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描写一家人幸福状态的句子

怎样形容一家人的幸福

天伦之乐、 和睦相处、 其乐融融、 举案齐眉、 夫唱妇随、 和气致祥、 相敬如宾、 宜室宜家、 伯埙仲篪、 讲信修睦、 笙磬同音、 安居乐业

华老栓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家人的词语有:相亲相伯埙仲篪、天伦之乐肉至亲、其乐融融。

1、相亲相爱拼xiāng qīn xiāng ài释义: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引证:明·王世贞《鸣凤记·拜谒忠灵》:“与严家大相自幼往往来来,嘻嘻哈哈,同眠同坐,相亲相爱,就是一个人相交,不放下怀。

”2、伯埙仲篪拼音:bó xūn zhòng chí释义:指埙篪合奏,乐音和谐。

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引证:周代-无名氏《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译文:想当初老兄你悠悠吹陶埙,愚弟我为你伴和声吹竹箎。

3、天伦之乐拼音:tiān lún zhī lè释义: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之间的家庭乐趣,天伦原指兄弟这种天然的伦理次序亲属关系,后指老一辈和小一辈有血缘亲属关系。

引证: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译文: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4、骨肉至亲拼音:gǔ ròu zhì qīn释义:指关系最密切的亲属。

引证: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鲜卑传》:“不如还我,我与汝是骨肉至亲,岂与仇等。

”译文:不如还给我,我与你是关系最密切的,怎么会成为仇人。

5、其乐融融拼音:qí lè róng róng释义:形容十分欢乐、和睦。

引证: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译文:庄公进入隧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里和乐自得

