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生平事迹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
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
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
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
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
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
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
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
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
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
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
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
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
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
《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爱因斯坦●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爱因斯坦● 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
马克思● 不要在已成的事业中逗留着
巴斯德●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高尔基● 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伏尔泰● 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
马尔顿●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
歌德●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裴斯泰洛齐●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
杜威● 科学没有国境,但科学家有祖国。
巴斯德● 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可信任的。
爱因斯坦●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爱迪生
巴金生平资料
巴金简介李尧棠(1904~2005),笔名巴金,字芾甘。
汉族。
祖籍浙江嘉兴。
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
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巴金出身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
1914年母亲去世。
1917年父亲也去世。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旧历年底,祖父去世,巴金庆幸“家里再也没有人可以支配”他的行动了。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四川大学前身之一)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
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
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
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
同年秋天东渡日本。
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
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
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的理事。
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巴金的长篇小说创作在我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的译著也很多。
解放后,他写了许多优美的散文,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
“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任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二零零三年 九十九岁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二零零五年 一百零一岁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著作书目《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局《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 良友图书公司《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新生》(中篇小说),1933,《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 良友图书公司《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忆》(回忆录),1936,《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书店《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 良友图书公司《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友谊集》(散文集),1959,《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童年的回忆。
(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随想录》(散文集), 1987 ,三联书店《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巴金书信集》, 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译文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萧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译文全集》,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名言警句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冰心的成就.生平简介.名言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女作家,儿童文学家,诗人,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
