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难忘的事作文 开头带有名言,诗词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啊,母亲的爱,正如那阳光,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我。
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眼神,总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一日,我正躺在床上,那是照入我的房间,仿佛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我起床后,看见的是那个忙碌的背影。
“妈,我去上学了。
”我说道:“等一下,把这个带上。
”妈妈微笑着塞给我一杯苦丁茶,我不解地望着她,便问道:“我要这个干嘛
我又没什么病,我很好呀。
”这几天,气温高,多喝点茶防中暑,妈妈抚着我的头说道。
我看着手中的茶,开心地对妈笑了。
走在路上,碰到丁同学,“咦,你手里拿是什么呀
”同学疑惑地问道。
“我妈妈给我的苦丁茶。
”“啊……苦丁茶,好苦的,你不怕
”听着同学的叙述,我担忧的盯着手中的茶。
到了学校,我打开杯盖,闻着那股凉凉的香气扑来,杯里有片小小的绿叶浮在上面,轻轻的飘香,我不禁想把茶一饮而尽,可是想到苦丁茶的苦,又有些迟疑。
看着窗外,静静的发呆着,良久,一缕刺眼的太阳光射过我的眼旁,我怔怔地回过神来,看着杯中的那片叶子,依然在飘浮着,我拿着杯子,杯口慢慢地往嘴边移,杯口到达嘴边后,我小心翼翼地抿了抿嘴,小喝了一口。
让我想不到的是,苦丁茶居然并没有很苦,居然还带有一丝甜味,顿时,心里好温暖,好温暖…… 不久,回到家里,我拿着杯子走到妈妈面前,本想问妈妈茶怎么会是甜的时候,无意间找到了答案,原来,妈妈正在把苦丁茶倒入杯中,然后,又把热水倒入,泡着茶,不久,一股淡淡的苦涩味飘了出来,我顿时,鼻子好难受,那味道真的很刺鼻子,可是后来,只见妈妈又把茶倒入另一个杯子中,良久后,那股苦涩的味道就消失了,我走过去一看,原来那个杯子中放了甜糖,我目光定定看着妈妈,“妈,难怪我喝茶的时候,没有苦涩味道,原来你加了糖。
”我不由自主地说道。
妈妈微笑着说道:“傻孩子,妈妈怎么会让你喝苦的茶呢
”我微笑着。
一杯淡淡的苦丁茶,勾起了我对妈妈的喜爱与感激,就是那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让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是。
什么意思
“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的解释:爱是一中精神状态,让精神有所依附,必须有物质的存在,人活着就是让物质基础存在着,所以爱才有所依附。
(“附丽”,依附的“附”,美丽的“丽”)——人连生存都不具备,谈何“爱”
谈何其他追求与梦想
命都没有,谈何爱
大家看过电影《黄河绝恋》吧,主角是宁静和那个叫什么来着的美国佬——后来成为了她丈夫,是不是啊
女主角为了保护自己免于陷入日敌,不是随时别着一颗手雷嘛,作为中国女子,电影中宁静的意思是:正是为了爱,所以要准备随时死。
而那个美国人却说:“生命都没有,哪有爱
又去爱什么
”意思是他宁可选择投降保存自己也不轻易选择死(自杀)。
也许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价值立场不一样,比如中国人讲究“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之类,但那个美国男主角的话,我认为也道出了一种真谛:正是为了爱,为了高尚的爱,所以要顽强活着,乃至要屈辱活着——活着,是为爱去开辟道路的前提;活着,是生命或生活或生存的第一要义。
鲁迅先生在《伤逝》中用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深刻地指出“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
第一,便是生活。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鲁迅先生在《伤逝》中是认同辩证唯物主义论的“物质是第一性的”。
鲁迅先生不同于与他同时代的那些“鸳鸯蝴蝶派”的作家们,他关注的是生存与爱情相冲突的更深层次的矛盾的问题。
关于《伤逝》:这篇小说是以作品中的男主人公——涓生的手记的形式来写的。
从形式上看,是一篇关于个人爱情生活的自叙传和忏悔录。
子君其实是以两副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如果仔细阅读就会发现)。
一个是会馆时期的子君——我不妨把她称作恋爱时期的子君。
这个子君在小说中是一个新女性的形象,果敢,有见识,有主见。
而吉兆胡同时期的子君——即同居时期的子君——却是一个旧女性的形象,怯弱和无知,带有中国旧时代烙印的传统女性。
作品以涓生手记的形式,以小说主人公的切身感受,回顾跟子君从恋爱到激情破灭一年间的经历,从而通过涓生的反思和悔恨,揭示出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着个性的解放,而应该是整个社会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
《伤逝》作为鲁迅唯一的以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写得异常凄切哀婉,情意悠长。
作品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涓生手记的形式,以涓生的回忆来叙述他与子君的这场令人悲哀心碎的恋情。
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和抒情。
这样的写法造成了小说的双重效果:一是真切地记叙了涓生、子君两人的情感历程及其悲剧结局,使作品所表述的故事显得清晰、完整;二是主人公的议论与抒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力度,作品凸现出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也加深了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染力。
《伤逝》的文本内涵十分深邃,决不像它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只是一个单纯的恋爱故事,或对《娜拉走后怎样》的形象化复写,而可以看作是对整个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命运和困境的隐喻。
正如新文化运动是从意义真空中创生意义的运动,涓生在这个文本中也是以“创世者”(主宰者)的身份存在的,他的命运和困境,连同他的意义匮乏,由他所投身的新文化运动所赋予,也是这个运动的写照。
