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海滨夏夜》阅读答案
1、正确光染(rǎn) (yǒng ) (启明星) (倒映)2、人 “愉快”和“兴奋”3、它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市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从半空中倒(应 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
摘抄优美的句子,并写出理由(10左右)10句。
1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
摔倒要哭就,怕什么,不心装模作样
这是直率,不是软弱,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小心。
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心故作矜持
这是直率,不是骄傲,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信心。
2、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3、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4、踏过一片海,用博识的学问激起片片微澜;采过一丛花,正在聪慧的碰碰外送来缕缕清喷鼻;无过一个梦,决定从那里启程。
5、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的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倘若我只是自怨自艾的蹩脚演员,母亲必是那热烈的掌声,呼唤我自信,鞭策我努力;倘若我是条嬉戏的小游鱼儿,母亲必是那一汪碧绿的湖水,在包容我顽皮任任性的同时,也将我的快乐涟漪般一圈圈的扩散了去。
6、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腿,去不懈地拓荒、播种、耕耘,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7、曾经一直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情,那些沉重,那些无法讲述的悲伤和苍凉,可是,我要如何在浅薄的纸上为你画出我所有的命轮
我要如何让你明白
算了,罢了,你以为我是闹剧也好,你因为我是幸福也好,关上门,各自有各自的幸福或者眼泪。
8、母爱是温暖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9、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10、耐力,是一种不显山石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不畏雨的坚忍;是一种不图名不图利的忠诚。
请问一下四年级考试卷有哪些
语文一、 看拼音,在田字格里规范地写汉字,相信你的字一定很漂亮
wān yán kai xuan he xie bin fen shi jie quan shen guan zhu二、用“——”画出句子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你一定行
漂浮(piào piāo)济南(jǐ jì) 差不多(chà chā) 朝夕(cháo zhāo) 挨打(ái āi) 系绳子 (xì jì) 三、将以下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相信你一定能填对
百发百( ) 何狼吞虎( ) 笑( )颜开 恋恋不( ) 你一定积累了不少四字词语,请再写三个你喜欢的,不要重复本卷中的哟。
( ) ( ) ( )四、请用“√”选择更恰当或更贴切的词语填空。
1、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长 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2、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突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3、古人称蛙鸣为蛙鼓,我想,(只有 如果)富于战斗性的鼓声,(才 就)能组成这样壮丽的乐曲。
4、一堂生物课结束了,林巧稚(虽然 不仅)学到了知识,(但是 而且)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
五、认真默读下面的句子,在不通顺的句子后面的括号里打“×”。
我们班的王小刚首先第一个冲过终点。
( ) 下雨了,我披着雨衣和套鞋去上学。
( ) 你一定也积累了不少名言、对联、谚语、警句吧,请把你最喜欢的两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课内外都可以,但不可重复试卷中出现过的),记住书写要工整哦
1、 2、 六、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回答问题。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 动物以及宫室 器用 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1、 “石笋”的“笋”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2、请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标点符号。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 ) 黑暗( ) 4、用“——”画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5、用“~~~~”画出写内洞很宽的句子。
七、阅读迷人的海滨夏夜短文回答问题 海滨夏夜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被霞光染(rǎn yǎn)成了红色,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yǒng rǒng)起的时候,那照在浪峰的霞光,又红又亮,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启 起)明星。
它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市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从半空中倒(应 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 ___ ” 词集中写出了海滨夏夜的美。
3、把文中你认为写得最优美的一个句子摘抄在横线上,并说说你认为优美的理由,然后仿照着这句你也写一句吧。
(4分) 我摘抄的句子: 数学一.填空。
1、3个十5个十分之一组成的数是( )。
2、82厘米=( )米 ;9.08吨=( )吨( )千克3、0.049中的4在( )位上,它表示( ),9在( )位上,它表示( )。
4、0.609是由( )个0.1和( )个0.001组成的.5、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位,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 )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 )。
6、二十七亿写作( ),它是( )位数,最高位的计数单位是( )。
7、十九亿八千七百万写作(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8、两个数相加的和是42,当两个加数都增加8,和是( )。
当两个加数都减少8,和是( )。
9、一个数除以两位数,商是85,余数是11,这个数最小是( )。
10、用两个“7”和八个“0”组成一个数,要使组成的数只读出一个“零”,这个数是( )。
11、把0.36扩大( )倍,才能得到360.12、在7.07;7.70;7.6;6.7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13、在下面的O里填运算符号,口里填适当的数。
374-29-71 =374-(口O口) 458-173-27 = 口-(口O口)287-187-36 = 口O(口O口) 口O口O口 =369-(69 + 85)14.在横线上填上“>”“<”或“二”。
40000____39999 72045000____72054000 36×(48+75)____36×48+36×75 二、判断。
1、小数都比1小。
( ) 2.25个0.01是2.5。
( )2、把89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9万。
( )3、把0.043缩小10倍,再扩大1000倍后是4.3。
( )4、和0.013都是由13个千分之一组成。
( ) 三.选择。
1、384÷28=13……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余数是( ) A.2 B.20 C.2002、a×b=30,如果(a×10)×b=( ) A.3 B.30 C.3003、下面各题中正确的是( )。
A.61×99=6100-99 =6001 B.61×99 = 6100-61=60394、一个数字所在的( )不同,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A.位数 B. 数位 C. 位置5、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3,得到的差( )。
A.增加3 B. 减少3 C. 不变四.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
24×25×4 125×26+125×22 957+47+996 1569-(569+815) 7.56-(1.56+3.72) 52×1043.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1)3.5= (2)10= (3)0.06= (4)0.0500=(5)8.02= (6)10.0010= (7)2.4= (8)3.9英语找不到
夜来春 阅读题答案
1、“你轻轻地舒展长袖,暖风醉了,细雨酥了,春便浓了” 使文章亲切自然,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
2、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乡间的荷塘请将你喜欢的优美句子写下来,并说说理由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被霞光染(rǎn yǎn)成了红色,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传神地写出细雨蒙蒙的美感。
树叶儿却绿得发俩个,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刻画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湿润后,呈现出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亲,我把练习册的题和答案给你翻出来了
语文中有哪些手法,比如,比喻,对比……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
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8.品味题目可以从——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
常用具体如下:(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
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
如名句、箴言之类的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
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13.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16.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7.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8.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②空间变换法③稳步换景法④分门别类法19.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
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
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1.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2.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
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3.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4.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答: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7.语言赏析或广告: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
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
“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①修辞之美------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
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
(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xx句,因为它xx。
22.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2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
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
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
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3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
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1.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
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
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
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
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回答。
33.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
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ü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