深受人民的敬仰。
1900年10月5日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战争,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后在烟台创办海军学校并出任校长。
冰心出生后7个月,便随全家迁至上海。
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在烟台,冰心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就读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掰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后,冰心随父亲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一座大院里。
这里住着祖父的一个大家庭,屋里的柱子上有许多的楹联,都是冰心的伯叔父们写下的。
这幢房子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后,林家怕受诛连,卖去房屋,避居乡下,买下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谢銮恩老先生。
在这里,冰心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成为谢家第一个正式进学堂读书的女孩子。
1913年父亲谢葆璋去北京国民政府出任海军部军学司长,冰心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贝满女中,1918年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她全身心地投入时代潮流,被推选为大学学生会文书,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
在爱国学生运动的激荡之下,她于1919年8月的《晨报》上,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
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
冰心说,是五四运动的一声惊雷,将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
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其时,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冰心以一个青年学生的身份加入了当时著名的文学研究会。
她的创作在“为人生”的旗帜下源源流出,发表了引起评论界重视的小说《超人》,引起社会文坛反响的小诗《繁星》、《春水》,并由此推动了新诗初期“小诗”写作的潮流。
1923年,冰心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
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20岁出头的冰心,已经名满中国文坛。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文藻相识。
冰心在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攻读文学学位,吴文藻在达特默思学院攻读社会学,他们从相互的通信中,逐渐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吴文藻不约而同到康耐尔大学补习法语,美丽的校园,幽静的环境,他们相爱了。
1926年冰心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吴文藻则继续留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社会学的博士学位。
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学成归国的吴文藻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主持了他们的婚礼。
成家后的冰心,仍然创作不辍, 作品尽情地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同时还反映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同阶层生活的细致观察,纯情、隽永的笔致也透露着微讽。
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儿姑娘》,散文优秀作品是1933年的《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等。
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说、散文、诗歌各一卷),由北新书局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作家的全集。
1936年,冰心随丈夫吴文藻到欧美游学一年,他们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在英国,冰心与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伍尔夫进行了交谈,她们一边喝着下午茶,一边谈论着文学与中国的话题。
1938年吴文藻、冰心夫妇携子女于抗战烽火中离开北平,经上海、香港辗转至大后方云南昆明。
冰心曾到呈贡简易师范学校义务授课,与全民族共同经历了战争带来的困苦和艰难。
1940年移居重庆,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不久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还写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有影响的散文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1月她随丈夫、社会学家吴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东方学会和东京大学文学部讲演,后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
在日本期间,冰心和吴文藻在复杂的条件下团结和影响海外的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
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
在抗日战争时期,她与周恩来就有过接触,应约在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周恩来曾邀请她访问延安,虽然未能成行,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吴文藻毅然摆脱国民党集团的正义之举。
冰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吴文藻、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阻难,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
从此定居北京。
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了吴文藻、冰心夫妇,并对他们的爱国行动表示肯定和慰勉。
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
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尼亚、英国、苏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