作为《伤逝》的文本世界里的第一主体,涓生创造了子君这样的新生主体,使得他们的世界由于她的出现而生气勃勃,意义充盈,但最终,又是他自己以“不爱”的名义亲手剥夺了附丽于她的意义,导致了新生主体的隐匿(消失)。
从虚空中创生,复归于虚空,一个轮回下来,“创世者”涓生在堕入更深的虚空的同时,还负担了毁灭的罪孽,而到头来,这一整个的世界还是需要由他来承担。
一个无意义的世界有赖于负荷着罪孽堕入虚空的主体去赋予意义,除此之外毫无办法。
对这份无奈的深切意识和体察,是涓生的焦虑和痛苦根源,也是鲁迅的焦虑和痛苦根源。
“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一种反对“瞒和骗”、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为目的的反抗遗忘的文化努力,竟然走到了自己的反面,到了要“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的地步,这样的动机与后果之间的严重悖反,如果不是反讽,该是多么沉痛和辛酸。
而“遗忘和说谎”在这里所以必要,与其说是因为真实和耻辱的分量过于沉重,直面之殊属不可承担,所以涓生要从根本上自我否定,真心将子君彻底遗忘,并以“说谎”掩盖自己在这一遭遇上的巨大失败,以图“新的生路”,还不如说是一种知耻之勇——“将‘谎狗’的旗子……插着生活,一直带进坟墓里去” ,而这种自愿负着耻辱的旗帜前行的行为,正类似于在葬仪中高擎招魂幡,其巫祝仪式功能,是为了“起死”……总之,《伤逝》让涓生陷入的,是极其复杂难言的处境和“后果”,而这个处境和“后果”,却是由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而“涓生”(谐音“捐生”
),也正是鲁迅自己和整个新文化先驱阵营的镜像,涓生的努力、成就、罪孽、“悔恨和悲哀”,他的整个处境和“后果”,也正是他们的。
由此,这个作品所表达的鲁迅内心之苦,其苦何如,不问可知。
《伤逝》的艺术特色: 浓烈的抒情是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这和以叙事为主的如《阿Q正传》是迥然不同的。
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手法抒情。
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反复咏叹,层层递进。
③通过奇异的想象,把感情形象化。
④细节描写。
(如阿随弃而复归,这一情节隽永感人。
)⑤语言。
小说采取“手记”的方式,用诗一样的语言抒写了涓生的心境,寓批判于事实的缕述。
有追忆中的内心独白与倾诉,也有回想里的细节点缀与刻画,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与精湛的白描技法。
小说的叙事、议论、写景都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小说大体上是按照会馆]吉照胡同、会馆这样回顾式结构进行描述的,在具体事件回顾中,作者没有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
而是根裾主人公的情感,有祥有略,跳越式的追述。
首先,在叙述中抒情 。
如:子君死后 ,涓生又回到会馆,回忆一年前与子君相恋时的情景,是用叙述的语言抒发他们相恋的情感:“在一年前,在寂静和空虚中并不是这样,常常含着期待,期待子君的到来”、“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
”“然而现在呢,只有寂静和空虚依旧,子君却决不再来了,而且永远,永远地
......” 其次,也通过议论直抒胸臆 。
小说结尾段:“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饶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
” 这是表达了涓生追悔莫及的悔恨和悲哀的心情。
再次,作者也借助景物描写抒情 。
作者写道:一年前两人相恋时,子君就带着窗外的半枯的槐树的新叶来,使我看见,还有挂在铁式的老干上的一房一房紫白的藤花。
一年后,依然是这样的破屋,这样的板床,这样的半枯的槐树和紫藤,但那时使我希望、欢欣、爱、生活的,却全都逝去了。
作者写出了人去楼空的空虚与寂莫。
关于鲁迅: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原字豫山,后改豫才。
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身高1.61米.“鲁迅”是其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
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曾因为母亲的安排娶朱安为妻,但朱安其貌不扬,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思想很陈旧,鲁迅的家乡绍兴有一种风气,看不起离婚的女人,鲁迅心善,不想让朱安沦落到如此地步,只好借出去工作为由,离开了朱安,后另娶了许广平,生下了海婴。
朱安一生都没有和鲁迅圆过房,生不了孩子。
鲁迅死后,是朱安为他守灵,但朱安死后却没人为她守灵,朱安终其一生始终是不幸的。
小学生怎样学好语文
您好,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偏重积累和文感。
对于小学生,您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1早晨半个小时读书。
买一些对应年龄的作文书,带孩子提前选1篇他喜欢的文章,和他一起分析文章哪些地方好,为什么好,做上标记。
第二天晨读着重标记的,既可以培养文感也可以积累好词好句。
有些作文书上,文章分析、好词好句、表达方式等做的已经很好了,可以直接带孩子串一遍。
2养成看书习惯。
多涉猎多读书拓展孩子的视野,了解的多了表达时候就有的说,写作时候就有的写。
同时,读书时候会一遍遍认识很多字,学过的字算是复习,没学过的拿个本子积累。
日积月累,会有进步的。
3复习巩固。
以上两点多是说写作方面,这个复习巩固多是指孩子课堂所学,复习不需要很正式,接孩子放学时候,晚上睡觉前,和孩子聊聊课堂所学,当他能把所学的内容讲给你时候,他就真正掌握了,遇到忘记了的,陪他一起去查找,这样的记忆会是很深刻的。
4字体。
常说字如其人,字写得好,在作文和整体排版上是真的很有帮助的。
谢谢采纳。
急求有关“永不放弃”的名人事例6个以上
!作为议论文的论据。
1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年轻的时候,决心从事文学创作,但是,他们全家都不同意,认为他不是从事写作的材料。
由于他的坚持,父母同意给他一年时间,提供他一切方便,让他从事写作。
一年过去了,他什么也没有写出来。
