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经典的哲学小说
【经典哲学类小说】1),李宗吾的《厚黑学》,这本书以中国古代名人为背景,用这里来说明他们一生兴衰成败的原因,对为人处事有精辟的见解,应该对你很有帮助。
2),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哲学史与众不同,选材精当,论述简要,文字优美。
全书致力于从哲学角度阐述如何培养“人生境界”,是人生哲学里的独一无二的经典,推荐看一下。
3),另外,胡军的《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孙正聿的《哲学通论》复旦大学出版社,也是很好的人生哲学书籍,有机会可以看看。
4),张爱玲的《红玫瑰和白玫瑰》是爱情哲学小说,写的也很深刻。
5),《牛虻》.还有 柏拉图《对话录》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和一些启蒙学家的作品。
像卢梭,伏尔泰之类的作品。
还有马克思,亚里斯多德等人.....6),张中行的《禅外说禅》和《顺生论》
《月是故乡明》阅读这篇文章的心得
《月是故乡明》教案教学目标:l 体会作品表现的人对家、家园和故乡的刻骨铭心的依恋之情极其深刻内涵。
2学会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方法,记下自己阅读作品时的感受、理解、评价和质疑,与作品展开对话。
3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你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间播放《彩云追月》)(上课前3分钟)上课
(起立、问好)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
欣赏了这首美丽的歌曲,这让我们想起了
谁能告诉我主题是什么
很好,思乡之情。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达思乡之情的散文,最富有诗情画意的《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
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
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
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的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
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的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
由于这种特殊关系,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也有了多种多样的美称,(提问:列举对故乡的美称)如故土、家园、故园、故里、桑梓、归宿等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
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精神家园。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
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二、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
我们还是先看文章的题目——月是故乡明。
看到这个题目你都能想到什么
1、 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 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课件)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抒发了杜甫离乱之际对故乡亲人的怀念。
对自然事物的感觉有时因主观情绪而改变,在文学作品中,这样的写法特别多,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由于杜甫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3、 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学生课前准备)李白的《静夜思》“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明月几时有》)同学们,散文鉴赏有三点不可忽视:题目、作者和注释。
了解了题目,我们再来看作者。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季羡林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课件展示)三、作者简介: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县人。
193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
季羡林、金克木、邓广铭、张中行四位老先生,因为都曾在燕园居住,人称“未名四老”。
四位先生实则住在未名湖的后湖,那地方叫朗润园。
所以又称 “朗润园四老”。
季羡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为什么还念念不忘那个仅仅生活了六年的小山村
四、朗读课文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
现在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
(分男生、女生部朗读,读的同时请把你认为优美的段落作上标志)同学们读得不错,男生声音洪亮,女生感情细腻。
这里有几个词语需要特别注意。
(投影)浩渺 篝火 旖旎 绝伦 惆怅 耄耋嚼烂 慨然 恍然大悟 离乡背井(学生认读)五、课文内容层次简析1.第1小节对“月是故乡明”这句思乡名句作了简单阐释。
“月是故乡明”是一句流传很广用以表达故园之思的诗句,它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本文的第一段,实际上就是对这句诗的解释,最后说“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正是说明它表达了一种普遍的感受。
2.第2、3、4、5节是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
第2小节是一个过渡,由月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山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一起,作者对家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但儿时的记忆连同那少年的梦境与感受仍新鲜如昨,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拣鸭蛋,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构成了美丽纯洁的乡村生活图景,经过几十年后一位耄耋老人的的叙述显得更加动人。
3.第6、7、8三节写作者离开故乡之后的生活,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4.最后一小节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作品在对故乡与童年的回忆和在他乡对故乡的思念的记叙与描写之后,情感的自然迸发。
虽然短短几句话,却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六、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哪些段落写得非常优美
(学生站起来朗读并稍加分析,3-4个人)我也找了两段,大家看看能不能把空填上