假如我是一名安全员作文怎么写

安全在我心中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生命得到保证,身体免于伤害,财产免于损失.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安全就是效益.我们肩负着国家的财产、职工的安全.血的教训,时时刻刻印在我心中.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就是要时刻把人民和职工的安危放在心上.“安全在我心中”就是要做到“人人事事保安全”. 人人事事保安全,关键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作为一名安全员,就更应该用——颗赤诚的心,去维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用安全的规章制度和周到的服务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以辛勤的工作,为企业的大船护航.应该做到: 一,端正自己的思想作风.有“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从严要求,敢抓敢管,大胆揭露矛盾,果断解决问题;在严格执法的同时热情服务,公正清廉,在安全管理以及检查过程中始终要体现公平、公正、赏罚分明;要不断创新,注重与时俱进,完善自我,增加安全管理的超前性. 二,熟练掌握安全专业知识,才能预知危险、分析和控制危险,同时,还必须掌握和熟悉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以便在安全管理和监督工作中做到依法监督、按章指挥. 三,要有系统的管理理论,提高安全管理业务水平,促进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 四,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做到“三心两意”,即工作上的“专心、细心、耐心”,思想上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时刻紧绷安全之弦,发现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把事故扼杀 在萌芽状态. 人人事事保安全,还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安全责任制的落实.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领导要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证安全生产各项制度、措施的贯彻落实,支持安全监督,维护安全员的权威,控制和杜绝事故生. 人人事事保安全,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只有把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技术能力提高了,才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 “我应安全”、 “我能安全”、 “我懂安全”,这是安全意识的飞跃,这种飞跃只有通过经常的反复的安全再教育. 人人事事保安全,采用科学管理手段,通过危险源的辨识,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再进行重大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为了贯彻我国《安全生产法》和执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必须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动手,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只要安全在我们心中,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让我们共同努力,心存安全,在建起一幢幢高楼的同时,也建起一座座平安的丰碑. 安全,连着我和你,它在我心中,在你心中,在大家的心中. 朋友,当你筹划着新的一天工作生活时,是否想到了安全? 当您悠然自得地在易燃场所品尝香烟时可曾想到,您随手丢掉烟蒂的同时也丢下了一颗燃烧弹. 当您在学习公司有关安全的规章规程时,您是否想到,她是用血的教训凝成的,她将指导我们不再是灾难重演. 当你对别人提醒与忠告不以为然时,你又怎能想到,一时的疏忽,一次小小的失误都将给每个人带来痛苦,给家庭蒙上阴影,给社会带来负担,给国家造成损失. 人们热爱生命,因为她能让人领略到幸福与温情,尤其对于默默坚守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生命就更显得格外的珍贵,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一个个血淋淋的事故致使摧毁一个个不在完整的家的时侯,酸涩在眼,刺痛在心,这一切使我们不仅呐喊:“是什么带来了这不幸的灾难?” 记得那是1997年12月25日,一位年仅28岁的纺织女工在工作中因麻痹大意违章操作而是她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是同事们怎么也不能相信,刚刚还在说笑的她怎么就突然消失了呢? 死者死矣,然而却给生者们留下了巨大的悲痛,她去了,留下了她哭天喊地的父母亲人,年迈的老母亲饱尝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她去了,没来得及跟她朝夕相伴的丈夫话别,没来得及在看一眼她那尚在敖敖待哺的娇儿!她去了,使她的家庭宛如“花红时,朝来寒雨晚来风"的侵袭一般而支离破碎,最为可怜的还数她刚满一岁的孩子,这个幼小的生命刚刚降临人是便失去了人类最伟大的母爱,但是她需要母亲那温暖的胸怀,她需要母亲那甘甜的乳汁,她需要母亲那慈爱的微笑,她更需要母亲那可包容一切的爱子之心,她把对母亲的千万种思念化为无尽的哭声,在冬季的寒风中被送得很远很远 ……..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频繁的安全事故能使任何一家企业走向衰败与死亡.每天我们都能从各种媒体报道甚至于自己的身边看到各种安全事故给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的损失与痛苦,但从事故分析结果上来看,我们却又总能见到这样的事实:那伤人性命,吞噬财产的熊熊烈火可能就是那个忘记掐灭的烟头,而那从高空坠落的作业人员则往往是因为安全带的疏忽.安全与危险只是一瞬间,安全来不得半点麻痹与放松,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有回来的时候. 朋友们:让我们牢牢记住吧!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幸福寄希望于安全,安全又给予我们无限美好的幸福,让我们牢记安全,时刻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之中享受安全幸福的乐趣,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够携手共进:“为了公司的生产,为了个人的安全,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爱人的牵挂,为了儿女的祝愿,请紧绷安全这根弦,真正做到“安全在我心中,生命在我手中”. 安全在我心 我们热爱太阳,是因为它无私的奉献给我们光和热,驱散乌云,为我们提供一个生存必须的朗朗乾坤;我们爱戴煤矿工人,是因为他们是“火神”,是“太阳之子”,履行着母亲一样的义务. 