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叶氏祖先的诗句

百家姓叶氏祖先是谁

叶 一、寻根溯祖 1、出自芈姓沈氏,为帝颛顼的后代。

据史书所载,帝颛顼的后裔陆终有一子名季连,赐姓芈。

他的后裔鬻熊很有学问,作过文王的老师。

后成王便追封其曾孙熊绎于荆山(今湖北)一带建立荆国,定国号为楚。

春秋时,楚庄王有一曾孙叫戌,任沈县尹,有称沈尹戌。

其后代就有人以沈为姓。

沈尹戌后来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敬重。

楚昭王十八年战死沙场,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今河南南旧城),称为。

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有功于楚,得封南阳,更获赐为公,后委其事于子,而退休于叶。

其后人便以邑地为姓氏,称为叶氏。

由上可见,沈、叶本为同宗。

是为河南叶氏。

2、据《姓氏考略》所载,在我国古代的所谓南蛮之中,也有以叶为姓的。

如春秋时吴国的叶雄是也。

二、迁徙分布 叶姓始祖沈诸梁,居于春秋时楚国叶地(今河南南),直至终老。

秦代叶淑和,迁至长沙任太守;西汉叶宗,在颍川任太守、骠骑将军;47世叶尤,汉太尉,起于南阳,分为六族;53世叶望,东汉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隐居,后于献帝时渡江徙至居阳县(今当涂县东北);55世叶琚,因任钱塘(今浙江杭州)令而在当地安家,后成为当地望族。

57世分为三支:叶游,徙福建宁府建安县;叶愿,徙河南新安;叶俭,,徙浙江缙云。

77世叶逵,自缙云迁湖州(今属浙江);79世叶刚,徙居江苏苏州;82世叶庄,居于汴梁(今河南开封);85世孙叶大经因元兵大举南下,流寓广东曾井,为叶氏始祖,其子孙散居广东、广西、福建的许多地方。

福建叶氏主要有两支:一为 仙游古濑叶氏。

一为漳州莲溪叶氏。

自清代康熙末年开始,闽、粤叶氏陆续有移居台湾者,后又有不少人徙居海外,叶调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在东汉永建六年(公元131年)曾遣使到中国,建立友好关系。

叶调国人有来中国者,也就以叶为姓。

他们多分布在东汉时南郡边界外。

叶姓一支叶日成迁至今河北南皮县叶三拨,现有15-18世后代,分布于沧州,,大城,保定等地,日成公墓也由后人供奉,尊为河北一带叶姓始祖。

三、郡望堂号 【堂号】 “崇信堂”:宋朝时有翰林学士叶梦得,在朝廷南渡的时候,任江东安抚使,领兵分据江津,使金兵不得渡江。

朝廷升他为观文殿学士,调他担任福建安抚使。

他打败金兵50多次,官至崇信节度使。

叶姓还以南阳为堂号。

【郡望】 南阳郡:战国时秦昭王置郡。

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

相当于现在河南熊耳山以南、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间地。

下邳郡:东汉时改临淮郡置国。

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

南朝宋时改为下邳郡。

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江苏、淮安和清江市。

四、历史名人 叶适:宋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成就。

是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其著述自成一家。

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反对传统的只重农业、轻视工商的政策。

著有《习学记言》、《水心先生文集》等。

叶子奇:明代学者。

反对佛、道思想,著有《草木子》4卷,其中记载元末红巾军起义事迹颇详。

叶兑:元末明初名儒。

他以平民身份向献计,建议北绝察罕,南并张士诚,抚温台,取闽越,都金陵之方略,称一纲三目之天下大计,数年之后,削平天下,其攻取次第略如其计,事如当年诸葛亮隆中对一样。

叶茂才:明朝官吏。

与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并称东林八君子。

叶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1924年加入中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当局扣押,坚贞不屈,写下著名的《囚歌》。

于1946年3月获释。

4月8日由重庆去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0岁。

叶剑英: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

1927年与张太雷等领导了广州起义。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叶飞:(1914-)原名叶启亨,福建省南安县人。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部部长、代书记,福州中心市委书记,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师政治委员。

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团长,江南抗日救国军副指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四军第一师一旅旅长兼旅政治委员,第一师副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苏浙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十兵团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军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福建省省长,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第一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第八、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叶圣陶(1894--196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

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

1917年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他称角直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曾与夏丏尊合作出版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

解放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并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和民进中央主席。

“叶氏族谱”字辈(辈份)