同时她发表大量作品,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的新生活。
她说:“我们这里没有冬天”,“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她勤于翻译,出版了多种译作。
她所创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说,结集为《小桔灯》、《樱花赞》、《拾穗小扎》等,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冰心受到冲击,家被抄了,进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斗。
1970年初,年届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即将访华,冰心与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党和政府交给的有关翻译任务。
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译。
在这段国家经济建设和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样,陷入困顿和思索之中。
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尽管受到不公正对待,她坦然镇静地面对一切,坚信真理一定胜利。
她时时密切关注社会主义祖国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到:“九十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是坚如金石的”。
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祖国进入新的历史 时期,冰心迎来了奇迹般的生平第二次创作高潮。
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
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
她说“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她当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空巢》,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接着又创作了《万般皆上品……》《远来的和尚》等佳作。
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读者》外,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
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创作风格之独特,都使得她的文学成就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出现了一个壮丽的晚年景观。
年近九旬时发表的《我请求》《我感谢》《给一个读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诚、热切的拳拳之心,说出真实的话语,显示了她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
她身体力行,先后为家乡的小学、全国的希望工程、中国农村妇女教育与发展基金和安徽等灾区人民捐出稿费十余万元。
她热烈响应巴金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书籍、手稿、字画,带头成立了“冰心文库”。
冰心作为民间的外交使者,经常出访,足迹遍布全球,把中国的文学、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带到世界各个角落。
她为国家的统一和增进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贡献。
她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
1992年12月24日,全国性的社会学术团体冰心研究会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金出任会长,此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动。
1995年,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八卷本的《冰心全集》,同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出版座谈会,赵朴初、雷洁琼、费孝通、韩素音、王蒙、萧乾、谢冕等出版座谈会并发言,高度评价冰心巨大的文学成就与博大的爱心精神。
为了宣传冰心的文学成就和文学精神,由冰心研究会常务理事会提议,经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批准,在福建省文联的直接领导下,在冰心的故乡长乐建立冰心文学馆。
内设大型的《冰心生平与创作展览》,冰心研究中心,会议厅,会客厅等,占地面积13亩,建设面积4500平方米,1997年8月25日正式落成开馆。
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冰心逝世后,党和人民给她以高度的评价,称她为“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
”也就是说,冰心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祖国和人民,献给全社会和全人类。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
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
她的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
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
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
她的译作如黎巴嫩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印度泰戈尔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及戏剧集多种,都是公认的文学翻译精品, 1995年曾因此经黎巴嫩共和国总统签署授予国家级雪松勋章。
她的文学影响超越国界,作品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得到海内外读者的赞赏。
冰心同时是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建国以来,她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顾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至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至五届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至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和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副会长,中国妇女联合会常委等职。
她总是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孩子的博大爱心,关注和投入各项活动。