煤矿工人,他们牺牲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阳光,钻到地层深处,为我们取出光和热,他们本应该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和荣耀,然而由于种种不安全因素,他们亲人的心头常常被事故的阴影笼罩着. 我们呼吁安全,我们更需要安全.安全是什么?太平顺利为“安”,无缺无憾为“全”.安全,它蕴涵在恋人脉脉含情的话语中,妻子温柔的笑脸上,儿女依依的期待中,母亲虔诚的祈祷里,它是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一种期盼,它是来自生命最本能,最真切的呼唤! 今天,当我们坐在这里重温安全生产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那些由于一时疏忽而酿成的大错,那些由于一时渎职而造成的终生遗憾,那些事留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太深了… 让我们的思绪回到2004年的春天,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个个熟悉的身影,在那个春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们,都曾经是我们可爱的工友,然而却走得那样匆忙.鲜花,遮不住他们痛苦的遗容;哀乐,压不住亲人嘶哑的呼喊!那一个个矫健的身影早已化成追忆的幻觉,他们年轻的,骤然熄灭的灵魂,把亲情,友情和爱情化作滴血的绝望堵在每一个活人的胸口! 逝者已去,留给我们的是无言的悲痛与沉重的思考!今天的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化悲痛为力量!变教训为经验!团结一致,上下同心,共同开创煤电公司安全生产新的局面. 现任葛店矿矿长的刘军同志,自担任矿长以来,他一直就把安全工作放在其他各项工作的首位.对待安全工作他严考核、严落实、严管理,运用严格地工作作风打造了葛店矿安全生产之堤!在他的带领下,葛店矿不仅实现了安全生产年,杜绝了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而且,还形成了葛店矿特有的安全生产文化. 还有新庄矿采三队采煤班班长黄文栋,几年来,他一直就和班里的同志奋战在采煤第一线,他所带领的班组连续两年被公司评为“先进班组”,这主要归公于他对安全工作的严抓善管上.他贯彻规程不马虎,狠抓“三违”不手软.一次,一位平时和他关系不错的老工人为了赶产量,没有为支柱二次注液就开始攉煤.黄文栋知道后,坚决阻止了这种行为,要求他必须先注液后工作,老工人不服,二人吵了起来,一怒之下老工人扔下工具扬长而去.为了让老工人接受教育,也为了改掉他平时干活急燥的毛病,下班后黄文栋亲自来到老工人家里,与他讨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设身处地分析了违章作业的危害性,老工人被深深地打动了,他不仅改掉干活急燥的毛病,而且还成为班里的义务安全宣传员. 这就是我们的企业,在我们的企业中像这类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就是我们优秀的领导班子,他们,把安全看作职工的生命,把安全看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把安全深深地植入每一个员工的心中. 安全,对于神火职工意味着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更意味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安康,安全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起点. 你听,责任重于泰山的谆谆教诲声犹震耳! 你看,从车间到科室,所有的人员正在自己的岗位上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工作着,我坚信有了上级的正确领导,有了我们在安全方面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有一支团结拼搏,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我们的企业一定会再创安全生产新的局面! 安全是火,点燃了生命之灯! 安全是灯,照亮了生命之路! 安全是路,引导着生命走向新的辉煌!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必须珍惜它,必须珍惜你所拥有的美好…… 不知道为什么,走在繁华的城市街道,望着那鳞次栉比的高楼,直插云霄的大厦,车水马龙的绿色大道,看着与我擦肩而过匆匆来往的行人,我不禁感叹:这个世纪已经是如此的繁荣而昌盛,脚步是如此的飞快而又不肯有一丝一毫的停留…… 可是,每当我听见那刺耳尖锐的刹车声,那鲜红恐怖的血色,那…… 我又开始颤抖:在这美丽而七彩的生活画卷中,你是否察觉,正有一个“黑色幽灵”悄悄地趁虚而入,悄悄地潜伏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之中,静静而又残酷地打破这这个平静而又美满的社会…… 是个灿烂的下午吧!阳光迷离地倾洒在整个大地,城市依旧是这样的繁忙,即使是这样美丽而动人的午后,因为人们都在盘算着属于自己的事情吧…… 就是在这样的午后,在三叉路口,一辆红色的小轿车疯狂野性地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着……一个20出头,蛮“靓”的“后生仔”倾斜着身子摇坐在驾驶室内,一手把着方向盘,一手拿着手机,似乎正谈笑风生地说着什么吧……红灯亮了,小轿车还一如既往地向前奔着.刹那间,“黑色幽灵”摇身一变,一辆载着满满地西瓜的货车稳稳地向轿车急速地驶去.“砰”的一声巨响,世界在这一瞬间寂静了…… 血弥漫在空中,周围的是一声声尖叫,换来的是亲人无数的痛苦和泪水,以及自己的生命…… 西瓜滚落一地,一幅惨不忍睹的悲剧发生了……“黑色幽灵”嘿嘿地冷笑了几声,冷漠地瞄了一眼血~~~~~~化作一股黑烟飞身离去…… 同样的城市,同样的下场,同样的悲剧与痛苦,不同的只是流血的人. 杂乱的马路边,一幢五层楼房规模初成,一大堆的石头瓦砾,就这样随意的霸占了三分之一的路面.远方,一个头发随着风而飞扬的的年轻小伙子骑着摩托车,潇洒而悠闲地带着两个少女疾驰而来.“黑色幽灵”忽然瞅见了,鬼计又一次萌生在它的心头,它化成一 阵狂风,狠狠地对那摩托车使了使劲,终于摩托车晃悠地把握不住,一头栽向那个高大地石堆…… 殷红的鲜血汩汩流出,染红了大地,染红了一片瓦砾……一幕人仰马翻的惨剧又发生了……“ 黑色幽灵”远远地遥望着它的杰作,得意地摇了摇身子,嘴角微微地浮现出一个邪恶地笑容,在一阵阵哭喊声中它狂笑着带这3条灿烂青春的生命悠悠地离开了…… 夕阳眷恋着吻别了充满了魅力的城市,在远处的山边朦胧地沉睡了…… 远方,传来了一阵清脆悦耳的歌声.哦~~原来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啊!瞧瞧他,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唱着富有动感节奏的音乐悠然而来.真是一个拥有着快乐心情的少年啊!他一会儿在马路上跳“S”舞,一会儿来个单放手,一会儿又摇头晃脑地东瞅瞅西看看……“黑色幽灵”怜惜地望着这个活泼动人的孩子,似乎是觉得这孩子实在太可爱了吧,它贪婪地咽了咽口水,似乎它是想要决心捉弄孩子一下,于是“鬼点子”又上来了.它摇身一变,一个满头白发、拄着拐仗的老头儿在路边颤巍巍地走着.少年毫不提防路边猛然冒出个老爷爷,心慌之下,一个急刹车,却又把握不住,连车带人摔倒在地上,歌声瞬间成了令人心碎的呻吟…… 人的生命永远只有一次,失去,你就将不再拥有…… 让我们一起来呼吁吧! 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再让交通事故夺取一条条无辜美丽的生命……让血一次次沾染美丽的世界……所以,在路上时,无论你是开车还是坐车,请都深深铭记:你的生命不单单只属于你自己一个人,你的生命更深深地牵连着你的家人…… 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 给你参考参考希望采纳

