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古诗【带译文】
原文: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2、野望 王绩(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3、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译文]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诗]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5、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韵译: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小学语文字词句篇手册五年级下册内容
培养良好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了解图画的内容。
2、让学生懂得学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不能局限在课本的学习。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社会活动,开阔视野,丰富头脑。
4、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养成自改作文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逐步养成多种途径学语文和学会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预习题: 自由看图画,弄清图画意思。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头脑中,认为学语文,就是将课本上的课文学好,其实,这种认为是单一的。
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交往活动都是语文训练。
我们来看课本第1页的图画。
二、指导观看图画,弄清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重要性。
1、学生自己观看图画,说出每一幅图画的内容。
2、组织学生讨论。
第一幅图:收听广播 第二幅图:上网浏览信息、收看电视、听讲座 第三幅图:参观工厂、航空航模、深入农田调查 第四幅图:阅览图书 第五幅图:采访、讲故事 3、学生讨论:参加这些活动,对学语文有什么作用。
收看电视和广播,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许多新鲜事,又能从中学会如何说话、说好话。
参加和走访、调查,可以增强我们的社会观察力,丰富我们的大脑。
…… 4、扩展讨论:除了图上的这些活动可以学语文外,还可以参加哪些活动
5、小结:学习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我们不能单纯学习课本,要养成自觉地去观察,去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走访、调查和参观活动,从中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这样,我们的头脑才会日益地充实起来。
三、学会修改作文 1、观察图画,你还能说出哪些关于修改文章的名人名言来。
2、举例子,弄清修改文章的方式和办法。
⑴学会使用修改符号。
⑵修改什么内容
(错别字、病句、标点、段落及选材与叙述等) 3、出示修改的片断。
学生板演。
同学评定。
4、教师小结。
⑴首先要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⑵从字、词、句、段、标点,到文章的叙述顺序等方面进行反复的推敲修改。
四、总结课堂 要学好语文,就要积极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社会活动,文章初稿写成后,要反复读、反复改,去粗存精才行。
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初备 第一单元 单元课目:、、、、练习1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31个生字,其中课后田字格里的24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并要写得正确、规范、美观;其余的7个生字只要求认识,不要求默写,能找出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掌握田字格中生字构成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正确解释诗句和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能正确使用量词填空。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和段落,熟记练习1中的成语和背诵。
4、能将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5、能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写下来,并写出它的变化特点。
单元知能结构: 字:掌握本单元24个生字。
词:掌握第1、2、3课,课后练习3中的词语,熟记练习1中的成语。
句:赏析第2课中描写落日的句子,理解中诗句的意思。
段、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和段落。
听说:围绕“不要私自撕别人的邮票”,仔细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和讨论,有中心、有条理地说一说。
读写:欣赏文中写景的语句,学习写景手法,将观察到的一自然现象写下来,并写出它的变化特点。
学科渗透点: 学习第2课,渗透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学习第2课,第4课渗透热爱祖国,增强的教育。
单元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ge yao shou lian yong bao ji mo jian ao ( ) ( ) ( ) ( ) ( ) huang shan ye ling mei gui bian yuan zhang li ( ) ( ) ( ) ( ) ( ) shuo da wu peng ( ) 二、组词 谣( )袍( )篷( )怜( ) 摇( )泡( )蓬( )冷( ) 三、用直线将下列拼音写汉字连接起来, zhan shu ye xun ji zhan xian sao jian 椰 蘸 锨 鼠 搔 醺 溅 盏 屐 四、画出句子中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向灿烂的名珠,撤落在碧波荡样的南海海面( ) 2、只要有了克苦专研的精神,就没有功刻不了的难关。
( ) 3、青朗的天空,壁蓝如洗。
一遍遍白云不知躺到那里去了。
( ) 五、照样子写词语。
红扑扑( )( ) 修理修理( )( ) 整整齐齐( )( ) 小心翼翼( )( ) 六、先将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所填词语和诗句。
1、( )屐齿印苍苔,( )柴扉久不开。
