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年味越来越淡的诗句精选90条

与淡却的年味有关的诗歌

淡却的年味

不知从何时

年的味道

变得不再是那么浓郁

一切变化的

所谓的好

如同绚烂多彩的

过期的染料

再也无法

涂抹出记忆中的曾经

漫天飞舞的'烟花

为何总不如

儿时那简单的鞭炮

每餐的鱼肉海鲜

诱惑力还不如

当年的肉炒菜苗

总有令我垂涎的味道

泛滥而丰富的媒体

各种娱乐

卖弄着玄妙

还是不如那一个

看不太清楚的

电视频道

如许整洁的服饰

无论品牌抑或仿冒

看起来真的挺好

不过我还是

想穿起那件

带着小碎花的

布棉袄

穿它在雪地奔跑

在红灯笼下欢笑

仿佛自己

就是那自由的小鸟

如果说时间

给予我们很多

为何总觉得

得到的太少

如果说它剥夺了

我们很多

可是看看我们

当今拥有的一切

胜过那时候的土豪

也许时间

仅仅淡却了

心中年的味道

年味儿淡了阅读答案

多做些阅读,能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年味儿淡了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年味儿淡了阅读答案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甚至有人评论说,中国传统节日只是存留于父辈记忆里的尤物,已经成为国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压岁钱水涨船高,变成了负担,失去了原来祈福去灾的本意;庙会办到商场里边,实际就是商品交易;群发短信拜年,平均给每个人的情感又有多少?专家们认为,这一现象是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等原因造成的。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提高全民的文化自觉,让传统在现代社会得到很好的延续。

其实式微的不只是春节,元宵、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这是不争的事实。要究其原因,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在笔者看来,这都是表面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节日和人一样都是有灵魂的”,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比如,春节文化是一个典型的教育、敬神、祭祖、尊老爱幼,通过一系列仪式来完成的。而现在几乎没有人在敬神、祭祖,由于无法团聚的人越来越多,尊老爱幼也成了“隔空对话”,春节还有什么文化味道啊?取而代之的是,春节越来越物质化,越来越热闹,但越来越没有文化。

传统节日值得我们缅怀,但对传统节日的式微我们也无可奈何,因为社会在发展,原来传统节日所承载的东西,不再是人们的必须,那么传统节日就会发生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品田指出:“原来的传统节日是有大量的丰富的民俗活动的,这些节俗活动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一些民俗的讲究或者说生产生活的习俗紧密关联在一起,和节气、时令、气候、水土这些东西关联在一起,和祭祀、主导、祈祷、敬仰、吟诵等民俗事项关联在一起,有着缅怀、祝愿、庆贺、祈愿、敬祭等种种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节日所承载的内涵和文化都在发生变化。现在的节日,几乎都没有祈祷和敬祭等内容,失去了庄严的文化氛围。而且,人们对一些不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淡化,相反对产生于国外的又接地气的节日情有独钟。当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自然就会式微。

尽管传统节日式微是文化在“物化”的结果,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很多传统节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需要保护的,是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的,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也会增加新的民俗活动和新的文化内涵。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传统节日的式微。在笔者看来,节日式微的内容多是不贴近现实生活或不被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所认可的不合时宜的传统内容。但是,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我们应反思,为什么在美国华人聚居区还有年夜饭、守岁、压岁钱和拜年问候的声音,在华埠的商店里为什么还有红灯笼、红福字、红爆竹、红蜡烛、红色年糕和红色唐装?或许韩国对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总之,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切不可在我们手中消失。

(有删节)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徽现象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人们生活走向富裕,压岁钱水涨船高,节日的经济意味越来越浓。

B.随着通讯的现代化,过节时大家己习惯了编发短信互贺,进行“隔空对话”。

C.传统节日现在已不再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庙会也成了商品交易的载体。

D.国内不少人对产生于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情有独钟。

【答案】D

【解析】“国内不少人对产生于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情有独钟”错,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徽现象。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徽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

B.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

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

D. 传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

【答案】C

【解析】根据原文,中国传统节日式徽的真正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所以,A B C三项错,都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徽的真正原因”。