新员工入职感言怎么写

作文的种类我们一般把作文分为五类,即记叙文(narra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议论文(argumentation)和应用文(practicalwriting)。

一、记叙文(narration)记叙文也曾记事文,用于记叙事情的发展变化或人物的经历,它简单易学又很常用,所以最适合学生学习英语作文。

它可以通过记日记的形式进行练习。

学记叙文时习作者可将自己一天的活动(或一次活动)依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记下来。

当然,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后就应该打破这种顺序的限制。

记叙文必须包括以下几点:(1)所叙述的事件都应包括开头(beginning),主体(mainbody)和结尾(ending)三个部分。

不论叙述一个人或一件事,必须有情节发展的过程。

有时可以有冲突、高潮,这样文章不会平淡无奇。

(2)要确定用第一人称写还是用第三人称写。

第一人称使人读来亲切,第三人称容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记叙文应该包括六要素,即: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和结果(how)。

可以以事件发生的时间次序写,也可以以事件发生的先后写。

以写“春游”为例,可先简单写如何准备(beforethespringouting),然后是文章主体春游的过程(duringthespringouting),碰到什么问题(如天气、事故等突发事件),如何解决。

最后简单写感想(afterthespringouting)。

写活动细节要详细得当,写感想要有真实流露。

叙述的方式可以分顺序、倒叙和插叙。

由于记叙文总是记叙一个事

《家》 分析

《家》是巴金表作。

在我代文学史巴金是一位有热情、有进步思想、有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

1928年,旅居法国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此后,他陆续创作了一系列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影响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

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

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代表了他此时创作的最高成就。

30年代,巴金还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其中短篇小说集有《复仇》、《光明》、《电椅》、《抹布》、《将军》、《沉默》、《神·鬼·人》、《沉落》、《发的故事》等。

巴金的短篇小说题材非常广泛,涉及的生活面也很宽。

它们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倾诉了民众的呼声;有些作品还表现了外国人民的生活。

抗战期间,巴金主要在后方从事文化界的抗日救亡工作。

40年代,他的小说创作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

这期间,他创作的有重要影响的小说有“抗战三部曲”《火》及《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另外还有70多篇短篇小说。

其中《寒夜》是巴金于40年代创作的最有成就的作品,它标志着作者写作技巧的进一步成熟。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

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

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

为了争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了花招。

他们先是闹“鬼”,吓死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

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

如高老太爷最喜欢的五儿子克定,不但嫖、赌、抽大烟、玩小旦样样精通,而且还骗取妻子的金银首饰去当卖,在外面私设公馆,蓄妓取乐。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

觉新和梅本是青梅竹马、真诚相爱的一对恋人,只是因为双方母亲在牌桌上有了磨擦,就儿戏般地拆散了这对情侣,使梅在痛苦的折磨中悲哀寂寞地离开了人间。

瑞珏是在陈姨太之流闹“血光之灾”的邪说中丧命的,她和梅一样,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被封建礼教摧残的除了梅和瑞珏外,还有在高家做丫头的鸣凤、婉儿等。