▲叶氏族谱信息: 10040【全国】叶氏宗族全谱不分卷 (清)叶正寿 叶宗诗等总理 叶宗古 叶祖 锦等纂修 清刻本 八册 南京图 注:此书第一册谱南阳世系及梅州世系,后七 册谱蜀中世系。

书中记事至清光绪间。

10041 上海叶氏支谱十卷 (清)叶茂春续修 叶永学编辑 清光绪间钞本 上海文管 10042【江苏武进】毗陵叶氏世谱十二卷 (民国)叶之三等修 民国六年(1917)树滋堂刊本 十四册 美国 10043【江苏无锡】圻里叶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叶春潮 叶浩林等纂修 民国十一年(1922)叶氏点易堂活字本 十二册 江苏苏州市图 10044【江苏无锡】圻里叶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叶春茂 叶关宝等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叶氏点易堂活字本十二册 江苏苏州市图 10045【江苏】江阴东叶家桥叶氏宗谱八卷 (民国)叶秋庭主修 叶企贤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续古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叶绍殷、孔思鲁始 修支谱,此为六修。

10046【江苏苏州】续修吴中叶氏族谱十卷 (清)叶长馥等重修 明万历刻 清康熙修补印本 北图 历史所(钞本) 江苏苏州市图 江苏苏州市博(钞本) 安徽博 10047【江苏苏州】石林叶氏宗谱十二卷 (清)叶兰芬续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木刻本 河北大学(缺卷3-9) 10048【江苏苏州】叶氏宗谱 (清)叶尧蓂等修 清乾嘉间钞本 六册 北图 注:书口题《吴中叶氏族谱》。

10049【江苏苏州】吴中叶氏族谱 (民国)叶以鉴纂 民国叶念祖钞本 一册 浙江图 注:记事止清光绪间。

10050【江苏苏州】叶氏家谱一卷 铅印本 江西师大 注:记事上清光绪三十三年。

10051【江苏苏州】吴中叶氏族谱五集附大湖头北叶 河支谱 (清)叶渟等修 钞本 八册 中央民院 10052【江苏苏州】吴中叶氏族谱不分卷 (清)叶璇辑 钞本 一册 南京博 10053【江苏吴县】洞庭东山叶氏大湖头宗谱不分卷 (清)叶仁鉴修 清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0054【江苏吴县】大湖头北叶河叶氏支谱二卷 (清)叶铨辑 清光绪七年(1881)敦睦堂刻本 二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 10055【江苏吴县】吴中叶氏家谱六十六卷一卷 (清)叶德辉等修 清宣统三年(1911)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历博 上海图 南京大 学 江苏苏州图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师大 苏州大学 四川图 日本 美国 10056【江苏吴江】叶氏略谱不分卷 (清)叶文熙辑 清光绪十年(1884)吴江希古堂钞本 一册 江苏吴江县图 10057【江苏吴江】松陵叶氏之谱不分卷 (清)叶淮 叶兆荣纂修 清光绪十九年叶奎元稿本 一册 江苏苏州市图 10058【浙江馀姚】叶氏宗谱十卷 (清)叶宗灏 叶炜纂修 清道光十五年(1835)继美堂木刻本 四册 河北大学 10059【浙江馀姚】姚江叶氏续谱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叶广洞主修 清同治十年(1871)继美堂活字本 历史所 河北大学 10060【浙江馀桃】姚江叶氏再续谱十四卷首一卷末 一卷 (清)叶金蓉 叶许芬再续修 清宣统三年(1911)木刻本 八册 河北大学 注:扉页作《继美堂叶氏再续谱》。

