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用古代的一个名言,谚语,怎么说
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诗经 卫风 洪奥) 指做玉石的方法,要用锯子切,锉子磋,再慢慢雕琢,最后磨光。
喻做学问还要像玉一样地切磋琢磨。
2.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小雅 鹤鸣) 它山上的石块,可以用来磨玉石。
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3. 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
(诗经 大雅 云汉)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4.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
(诗经 大序)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5.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左传)车轮外的直木与车相互依靠,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寒冷。
“辅”指车轮外的直木。
(比喻两者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皮没有了,毛长在哪里
“傅”通“附”附着,靠近。
(比喻事物失去了基础,就不能存在。
)7.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常用来表示记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以作为后来行事的借鉴。
9.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走失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失误要后及时补救。
10.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指在一个陷阱的环境里,不要过于与对手争强好胜,以免忘了更大的、共同的敌人。
11.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周易)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1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天体运行,刚健有力,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停息。
(指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13.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谦逊虚心会得到好处。
(告诉人们要谦虚不要自满。
)14.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因而不能完成。
比喻一件事只差最后一步未能完成,含有惋惜的意思。
1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为政)一个人如果不守信用,不知他怎么可以做人。
(做人要守信用。
)1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为政)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
(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罔,迷惘。
殆,危殆。
一个人如果只学习不思考消化,则惘然一无所知;一个人如果思考而不知学习,则就更危殆不安了。
18.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时,便立志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符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论语)19.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子路)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决断。
20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子路)在上位者本身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号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
他本身言行不正,即使发号施令,百姓不会服从。
21. 名不正,则言不顺。
(论语 子路)名义不正当,那么道理也讲不通。
2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卫灵公)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必有眼前的忧虑。
23.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单凭言语推荐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君子不因某人话说得好而重用他,也不会因为不用某人而废弃他有益的话。
24. 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卫灵公)对小事不忍耐,没耐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2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卫灵公)做工的人要把工做好,必须先磨好工具。
(本句原意是说明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先侍奉贤者,结交仁者。
现在的意思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利:使……锋利。
26.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述而)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
2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 述而)不到他想弄懂却怎么也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时候不去引导他。
愤: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振奋状 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的状态。
2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2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0.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见到别人好的道德品质,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看齐,见到别人不好的品德表现,就应该自我反省。
(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3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三军:军队的通称。
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3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论语·子罕》)到了天气寒冷时,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落的。
雕:同“凋”,凋落。
3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论语·泰伯》)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3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学习,而后时常温习,是很高兴的事情。
时:时常。
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3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有朋友从远方来没,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注:自, 从38.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论语.颜渊》译: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注:欲, 想要 施, 给予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颜渊》有智慧的人喜欢水,有仁义的人喜欢山。
知, 同”智” 乐,喜欢40.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如果这个都可以忍,那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
是,这个 孰:哪个4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政治不均势,不担心财富贫乏而担心社会动荡。
寡,指人口少 均,并非指平均财富,亦非指平均领地与人口,而指各守本分,维持社会均势。
4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对老者让他安逸,对朋友予以信任,对年轻人予以关怀。
4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预,预先立,成就 废,败4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玉石若不经过雕琢,就不会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琢,雕琢4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学之后才会知道困惑的地方。
注:困,困惑,理解不透46.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治理国家宽严相济,这是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
张,弛:弓上弦叫张,卸下弦叫驰,比喻严和宽。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
4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广博的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的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用知识。
审,详尽 4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么到哪里都有公平。
49.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接受了别人的礼品而不思回报,是失礼的行为。
礼,原是礼节礼貌。
现在人们通常指礼物。
5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大戴礼记)这句话告诫人们指责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51.天降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
(人要生存,要有作为,要有出息,就要敢于直面内忧外患,就要历经一番艰辛困苦的磨难,就要历经一番肉体至精神的人生锤炼。
)5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也就是说,一个人假设常处于安乐的生活之中,不思进取,就没有忧患意识,就会走向灭亡。
)5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尊敬自己的父母和老人,同时也尊敬别人的父母和老人;爱护自己的幼小儿女,同时也爱护别人的幼小儿女。
5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没有圆规和直尺,就做不出真正“圆”或“方”的形状来。
“规”是圆规,“矩”是直尺。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5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5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王放在最后。
这其实是一种儒家对君主专政的“训政”,要求君主体恤民情,关心民瘼,为老百姓谋福利。
5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5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不停地刻,金块和石头都可以被雕刻。
(比喻做事只要持之以恒,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
)5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青,从蓝草中取得,颜色却比蓝更深。
(比喻后生晚辈通过学习和积累,学习超过前辈。
)60.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劣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远的距离),他的成功在于不断行走。
(比喻先天条件差的,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61.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王制》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6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道德经》奈何:为什么;惧之:威吓老百姓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还要用死来威吓他们。
(这句话是老子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所提出的。
)63.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道德经》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
(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6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比喻作恶的人逃脱不了国法的惩处。
)6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八十一章》真实可信的言词是不美的,美的言词是不真实可信的,即美者不真,真者不美。
(这里老子把美与真看成是对立的、不相容的。
这是对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那种善用漂亮的言词掩盖虚假本质的欺诈、丑恶现象的揭露和抨击。
有着重要的批判意义和价值。
)6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双手搂得过的大树,是从细小的幼苗生长起来的。
九层高的楼台,是从一堆土建筑起来的。
千里的旅程是从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物的成就都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到远发展起来的。
这一定的步骤必须循序渐进,不可急成。
)6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生:生命。
涯:边际,极限,知:知识。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即感叹有限人生对无限知识的无奈6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醴,此处意为甜酒。
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
小人交朋友以利为先,往往亲密狎昵,他们的交情就象醇酒一样甘爽。
69.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仓廪:储存粮食的仓库。
只有国家储存粮食的仓库充足,人民才会懂得繁文礼节,只有丰衣足食,百姓才会懂得光荣和耻辱。
(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精神文明是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
)7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了解自己,了解敌人,百战都不会失败。
即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比喻做事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7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为:实际去做。
行:走。
至:到达目的地。
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72.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商君书·更法》 行动迟疑不决办不成事,做事犹豫不能成功。
7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天地那么广大,路途那么遥远,我将四处寻找与我志向相同的贤人。
是描写诗人对未来道路的探索7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短:不足,长:有余。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7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
