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赏析黛玉进贾府的诗句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赏析

黛玉进贾府,是一部宏篇巨制红楼梦的开端,随着黛玉的进入,贾府的背景,人物一一陈现在我们面前;这也是黛玉下凡还泪,其美丽的悲剧一生之开端;通过繁复的对黛玉进府过程的描写,贾府繁紊礼节,奢侈排场的弊端也一览无余。

对黛玉的疼爱,在这一章即有重笔描写,两次搂入怀中呜咽哭泣、将黛玉住处安置于身旁,可见和黛玉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

而随着出场的、、、黛玉的三位姊妹:迎春、、等,这些都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在这一章都有具体的外貌情节描写。

更为传神的是黛玉的嫂子:王熙风的出场,一句“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是集王熙风性格、外貌的综合描写,一句“转悲为喜”让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伪善等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而黛玉与的相会,则是本章中的最重要一个情节。

黛玉体弱之病,癞头和尚所言“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宝黛相见,作者用这种畿语似的表述,告诉读着他们之间注定了是以悲剧结尾,真可谓,宝黛相见,相见

他们第一次见面,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相互之间即彼此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这与其说是一见钟情,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

宝黛之间的,今生则要在尘世中共同用精神相互支持,可惜精神不是现实,现实中,为黛玉而摔玉,黛玉为而哭,宝黛的悲剧,第一次见面,就已开始,宝黛相见,实在是

本章中,对黛玉的外貌也是着重描写,作者用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的仙子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样的描写,作者告诉我们,黛玉的外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模糊却又如此清晰。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此章的理解,我知道楼主大概是用这个写作业,我不赞同从网络上下载文章去敷衍作业,写这些呢,只是给楼主一个启发,或者说是提醒,其实像写红楼梦这样的名著赏析,如果认真去读,你的感悟会源源不断。

红楼梦精彩片段赏析

(一)《黛玉入府析 此回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夫人,宝玉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因此可以说“这方是正文起头处,此后笔墨与前两回不同”(甲戌本脂批)。

从艺术结构来看,此回情节的设计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如果说第二回“演说荣府”仅仅只是通过冷子兴的口头叙述,使读者对荣宁二府的主要成员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此回则是通过具体生动的艺术描写,使几个主要人物以各自不同的声音笑貌,栩栩如生地走到了读者的面前。

这也就是脂批所云“画家三染法”中的第二次皱染,经过这次皱染,几个主要人物便耀然于读者心中眼中了。

在艺术描写上,此回情节也有着许多成功之笔。

如写黛玉初见贾母一段:“……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 知是她外祖母。

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这可谓是如见如闻,活现于纸上之笔,也是所谓“颊上三毫”,传神得力。

其他如写凤姐出场、宝玉出场,也都是为人所称道的文字。

(二)《凤姐出场》赏析 黛玉刚进贾府,正和贾母等谈论着自己的体弱多病和吃药等事,“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来者是谁,作者没有马上交代;但这一声正好像戏曲舞台上角色未出场,先从后台送出一声响亮的“马门腔”,它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来者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

真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作者在没有正面描写人物的笑语声,传出了人物内在之神。

随着后台这一声,一个浓妆的少妇出场了。

作者接着用重笔浓彩描绘了其外形特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里,前十数句关于凤姐衣着和外貌的描写,是细腻的工笔画,是实写,而最后两句则是充满了空灵之气的写意画,是虚写;虚实结合,一个有生命的贵族少妇形象合眼如见。

但作者到此还没有交代这位少妇是谁。

接下去我们先是听到贾母的介绍:“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这一介绍虽然体现了这位浓妆少妇的性格特征和贾母对她的宠爱,但依然使黛玉不得要领。

最后众姐妹告诉黛玉:“这是琏嫂子”,黛玉这才想起昔日听母亲说过的情况,而王熙凤这个名字才最终交代了出来。

凤姐一出场,满屋内便只有她一个人的说话声。

她先是赞美黛玉“标致”,顺手就恭维了贾母;接着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以此来讨取贾母的欢心;等到贾母责备她不该说这些伤心话来招她时,她又“忙转悲为喜”,自责“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然后又以当家少奶奶的身份,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吩咐婆子们……至此,读者先闻其声,再见其形,再知其名,再睹其种种表演;出现在读者面前的王熙凤,自然就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了。

凤姐的出场前后作如许皱染,后文焉得不活跳于纸上

(三)《宝玉亮相》赏析 紧接着凤姐出场之后,又接写了宝玉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环进来笑道:‘宝玉来了

’黛玉心中正疑惑:‘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心中想着,忽见丫环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乍一看,这段描写似和凤姐出场出于同一机轴,都是通过了黛玉的耳中所闻、心中所思和目中所见,都是所谓“未写其形,先使闻声”。

但实际上作者是有意识地把这两个人物的出场加以对比描写,使之“相映而不相犯”(甲戌本脂批),这正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凤姐出场,“一语未了”,黛玉听到的是“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笑语声,这一声可谓先声夺人,一下子就把凤姐的三魂六魄给拘定了。

而宝玉出场,“一语未了”,黛玉听到的首先是“外面一阵脚步响”,接着是丫鬟的回话声。

“一阵脚步响”,说明来者是个年青的男性(古代女性走路不可能发出脚步响),且是贾母前受宠爱的人(否则不敢如此大胆放肆),这就非常切合宝玉的身分地位;丫鬟的回话声,一开始就点明了来者系谁,这和凤姐出场时直至最后才讲出姓名来正好前后相映。

因此,虽然同是“未写其形,先使闻声”,但同中又有异,且通过了所闻之声的不同,显示了人物身分性格的差异。

如果把这两个人物的出场描写调换一下,凤姐出场是听到“一阵脚步响”,宝玉出场是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笑语声,那就从根本上失却了这两个人物之神。

不仅如此,两人出场时在黛玉心中所引起的反映也不相同。

凤姐出场,黛玉心中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这里,黛玉的心中所思和以后的目中所见是一致的。

而宝玉出场,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黛玉的心中所想和实际的宝玉正好适成反照。

在此之前,黛玉早就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有个表兄,乃“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她本人入府后,又听王夫人亲口嘱咐:宝玉乃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一直到宝玉出场前夕,在黛玉心中所唤起的都是这样一种印象。