10061【浙江】馀姚孝义虹桥叶氏宗谱十四卷 (清)叶觐荣撰 清光绪四年(1878)享裕堂刻本 六册 浙江鳔姚梨洲文献馆 10062【浙江】馀姚孝义虹桥叶氏宗谱十四卷 (民国)叶美衔 叶季秀等辑 民国五年(1916)享裕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河北大学 10003【浙江】馀姚马渚叶氏宗谱二十卷首一卷末一 卷 (民国)叶松楹 叶长龄主修 民国十三年(1q24)天秩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吉林大学 10064【浙江馀姚】姚江双雁叶氏宗谱 (民国)叶萌春编辑 民国十七年(1928)继美堂活字本 二册 北图 10065【浙江馀姚】叶氏世谱一卷 清钞本 一册 吉林大学 10066【浙江鄞县】鄞江县慈叶氏宗谱不分卷 (清)吴承宗纂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合敬堂钞本 一册 天一阁 10067【浙江鄞县】叶氏宗谱八卷 (民国)叶安德等主修 华文淙纂修 民国十年(1921)崇本堂活字本 八册 吉林大学 10068【浙江鄞县】鄞东叶公山叶氏宗谱□□卷 (民国)蔡和鉴 叶富松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世卿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3、4) 10069【浙江鄞县】鄞东叶公山叶氏家乘八卷首一卷 (民国)庄崧甫 叶贵本等纂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世卿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 10070【浙江鄞县】鄞古港叶氏西房宗谱十卷 (民国)张琴纂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文德堂木活字本 四册 天一阁 10071【浙江】慈溪鸣鹤叶氏宗谱二十六卷首二卷末 二卷 (清)丁曜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引敬堂木活字本 吉林大学 天一阁 10072【浙江】慈溪石步叶氏宗谱二十四卷 (清)叶方圻 叶长庆等续修 叶景荣 叶方 墀等补修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修二十九年(1903)补 订 天叙堂重修活字本 三十四册 北图 历史所 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 河 北大学 吉林大学 浙江馀姚梨洲文献馆 10073【浙江奉化】叶氏家乘便览 民国二十五年(1936)写本 一册 浙江奉化县文管 10074【浙江泰顺】南阳叶氏家乘一卷 (明)叶文坤重修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本 浙江泰顺县博 10075【浙江绍兴】虞平叶氏合谱二卷 (清)叶存养编辑 清宣统三年(1911)树德堂铅印本 二册 浙江图 10076【浙江诸暨】暨阳叶氏宗谱不分卷 (清)叶春源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百忍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历史所 10077【浙江诸暨】暨阳叶氏宗谱 (民国)叶汉洪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百忍堂刻本 八册 北京大学 10078【浙江上虞】古虞叶氏宗谱三卷 (清)叶云汉纂修 清同治八年(1869)刻本 三册 南开大学 10079【浙江上虞】古虞叶氏宗谱四卷 (民国)叶学道等续修 民国七年(1918)存古堂刊本 三册 南开大学 注:始修於清同治八年,此为二修。

10080【浙江兰溪】淀东叶氏宗谱七册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辑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柏社乡桥头村 10081【浙江兰溪】横圹叶氏宗谱四卷 清道光九年(182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10082【浙江】兰溪叶氏宗谱六卷 民国八年(1919)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亦溪乡姓叶村 10083【浙江兰溪】南阳叶氏宗谱 民国十五年(1926)修刻本 浙江兰溪县文管(存十九册) 10084【浙江】兰溪叶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叶蕴章纂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游埠区下叶村 10085【浙江兰溪】杨圹东坂叶氏宗谱十卷 (民国)叶渭清重纂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 10086【浙江兰溪】叶氏宗谱三卷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杨塘乡 10087【浙江】金华天锺湖叶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 (清)叶帝佐纂修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活字本 十五册 北图 10088【浙江东阳】藤塘叶氏宗谱 清乾隆间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怀备乡(存二册) 10089【浙江东阳】藤塘叶氏宗谱四卷 清咸丰间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怀备乡 10090【浙江东阳】藤塘叶氏宗谱 清光绪间木活字本 存二册 浙江东阳县怀伦乡 10091【浙江东阳】清塘叶氏宗谱□□卷 (清)叶兆阳纂 清同治八年(1869)重修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县档(存一卷) 10092【浙江衢州】三衢仁德叶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叶赤山等重修 清光绪木活字本 九册 浙江衢州市文管 10093【浙江常山】南阳叶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湖东乡叶家村 10094【浙江常山】南阳叶氏宗谱六卷 (民国)叶枝俊统修 民国二十年(1931)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湖东乡叶家村 浙江常山县 何家乡璩家村 注:叶士麟首修於清道光五年 10095【浙江常山】定阳叶氏宗谱四卷 (民国)徐燮续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狮子口乡占家山村 10096【浙江常山】石门叶氏宗谱四卷 钞本 北图 浙江常山县龙尧乡常周村 10097【浙江宁波】蛟川沈郎桥叶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末一卷 (清)陈予龄纂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永思堂活字本 三册 历史所 注:清光绪十七年(1891)叶成忠始修,是为二修。

