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立冬大气的诗句

立冬李白的诗句

立,建始也,意味着冬季的开始;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秋尽冬来,寒风料峭,寒而不太冷,犹有一丝暖意。

而这心间的一丝暖意在字里行间弥漫开来,自是一番惬意与诗情。

《立冬》【唐】李白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元】陆文圭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立冬夜舟中作》【宋】范成大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立冬即事二首》【宋】仇远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宋】紫金霜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立冬日作》【宋】陆游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宋】钱时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明】王稚登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宋】程公许金鲫鱼犹涵藻涧,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转眼皆泡幻,勘破须饶老作家。

《立冬

以雪为题散文作文大全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今年的立冬一点也不冷”这句话对吗?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

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一下。

目录基本介绍气候特点立冬习俗立冬食补农事活动民谚诗词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介绍日期计算“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有公式(Y*D+C)-L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438,20世纪=8.2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冬日期=[88×0.2422+7.438]-[88/4]=28-22=6,11月6日是立冬。

例外:2089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名称释义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冬景象]立冬景象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其实,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按气候学划分四季标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冬季,则“立冬为冬日始”的说法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基本吻合。

我国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9月上旬就早已进入冬季,首都北京于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寒风咋起话立冬农历十月,作为时气点的立冬,就在这个月份。

它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

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其确定的依据现在是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为准。

在公历的11月7. 8日。

此时,在北半球,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

立冬是十月的大节,汉魏时期,这天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及其家小进行表彰与抚恤,请死者保护生灵,鼓励民众抵御外故或饿寇的掠夺与侵袭,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农民自己亦获得饮酒与休息的酮劳。

立冬习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袭至今的。

卜岁霞浦叫“问苗”,这天农民相率到龙首山的舍人宫田祖前卜问来年的丰歉,举行丰收联欢晚宴,有些乡村演戏谢神庆丰收。

“立冬”日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称“补冬”。

畲族登山、巡田,到神庙卜岁称为“探宝。

1937年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在寒风乍起的日子,霞浦城关轰轰烈烈开展募寒衣活动,歌唱着《流亡三部曲》、东寒衣曲》,那悲壮的苍凉的歌声,牵动着干万人的心,沿街民众无不涕泪纵横,纷纷捐物、捐款。

寒衣节里的壮举,己时过70多年了,霞浦人民那豪情满怀的热烈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

节气物候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 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还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

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

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

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编辑本段气候特点天文学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按照气候学划分,我县要推迟20天左右才入冬。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我们所处的北半球获得太阳的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夏半年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逐渐下降。

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十月“小阳春”天气。

热带气旋 强弩之末根据统计,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个热带气旋生成。

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还有可能发展到台风强度。

近55年中,11月份有11个热带气旋在我国沿海登陆,登陆地点主要在台湾、广东和海南。

如果当年中纬度盛行纬向环流,热带气旋比较活跃,如果中纬度盛行经向环流,也就是冷空气强,不容易有台风。

华南南北 秋夏两季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

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华南南部、台湾以及以南的海南岛等岛屿地区,11月尚未进入冬季。

但11月的气温也不是很高,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下。

此外,也不排除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强烈降温的情况,只不过近些年来较少出现。

入冬深秋 易有霜雾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岭、黄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会陆续出现初霜。

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岭以北也会出现初霜。

11月的北方,随着冷空气的前锋移出本地,锋后的冷空气团开始向暖的方面变性,如果没有后续的冷空气补充,几天之后,温度虽回升了,空气质量却逐渐变坏。

特别是大城市,大气中积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结合凝结后,形成烟雾或是浓雾,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交通运行。

在我国西南、江南,水汽条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气温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雾出现。

华北初雪 降水多样11月以后,全国各地降水量明显减少。

高原雪山上的雪已不再融化。

在华北等地往往出现初雪,北京的立冬雪景(15张)初雪比较难预报,影响也大,往往需要特别关注。

此时,降水的形式出现多样化:有雨、雪、雨夹雪、霰、冰粒等。

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江南也会下雪。

西南地区典型的华西连阴雨结束,但相对全国雨水基本都少的情况,它还是雨水偏多的地方。

按照西南降水的时间分布,11月进入了一年中的干季。

西南西北部干季的特点更加明显。

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云南西南部,11月还有50毫米以上的雨量。

在云南,晴天温暖,雨天阴冷,流传有“四季如春,一雨便冬”的说法。

如果遇到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有暖湿气流呼应,南方地区的过程雨量还会较大。

此时,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日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不大,对于一年三熟的华南,11月的干旱,对作物生长仍有负面影响。

