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藏的句子
1、希望奔跑在草原上,边的呼呼风声,看扬起鞭一次次抽缺太阳。
远斜坡上一片碧绿,大片的绵羊像云朵一样漂浮在上面,弓下的脊背驮起了宁静的黄昏。
2、西藏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着灿烂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纯净的天空,稀薄的空气,连绵的雪山,安静的湖泊。
在这佛教圣地,有繁多的寺庙,虔诚的教徒,这里民风纯朴,全民信佛。
3、走在拉萨的街市,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唐朝,那一小队风尘仆仆的商队,给这个圣洁的地方染上了喜庆。
那一排排有着千年历史的房屋,或许他们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静静地守护着历史。
4、我手里挂着手链,头顶带着帽子,身上穿着藏袍,望着这个与天相邻的民族的模样,闻着天的气味,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天上派来周游人间的差使。
5、这里有壮观的布达拉宫和神圣的扎什伦布寺,安放着历代达赖和班禅的纯金灵塔,寺内有着许多奇珍异宝和已经在民间失传的工艺。
6、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7、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
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锡地和正教和一的中心。
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13层,高115.703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组成。
8、最向往的是西藏的雨,那会是怎样的雨啊
那雨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雅砻河喷涌出来的
那雨应该是甜美的吧,是从玉帝的杯中倒出来的琼浆。
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轻轻地淋着雨,与它玩耍,没有夏天的热情,没有秋天的凄美,更没有冬天那样的令人伤感。
9、呼吸着稀薄而纯净的空气,看着藏族老阿妈做针线,听她口中永无止境的呢喃,讲过去的年华与现在的时光。
时光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但幸福却长久地在她灵气不减的眼睛里闪着不灭的光,她信仰着,永远感谢着天对自己的浓浓厚意。
10、希望听到游荡的歌唱家,手持根卡琴,唱起一个没有眼泪的传奇,粗犷而豪放,牧童的短笛时起时伏,搭配着巧妙的韵律,年轻的姑娘已清脆的歌喉作为伴唱,歌声悠扬,脸上有着健康的绯红,牧民们默然着,不忍打扰,年长者随着这古老的旋律,11、希望在草原上席地而坐,闻着小草蹭蹭上长的方向,望着远方的山峦亘古地纵横在目极之处,天空中有几个黑点,是鹰,被视为神的儿子的鹰,背景是湛蓝的苍穹与神域雪山,散发出神圣而圣洁的光芒,人们说,纯洁的人死后便会归往那里,那里月光不再寒冷,风雪不再肆虐,那是每个藏家人心中的美好家园。
12、我们去的最后一个景点是海拔4800米“羊卓雍错”,“错”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山路很窄,也很险。
路边有许多放养的耗牛和在高原才能见到的美丽花朵。
到了山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湛蓝的湖水。
只见白云从我们头顶上飘过,周围是翠绿的草地……哇
西藏太美了
13、听妈妈讲纳木错蒙语叫“腾格里海”,意为“天湖”。
因为它是与天相交的地方。
距县城61公里。
湖面海拔高度4718米,面积1940平方公里,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湖中有三个岛屿。
14、千山之巅, 万水之源,有着传统的文化信仰。
是藏羚羊的摇篮,牦牛的乐园。
蓝天,白云,西藏孕育了世世代代的藏族牧民,也造就了这独特的异地风情。
危耸的皑皑雪峰,辽阔的高原牧地,这个充满神秘,充满诱惑的地方。
