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民俗文化诗句自创合集60条

节日民俗诗句

1、盈盈一水经年见。——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2、的愁睇光,连娟思眉聚。——柳恽《七夕穿针》

3、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E《小重山·端午》

4、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5、浑欲乘风问化工。——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6、高树数声蝉送晚。——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7、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李商隐《壬申七夕》

8、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9、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0、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11、肠断裂,搔首一长嗟。——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12、琅碧,花影弄蜻蜓。——吕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13、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潘希白《大有·九日》

14、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5、秋明白鹭双飞处。——吴文英《蝶恋花·九日和吴见山韵》

16、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7、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8、只今聊结社中莲。——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9、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20、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1、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2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23、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

24、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25、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26、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7、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28、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29、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30、移来古寺种朱门。——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1、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仲殊《诉衷情·寒食》

32、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33、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4、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5、对风鹊残枝,露_荒井。——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6、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37、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38、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吴文英《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39、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40、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王元鼎《醉太平·寒食》

41、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42、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倦寻芳慢·露向晚》

43、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44、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45、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46、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7、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8、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49、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50、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51、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52、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53、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54、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55、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56、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57、不惜罗襟h眉黛,日高梳洗,看著花阴移改。——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58、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吴文英《惜秋华·七夕前一日送人归盐官》

59、清晓妆成寒食天,柳球斜袅间花钿,卷帘直出画堂前。——韦庄《浣溪沙·清晓妆成寒食天》

60、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关于民俗节日作文

导语:欢迎参考学习“关于民俗节日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

1民风民俗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2东北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发笑。想起来,这首歌和我还真有点相似呢!

我的家乡在东北,现在生活在大连,不管去怎么理论,我也应该是个东北人了吧!有句俗话说的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过话说回来,东北那里和其它地方还真是有点不一样吧!首先,东北地区民居就与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东北那里,住的绝大部分都是平房。东北人在住房上从不拮拘,从不去认认真真地分什么卧室、什么客厅、什么厨房的。他们所做的,仅是一墙之隔而已。东北的厨房有一口地窑,不太大,用来存放土豆之类的食物。东北的厨房还有一口生活的炉子,烧出的热气通过一根铁管子给输送到卧室,用来取暖。再看,就是两口镶在大水泥中的锅,当然,要一个通口来生火用。中间56个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软软的床(我现在也是!)而东北那,睡得却是“炕”,所谓“炕”其实是一种又长又硬的床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两三米呢!)。床下有一条空洞,是用来连接厨炊的。这样一来,当外面在做饭时,你做在热炕头上,如果是冬天,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呀!东北民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客厅,从正门进去,先是厨房,再就是有炕的卧室了。富裕一点的人家,还会有一间小屋子。如果有客人来了,他们就会毫无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显亲切!其次,东北人家的口味也与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东北人尤其爱吃炖菜。什么猪肉炖粉条什么小鸡炖蘑菇什么土豆炖排骨,都是东北人的最爱。再说,东北哪里的文化习俗也与其它地方的文化习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几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东北的二人转却是不同凡响,清新脱俗。二人转在当地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小到十几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随时随地那么来上一段,既不需要舞台,又不需要服饰。可以一边哼哼歌曲,一边载歌载舞,又养眼有养心,不开心时来上一段,说不定心情会多云转晴呢!

最后,东北人的性格也与其它民族有些不同。东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特样风情,让人顿生亲近之意。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许就是东北这些独特的民风、习俗养育了像东北人这样大方、豪爽、不拘小节的民族吧!

3客家人的民风民俗

客家人,又称河洛郎,是一个有着显著特征并且历史悠久的民族。客家的风俗习惯繁多而独特,身为一名客家人,我还是觉得客家的春节最有趣了。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寒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五华过春节。客家春节是从农历腊月二十四开始的,那一天到正月十五日就算客家春节。我们到五华的时候,刚好是除夕,时间大概是下午5点。我下了车,走到奶奶家门前,敲起了门,叫了一声:“奶奶,我们来了!”奶奶笑着给我开了门,说:快进来吧!“我进了门,只见爷爷、姑爷、大姑、表哥、大嫂正在屋子里到处忙活着:桌子上堆满了结米糖和桔子、柚子;到处都是年画和对联;窗户、大门、桌椅都被擦拭的干干净净,厨房里还传出一阵阵剁菜的声音,一副大大的年画挂在客厅的中央,旁边还有两只金元宝,很有过年的气氛。

我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就跑进厨房里帮忙去了。一进厨房,一阵香味就扑面而来,差点没让我滴出口水来。奶奶见我进来,说:来得正好,快过来帮忙!”我就跑过去帮手了,一会儿端端那个,一会儿切切这个,忙得不亦乐乎。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晚上。经过了一天的忙碌,桌子上白上了许多菜肴:炒粉皮、炸豆腐、让香菇和让豆腐,鸡鸭鱼肉到处都是,按照习俗,今天还要用大木盆蒸“隔年饭”。先用一个大木盆蒸一锅饭,饭盆里面要插上12根筷子和12根大蒜(如果每逢闰年还要各多插一根。木盆还要摆放银元,寓意有富有食。大家一边看电视一边大吃特吃,除夕夜就在这浓浓的年味中悄悄溜掉了。