河北大学 10099【浙江】临海大石堠山叶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清)叶书修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 10100【浙江】临侮大石缑山叶氏宗谱三十五卷 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 注:首修於明洪武三十一年。

10101【浙江】天台蓝田叶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叶和哲重修 叶福民编辑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八册 浙江图 10102【浙江遂昌】叶氏宗谱十二卷 民国三十六年(1947)刻本 浙江遂昌县大柘乡徐坞头村 10103【浙江遂昌】叶氏宗谱 民国三十年(1941)刊本 浙江遂昌县蔡源乡大柯乡 10104【浙江遂昌】独山叶氏宗谱 民国间刊本 浙江遂昌县柘岱口乡坳头村 10105【浙江遂昌】叶氏宗谱 民国间本 浙江遂昌县柘岱口乡岙头村 10106【浙江遂昌】叶氏宗谱 浙江遂昌县马头乡 10107【浙江松阳】括松大岭脚南阳叶氏宗谱不分卷 (清)叶茂敬主修 清道光四年(1824)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交塘乡大岭脚村 10108【浙江松阳】耐性桥叶氏宗谱二卷 (清)叶锡振主修 清同治十年(1871)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水南乡寺口村 10109【浙江松阳】耐性桥叶氏宗谱三卷 (民国)叶起亮主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水南乡寺口村 10110【浙江松阳】珠岱落梯岭叶氏宗谱三卷 (清)潘东淮撰序 清光绪十年(1884)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樟溪乡徐山村 10111【浙江松阳】玉岩叶氏宗谱八卷 (民国)叶济人等主修 民国九年(1920)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玉岩镇 10112【浙江松阳】厦田叶氏宗谱八卷 (民国)叶丰盈主修 民国十一年(1922)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古市镇 10113【浙江松阳】横坑叶氏宗谱二卷 (民国)叶开骈 叶开驰等重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斋坛乡上坌村 10114【浙江松阳】叶氏家谱十五卷 (民国)黄八玮序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古市镇 10115【浙江松阳】项弄叶氏宗谱 (民国)叶嘉铨主修 民国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浙江松阳县阳溪乡项弄村 10116【浙江松阳】括松白麻山南阳叶氏宗谱 浙江松阳县交塘乡白麻山村 10117【浙江】武林叶氏宗谱 (清)叶庆镕续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写本 一册 日本 美国 注:一名《钱唐惠堡鼎叶氏家谱》。

10118【安徽休宁】叶氏续谱不分卷 (明)叶伯清 叶大用纂修 明天顺六年(1462)家刻本 一册 北图 10119【安徽休宁】陪郭叶氏世谱四卷附录三卷 (明)叶志道纂修 明弘治十一年(1498)家刻本 二册 北图 10120【安徽】休宁叶祈叶氏支谱 (清)叶道莹纂 清光绪十八年(1892)钞本 一册 北图 10121【安徽歙县】叶氏宗谱 (明)叶天爵辑编 明嘉靖十年(1531)刻本 四册 北图 安徽博 10122【安徽歙县】兰田叶氏宗谱不分卷 明嘉靖间修 钞本 一册 安徽博 10123【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谱 (清)叶以英等编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8)刊本 七册 浙江图 10124【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宗谱 (清)叶希明辑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石印本 十册 美国 10125【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七卷 (民国)叶稀明辑 民国十四年(1925)铅本 十册 浙江图 云南图 日本 美国 10126【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不分卷 (民国)叶为铭录 稿本 上册 上海图 10127【安徽歙县】叶氏宗祠祭簿 写本 一册 安徽博 10128【安徽】黟县南屏叶氏族谱八卷 (清)叶有广 叶邦光修 清嘉庆十七年(1812)木刻本 四册 北图 北京师大 河北大学 安徽图 安徽博 10129【安徽】黟县叶氏世系表不分卷 钞本 一册 安徽博 注:记事年代断至清光绪间。

10130【安徽桐城】南阳叶氏宗谱四十八卷 (清)叶鸿业等重修 清光绪十七年(1891)活字本 十册 南京图 日本 美国 10131【安徽桐城】叶氏宗谱十卷 (清)叶宗傅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青枝堂重刻本 十册 河北大学 10132【安徽怀宁】大缘叶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叶春笙等修 清嘉庆十三年(1808)开端堂刊本 六册 美国 10133【安徽怀宁】大缘叶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叶湘等修 清同治六年(1867)开端堂刊本 十册 美国 10134【安徽怀宁