7.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看法。(5分)

【答案】(1)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正日渐式微,所以需要保护和传承。(2)①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教育、宣传活动。②在传统节日开展新的民俗活动,以增加其新的文化内涵。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性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和现实来谈:一是要阐明为什么要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二是要提出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年味越来越淡的散文

日月更迭,季节变换,又是一年岁末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年味越来越淡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年味淡了】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节日,是中国人最喜欢节日呢?后来,想了很久,我终于想明白了,人们看重是春节这种氛围,团圆氛围,热闹氛围,好玩氛围。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谈谈工作,谈谈学习,谈谈家庭,小孩子穿上崭新衣服,去放鞭炮,点烟花,给长辈们拜年赚压岁钱。传说除夕夜有叫“年”怪兽,许多人还会整夜不睡,这种习俗叫做守岁。过年时候,人们总有一种温馨幸福感觉。

过年固然好,可是,春节又将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我却发现,近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似乎过年能让我们高兴高兴,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赚点压岁钱了。春节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节日,成了给幼年小孩子们乐一乐,玩一玩日子。

过年领着5岁表弟去玩,走在街上,他东瞅瞅,西看看,好像什么都是很新鲜样子,一会儿要去买氢气球,一会儿又要去游乐场玩,还有广场许多小吃也令小家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买这买那。玩一次旋转木马能让他高兴很长时间,买一盒炮来放,能把他吓得躲在我身后不敢露面。看到广场有漂亮花灯,拉着我手就往广场跑,要去看花灯。叔叔给了他二十元钱零花,他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给我钱了,我有钱了。我们去买好吃!”可是,相比之下,我这个姐姐就显然成了个陪玩人士。对我来说,氢气球已经不再是我可以玩东西,去游乐场也只是高兴一小会儿而已,广场小吃都吃腻了。陪着表弟去玩旋转木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旋转木马也只是童年时代美好梦了,去看花灯,花灯也只能图个漂亮,去放炮,放炮不过是噼里啪啦响几声罢了。至于表弟对二十元零花钱热情,我就更是没有了,表弟才5岁,没人一次性给过比这二十块零花钱了,可是对我来说,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表弟喜欢东西,对我都没有了吸引力,而对于过年来说,我也没有了从前那股热乎劲儿。

眼下也正是过年时,与以前过年相比,虽然现在过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那些年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我们似乎更怀念以前年味儿。以前过年时,总是盼着年关时候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贴对子贴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扫屋子,能架起年货来准备点年货,总是盼望着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觉守岁,能放包饺子吃饺子,总是盼望着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妈妈领压岁钱花,能穿漂漂亮亮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烟花。那些年,身为小孩子我们听到鞭炮声会乱蹦乱跳,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爷爷奶奶给压岁钱舍不得花,最后还是都给了老爸老妈,等到别人家放完炮就跑过去,看看有没有剩余小炮再捡回来自己放,午饭时看着桌上许多好吃,流着口水却又舍不得吃,因为一年也难得改善这么几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这些好吃了,过年时候爸妈总会领着我们一家到摄影馆照许多相片,我总是摆出各种姿势来显摆,妈妈总说我爱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质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妈也会给买很多漂亮衣服,亲友也会给足够零花钱,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娱节目天天有,好吃随处可见,最不缺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数码照相机,想什么时候拍照就什么时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质生活丰富,人们就把精神文化给忽略了,过年程序删减了一道又一道,过年氛围也少了一层又一层。

过年也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这种精神文化短缺时候,或许,追求民俗,一家人围在一个大火炉前讲讲各自故事,参加参加各地风俗活动,也能找到一些年感觉……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乐融融氛围何时能重新出现在年关呢,那份我怀念年味儿,那种特殊精神文化……

【篇二:年味儿淡了】

年味儿淡了恐怕是许多人过年时感觉。不必说有着传统过年记忆老人们,连才上小学小表弟,都一脸无聊地说,过年就剩了两件事有意思,放鞭炮和压岁钱。看来,年味儿还真是淡了。