2、沾衣( )湿( ),吹面不寒( )。
七、重新排列次序错乱的句子。
()树苗喝足了水,显得挺有精神,仿佛在对我们笑哩。
()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来到凤凰山植树。
()我们按照老师说的要领,将一颗颗树苗栽好,然后又一一浇上水。
()老师说:“栽的时候,根一定要埋深,苗一定要扶直。
填上土后,还要把根周围的土踩结实。
八、按原文填空。
1、我们走到哪里,哪里便披上绿袍;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阳也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________,悬在海与天的边缘。
大海失去了原色,像___________,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生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试卷: 一、写字:将下面这段话抄写在横线上,要求规范、端正、整洁。
5% 在求学的路上,在求职的门前,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名师的指点、伯乐的赏识,因为那是扬帆的东风,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二、基础知识。
42% 1、看拼音写汉字:8% chuǎng huò lún kuò yōu xiāng dào suì ( ) ( ) ( ) ( ) xián qì huā bàn mào zǐ shǔ piàn ( ) ( ) ( ) ( ) 2、按要求写成语:4% (1)描写美好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神态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人非常多的: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含有一对反义词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将括号里能跟后边搭配的词画出来:6% (推动 推广)经验 (爱护 保护)环境 (鼓舞 鼓励)斗志 (提高 增加)水平 (珍惜 爱惜)时间 (克服 改正)错误 4、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3% 例:海洋大得很,一眼望不到边。
(1)真热啊,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辽阔的草原那么大,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早晨的雾可真大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用“新鲜”的两种不同意思各写一个句子。
2% (1) (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7% (1)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 代诗人 。
诗的前两句 , 。
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则是 代诗人 的名篇。
诗的后两句是 , 。
(2)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__________的________的花,这繁花从_______开到__________,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_________ ____…… (3) 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古埃及各个王朝共修建金字塔 座,其中最大的是 。
(4)同学们,学过的课本中哪个人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
三、根据课外阅读知识填空:9% 1、死去元知______ _____,但悲不见__ _________。
2、逆水行舟--_______ ____ 3、_______ ___不成线,__________ _不成林。
4、读书_______ ____,下笔__ _________。
5、耳听为虚,____ _______。
6、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关于保护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16% (一)最大的学问家——蛀书虫 一条蛀书虫从书里爬出来,迎面碰上了一只蜘蛛,蛀书虫向它打招呼说:“你好!” “你是谁呀?”蜘蛛问道。
“哈哈!”蛀书虫笑着说,“你这个无知的家伙,怎么连我也不认识?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 蜘蛛奇怪了,说:“可是我听说,只有人才配当学问家呀!” 蛀书虫又哈哈大笑起来:“人怎么能同我相比?他们拿起书,只是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又原封不动放回老地方。
而我呢,钻进书里把每页书每个字通通吞到肚子里。
年复一年,你想想,我肚子里的学问该有多少!” “那么,请教一下,我怎样才能成为大学问家?”蜘蛛又问。
“当然也得学我的样子,钻进书里把书吃掉喽。
”蛀书虫趾高气扬地对它说。
蜘蛛想了想,开口道:“不,按照你的理论,我有个更省事的办法——既然你是世界上最大的学问家,我把你吃进肚里,你的所有学问不就全都进了我的肚子 吗?”说完,它一头朝蛀书虫扑了过去。
1、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1% 2、蜘蛛说的“按照你的理论”是指谁的理论?什么样的理论?谈谈你对这个理论的看法。
3%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寒冷的下午,我很晚回家,独自一个人吃“午”餐。
小女儿已经吃过了,但看见我吃,小女快乐地凑在我身边,要我夹一块豆腐给她。
“啊
”她高兴地叫了起来,“妈妈,你的筷子好温暖啊
” 我愣了一下,才想起也许因为冷,菜都炖得滚烫的,筷子也就暖和(huo he)了。
但对一双简单的筷子的温度竟表示这样由衷的愉快,这样惊天动地的欢呼,却是我所不曾体会的。
世人只会赞美佳酿,赞美丰盛的筵(yàn yán)席,赞美那是以称为伟大的东西,但一个3岁的小女孩却懂得享受一点点筷子尖端的温度,在一个寒冷的下午。
我们曾经错过多少美好的事物
我们使自己失去了多少惊讶的欢乐
我们是被聪明弄得愚钝了。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2% 2、在短文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写在括号里。
4% ( )--( ) ( )--( ) 3、划去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2% 4、用“——”画出作者的感受。
2%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说什么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作文。
30% 童年的我有时候会做一些自作聪明的傻事,那时候可不知道,现在想起来真好笑。