她为我国的文学事业、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冰心的名言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几百万的文字,都在说明她对祖国、对人民无比的爱心和对人类未来的充沛信心。
她喜爱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她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喜爱玫瑰花的神采和风骨。
她的纯真、善良、刚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内外读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中国人民为有冰心这样的文学大师而自豪。
1999年3月19日,在八宝山第一告别室,人们以独特的方式送别冰心。
这里没有往日的肃杀,没有黑纱,没有白花,充溢着灵堂四周的,是大海一般的蔚蓝和玫瑰一般的鲜红。
告别室的门前,大红横幅上写着“送别冰心”四个醒目的大字,灵堂内摆满了鲜花和花篮,冰心老人安卧在鲜花丛中,花丛前是冰心生前共同为中国文学事业奋斗的好朋友、中国作协主席巴金的花篮和家属们精心编织的大花篮。
冰心生前最喜爱红玫瑰。
她在一个世纪的生涯里,始终如一地将玫瑰一般的爱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这个美好的世界。
于是,热爱冰心的人们从昆明、从广州空运来了二千余枝最鲜的红玫瑰,以玫瑰的方式向冰心做最后的告别。
灵堂正面在一片浅蓝色和蔚蓝色的背景之下,衬托出冰心老人手书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的几个大字,周围是松柏,是用红玫瑰织成的红心图案。
走进灵堂,耳边响起大海的波涛声,还有海鸥翱翔的欢叫声,管风琴与小号的幽雅旋律从遥远的天际飘摇而来……这是冰心最喜爱的外孙陈钢精心为姥姥准备的音乐。
他从美国赶回来时,特意带回来大自然的音乐素材,由李焕之的儿子经过音乐合成而成,乐曲分为“大海”“生命”“光明”和“晚霞”四个乐章。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丁关根、李铁映、贾庆林、温家宝、乔石等送来了花圈。
李瑞环、李岚清、丁关根、王光英、程恩远、吴阶平、何鲁丽、许嘉璐、王兆国、赵朴初、钱伟长、陈俊生、孙孚凌、经叔平、罗豪才、张克辉、王文元、雷洁琼等领导同志前来向冰心老人告别。
冰心去世之后,唁电如雪片一般飞来,表示哀悼的,既有文学界的老前辈、也有充满童心的小读者,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朋友,此时,灵堂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前来向冰心作最后送别的,他们中有的是专程从外地赶来送别冰心的,前来送别的多达数千人。
正在参加中国作协第五届第四次全国委员会议和中国文联第六届第四次全国委员会议的作家艺术家们也来向冰心老人告别。
福建省副省长潘心城等,代表家乡人民向冰心送别。
向冰心送别的每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枝红玫瑰,向冰心老人三鞠躬,然后轻轻地将红玫瑰搁在冰心老人的身边,渐渐地冰心在一片红玫瑰的海洋中升腾、升华。
【著作目录】[编辑本段]著作 作品名称 类别 年份 出版社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通信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0,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再寄小读者》(通信集)1958年3月11日,到1960年,共写21篇 先后在《人民日报》、《儿童时代》上发表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通信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只拣儿童多处行》1980,少儿 ,编至小学语文课本中。
《我的秘密》1957 散文方面,连续创作了四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写》《我的自传》《关于男人》《伏枥杂记》。
确切时间不知道。
《山中杂记》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说《繁星》《春水》是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编创。
[编辑本段]【翻译书目】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檀迦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泰戈尔选集·诗集》 与石真合译,1958,人文 《泰戈尔剧作集》(4)1959,戏剧 《马亨德拉诗抄》(尼泊尔)与孙用合译,1965,作家 《燃灯者》(诗集)马耳他安东·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泰戈尔飞鸟集》,自译,1829。
[编辑本段]【“冰心体”】 冰心散文的语言“清丽”、“典雅”。
她善于提炼口语,使之成为文学语言,她能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到现代语言中去。
远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语体白话文从事创作。
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文言词语。
然而,并非文白相加,而是经过精心提炼、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浑然一体,形成独特的语言艺术:既凝练明快 清新婉丽。
或色彩鲜明,或素缟淡雅,都带有浓重的抒情性,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
其错落有致的长短相间的句式以及排比、对句等的切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
广大读者对这种语言交口称赞,以致把后来的既表现出白话文的流畅、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炼、华美的语言,统称之为“冰心体”语言。
[。
【冰心名言】[编辑本段]冰心语录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
假如生命是无趣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人生的道路,到底是平坦的少,崎岖的多。
在平坦的路上,携手同行的时候,周围有温暖的春风,头上有明净的秋月。
两颗心充分地享乐着宁静柔畅的‘琴瑟和鸣’的音乐。
在坎坷的路上,扶掖而行的时候,要坚忍地咽下各自的冤抑和痛苦,在荆棘遍地的路上,互慰互勉,相濡以沫。
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总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这是冰心的一句名言,也是她一生坚持的信念。
“永远的爱心”融入她近八十年的文学创作,洋溢在她七百万字的作品的字里行间。
冰心的爱,是博大的,深沉的,犹如她热爱的大海。
冰心出生于福州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此后很长时间便生活在烟台的大海边。
或许正是大海的广阔胸襟,孕育了她“海化”的性格和博大的爱心。
她爱玫瑰,“不但喜爱玫瑰的色、香、味”,“更喜爱它花枝上的尖硬的刺。
”“有它自己的风骨”。
她爱猫,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热爱生活。
冰心深爱着她的故乡。
无论是烟台八年,还是定居北京,无论是留学美国,还是旅居日本,故乡的影子都追随着她。