父母不再支持他,让他自力更生,自谋出路,他在极其贫困和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写作,终于写出了号称《人间喜剧》的100多本小说。
使他跻身于世界最著名的伟大文学家之列。
恩格斯认为他的《人间喜剧》所反映的法国社会,比当时所有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社会学家所有著作的总合还多。
2.在滑铁卢战役大败拿破仑之后,英军总司令威灵顿公爵返回伦敦,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庆祝晚宴。
出席晚宴的,不仅有很多参战立功的官兵,还有许多社会各界名流和绅士淑女。
晚宴的菜肴非常丰盛。
吃点心前,在每一个人的面前都摆了一碗清水。
其中一位农家出身的士兵,竟大大方方地端起这碗水喝了一口。
目睹此情景的贵宾都窃笑不已,原来,这碗水是在吃点心前洗手用的,不是喝的。
这个士兵因为不懂这个礼节才闹了这个笑话。
当时,这个士兵羞得不得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正在这时,威灵顿公爵端起面前那碗洗手水站起来说:“各位女士、先生们,让我们共同举杯,为这位英勇的战士干一杯吧
”一阵热烈的掌声之后,大家举杯同饮。
那位士兵,以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威灵顿公爵的这一举动所感动。
3不耽于枕席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
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
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4.李白小时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
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见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
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铁杵磨成针。
” 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
李白顿时领梧。
从此,他便发奋用功,终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5.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当初征兵时,许三多他爹骂他“龟儿子”,班长不肯收他,他没有放弃
到新兵连,一开始就成了显眼的“骆驼”,他没有放弃
部队改编后,连队只留下他一个人,他没有放弃
被分到红五班,他没有放弃
参加老A的训练,条件很艰苦,就是到了关系到去留的关键时刻,他也没有放弃战友。
家里出事了,他没有放弃家人
6、他始终记得一句话:“人活着要有意义
”。
。
。
。
。
。
6苏武牧羊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
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
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7勾践卧薪尝胆8.学习要永不放弃一个读书少年向陶渊明求教。
陶渊明带他来到田边,指着尺把高的稻禾问:“你仔细瞧瞧,它现在是否在长高呢
”少年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禾苗,看了半天,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真的没见长吗
那么,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样变成尺把高的呢
”少年不解地摇头。
陶渊明开导说:“其实这禾苗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没观察到。
读书学习也是这样。
知识的增长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自己都觉察不到。
但只要勤学不辍,持之以恒,就会由知之不多变为知之甚多。
所以,有人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8齐白石画画——生命不息笔不辍勤劳是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他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
在 70 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
27 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
他的勤奋是持久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
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1957 年他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他一生中画的最后一幅画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清)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
——杨振宁人贵有恒,做直销就必须要有一颗坚忍不拔的“恒心”。
——戴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
——爱迪生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居里夫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王国维一个人做事,在动手之前,当然要详慎考虑;但是计划或方针已定之后,就要认定目标前进,不可再有迟疑不决的态度,这就是坚毅的态度。
——邹韬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
——席勒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鲁迅做学问要花工夫,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吴玉章要有坚强的意志,卓越的能力,以及坚持要达到目标的恒心。
——歌德1948 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到了当时声誉已登峰造极的伟人丘吉尔来演讲。