15、到了拉萨,我看见周围都是高山,山像连绵不断的长城,山上连一棵树木也没有,全是奇形怪状的石头。
拉萨市就在这群山之中,是一块好大好大的盆地,我们坐的车穿过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两边都市热闹的城市和美丽的村庄。
描写藏族风情的古诗
《出塞》【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寒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
塔尔扎什伦布拉卜楞甘丹哲蚌色拉是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
白衣悠蓝的十诫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诗句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一种痛苦而且凄美的爱情,描绘出了在爱情之中沉沦缱绻的男女的情思和愁绪,复杂的心理变化让这种真实的,忧郁的爱情更加让人心口微痛。
明明爱到深处,却逼迫让自己一刀两断的痛,那种极致淡漠的压抑近乎绝情的态度带着的对尊严的保留和对爱情的尊重……都在这首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朴素简单的文字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如果没有相见怎会陷入爱河不能自拔,理性的清醒的语言中带着压抑的痛苦,与恋人分离的痛苦甚至让自己否决了邂逅带来的快乐,这种深沉的爱意和不能自拔的迷茫,更衬托出爱情的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爱情是心灵上的交流,相知之后方知知己,当心灵覆叠与重合,心心相印的默契带来的爱情将是温暖而贴心的。
会把恋人放在心头一遍遍思量着,会把爱情在心中一遍遍重温着,这种傻傻的想念一旦失去就就像失去了依托。
于是后悔着相知,后悔着深爱,只因失去所爱之后的痛苦无法承受。
“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十指相扣,死生契阔,那些默默的陪伴赐予的爱情,足够滋润心灵,让我们感激它的慷慨。
然而一旦分离,心口的温暖无法补偿带来的失落,足够让人心碎垂泪。
欠下的那些温暖的陪伴,在分离之后终究无法偿还。
恨人事无常,到底只能暗自神伤。
“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那一段珍惜,那一段情意所留下的痕迹是怎样也无法抹除的,因为爱到深处爱到酴醾,当分离之后只剩下了故人的回忆,在一遍遍重温回忆的过程中一遍遍扯开伤口,使它一直无法治愈。
这种每每生生撕裂伤口的痛,让人悔当初,真心相惜。
“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如果没有相爱那么就不会有辜负和背叛,这种天真的假设和询问,一次次重复着,却是在反复提醒自己别离的事实。
如果不爱,现在不会这么痛苦,然而惧怕痛苦而拒绝爱,更是痛苦深处的痛苦。
“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相对与相会,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会晤。
所谓相对只是一场淡漠和平常的相遇,而相会却带着四目相对时的喜悦和温存。
如果我们不相向而行是否就会相忘于江湖
相会只会徒增感伤,因为千帆过尽,感情依然存在,只是不再前来相会。
“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一个“误”字如此耐人寻味,何为正
何为误
爱上了终将分离的人便是误吗
哀怨的字眼轻描淡写地描画着那种失去之后就让人心如刀绞的爱情,平静的外表下满满的波涛暗涌,毕竟相负带来的就是一种误,误了青春时辰,误了韶华时光,误了一片深情。
“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所谓约定在注定到来的离别面前显得都是苍白无力的,既然已经缘分已尽,何必藕断丝连牵扯不清
然而那些花前月下的约定却萦绕脑海心头,挥之不去,让人怎能不想再续爱情
剪不断,理还乱,如此之痛,只能叫人言说“最好不相许”。