这种在人物出场前一再加以贬抑的手法,一方面造成了一种强烈的悬念,使读者产生必欲看个究竟的愿望,正如脂批所云:“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已毕有一宝玉矣,幻妙之至。

只冷子兴口中之后,余已极思欲一见。

及今尚未得见,狡猾之至。

”(甲戌本)同时,它又和后面黛玉实际的目中所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而更衬出了宝玉的神采风韵,脂批所云“这是一段反衬章法”(甲戌本)者是也。

如果说凤姐的出场是以先声夺人取胜,那么宝玉的出场则是以强烈的悬念和反差见长。

(四)《乱判命案》赏析 贾雨村刚到任上,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金陵一霸薛蟠为争买被拐卖的香菱,纵容豪奴打死了冯渊,贾雨村在审理此案的过程中,从门子处得悉其中利害,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此回情节之设,一方面是出宝钗之需要,同时亦是为揭露世途之黑暗。

特别是其间通过门子之口所提出的一纸“护官符”,对揭露封建官场的黑暗腐朽有着深刻的典型意义。

门子告诉贾雨村:“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

所以绰号叫作‘护官符。

’金陵一省的“护官符”即为四句谚俗口碑,下面并注有其始祖官爵并房次: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这里,小说借一纸“护官符”,提出了贾、史、王、薛四个典型的封建家族,它们上通朝廷,下结州县,盘根错节,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相互结成了一张庞大而错杂的封建关系网。

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呆霸王”薛蟠打死人命而被贾雨村“就中维持”这一具体事件,就相当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正如戚本的一首回前诗所指的:“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世途。

”此回于抨击封建吏治实是重要的一笔。

此外,甲戌本在门子介绍“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正文旁,又有行侧批云:“早为下半部伏根。

”这实即提醒读者:四大家族的“荣”、“损”乃是一部小说之“根”,《红楼梦》的下半部就是围绕了这条“根”而展开的。

所谓“荣”、“损”,亦即兴衰,这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封建家族兴衰史也提供了启示。

总之,这一回亦如前五回的其他几回一样,在《红楼梦》的艺术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五)《宝钗扑蝶》赏析 此回情节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划及行动的描绘,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人物活动的场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可多得的仕女画。

文中描写那宝钗一路逶迤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来玩,“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

”想毕,抽身回来。

这里,作者通过对宝钗内心活动的描写,显示了宝钗处事的谨慎和考虑问题的精细周密。

这和宝钗平和、稳重的性格是十分相契的。

但是,宝钗的性格又不是单一的,接着作者写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下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

”这段描写,使人物的性格显得丰满,因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

从作者对宝钗扑蝶的细节描写来看,作者先写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

将蝴蝶飞舞时的形态,描写得十分逼真。

这不仅为我们增添了绘画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活动:“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这样的人物行动描写,不仅显得真切、动人,而且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

(六)《黛玉葬花》赏析 此回写黛玉因将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

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却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因把那些残花落瓣去掩埋。

由不得感花伤已,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

这是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情节场面描写,其新意有三:其一,是借葬花之举渲染伤感的气氛,这不仅别出心裁,而且对表现黛玉这样一位闺阁千金的伤感之情是十分贴切的。

其二,以黛玉吟诗来抒发其内心的孤独和伤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畸笏叟曾作批语曰:“余读葬花吟,凡三阅,其凄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加批。

”其三,以宝玉作陪衬,更加突出了黛玉的悲伤,作者写宝玉因听了黛玉的诗而恸倒在山坡上,这虽是淡淡的一笔描写,但却比直写黛玉更有感染力。

从情节结构来说,作者在描写宝钗扑蝶之后,接着又写黛玉葬花,这对于表现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来说,正好起到了相互映衬的作用。

这两段都是十分典型的情节描写,宝钗扑蝶,作者通过宝钗喜悦之情的描写,显示了她平和、开朗的性格特点。

而黛玉葬花,则通过悲伤气氛的描写,表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

这样的对比,使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表现的更加生动、鲜明,使人读后难以忘怀。

(七)《筵席笑声》赏析 刘姥姥事先受了嘱咐,为了“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在宴会上故意出洋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是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最难得的是曹雪芹写大家都在笑,但笑得各不相同,笑得非常个性化,笑得很合乎人物的身分地位、性格心理,及至年龄和体质状况。

当贾母说声“请

”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同时自己“鼓着腮帮子不语。

”众人听她这几句话,看她这副可笑的模样,“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

“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

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唷’

”小说写这两人最先作出这样的反映是很合理也是很真实的。

这两位都是聪明过人的姑娘,但她们又不同,湘云颇有男孩儿豪爽不羁之风,所以她忍不住笑时就把口里不及咽下的“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则素来体质纤弱,所以气都笑岔了,肚子也笑疼了,于是“伏着桌子只叫‘嗳唷’

”但同样也是笑得肚子发疼的惜春,则是“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因为年幼的惜春是有奶母在旁随时照顾的。

作者写“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也很形象生动,薛姨妈在座上是属于上一辈的人,连她也不能自持,竟象湘云姑娘那样,把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而被薛姨妈口里的茶喷湿了裙子的探春,又不由自主地笑得把手里的茶碗合在她姐姐迎春的身上,可见把迎春的衣服也弄湿了。

这连续性的动作反映出人们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

写“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

”也极其简约而又准确地写了同这一老一小的神情动作,贾的欢乐心情和宝玉的撒娇神态,跃然纸上。

至于写“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说不出话来”,更是传神之笔。

王夫人想到这笑的一幕必定是出于凤丫头的促狭,但这既能博得婆婆和大家的欢乐,而又无伤大雅,也就不必深责,何况这时她自己也被笑的力量压倒了,所以她便只能“用手指着凤姐儿”而“说不出话来”。

这种描写使人仿佛听到她的笑声,看到她的手势,还联想到她当时那种愉快的微妙的内心活动,把人物形象突现了出来了。

恩格斯是很重视小说“细节描写的真实”(《致玛·哈克奈斯》)的。

他又说:“我觉得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反映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