祖籍江西叶氏是那一支

叶氏一族在哪布

叶姓,中国之一,源自芈姓,为其远祖,公沈诸梁为始祖。

望出南阳、下邳,堂号有下邳堂、梅州堂、辽东堂、南阳堂等。

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江苏、江西、四川、安徽、湖南、湖北、广西、河南和河北等地。

在宋人编撰的《百家姓》中排名第257位。

2022年11月,根据第六次中国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公安部对全国户籍人口的统计数据,叶姓人口总数为中国全国188位。

具体分布:● 广西昭平叶氏。

叶梦蕃,字郁,生于北宋年间,祖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宋徽宗、钦宗年间登科探花,曾任山西学政,三年政满,业绩显赫,后定居南雄保昌县,为南雄始祖。

清乾隆五十三年,叶梦蕃之22世孙振开、振伦和振玉三胞兄偕子侄9人,自广东揭阳(今揭西)河婆约湖田上坝塘肚寨首迁樟木林。

● 浙江叶氏。

余姚的叶氏就是南宋大臣叶梦得的后裔由湖州迁入的。

但其中有一支是北宋大臣叶祖洽的后裔,是由福建迁入浙江奉化,再入余姚的。

松江叶氏是在元朝由杭州迁入的。

淳安叶氏为南宋大臣叶义问的后裔,由寿昌迁入。

金华叶氏是在明初由松阳迁入的。

东阳象山叶氏是从松阳迁入的。

东阳龙溪叶氏是淳安县迁入的。

浦江叶氏是在明朝从金华迁入的。

镇海叶氏是在明朝由慈溪迁入的。

龙游叶氏,始祖叶玖,南宋时自新安迁龙游八石,清顺治间(公元1644~1661年)始迁祖善贵再迁邑之鏸北湖都山里。

浙江的叶氏也有向省外发展的,如乌裎的叶氏就迁徙到了无锡、安徽、江苏等地。

[● 广东叶氏。

广东叶氏遵叶大经为始祖。

自从叶大经定居梅州之后,不断地向本省境内的其他地区以及周围的江西、福建等省,乃至四川迁徙。

部分叶氏在唐朝时期逃避战争迁居到湛江廉江一带,湛江廉江东涌村为最大的叶氏村庄。

广东叶氏另外一支来自福建,为宋朝宰相叶颐后裔。

台山叶氏称叶颐居南海大圃而不归闽,遂为广东叶氏之始祖。

广州市永汉北路(今广州北京北路)曾有“清介书院”,就是叶颐后人为纪念叶颐而修建的。

其后裔主要分布在南海、新会、花县、鹤山、番禺、惠阳、东莞、龙岗、陆丰、海丰等地。

● 安徽叶氏。

安徽歙县《新州叶氏家乘》:叶望五世孙硕,迁新安歙县。

休宁陪郭《叶氏世谱》称其始迁祖叶尚或,南唐时自湖州苕溪迁休宁陪郭。

太平(今安徽当涂)、歙县叶氏为叶梦得后裔。

桐城叶氏是自婺源(今江西婺源)辗转迁入的。

黟县叶氏迁自祁门(今属安徽)。

● 江苏叶氏。

江苏无锡叶氏为叶清臣后裔,自浙江迁入。

扬州、镇江叶氏为叶梦得后裔,是由安徽徽州迁扬州,再迁镇江的。

武进、江阴叶氏为叶颐后裔,自福建迁入。

宜春叶氏是从江西萍乡迁入的。

泰州叶氏由苏州迁入,居于泰兴老叶,后又迁出一支至兴化市张郭镇。

宿迁叶姓是江苏苏州迁入。

● 上海叶氏。

青浦叶氏是由江苏吴江迁来的。

● 湖南叶氏。

叶大经之后,有迁至湖南的长沙、宁化、善化、益阳等地的。

浏阳叶氏有的是从江西迁入的。

平江叶氏是自蒲圻(今湖北嘉鱼)迁入的。

宁乡、湘潭、浏阳叶氏多是由长沙迁入的。

● 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凌云叶氏。

凌云叶氏发源地福建省泉州南安市眉山乡高田村。

自叶迅迁居南安繁衍至今,后裔辐射海内外有十几个国家,据统计至今已发展约五十多万人。

● 台湾叶氏。

明末清初之际渡海入台的叶氏族人,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已在台湾发展成为庞大的家族。