鸣凤只有17岁,就被高老太爷当做一件礼物送给了“死教会”的老恶棍、年已花甲的冯乐山做小,结果这位年仅17岁的少女被逼得走投无路,投湖自尽了。

然而,鸣凤的死却没有使这场悲剧完结,丫头婉儿又很快被高家用来替代鸣凤,继续着人生的悲剧。

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家》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

作为这个封建大家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作品突出表现了他专横、冷酷的性格特征。

在高家,他的话就是法律,谁也不能反对。

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他坚决反对孙子们进学堂和参加一切社会活动。

他逼觉新和瑞珏结婚,制造了觉新和瑞珏、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他对家中男女仆人视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岁的鸣凤送给60多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

鸣凤死后,他又把婉儿抬到冯家受煎熬。

在高老太爷的生命中,维护大家庭的秩序、兴盛,是他意志的全部。

也正因此,当他临终前,意识到这个家似乎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败时,又极力挣扎,企图用慈祥、温和、自我忏悔将已走上新路的觉慧等拉回到老路上来。

当然,高老太爷的挣扎是徒劳的,高家最终没有免于崩溃的命运。

作品通过塑造高老太爷这样一位腐朽反动的人物,表现出了封建制度以及旧礼教、旧思想、旧道德必然灭亡的趋势。

觉新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

他性格上充满了矛盾,是个“有两重人格的人”。

觉新善良,待人诚恳,原是旧制度培养出来的、有较强传统观念的人。

由于他处于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同堂大家庭的“和平共处”,他凡事采取“不抵抗主义”,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他爱表妹梅,但当这段美好的恋情被长辈无理地扼杀后,他并不反抗,对父亲为他与李家订的亲事,也表示顺从,然后回房蒙头大哭一场,与瑞珏完了婚。

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血光之灾”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

觉新虽然觉得这有如“晴天霹雳”,但还是接受了,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

觉新身上虽然有着很严重的旧观念的束缚,但他又是个接受了新思想熏染的人,因此,在他心中,善恶是非是有着清楚的界限的。

他也有过美好的向往,与表妹梅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

新思想虽然触动了他的心灵,但封建旧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之中。

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毒害较深,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地扮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

总之,觉新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悲剧人物。

他性格中的这种矛盾性,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某些时代特征。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典型人物,批评了“不抵抗主义”,指明对于封建旧制度、旧观念,反抗才是避免悲剧的惟一出路。

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的形象。

“五四”新思潮给了他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武器,这使他逐渐认清了封建家庭的黑暗、腐朽以及罪恶。

正因为如此,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热心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

在家中,他有正义感,同情下层人物,勇于反对封建束缚。

在婚姻问题上,他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毅然和丫头鸣凤相爱,同时积极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

对于长辈们装神弄鬼等迷信行为,他也敢于大胆反抗。

最后,他义无返顾地走出了家庭。

当然,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有单纯幼稚的一面。

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

他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中,下不了最后决心。

最后,只是因鸣凤被逼投水自杀,这段爱情突然失去了,他才感到莫大的震动。

他虽然恨高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

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

这想法很幼稚,其实高老大爷即使不死,他们祖孙两代人的隔膜也是无法消除的,因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不同的社会力量。

作者对觉慧的塑造完全是忠实于生活的。

尽管觉慧身上有着明显的幼稚,但他却真实地反映出了“五四”时期我国觉醒了的一代青年人的某些精神面貌。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在艺术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特色。

首先,在人物塑造上,作品非常善于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心理,展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突出人物性格。

如作品写鸣凤投湖时的心理,就非常细腻,是全书极感人的篇章。

它将一位年仅17岁的少女在即将走向生命尽头时的痛苦、惘然、哀怨、挣扎以及最终绝望,一层层真实细致地剖示出来,使读者从这位被凌辱的少女身上,看到旧制度摧残人性的罪恶,看到这位弱小者生命的宁折不弯。

又如,作品写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也极细致,作者还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除此之外,作品在塑造梅、觉新等人物时,也非常注重采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