”(《致斐·拉萨尔》)正因为曹雪芹绝不是一般地写他笔下的人物都在“笑”,而是具体地富有个性地写出人物各自在“怎样笑”,这就使得一段短短的细节描写,具有强烈的真实感、鲜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艺术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对《红楼梦》里那次宴会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八)《湘云醉眠》赏析 宝玉过生日,恰巧宝琴、平儿、岫烟也是这天生日,因此虽然王夫人不在家,也不曾像往年热闹,但大家还是高高兴兴凑了分子,在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摆下宴席,给宝玉等人祝寿。

而且,“正因为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人管束,便任意取乐”,众人猜拳行令,“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

紧接着就引出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妙文:“憨湘云醉卧芍药”。

这段文字不长,从小丫头笑喜喜走来报信,到湘云醒来吃了酽茶,衔了醒酒石,喝了醒酒的酸汤,不过四百余字,但却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有花香,有动,有静,有梦境和诗意的少女春睡图。

山石僻处,青板石凳上,湘云醉卧花丛。

空中弥漫着花香,一群蜂蝶闹攘攘的围着。

这里是安祥宁静的花的世界。

只有蜜蜂轻轻的嗡嗡声,湘云在梦中“唧唧嘟嘟”的说酒令声,最后是众人吃吃的笑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和湘云的梦。

这里是落英缤纷的花的世界,芍药花飞,洒在湘云酒醉的脸上和华美的衣襟上,连掉在地上的扇子,有一半也已埋在落花里。

这是一个多么美的境界啊

这是有声的画,诗与画的结合,是一曲《睡美人》,也是曲《花之圆舞曲》。

美的图画中有美的意境,也有美的性格,醉眠花丛,香梦沉酣的正是也只能是热情爽朗,不拘礼节的史湘云,不是也不可能是林黛玉或薛宝钗。

林黛玉只会葬花埋香,吟着伤感的《葬花词》。

举止娴雅,品格端方的薛宝钗也不可能像史湘云这么浪漫。

只有史湘云,只有吟着“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对菊》)和“且住,且住

莫放春光别去”(《如梦令·柳絮》)这样诗句的史湘云,才有这般豪爽的雅兴。

也只有史湘云,才这样洒脱不羁。

她是醉了,但不是酩酊大醉,颓然醉倒的。

她只是有几分醉意,想纳凉避静,来到花丛;又怀着美好的诗情,用鲛帕包了芍药花瓣为枕,在青板石凳上躺下,不觉悠然入梦。

在梦里还念念不忘说酒令,真是憨态可掬。

“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

”这酒令也像她的心胸一样的清朗旷达。

这梦是史湘云的梦,这意境也是史湘云的意境。

曹雪芹不光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的图画,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的性格,美的心灵。

87版红楼梦每一集每一篇内容简介50

第1集 林黛玉别父都空空道经大荒山,惊石凿刻前世今生:才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传奇”。

据石偈坠落之乡,追述至姑苏城里乡宦甄士隐之身世,演义一生荣枯。

更有甄士隐受神灵旨意,梦中和幻化巨石为玉的僧道相遇,验证天地之精华,投胎前生之真身,好不一般。

第2集 宝黛钗初会荣庆堂十余年后,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

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

二嫂子凤姐给他戴上玉,说这富贵家业就指望你这个命根子呢

第3集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谈及“穷人攀富”,引出刘姥姥进荣国府攀亲求财。

凤姐趾高气扬地在刘姥姥面前做足贵族架子,恩赐了不在乎的一点银子,却是刘姥姥的救命钱。

薛姨妈处有精美的宫花,周瑞家的将宫花送给各人,只有黛玉不愿接受。

第4集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玉想起宝钗小病,前去探望,两人拿出宝玉和金璎珞,互相比看,其刻的诗句竟是一对的,不料黛玉来了,打趣他们。

宝玉喝醉回房,趁酒意大骂李嬷嬷。

第5集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瑞想打凤姐的主意,凤姐就故意勾引他。

王熙凤定下时间地点让贾瑞等他,其实是故意把两边的门关上,故意让贾瑞受冻了一夜。

第二次,贾瑞还不死心有又去找凤姐,凤姐又定个地点让他等,还派了贾蓉贾蔷去抓他,贾蓉贾蔷就威胁他,让他拿钱给他们,最后还被粪水浇了一头。

经过这两次的折腾,贾瑞身心都受创,病倒了。

第6集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因尤氏有病,贾珍请出凤姐协理宁府,而凤姐毫不徇私,虽然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照罚不误。

将宁国府整肃的非常严谨,大丧期间毫无差错。

第7集 大观圆试才提对额贾政率众清客巡园题匾,撞见宝玉,喝令相随。

宝玉一路忤逆不屑顶撞父亲,贾政颜面扫地、积怨怒斥。

好不容易出得园来,黛玉却又误会宝玉将她所赠荷包送于小厮,急怒之下铰坏为宝玉所做香囊。

宝玉使尽浑身解数讨好黛玉,两人情意更深。

第8集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为迎接元妃省亲,贾府大肆铺张,建造豪华的大观园。

上头靠着皇帝亲,脚下踩着庄稼人。

乌庄头进献地租和山珍海味堆满院子,贾珍仍不满足。

凤姐派贾蓉、贾蔷采办金银器皿、戏班女子,自捞好处。

铺金淌银鼎盛时,那知日后灾祸至。

元宵节元妃省亲归来,骨肉相见,千言万语,化作辛酸泪。

宝玉见了阔别七年的大姐,洒泪痛诉思念情,牵衣顿足不让走。

第9集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袭人回家探亲。

宝玉赴宁府看戏,茗烟陪宝玉偷偷去袭人家探望。

李嬷嬷大闹宝玉房。

袭人哄骗宝玉,称其母兄定欲将其赎身,宝玉信以为真。

袭人趁机提出“留府条件”,劝诫宝玉不可再任性恣情,不喜务正。

第10集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贾琏病时偷腥,平儿拿到证据,瞒着凤姐,和贾琏调了一回情。