有一次,我模仿大人种豆得豆,竟然种下了糖,当然没有长出一棵挂满糖果的小树,还有一次我穿了妈妈的大拖鞋……你想想看,你做过哪些傻得有趣的事
写出来试试,说不定让你感到有趣呢
要求:写真事,表真情,文通句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
第 六 单 元 一、同学们,你们一定学会了不少的生字词吧,请认真地书写
5% jǐng chá mián xù yù hán xù yǔ bēng tā ( ) ( ) ( ) ( ) ( ) 二、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3% 兴奋 (xìng xīng) 倔强 (jiàng qiáng) 悄然无声 (qiāo qiǎo) 呵欠(hā hē ) 载歌载舞 (zǎi zài) 曲意逢迎 (qū qǔ) 三、词语练习。
5% 1、补充词语:按劳取( ) 不假思( ) 成千( )百 座无( )地 2、反义词:当机立断( ) 铺张浪费( ) 慌慌张张( ) 3、与“积少成多”意思相近的成语: 、 、 。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4% 果断 武断 顽固 顽强 1、王连长( )地命令战士们:“撤
” 2、这个( )的敌人终于在法律面前低下了头。
什么 怎么 怎样 1、不知爸爸( )时候才能回家呀
2、你( )不把这篇作文完成呢
五、学习运用。
8% 1、根据说话时的情境,给下面人物说的话加上修饰的词语(表示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1)“我一定要买那个掌上电脑。
”小明 地对妈妈说。
(2)“王刚,你想把语文成绩提高,一定要多读课外书。
”张老师 地说。
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句子。
(1)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2)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3、根据下面繁体字写出简化字。
华 侨( ) 风 云 ( ) 车 马 ( ) 汉 语( )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 ,全诗围绕“ ”展开,表现了红军的 和 。
2、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 ,飞向 ,飞向 ,飞向 。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 。
3、过草地时红军战士以 为食,彭德怀忍痛命令枪杀大黑骡子是因为 ,表达了彭德怀 的感情,赞扬了彭德怀 的精神。
4、 逶迤腾细浪, 磅礴走泥丸。
水拍云崖暖, 桥横铁索寒。
5、“不到长城非好汉”一句出自 的《 》。
七、阅读训练。
25% (一)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也有些孩子,大概是跑累了,背倚着树根坐在小山坡上,聚精会神地看小人书。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我们站了一会,沿着湖边的白石栏杆向玉澜堂走。
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知春亭和园门口大概是他们集合的地方,太阳已经偏西,是他们归去的时候了。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色的花。
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1、照样子写词语。
3% 密密层层: 匆匆地跑: 地走 地打 地拍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 倚( ) 突然( ) 大概( ) 3、用“ ﹏﹏”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1% (二)松树的风格 我对松树怀有敬仰之心不自今日始。
自古以来,多少人就歌颂过它,赞美过它,把它作为崇高品质的象征。
你看它不管是在悬崖的缝隙间也好,不管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也不管是你有意种植的,还是随意丢落的;也不管是风吹来的,还是从飞鸟的嘴里跌落的,总之,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暑,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严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它只是一味地无忧无虑地生长。
松树的生命力可谓强矣
松树要求于人的可谓少矣
这是我每看到松树油然而生敬意的原因之一。
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你看,松树是用途极广的木材,并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松树的叶子可以提制挥发油;松树的脂液可制松香、松节油,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松树的根和枝又是很好的燃料,更不用说在夏天,用它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荫下休息;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总之一句话,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粉身碎骨”的地步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
1、填空。
(1)松树的风格是 1% (2)文章第二自然段讲 ,是采用先 后 的方法。
第三自然段讲 ,是用先 再 最后 的方法写的。
7% (3)找出文中讲松树用途的句子,再填空。
4% 松树的树干 松树的叶子 松树的脂液 松树的根和枝 (4)“粉身碎骨”在文章中指的是 2% (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 的写法。
1%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树的生命力极强
2%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2% 八、作文。
30% 题目: 他(她)真 无论写他或她都可以。
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好、聪明、勤奋、能干、不简单、憨厚、糊涂、笨、和气等。
重点介绍他(她)的一件具体事例,来反映他(她)的一个特点。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语句通顺。
刘白羽 《日出》课文导语
全文如下 登高日出,这是从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落日日的妙处,古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
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