有人说,过年最大主题是团圆,这话没错。春节期间,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喝杯团圆酒,谈谈工作事情,聊聊生活烦恼,体会着家温馨,亲情温暖,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但春节毕竟是春节,如果仅此而已话,和一般节假日也就没啥区别了。过年,要过出年味儿来才好。

年是一种民俗,一种文化,它是几千年民族文化传统积淀。爷爷说,以前过年,那可是有一整套习俗,一进腊月,各家就开始忙活起来,初八吃腊八粥,二十三过小年,准备果品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二十四扫尘日,全家大扫除,还要在床脚点灯,驱鬼辟邪。年三十,讲究就了,贴门神,贴年画,贴窗花,祭祖宗,祭天地,祭神灵,一直到正月十五过完元宵节,闹完花灯,年才算过完。

眼下生活,那些传统习俗似乎已经成了遥远回忆,带点年味儿活动似乎只剩下了贴个春联,放放鞭炮,看看春晚,真正年味儿好像只有跟着旅游团到遥远封闭乡村才能看得到。

过年是一种文化,年味儿需要载体。当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吃到年货现在每天在超市里都堆积如山时候,我们更需要文化层面年、民俗意义年。迎来送往、喝酒聚会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周围——那就是过年感觉。

【篇三:年味有点淡了作文】

总感觉这些年,春节年味淡了。

过春节,中国人称之为过大年,可见老百姓对春节之重视,场面之宏大。

伴随着改革开放脚步声,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老百姓手中有钱了,年味却淡了,让人遗憾。

从前,过春节时间比较长,从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开始,春节就已经来到,这一天老百姓吃火烧、送灶君,祈求来年富足。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块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帖花花。二十九灌壶酒,年三十包饺子等。大年初一到处作揖,即给人拜年,大年初二开始走亲访友,从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五,这是春节最为隆重时间段。从初六到正月十三,是春节延续其,人们仍然陶醉在春节气氛中,正月十四到十六是元宵节,是春节另一个高潮,之后春节过完。

从前,春节是隆重,刚到腊月,人们就开始“慌春节”,即心中就天天想着春节,腊月二十三之后,开始准备春节吃、用,无论家境富足和贫寒,都要尽一切可能,让家人吃好、穿好、玩好。

从前,孩子们期盼春节到来。现在四十岁以上人,都会有这样感受,儿时渴望春节到来。为什么那个时侯孩子都渴望春节到来?因为那时,物质还不是很丰富,只有到春节才能够吃到好吃,穿上新衣服。当然,家中大人也会向孩子许诺,只要努力、听话,春节给你买新衣服、玩具等。

从前,人们过春节需要鞭炮声助威,需要烟火添彩。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很多老百姓不再钟情于鞭炮、焰火。没有了鞭炮、焰火,似乎春节也不热闹了。

现在年味确是淡了。虽然过春节还要准备,由于物质丰富,手中有钱,随手都可以买来,春节所用物品,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就可以办齐;平时,老百姓餐桌不缺肉食品,也不需要到春节大吃了;从前,走亲访友才穿新衣服,现在,谁也不再穿旧衣服、补丁衣服,平时穿衣服和春节没有什么两样;从前娱乐单调,庙会、元宵节是人们娱乐好地方,好方法,现在,有电影、电视、网络多种娱乐媒体,传统庙会、元宵节没有了往日魅力。

年味确是淡了。

【篇四:消逝年味】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了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了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形象?到了今天,恐怕都不是了。年成了一个代名词,成为了一种符号,成了我们中国人一个标记。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连我自己都感到了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姐姐说她不喜欢过年。那时,真隐隐地刺痛了我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感受到了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似乎都淡漠了,我甚至还听到过有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那是心灵一种回归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年味儿很浓,那儿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特殊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了。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了。

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归宿、灵魂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了,家人还不能团聚,真难以想象!