按照习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是要早起的。我和爸爸早早起来,洗漱干净,接着来到家门外点香烛、放鞭炮。放完鞭炮,要吃“长寿面”,寓意健康长寿。我和爸爸吃过早餐,就和往常一样到处串门、拜年。叔叔阿姨们按照规矩在这一天给我了许多桔子、糖,爷爷奶奶们则要给我红包挂在我的脖子上面,俗称“挂颈”。就这样走街串巷的走了一天,我累极了,一回到家里匆匆洗漱干净,到头就睡。

一转眼就到了正月初二,奶奶一大早就杀了一只阉鸡,把鸡血淋在一个装满了纸钱的铁盆里,谓之“血钱”,是祭拜祖先前的一个重要习俗。这一天,是一定要在家的人全部去祭拜祖先的。吃过早餐,大家把门锁上,就拿着纸钱、贡品和香烛一起开车上了山。到了祖先墓前,扫墓,祭祖,烧钱,这些都是叫祖先在新的一年里面保佑后代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这一天也叫做“拜祖日”。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客家的春节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十几天,但我永远都忘不了客家有趣的春节和习俗。你家乡的习俗呢?一起说给同学们听听吧!怎么样?

中国民俗节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假日与节日,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实行。2022年12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已经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首度被列为法定假日。除此之外,中国实行双休日和八小时工作制,即每星期六、星期日放假(双休日),每天工作八小时。每逢元旦、春节和十一国庆节等特殊节日的时候还实行「调休」。

1月1日元旦公历新年

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女职工放假半天

3月12日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不放假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放假三天

5月4日五四青年节纪念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放假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小学生放假一天

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纪念1921年7月23日-7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不放假

香港回归纪念日纪念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结束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特别行政区放假一天

8月1日建军节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不放假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盟国签订日本投降书不放假

9月10日教师节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国庆节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放假七天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不放假,12月25日圣诞节纪念耶稣基督降生,公元纪元开始中国基督宗教徒(包括基督徒和天主教徒)的节日,不放假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正月初一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

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二月十九,观音圣诞

二月十五,花朝节

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三月二十三,妈祖圣诞(福建、台湾、澳门等地的重要节日)

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一般在阳历4月5日,闰年在4月4日

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夏至节

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七月三十地藏节

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十月十五日,下元节

冬至,传统祭祖之日

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年除日: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圣贤诞辰日:

屈原诞辰:正月廿一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观音诞辰:二月十九

苍颉诞辰:三月廿八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佛诞:四月初八

炎帝神农诞辰:四月廿六日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

鲁班诞辰: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关公诞辰:六月廿四

诸葛亮诞辰:七月廿三日

孔子诞辰:八月廿七

有关节日民俗的作文

我活在节日里,和民风民俗形影不离了,它的魅力吸引了每一个人。

端午节是古人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至今也非常受人喜爱,让人重视。

端午节的早上,长辈就会起早贪黑的将艾叶。蒲草。桃枝贴在门上。常听大人们说,端午节会有鬼在街上流荡,也许这是驱鬼辟邪,治住这些鬼为非做歹吧!

端午节农村里忙着插秧种地,也是妈妈们展现他们心灵手巧,贤妻良母的好机会。厨房里的他们忙出的一身汗,都来不及擦。你看,这宽宽绿绿的粽叶,白生生的糯米饭,各种馅人,多么诱人,令人垂涎三尺。

粽子包好,每逢亲朋好友来访,我们就赏他们一串,让他们拎回家。我呢!就提着一只只粽子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以前,心灵手巧的奶奶会眯着眼,左织右编给我织出一个网带,然后在里面装一个咸鸭蛋,神神秘秘的带在我脖子上。我欣喜若狂,又有无限的好奇,奶奶挂好之后,对我说:“这会给你带来好运。”我欢天喜地,宝贝的不得了。

中午,家乡的和一片寂静,家乡的农田里一片喜气祥和。我们会给在农田里的`亲人送饭。粽子。咸鸭蛋。水辣豆。糯米粑粑,应有尽有,大小们一边吃一边谈天说地,而我们就在田里无拘无束得闲。

祖先留下的习俗有我们一脉相传,不管科技有多么发达,他都不能代替传统的节日的吸引力。

点评:介绍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插艾叶、包粽子、编网带……娓娓道来,勾起了读者对这个节日的回忆和喜爱,结尾画龙点睛地赞美了传统节日独具魅力。

民俗文化诗句自创合集60条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