如,正是由于作品细致地写出了梅的内心,才使梅多愁善感的性格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觉新是一位有着“两重人格的人”,作品多处细致地剖析他的内心,表现了人物内心深处因受新思想的启发,对现实不满,又受旧思想的羁绊而最终不能或无力抗争的苦闷、矛盾,使人物复杂的性格得以凸现。

其次,作品在结构上也很有特色。

一般说来,一部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多、事件多,就需要作家有精心结构的能力。

这部小说全书描写的人物多达70人左右;作品所写的事件也相当多,如闹学潮、梅与觉新的感情悲剧、鸣凤之死、觉民逃婚、瑞珏惨死等诸多事件。

尽管作品表现的人多、事件多,但由于采用了单纯明快地讲故事的结构方式,以事件为线索,以场面串连故事,便巧妙地把高家内外的各种人物、各种矛盾纠葛,同祖孙两代矛盾冲突这条主线交织成一体,环绕作品的主题思想,有条不紊地分别展开,使作品故事情节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始终保持着庞大而紧凑、严密而不游离于主要情节的结构特点。

再次,作品在语言上也独具魅力。

巴金的作品一向语言简洁生动,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

在作品中,作者无论是写人,或是叙事,甚至剖析人物心理,都是带着浓郁的感情色彩,这就使读者在领略人物命运时,一同体味到了作者的喜怒哀乐,使作品具有了格外感人的情感力量。

《家》是一部充分体现了巴金创作成就和风格的优秀作品,它充分显示出了巴金在现代文学小说创作领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内容梗概: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

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

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

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

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

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此打击下一病身亡。

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

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他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相关评论:《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本,可是它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

最初,小说在《时报》上连载,每天一千字左右,后来因为战争中断过一段时间,《时报》又换了编辑。

巴金突然接到一封信抱怨小说太长,报社不想继续登下去。

收到信后巴金将剩下的稿子全寄了过去,并声明如果报纸愿意登完,他可以不要稿费。

用他的话说,“为读者写作”的他“总算尽了作家的责任”。

这样,《家》才得以完整面世

如何评价教师语文教学

一、课堂是否有师生全部身心的投入一位语文教师执教《庖丁解牛》时,学生提出有几句话难以理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为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这位老师立即在黑板上写下王国维的三句话来类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第一境界,可和“所见无非牛者”相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第二境界,可和“未尝见全牛也”相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

”--是第三境界,可和“官知止而神欲行”相比。

--其实,语文课堂教学何尝不需要我们师生“官知止而神欲行”呢

教师职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

其职业特点,呼唤着教师对教育,尤其是对课堂的全身心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热情……也可以说,是投入整个的生命。

如果一个教师耐不住寂寞,眼睛盯着窗外,总想跳槽干些什么,专业思想不稳固;如果一个教师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教案是“老脚本”,上课是“山海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他是不可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

教师必须要把“职业”看作“事业”,把课堂视为人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才能有生命力的辐射。

同样,作为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的学生,也应当把课堂学习看作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

这是承前启后的一段经历,这是打下基础的一段经历,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段经历。

在终身教育已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的今天,“学会求知”也好,“学会做人”也好,“学会做事”也好,“学会交往”也好,作为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

因此,教师要启发带动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课堂的蓝色海洋里,如雪白浪花般地自由奔涌。

让我们用敬佩的眼光来看看成都市石室中学李镇西老师以《心灵飞翔的时刻》②为题论述的“最近一节普通的语文课”吧

--“窗外,银杏树金色的叶子在寒风中顽强地燃烧着自己最后的生命;室内,我在给学生朗读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的心灵正和路遥高洁的灵魂一起激荡。

此刻,教室里弥散着一种宁静、温馨而又崇高的气氛,每个人仿佛都可以听见其他人心脏的跳动。

是的,我们胸膛里的热血正和着主人公青春的激情而汹涌澎湃……”可以想见,师生在课堂上进入的是怎样一个境界:用“荡胸生层云,决眦鸟归林”来作比,或许并不过分。

我想,彼时彼地彼情彼景,教师心里是不会想着职称问题,学生胸中是不会装着午餐排骨的

值得指出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应有双重人格。

首先,他是自然人,具有自然人人格,和所有自然人一样,有属于他自己的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情绪、情感、意志、观念和行为、以及表现这一切的个性化的表情、语言和动作。

