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的名言名句大全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 3.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
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
——陶行知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李贽 6.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
——爱因斯坦 7.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
——乌申斯基 8.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乌申斯基
教师格言大全。
教育篇: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4、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她们并不是小孩子。
5、我们应该反思,也许你并没有把学生看透,可他们却把你看透了。
6、学生渴望的不是偏爱,而是公平、公正;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会给他留下永远不能消除的阴影,甚至在他的同学中,他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7、 我们常常过于看重管理的权威,却往往忽略了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
8、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教育的伟大、神圣在此,教育的艰难也在此.9、如果把考试紧紧定位在评定优劣上,考试就必然成为一个教育的怪胎。
10、什么时候孩子们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11、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12、教育学其实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也应该是人人首先应该认知的学问。
13、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14、每一位教师、每一个成人,都应该蹲下身来和孩子说话。
教育改革篇:1、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2、“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这一论点呈现了
有关教师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师说》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关汉卿3、为学莫重于尊师。
——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4、君子隆师而亲友。
——《荀子修身》5、疾学在于尊师。
——《吕氏春秋劝学》6、事师之犹事父也。
——《吕氏春秋劝学》7、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吕氏春秋劝学》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
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们求教。
隆礼尊崇礼义。
——《荀子劝学》9、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
——晋葛洪《勤求》10、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荀子大略》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12、片言之赐皆事师也。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13、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14、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李觏《广潜书》15、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长大,又使树枝上挂满丰富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16、您给了我们一杆生活的尺,让我们自己天天往丈量;您给了我们一面模范行为的镜子,让我们处处有学习的榜样。
17、您的教师生涯,有无数骄傲和幸福的回忆,但您把它们收躲在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
18、假如我是诗人,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写下诗篇,赞美大海的辽阔和深远。
并把它献给您--我的胸怀博大,知识精深的老师。
关于教师的名言名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唐。
韩愈 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人圣人,其也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古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日师日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庚。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聘。
郯子之陡,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之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比,如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