宝钗十五岁生日,贾母给她做生日,听戏后,湘云戏说一个戏子像黛玉,宝玉劝慰不成,反而得罪了黛玉。

贾政猜灯谜,发现家里众位儿女做的灯谜十分不祥。

第11集 为争宠姐弟遭魔魇宝玉被贾环使坏烫伤。

赵姨娘设计陷害,宝玉凤姐发疯,僧道前来救助。

黛玉担忧宝玉,深夜探望,被拒门外,感时伤情。

第12集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芒种节,众姐妹在园中送花神,独缺黛玉。

宝钗在滴翠亭听到小红私情,使计脱身,小红疑到黛玉身上。

宝玉听到葬花吟,感时伤怀,哭倒在地。

第13集 享福人福深还祈福娘娘颁布赏赐,独宝钗、宝玉相同,黛玉不快,更看见宝玉望着宝钗发呆,黛玉心酸。

贾府全部出动前往清虚观打醮,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宝玉不快,回家和黛玉吵架,惊动了老太太。

第14集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宝玉去找黛玉和好,在贾母处,宝黛钗三人暗语相加,气氛紧张,宝玉到王夫人处,因为他的事,金钏被王夫人赶出去。

宝玉回怡红院错踢了袭人。

宝玉晴雯发生口角,为讨晴雯欢心,宝玉让她撕扇。

黛玉在窗外听到宝玉湘云讨论时对自己的赞扬,感慨没有认错知己。

宝玉误将袭人当黛玉诉肺腑,引发袭人的担心。

第15集 弄唇舌宝玉遭笞挞长史官来找琪官,加之贾环诽谤宝玉,贾政棒打宝玉。

惊动了贾府众人。

宝钗去看宝玉,宝玉梦见黛玉来看他,晚上送帕给黛玉试探,黛玉在帕上题诗。

袭人道王夫人出诉说对宝玉的担忧,王夫人很赞赏,给了她妾的许诺。

第16集 刘姥姥嬉游大观园刘姥姥再进贾府,胡诹了故事引得宝玉发痴,受到黛玉奚落。

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并要求惜春给刘姥姥画大观园图。

第17集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宝钗借黛玉行白天酒令之事,深情劝诫“女子不可看杂书”,黛玉深深感激。

刘姥姥为巧姐驱邪治病,并为其取名巧姐儿。

众姊妹及宝玉于稻香村商议惜春作画告假事宜,黛玉顽心戏笑刘姥姥“母蝗虫”。

黛钗互相激辩,各显出众本色,反愈发情比姊妹深。

宝钗更大展丹青才华,众皆心悦诚服。

第18集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贾赦欲将鸳鸯纳妾,邢夫人因找凤姐商议。

贾赦、邢夫人百般威逼利诱鸳鸯,更搬来鸳鸯兄嫂加压胁迫,鸳鸯以死相挟,誓不从命。

贾母得闻真相,勃然大怒,厉斥贾赦及王夫人。

第19集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下雪了,诗社在芦雪广即景联句,湘云、宝玉平儿等先忙着烧鹿肉吃,吃完后平儿发现丢了一只金镯子。

联句时宝钗、黛玉、宝琴三人合力斗湘云,最后湘云第一。

宝玉排名最后,被罚去栊翠庵找妙玉讨红梅。

第20集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夜晚宝玉与晴雯、麝月嬉闹,晴雯着凉生病。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宝玉不识斤两。

平儿情掩虾须镯,晴雯知道坠儿偷窃,痛骂坠儿。

贾母送宝玉雀金裘,却被宝玉烧坏,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21集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元宵晚宴上,黛玉不顾体统,众目睽睽之下让宝玉代其喝酒。

因女先儿的一出《凤求凰》,贾母掰谎,批才子佳人。

凤姐连说两个“散了”的笑话,预示着盛宴必散的结局。

第22集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司棋率领小丫头大闹厨房和厨房政变未遂事件,宝玉瞒赃,为丫鬟承担责任,平儿行权,公平妥善地化解矛盾,息事宁人。

第23集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为了试探宝玉的心意,紫鹃撒谎说黛玉要回苏州,宝玉大哭大闹,紫鹃虽探得宝玉心意,又悲不知谁来为宝玉做主。

宝玉发下毒誓。

第24集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姐妹与宝玉玩了一种新酒令,即用骰子掷点定人,由那个人从简里抽签,签上画着一种花,又题着评价这种花的一句成语,最后是吟咏这种花的一句旧诗。

第25集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将二尤安置在外宅中。

尤三姐与贾珍有旧,却不愿给贾珍做小,自言有心上人,是柳湘莲。

贾琏巧遇柳湘莲,说成了婚事,柳湘莲送给尤三姐鸳鸯剑作为证物。

柳湘莲误说尤三姐与贾府有染,上门要悔婚,尤三姐还剑自刎。

柳湘莲后悔不及,断发出家。

第26集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贾琏走后,凤姐亲自把尤二姐带回大观园来,一面做尽好人,一面暗中唆使张华告官。

得了这个由头,凤姐大闹宁国府,狠狠羞辱了尤氏和贾蓉。

第27集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贾政回家后,贾母过寿,大宴宾客,南安太妃借此机会看中探春。

尤氏理家受婆子轻慢,邢夫人趁势令凤姐在众人面前难堪。

鸳鸯在大观园中撞见司棋与表哥偷情,贾府陷入经济困境,贾琏求鸳鸯帮忙。

凤姐为了挽回声望帮助亲信强娶彩云。

第28集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惜春与尤氏决裂,宝钗搬出大观园,贾母吃饭,贾府已经现出捉襟见肘的迹象。