从她的作品中处处可以找寻,如《我的故乡》、《故乡的风采》等一篇篇文字,更是倾注了她对故乡的深深爱恋。
冰心在漂洋过海,留学国外后,并没有像一些留洋学子一身洋装,一股洋味,她还是一个中国小老太太的样子。
爱故乡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
冰心这样认为。
正是从爱乡开始,她以爱的力量关爱着这个世界。
“世界是和平的,人类是自由的,只有爱,只有互助,才能达到永久的安乐与和平”。
因而,冰心到哪儿都有她的朋友,她的朋友不分年龄,不分国籍。
冰心的爱更多地倾注于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
从“五四”运动时期步入文坛,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伴随世纪的风云变幻,她一直坚持写作近八十载,笔耕不辍,硕果累累,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学遗产。
期间,她为孩子们写作,长达七十多年,她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冰心《繁星》 冰心一生视孩子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她辛勤浇灌,培植祖国的花朵,她把自己的稿费,捐给了孩子,捐给了希望工程,可以说,冰心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许多人一提起冰心,便想起孩提时代受到她的教育、熏陶和艺术感染,便有一种纯洁一种温情。
在我提笔打算写冰心时,问一个朋友,听到“冰心”,你想起什么
他毫不犹豫地说:“《再寄小读者》《小桔灯》,一个慈祥富有爱心的人。
”我第一次见到冰心这个名字时,我就觉得她很美,看到照片,我更相信她是美的,后来读《笑》《繁星》《小桔灯》等文章,我丝毫不怀疑了。
但认识冰心的人,一般都停留在《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
一篇篇温纯、纯洁的文字,清新无华,通俗易懂,写给小读者,一切为孩子。
当年读冰心的文章,就仿佛听家中老人谈古说今,娓娓道来,甚为亲切。
如今,冰心已离我们而去,我们说到冰心时,似乎更多地陷入回忆中,冰心是孩提时代的一个“伙伴”,就像那盏“小桔灯”,保留了童年一段抹不去的回忆。
注:这是我的中文本科函授《现当代文学史》的作业,因为平时文艺作品看得不多,无法抉择写哪位作家,最后选择了冰心,于是看了很多冰心的小说、诗歌、儿童文学作品,感觉读冰心的作品真的感觉很舒服,她所描述的大多都是关于家庭的故事,我就是那种逃避社会,不愿看清社会的类型,因此,我感觉冰心的文章很适合我读。
[编辑本段]【诗歌欣赏】 纸船——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冰心这首诗就是以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的口吻写成,通过“叠纸船”这充满童趣的行动,寄托对母亲的思念.儿童的心灵最单纯,儿童的期冀最单一,然而,这单纯的心灵、单一的希冀所包容的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却是最为深厚的.多少年来,千千万万儿童、千千万万母亲为这首小诗所感动 ,正因为诗中“载着”那无尽的深情。
冰心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颂《寄小读者》,歌颂《母爱》,歌颂《自然》,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她的名言。
托尔斯泰的生平
列夫·托尔斯泰,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 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
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
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巴金的资料 要齐全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中文名: 李尧棠别名: 巴金国籍: 中国民族: 汉族出生地: 四川成都出生日期: 1904年11月25日逝世日期: 2005年10月17日职业: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主要成就: 文学巨匠代表作品: 《家》、《春》《秋》原名: 李尧棠字: 芾甘巴金小说作品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 ▪ 春 ▪ 秋爱情三部曲 雾 ▪ 雨 ▪ 电其他 寒夜中篇小说 海的梦 ▪ 春天里的秋天 ▪ 灭亡 ▪ 死去的太阳 ▪ 砂丁 ▪ 萌芽 ▪ 新生 ▪ 利娜 ▪ 憩园 ▪ 第四病室短篇小说集 英雄的故事 ▪ 明珠和玉姬 ▪ 复仇 ▪ 光明 ▪ 电椅 ▪ 抹布 ▪ 将军 ▪ 神·鬼·人 ▪ 沉落 ▪ 发的故事 ▪ 雷 ▪ 还魂草 ▪ 小人小事 ▪ 猪与鸡 ▪ 李大海目录人物生平人生事记个人作品著作书目译文集汇一封乡书成就贡献名言警句社会评价人物生平人生事记个人作品 著作书目译文集汇一封乡书成就贡献名言警句社会评价展开 个人履历巴金,字芾甘,原名李尧棠。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巴金巴金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他的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索桥的故事》被选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文。
《鸟的天堂》被选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并有散文随笔集《龙.虎.狗》其中短文两篇《日》《月》被选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
《随想录》中的小狗包弟被选为新课标高一必修一中的课文。
巴金被人们称为“世纪老人”。
一位诗人王火在《敬寿巴老百岁》中写道:时光如水,巴金是金。
真心真爱,深意深情。
大智大悟,举重若轻。
大作大家,淡泊宁静。
曲奏南薰,霞焕椿庭。
人歌上寿,仁者遐龄。
立言立德,益世益民。
如鹤如松,长寿常青。
百岁翩临,华夏集庆。
海上人瑞,天际有星。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巴金画像他于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共三部,还有《家》),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19巴金先生照片资料(20张)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
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
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
”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
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他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
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
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
”于是李尧棠爽快一点头:“好,那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
