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相差一百筹诗句

形容两个年龄相差很大相爱的诗句。

赠范晔陆凯 南朝 宋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林和靖 唐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

不待作年芳(之—)陆游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之三)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南朝·谢燮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唐·杜甫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唐·王维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唐·王适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唐·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唐·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唐·庾信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唐·萧纲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唐·蒋维翰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宋·陈亮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宋·张耒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宋·苏轼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宋·苏轼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宋·朱熹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宋·楼钥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宋·卢梅坡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宋·卢梅坡,骚人搁笔费评章。

,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宋·黄庭坚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宋·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宋·萧德藻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宋·张道洽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苏东坡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柳宗元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白居易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赵秉文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元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元·王冕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元·元淮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元·段克己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元·冯子振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元·冯子振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元·陶宗仪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阳山道中元·释善住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春晚杂兴元·方回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冬词元·郭钰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

玉梅开到北枝花。

寄迹武塘赋之明·夏完淳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题画梅明·徐渭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画梅明·徐渭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唐寅题画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早春明·陈继儒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宋徽宗画半开梅明·赵友同上皇朝罢酒初酣,写出梅花蕊半含。

惆怅汴宫春去后,一枝流落到江南。

画梅明·方孝孺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画梅明·陈道复竹篱巴外野梅香,带雪分来入醉乡。

纸张独眠春自在,漫劳车马笑人忙。

画梅明·陈道复梅花得意占群芳,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归来随路有清香。

梅花落明·薛暄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早梅明·通润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丁卯新正三日写梅明·李日华檀口粉肋含笑语,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诗句从天泼下来。

题画诗册页清·普荷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

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

山中雪后清·郑燮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画梅清·金农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如知明月是前身。

题唐解元小景清·恽寿平雪后轻桡入翠微,花溪寒气上春衣。

过桥南岸寻春去,踏遍梅花带月归。

题梅花清·汪士慎小院栽梅一两行,画空疏影满衣裳。

冰华化雪月添白,一日东风一日香。

早梅清·宁调元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枯梅清·吴淇奇香异色著林端,百十年来忽兴阑。

尽把精华收拾去,止留骨格与人看。

题画梅清·李方膺梅花此日未生芽,旋转乾坤属画家。

笔底春风挥不尽,东涂西抹总开花。

题画梅清·李方膺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梅花诗清·俞樾内子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先香。

清风自有神仙骨,冷艳偏宜到玉堂。

和内子梅花诗清·俞樾庭院无尘夜有霜,见来不是等闲香。

寒宵同作罗浮梦,绝胜东坡在雪堂。

雨中元墓探梅清·宋荦探梅冒雨兴还生,石迳铿然杖有声。

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

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

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

落梅清·律然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是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梅 花 诗高启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曹雪芹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曹雪芹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红楼梦》咏红梅花 (梅字)曹雪芹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红楼梦》咏红梅花 (花字)曹雪芹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赠范晔南北朝 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

不知进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寒夜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王琪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真适园梅花盛放王 鏊花间小坐夕阳迟, 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杂诗》之一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初识梅花卢撰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妆。

次韵中玉早梅黄庭坚折得寒香不露机, 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 已被游蜂圣得知。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蔡襄日暖香繁巳盛开, 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 相伴花前去又来。

