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时间名言翻译

the niece of time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niece不是侄女,而是外甥女,翻译过来是「时间的外甥女」 冰菓在移籍角川文库后的英文标题改成 you can't escape,之后第28版变为 the niece of time 其实这个标题是Neta自英国小说家约瑟芬·铁伊的作品《The Daughter of Time(时间的女儿)》,这本小说被英国犯罪作家协会(CWA)称之为世界最佳推理小说。

这个书名起源自自谚语真相是时间的女儿 这谚语又来自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真相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力的。

至于为什么从女儿改成了外甥女,是因为冰菓故事是女主找关于舅舅的45年前的事,女主算是她舅舅的外甥女

如何学好文言文

怎样学好初一文言文进入初中,同学们开始接触文言文,这是语文课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怎样才能学好文言文呢

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读。

首先要多朗读。

前人学习文言文,强调多读、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多了、熟了,日积月累,也就会逐渐掌握到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领会到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规律。

朗读的时候,眼、口、耳、心四官并用,能够加强记忆,增强语感。

二、多背。

在朗读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多背诵一些课文,如果背诵的时候还能抑扬顿挫地体现出原文的韵味和情感,那就更好了。

一般说来,提出一段或一句,我们能立即知道出自哪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基本功。

只要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掌握一些古代的语言材料,就可从中获得一些学习文言文的规律。

三、多记。

文言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词语、文字、语法、音韵以及修辞表达、文体特点等方面,其中应首先强调的是词语。

多记一些文言常用词,这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这就要求同学们在阅读学习课文的时候,凡遇到常用词中不认识的字或不会讲的词,就要随文记住其意思。

四、多练。

就是随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练习的主要方法就是翻译。

翻译课文,有助于熟练掌握文言知识和加深对词语意义的理解。

我们可以把课文笔译成现代汉语,或者口头翻译。

怎样做翻译练习

有一则文言翻译口诀,对同学们可能有所帮助。

口诀是这样的: 一针对一线,不增也不减。

直译是原则,意译莫随便。

文言单音多,可用双音换。

专名照样写,成语不必变。

既要会句式,还要会标点。

原文有赘词,译文可以免。

原文有省略,括弧要贯穿。

是否信雅达,译完读三边。

五、多查。

即善于借助工具书,解决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会使用工具书,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相当重要的一种能力。

初学文言文的人,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难懂的字、词、成语、典故、句法等,必须及时查阅工具书来加以解决。

除了以上五种方法外,学习文言文还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注意并抓住古今汉语之间的差异。

古今汉语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词义和语法两个方面。

就词义方面的差异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古代有而现代没有了的词,即所谓“古词语”;另一种是古代和现代用法有区别的词。

就语法方面的差异来说,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实词的活用,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二是特殊的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三是虚词的用法。

第二,要积极地积累一些有关古代文化方面的常识,如古代的计时方法和古代的典章制度、礼仪器物等等。

另外,适当了解一下古汉语的修辞特点,古代常见文体及其特点,这些都是对于学习汉语很有帮助的基础性知识。

文言文相对现代文阅读简单些,只是记忆容量略大些:第一步:课内文言文要求全背,以求积累初步的内语言。

第二步:针对常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反复训练,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三步:现代文阅读的解题公式训练必须到位。

因为文言文中的理解题,和现代文中的阅读题类型完全一样,而且更简单。

只是用的文字难理解一些。

刚升初一的学生面临着要学文言文了,文言文这类课文在小学时是很少接触过,读起来感觉不好读、不顺畅。

一学文言文,就都会有畏难情绪。

请问:初一新生如何学好文言文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还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会朗读和背诵,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

根据上述的情况,我认为初一新生要学好文言文一定要走好“三步曲”。

第一步:喜爱文言,培养兴趣 有些同学抱怨我们今天不用文言文,干嘛去学“之乎者也”

此言差矣: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承载形式。

无论是医学、数学、天文、地理都是用文言文写成,流传至今。

要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平时课后要主动地阅读文言文,可以阅读一些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特别是一些学生耳熟能详(或者以前曾经从课文中学过)的成语故事,如,《郑人买履》《揠苗助长》《掩耳盗铃》,自己尝试自读,能背诵更好。

第二步:读好文言文 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但是,文言文的学习同现代文的学习一样,需要从整体入手,也就是说从“文”上下功夫。

首先要把全文读熟练,达到文从字顺,朗朗上口,在读的基础之上才能把握文意,因此,学习文言文一定要读好,读通顺。

文言文的朗读要求: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如,《学弈》中的“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正确停顿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

”要读出反问的语气;“曰:非然也”应该读出肯定的语气。

第三步:读懂文言文 怎样读懂呢

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

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

同时发扬自主合作精神,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只要走好上述的“三步曲”,相信初一新生一定会学好文言文的。