”随之便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编辑本段人生事记一九二七年 动身法国,先到马赛,后往巴黎,并开始着手创作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并以惊人的速度于同年完成小说。
巴金一九四四年〔桂林——贵阳——重庆〕 《春》在桂林遇美国归来的林语堂。
靳以由福建回重庆途经桂林时在巴金处住数天。
四月《火》第三部第三章以《田惠世》为题发表。
五月月初,与萧珊从桂林出发至贵阳。
8日在贵阳郊外的“花溪小憩”结婚。
中旬 送萧珊到四川旅行。
开始创作中篇小说《憩园》。
下旬 住进贵阳中央医院三等病室,作矫正鼻中隔等手术,共住院十几天。
据这段时间对医院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后来创作了中篇小说《第四病室》。
六月上旬出院。
住中国旅行社招待所,十多天后住郊外花溪对外营业招待所。
离开贵阳到达重庆,住民国路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部,与冯雪峰邻近,经常来往。
本月译作《处女地》(屠格涅夫著)出版。
巴金画像 孙建平作七月《憩园》结稿。
八月获知王鲁彦去世,作《写给彦兄》。
《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偕巴金至曾家岩“周公馆”拜访周恩来同志。
十月《憩园》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初冬开始创作《寒夜》,不久辍止。
十二月月底,出席重庆文艺界座谈会,周恩来参加后,用强烈的话语表达了对巴金的赞叹。
一九四五年(民国三十四年)四十一岁 〔重庆——上海——重庆〕 一月18日获知友人缪崇群于14日去世,急至北培墓前吊唁,4月作《纪念一个善良的友人》。
二月和老舍、茅盾等三百人在重庆《新华日报》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
五月4日,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曹家巷文化会堂举行的抗协成立七周年暨第一届文艺节纪念会,郭沫若、胡风、老舍、邵力子、王平陵等百余人到会。
本月开始创作《第四病室》。
译作《散文诗》(屠格涅夫著)出版。
六月24日,巴金、郭沫若、老舍、叶圣陶、洪深、陈白尘等二十四人发起的沈雁冰五十寿辰庆祝会在重庆西南实业大厦举行。
29日,柳州光复。
七月27日,桂林光复。
七月《火》第三部出版。
八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打电报到上海与三哥尧林联系。
28日,毛泽东到重庆,初次见到毛泽东。
抗战胜利初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组织“附逆文化人调查委员会”,“附逆文化人调查委员会”由老舍、夏衍、巴金等18人组成,任务是负责调查背叛祖国,投靠日本的汉奸“文人”的罪行。
十月10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改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简称“文协”)。
21日,文协在重庆张家花园会所举行会员联欢晚会,和郭沫若、胡风、叶圣陶、冯雪峰等人出席。
周恩来应邀参加,宣讲毛泽东关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介绍延安的文艺活动情况。
初冬重新开始创作《寒夜》,写一部分。
十一月1日,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
萧珊因怀孕留在重庆。
在上海和生病的三哥尧林与索非同住霞飞路霞飞坊五十九号三楼。
十二月8日,和郭沫若、茅盾等十八人联名致电昆明各校师生,悼念因国民党特务和军队袭击捣毁学校而遇害的师生。
三哥尧林病故,亲自安排入殓、安葬。
三天后回重庆。
16日,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生于重庆。
17日,上海文艺界聚会,成立文协上海分会,巴金虽未出席,仍被选为分会理事。
本月建国前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六年 〔重庆——上海〕 一月20日,和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信中呼吁废止文化政策,确立民主的文化建设政策。
本月中篇小说《第四病室》由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
四月10日,散文集《旅途杂记》出版。
月底,萧珊和女儿返上海。
本月和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
五月5日,出席全国文协在张家花园召开的庆祝文艺节大会。
11日,出席文联社发起的文艺座谈会。
21日,离开重庆到上海。
六月和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
这期间负责文化生活出版社全部社务,并开始编辑《文学丛刊》第八、九、十集。
七月16日,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八月《寒夜》开始在“文协”上海分会的刊物《文艺复兴》上连载,在这之前曾在《环球 》画报上刊载一些章节。
十二月31日,长篇小说《寒夜》结稿。
这是建国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
一九四七年 〔上海——台湾——上海〕 三月《寒夜》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六月为亡友鲁彦编辑《鲁彦短篇小说集》,并作《后记》。
七月19日,和郭沫若、茅盾、叶圣陶、胡风等十三人致电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控诉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闻一多的罪行。
下旬,到台湾旅行,住台北黎烈文家。
八月从台北到基隆,乘船回上海。
本月散文集《怀念》出版。
九月编辑自选集《巴金文集》,次年由春风书店出版。
十一月参加编辑“文协”主办的《中国作家》杂志。
一九四八年 三月译作《快乐王子集》(英国王尔德著)出版。
四月开始翻译妃格念尔的回忆录。
五月31日写信给法国学者明兴礼,谈及自己所接受的西欧政治思想和文学的影响。
六月译作《笑》(奈米洛夫等著)出版。
七月为亡友缪崇群编辑出版散文集《碑下随笔》,并作《后记》。
八月改订1938年出版的《西班牙的黎明》,易名为《西班牙的曙光》,于次年1月出版。
九月译完妃格念尔的回忆录中的第二卷《狱中二十年》,次年2月出版。
继续翻译第一卷,但未能出版。
本月散文集《静夜的悲剧》出版。
一九四九年 三月开始译鲁多夫·洛克尔的《六人》,10月出版。
四月上旬参加马宗融公葬仪式。
五月25日,上海解放。
下午与黄裳到文化生活出版社察看,然后走到南京路上看解放军入城。
夏文化生活出版社协商增加董监事人数,提名巴金、朱洗、吴朗西、毕修勺、章靳以为常务董事,朱洗为董事长,康嗣群为总经理,巴金为总编辑。
六月从上海到北平。
七月2日,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写《我是来学习的》。
19日大会闭幕,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当选为该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八月月初回上海。
九月1日起将文化生活出版社社务交康嗣群。
本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旬前往北京参加第一届全体会议。
十月1日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十一月译完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蒲宁与巴布林》,12月出版。
十二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契诃夫》,次年1月出版。