墨 梅张臬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水浒传回目前的诗句,是不是原著的一部分

《水浒》中的诗文,包括对联形式的回目,以及书中的词赋闲文等,十分驳杂,据说并非全由施耐庵、罗贯中等所著。

好多是校书人或别的什么人添上的。

这些诗文表现出来的水平相差很多,有的甚至档次很差,文学艺术水平和《水浒》这部名著极不相衬。

比起《红楼梦》中的诗词来差得太远。

且看《水浒》中几首比较搞笑的诗词:“好事从来不出门,恶言丑行便彰闻。

可怜武大亲妻子,暗与西门作细君。

”这首诗很是搞笑,“可怜武大亲妻子”,这妻子又不是爹还有亲的干的之分吗

再来看一首,也是让人喷饭:“西门浪子意猖狂,死下工夫戏女娘。

亏杀卖茶王老母,生教巫女就襄王。

”这首诗也笑死人,“死下功夫戏女娘”,这句就够粗鄙的了,还又来了个“亏杀卖茶王老母”,为了凑字王婆拆成“王老母”三字,这作者水平也太菜了吧

而且文意也是不知所云。

前后意思一点也不连贯。

像此类的诗还有这首写黄文炳的:“文炳趋炎巧计乖,却将忠义苦挤排。

奸谋未遂身先死,难免剜心炙肉灾。

”“苦排挤”三字入诗本就不甚雅致,又为了凑韵脚改成“苦挤排”,就更加不通了,那句“奸谋未遂身先死”更是好笑,套用“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句,显得十分不伦不类。

还有像这首:“张清神手拨天关,暗里能将石子攀。

一十五人都打坏,脚瘸手跛奔梁山。

”这句“一十五人都打坏,脚瘸手跛奔梁山。

”手也能称跛

也根本不像诗,最多像韩复榘、王进喜之类人作的诗。

我现在手头上有两部水浒,一本是新买的书,是太白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一百回本(下文简称百回本),没有征田虎、王庆的情节。

另一部是我小时候就看的,是1975年毛主席让批《水浒》时出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叫做《水浒全传》(下文称《水浒全传》)。

我仔细对照,发现这老本的《水浒全传》中的很多诗词都和一百回本中不同,正文两者几乎完全一样,但文间插得诗词很不一样,像以上所述极为粗鄙搞笑的都在这个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中看不到。

据说水浒有好几种版本:以《水浒传》文字的繁缛、简略而论,区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

以《水浒传》的回数区分,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一百零四回本,一百一十回本、一百一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等多种类型。

据说最接近于《水浒传》原本面貌的是一百回本。

现存的天都外臣序本、容与堂刊本等都属于一百回本的行列。

现存的简本,无论是完整本或是残本、残页,大多收藏于海外。

这些东西,不是我这等如蒿如草之辈有条件可以考究的。

但我觉得这个《水浒全传》应该是经过一番修订后的作品。

不过这些很拙劣的诗词我觉得也不像是施耐庵等的原作,证据大致如下:书中描写人物的诗词,像写宋江、吴用等的临江仙等都十分工整,且看写吴用这首:“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名称吴学究,人号智多星。

”虽然不能说绝佳,但也是很不错的,绝不是以上的这种水平。

另外像宋江写的反诗等,也应该是原作者当时就写到的,绝不会后来才补。

我觉得可能真是个抄书稿的老学究之类的人自己写了几首歪诗加进去的。

我看到的这个《水浒全传》上,把上述的诗词修改,删掉了不少。

像1995年的百回本在潘金莲调戏武松不成时有首诗:“泼贱操心太不良,贪淫无耻坏纲常。

席间尚且求云雨,反被都头骂一场。

”这首诗前两句好像泼妇骂人一样,十分粗俗,什么“反被都头骂一场”直白无文。

而1975年版的《水浒全传》改为这样一首:“酒作媒人色胆强,贪淫不顾坏纲常。

席间便欲求云雨,激得雷霆怒一场。

”改得不错,“泼贱操心太不良”这句太泼妇骂街味,改为“酒作媒人色胆强”。

比如含蓄有味,第二句“无耻”二字比较多余,贪淫就等于无耻,改为“不顾”比较好。

另外“席间尚且求云雨”尚且二字不大通,席间求云雨有什么不可,呵,为什么要用尚且

所以改成了“席间便欲求云雨,激得雷霆怒一场”,这“云雨”和“雷霆”相映成趣,比较妙,当然比“反被都头骂一场”的老俗话一般的直白强了好多。

所以这后人整理时的水平明显比原来高一些,这也证明了原来这首比较菜的诗是先有的,后来比较好的诗是后人整理改动过的。

我想绝不会有人把原文是“激得雷霆怒一场”的诗句改成“反被都头骂一场”这样的句子的。

另外比较成功的几处改动有:在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后,百回本中居然有这样一首诗:“从来男女不同筵,卖俏迎奸最可怜。

