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利人后利己的名言
1、人民教师谭千秋: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教导主任 四川大地震,5月14日,张关蓉在擦拭丈夫谭千秋的遗体。
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
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
孩子们得以生还,而他们的谭老师却永远地去了…… “要不是有谭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
”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流着泪说。
“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谭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看见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生怕学生们不小心摔伤。
”夏开秀老师说。
刘红丽的舅舅仰天长叹:“谭老师,大好人,大英雄噢!” 利已:范美忠,四川隆昌人,1992年毕业于隆昌二中考入北京大学,1997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自贡蜀光中学当教师,不久他因为课堂言论辞职,后辗转深圳、广州、重庆、北京、杭州、成都从事媒体、教师行业,曾在《中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媒体任编辑,发表过《追寻有意义的教育》、《〈过客〉:行走反抗虚无》、《〈风筝〉:灵魂的罪感与忏悔意识》、《用观念打败观念——读〈哈耶克传〉》,在天涯BBS,第一线教育论坛等都可以搜索到范美忠的文章。
现任职于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
近日范美忠这番地震后的“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的表白在天涯论坛掀起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认为,地震了老师先跑了是出于一种生物生存本能,无可厚非。
但范美忠还要“洋洋自得”地自我表白,实在无法为人师表。
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
据描述,范美忠当时正在四川都江堰光亚学校上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范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
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
“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
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
”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是事例
关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名言及事迹
我们怀念白求恩,首先要缅怀他的英雄事迹。
“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
”这是白求恩1938年6月,与聂荣臻元帅第一次见面时说的话。
因为白求恩那时刚到中国时间不久,看到他整天不分昼夜的工作,部队领导和医院同事们担心他把身体累垮,时常提醒他注意身体和休息。
可总是遭到他的“拒绝”。
那时,白求恩已是年近50之躯,还多次为伤员输血,一次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个小时。
想起白求恩同志的工作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再看看如今我们有些同志思想漂浮、工作不实、贪图享受、脱离群众,甚至损公肥私,腐化堕落,与白求恩那种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和高尚情操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和逊色;尤其是那些与白求恩同志职业一样、被群众尊称为“白衣天使”的少数医务工作者,在“医德医风”方面表现出的与群众利益背道而驰的行为,又是多么令人辛酸和遗憾
白求恩同志的敬业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典范。
那时,战地手术台上的帐顶,经常被气浪震得东摇西晃,随时都有倒塌伤人的危险。
大家劝白求恩去隐蔽一下,他总是坚决地拒绝说:“前线的战士,能不能因为空袭而停止作战
我们的战斗岗位就是手术台,一定要坚守阵地
”在战场上,白求恩面对同志们的认真劝阻,总是岿然不动地回答:“闹革命不能先顾个人安全,如果为了个人安全,我就不到中国来了。
只有消灭法西斯,才有最可靠的安全。
共产党员不能为个人安全着想
”这种坚守阵地、不顾个人安危、舍死忘生的大无畏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
在现实中,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我们非常需要这种为革命、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安全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
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但他从不高傲自大,盛气凌人。
他不仅耐心传授技术,海把人道主义的高度责任感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们。
他说:“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
只有一个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
你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作是你的兄弟、你的父亲,因为他们比父兄还亲------他们是你的同志。
”这些话,尽管是白求恩同志当时对医务人员讲的,但对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是一副难得的“座右铭”。
现在我们很需要这种亲情关系,这种和谐友谊,这种干群血肉相连、同心同德的纯洁融洽关系。
我们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就是为了更好地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思想灵魂,升华我们的道德境界,用白求恩精神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凝聚民族力量,像白求恩同志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努力吧
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
”这是白求恩同志病逝临终前对翻译和医生讲的最后一句话。
这充满时代的强音,将永远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一往无前地开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前程
利己和利他名言的出处
是墨子,下面是参考.墨子《经上》说:“体,分于兼也。
”(兼,整体;体,部分。
)《说》解释:“体:若二之一,尺之端也。
”(尺,直线;端,点。
)义即“个体是从全体分出来的”,这标出世界是一大全(兼),物类(体)是从大全分出,而个体(端)则是从物类分出,所以世界通体相关。
从这种宇宙观引出的社会观是:社会是一整体,人类是一整体,所以个人(或国家)不能彼此相外,而应彼此相兼,这就是墨子的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
从这种整体主义产生的政治伦理或道德,则为“兼爱”,从这种整体主义产生的政治组织或体制,则为“尚同”。
“兼爱”是墨学的中心思想,墨子认为人们只有“兼相爱”才能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兼爱中》)“兼则仁矣义矣”(《兼爱》)。