尤氏回到家,发现贾珍薛蟠等人等人在重孝之下淫乱取乐胡闹,祖宗祠堂因之发出悲音。

中秋之夜,贾府阖家赏月,但人丁凋落,各怀惆怅,只有贾母强撑大局。

第29集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宝玉偷偷到了晴雯家,见到她已奄奄一息。

晴雯含泪诉冤屈,早知如此,何必空担勾引虚名

她剪下指甲,脱下贴身小袄,赠与宝玉,以表相亲相近之情。

宝玉终被家里找了回去。

宝玉梦见晴雯向他决别。

当他再探晴雯时,门已上锁,晴雯已惨死。

第30集 大观园诸芳流散宝蟾、金桂引诱薛蝌,碰壁。

贾母办消寒会,宝钗未到,宝玉疑惑。

司棋为情而死。

第31集 家宅乱误窃通灵老爷升迁,要给老爷践行。

怡红院枯死的海棠重新开花。

老太太建议酒席散了前去赏花。

第32集 伤离别探春远嫁宝玉用桃花捣胭脂,三妹妹探春前来。

宝玉忆起二姐姐快要回娘家了,自己给姐姐做的胭脂也快要用完了。

探春思心事,宝玉把泥塑送给探春。

南安郡王战败,南安太妃为和亲认探春做义女,最终探春远嫁番夷。

第33集 惊噩耗黛玉魂归黛玉病情日渐加重,紫鹃忙来找贾母,里面鸳鸯出来传来迎春的坏消息。

黛玉思念宝玉老做噩梦,宝钗来探望黛玉,紫鹃提出让宝钗去说情。

黛玉来到当日葬花之处,思忆过去,偏听见丫头们说宝玉失踪、金玉联姻的话来,顿时昏了过去。

醒后忙赶到怡红院来,被紫鹃赶来劝了回去,黛玉心灰意冷,怀着对宝玉的思念焚稿泪尽而逝,宝玉回来空余落叶萧萧、寒烟漠漠。

第34集 强英雄凤姐知命宝玉和宝钗喜成大礼 突然又有人来报元春薨。

老太太晕倒。

贾家顿时慌了,紫娟带黛玉的骨灰回南,临别前来辞宝玉,宝钗见宝玉念念不忘黛玉,墨出黛玉的《十独吟》,宝玉始信姻缘前定。

凤姐害死尤二姐事发,贾琏据理决定休妻,凤姐求告无门,昏了过去。

第35集 大厦倾公府末路贾家将被抄,贾政忙来找昔日救助过的贾雨村,贾雨村信誓旦旦保贾府无事.凤姐命小红将巧姐送往舅舅王仁家。

贾府被奉旨查抄。

在贾琏房中,抄出两箱房契、地契和高利贷借票。

贾赦、贾政、贾珍、贾琏被押走。

贾母惊吓而死,全家主仆被关进了羁押所。

由于贾环的出卖,贾宝玉藏在身上的灯被看守的搜走,鸳鸯在狱中上吊自杀,小红被王短腿所买,被醉金刚救了下来,贾芸来到狱中与宝玉对酒谈心,忆起旧事,几许感慨。

小红来到狱中告诉凤姐巧姐被王仁卖了,赶来探监的刘姥姥因王熙凤哀求决定救出巧姐。

第36集 白茫茫厚地高天刘姥姥赴瓜洲寻找巧姐,路遇已遁入空门的惜春,全力从妓院救出巧姐回乡度日。

贾赦、贾珍、贾琏被定死罪,王熙凤病死于狱中,尸体在雪地中被拖走。

贾政父子免死,贾宝玉出狱后在画舫边遇到堕入青楼的史湘云,又在官轿仪仗的殴打中摔碎了林黛玉送的玻璃绣球灯。

宝玉在流浪中见到囚车中的贾雨村,仰天狂笑。

宝玉巧遇娶了袭人的蒋玉函,夫妇二人想让宝玉与薛宝钗团聚,但宝玉已心如死灰。

宝钗赶到,只见到被丢下的金锁。

白茫茫大地中响起踏雪声,宝玉消失在天际……摘自百度百科

红楼梦文中描写王熙凤性格的句子或片段

王熙凤 ----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 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

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 。

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虽然贾瑞这种纨绔子弟死有余辜,但“毒设相思局”也可见其报复的残酷。

“弄权铁槛寺”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逼得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之子双双自尽。

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儿也被王熙凤以最狡诈、最狠毒 的方法害死。

她公然宣称∶ “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

”她极度贪婪,除了索取贿赂外,还靠著迟发公费月例放债,光这一项就翻 出几百甚至上千的银子的体己利钱来。

抄家时,从她屋子里就抄出五七万金和一箱借券。

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无疑是在加速贾家的败落, 最后落得个“ 机关算尽读过《红楼梦》的人,没有一个不了解心狠手辣的人称“凤辣子”的王熙凤,。

对于她的“辣”,有人是尝够了辣味的,读者也 看得非常真切。

王熙凤的“辣”一出场就表现出来了。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场中,林黛玉来到贾府,见过众人,正在说话,忽听后院中有人大声说:“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黛玉心想,这时候人人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这人怎么这样放诞无礼

她不知道来 者就是“冰山上的雌凤”荣国府管家的奶奶王熙凤。

王熙凤的确与众不同,她的姿色与打扮,彩绣辉煌,恍若仙子,并有一群媳妇丫鬟围 拥着。

在贾母这位“老祖宗”面前,所有后辈,包括邢夫人、王夫人也只能恭恭敬敬,规规矩矩,而王熙凤竟敢如此喳呼放肆,而她一来 到,老祖宗竟乐了起来,贾母立即就有了笑容, 好像给贾母带来新鲜和剌激,并和她开起玩笑来, 向黛玉介绍说:“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凤辣子”由贾母叫出 ,从此出名。

王熙凤的“泼辣”一开始就表现得极为明显。

接着,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仔细打谅后,仍送到贾母身边坐下,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况且这通身 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 去世了

”这些话表面上是赞扬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是阿谀贾母,说着她还用手帕拭泪。

因为她知道贾母极疼爱她的外孙女,一见面一 定会伤心落泪的,所以立即假哭。

没想到她来迟了,贾母已经哭过了,所以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王熙凤听到贾母的责备 ,立即见风使舵,瞬即转悲为喜,道:“正是呢

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

该打,该 打

”说着还假惺惺地做出动作。

接着又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妹妹几岁了

可也上过学

现吃什么药

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 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

带了几个人来

”并连忙吩附下人赶早打扫房间,让他们去歇歇。

这一方面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在众人面前来炫耀自已;另一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 前表现出她对这个外孙女的关怀备至,赢得贾母的欢心。

