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印光大师名言

求印光大师开示语录一则

印光大师语录: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代人之劳,成人之美。

静坐常思已过,闲谈不论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或小声念,或默念。

除念佛外,不起别念。

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叫它消灭。

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

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矜自夸。

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

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想戴六字真言,但是他们说不能随便戴

可以佩戴大师云:<凡身旁佩带楞严咒、真 、咒语像等,遇卧息,便时,须解去。

唯临极危险时,可以不去。

若平常无危险亦不去,则亵渎之罪,可胜言乎。

>印光大师的名言就是<佛法须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才能得十分利益>!

关于“慎独”的名言10条

名人】◇ 道也者不可须臾,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恐惧乎其所。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帮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

——《礼记·大学》◇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淮南子·说山训》◇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

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

——朱熹◇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刘宗周◇ 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刘少奇90相关问题全部关于慎独的名言和事例、【典型事例】 ◇ 曾子“一日三省”的名言:《论语·学而》中记载曾子的言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泉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

王密说:“暮夜无知。

”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

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慎独自律,不为金钱所动,从而留下千古美谈。

◇ 秀才慎独的故事。

从前,有个又饥又渴的赶考秀才,路过一片熟透的桃林,虽然他对桃子充满了渴望,但最终他只是咽了咽口水,便继续低头匆匆赶路。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桃子解解渴,他回答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

’” ◇ 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

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

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

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

”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名人名言】 ◇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帮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

——《礼记·大学》 ◇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淮南子·说山训》 ◇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

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

——朱熹 ◇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刘宗周 ◇ 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 ◇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刘少奇 【精彩文段】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慎独”乃人生的至高境界。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无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甚至无所不为

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世间沉浮荣枯

我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就好象“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样,当我们在无拘无束无人管制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放纵的情绪,这种巨大的内在力量,很有可能会驱使我们去为所欲为。

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修养是否高深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立场是否坚定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便是考验他能力是否强大的时候。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我们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条忠犬,可帮你避开处处陷阱,躲开种种是非;“慎独”是一剂良方,可使你内心清爽,外形昂然。

对我们而言,无论是对前程、对事业,也无论是对时下、对将来,“慎独”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

我们时刻都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所谓清醒,也就是“慎独”。

人生如酒,或可口,或浓烈,或芳香,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醇厚; 人生如画,或素雅,或黯淡,或明丽,有了慎独,它可以变得更美丽; 人生如歌,或悲戚,或低沉,或高昂,有了慎独,它可慎独名言◇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帮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

——《礼记·大学》 ◇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淮南子·说山训》 ◇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

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

——朱熹 ◇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刘宗周 ◇ 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 ◇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刘少奇30 浏览53652022-11-26关于“慎独”的名言10条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

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

——印光大师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刘宗周 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 慎独者,慎其闭居之所为。

——郑玄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刘少奇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金缨《格言联璧》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淮南子·说山训》 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

——曾国藩《诫子书》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朱熹26 浏览10822022-08-29关于“慎独”的名言有哪些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帮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重其独也。

——《礼记·大学》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

《淮南子·说山训》 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

小如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

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方谓之“诚其意”。

——朱熹 独之外别无本体,慎独之外别无功夫。

——刘宗周 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辞海》 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刘少奇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邹韬奋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卢梭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夸美纽斯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培根5 浏览3372022-09-06关于慎独的名言故事曾国藩做慎独功夫,以道光22年10月初1日为分界线,在这一天之前,他的用功是零碎的,偶然的。

前一年的7月14日,他拜访了唐镜海先生,请教读书、修身的要领。

唐先生劝他以《朱子全集》为课程,身体力行;又向他介绍了当时著名理学家倭艮峰先生的用功方法;据他这一天的日记记载,他听了唐先生这一席话之后,“昭然若发蒙也。

”但从这一天起,到第二年的lO月初1日,一年多的时间,他在日记中的自我批评只有两次,一次是道光21年9月初1日

佩戴佛公的寓意是什么啊

要怎么佩戴呢

都是自愿的 自己喜欢就好 一切恭敬就好印光大师云:<凡身旁佩带楞严咒、真言 、咒语、法器、佛像等,遇卧息,大小便时,须解去。

唯临极危险时,可以不去。

若平常无危险亦不去,则亵渎之罪,可胜言乎。

>印光大师的名言就是<佛法须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才能得十分利益>!