一九五零年一月4日,出席在上海锦江饭店召开的讨论柳青《种谷记》的座谈会。
二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托尔斯泰》,4月出版。
三月辞去文化生活出版社常务董事职。
四月24日,辞去文化生活出版社董事职。
五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布罗克》,7月出版。
七月24日,在上海解放剧场参加上海首届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大会历时六天,29日闭幕,当选为上海文联副主席。
28日,儿子小棠生。
八月25日辞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职务。
本月译完巴甫罗夫斯基的《回忆屠格涅夫》,同月出版。
九月译高尔基短篇小说四篇,连同旧译稿一篇,新编为《草原集》,11月出版。
十月30日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
临行前,代表团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本月译完迦尔洵的短篇小说集《红花》。
11月出版。
十一月9日到达莫斯科,13日到达华沙,16日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开幕,22日闭幕。
这斯间访问了奥斯威辛和克拉科城。
29日参加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从华沙到莫斯科,先后访问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和西伯利亚等地。
十二月18日离开苏联的奥特波尔回国,21日返抵北京。
24日出席北京各界庆祝中朝人民抗美援朝胜利,欢迎和大代表团返国大会,朱德、宋庆龄、李济琛、沈钧儒等出席。
本月,返回上海. 一九五一年 二月编选散文集《华沙城的节日枣波兰杂记》,3月出版。
编译《纳粹杀人工厂枣奥斯威辛》。
将1938年出版的《西班牙的血》和《西班牙的苦难》二书合编改名为《西班牙的血》。
均于3月出版。
三月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当选为理事。
本月译完迦尔洵的《一件意外的事》,6月出版。
六月散文集《慰问信及其他》结集,7月出版。
七月《巴金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25日参加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华东分团,任副团长。
同行的还有靳以、方令孺等。
在一个多月里,访问了济南、沂南、镇江、扬州、盐城、兴化等城镇,八月底结束。
十一月译完迦尔洵的《癞蛤蟆和玫瑰花》,次年1月出版。
一九五二年 〔上海——北京——朝鲜——北京——上海〕 一月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5月出版。
二月在北京筹备全国文联组织的“朝鲜战地访问团”,任团长。
该团有文学、艺术工作者十八人。
自10日起开始进行入朝前学习。
三月7日启程离京,15日到达安东,16日过鸭绿江,20日到达朝鲜前线,22日会见彭德怀司令员。
25日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28日彭德怀看过文章后复信巴金,提出修改意见。
31日到达平壤。
四月1日和其他二十位作家联名发表控诉书,向全世界人民揭露美帝使用细菌武器的罪行。
4日受到金日成接见,并参加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举行的座谈会,然后去开城前线。
十月1日在开城附近和志愿军一同过国庆节。
本月从朝鲜回国。
一九五三年 〔上海——北京——朝鲜——北京——上海〕 一月1日参加华东话剧工作者新年联欢。
二月关于朝鲜的第一本散文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出版。
三月24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通过茅盾、周扬、柯仲平、老舍、巴金等二十一人为全国文协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三月——七月《新生》《海的梦》《雾·雨·电》(三部曲合一版)《家》《憩园》《旅途随笔》《还魂草》以及《父与子》(新译本)陆续重新修订出版。
上半年在上海写《英雄的故事》集中的短篇小说,9月出版。
八月再度入朝访问。
15日,在沙里院市参加黄海道五万四千人的群众大会,纪念朝鲜解放八周年。
九月2日,在开城。
23日到10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因在朝鲜未能出席,写了《衷心的祝贺》一文。
十月1日,在开城前线前沿阵地和志愿军一起庆祝国庆。
9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
同月,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改组为中国作家协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副主席。
这期间,在朝鲜写成《保卫和平的人们》集中的散文、特写。
十一月6日?日,华东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巴金未能出席大会,当选为理事。
十二月离开朝鲜回国。
26日,由巴金等十五人组成华东作协创作委员会,组织委员学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等。
一九五四年 〔上海——北京——莫斯科——北京——华沙——北京——上海〕 一月14日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第二次扩大会议,讨论1954年工作计划。
六月译著《家庭的戏剧》(赫尔岑著)修改本出版。
七月13日到达莫斯科,应邀参加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14日参加契诃夫纪念馆的开幕典礼,法国小说家勃赖德尔、罗马尼亚诗人别纽克同车前去。
与苏联作家费定第一次见面。
15日上午到“新圣母修道院”公墓为契诃夫扫墓;晚,在工会大厦出席“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作《向安东·契诃夫学习》的发言。
16日晚在莫斯科文化艺术剧院看《万尼亚舅舅》。
17日下午,在高尔基公园露天剧院参加“纪念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晚会。
18日在瓦赫坦坷夫剧院看《海鸥》。
21日起前往雅尔塔、罗士托夫城、大冈罗格、斯大林格勒等地访问参观。
八月4日,离开莫斯科回国。
九月4日,当选为第一届人大代表(四川代表)。
15日至29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
本月编选《巴金短篇小说选集》并写《自序》,次年3月出版。
编选《巴金散文选》并写《前记》,次年5月出版。
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出版。
一九五五年 〔上海—北京—新德里—北京—上海—南京—上海〕 二月《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
三月11日,在全国各人民团体负责人的联席会议上被推选为出席亚洲作家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郭沫若任团长。
四月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5日,出席印度文化界举行的欢迎会,在会上致词。
6日大会开幕,10日闭幕。
本月经昆明回国。
五月随笔集《谈契诃夫》出版。
25日,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
同月写书评《谈别有用心的〈洼地上的战役〉》。