3 个月前媒体就开始炒作,各界人士引颈等待,翘首以盼。
这天终于到来了,会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都到齐了。
人们准备洗耳恭听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 ( 丘吉尔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 的成功秘诀。
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鸣般的掌声后,说:“我成功的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 ! 我的讲演结束了。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
吴城中学 吴 良背景做人,就要做个要有责任感的人。
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有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
在做任何事情时,都遵守相应的规范、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履行该承担的义务。
责任教育则是学生德育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建立科学的责任认知,履行正确的责任行为,这样的学生才会是个人人称赞的优秀学生,将来也一定是个十分受欢迎最棒的人才。
责任感又可以称为责任意识、责任心,是于己、于人、于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他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品德。
责任感不是面具,是我们的心灵。
于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心灵负责、对自己的名誉负责,对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负责。
于家人要家人负责,孝敬父母,呵护家人,毫无怨言地挑起最重的担子。
于学校要对学校负责,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学校、热爱班级。
于社会要对社会负责,中华民族一向崇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正是我们国家历经磨难而不断奋斗崛起的最可宝贵的 精神财富。
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到心忧天下,但每个人应当也可以努力增加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心。
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不断进步,我们国家就会更快地发展。
当今的中学生生在新社会,长在改革中,朝气蓬勃,开拓进取,他们经历的是一帆风顺,幸福的生活不易让他们产生深层次的思考。
而且我们校属典型的农村中学,本地经济也比较落后,学生易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甚至有少部分学生染上了拉帮结派的社会恶习。
在我担任七年级语文老师期间,我深感学生对责任感问题缺乏热情,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
在他蓬们学习、生活的认识、行为、情感上都存在着对责任感了解不够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在对自己的人生、自己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还认识不够,以至个人主义膨胀、利己主义增强、享乐主义流行。
那么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已不容忽视
故事描述现象一:在日常值日的问题上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到非常惊讶。
因为学校安排了主课老师带早读,所以有好几次早上我来到班上,本来己有几位值日生来到,可他们有的在聊天有的是在看书,但没有一个人扫地,我就问他们:班上这么脏马上就要早读了,为什么不扫地呢
他们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值日生还没到齐。
言下之意是现在扫了要吃亏。
这充分说明学生还没有树立起值日是他们在一个班级里的责任的概念。
现象二: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同学们在学习上更是花样百出,上课讲话、搞小动作、梦周公、作业偷工减料、考试作弊、旷课、逃学,特别是有几位男同学,用一些任课老师的话来说是他们简直是油盐不进,上课时的名堂多,喜欢和老师抬杠,其实他们的一切行为都证明了他们的智商不低,但就是不好好端正学习的态度,根本认识不到学习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现象三: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现在的学生挺有权力意识,他们的权力是靠拳头建立起来的,用拳头解决矛盾,在他们出拳头的时候,从来没考虑后果。
X班的甘某与C班的江某喜欢为了所谓的哥们义气帮别的同学出头,有一次就因为班上同学的一句玩笑话,而对那位同学进行打骂。
事后我询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冲动,他们回答:为了面子。
这充分说明他们根本认识不到自己在学校应尽的责任是什么。
三、故事分析 1、书海拾贝,进行责任感的熏陶。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
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拾贝,不失为一条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
为此,我利用课堂给学生讲一些有关责任感的课文(《口语交际:这就是我》《我的信念》《散步》等)、事例、作文。
让学生们了解了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谭千秋老师舍身救助学生的精神所感动;受国际友人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的精神所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如: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始于足下。