不独文君奔司马,西门庆亦偶金莲。

”这首诗文词粗鄙,最后一句读起来十分拗口,也算罢了。

而且以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事情来比喻潘金莲和西门庆通奸,未免不伦不类。

倒成了有替二人翻案之意了。

所以《水浒全传》中就只保留了前二句,把后来什么文君相如的不当比喻都去掉了,添了这么两句:“不记都头昔日语,犬儿今已到篱边。

”比原来的诗好多了。

说来这《水浒全传》中有好多诗文改得比较好,1995年的百回本在最后燕青不辞而别时留下的诗句作:“情愿自将官诰纳,不求富贵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淡饭黄齏过此生。

”而《水浒全传》中却是:“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两诗之高下十分明显,前面诗句中“情愿自将官诰纳,不求富贵不求荣”其实只说了后面诗句中“纳还官诰不求荣”一句话的意思,“洒脱风尘过此生”一句使后者文字中自有一股飒爽豪侠之气,远胜前者,不用多说。

但这《水浒全传》虽然多数诗文改得好了,但也有些思想和原书的主旨很不一致,像这首写于宋江私放晁天王时的诗:“保正缘何养贼曹,押司纵贼罪难逃。

须知守法清名重,莫谓通情义气高。

爵固畏鷣能害爵,猫如伴鼠岂成猫。

空持刀笔称文吏,羞说当年汉相萧。

”这首诗虽然文辞还可以,但意思和书中很不一致。

看来这个诗作者的思想受旧时的腐朽礼教太深。

思想和原作者很不一致。

这也说明水浒中的诗词十分驳杂,可能出于好多人之手。

《水浒》中的回目,有些也拟得不大好。

不如三国等精细工整。

像“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花和尚大闹桃花村”、“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等这几个大闹重复过来重复过去也就罢了。

后来回目中又有“阎婆大闹郓城县”和“郓哥大闹授官厅”这两回就有点不大合适了。

阎婆只是告状而已,怎么称得上“大闹”二字,至于“郓哥大闹授官厅”更是无从谈起。

所以《水浒全传》中把原来叫做“郓哥大闹授官厅,武松斗杀西门庆”的回目改为“偷骨殖何九叔送丧,供人头武二郎设祭”。

比原来的回目对仗工整的许多,用“何九叔”对“武二郎”,“送丧”对“设祭”,“骨殖”对“人头”,可以说对得十分妙,而且意思也比原来更贴近故事情节。

读者细心看来,《水浒》后面的回目中的词句拟得比前面好,相传后面文字是罗贯中所续,倒也有几分可能。

不过从文字上看,《水浒》前面的文字更具民间的古白话特色,人物细腻生动,这里不多加评点了。

《水浒》中的人物做过诗的主要有宋江、林冲、燕青等。

林冲在夜奔梁山时,在酒店里写过这样一首:“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对于一个习武为主的人来说,林冲这诗已写的不错的,比之书中什么“亏杀卖茶王老母”之类的句子已强了不少。

宋江的两首反诗大家熟知,这里就不再录出了,水平虽也不太高,但也算写得不错。

很有点类似于黄巢的“冲天杀气透长安”的意味。

宋江后来写的几首词风格倒比较相似,在忠义堂排座次后,写了一首词:“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统豺虎,御边幅。

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不过从总体的水平来看,《水浒》中的诗词比较差,尤其是文字间的一些什么“有诗为证”的诗词,最好的也只和三国中的诗词差不多的水平。

比起《红楼梦》中由曹雪芹精心创作的诗词来差得太远。

不过想想《水浒》中的好汉们本来就对文墨不是太通,过于精致的诗词恐怕倒和《水浒》中的氛围不大相配了吧。

呵呵,就像好汉们喝酒绝不会用妙玉的绿玉斗和成窑瓷杯什么的。

要100句经典励志文言文语录高级一点的,,带上翻译,,必采纳

1、不以一大德——《左译:评价一个人时,不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6、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9、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24、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8、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2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3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3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34、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5、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6、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3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40、三思而后行。

——《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44、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4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0、学不可以已。

——《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励志一生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5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5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59、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6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6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6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63、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陆九渊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6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6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

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69、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7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7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73、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74、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7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76、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77、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7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79、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8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8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82、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83、好学而不贰。

——《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8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8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8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8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8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89、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