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________的瑞士莱芒湖上,在______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__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_______的,我都异常喜欢。
此地既然有___,有___ ,有___ ,有___ ,有___,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_____之上,上下___ ,______,而且______, ______,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这么好的段落大家应该记住,现在,我们试着不看课本,一起来读一下。
七、通过评点,研读课文。
1.什么是评点
评点是古人研读文章的一种重要方法。
就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等)和写作方法进行评论与分析,从而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
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像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
文本肯定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与文本的对话是构成其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实际上,在阅读中,作品的局部与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对整体的理解是建立在局部的基础上的,而且,从阅读的过程看,也是由局部到整体次第展开的,有时,一些看上去是局部的地方实际上关系到作品的全局,是理解作品整体的关键。
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眼”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有的关系到全篇的主旨、感情的转换,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风格定调子的地方,我们在评点时就要注意到。
另一方面,对局部的理解又离不开作品的整体,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
与文章对话的进一步就是与作者对话,孟子讲“以意逆志”,意思就是说可以通过对作品意义的把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示例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开篇点题。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过渡,由月到山、水,从而写到故乡的水。
)至于水……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写童年往事,故乡往往与童年连在一起。
下面还有许多充满童趣的细节。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对比,为的是突出故乡月亮之美,同时又是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
(随着年月的增加,思乡之情更增一番苍茫。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这也是对比,又是衬托,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不足以与故乡的“小月亮”相媲美。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对故乡的思今是充满了惆怅的,有时甚至是痛苦的,但人有故乡可以思念,并且拥有一份温馨的回忆,又是幸福的。
)3.学生进行评点,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评点是读书时常用的方法,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
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要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八、重点探讨: (布置课前预习)1。
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学生甲回答:季老年龄大了,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回家不方便……。
学生乙回答:季老的家乡没有亲人了,所以没有回去的必要了……。
学生丁回答:季老思念的是他童年的那个家乡,而不是现在的……大家的回答都有可能,我们的理解,只是从文章本身出发来分析。
我们的分析与季老的内心所想是否完全一致呢
就很难肯定了。
2.他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
生答:过渡,文章第二自然段中说中国古代诗文写月亮需要山水的陪衬,所以下面提到了山,还写了水,使人联想起故乡。
3.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
生答:这些童年趣事也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做梦、捡鸭蛋都跟月亮有关,不是多余,反而更能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4.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
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生答:这是对比,文章中明确提到了“对比之下……”。
我觉得这样写更能突出作者对故乡月色的喜爱,更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好。
是啊,情感的亲疏深浅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显现出来,故乡的小月亮为什么那么美,除了亲切而温馨的回忆外,作者还通过与其他场景进行对比来表现,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要说景色,比故乡那只有在童年看来才有浩渺之势的苇坑美得多的怕不是一处两处,但在作者看来,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作者的乡思乡愁。
正如作者所说,“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5老师提问: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呢
同学们齐读一下。
(倒数第二段)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
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乡思之情,即平常我们所说的——借物抒情。
因此,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
在《月是故乡明》中,这种事物就是——月亮
那我想问:这篇文章是一篇抒情散文,什么是它的抒情线索呢
很好,是月亮
文章虽然写了很多看似无关的事物,但却都是紧紧围绕月亮展开的。
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解惑结束后,重申三个问题:对比、借物抒情、形散神不散。
)九、总结文本: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功成名就,即使身在他乡,还念念不忘自己的故乡。
季羡林先生走出了鲁西北那个小村庄,走出了国门,但没有走出那植根心底的爱国情结;他走进燕园,走上了大学的讲台,但没有走出那融入生命的乡土情结;他走上了社会的高层,步入了人生的辉煌,但没有走出那刻骨铭心的平民情结。