而年味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了一个不争事实。

孩提时代依稀而模糊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大红色就是过年颜色。中国红真包含了太多、太多。

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了,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了。

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

现在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了红衣浓妆老成持重姑娘了。

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我竟一时愣住了,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我应该好好想想了。”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过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没有向外跑,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都有时间,便趁隙旅游了,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一样啊!小城里年过单调而乏味了,年味似乎在这儿消逝了。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影子。

这样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趋于冷淡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

几千年来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这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逝。到以后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风俗要好一些。

传统节日风俗都寄托了人们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

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红变淡、年味消逝吧!

【篇五:年味越来越淡】

虽然说春节是中国最重要传统节日,可是我依然认为年味是越来越淡了。或许是以前物质缺乏,春节才显得那么重要,过春节,过新年,吃好多平时吃不到美味,穿美丽新衣服。快快乐乐吃着年夜饭,放鞭炮,和家团圆在一起有着说不完话。不管年味如何,春节还是一年一年都过,就我所经过春节,我也觉得年味是渐渐减少了。

以前,春节是这样。春节前,买着大堆年货,买新衣服,新鞋子。孩子们高兴不得了。每年都去外婆家过春节,以及其他亲人朋友们,在一起也很热闹,一桌子快乐大餐,说着笑着。然后大人们在家里玩着他们自己游戏,我们也出去玩。看看街上有什么好吃,好玩,然后买一大堆,因为是节日啊,大人们也愿意让我们买平日里不让我们买东西,我们沉浸在小小快乐中。每当夜晚来临,我们放着烟花,看着天空中绽放花儿。心中荡漾着快乐涟漪。春节过得快乐无比,以至于都不想回家了……去年,二姨以及姐姐都不回外婆家了,一个人在外婆家无聊。盼望着回家,爸爸带我出去玩,我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不想放烟花。烟花有什么好看呢?不明白了。度日如年,然后终于回家了。就这样,没有意思春节。因为没有人和我玩啊!值得一提是,一同学送我新年礼物,两盘磁带,一盘是她唱歌曲,以及弹奏音乐,还有一盘是关于我们故事,很有趣故事吧。每次听起都觉得温暖无比。

今年,我希望过很好玩吧,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但是很期待啊!我希望春节时候能够下雪,大家都回来过春节,我们在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堆雪人,打雪帐。我希望我们可以在春节晚上放烟花,快乐欣赏着烟花美丽,然后然后……关于祝福需要我感谢人太多。而我从来都没有好好感谢他们,在新年之际,或许是一个绝妙时机。共同走过了1年多时光,我想我要好好感谢老师,我知道老师不喜欢贺年卡,不喜欢其他祝福。成绩才是对老师最好回报。我想我要比以前更加努力学习,表达对老师最好祝福。同学,一起说,一起笑,一起学,一起玩,不知不觉中,我们在一起时间也越来越短。和同学在一起时光,无比美妙。最后,我希望春节时候能够下雪。雪花飘零。

快乐?什么是快乐呢?她来无影,去无踪。我拼命想要抓住她,想让我生活时时刻刻都充满快乐,可是我做不到,她总是从我手中溜走,不知何时又再次出现。和她擦肩而过机会多了,我也渐渐悟出了快乐真谛。你抓不住她,那为什么不自己创造快乐呢?

快乐在我看来很简单,只要生活过得充实,就会快乐。书是人类进步阶梯,同时,也是人们好朋友。读书不仅会使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从书中我们悟出了做人道理,学会了学习方法……例:《两根沉木条》,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少女带一位迷路游客下山,走到独木桥时,少女让游客负重前进,并告诉游客,只有意识到危险,才会更安全。从中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危险并不一定制造灾难,但人疏忽往往是灾难深渊。

我相信,在读书时,只要用心去读,总会有收获。例如:在做数学题时,解决了一道难题,那时,你心中会充满了成就感。而且,“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什么不多读点好书充实自己呢?充实生活会令你人生多姿多彩,你不会因为虚度光阴而伤心,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篇六:年味淡了】

现在常听人提起:现在过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这春节将至,感觉确实如此,都市生活快节奏、车水马龙、钢筋水泥,搅乱了年声音、色彩和味道。

社会物质富裕已经到达了一定阶段,这固然让人欣喜,但物质富裕并不能掩盖民族文化传统和风俗。人类需求是分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我们物质需求渐渐都能满足了,精神需求却突然变得非常空洞。