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1、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9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96、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9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9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9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10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比喻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的成语或俗语、谚语

比喻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的成语:1、 天悬地隔【成语】:天悬地隔 【拼音】:tiān xuán dì gé 【解释】: 悬、隔:距离远。

比喻相差极大。

2、云泥之别【成语】: 云泥之别【拼音】: yún ní zhī bié【解释】: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

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3、天差地别【成语】:天差地别【拼音】: tiān chà dì bié 【解释】:形容两种或多种事物之间的差距很大,就像天和地之间的距离一样。

150字左右的好段

(1)江南的六月,绵绵。

午后不知什么又飘起毛毛细雨,喜欢在这样漫步,让肌肤感受柔雨的清新和细腻。

细雨的丝丝清新和丝丝缠绵让我感觉到自然,纯真和透明。

喜欢在这样细雨的日子独倚窗前静赏风卷雨绵。

潇潇洒洒如一幅雅致飘逸的画卷。

朦胧依旧,思绪飘飞。

(125) (2)烟雨蒙蒙,弥漫成一种情调。

喜欢在细雨蒙蒙的日子听着抒情的音乐,欣赏美丽的文字。

音乐能带给我一种纯净,文字是我的另一种生命。

倘佯在散文的清新隽永中,倘佯在诗词歌赋的古典里,享受着自己的宁静。

思绪轻轻掠过如水文字。

“青鸟不识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读到这样的诗句总是有一种幽婉情思,淡淡的忧伤轻掠心湖。

(150) (3)细雨霏霏,朦胧中仿佛看到淡紫色的丁香花在雨中轻轻摇曳,细雨在丁香丛中淅淅吟咏,如烟似雾,凄婉净美。

雨雾在紫色的丁香花上聚凝莹露,清亮如玉。

缄结不开的丁香雨愁,缄结不开的如水情怀。

晶莹的眼泪悄然滑落,思绪如丁香花雨一样纷纷扬扬飘向远方。

些许怅然,一廉幽梦随着绵绵雨丝泻进心里,泛起一串串涟漪。

(145) (4)精神是一座丰碑,是一块基石,是前进道路上的灯塔,是灿烂人生的标尺。

有了谦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孔子缓缓吟出“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终成一代儒学大师;有了宽容,雄心勃勃、意气风发的齐桓公摈弃私仇,任人唯贤,成就千秋伟业,终成一代霸主;有了坚贞,寂寞忧愁、孤寂郁愤的苏武始终不扔掉手中的汉使族节,心系祖国,终成千秋爱国楷模;有了奉献,善良质朴、平凡无闻的徐虎才能够十年如一日,情洒百姓,温暖万家,终成当今的“活雷锋”。

„„精神,穿越历史隧道,趟过历史长河,将永远撑起人生巍峨壮观的大厦。

(246) (5)心存对阳光雨露的感激,小草一岁一枯荣之后又萌发新绿;心存对蓝天白云的感激,雄鹰在清寒玉宇中展翅高飞;心系对巍峨高山的感激,溪水从山涧低吟下泻;心存对广袤大地的感激,泥土在田野里散发沁人的芳香。

感激是力量之源、爱心之根、勇气之本。

感激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希望;感激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感激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笑迎天边那一道美丽的彩虹。

(177) (6)热爱是风,“贫穷而能听到风声也是好的”。

热爱是雨,“有情芍药含春泪”。

热爱是土,俯身就能抠出一把,哪一把土壤里没有先民的血汗和未来人的绿梦呢

热爱是云,仰首就能望到一片,哪一片云里没落过孩子的向往和老人的忆念呢

因为热爱,我们心存感激,因为热爱,我们满怀忧愤;因为热爱,我们甘于淡泊宁静的日子;也因为热爱,我们敢于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忍辱负重的生,生是热爱;大义凛然地死,死是热爱;清清爽爽,认认真真地活着,活着又何尝不是热爱

(216) (7)心的本色该是如此。

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

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167) (8)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惟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以此推衍,人生, 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缎带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