“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依偎一词本就相连一体,然而相依和相偎之间的微妙差别却发人深省。
萍水相逢却惺惺相惜带来的是依,可以驱散黑暗的恋人的拥抱才是偎,偎是一种相互依托,一种非你不可的情绪,一种无论天涯海角还是碧落黄泉都要在一起的坚定。
然而如此的二人却被生生拆散,唯有孤独地告诫后人“最好不相依”。
“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分离的二人再次相遇,怀揣着对故人的思恋就会沉沦于回忆,就会流连在对方的眼波之中。
一旦相遇那些过往的回忆就会迸发出来,带着在一起的渴望相聚,然而短暂的相聚也改变不了终将分离的事实,不可能依然是不可能,相聚只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安慰罢了。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前一句写出了二人之间蓦然激发出的情感,浅浅地模糊地勾画出了爱情的深度,只是一场相见,便是金风玉露,相知相许。
后一句蕴藏着的悲凉与落寞的情感让人心疼,“相见何如不见时”,此语是锥心刺痛之人发出的肺腑之言。
既然遇见你让我如此痛苦,我为何还要遇见你
表面上明明后悔着那一场邂逅,然而心中却是爱得惨烈无比,明明口中说着那么决绝的话语,心中却如此彷徨彳亍不前。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到底怎样才能彻底忘记你
到底怎样才可以摆脱轮回一般生生不息的相思
爱得那么疲惫那么痛苦,到头来还是无法忘记对你的深情。
这句话点明了全诗的情感,唯有这一句话展露出了压抑着的情绪。
想和过去的恋人一刀两断,无奈心里却无论如何也放不下,只有生前身后唯爱一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被迫与恋人分离的女子,一遍遍重复着“如果不”的假设,看似在后悔曾经的爱情,实际上却把自己对那人的深爱展露无疑。
若不是爱得深刻,又怎么会如此痛苦,若不是爱到情痴,又怎么会有如此恨人事无常
尤其是最后一句展现出的柔弱的一面,更体现出儿女情长。
前面的淡漠和决绝,不过是因为太爱了用来束缚自己的伪装,最后终于说出口的“要我如何忘掉你”的话语其中的悲凄,绵远悠长。
那种微弱的痛楚,从目力所及的文字一直流落到心口,酸楚之情油然而生。
香格里拉的英文 Shangri-la 为什么要有一个“-”
1、最向往的是西藏的雨,那会是怎样的雨啊
那雨是从天上来的,还是从雅砻河喷涌出来的
那雨应该是甜美的吧,是从玉帝的杯中倒出来的琼浆。
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轻轻地淋着雨,与它玩耍,没有夏天的热情,没有秋天的凄美,更没有冬天那样的令人伤感。
正如春天那样,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的脸。
浑身散发着沁人的芳香,会不会惹来一身的蝴蝶呢
小小的雨滴中会不会融合了所有人们对这个“天堂”的赞美,汲取了所有岁月轮回中的美丽与力量呢
2、希望呼吸着稀薄而纯净的空气,看着藏族老阿妈做针线,听她口中永无止境的呢喃,讲过去的年华与现在的时光。
时光在她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痕,但幸福却长久地在她灵气不减的眼睛里闪着不灭的光,她信仰着,永远感谢着天对自己的浓浓厚意。
3、希望听到游荡的歌唱家,手持根卡琴,唱起一个没有眼泪的传奇,粗犷而豪放,牧童的短笛时起时伏,搭配着巧妙的韵律,年轻的姑娘已清脆的歌喉作为伴唱,歌声悠扬,脸上有着健康的绯红,牧民们默然着,不忍打扰,年长者随着这古老的旋律,回到了过去,微微张开了口,似乎是在轻哼,眼光有着回忆的迷蒙,嘴角渐渐翘起…… 4、希望在草原上席地而坐,闻着小草蹭蹭上长的方向,望着远方的山峦亘古地纵横在目极之处,天空中有几个黑点,是鹰,被视为神的儿子的鹰,背景是湛蓝的苍穹与神域雪山,散发出神圣而圣洁的光芒,人们说,纯洁的人死后便会归往那里,那里月光不再寒冷,风雪不再肆虐,那是每个藏家人心中的美好家园。
5、这里,有最壮观的山川河流。
这里,有最多彩的民族文化。
这里,有最浓厚的宗教情怀。
这里,有最朴实的西藏人民。
6、走在拉萨的街市,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唐朝,那一小队风尘仆仆的商队,给这个圣洁的地方染上了喜庆。