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海涅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 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意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象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
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的土壤。
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日出,却作过精辟的描绘: ……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
太阳,并不厉害,不象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
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象擦得耀眼的银器。
可是,瞧!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朝日。
……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
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一次是在印度。
我们从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
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
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
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
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
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
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
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
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象在为我们惋惜。
还有一次是登黄山。
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
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
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
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象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入海,就很显然了。
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深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场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有看成。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
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
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彩,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
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升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
飞机好象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
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象一片红云了,象一片红海了。
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
下面呢?却还象苍莽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
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
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
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
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
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上去,然后象一支箭一直向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
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
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而出,原来是太阳出来了。
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都被它照明了,一眨眼工夫,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舱座里第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
整个宇宙就象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
再向下看,云层象灰色急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
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
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
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象小孩子的笑脸。
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为这一次看到日出奇景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
一九五八年 (选自《刘白羽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刘白羽在《日出》 中引用著名诗人海涅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日出的景象意图是什么
[转]刘白羽散文《日出》赏析【作者】王明章 写文章讲究引人入胜。
我国著名作家刘白羽的散文《日出》,就是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散文。
这文章只要你读开了头,就仿佛有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你,使你不能不读下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有味道。
开头,作者用很简洁的语言点出了文章的主题:登高山看日出。
他说,这是从幼时就对他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对咱们读者呢,何尝不是“富有魅力”
因为多数人只有在平地上看日出的体验,登高看到的日出是怎样一种瑰丽的景象,很想知道,这就会怀着极大的兴致读下去。
即使曾在高处目睹过日出景象的读者,也巴不得看一下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曾有过的体验,那更得读下去了。
你看,开头这简短的一小节,就抓住了读者的心理,使这篇文章也“富有魅力”了。
在我们急于想看到日出景象的时候,接下去,作者却偏偏不写日出,而是写日落,这真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
这是为什么
当我们继续读下去时,就不能不惊叹作者手笔之妙了。
原来在这里作者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用日落的妙给读者造成日出更妙的印象。
你看,日落的景象曾让多少古代诗人陶醉,他们留下了多少写日落的美丽诗句。
日落,真是富有诗意的美景,但不管多美,总有种“萧瑟之感”;而日出呢,却是“伟大诞生的景象”,是“火、热、生命、光明一起来到人间”的景象。
这样写,就把读者带进了看日出的更高思想境界,为看描写日出作好了思想准备。
然而,接下去,作者仍不写他看到的日出,而是说他很长时间没有这种机会,只能从书本上间接地去欣赏日出。
无可奈何,我们读者也只好跟着作者先从前人的文章中去欣赏一番。
如果说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还只是概括地写出了观日出的印象,那么,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出的却是一轮朝阳伟大诞生的景象。
作者所引出的这些描绘,的确是够精彩的,但这毕竟不是我们在这篇文章里想看到的日出景象,任何一个读者都不会以此为满足,相反,更想看一看作者所看到的是怎样一种景象了。
作者是知道读者这种急切心情的,就该把要写的日出景象托给读者了吧
不,作者还想把读者的胃口再往高处吊一下,让读者的心情更急切些,于是转入了议论,以人们不易发现新生事物作比,指出日出是不会轻易看到的。
而且写了两次“有心看日日不出”的“好机会”。
写从印度首都一路经过许多城市来到南端的科摩林海角,表明看日出对他确是有着巨大魅力的事,这个看日出的绝好地方看到的日出定会更壮观,从而我们读者也会在更高层次上从作者笔下领略日出的妙处。
然而,作者笔锋一转,说他只听了一夜海涛,并未如愿以偿,让读者和作者一同体验那份惋惜。
接着写他上黄山狮子林看日出,不仅写此处地势之优,而且写这次机会之好,在这样鸟语花香、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就要得偿宿愿了吧
结果,还是碰到了徐霞客那样的遭遇,日出仍未看成。
他写这两次未看成日出,在读者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遗憾和惋惜,这种心情使我们更巴望看到日出,自然要怀着更浓的兴致读下去了。
作者就是这样,一波三折,用掉了一多半的篇幅,让读者心理上三番两次地作了准备之后,才开始正面写日出景象。
这让人想到看京剧,先一拨一拨出来一些“龙套”,最后大将才闪亮登场,这也使我们记起白居易那句诗:“千呼万唤始出来”。
作者作了如此多的铺垫,把读者的期望值吊得如此之高,这也无意间增加了正面写看日出的难度,出来了那么些举旗打幡的,最后出的主角总得有点档次吧
作者是大手笔,他不辜负读者的期望,在前人绞尽脑汁描写日出之后,他又给读者奉献出了更精彩的笔墨。
作者无意间看到日出与前边的有意看日日不出形成鲜明对照,使这“主角”的出场显得不平淡。
“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采,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在这里用了“无与伦比的光华、丰采”,使这“主角”一“亮相”就光彩夺目。
这样写,使我们在读下边对日出描写之前先进入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接下去,作者从他在异国机场起飞开始,一直写到“向我们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按着时间顺序,层次分明地写出了这次所见日出的瑰丽奇伟的景象。
作者的笔触牵动着我们的目光,从上空游动的一丝微明,到深蓝色的晨曦;从一片红云,扩展成一片红海;从墨蓝色的云霞中射出一条金色的抛物线,到一轮火红的朝日喷薄而出,直到整个世界大放光明,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与作者一起目睹了日出的全过程。
我们见过一些对日出的精彩描写,如姚鼐的《登泰山记》以及作者引出的海涅、屠格涅夫的描写,而如刘白羽写得如此详尽细腻、色彩缤纷的却很少见。
作者发挥了他善于写宏伟壮丽景色的特长,调动起各种文学手法,运用了清新庄重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这一本来很难描绘的景象,使这篇文章成为写日出的经典之作。
要说引人入胜,作者真的把我们引到了一个绝胜的境界。
然而,作者还要引我们走向更深处,引入一种更崇高的精神境界。
作者面对“光彩夺目的黎明”想到的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色”,我们随着作者的思索,也在思索着日出的深刻象征意义,心中充满了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情。
(1981年1月 于平度一中老校寓所) [附] 日 出 刘白羽 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起,就对我富有魅力的一件事。
落日有落日的妙处,古代诗人在这方面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如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可是再好,总不免有萧瑟之感。
不如攀上奇峰陡壁,或是站在大海岩头,面对着弥漫的云天,在一瞬时间内,观察那伟大诞生的景象,看火、热、生命、光明怎样一起来到人间。
但很长很长时间,我却没有机缘看日出,而只能从书本上去欣赏。
海涅曾记叙从布罗肯高峰看日出的情景: 我们一言不语地观看,那绯红的小球在天边升起,一片冬日朦胧的光照扩展开了,群山像是浮在一片白浪的海中,只有山尖分明突出,使人以为是站在一座小山丘上。
在洪水泛滥的平原中间,只是这里或那里露出来一块块干的土壤。
善于观察大自然风貌的屠格涅夫,对于日出作过精彩的描绘: ……朝阳初升时,并未卷起一天火云,它的四周是一片浅玫瑰色的晨曦。
太阳并不厉害,不像在令人窒息的干旱的日子里,那么炽热,也不是在暴风雨之前的那种暗紫色,却带着一种明亮而柔和的光芒,从一片狭长的云层后面隐隐地浮起来,露了露面,然后就又躲进它周围淡淡的紫雾里去了。
在舒展着云层的最高处的两边闪烁得有如一条条发亮的小蛇;亮得像擦得耀眼的银器。
可是,瞧
那跳跃的光柱又向前移动了,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悦,向上飞似的拥出一轮朝日。
…… 可是,太阳的初升,正如生活中的新事物一样,在它最初萌芽的瞬息,却不易被人看到。