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

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193) (9)时间可以摧毁世界上的一切,可以把最坚固的城堡化作历史的残迹,可以把人类的偶像和权威化成灰烬,可以把英雄的利剑化作孩子的玩物,可以把布满大森林的山脉变成布满珊瑚丛的无边的海洋。

然而,时间也可以造就一切,可以给猿人居住的洞穴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可以给曾是残破的荒村变成繁华的城市,也可以使无知的孩子变成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自己的心中展开一个智慧的大星空。

(175) (10)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舟楫的残骸;登月是伟大的,因为有挑战者号的殒落,人生是伟大的,因为有白发,有决别,有无可奈何的失落。

古希腊傍海而居,无数向往彼岸的勇士在狂波间前仆后继,于是有了光耀百世的希腊悲剧。

(144)

描写民国时期,女生衣着和北洋军阀的句子

刘半农等所著《赛金花本事》:对清末民初曾经风光无限的状元夫人、名妓赛金花是这样描述的——“就说我吧,除去时头上戴一根大簪,三排小簪,每排是四根,全都是翡翠的。

梳着五套头——当时最时兴的样式——颈上挂金链,戴着珐琅银表。

冬天穿狐裘都是按着颜色深浅替换。

我耳朵上戴的那副牛奶珠坠子就值几千两。

“上海《时报》:“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

女衫手臂露出一尺左右,女裤则吊高一尺有余,乃至暑天,内则穿一粉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一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

此等妖服,始行于妓女,妓女以色事人,本不足责,乃上海之各大家闺秀,均效学妓女之时下流行恶习。

妖服冶容诲淫,女教沦亡,至斯已极。

”张爱玲对服装的描述:“黄的宽袍大袖,嘈切的云朵盘头;黑色绸底上装嵌着桃红的边,青灰长裙,淡黄玳瑁眼镜;如意镶边的宝蓝配着苹果绿色的绣花袄裤”;“有一种橄榄绿的暗色绸,上面掠过大的黑影,满蓄的风雷。

还有一种丝质的日本料子,淡湖色,闪着木纹、水纹;每隔一段路,水上漂着两朵茶碗大的梅花,铁划银钩,像中世纪礼拜堂里的五彩玻璃窗画,红玻璃上嵌着沉重的铁质沿边”。

推荐《更衣记》: 《更衣记》是传奇作家张爱玲女士的一篇美文。

作者用她从容淡然的笔墨在短短的千字文中将辛亥革命前后的百年服饰演变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巧妙地讲述着她对服饰的独特见解。

如果当初世代相传的衣服没有大批卖给收旧货的,一年一度六月里晒衣裳,该是一件辉煌热闹的事罢。

你在竹竿与竹竿之间走过,两边拦着绫罗绸缎的墙——那是埋在地底下的古代宫室里发掘出的甬道。

你把额角贴在织金的花绣上。

太阳在这边的时候,将金线晒得滚烫,然而现在已经冷了。

从前的人吃力地过了一辈子,所作所为,渐渐蒙上了灰尘;子孙晾衣裳的时候又把灰尘给抖了下来,在黄色的太阳里飞舞着。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满清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

一代又一代的人穿着同样的衣服而不觉得厌烦。

开国的时候,因为“男降女不降”,女子的服装还保留着显着的明代遗风。

从十七世纪中叶直到十九世纪末,流行着极度宽大的衫裤,有一种四平八稳的沉着气象。

领圈很低,有等于无。

穿在外面的“大袄”,在并非正式的场合,宽了衣,便露出“中袄”。

“中袄”里面有紧窄合身的“小袄”,上床也不脱去,多半是娇媚的,桃红或水红。

三件袄子之上又加着“云肩背心”,黑缎宽镶,盘着大云头。

削肩,细腰,平胸,薄而小的标准美女在这一层层衣衫的重压下失踪了。

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不过是一个衣架子罢了。

中国人不赞成太触目的女人。

历史上记载的耸人听闻的美德——譬如说,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虽然博得普通的赞叹,知识阶级对之总隐隐地觉得有点遗憾,因为一个女人不该吸引过度的注意;任是铁铮铮的名字,挂在千万人的嘴唇上,也在呼吸的水蒸气里生了锈。