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革命导师列宁也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一首通俗的歌(《自立人之歌》):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
靠天、靠人、靠上、不算是好汉。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少年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
书海中漫步、拾贝,对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德育活动对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2、血的事实,让同学们震憾。
针对同学们以拳头解决矛盾的不良现象,我在班上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精心设计了这样一次讨论。
首先,我向同学们推荐了《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
》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潘金海从小仗势欺人,胡作非为,虽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驾,很快被释放,发展到最后他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他咬掉生母耳朵,这个血的教训。
那么,究竟是谁把他引向不归路呢
激烈的讨论开始了,班上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指责父母对他的娇宠,指责公安机关的徇私舞弊。
最后,在我充分的引导之下,同学们认识到了潘金海从小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才是造成今天惨痛结局的根本原因,可见,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与其生命紧密相连的。
这一血的事实,特别对甘某、江某两位同学的触动极大,血的教训,使同学们猛醒,深思,并进而认识到对日常学习的重视和平时对集体、对亲人的关心是中学生最起码的一种责任。
每个人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
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
3、自我反思,明确责任感的重要性。
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同学们在前面的活动中有了一定的感悟,但如何让他们迫切地感受到责任感的重要性,不容半点忽视,从而产生强烈的内驱力,在小事情中反思自己是否有责任感。
让同学们通过讨论,反思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课堂上,任意做小动作;放学时,风扇无人关;凳子弄坏了,换他人的座;洗完手时,不关水龙头;把自己的废纸,丢在他人座位下;做事有头没尾等;这些都是同学们责任心欠缺的表现,通过反思,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做有责任感的人。
我又让学生收集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
其中,解放军官兵、武警、公安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去灾区拯救人民群众生命,设计人员错写了三千瓦为三瓦的事例、电力安装工人粗心少写了一个不能合闸的警示牌而造成四十万元的损失等惨痛教训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天灾无情人有情,抗震救灾精神驻我心
5、12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精神是解放军官兵、武警、公安人员他们崇高责任感的浓缩,战士们奏响了高度责任感的最强音。
通过抗震救灾故事的讲述,画面、诗文的赏析,同学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责任感对于各行各业显得多么的重要啊
这是大家的心声,也是同学们从小抓起,培养高度责任感的强大动力。
这次活动是促使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信念的动力,是促使学生从知到行转化的动力。
4、生活聚焦,深感责任感并非高不可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榜样,最让人鼓舞。
我认为,重视对学生身边榜样力量的挖掘既是很好的行为的导向,又能消除学生认为责任感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的偏见。
于是,我重视把各种日常教育及常规活动作为契机,活动前重视指导,阐明如何尽到自己责任的目标;活动中重视点评,利用及时激励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具有责任感的行为;活动后重视总结,倡导具有责任感的良好风气。
每月文明班级的评比,每周的大扫除,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征文活动,及具有我校特色的爱鸟护鸟 活动,这些活动都留下了同学具有高度责任感的烙印。
为了进一步巩固同学们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道德情绪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临近期末,我们又通过责任感--在我们的心中升腾的作文写作活动来进行升华。
回顾过去,看到现在,展望未来,同学们喜出望外,信心倍增。
在作文课上,同学们齐声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只要我们胸怀理想,脚踏实地,我们一定能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
结论认识行为情感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感这一管理教育的模式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级学风班风班貌改观很大,班级有正确的舆论导向,班上同学们个个有其职,有责可尽,大多数同学责任心强,能力强,优生发展快,差生有较好的转变。