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76.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7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78.非规矩不能定方圆,非准绳无以正曲直。
(淮南子)没有仪器不能进行测量,使用仪器必须遵守相应的操作规则。
(比喻权衡事物的法度现在多已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出现,指没有规矩的约束,就不可能成为有用之才)79.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
(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80.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经解》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比喻做事须谨慎,不能出一点点差错)81.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盛:大;副:相称,符合。
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
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
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8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指日落处,也指日暮。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8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马援传》空:穷困。
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年龄越是年长,身体应当越强壮.84.精诚所加,金石为亏/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真诚之心所到的地方,就算是坚如金石的东西,也要被打开。
8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老大:年老。
徒:徒然少壮年华时不努力学习,待到年老时就只能悲伤了。
(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86.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不可以骗取功名,不应该虚假名声8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风俗通)城门失火,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鱼也死了。
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
8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即使是很小的坏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89.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90.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志)只有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只有安定清静,才能使自己有开阔的眼界。
9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志·诸葛亮《后出师表》) 鞠躬:表示恭敬谨慎 尽瘁:竭尽劳苦 已:完,结束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9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 曹操《龟虽寿》)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
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
已:停止,衰减。
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9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 曹操《短歌行》)形容求才心切来抒发求贤若渴的心情9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东晋 傅玄)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
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
(比喻人会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其习性)95.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王献之传)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 96.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晋书 李密传)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
(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97.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西晋 李密传 陈情表)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
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 9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 陶渊明 移居)遇到不寻常的文章要共同评赏,对疑义还要作一番辨析(比喻读书认真,仔细,刻苦)9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 陶渊明 饮酒)南山:泛指山峰东墙下采着清菊时那份心情悠然,猛然抬头喜见南山圣景绝妙10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东晋 陶渊明 饮酒)问自己为什么能这样,只有心志高远,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
孔子名句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语出《论语·子罕》 寒冷的季节,众树凋而松柏青翠依旧,引申指越在艰苦中越能见人的品格。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语出《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语出《论语·子罕》 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语出《论语·宪问》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要担心的是你不了解别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语出《论语·卫灵公》 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语出《论语.公冶长》 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往者不可谏,来才犹可追 语出 春秋·接舆《凤歌》 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语出《论语·颜渊篇》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语出《论语·述而》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
形容好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语出《论语·卫灵公》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既来之,则安之 语出《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 已经使他们来了,那就使他们安定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语出《论语·子罕》 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寓意光阴似流水一样一去不回,要倍加珍惜。
是可忍,孰不可忍 语出《论语·八佾》 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就是说:这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语出《论语.雍也》 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语出《论语·为政》 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言必信,行必果 语出《论语·子路》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语出《论语·学而》 意思是说跟别人交朋友要遵守诺言,说到做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语出《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语出《论语·为政》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或是 人如果不讲信誉那怎么可以呢 不知道是不是……你看看。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春秋》相传是孔子编纂的,他对《诗》(即《诗经》)做过整理工作,记载孔子事迹的书有《论语》《孔子家语》等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孔子《中庸》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 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
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 1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
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
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
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
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
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
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 16、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
——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 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
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 21、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 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 23、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摘孔子《论语》 (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 24、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摘孔子《论语》 (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 2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 26、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摘孔子《论语》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 27、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
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 28、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 29、孔子语录:《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摘孔子《论语》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 3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摘孔子《论语》 (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 31、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摘孔子《论语》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 32、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摘孔子《论语》 (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
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 33、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 34、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 35、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摘孔子《论语》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 36、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
——摘孔子《论语》 (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 37、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摘孔子《论语》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 38、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摘孔子《论语》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 39、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摘孔子《论语》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
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 40、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摘孔子《论语》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1、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摘孔子《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 42、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摘孔子《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
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 43、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摘孔子《论语》 (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 44、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摘孔子《论语》 (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 45、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摘孔子《论语》 (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 46、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摘孔子《论语》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 47、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摘孔子《论语》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 48、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摘孔子《论语》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 49、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摘孔子《论语》 (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 50、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摘孔子《论语》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
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
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