女人要想出众一点,连这样堂而皇之的途径都有人反对,何况奇装异服,自然那更是伤风败俗了。

出门时裤子上罩的裙子,其规律化更为彻底。

通常都是黑色,逢着喜度年节,太太穿红的,姨太太穿粉红。

寡妇系黑裙,可是丈夫过世多年之后,如有公婆在堂,她可以穿湖色或雪青。

裙上的细褶是女人的仪态最严格的试验。

家教好的姑娘,莲步姗姗,百褶裙虽不至于纹丝不动,也只限于最轻微的摇颤。

不惯穿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来便予人以惊风骇浪的印象。

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裙腰垂下一条条半寸来宽的飘带,带端系着铃。

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的叮当,像远山上宝塔上的风铃。

晚至一九二○年左右,比较潇洒自由的宽褶裙入时了,这一类的裙子方才完全废除。

穿皮子,更是禁不起一些出入,便被目为暴发户。

皮衣有一定的季节,分门别类,至为详尽。

十月里若是冷得出奇,穿三层皮是可以的,至于穿什么皮,那却要顾到季节而不能顾到天气了。

初冬穿“小毛”,如青种羊,紫羔,珠羔;然后穿“中毛”,如银鼠,灰鼠,灰脊,狐腿,甘肩,倭刀;隆冬穿“大毛”,——白狐,青狐,西狐,玄狐,紫貂。

“有功名”的人方能穿貂。

中下等阶级的人以前比现在富裕得多,大都有一件金银嵌或羊皮袍子。

姑娘们的“昭君套”为阴森的冬月添上点色彩。

根据历代的图画,昭君出塞所戴的风兜是爱斯基摩式的,简单大方,好莱坞明星仿制者颇多。

中国十九世纪的“昭君套”却是颠狂冶艳的,——一顶瓜皮帽,帽檐围上一圈皮,帽顶缀着极大的红绒球,脑后垂着两根粉红缎带,带端缀着一对金印,动辄相击作声。

对于细节的过份的注意。

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

现代西方的时装,不必要的点缀品未尝不花样多端,但是都有个目的——把眼睛的蓝色发扬光大起来,补助不发达的胸部,使人看上去高些或矮些,集中注意力在腰肢上,消灭臀部过度的曲线……古中国衣衫上的点缀品却是完全无意义的。

若说它是纯粹装饰性质的罢,为什么连鞋底上也满布着繁缛的图案呢

鞋的本身就很少在人前露脸的机会,别说鞋底了,高底的边缘也充塞着密密的花纹。

袄子有“三镶三滚”,“五镶五滚”,“七镶七滚”之别,镶滚之外,下摆与大襟上还闪烁着水钻盘的梅花,菊花。

袖上另钉着名唤“阑干”的丝质花边,宽约七寸,挖空镂出福寿字样。

这样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

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

惟有世界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

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同样地烦难。

古中国的时装设计家似乎不知道,一个女人到底不是大观园。

太多的堆砌使兴趣不能集中。

我们的时装的历史,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点缀品的逐渐减去。

当然事情不是这么简单。

还有腰身大小的交替盈蚀。

第一个严重的变化发生在光绪三十二三年。

铁路已经不那么稀罕了,火车开始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占一重要位置。

诸大商港的时新款式迅速地传入内地。

衣裤渐渐缩小,“阑干”与阔滚条过了时,单剩下一条极窄的。

扁的是“韭菜边”,圆的是“灯草边”,又称“线香滚”。

在政治动乱与社会不靖的时期——譬如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时髦的衣服永远是紧匝在身上,轻捷利落,容许剧烈的活动。