看到它,要登得高,望得远,要有一种敏锐的视觉。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看日出的机会,曾经好几次降临到我的头上,而且眼看就要实现了。
一次是在印度。
我们从德里经孟买、海德拉巴、帮格罗、科钦,到翠泛顿,然后沿着椰林密布的道路,乘三小时汽车,到了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
这是出名的看日出的胜地,因为从这里到南极,就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的海洋,中间再没有一片陆地,因此这海角成为迎接太阳的第一位使者。
人们不难想象,那雄浑的天穹,苍茫的大海,从黎明前的沉沉暗夜里升起第一线曙光,燃起第一支火炬,这该是何等壮观。
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看日出,可是听了一夜海涛,凌晨起来,一层灰蒙蒙的云雾却遮住了东方。
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发出柔和的音响,好像在为我们惋惜。
还有一次是登黄山。
这里也确实是一个看日出的优胜之地,因为黄山狮子林峰顶高峻。
可惜人们没有那么好的目力,否则从这儿俯瞰江、浙,一直到海上,当是历历可数。
这种地势,只要看看黄山泉水怎样像一条无羁的白龙,直泄新安江、富春江,而经钱塘江入海,就很显然了。
我到了黄山,开始登山时,鸟语花香,天气晴朗,收听气象广播,也说二三日内无变化,谁知结果却逢到了徐霞客一样的遭遇:“浓雾弥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愈厚……雨大至……”只听了一夜风声雨声,至于日出当然没看成。
但是,我却看到了一次最雄伟、最瑰丽的日出景象。
不过,那既不是在高山之巅,也不是在大海之滨,而是从国外向祖国飞航的飞机飞临的万仞高空上。
现在想起,我还不能不为那奇幻的景色而惊异。
是在我没有一点准备、一丝预料的时刻,宇宙便把它那无与伦比的光华、丰采,全部展现在我的眼前了。
当飞机起飞时,下面还是黑沉沉的浓夜,上空却已游动着一线微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悬着一颗明亮的启明星。
飞机不断向上飞翔,愈飞愈高,也不知穿过多少云层,远远抛开那黑沉沉的地面,飞机好像唯恐惊醒人们的安眠,马达声特别轻柔,两翼非常平稳。
这时间,那条红带,却慢慢在扩大,像一片红云了,像一片红海了。
暗红色的光发亮了,它向天穹上展开,把夜空愈抬愈远,而且把它们映红了。
下面呢
却还像苍茫的大陆一样,黑色无边。
这是晨光与黑夜交替的时刻,这是即将过去的世界与即将到来的世界交替的时刻。
你乍看上去,黑夜还似乎强大无边,可是一转眼,清冷的晨曦变为磁蓝色的光芒。
原来的红海上簇拥出一堆堆墨蓝色云霞。
一个奇迹就在这时诞生了。
突然间从墨蓝色云霞里矗起一道细细的抛物线,这线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液一下抛溅出去,然后像一支火箭一样直往上冲,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光明的白昼由夜空中迸射出来的一刹那。
然后在几条墨蓝色云霞的隙缝里闪出几个更红更亮的小片。
开始我很惊奇,不知这是什么,再一看,几个小片冲破云霞,密接起来,溶合起来,飞跃出去,原来是太阳出来了。
它晶光耀眼,火一般鲜红,火一般强烈,不知不觉,所有暗影立刻就被它照亮了。
一眨眼间,我看见飞机的翅膀红了,窗玻璃红了,机仓座里每一个酣睡者的面孔红了。
这时一切一切都宁静极了,宁静极了。
整个宇宙就像刚诞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静,充满清新、幸福之感。
再向下看,云层像灰色激流,在滚滚流开,好让光线投到大地上去,使整个世界大放光明。
我靠在软椅上睡熟了。
醒来时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们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
黎明时刻的种种红色、灰色、黛色、蓝色,都不见了,只有上下天空,一碧万顷,空中的一些云朵,闪着银光,像小孩子的笑脸。
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我忘掉了这一次看到日出而高兴,而喜悦,我却进入一种庄严的思索,我在体会着“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义
表达“伤感看落日”的句子有哪些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诗句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我言秋日胜春朝”。
“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你看,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碧蓝蓝的,一只雪白的仙鹤穿云直上,色彩多么绚丽,动作多么矫健,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鲁山山行》原文与译文 梅尧臣 原文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
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注释: 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浣溪沙 苏轼 原文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1。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2。
萧萧暮雨子规啼3。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4
休将白发唱黄鸡5。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注释: 1.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镇。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2.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滨》:沙路润无泥。
3.萧萧暮雨,白居易《寄殷协律诗》自注:江南吴二娘曲词云,'萧萧暮雨郎不归'。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4.此句当为写实。
但门前云云,亦有出处。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一行传》,谓天台山国济寺有一老僧会布算,他说:门前水当却西流,弟子亦至。
一行进去请业,而门前水果却西流。
5.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这里反用其意,谓不要自伤白发,悲叹衰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原文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译文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僵卧 ① 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② 。
夜阑 ③ 卧听风吹雨,铁马 ④ 冰河入梦来。