那一排排有着千年历史的房屋,或许他们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静静地守护着历史。
我手里挂着手链,头顶带着帽子,身上穿着藏袍,望着这个与天相邻的民族的模样,闻着天的气味,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天上派来周游人间的差使。
7、希望奔跑在草原上,听耳边的呼呼风声,看扬起的牧鞭一次次抽缺太阳。
远远的斜坡上一片碧绿,大片的绵羊像云朵一样漂浮在上面,弓下的脊背驮起了宁静的黄昏。
走近,便会听到那温顺而腼腆的叫声,以及看到那温存善良的眼光,不得不使人惊呼:“这一切都是如此得纯洁
”这是一个最接近天的地方,有着前百年盘旋的神秘。
8、西藏物产丰富,主要有:绿松石,天珠,红珊瑚……还盛产藏药,有:藏红花,虫草,蛇莲,红景天……这里还有许多的民间工艺,简直是巧夺天工,唐卡(一种永不褪色的卷轴画),藏刀,藏香,各种首饰等等都非常的有特色。
9、西藏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着灿烂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纯净的天空,稀薄的空气,连绵的雪山,安静的湖泊。
在这佛教圣地,有繁多的寺庙,虔诚的教徒,这里民风纯朴,全民信佛。
这里有壮观的布达拉宫和神圣的扎什伦布寺,安放着历代达赖和班禅的纯金灵塔,寺内有着许多奇珍异宝和已经在民间失传的工艺。
10、我们去的最后一个景点是海拔4800米“羊卓雍错”,“错”在藏语里是湖的意思,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山路很窄,也很险。
路边有许多放养的耗牛和在高原才能见到的美丽花朵。
到了山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湛蓝的湖水。
只见白云从我们头顶上飘过,周围是翠绿的草地……哇
西藏太美了
仓央嘉措生平
仓央嘉措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
其之父扎西丹增,原居错那宗。
其母为赞普后裔,名叫次旺拉姆。
仓央嘉措诞生于1683年(藏历第十一绕迥水猪年)3月1日。
他的父母是门巴族,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红教。
红教僧人可以结婚生子。
他的父亲是个自负清高贫穷落魄的红教喇嘛。
虽然被指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但是桑杰嘉措一直对五世达@赖的去世秘不发丧,也就一直没公开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十五岁以前,尽管处于桑杰嘉措的严密控制之下,但家庭的温馨、母亲格外的宠爱使小仓央嘉措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长大。
由于他生于美丽的门隅,而门隅又是情歌之乡,正是这些情歌,唤醒了他朦胧的性意识,使得小小的仓央嘉措对男女恩爱、儿女情长有一种神秘的向往。
可惜,他的初恋情人被权贵争夺去了,这使他很伤心。
1697年(藏历第十二绕迥火牛年)被藏王第司·桑杰嘉措公开认定为五世*da*lai*的转世灵童。
同年年燃灯节之际,第六世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的司喜平措大殿,在丹增达赖汗和第悉·桑结嘉措等藏蒙僧俗官员的参加下,举行了坐床典礼。
清朝康熙皇帝从大局考虑,派出章嘉呼图克图等参加了典礼,并赏赐了无数珍宝。
1698年(藏历土虎年),仓央嘉措至哲蚌寺,建立最初的法缘,从《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开首处,进行了经文传承,开始听取法相经典。
第悉教授其梵文声韵知识。
另外,还从班禅大师及甘丹寺主持、萨迦、格鲁、宁玛等派有道上师学习大量显密经典。
第悉对于仓央嘉措的学习,管理得非常严格。
仓央嘉措在严格监督下开始了学经。
自由生活惯了的仓央嘉措,虽然因失恋五内俱焚可是仍坐不下来,时时厌学出去散步。
经师们尾追恳请他坐下听经,唯恐桑杰嘉措追究责任,仓央嘉措往往为经师及自己这种心惊不安的学经方式而凄然泪下,常常用拳头猛击自己的头擂自己的胸:“真没想到,人世间的高低贵贱,欢乐悲伤全都集中到我一个人的头上。
”看到自己只要肯坐下听经,经师们便又是叩头又是作揖,全然忘记了自己白发苍染更是令仓央嘉措感叹不已。
