 意思是:最方正的反而没有棱角,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最大的音乐反而听来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形迹,道幽隐而没有名称。
13、“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第四十四章) 意思是:名声与身体,哪一个更亲近
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
获得与丧失,哪一个更有害
过分爱惜必定造成极大的耗费。
储存丰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
你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为它所累。
14、“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第四十七章) 意思是:走出户外愈远,领悟道理愈少。
15、“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
”(第五十六章) 意思是:塞住出口,关上门径;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
这就是神奇的同化境界。
16、“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第五十七章) 意思是:以清静之道治国,以诡奇的方法用兵,以不搅扰人民来治理天下。
1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六十四章) 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第七十四章) 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时,怎么能用死亡来恐吓他们
19、“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第七十九章) 意思是:重大的仇怨经过调解,一定还有余留的怨恨,这样怎能算是妥善的办法
20、“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第八十一章) 意思是:实在的话不动听,动听的话不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