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句关于孟子的名言:德治篇
15句关于孟子的名言:德治篇(怎样以德服人)孟子的名言精选之:德治篇(原文及翻译)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第四代弟子。
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批驳杨朱、墨翟。
孟子一生名言无数,下面精选孟子经典名言供广大孟子爱好者欣赏。
(梁襄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梁惠王上)【译文】 “(梁襄王)突然向我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得到安定
’我回答说:‘天下统一就会安定。
’他又问:‘谁能够统一天下呢
’我回答说:‘不喜欢虐杀人民的国君,就能够统一天下。
’他又问:‘那谁会来归服他呢
’我回答说:‘普天之下的人民没有不会归服的。
’”【原文】孟子曰 :“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
是则同。
”(公孙丑上)【译文】 ( 孟子说)如果取得方圆百里的土地,并且(由他们来)统治这里,他们都能够使各国诸侯来朝见、统一天下;要他们去做一件不道义的事、杀死一个无罪的人而换取天下,他们都不会去做的。
这就是他们相同的地方。
更多孟子的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原文】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译文】 (孟子说:)采用强力去压服别人的,不能让别人心悦诚服,他们只是力量不够而已;运用仁德去使别人自愿归顺的,他们就会心悦诚服地追随你。
【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公孙丑下)【译文】 孟子说: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
三里见方的内城,七里见方的外城,敌人包围并攻打它但不能取得胜利。
但是仍然包围并攻打它,那一定是得到了合乎天时的战机;如果仍然不能战胜的话,那就是这个战机不及地形更为有利。
城墙并不是不高大,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盔甲并不是不坚硬锋利,备用的军粮也不是不充足;守军弃城逃走,那是因为地形虽有利但不如人心一致更有力呀。
【原文】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公孙丑下)【译文】 孟子说“……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也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戚朋友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民都会归顺他。
用天下人民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亲戚朋友都背叛的人,那么,君子要么不打仗,打仗一定会取得胜利。
”(【原文】孟子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滕文公上)【译文】 (孟子)说:“各种货物质量不一样,这是事物的本性;有的相差十倍到百倍,有的相差千倍甚至万倍。
您硬要卖相同的价钱,这是要搅乱天下啊。
让粗糙的鞋子和精美的鞋子卖相同的价钱,人家怎么会做这种蠢事呢
按照许先生的道理,那等于是带着大家都去做虚伪的人呀,还怎么能够治理好国家呢
”(【原文】孟子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城墙不坚固,军备不充足,这不算国家的灾难;田野土地不开发,货物财产聚敛不多,这也不是国家的祸害;国君不讲礼义,人民缺少教育,盗贼乱民多起来,亡国的日子就不远了。
【原文】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一正君而国定矣。
”(离娄上)【译文】 孟子说:“君主用人有不当不必于指责,君主行政有不当也不必过于非议;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想上的错误。
君主如果讲仁爱,人民没有不仁爱的;君主如果讲道义,人民没有不道义的;君主如果端正,人民没有不端正的。
国君一旦端正国家也就会安定了。
”【原文】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君主无辜地滥杀士人,那么卿大夫就可离开这个国家;君主无辜地杀害人民,那么士人就可以移居别处。
”【原文】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拿自己的德行去制服别人,这就不可能使别人心服;拿自己的德行去教育别人,这就能使天下人民信服。
天下人民内心不服而能够统一天下的事,是决不会有的。
” 更多孟子的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原文】孟子曰 :“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汤执中,立贤无方。
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大禹不喜欢饮美酒却喜欢听人家有益的话。
商汤坚持中庸之道,但举荐贤能却不拘常规。
周文王看待人民,好象他们受了伤一样关心,按道理在做却向没看见一样还要努力。
周武王不侮慢身边的臣属,也不忘怀派到外地的臣属。
周公旦希望同时学习夏、商、周的君王,用以实践禹、汤、文、武四位君主的事业;遇到和他们做法不相符的地方,就抬着头认真思考,日夜不停地推敲;偶然之间想通了,(唯恐忘记)就坐着等待天亮去实行。
”【原文】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离娄下)【译文】 孟子说:大禹觉得天下那些被洪水淹没的人,就向是自己推他们下水去的;稷觉得天下那些挨饿的人,就向是自己使他们挨饿一样,所以他们对拯救人民如此急迫。
【原文】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尽心上)【译文】 孟子说:“仁厚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那样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获得民心。
良好的政治,人民敬畏它;良好的教育,人民喜爱它。
良好的政治获得人民的财产,良好的教育获得人民的心。
”【原文】孟子曰:“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尽心下)【译文】 孟子说:“平时注意积累财富的人到荒年就不会窘迫,平时注意修养道德的人到乱世也不会感到迷惑。
”【原文】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尽心下)【译文】 孟子说:“诸侯应珍视的三件宝贝是:土地,人民,国家政务。
如果去重视珍珠宝玉,灾祸就会降临到他身上。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名言 翻译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u)。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
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
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4)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7)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8)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9)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 『孟子语录』★经典全收录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
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译文】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
(2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26)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译文】破坏仁爱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
这样的人,我们就叫作他“独夫”。
我只听说周武王诛杀了独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2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28)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译文】尊重有道德的人,使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
(2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译文】百姓最为重要的,代表国家的土谷之神为次,君主是最为轻的。
《孟子》名言12则
(1)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曲尺,就不能正确地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8)惟仁者宜在高位。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
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10)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1)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nǔ)。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2)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孟子》中将君王,国家和百姓的轻重做比较的一句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引用。
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孔子与孟子关于坚持的名言
孔子:▲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丘《论语·学而》 欲速而不达。
——孔丘《论语》孟子:..进锐退速。
——孟珂《孟子》
孟子的战争名言一句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