印光大师:什么是普通法门和净土特别法门

此经(编者按:大佛顶首楞严经)为对阿难多闻,及娑婆闻性最利之机,故文殊选择,唯取观音。

而净土念佛法门,普逗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之机,故列于弥勒之后,观音之前(指说的先后次序),以密示其普逗群机之意。

否则当列于虚空藏之后,弥勒之前矣。

刻论普通法门,必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唯上上最利根人,可于现生即了。

若非此等根性,则或二三四五生,或二三四五劫,或至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多多矣。

以仗自己戒定慧力,断尽贪瞋痴恼惑业故难。

况时丁末法,人根陋劣,寿命短促,知识稀少,魔外纵横,正见稍亏,即堕魔羂乎。

唯净土特别法门,仗弥陀慈悲誓愿,与自己信愿忆念之力,于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俾上上根人,速证无生,即下下根人,亦预圣流。

其为利益,何可名言。

此义乃华严末后归宗之一著,切不可以光之人微,而谓为谬妄也。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

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

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有缘遇者,幸勿忽诸。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文钞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净土法门,其大无外。

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行极平常,益极殊胜。

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

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

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

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

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

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

古今多有深入经藏,彻悟自心,于此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力特别之因果之所致也。

使知此义,则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

以此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

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也。

(文钞续编卷下无量寿经颂序(民二十五年))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实如来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妙道。

弥陀誓愿,九界齐资,乃众生速出苦海,顿预莲池,心作心是之良谟。

此之一法,为一代时教中仗佛力之特别法门,不可与一切大、小、权、实、仗自力之诸法门同论者。

世多不察,稍聪明者,多矜己之智力,不肯修持。

且藐视修持之人,鄙之为愚夫愚妇,若将浼 焉。

是让此即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大利益于愚夫愚妇,而自己不愿得之,可不哀哉。

不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为一切法门之发源归宿法门。

是故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

果已三惑净尽,四德圆证,不修亦可。

若尚未至此地位,且请随华藏海众,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之班,一致进行,以十大愿王之不思议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速圆佛果。

能如是者,可谓大智慧,大丈夫,世出世间之能事毕矣。

尚须随类现身,弘扬此法,作证佛果后之观音、普贤,以期众生咸成佛道而后已。

(文钞续编卷下劝修念佛法门序)净土法门,有教无类。

凡圣智愚,等蒙摄受。

一切法门,皆仗自力。

唯此一法,全仗佛力。

佛力自力,天渊悬隔。

信愿忆念,定生佛国。

尽人信念,尽人往生。

(文钞续编卷下净土法门殊胜颂)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

其余法门,皆须己力。

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

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

(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三)

佛理诗,或者佛家经典语录

1、若失本心,即悔,忏悔之法,是为清(金刚三昧经2、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诸佛。

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3、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结

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

(华严经修慈分)4、迦叶白佛:我等从今,当于一切众生生世尊想。

若生轻心,则为自伤。

佛言:善哉快论。

(首楞严三昧经依宝王论节文)5、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梵网经)6、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

(理趣六波罗蜜多经)7、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虚受诸辛苦。

(大宝积经富楼那会)8、是身如掣电,类乾闼婆城,云何于他人,数生于喜怒

(诸法集要经)9、嗔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

(佛遗教经)10、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

(佛遗教经)11、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

(有部律周利槃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诵得,即此伽陀也)12、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

(有部律)13、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著。

(智者大师)14、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

(智者大师)15、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

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

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

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

(道宣律师)16、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

(翠严禅师)17、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将何抵敌生死

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

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

苦哉苦哉。

(黄檗襌师)18、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

好恶是非,对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耶

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

万境咸真矣。

执石成宝矣。

众生即佛矣。

(飞锡法师)19、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

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

若专炼心,常搜己过,那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

粉骨碎身,唯心莫动。

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

旛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

赞叹亦如此。

毁谤亦如此。

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

(盘山禅师)20、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圭峰法师)21、报缘虚幻,不可强为。

浮世几何,随家丰俭。

苦乐逆顺,道在其中。

动静寒温,自愧自悔。

(佛眼禅师)22、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

(大慧襌师)23、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永明禅师)24、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

(归宗芝庵襌师)25、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石屋襌师)26、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

(云峰襌师)27、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

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

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

(仁潮禅师)28、纵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方便制抑,自劝自心。

(妙禅师)29、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

(莲池大师)30、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兴味萧然矣。

(莲池大师)31、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

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

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

(莲池大师)32、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

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莲池大师)33、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

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袁了凡)34、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

’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

道业未成,无常至速

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西方确指)35、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

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

(西方确指)36、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

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蕅益大师)37、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

(蕅益大师)38、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

(蕅益大师)39、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

(蕅益大师)40、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

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

(蕅益大师)41、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

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蕅益大师)42、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

(诵帚襌师)43、从今以后,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隐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彭二林)44、幸赖善缘得闻法要,此千生万劫转凡成圣之时。