文言文学习技巧五法朱熹云:“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这真是一语中的。

对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除要求三到之外,还应该授之以法,常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有: 一、分层背诵法。

在背诵前先理清内容层次,文言文要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分出部分,分出层次,然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背诵,如《鱼我所欲也》可先将它分为三个部分,中间论证部分有两个分论点,再分两个层次,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可以事半功倍。

掌握这种方法可将死记硬背变为轻松的背诵,从而终身受用。

二、思考提问法。

现在同学手头资料多了,会不可避免地让同学们产生依赖思想,上课不认真听,不注重思考,结果影响了自己学习文言文能力的锻炼。

可以通过独立思考,课堂提问来改变这种现状,这就要求同学们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先在自读的基础上,把不理解的词圈出来;其次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再试着准备把课文用故事形式讲出来。

坚持用这种方法来学文言文,既可以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助于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三、语意推断法。

学习文言文,理清文章的大意,扫除文字障碍是关键,同学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培养自己的推断能力。

(1)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

文言文因汉字特有规律及行文习惯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养成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的习惯,有助于提高翻译文言文能力。

(2)联系旧知识来推断语意。

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善于联系旧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归类。

如学到“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中的“书”可联系到“即书诗四句”中的“书”(《伤仲永》),这样联系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能举一反三,真所谓“温故而知新”。

四、对应翻译法。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

如保留、删减、调整等等。

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采用一一对应的原则,力求将所有能够译出的字词落到实处。

看懂课文下面的注释,借助工具书,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的句子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请教师点拨。

在此基础上,再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增补、调配,规范语言。

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名等,则保留就可以了。

五、归类积累法。

知识的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主要在词汇上的积累。

同学们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搜集、归类、整理、积累。

通过归类、比较、积累,学生不仅能提高文言词语分析能力,还能体会到学会积累所带来的喜悦和益处学习文言文有什么诀窍呢

尚学成材中心的老师提示:我们都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培养语感非常重要。

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1)朗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

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要再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

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读音正确。

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第二要注意停顿。

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训练中,通过诵读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

(2)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

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

背诵,这是由于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

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

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

下面介绍一种利用诵读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方法: ①预读。

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②抄读。

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

③解读。

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④品读。

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基本学法。

学习文言文有什么诀窍呢

我们都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培养语感非常重要。

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1)朗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

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要再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

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读音正确。

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第二要注意停顿。

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训练中,通过诵读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

(2)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

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

背诵,这是由于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

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

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

下面介绍一种利用诵读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方法: ①预读。

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②抄读。

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

③解读。

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④品读。

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基本学法。

学习文言文有什么诀窍呢

我们都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因此培养语感非常重要。

而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多读,学习文言文就要以读为核心,即诵读、理解、背诵。

诵读、理解、背诵,诵读是核心、是关键、是文言文学习的立足点。

(1)朗读,首先要听老师范读。

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要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也正要获得对文章的这方面的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目的。

要再不断地听范读、跟着读、练着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体会、领悟、感知。

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读音正确。

这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第二要注意停顿。

包括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

能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表明了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训练中,通过诵读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读出语势,等等。

(2)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

学习文言文,要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

背诵,这是由于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字词的识记,词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把握,都要靠熟读成诵才能做到。

语言学习是先实践、运用,然后理解。

因而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而文言文的学习则更强调背诵了。

下面介绍一种利用诵读学习文言文的具体方法: ①预读。

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②抄读。

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

③解读。

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④品读。

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各位大侠们,请把以下名言翻译成英文。

谢谢

1.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Those that make the best use of their time will make greater achievements.

人类历史上一共有几次登月

为什么现在没有哪个国家再次登月

国际上一般提倡外语翻母语。

母语翻外语,尽管可以做到不出差错,但对国外读者而言,阅读起来还是有隔膜。

●我们需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中外文化传播,要看到,翻译之后,还有出版、传播、接受,最后才谈得上影响力。

杨先生的贡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太多的事情有待我辈继续努力。

推荐阅读2022年搞笑版新闻联播:Q币潘币实现自由兑换(图)A股转机尚需一两年[时政] 也谈“新冷战”[经济] 中国股市十年与国足十年[社会] 90后人文素养最高

[热帖] 明星获奖感言背后的故事[文史] 杨钰莹复出 当年为何被封杀[文史] 1972年朝鲜黄金时代(图) 水皮:郭树清救市说法只能当故事 ●嘉宾:谢天振(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比较文学暨翻译学教授) 龚丹韵:译界泰斗杨宪益先生的去世,引起了大众对翻译和中外文化传播的热议。

杨先生一生致力于把中国文学翻译成英文,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您觉得这个领域今天我们做得怎样