[ 注释 ]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
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
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 赏析 ]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长歌行》鉴赏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
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
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著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xi三声)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注释: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 薄暮,日将落之时。
3. 徙倚:指徘徊、彷徨。
4. 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
5.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
6.落晖:落日的余光。
7.犊:小牛。
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
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作者介绍: 王绩:590(一说585)- 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隋未举孝悌廉洁科,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勘劾。
时天下已乱。
遂托病还乡。
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大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阜。
其诗多写田园山水,淳朴自然,无齐梁藻绩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
有《王无功集》五卷。
《全唐诗》存诗一卷。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鉴赏】 这诗题又作《早寒江上有怀》,是作者离开长安以后,东游吴越,滞留江上,因早寒思归而作的。
首联,起调高致,意境辽阔,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
接着的第二联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这是何等的亲切。
千里迢迢,远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及,更增惆怅。
所以第三联用“乡泪客中尽”承第二联的思归,而“孤帆天际看”则承首联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对,韵致凄切。
思乡之泪,已在客中流尽,伤心惨恻;片影孤帆,飘泊天际,孤独凄凉。
最后两句,因欲归不得,怅望云天,迷津有问,世路崎岖,“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绪。
诗人用“平海夕漫”这样的景语,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彷徨。
蕴藉不露,悠然不尽。
全诗形象结合抒情,融洽浑成,饶有韵致。
这江上思归,是和仕途失意紧密连在一起的。
而思归,就常常是抒发仕途失意的一种表现 崔颢《黄鹤楼》原文与译文 原文 译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
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 晴川:指白日照耀下的汉江。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位于长江、汉水夹角地带,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
鹦鹉洲:位于汉阳东南二里长江中,后渐被江水冲没。
东汉末年,黄祖杀祢衡而埋于洲上,祢衡曾作过《鹦鹉赋》,后人因称其洲为鹦鹉洲。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解释】 涵虚:水汽浩茫。
云梦泽:古大泽名。
济:渡过。
岳阳城:在洞庭湖东面。
端居:闲居。
坐:因为。
徒:徒然。
【鉴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次来到长安,并赠给当时宰相张九龄一首诗。
这是一首他在游历洞庭湖时写的。
诗人借洞庭湖起兴,描写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色,进而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见的心情。
这首诗写得得体,有分寸,同时也没有失了自己的身份,不着痕迹,流露心迹。
《送友人》原文与译文 李白 原文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
此地即刻辞别之后,(您)就像孤独的飞蓬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
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落日的余绪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之间就从此时此地离开了,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让人销魂的)呜叫声
注释: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横:横陈,横对。
郭:外城。
白水:清净之水,潘岳诗有“白水过庭激”句。
绕:环绕。
○首联用对仗句交待送别的地点及自然环境,充满着诗情画意。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一:副词,表示动作刚一发生,随即会产生某种结果。
为别:作别,送别。
孤蓬:孤独的蓬草,比喻孤身远征的友人;蓬草易随风飞转,脱离根本,古人常以转蓬喻飘泊流浪。
万里:极言其远。
征:远行。
呼应题目中“送”字。
依依不舍,对友人前途的孤寂困苦尤为关切、似有千言万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飘浮的云朵如游子的心绪,落日的余辉似故人的恋情。
○用一联名词语含蓄表达了此时心境,是典型的形象思维。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自:介词,常与宾语组成介宾短语,表示与动作有关的时间、处所等的起点。
兹:代词,近指,义为“这”“此”。
去:离开,离去。
萧萧:象声词,马鸣声;《诗?小雅?车攻》有“萧萧马鸣”。
班马:别马,指友人的坐骑;《左传?襄公十八年》“有班马之声。
”杜预注:“夜遁马不相见故鸣。
班,别也。
”○手挥目送,马亦有情,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