尚复徘徊歧路,乍前乍却,则更历千生万劫,亦如是而止耳

况辗转沦陷,更有不可知者哉

(彭二林)45、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

(彭二林)46、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沉潜杜默,则其益无量。

戒之

(印光大师)47、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

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

(印光大师)48、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与世人酬酢,唯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

(印光大师)49、直须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

(印光大师)50、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

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依迦才净土论引文)51、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浮,无可乐者

(无量寿经)52、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观无量寿佛经)53、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死。

(善导大师)54、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嗔恚,愿生阿弥陀。

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

(诸法无行经)55、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

(灵芝元照律师)56、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

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

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

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

(王龙舒)57、人生能有几时

电光眨眼便过

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拨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命终,我之盘缠预办,前程稳当了也。

若不如此,后悔难追

(天如禅师)58、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

(天如襌师)59、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宅想。

诸宝物作苦具想。

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

(妙什襌师)60、此界释迦已灭,弥勒未生,贤圣隐伏。

众生奔波苦海,犹失父之儿,若不以极乐愿王为归,谁为救护

(妙什襌师)61、闻教便行,奚待更劝

(妙什襌师)62、惟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嗔心嗔火;虽有佛力,不能救焉

行者当深加精进,以攘却之

(妙什襌师)63、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

(妙什禅师)64、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

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

(幽溪法师)65、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

远离此爱。

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往生净土

得离此嗔。

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

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

(幽溪法师)66、如何说得娑婆苦

苦事纷纷等猬毛

(西斋禅师)67、当屏人独处,自办道业,以设像为师,经论为侣。

(袁宏道)68、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

(袁宏道)69、问:人不信净土,恐只是本来福薄

答:此言甚是

(莲池大师)70、余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务,惟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今老矣

倘有问者,必以此答。

(莲池大师)71、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

往生极乐国,上品莲花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

(莲池大师)72、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

(蕅益大师)73、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蕅益大师)74、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一念净即佛界缘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动一念即十界种子,可不珍重乎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可不爱惜乎

茍知精神之可珍重,则不浪用,则念念执持佛名。

光阴不虚度,则刻刻薰修净业。

(彻悟禅师)75、悲哉众生

欲念未除,道根日坏。

佛之视汝,将何以堪

(彭二林)76、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

(彭二林)77、莲花种子,荣悴由人。

时不相待,珍重

珍重

(彭二林)78、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迟速异,终无退转时。

参禅病著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

(张守约)79、念阿弥陀佛,正觉圆满之名;观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之相;如此滞著,只怕未能切实;果能切实,则世间种种幻化妄缘,自当远离。

(悟开禅师)80、随忙随闲,不离弥陀名号,顺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印光法师。

以下悉同)81、诚与恭敬,实为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之极妙秘诀。

82、业障重、贪嗔盛、体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诸疾咸愈。

83、佛固不见弃于罪人,当承玆行以往生耳。

84、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深信佛言,了无疑惑。

85、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

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

86、业识未消,三昧未成,纵谈理性,终成画饼。

87、入理深谈,且缓数年

88、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

不学他法,又有何憾

89、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骛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

90、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视净土若秽物,恐其污己者;临终多是手忙脚乱,呼爷叫娘。

91、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

92、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骛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

93、当今之时,其世道局势,有如安卧积薪之上,其下已发烈火,尚犹悠忽度日,不专志求救于一句佛号,其知见之浅近甚矣。

94、心跳恶梦,乃宿世恶业所现之兆。

然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

95、当恪守净宗列祖成规,持斋念佛,改恶修善,知因识果,植福培德,以企现生消除业障,临终正念往生,庶不虚此一生,及亲为如来弟子耳。

96、但当志心念佛,以消旧业,断不可起烦躁心,怨天尤人。

97、具缚凡夫,若无贫穷疾病等苦,将日奔驰于声色名利之场而莫之能已。

谁肯于得意烜赫之时,回首作未来沉溺之想乎

98、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99、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100、末法众生,无论有善根无善根,皆当决定专修净土;善根有,固宜努力,无,尤当笃培。

101、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急急改过摄心念佛。

请问一下藏经文六字真言黄金吊坠男人佩带有何讲究

都是自愿的 自己喜欢就好 一切恭敬就好印光大师云:<凡身旁佩戴楞严咒、真言 、咒语、法器、佛像等,遇卧息,大小便时,须解去。

唯临极危险时,可以不去。

若平常无危险亦不去,则亵渎之罪,可胜言乎。

>印光大师的名言就是<佛法须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才能得十分利益>!


印光大师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