气温下降 变化明显随着冷空气的加强,气温下降的趋势加快。

北方的降温,人们习以为常。

从10月下旬开始,先后供暖,人们好在还有一个避寒之地。

而对于此时处在深秋“小阳春”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

但毕竟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变性,气温回升较快。

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

此时,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接近尾声,明显的降温使这一地区在进入初霜期的同时,也进入了红叶最佳观赏期,并在11月底陆续入冬。

偏北风多 风力加强作为早已入冬的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此时的大风、降温可以说是习以为常。

在华北中南部到黄淮等地,立冬期间的冷空气,常常不是大风把这一带山区红叶一扫而光,就是把城里的树也吹成光杆,让人们有一种一下子进入冬天的感觉。

若遇到势力强、速度快的冷空气,它一路狂奔,使北方山口地区和南方的江湖河面风力加大,大风一直吹到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峡。

特别是北部、东部海域,海上的大风易使海上作业受到严重损失。

南北两方 温差拉大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

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

11月,我国的青藏高原大部、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北部地区,平均温度已达-10℃左右。

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两者的温差可达30℃-50℃之多。

北方的许多地方已是风干物燥、万物凋零、寒气逼人;而华南仍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温暖宜人。

编辑本段立冬习俗天子迎冬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后世大体相同。

《吕氏春秋.盂[立冬]立冬冬》:“是月也,以立冬。

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

’天子乃斋。

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

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

”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

”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民间贺冬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

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

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

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立冬游泳现在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1]编辑本段立冬食补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

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南方热补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北方饺子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

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

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编辑本段农事活动立冬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

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接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却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

此时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秋收冬种这时节正是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气,搞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证入库质量。

冬小麦播种要抓紧,注意收听气象预报,巧用天时,下雨早播,不如抢晴略为迟播,以保证播种质量力求做到带蘖越冬,防止年内拔节,并尽量扩大冬种面积,减少空闲田。

各地要抓好冬种、冬修水利、冬季积肥工作。

蔬菜农事立冬后要及时做好大棚搭建工作。

同时,做好大棚蔬菜管理,白天气温高时可在背风口揭膜通气,晚上要注意做好大棚密封工作。

华北及黄淮地区一定要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4℃左右,田间土壤夜冻昼消之时,抓紧时机浇好麦、菜及果园的冬水,以补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间小气候环境,防止“旱助寒威”,减轻和避免冻害的发生。

江南及华南地区,及时开好田间“丰产沟”,搞好清沟排水,是防止冬季涝渍和冰冻危害的重要措施。

畜牧农事生猪秋季防疫工作,着重做好补针工作;耕牛加强放牧,吃足草料;在冬季来临之间,开展一次驱虫工作。

放牧时,尽量让山羊吃足草料多长膘;长毛兔秋繁工作,未配种的及时配上种;有养鹅习惯的农户赶紧引进苗鹅饲养,饲养70日龄正赶上春节,可卖上好价钱。

[2]编辑本段民谚诗词立冬谚语区域谚语全国今冬麦盖三层被,明年枕着馒头睡。

北方立冬打雷要反春;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霜降腌白菜。

立冬不使牛;南方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闽南)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干)土;(闽南)立冬有雨防烂冬,立冬无鱼防春旱;(闽南)重阳无雨看立冬,立冬无雨一冬干;(赣)重阳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雨晴一冬;(闽)立冬小雪紧相连,冬前整地最当先;(江南)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南方)立冬前犁金,立冬后犁银,立春后犁铁(指应早翻土);(客家)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江南)立冬落雨会烂冬,吃得柴尽米粮空。

(闽南)立冬诗句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紫金霜《立冬》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宋·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明·王稚登《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唐·李白《立冬》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宋·苏辙《立冬闻雷》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

——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陆游《立冬日作》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

四时:四季。

行:运行。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四季照样运行,万物照样滋生。

——《论语·阳货》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左传·昭公四年》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立冬大气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