王熙凤对贾母是这样,对别人却不同。

当王夫人问她“月钱放过了不曾

”她乘机“辣”了王夫人一把,道:“月钱已放完了。

才刚 带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半日,也没有见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太太记错了”,这不但反映出对人的不同态度,而且 表现出处处争强好胜,到处辣人。

当王夫人对她的回答不满,并以长辈的身份叮嘱她拿两匹来给黛玉裁衣裳时,王熙凤又随机应变,巧舌 如簧说自已“先料着了”,已预备下了,最后她还真怕辣了王夫人,又调转话头说:“等太太过了目好送去。

”这样她既做了人情,又给 了王夫人挽回了面子,更显得王熙凤的“辣”得刁钻古怪。

在贾府由于得到贾母的宠信以及她的地位和身份,王熙凤不容忍任何人对她有一点不恭,也就是说,谁要敢碰她她就“辣”谁,包括 她的叔伯、妯娌、甚至丈夫。

为此她曾在生日里因“泼醋”大哭大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寻死觅活, 大闹荣国府, 弄得整个府内鸡犬不宁。

此间她这种泼辣劲表现得淋漓尽致,更为突出。

当同族中的小叔子贾瑞要调戏王熙凤时,王熙凤不但不推托,反而显得温情脉脉,勾引他上当。

当贾瑞道:“嫂子天天也闷得很。

” 凤姐道:“正是呢,只盼个人来说话解解闷儿。

”说着说着贾瑞就要动手,风姐又悄悄的道:“大天白日,人来人往,你就在这里也不方 便。

你且去,等着晚上起了更你来,悄悄的在西穿堂儿等我。

”这样预约贾瑞如得珍宝,如时而至,结果腊月天被过门风灌了一夜,侵肌 裂骨,不曾冻死。

过了两天,他又来找王熙凤,凤姐故意抱怨他失信,又约他道:“今日晚上,你别在那里了,你在我这房后小过道子里 那间空屋里等我……”色迷心窍的贾瑞又急冲冲来到,结果被王熙凤派来的贾蔷抓住,并说他故意调戏王熙凤,王熙凤已告到太太跟前去 了,吓得贾瑞魂不附体,贾蔷乘机逼他写了欠五十两银子的契约,最后还挨了一桶屎粪,满身臭气,冻得打颤跑回家。

贾瑞回去后惊怖异 常, 神魂颠倒,想思成疾, 终于命归西天。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熙凤为了报复贾瑞对她的不恭,为了让贾瑞知道她手段的厉害而刻意“毒设相思局”的。

在王熙凤 看来,贾瑞这只“癞蛤蟆”竟想吃我王熙凤这块“天鹅肉”,贵为“龙王”都“来请”的王家“千金”,怎么允许一个破落户教书匠子孙 的亵渎呢

王熙凤心狠手辣,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我们说王熙凤不仅具有封建贵族阶级的专制、自私、残忍的“旧恶”,而且还具有资产 阶级的虚伪、冷酷、贪婪的“新恶”。

她在“弄权铁槛寺”中“辣”死了张金这对未婚夫妻,是为了得到三千两酬谢银子;在“弄小巧用 借剑杀人”中害死尤二姐,是为了保往自己琏二奶奶的位置,更显她为人的毒辣、残忍和狡黠。

当王熙凤通过一系列的手段,了解到丈夫贾琏在外面包了“二奶”尤二姐后,气急败坏,眼睛直瞪瞪的歪着忱头出神,但她忽然眉头 一皱,计上心来。

她知道自己不生育,又生得没尤二姐俊俏,硬要反对,不但不能成功,还会毁了大计。

于是她以“丈夫娶二房以备生育 乃举家大礼”为由,责怪丈夫不对自已说;又以“奴不是那等嫉妒之妇”为由,冠冕堂皇把尤二姐赚到家中,使她成了瓮中之鳖。

她还要 说与尤二姐“彼此合心谏劝二爷”。

她这出人意外的举动,深得贾府上下每个人的赞许,连贾赦也十分欢喜,并将房中一个十七岁的丫鬟 秋桐赏给贾琏为妾。

这时王熙凤却一刺未除,心中又添一刺,她很是懊恼,但又不得不忍气吞声。

根据这些新情况,王熙凤一面在外采用 唆使尤二姐已退婚未婚夫张华反供告状,闹得贾府乱哄哄;一面在家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推托有病,让两个新宠秋桐与尤二姐争风吃醋 ,“坐山观虎斗”。

她的策略是先杀尤二姐,再杀秋桐,所以他在秋桐面前挑唆说:“她(指尤二姐)现是二奶奶,你爷心坎儿上的人, 我还让她三分,你去硬碰她,岂不是自寻其死

”秋桐原与贾琏有旧,过来后如一堆干柴烈火,与贾琏如胶似膝。

她凭借着这些,天天破 口大骂尤二姐,气得尤二姐整天茶饭不思,当时怀着身孕在房中孤寂伤心地哭泣,但又不敢告诉贾琏。

尤二姐原是花雪之人,经不走如此 磨折,渐次黄瘦,得病成疾,不久吞金自杀,王熙凤在这期间,好话说尽,坏事做绝。

与此同时,她又派人杀掉了张华,杀人灭口,绝了 后患,最后她终于彻底除掉了与自已争宠的尤二姐。

这种事只有这不顾“天理人情”,又不信“阴司报应”的“凤辣子”干得出来 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给予诱饵,设下圈套,让他上钩,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双 双自尽 .贾琏偷娶尤二姐让她得知便又”大闹宁国府”,后来也导致尤二姐无地自容,饮恨含金自杀. 王熙凤虽然是如此的劣迹昭著,罪恶累累, 但是人们都无可否认她的聪明才智.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出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也只有她能 东借西挪,应付入不敷出的浩繁开支.她对付贾府的种种弊端及危机心明眼亮,处处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 所以在第五回的判词就写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说明了她的归宿也不会有好 的结果,处于”末世”者,最有才干的人逃脱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红楼梦人物介绍林黛玉2000字