据台湾文献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叶氏为台湾的二十大姓之一,约有30余万人。

1953-1954年间,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对台北、基隆、台中、台南、高雄五市,阳明山一特别区,及台北、宜兰、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台南、屏东、花莲、澎湖十一县所作的调查表明,除桃园、云林、台东、高雄四县外,全省828804户居民中,有叶氏19013户。

占户数的1.32%,居全省737个姓氏的第二十位。

● 海外叶氏。

据《高丽史》、《高丽史节要》等史书记载,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有叶德宠等人前往高丽从事贸易活动,并有叶氏族人在高丽定居下来,如叶盛,生卒年不详,通晓音律,后定居高丽,将宋音乐传至高丽。

叶氏族人大批移居海外是在明清之际。

如福建南安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社坛叶氏族谱》中就载有族人一百三十八名前往东南亚的吉隆坡、槟榔屿、吕宋等地谋生;福建德化县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国宝叶氏族谱》中记载有四十六人移居东南亚;福建晋江民国年间《东石世美叶氏家谱》中记有十六人前往东南亚。

叶氏族人侨居海外大部在南洋,新加坡、菲律宾、马来亚、印尼、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等地都有叶氏族人定居。

到目前为止,除大陆、台湾以外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叶氏族人的足迹。

2022年,叶姓经历了数千年的繁衍,此时已是足迹遍天下了。

尤以福建、台湾、广东、江苏、江西等地人数最多,分布最密集。

海外则依然以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最多,叶姓华人,已经遍布全球很多地方。

儋州人的祖先是哪的

儋州话是粤语个屁啊,儋州话:一种语言两套读音,更像是闽语粤语客家话官话的混合体,把儋州话归入粤语简直是天大的忽悠,儋州话和粤语天差地别只是有个别像粤语而已,不信你自己去听听吧儋州曾氏等来源于福建晋江查考历史,儋州土著居民为黎族,汉族早期移民为符、黎二姓;五季之末,羊、杜、曹、陈、张、王、许、谢、黄、吴、赵、唐十二姓相继迁儋,或以仕隐,或以戍谪,或以逃难。

五季之末,为梁唐晋汉周期间。

早期移民,土著讲俚话,十四姓汉人,从谱谍所载,多从福建莆田、晋江、泉州等地迁儋,按说应讲闽南话,被地方统一接受的语言尚未形成。

到梁大同中,南北朝冼太夫人平定儋州,梁陈隋三代,儋州地区的大小官吏,均由冼太夫人的夫君冯宝从南北朝高州、梧州两府调来,他们带来的当地语言体系,经过和本地流行语言的结合,到唐代时形成了儋州话。

南北朝那时没粤语,粤语人的族谱所载是南宋末年的江西,福建西部等移民,经过南雄珠玑巷。

儋州话流行于儋州中北部地区,又称海边话或乡话,使用人口约有50万—60万,“是本岛汉语中仅次于琼文话(海南话)的一种方言”。

(梁猷刚著《广东省海南岛汉语方言的分类》) 据学者研究,汉族早期移民为多从福建莆田、晋江、泉州等地迁儋,讲闽南话,但此时被地方统一接受的语言尚未形成。

至南北朝时期冼太夫人平定儋州,儋州地区官吏大部分由冼太夫人从高州、梧州两府调来经过和本地语言的结合,到唐代时形成了儋州话。

据民国《儋州志》记载,“外人来儋,惟高梧人为先且多,故其言传遍乡间。

”又,儋州话“乃高州、梧州传来,故今声调颇异,而与高梧人言通”。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丁邦新认为,儋州话形成于宋代以前,最接近古代汉语,可以说与古汉语相通。

不过,操儋州话者若吟诗作对,不直接用儋州话,而是借用“字音”的读法来检验其平仄得失。

“字音”,儋州人称之为“字眼”,与之相对,儋州话被称为“口语”。

“新中国成立以前,操儋州话的人,读书要皆习口语和字音。

”今年64岁的儋州文人谢有造告诉记者,他小时候读私塾时,老师教书都是用字音,“口语与字眼在平仄上不一样,口语平声、字眼仄声,口语仄声、字眼平声,不会字眼就不会吟诗作对。

”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欧阳觉亚认为,由于古儋县是古时官员和文人学士流放的地方,他们来到儋县后,给当地人民传播了中原的文化,教当地人识字。

因此,儋县地区通行一种读书音,即汉字的读音。

这是一套古官话的读音,属汉语北方方言。

读书音和口语并行不悖。

叶氏祖先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