仓央嘉措不仅被迫学了众多的经典还学了因明、诗歌和历算。
此外在冬季仓央嘉措还在雪地上跳各种金刚舞,据说他还被训练成一个射箭能手。
仓央嘉措成长的时代,恰值XZ政治动荡,内外各种矛盾接连不断地开始出现之际。
1700年(藏历铁龙年),丹增DA*LAI*汗在XZ去世。
其次子拉藏鲁白遂来至前藏,承袭了乃父职位。
蒙古施主当中对此也产生了赞同与反对的两种意见。
另外,第悉对第五世*DA*LAI的圆寂进行了长期保密,这引起了清朝康熙帝的不满。
在XZ内部,由于第悉独断专行,长期“ 匿丧”,身穿袈裟而又公开蓄养“主母”等行为,招致哲蚌寺、色拉寺部分首脑表现出不满情绪,等等。
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仓央嘉措感到“失望,学习也无益处”,遂变得懒散起来,且喜好游乐,放荡不羁。
他不喜欢被人当神佛一样供养在布宫里,每天从早到晚没完没了的诵经礼佛使他非常厌烦,他就穿上俗人的衣服戴上长长的假发,化名唐桑旺布,溜到BA角街或布宫下的雪村,找男朋女友玩耍,享受世俗生活的欢乐。
他写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他过着活佛和俗人的双重生活。
随着上层统治阶级之间矛盾日益尖锐,藏王桑杰嘉措为了达到其窃权揽政的目的,不让仓央嘉措过问政事,并大兴土木,新建寨后龙宫游苑,怂恿仓央嘉措寻芳猎艳,并为仓央嘉措放荡不羁大开方便之门。
就这样,沉溺于失恋痛苦之中的仓央嘉措如一头放归的野马一发而不可收。
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后面林园的湖中小岛上,修建了一座名叫龙王潭的精美楼阁,在这里邀集拉萨城里的男女青年,在一起唱歌跳舞,饮酒狂欢,仓央嘉措编写了很多的情歌,让大家演唱,这些情歌很快传唱开来,很受人们的喜爱。
在龙王潭,仓央嘉措结识了一个来自琼结地方的姑娘,名叫达娃卓玛,达娃卓玛容貌美丽,性情温柔,嗓音甜美,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像刚刚酿就的葡萄酒,看一眼就能把人醉倒。
仓央嘉措和她特别相知相爱,好像一个人是另一个人的影子,白天他们在一起歌舞游玩,夜里常常幽会。
仓央嘉措非常喜欢达娃卓玛,认为是神灵的赐于,前世的缘份。
俗话说,甜青稞往往酿成苦酒,快乐往往变成悲哀。
后来仓央嘉措发现达娃卓玛好些天没有到龙王潭来了,给她捎信约会,也像撒在水里的糌粑一样没有回音,亲自到她住处拜访,只见门上挂着一把大锁,跟邻居们打听,才知道达娃卓玛被她父母带回了琼结好多天了。
仓央嘉措像丢了心爱的珍宝,心里特别难过。
他失魂落魄,烦闷的时候,编写了首“不要再说琼结琼结”的歌。
从此,他再没见过达娃卓玛,达娃卓玛成了他梦中的情人。
仓央嘉措在政治的风口浪尖上被推出同样并非藏王桑杰嘉措所自愿,藏王的使者在密奏康熙后,自京返藏途中宣布仓央嘉措已厌世。
接着康熙“以第巴(藏王)始终反复持两端,乃追还其使,传集各蒙古宣示密封。
”藏王政治上陷入困境,仓央嘉措的处境更是可想而知。
据(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民间资料及表明:仓央嘉措不愿出任Da*l*ai一方面是他正沉溺于热恋;一方面他天然是一个淡泊名利心志高远的“超凡脱俗”之人。
1702年(藏历水马年六月),仓央嘉措20岁时,第悉劝其受比丘戒。
他听从劝告。
前往扎什伦布寺与班禅大师洛桑益西相见。
第五世班禅的传记里说,“休说他受比丘戒,就连原先受的出家戒也无法阻挡地抛弃了。
最后,以我为首的众人皆请求其不要换穿俗人服装,以近事男戒而受比丘戒,在转法轮。
但是,终无效应,只得将经过情形详细呈报第悉。
仓央嘉措在扎什伦布寺居17日后返回LS。
”(《五世班禅洛桑益西自传·明晰品行月亮》 209页)自那以后,仓央嘉措便穿起俗人衣服,任意而为。
白天在龙王潭内射箭、饮酒、唱歌,恣意嬉戏。
还到LS近郊去游玩,与年轻女子寻欢作乐,放弃了戒行。
拉藏汗利用仓央嘉措与第悉·桑结嘉措之间的矛盾,制造越来越多的麻烦。
第悉企图投毒杀害拉藏汗的说法传开以后,藏蒙福田、施主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公元1705年(藏历木鸡年)一月,仓央嘉措、吉雪第巴、拉木降神人、色拉、哲蚌二寺堪布、政府各要员、班禅大师的代表、蒙古诸施主等,集议如何解决矛盾。
最后议决,第悉·桑结嘉措辞去地方政府的职务,将贡嘎宗拨给他作为食邑;拉藏汗保留“地方政府蒙古王”的称号,返回青海驻牧。