其次,他不是一般的自然人,他同时又是教育文化的载体,除了自然人人格成份外,还必须包括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目的,作为其重要内容。

因此,教师在全身心投入课堂的同时,也要适时调控自己,修正自己,让自己处在比平时更充实,更丰富,更准确,更深刻,更自信的高状态中,处在“忘我”的境地。

二、课堂是否有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两千多年前,孔子明确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他认为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强调非认知因素“好”和“乐”对于“知”的重要作用。

夏丐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更说过一番发人深思的话:“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

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未有闻有人培养顾及。

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

教育上的水是什么

就是情,就是爱。

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确实是这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金钱和权力的冲击,永恒的话题如恋爱、婚姻、家庭、事业等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物质的影响。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代中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理解,需要宣泄,需要慰藉,他们把课堂作为情感通道,把老师和同学作为诉求对象,是顺理成章的事。

面对生情百态,是弘扬,是容纳,还是抵制;是倡导,是允许,还是反对;是歌颂,是激励,还是鞭挞;是赞许,是默认,还否定;是热情,是温和,还是冷淡;是褒贬,是劝勉,还是告诫……教师总要有一个倾向性,总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在师生精神世界的情感领域力求融通,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执教日本作家栗良平的短篇小说《一碗阳春面》,在让学生把握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三要素后,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文中哪些句子最感人。

有学生说:“我觉得母子三人前三次吃面时的外貌描写最感人。

三次,母亲穿的都是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这大衣到后来就褪了色。

而两个孩子开始都穿着崭新的运动服,第三次的时候,弟弟穿起了哥哥的旧衣物。

这说明母亲爱孩子,孩子后来也能体谅母亲。

我大年夜也穿新衣服,可我从没注意妈妈的穿着,今年我要用零用钱给她买新衣。

”又有学生说:“我觉得这一篇文章每一句都让人感动,我要把它原原本本地念给爸爸听。

因为……因为他下岗了。

爸爸下岗了,一夜之间与我和妈妈之间有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我感到爸爸的眼里充满了怨恨,我担心爸爸这个大男人的精神会崩溃。

我想读完这篇文章后对他说,下岗是暂时的,希望是永存的。

不管怎样,我和妈妈总在他的身边,他一定能找到新的工作的

”最后一位同学说:“文中淳儿在作文中说:长在成人后,想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馆,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

我也许将来不会开面馆,但我一定会向我认识的人说这几句话:努力吧。

祝你幸福。

谢谢。

我还会说:好人一生平安。

”对于学生的感想,我不断肯定,及时评价。

对于第一位学生,我说:“我为你母亲感到骄傲

”对于第二位同学,我说:“是的,形式上的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下岗。

坚信你爸爸会在你的鼓励下正视现实,迎难而上,面对挑战,寻找机遇,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的。

”对于最后一位学生,我这样作结:“好人一生平安,这话说得好。

文中母子三人,老板夫妇,面馆的所有顾客都称得上是好人。

我们祝他们一生平安。

同时,也希望大家都做这样的好人,希望我们自己也一生平安。

我提议,我们来唱一首歌,歌名就叫--《好人一生平安》。

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好人一生平安

”课堂里每个人都自发起立,动情高歌。

课后,有人评价说:“这一环节,颇见执教者的匠心。

这既是对前段所学内容的巩固,又是对本文所含内涵的升华。

一篇外民族的小说,在这里被赋予了对于学生个体各不相同的现实意义。

这种迁移,已非能力的迁移,而是情感的迁移,思想的迁移。

”而我个人的体会是:由于我一贯重视情感意志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重视学生诉求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学生在这堂课上向我也向同学敞开了心扉,这是难能可贵的事情。

这是他(们)对自我的信任,对老师的信任,对同学的信任,也是对课堂的信任。

值得指出的是,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有赖于传统师生关系的变革,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对付大量信息的向导或顾问,甚至进一步,成为学生中的“一个”,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征得大家的赞同,而不是自作权威,高高在上,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准学生的脉博,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课堂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是否有师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我们的教育太多“标准化”的统治了

且不说“标准化”的考试,就是本应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也让《教参》一类“标准化”的东西来了个五花大绑,循规蹈矩,亦步亦趋。