谢天振:杨先生毕生的愿望,就是把中国文化介绍给全世界。

如果我们真的认同杨先生的理念,那就应该把他所追求的,踏踏实实地做下去。

毕竟,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并不是译文翻完就算成功了。

它还涉及到一个更大的命题:中国文化如何才能走向世界

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只要把中文翻成外文,就自然而然走向世界了。

其实并非如此。

作家刘心武告诉我,他去巴黎时惊讶地发现,法国的文化学者们竟然都没听说过鲁迅,而其实我们已经翻译了大量的鲁迅作品。

此外,我的一位博士生,论文就是“《红楼梦》英译史研究”。

她发现,尽管《红楼梦》的全译本中,杨宪益先生的译本比起英国汉学家霍克斯的译本更加准确高明,然而令人沮丧的是,她在国外知名的几大图书馆发现,借阅率、引用率最高的是霍本,看过杨本的寥寥无几。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我们中国读者如果想看西方名著,一般也会首选国内翻译家的译本,比如巴尔扎克的小说,就会选傅雷的译本。

傅译文笔流畅漂亮,贴近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懂法文的专家甚至觉得比巴尔扎克的原文更美。

龚丹韵:既然选择本国人的译本是不可避免的倾向,而西方汉学家毕竟有限,中国文化想要走向世界,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谢天振:现在大家都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愿很强,成百上千种中国文化典籍被翻成了英文,初衷很好,但最后往往是:国内出版,国内发行几千册,躺在国内图书馆里。

最多让国外留学生看,留学生回家乡后,可能还是选择他们国家的译本。

与此对比的是,中法文化年上,有位中国作家的小说译本销售高达9万多册,关键就在于它由法国出版社出版,很容易经由法国的文化渠道流传开来。

国际上一般提倡外语翻母语。

母语翻外语,尽管可以做到不出差错,但对国外读者而言,阅读起来还是有隔膜。

毕竟本国的译者更了解本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文化趣味。

不过对中国而言,国外精通中文的人才实在有限,任其自然是不行的。

所以目前的策略上,我们不妨积极鼓励国外学者、国外出版社多翻译点中国名著,甚至可以给他们配备中方的顾问,或者中外合作翻译等,在国外的流通渠道出版,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我们需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中外文化传播,要看到,翻译之后,还有出版、传播、接受,最后才谈得上影响力。

杨先生的贡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太多的事情有待我辈继续努力。

龚丹韵:让外国人来翻译,难免对中国文化有所误读。

对我们而言也是如此,比如村上春树的小说换了一位译者,让读者们大为吃惊,与原来的风格感觉居然可以完全不同。

翻译究竟该怎么处理文化之间的差异

谢天振:中国的翻译历史经过两个阶段:清末民初时,我们对西方了解太少,为适应国内读者的阅读习惯,采取的方法是“归化”。

比如林纾翻译《福尔摩斯》时,说他“拂袖而去”,现在我们都知道西装袖口是做不出这个动作的。

翻译中的这类扭曲,当时也无可奈何,必须先让中国人理解为先。

鲁迅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极力强调保持语言的原汁原味,可惜他的实践并不成功,但那种高瞻远瞩的眼光值得肯定。

随着我们对西方文化了解愈深,新时期的翻译,追求的方法是“异化”,尽量把有差异的文化信息直接翻给中国读者。

其实翻译永远不可能百分百契合原著。

有一句名言: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我曾对村上春树小说的第一个译者林少华说,“中国读者首先是通过你的翻译,接受了村上,喜欢上了村上,这就是你的贡献。

”而现在,因为对村上有了一定的理解和兴趣基础,读者希望有更贴近原文的译文,这也是很正常的。

翻译异域文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过程。

我们了解西方文化用了100多年的时间,而西方对我们的了解才刚刚开始起步,不可能指望西方短时间内就能奉献出非常忠于原文的中国典籍译本。

龚丹韵:随着年轻人的外文水平普遍提高,网友们组成了各种翻译小组,第一手的外国文化作品,从小说、电影到电视剧等,大多经由这些“字幕组”先在网上流传,您对此怎么看

谢天振:我对年轻人参与翻译持肯定态度,社会对翻译的热情,有助于整体翻译水平的提高,人们会更了解翻译是怎么回事。

上外高翻学院的学生中,最优秀的学员往往是非外语专业出身,反而外语专业的学生,局限于单纯的语言训练,缺少文化训练,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开阔,在翻译上显示不出自己的优势。

现在翻译已经进入到一个职业化时代,充分利用因特网、电脑翻译软件,正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

网上的字幕组也许还无意成为职业翻译,但是若干年后其中说不定也会冒出几个优秀的网络翻译家。

翻译本来就交汇着各种学科、各种专业,职业化时代的翻译更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这样,翻译事业才会更加兴旺发达。

时间名言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