林黛玉是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主角,金陵钗之首,四大家族贾家代贾敏与扬州御史林如海之女,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字颦颦(本无字,宝黛初见时贾宝玉所赠),海棠诗社别号潇湘妃子。

原为太虚幻境中绛珠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灌溉之恩而转世。

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

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林黛玉生得倾城容貌,兼有旷世诗才,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

如今已经成为形容女子多愁善感、多病、身体虚弱、爱哭的代名词。

黛玉的爱情观:最纯,懂她爱她,她要的只是普通的爱情,希望是两个人相爱。

林黛玉为姑苏人氏,五岁时因父做官迁居扬州,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在林黛玉去荣国府前一年被钦点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是开国元勋之后,到林如海的时候,经五世。

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时“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

虽系钟鼎之家,也是书香之族,是一个世代尊奉儒家文化的家族。

林如海四十岁时,林黛玉五岁,本来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但已经于林黛玉4岁时死了,所以只剩黛玉一个。

林黛玉母亲是贾母最小的女儿贾敏,在林黛玉六岁时死去。

[1]黛玉幼时聪明清秀、怯弱多病,自小就与僧道有一些渊源,三岁时,曾有一个癞头和尚要化她出家,在警幻仙姑的册子里也有备案。

但菩萨并不怎么保佑她,年纪轻轻就夭折了。

黛玉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第六十二回写到,探春和袭人谈论起每个月里的生日,袭人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

”又因为当时中国只使用农历,所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

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

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种气质为她性格的形成起了奠基的作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

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知道她天生气质如此,对她也就不过分地苛求了。

这些姐妹们喜欢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妹妹,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

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

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

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林黛玉形象总括林黛玉是个内慧外秀,楚楚动人,惹人怜爱,多愁善感的女性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黛玉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她有着寄人篱下、父母双亡的不幸遭遇,处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贾府的恶劣环境,黛玉的生活正如探春所说,外头看着光鲜,其实十分难熬。

但是她也有着青春少女的活泼热情,并非终日都只在哀愁之中。

人物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一首即是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可叹停机德”一句是说薛宝钗。

意思是薛宝钗有着合乎封建妇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

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喻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堪怜咏絮才”一句是说林黛玉。

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

“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

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

”道韫的哥哥谢朗(“兄子胡儿”)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更形象、贴切,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言语》)。

“玉带林中挂”和“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是说林黛玉。

玉带林倒读即林黛玉。

林黛玉才华出众、性格温柔、相貌美丽,可以比喻为古代富贵公子围在腰间的华丽的玉带。

“树”在古代就经常被用来代指政治派系,“植树”就是培植自己的政治派系意思,“丛林”就是所有地方实力派的总称,“两株枯木”指两支即将消亡的政治派系,一支是以贾母为核心的与皇室真正亲近的政治派系,一支是以王熙凤为代表的以佛教为主要纽带的与皇室打擂台的政治派系。

由于身世原因,林黛玉在两个政治派系之间无依无靠。

成了悬在枯木上的玉带。

“金簪雪里埋”和“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是说薛宝钗。

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

金簪比喻薛宝钗。

在儒家文化里,贤妻良母的品德就像是光耀头面的首饰。

薛宝钗一方面具有这样的品德,另一方面她的身份却属于营造风刀霜剑政治气候的政治派系中的一支,注定不能让她的优良品德得以闪耀光芒,只能让金簪埋在雪堆里。

花签上的谶语“莫怨东风当自嗟”是《梦》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黛玉掣的花签上的诗句,这一句出自宋代欧阳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诗,原文是:“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汉计诚已拙”又作“汉计城已拙”,“明妃去时泪”又作“明妃去是泪”。

3形象剖析编辑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我们可从开篇的“绛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

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丽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

”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艳”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但我们也应该知道,“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林黛玉以自尊掩饰自卑在这里,“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人小看了他去”的自卫。

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

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

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脂砚斋在批这一段时道:“今又到颦儿一段,却又将阿颦天性从骨中一写,方知亦系颦儿正传。

” “天性”云云,就是指这种偏执得令别人有点受不了的自尊。

最受不得别人伤害的黛玉,却最肆无忌惮的 伤害着别人。

然而这位贵族小姐却万万没有想到,冲着周瑞家的这个奴仆发泄,显然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她想得到的却恰恰是失掉的,这个细节无疑是黛玉性格底色的点睛之笔,所以脂砚斋才郑重指出“从骨中一写”。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

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

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

”“这一节还怒得。

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

你安得什么心

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

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他和我玩,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

是这主意不是

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

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与你何干

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第22回)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

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

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

不过我们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她比作戏子。

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其实,对林黛玉来说,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

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

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追求真爱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

对贾宝玉的爱情,是她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

林黛玉不能离开贾宝玉,更不能失去贾宝玉的心。

但是,在初恋阶段,他俩若即若离,互相试探,都不肯把真心掏出来。

尤其是林黛玉,她在对贾宝玉的真心还没有充分了解之前,不肯轻易地流露出自己对贾宝玉的恋情,因为她很自尊自重。

这时的贾宝玉,对纯真圣洁的少女有一种泛爱,对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更有着明显的感情波澜,这使林黛玉无法容忍,她直率地对贾宝玉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给忘了。

”林黛玉的悲剧林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

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林黛玉没有贾宝玉那样乐观自信。

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

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林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

事实是确实有一团不祥的乌云笼罩在宝黛爱情上空,而乌云的制造者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和其儿媳王夫人。

如宝玉的亲信,王夫人就选中了袭人,袭人只是准备作为通房丫头给宝玉的,对宝玉妻妾的要求就更高了,选择自然更加慎重了。

林黛玉性格上的缺陷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

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她以死向黑暗的社会表示强烈的反抗。

至此,她的叛逆性格到了高峰。

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4性格剖析编辑黛玉为何而哭泣作家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还泪说”。

怎样解释这个还泪说的现实基因 《礼记檀弓》曰:“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

”畏而哭之极为常见,为智能低下之哭泣。

爱而哭之则是艺术天才冶炼之洪炉,熔铸建构出无数精妙的文学巨著和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

“创作总根于爱”(鲁迅),林黛玉就是“爱而哭之”的光辉典范。

小说写她自进贾府之后,就和宝玉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亲密无间,“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