一次听人上《皇帝的新装》,老师问,你如何评价文中的皇帝

学生答,知错不改。

老师说,不对

又答,坚持错误。

不对

错误到底。

不对

顽固到底。

不对

顽固不化。

这下对了

教师来了个大大的板书:顽固不化。

--这哪是启发式教学

分明是一个“逼供信”

这个老师自个儿可真有些顽固不化

又读阿城的《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读到这么一段:“我向来烦‘中学生作文选’。

记得高一时老师问全班若写一座楼当如何下笔,两三个之后叫我起来,我说从楼顶写起吧。

哪料老师闻言大怒,说其他同学都从一楼开始写,先打好基础,是正确的写法,你从楼顶开始,岂不是空中楼阁

我那时还不懂得领异标新,只是觉得无可无不可。

后来在香港看一座楼从顶建起,很高兴地瞧了一个钟头。

”读罢哑然。

由此想到另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花为什么会开

”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这样问她面前的小朋友。

第一位小朋友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

”第二位小朋友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

”第三位小朋友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最漂亮。

”第四位小朋友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

”第五位小朋友说:“她也长耳朵,她想听小朋友唱歌。

”突然,第六位小朋友问了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

”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她,就仰起它的小脸,笑了

”听到这儿,孩子们全看着老师笑了。

那笑脸比花更好看。

只有老师知道,她原来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

”这个教学片断给人的启迪是深远的。

孩子们那些极富想象力、创造力且带感情色彩的句子,与老师原先准备的那个沉闷单调、一成不变的答案,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

课堂教学,就是要保护这种积极的求异性,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原则、多结果等方面思考问题;就是要培养这种洞察的敏锐性,让学生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有知识或假设关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殊性、重复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获得发现;就是要珍惜这种想像的丰富性,让学生带着主观臆测,哪怕是虚假和错误将感性认识暴露出来;就是要激发这种灵感的活跃性,让学生学习兴奋的选择性得到泛化,神经联系的突发性得到加强。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教师要问,上述课堂中教师的做法固然不对,因为学生创新的结果是正确的、可行的,但如果其创新的结果是错误的、荒谬的呢

--我的观点是,也应当让他展露。

因为创新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

我在执教鲁迅小说《祝福》时,在以“祥林嫂死了

”为题讲完一个课时之后,又以“谁是凶手

”为题讲第二课时。

本意是从鲁四老爷是不是凶手,四婶是不是凶手,卫老婆子是不是凶手,柳妈是不是凶手,“我”是不是凶手等等的辨析中导学生得出“不是狼吃了阿毛,而是封建社教吃了祥林嫂”的结论。

结果,课甫一开始,课代表就语出惊人:“祥林嫂是自杀的,因此不存在凶手问题

”对他这一打乱我教学设想、教学步骤的独到见解,我一没置之不理,二没“课后再说”,而是请他上讲台,摆事实,讲道理,同时鼓励其他同学针对他的观点发表不同意见,展开辩论。

开始,课代表还振振有词地说道,祥林嫂可以不把阿毛挂在嘴上,可以不要相信灵魂去捐门槛,可以不碰鲁四老爷家的祭祀品,可以走出鲁家到赵家、钱家、孙家去做女佣,可以到鲁镇以外的其他村庄去讨饭……并且找出了“雇佣女工之难”之类的依据。

可台下四五十同学自由发言,同样找依据,一一批驳他的观点,批驳他的论据,批驳他的论证,课堂气氛如火爆般热烈。

下课铃响起,课代表被“批”得大汗淋漓,观点已站不住脚跟,只好扯旗“投降”。

我适时地肯定了他的创新意识并总结了全文。

一堂被打乱了计划和步骤的课破中有立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并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值得指出的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创造能力的发挥。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如果课堂只是“老北京的传说”,那么,讲台下面只会是“死海一片”。

语文教师的创造力较多地体现在对于教材取舍与补充,切入与开掘,归真与求美上。

语文教材作为一种静止的“产品”,只有在师生的创新运用中,才能焕发其生命的活力。

课堂如蓝色海洋。

在这里赶海,不必以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

愿我们以生命和绿色,去调和这一片蔚蓝;愿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描写一家人幸福状态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