在十五世纪的意大利,因为衣裤过于紧小,肘弯膝盖,筋骨接榫处非得开缝不可。

中国衣服在革命酝酿期间差一点就胀裂开来了。

“小皇帝”登基的时候,袄子套在人身上像刀鞘。

中国女人的紧身背心的功用实在奇妙——衣服再紧些,衣服底下的肉体也还不是写实派的作风,看上去不大像个女人而像一缕诗魂。

长袄的直线延至膝盖为止,下面虚飘飘垂下两条窄窄的裤管,似脚非脚的金莲抱歉地轻轻踏在地上。

铅笔一般瘦的裤脚妙在给人一种伶仃无告的感觉。

在中国诗里,“可怜”是“可爱”的代名词。

男人向有保护异性的嗜好,而在青黄不接的过渡时代,颠连困苦的生活情形更激动了这种倾向。

宽袍大袖的,端凝的妇女现在发现太福相了是不行的,做个薄命人反倒于她们有利。

那又是一个各趋极端的时代。

政治与家庭制度的缺点突然被揭穿。

年青的知识阶级仇视着传统的一切,甚至于中国的一切。

保守性的方面也因为惊恐的缘故而增强了压力。

神经质的论争无日不进行着,在家庭里,在报纸上,在娱乐场所。

连涂脂抹粉的文明戏演员,姨太太们的理想恋人,也在戏台上向他们的未婚妻借题发挥讨论时事,声泪俱下。

一向心平气和的古国从来没有如此骚动过。

在那歇斯底里的气氛里,“元宝领”这东西产生了——高得与鼻尖平行的硬领,像缅甸的一层层叠至尺来高的金属顶圈一般,逼迫女人们伸长了脖子。

这吓人的衣领与下面的一捻柳腰完全不相称。

头重脚轻,无均衡的性质正象征了那个时代。

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

大家都认真相信卢骚的理想化的人权主义。

学生们热诚拥护投票制度,非孝,自由恋爱。

甚至于纯粹的精神恋爱也有人实验过,但似乎不会成功。

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

“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

短袄腰部极为紧小。

上层阶级的女人出门系裙,在家里只穿一条齐膝的短裤,丝袜也只到膝为止,裤与袜的交界处偶然也大胆地暴露了膝盖,存心不良的女人往往从袄底垂下挑拨性的长而宽的淡色丝质裤带,带端飘着排穗。

民国初年的时装,大部份的灵感是得自西方的。

衣领减低了不算,甚至被蠲免了的时候也有。

领口挖成圆形,方形,鸡心形,金刚钻形。

白色丝质围巾四季都能用。

白丝袜脚跟上的黑绣花,像虫的行列,蠕蠕爬到腿肚子上。

交际花与妓女常常有戴平光眼镜以为美的。

舶来品不分皂白地被接受,可见一斑。

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沙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赶上去的时装,也同样地千变万化。

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

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珠宝一般,没有年纪的,随时可以变卖,然而在民国的当铺里不复受欢迎了,因为过了时就一文不值。

时装的日新月异并不一定表现活泼的精神与新颖的思想。

恰巧相反。

它可以代表呆滞;由于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所有的创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去。

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

他们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

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长袍。

发源于满洲的旗装自从旗人入关之后一直是与中土的服装并行着的,各不相犯。

旗下的妇女嫌她们的旗袍缺乏女性美,也想改穿较妩媚的袄裤,然而皇帝下诏,严厉禁止了。

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

在中国,自古以来女人的代名词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

”一截穿衣与两截穿衣是很细微的区别,似乎没有什么不公平之处,可是一九二○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了心。

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薰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实际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