责任心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
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孩子表达意见,让孩子自己作决定,尊重孩子的选择。
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总之,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中学生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批改作文和写评语
当老师辛苦,当语文老师尤为辛苦,这其中尤以作文评改为甚。
可现实是老师们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认认真真地写作评语,学生们却未必领情。
究其原因:与老师们作文评语缺乏个性不无关系。
因此,强调写作个性化评语便显得十分必要了。
首先、作文评语要注入情感,满含人情味。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与评价,你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关系。
也即在对方看来,你和他是“自己人”,这样一来彼此的心理距离就拉近了。
教育心理也表明:师生之间的心理越是沟通,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高。
可事实上我们的许多语文老师在写作评语时,常常以尊者自居,带着一种训人的口吻在给学生说教,面目可憎。
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们所下的评语便失去了那份期待。
由于教师的作文评语在情感上与学生的心灵隔膜,无法激起“共鸣”,因此,也就无法从内心深处唤醒学生的写作欲望。
为此,笔者以为教师在给学生作文下评语时务必情之先行,只有以己之真情感动学生,学生的写作欲望才有可能被激发起来。
有一回,学生写了一篇题为《谈男女生的交往》的文章,我给下了这样的评语:说起男女生的交往,老师那一辈人真的十分羡慕你们。
想当年老师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间始终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三八线”,至今回想起来都倍感荒唐可笑。
可如今却大不相同了。
同学们的交往自由宽松,彼此的友情纯洁真挚。
这是一种极致的情感,珍藏它吧
那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评语以己之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男女生之交往。
学生面对这样的评语,应该会有自己的思考吧
巴尔扎克说:“一个常人拥有了感情,比得上任何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同样,一句评语注入了情感,比得上几千几万遍概念化了的套语。
在评语中注入情感,不仅学生受到陶冶从而激发写作欲望,教师本人也将受到陶冶,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既然如此,那么就让我们用深情的笔去唤醒那些伟大的心灵吧
其次、作文评语要以激励为主,多说好话。
说到激励,让我想起了伟大文学家茅盾先生在念小学的时候,老师给他的一篇习作下的批语:“好笔力。
好见地。
读史有眼,立论有识。
小子可造。
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事实上小作者的习作水平未必有这么高,但是,你能怀疑这样的评语对后来成为一代文豪的茅盾先生会没有影响吗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受老师关注特别是被鼓励的学生容易取得成功。
世界著名钢琴演奏家福斯先生,在学生时代,曾经钢琴演奏成绩很不理想,他一度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
在一次上课时,钢琴师听完了他的演奏,热情地吻了他一下,并赞扬他演奏得真好。
福斯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这位老音乐家用一个吻把福斯从危机中解救出来,用几句赞扬的话,唤醒福斯生命中沉睡的非凡自信,使福斯终于以惊人的毅力和天才的敏感成为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
因此,教师给学生的评语一定要有激励性,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教师在以欣赏的目光关注自己的成长。
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才能焕发出来。
可实际情况又怎样呢
老师们的作文批语往往挑刺的多,颂扬的少。
即使学生的习作相对于他那个年龄来说已经是上乘的了,可是我们的老师也非得挑出些毛病来不可。
更有甚者在评语中不肯轻易多说一句颂扬话,惟恐因此而降低了教师的威严。
在一般人看来,也许一则评语的好坏算不了什么,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则评语也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记得上高三的时候,我写了一篇题为《我看芸芸众生》的随笔文章,老师的评语是:你有相当的写作功底,文章用笔犀利,颇有鲁迅杂文的味道,好好努力,定能在文学上有些建树。
就因为这样的一则评语,从那一刻起,我对写作有了非同一般的热情;也因为这样的一则评语,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毅然决然地填报了大学中文系,而且是青一色的。
此后的许多年间,我的文学之梦始终没有间断过,常常在教学之余,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写点东西。
可以说老师的这则评语对我的影响是深刻而长久的。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作文评语的写作也当如此。
总之,作文评语的写作方法多多,远不止以上两例。
但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写作评语,都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作文评语务必要能触动学生的心坎,真正说到学生心里去。
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作文评语的写作方能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