仁。
《经上》说:“仁,体爱也”。
《说》解释:“仁:爱己者,非为用己也,不若爱马,著若明。
”“体,分于兼也”,人类是兼,个人是从兼分出来的体。
可见“体爱”者,则任何个人皆爱之也。
任何个人皆爱之,则尽爱而无遗了。
这就是墨子“爱无差等”的兼爱论。
《说》则进一步阐明:人与我同出于兼,故爱人如爱己。
爱己非为用己,则爱人亦非为用人。
至于爱马者为用马也,故爱人不同乎爱马。
爱人如爱己,己在所爱之中,是谓 “兼爱”。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
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兼爱中》)这里所说的“兼爱”,就是把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看待,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以孝论兼爱,墨子曰:“吾不识孝子之为亲度者,亦欲人爱利其亲与?意欲人之恶贼其亲与?以说观之,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
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意我先从事乎恶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乎
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
”(《兼爱下》)这段话以孝为例论述了爱无差等的思想。
墨子认为必须先去爱别人的父母,别人才会返过来爱我们的父母。
墨家“爱无差等”赋予每一个人以平等的爱人与被爱的权利、平等竞争及进取机会,这就是人格的平等。
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
义。
《经上》说:“义,利也” 《说》解释:“义:志以天下为芬(分),而能(善)利之,不必用。
”也就是说,立志以利天下为自己份内之事,而不必计较个人得失。
因为“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己在所爱,爱加于己。
”(《大取》),“则利人不外己,己在所利之中”明矣。
当别人和自己的利益冲突时,人们应该为了天下人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
《大取》说:“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一)人以利天下也。
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也。
”这种“杀己以存天下”的精神,体现了舍己为人的兼爱品德。
此即《经上说》所说:“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
”墨家的整体主义、利人主义,虽不能等同于为人民服务和社会主义人际关系,但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乏借鉴价值。
墨家提倡的“兼相爱”,即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阐发为普遍的爱一切人。
《小取》说:“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
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
”这是说,不爱某些人就是不爱人,可是,爱人,必须是普遍地爱一切人。
用现在的话说,爱人就是爱全人类。
他们认为,这种爱既不分众寡,也不分古今。
《大取》说:“爱众世与爱寡世相若,兼爱之有相若。
爱尚(上)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
”“有”,又。
这是说,爱多数人和爱少数人是一样的;爱古代的人和将来的人,如同爱当今的人一样。
这样,墨家便将兼爱说引向了泛爱主义。
安定有序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之一。
所谓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若想实现稳定压倒一切,维持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使人民群众的意见能够充分表达出来,以便能够依法及时合理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墨子所主张的“尚同”,即思想上政治上的集中统一,并不是在下者无条件地服从在上者,而是以在上者了解下情、顺从民意为前提、为条件的。
墨子强调:“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所谓“得下之情”,“则是明于民之善非也”,按照人民大众的“善非”意愿赏善罚暴,治理国家,“则国必治”。
如果“不得下情”,“不明于民之善非”,违背民意,独断专行,“善人不赏而暴人不罚”,则“国众必乱”(以上参见《尚同下》)。
所以,不能把“尚同”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在下者服从在上者,而应该看到另一面,即:墨子主张的集中统一,是在民意基础上的集中统一,他强调执政者首先要以百姓之“善非”为“善非”,按百姓的意愿和利益办事,然后百姓才能上同于执政者。
墨子“尚同”中的天子,绝对不是那种独视、独听、独断的专制君主,而是时时注意体察民情、顺从民意、“上下情为通”(《尚同中》)的“明君”。
墨子强调执政者要倾听、重视普通百姓的意见。
对天下百姓、人民大众,“必须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为政若此,唯(通“虽”)欲毋与我同,将不可得也”(《尚同下》)。
执政者只有为民兴利除害、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戴,才可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亲士》),“江河之水非一人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亲士》),执政者要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和人民的力量。
“万民之所便利,而能强从事焉,则万民之亲可得也”(《尚同中》)。
墨家“尚同”不是提倡君主专制,而是主张为政首先要“上下同义”,还要“上下通情”。
现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拥护、爱戴着中国共产党。
这就拥有了实现“尚同”的现实基础和可能性,所以我们要同心同德、齐心协力以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国家、社会安定团结。
墨学以兼看社会,则“人类一体、四海一家”,故墨子的“兼爱”“尚同”皆从这一观念出发。
而阐明“社会一兼”的原理,则在“仁爱义利”之说;所谓“仁:爱也”,则任何人都爱,爱无差等,是谓兼爱;所谓“义:利也”,则以利天下为己份内事,而又能善利天下,不必于己有用,是谓公利。
人我一体,故“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四海一家,故利人不外己,己在所利之中。
可见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之说,是爱与利相结合,人与己相关联,则仁义不是空谈,而是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的。
这是墨子兼爱论的特色,有别于唯心论的博爱。
值得注意的是,墨学的时代局限性注定了“兼爱”这种道德理念,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成为现实。
只要有等级差别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兼相爱。
在等级制的社会中,上下等级不可能是平等的关系,总是有一方支配另一方。
现今,我们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社会制度。
这就为真正意义上建立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奠定了现实基础。
我们应积极的开采、利用墨家整体主义、泛爱主义、利己主义等宝贵思想资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关于人生庸庸碌碌的名言
如果缘深,何愁缘来得迟?倘若有路,何俱路途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