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政治上,对内对外陆续发生的不幸事件使民众灰了心。

青年人的理想总有支持不了的一天。

时装开始紧缩。

喇叭管袖子收小了。

一九三○年,袖长及肘,衣领又高了起来。

往年的元宝领的优点在它的适宜的角度,斜斜地切过两腮,不是瓜子脸也变了瓜子脸,这一次的高领却是圆筒式的,紧抵着下颔,肌肉尚未松弛的姑娘们也生了双下巴。

这种衣领根本不可恕。

可是它象征了十年前那种理智化的淫逸的空气——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肉身。

这儿有讽刺、有绝望后的狂笑。

当时欧美流行着的双排钮扣的军人式的外套正和中国人凄厉的心情一拍即合。

然而恪守中庸之道的中国女人在那雄赳赳的大衣底下穿着拂地的丝绒长袍,袍叉开到大腿上,露出同样质料的长裤子,裤脚上闪着银色花边。

衣服的主人翁也是这样的奇异的配搭,表面上无不激烈地唱高调,骨子里还是唯物主义者。

近年来最重要的变化是衣袖的废除。

(那似乎是极其艰难危险的工作,小心翼翼地,费了二十年的工夫方才完全剪去。

)同时衣领矮了,袍身短了,装饰性质的镶滚也免了,改用盘花钮扣来代替,不久连钮扣也被捐弃了,改用揿钮。

总之,这笔账完全是减法——所有的点缀品,无论有用没用,一概剔去。

剩下的只有一件紧身背心,露出颈项,两臂与小腿。

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

革命前的装束却反之,人属次要,单只注重诗意的线条,于是女人的体格公式化,不脱衣服不知道她与她有什么不同。

我们的时装不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实业,不比在巴黎,几个规模宏大的时装公司如Lelong’s,Schiaparelli’s,垄断一切,影响及整个白种人的世界。

我们的裁缝却是没主张的。

公众的幻想往往不谋而合,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洪流。

裁缝只有追随的份儿。

因为这缘故,中国的时装更可以作民意的代表。

究竟谁是时装的首创者,很难证明,因为中国人素不尊重版权,而且作者也不甚介意,既然抄袭是最隆重的赞美。

最近入时的半长不短的袖子,又称“四分之三袖”,上海人便说是香港发起的,而香港人又说是由上海传来的,互相推诿,不敢负责。

一双袖子翩翩归来,预兆形式主义的复兴。

最新的发展是向传统的一方面走,细节虽不能恢复,轮廓却可尽量引用,用得活泛,一样能够适应现代环境的需要。

旗袍的大襟采取围裙式,就是个好例子,很有点“三日入厨下”的风情,耐人寻味。

男装的近代史较为平淡。

只有一个极短的时期,民国四年至八九年,男人的衣服也讲究花哨,滚上多道的如意头,而且男女的衣料可以通用,然而生当其时的人都认为是天下大乱的怪现状之一。

目前中国人的西装,固然是谨严而黯淡,遵守西洋绅士的成规,即是中装也长年地在灰色,咖啡色,深青里面打滚,质地与图案也极单调。

男子的生活比女子自由得多,然而单凭这一件不自由,我就不愿意做一个男子。

衣服似乎是不足挂齿的小事。

刘备说过这样的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可是如果女人能够做到“丈夫如衣服”的地步,就很不容易。

有个西方作家(是萧伯纳么

)曾经抱怨过,多数女人选择丈夫远不及选择帽子一般的聚精会神,慎重考虑。

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

直到十八世纪为止,中外的男子尚有穿红着绿的权利。

男子服色的限制是现代文明的特征。

不论这在心理上有没有不健康的影响,至少这是不必要的压抑。

文明社会的集团生活里,必要的压抑有许多种,似乎小节上应当放纵些,作为补偿。

有这么一种议论,说男性如果对于衣着感到兴趣些,也许他们会安分一点,不至于千方百计争取社会的注意与赞美,为了造就一己的声望,不惜祸国殃民。

若说只消将男人打扮得花红柳绿的,天下就太平了,那当然是笑话。

大红蟒衣里面戴着绣花肚兜的官员,照样会淆乱朝纲。

但是预言家威尔斯的合理化的乌托邦里面的男女公民一律穿着最鲜艳的薄膜质的衣裤,斗篷,这倒也值得做我们参考的资料。

因为习惯上的关系,男子打扮得略略不中程式,的确看着不顺眼,中装上加大衣,就是一个例子,不如另加上一件棉袍或皮袍来得妥当,便臃肿些也不妨。

有一次我在电车上看见一个年青人,也许是学生,也许是店伙,用米色绿方格的兔子呢制了太紧的袍,脚上穿着女式红绿条纹短袜,嘴里衔着别致的描花假象牙烟斗,烟斗里并没有烟。

他吮了一会,拿下来把它一截截拆开了,又装上去,再送到嘴里去吮,面上颇有得色。

乍看觉得可笑,然而为什么不呢,如果他喜欢

……秋凉的薄暮,小菜场上收了摊子,满地的鱼腥和青白色的芦粟的皮与渣。

一个小孩骑了自行车冲过来,卖弄本领,大叫一声,放松了扶手,摇摆着,轻倩地掠过。

在这一刹那,满街的人都充满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

人生最可爱的当儿便在那一撒手罢

相差一百筹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