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自此,生活的平静打破了,心灵的爱河之水翻起波澜,性格也迅速嬗变。

廿三回写她与宝玉一起阅读《西厢记》,“ 但觉词句惊人,余香满口”,及至听到《牡丹亭》的动人词曲,并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时,更是“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这表明,外界情事的触发,正在这个早慧而又早熟的少女的心弦上跳动着人生的旋律和爱的颤音,使她由青春的觉醒已进入对人生价值和爱情归宿的思考,这思考显然是痛苦的。

等级森严的贾府,寄人篱下的处境,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代表着宗法思想、家族势利和神的意志的“金玉相对”之说,象一座座无形的高山横亘在爱之路上,使她很快意识到环境和自身、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意识到爱的历程的艰难与渺茫,是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的悲哀。

因此,就在这位痴情而又敏感的少女的心理感应上,处处形成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触发点,每次触发都会引起她对现实和自身的省视,引起感情层次的迭加和心理机制的变化,这种触发和变化一次比一次激涨,哭泣也一次比一次悲怆。

“志撼恨而不逞兮,抒中情而属诗”,于是才哭泣吟唱出那些血泪交进的《葬花吟》、《柳絮词》、《风雨词》和《拂琴曲》等等哭泣之作。

“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正是由爱的觉醒而启发了她的人生忧患意识,一种敏锐的失落感袭上心头。

林黛玉黛玉的缺点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黛玉这样一位高洁袅娜的少女也不例外。

她太清高了,本不应该存在于那个污浊的世界上。

她和宝玉的爱太过于柏拉图,而且她对于周围的事物也是完全理想化的。

她没有理解这个世界,也没有看清自己所处的地位。

所以,我觉得她和周围总是有一层隔阂。

正因为如此,她才不能用心地体谅别人,虽然她是善良的。

她的思想行为都远远高出她所处的那个时代,但她的理想与世人不同,又太爱按自己的心意行事,太爱保持高洁的品质,不用心与周围的人搞好关系(从那些丫鬟老婆们的评价就可以看出),所以最后难免落得悲惨的结局。

5相关评说编辑林黛玉和薛宝钗,一个是巡盐御史的女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虽然都已经家道中落);一个追求完美,一个自云守拙;这首诗中同时写了林、薛二人,有的人认为这是体现了“钗黛合一”(“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

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

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脂砚斋第四十二回总批));但也有人认为钗黛合一并不存在,他们认为,钗黛作为矛盾着的双方互为依存,故而在一首诗中并提林薛这两个在思想倾向上彼此对立的人物,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的态度的比较,以显示抑扬褒贬。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世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

要正确评价林黛玉,我以为必须把林黛玉放在她所生活的时代的荧屏上去显影。

不然就始终摆脱不了那个周而复始的被理解又被误解的怪圈。

黛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

字“颦颦”,名号“潇湘妃子”。

潇湘妃子是根据她住的屋子命的名。

林妹妹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更具有绝世的姿容;富有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这些都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红楼梦里各个女儿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黛玉的美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绝世美丽和超凡气质。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赤霞宫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

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

当人们说《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时 ,指的就是在封建专制社会里万千青春少女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共同悲剧。

黛玉之悲也是其中之一。

真正的悲剧总是动人心魄的,因为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

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象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

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

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

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

我今日才算看见了

”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画像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

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

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

她诗思敏捷,咏白海棠时“一挥而就”。

她对贾宝玉说:“你能过目成诵,我就不能一目十行

”的确,林黛玉的聪明在大观园里是有名的。

她善于触景生情,借题发挥。

一次,宝玉看着宝钗雪白的膀子发呆。

这时,“只见黛玉蹬着门槛子,嘴里咬着绢子笑呢。

宝钗道:‘你又禁不得风吹,怎么又站在那风口里

’黛玉道:‘何曾不是在房里来着

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

’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

我也瞧瞧。

’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

’嘴里说着,将手里的绢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

”大观园里有几张利害的“嘴”,如凤姐的“嘴”,贾母的“嘴”,晴雯的“嘴”,尤三姐的“嘴”,林红玉的“嘴”;黛玉则有一张更利害的“嘴”。

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说:“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利害。

”但凤姐等人的“嘴”与黛玉的“嘴”又有文野之分:凤姐多是“世俗取笑”;黛玉则显得典雅俊则。

正如薛宝钗所说:“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市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言为心声,心慧则言巧。

其实,林黛玉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

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

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

香菱学诗,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

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

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

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芥蒂。

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

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

本为情敌,无嫌犹猜。

但在薛宝钗对她坦诚相待,予以开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

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

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

”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

尤其是“娇羞默默同谁诉”一句,最为传神:这既是对海棠神态的描摹,也是自我心灵的独白,她有铭心刻骨之言,但由于环境的压迫和自我封建意识的束缚,就是对同生共命的紫鹃、甚至对知音贾宝玉,也羞于启齿,只有闷在心里,自己熬煎。

这便愈显其孤独、寂寞和痛苦。

她的“柳絮词”,缠绵悱恻,优美感人,语多双关,句句似咏柳絮。

字字实在写已,抒发了她身世的漂泊与对爱情绝望的悲叹与愤慨。

尤其她的“菊花诗”,连咏三首,连中三元,艺压群芳,一举夺魁。

她的诗不仅“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而且写得情景交融,菊人合一,充分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其中“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等句,更写出了这位少女的高洁品格和痛苦灵魂。

此外,像她的《桃花行》、《秋窗风雨夕》、《题帕诗》和《五美吟》等。

都寄寓着深意,诗如其人,感人至深。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非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是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至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等未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可知作者是大有深意的:花的命运也即黛玉的命运。

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

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充满矛盾而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

《葬花辞》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原因正在这里。

“无赖诗魔昏晓侵”,这是她的切身体验。

可以说,如果没有了诗,也就没有了林黛玉。

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

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

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纯真、深挚、坚贞。

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

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

然而,他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家,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

再加上她诗人的气质和悲剧的性格,这种被压抑的燃烧着的爱情,只能用诗和哭来抒发,来倾泄。

赏析黛玉进贾府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