但是,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打算执行决议。
拉藏汗从LS出发以后,在羊八井、当雄等地驻留多日,缓缓抵达那曲。
在那曲集结了藏北各地的蒙古军队,准备打仗。
他借口第悉未遵守决议,仍然呆在BU*DA*LA&宫内干预政府的一切事务,从那里折返LS。
当年5月,拉藏汗在当雄将蒙古军队分为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从澎波而来;另一路由其妻次仁扎西及部分军官率领,从堆龙德庆而来。
当时,色拉、哲蚌二寺的上师、密宗院的轨范师以及班禅大师的代表等人闻讯后,急忙先后赶去劝阻。
请求汗王罢兵。
但是,遭到拒绝。
公元1705年(藏历第十二绕迥木鸡年)七月第悉·桑结嘉措被抓获,押至堆龙德庆的朗孜村立刻斩首。
从此以后,蒙古人拉藏汗统治前后长达12年。
拉藏汗掌握大权以后,对仓央嘉措多方责难。
还特派人员赴京师,谗言桑结嘉措勾结准噶尔人,准备反叛朝廷。
还说,仓央嘉措不是第六世真正的转世灵童,他终日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规,请予废立。
康熙帝即派侍郎赫寿等人赴藏,敕封拉藏汗为 “翊法恭顺汗”,赐金印一颗。
命将仓央嘉措从职位上废除,“执献京师”。
遵照谕旨,废掉仓央嘉措以后,不久即“解送”北京。
在哲蚌寺前的参尼林卡为其送行时,哲蚌寺僧人将其强行抢至该寺的甘丹颇章宫中。
拉藏汗闻报后,立即派兵包围了哲蚌寺,寺僧们亦准备武力抵抗,双方即将发生流血冲突。
仓央嘉措见此情形于心不忍,便自动走到蒙古军中,立地平息了这场一触即发的战斗。
然后,从北路进京,抵达青海的贡噶诺尔时圆寂,时年25岁。
这是传记中的普遍说法。
所以,布宫里唯独没有他的灵塔。
其后,拉藏汗将生于公元1686年(藏历火虎年)的活佛阿旺益西嘉措认定为第六世**,将其迎至布宫坐床,他在位11年。
但是,西藏僧俗群众皆不承认他是转世灵童。
白噶尔增巴·益西嘉措坐床以后,拉藏汗便上奏康熙皇帝,请求皇帝承认他,并赐金印。
皇帝依奏,赐金印一颗,印文为:“敕封第六世*D*a*lai*l*aMa之印”,被修改为“敕赐第六世DA*L*AI*L*a*Ma之印。
”(《印鉴清册》11页)仓央嘉措的死因,成了一个永远的迷:传说一,在押解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传说二,在路上被政敌拉藏汗秘密杀害;传说三,被清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终;传说四,好心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他最后成为青海湖边的一个普通牧人,诗酒风流过完余生。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也就是“密传”《琵琶音》的说法。
“于火猪年当法王(即仓央嘉措)25岁时,被请往内地。
”“次第行至东如措纳时,皇帝诏谕严厉,众人闻旨,惶恐已极。
担心性命难保,无有良策以对。
于是异口同声对我(仓央嘉措)恳求道:‘您已获自主,能现仙逝状或将形体隐去。
若不如此,则我等势必被斩首。
’求告再三。
仓央嘉措无限悲伤,话别之后,遽然上路,朝东南方向而去……此后,他经打箭炉至内地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
然后,又到前后ZANG、印度、尼泊尔、甘肃、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云游,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精妙业绩。
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实,仓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地区弘法利生,最后圆寂于此。
腾格里沙漠中的承庆寺(六世达赖的圆寂地)、昭化寺(法体停放地)和贺兰山广宗寺(真身舍利存入处)就见证了他这一段生命历程。
“仅仅穿上红黄袈裟,假若就成La*m*a,那湖上金黄色野鸭,岂不也能超渡众生
”什么真或假活佛,仓央嘉措不知不觉已成为青藏人民心中最有生命活力最有魅力的D*a*L*ai,永远的无冕精神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