有评家称他为“平民中的大师,大师中的平民”。
(为一名大学生看行李。
)十、写作实践:(可安排在课前完成)同学们,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训练——写作实践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请置身于某个情境,写一个片断。
中国当代文学八大家是哪几位
中代文学八大家:林清玄、汪曾祺、余秋雨、行、冰心、中、贾平凹、陈。
在诗歌、小说、散文等众多文学体裁中,我似乎对散文情有独钟。
众所周知,古有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欧阳修、韩愈等,今有当代散文八大家余秋雨、金克木、冰心、秦牧、汪曾祺、余光中、季羡林、张中行,可见文学界对散文创作的重视,也可见我对散文的偏爱是在情理之中的。
其实一直以来,散文这个名词在我的脑海里就是颇为模糊的,在中学里也从未学过散文的什么条条框框的概念,而有关散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形散而神不散”。
可这句抽象的话也无法消除我的疑问,再看英文表散文意思的词语是“essay”,但同时也可以解释成为小品文及杂文,可见其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主体,我便姑且理解为是一种松散而随意的文体,它不象小说要交代清楚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更不像诗歌要求的韵脚与对仗,它就如一位老者向我们讲述人间世事的沧桑变幻。
记得,我接触的第一本散文书是《秦文君散文集》,这是我初二时父亲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秦文君是一位以编写青少年读物见长的作家,自然,她的散文也是处处流露出少儿情趣的作品,以记叙她儿时的趣事为主,诙谐幽默,常令我痴痴地笑出声来。
那时的我,就先入为主地认定散文便是这样的有趣,讨人喜爱。
到后来,我接触到《林玄清散文集》时才发现,散文并非我想的那样狭隘,它包罗万象,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描写街巷的琐碎小事,也可以大谈国事时政,可以出经入史,在旁征博引中阐述自己的道理;也可以独抒己见,发展自己的观点,种种不一而足。
而同是台湾当代的两位作家写出的散文,一个妙趣横生,一个严谨沉重,究其原因,一个是儿童作家,而另一个是受佛家影响颇深的新闻工作者。
所以,散文中是很能体现作者真性情的,也无怪乎季羡林先生把散文创作的精髓归结为真情二字。
“真”乃真实,“情”乃抒情也。
中学学习古文时,也接触到很多古人写的散文,例如贾谊的《过秦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及苏东坡的《前赤壁赋》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无一不是文采斐然朗朗上口的,至于背诵则无需老师催促,见了这么好的文字,自然而然想把它们藏于心里,现在默记起来也如饮佳茗,让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我想,即便是记住或磅礴或细腻或豪放或婉约的佳句,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如能仔细玩味则更是耐人回味。
当代散文一片“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就像墨色苍穹上的点点繁星,璀璨异常。
无论是鲁迅的沉郁雄厚、朱自清的华美清新、余光中的灵妙恢宏、季羡林的淳朴恬静,还是冰心的空灵雅致,都行云流水般自然天成,他们的一片匠心,昭然可见。
中学课本中摘录了不少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匆匆》等优秀散文,我时常被其优美的文笔所吸引。
曾经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机中一个磁性的嗓音诵读着这些优美的散文,再配于清灵的管弦丝竹之乐,那感觉真是舒畅爽快。
在我看来,读散文是最能平其心境的,如在一个点缀着丝丝虫鸣的黄昏,独坐在孤灯下,品一品清香袅袅的绿茶,读一读优美清丽的散文便是人间一大享受了。
季羡林的著作及写作时间和当然的背景。
越多越好要一一列举。
作品的话还是给你按作家说:柳青《创业史》赵树理《三里湾》等十七年作品,“三红一创”之类 可能你兴趣不大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余华早期的短篇集《十八岁出门远行》《古典爱情》《现实一种》长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个人喜欢格非《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前一部好很多 格非的短篇也不错 他是清华大学的教授 小说文人气氛很重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这个中篇还行 个人不喜欢他的长篇铁凝《玫瑰门》以及一些短篇方方《言午》等短篇 她09年出的一本自选集 收了一些短篇 个人感觉他的短篇比中篇更精彩王蒙 《活动变人形》《蝴蝶》《布礼》他的作品很多 《活》最好陈染《私人生活》还有很多短篇 她小说个人情绪很重 女性写作 先锋品质和私人写作是三大特色李昂《杀父》建议看 台湾的 写的很好张爱玲全集 太经典了 不多说 张的文字是现当代文学中最好之一鲁迅 《故事新编》趣味性很强 可以看到大师的另一面路翎《财主底儿女们》萧红 中国最好的女作家之一可惜薄命《生死场》《呼兰河传》魏微 70s作家《流年》文字感觉很好阎真《沧浪之水》知识分子人格变裂和良心挣扎钱钟书《围城》很幽默很智慧 他夫人的小说也可一看诗歌总的来说个人更喜欢现代文学里的诗歌周作人 他的诗歌集可以拿来一看何其芳《画梦录》穆旦 现在应该有全集了冯至的十四行舒婷北岛顾城海子散文周作人 林语堂 梁实秋这些都是大家不用多讲在下当学生的时候喜欢看梁遇春的《春醪集》颇得英国随笔的精髓当代的散文喜欢看张中行的《负喧》系列和黄永玉《那些比我还老的老头》戏剧曹禺 田汉这些大家不用多说推荐 丁西林 他写了很多独幕剧《一只马蜂》《北京的空气》 你看了会发现原来老早就有这么个会写戏剧的物理学家 也会感叹那个时候的教授真是多才多艺郭沫若早期的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还是可以看看 受到唯美主义影响 艺术上还是比较成功的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沙叶新《陈毅市长》等等 他写的好多剧在国内都是禁的 很敏感 在香港可以看到演出 他是海派话剧代表作家 小幽默但沉淀不够 戏剧缺乏完整感虽然看起来很逗笑老舍 《茶馆》无论如何这是我心中最经典的 之后何冀平之流的《天下第一楼》李龙云的《小井胡同》都属于模仿改进之作不知道楼主是要作品还是学术著作,所以还是写几本比较好的研究著作:温儒敏等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很好很权威也很经典 可以配合教材辅导看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资料翔实 用“一体化”来贯穿整个当代文学 书构架比较完整陈思和《当代文学教程》大家都戏称“红宝书” 主要偏重作品感情方面的赏析 供入门或者初级阶段学习使用 “潜在写作”以及“民间”视角 挖掘出了很多被忽视的作品 解读上也有创新之处陈晓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刚出的新书 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贯穿 对当代文学的阶段划分有创新 很厚 我也还没看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每件事用一句话来概括
文章中主要写了叶圣生以下几件(1)、文字往来谦和待人(2)、日常交往敬人(3)、写作言文如一(4)、文风倡导简洁(5)、重语文求完美《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中心主旨是通过作者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