六——七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会议期间和李人交谈创作问题多次。
八月1日,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的情况。
十月9日,与孔罗荪、唐?等欢迎法国作家萨特和德·波伏瓦来上海访问,并在寓所接待。
十一月6日,参加上海市庆祝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三十八周年大会,为主席团成员。
参加在南京举行的授军衔、授勋章的典礼。
十二月2日出席上海纪念《草叶集》出版一百周年和《堂·吉诃德》出版三百五十周年座谈会,并在会上作了《永远属于人民的两部巨著》的报告。
18日?4日,出席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一九五六年 〔上海-北京-柏林-上海-成都-上海-新德里-北京〕 一月5日,偕周立波从北京启程前往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
9日抵达柏林,10日——14日开会,16日闭幕,当晚参加文化部部长贝歇尔举行的宴会。
本月回国。
二月本月7日至3月6日,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
会议期间与茅盾、老舍、 曹禺受毛泽东主席接见。
周扬在会议报告中指出:“作家茅盾、老舍、巴金、曹禺、赵树理都是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
五月1日,参加上海市人民庆祝“五一”。
国际劳动节大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16日至20日参加作协上海分会二次会员大会,在会上作《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报告。
本月,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身份在上海市视察工作。
六月15日——30日,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七月写《“鸣”起来吧》《“独立思考”》等杂文,均署名余一。
八月编成散文集《大欢乐的日子》,次年3月出版。
十月14日,参加鲁迅新墓迁葬仪式,和金仲华一起把复制的“民族魂”旗帜献盖在灵柩上。
十一月与文化界人士一道在龙华机场迎接中日友协理事长内山完造。
十二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
这是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
10日,出席四川省文学创作会议并作有关创作的报告。
在成都,见到青年时的朋友吴先忧,并到正通顺街的老家观看。
下旬,去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23日开幕,28日闭幕。
一九五七年 〔上海——北京——上海——北京——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上海〕 三月在北京参加作协创作规划会议。
与赵丹、方纪等受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毛泽东主席说,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爱国的,是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又说,马克思、恩格斯当时写文章都是以理服人,现在有些人写文章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势压人。
这些话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四月27日,会见《文汇报》记者,批评上海有关部门不重视话剧。
五月16日,参加上海市委召开的第二次作家座谈会,在会上发言,对文艺界出版工作提出意见。
本月开始编《巴金文集》。
六月26日——七月26日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返沪前一天与冯雪峰长谈一次。
七月1日,大型刊物《收获》创刊,巴金、靳以任主编。
八月16日——九月3日,参加上海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
大会以反右为中心。
会上与周而复、柯灵、靳以、郭绍虞等人作联合发言,批判孙大雨等。
九月16日——17日,在北京参加作协党组扩大会议最后一次会议,会上与靳以联合发言,批判冯雪峰、丁玲、艾青。
十一月3日,参加去苏联庆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活动的中国劳动人民代表团,受周总理接见。
4日启程赴莫斯科,7日参加庆祝观礼。
12日到列宁格勒访问。
15日返莫斯科。
20日到基辅。
28日回国。
十二月7日,在上海作协举行的全体会员大会上,传达周恩来总理对下乡、下厂的作家所作的报告。
29日下午,在上海作协举行的大会上,代表主席团宣布第一批深入生活的作家名字,并致贺词。
一九五八年五十四岁 〔上海——北京——苏联——上海——成都——上海〕 一月主持作协上海分会举行的会议并作报告,介绍1957年上海分会创作概况。
二月1日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为主席团成员。
26日下午,主持上海作协召开的创作座谈会。
这期间还同三十多位作家一道访问上海机床厂。
三月《巴金文集》第一卷、第二卷出版。
13日,写《法斯特的悲剧》,发表于《文艺报》第11期,引起指责和批评。
5月19日给《文艺报》编辑部写们,表示接受批评。
20日,参加上海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社会主义自我改造促进大会,为主席团成员。
四月《巴金文集》第三卷出版。
五月《巴金文集》第四卷出版。
八月5日去医院看望因公烧伤的邱财康同志,8日修改完成报告文学《一场挽救生命的战斗》。
本月《巴金文集》第五卷出版。
十月4日到苏联塔什干参加亚非作家会议。
会议7日在纳沃伊剧场开幕,12日闭幕。
住郊外杜尔明别墅。
14日搬进城里住塔什干旅馆。
15日乘飞机去撒马尔汗访问,并参加乌兹别克作家代表大会。
16日到费尔刚纳,安集匹等地访问。
18日回塔什干。
19日乘飞机到莫斯科,下旬回国。
17日,友人郑振铎因飞机失事遇难。
返上海后撰文悼念。
本月开始,《中国青年》《文学知识》《读书》等杂志开展对巴金建国前作品的批判和讨论。
本月《巴金文集》第六卷出版。
十一月在成都观看四川省革命残废军人教养院课余演出队的演出。
十二月月底返回上海。
一九五九年 〔上海——新安江——北京——上海〕 三月月底,到上海郊区公社参观。
四月编完散文集《新声集》,9月出版。
五月编完散文集《友谊集》,9月出版。
六月去浙江新安江水库工地访问四天,萧珊同行。
《巴金文集》第七卷、第八卷出版。
25日,在北京与周扬等参加首都诗人座谈会。
八月在上海。
去郊区公社参观。
九月与萧珊合译的《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出版。
十月《巴金文集》第十卷出版。
十一月7日靳以逝世,巴金为治丧委员会成员。
同日参加上海各界人民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二周年大会。
10日,参加公祭靳以大会,致悼词。
一九六零年 〔上海-昆明-个旧-上海-杭州-上海-北京-北戴河-上海-成都〕 二月13日,出席上海市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周年酒会。
14日晚出席苏联驻上海领事馆举行的庆祝会。
17日担任上海市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十周年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次日,到机场迎接苏中友好协会代表团,当晚参加会见代表团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