但是,让我感到异常是,我们春节越发变得无人问津起来,但类似西方圣诞节、平安夜却在中国大受追捧。为什么我们自己传统节日遭受抛弃,而西方节日却大放异彩?我想这与大部分中国人虚荣心态有关,什么叫圣诞节?我们开始好奇,好奇了就开始研究,研究了就开始体验,体验后就越发感受到一种新鲜感,越发感觉到自己与国际接轨了,自己越来越有面子了。但是,到底是什么理论认为我们能够过一过老外“春节”就一定是现代人了?反而,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极度不尊重行为。

其实,过年是生活本身结晶,年味儿同样如此,重要是用心去品味。过年是一种休憩。忙碌地走了一年,需要暂时歇息一下,开春了再走。过年是一种企盼。子女求学求职在外,过年就是回家,长辈盼望见到子孙,过年就成了愿望。过年是一种乡愁。浪迹天涯、绝少归期海外游子,在客乡复制了传统春节,西方国家唐人街庆贺倒保留了更多传统庆典仪式,以满足游子对家乡和故土怀念,年节欢乐中夹杂着淡淡乡愁。过年是中国人一种文化身份,是我们精神家园,让我们体贴细心地守护着她。

总而言之,春节为什么在中国越来越冷?这与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了解,对于民族风俗尊重,对于自身存在那一点点虚荣都存在着千丝万缕关系。

难道,我们都搬到国外去过年?

淡淡的年味浓浓的幸福散文随笔

改革开放三十年,亲历者感触都多。市场越来越活,物质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好。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有一种感觉,人人体会深刻,那就是,年味越来越淡了。

想起过年,人们往往都爱回忆,回忆小时候,过年的快乐,那可真多!杀鸡,炖肉,吃大米白面,穿新衣,吃好饭,还能不干活,玩上一天,也不挨大人说,想来神仙也不过这么过。可细想想,这甜里的酸,也许更多。

对小孩子来说,什么样的日子,都有快乐,一根木棍,几块布缝个口袋,都能让他们玩的浑然忘我,至于那些个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有没有,多不多,可不是他们考虑的,所以,他们还不知,发愁是什么。

过年,对大人们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愁了。父母明白,年,之所以让孩子们望眼欲穿,是因为他们想在穿了一冬的黑棉袄上,套上一件新衣服,把那个破洞遮住,让自己在伙伴面前显得体面,活的尊严。想让天天盛地瓜玉米的饭碗,换上一顿白花花的`大米饭,还有块肉在里面,让人垂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只有这一天,这个愿望才可能实现,哪能不盼?孩子们平时就很寒酸,过年了,总得有所改变,所以,大人们不论如何发愁,也会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心愿。可家里一贫如洗,大人们能将就,孩子们的梦如何圆?我亲眼看见,儿时的一个伙伴,他们住的是土改分的草房,只有一间半,他们自留地的玉米,还没到秋天,就掰来在碾子上轧成饼团,新粮食还没下来,旧粮早已吃完,这位母亲,为了过年,向别人借了五块钱。五块钱,一家五口过了一个年。这样的人家,在农村,很是普遍,农民一年到头,在土地上打拚,可年底分红,孩子多的,劳力少的,不但分不到一分钱,还得从家拿钱往队上添。

上辈人如此难,上上辈就更不用说,听奶奶说,父亲小时候,看到别人家杀猪,也跑去,要奶奶割点肉,可爷爷过逝欠下一大笔债还没还,哪有钱过年,过年这一天,只是小米饭,白菜粉条,可刚端起饭碗,就听见敲门声,那是来要帐的。听说旧时候,要帐都在过年这一天,难怪杨白老大年三十躲出去,过年,就是过关,穷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农民们祖祖辈辈拴在土地上,没日没夜地干,可还是吃不饱,穿不暖,人们见面,第一句话总会说,‘吃了吗’?吃饱,穿暖,成了多少辈人的追求,成了全中国人的梦想。而这个梦,何时才能实现,没人能知道。建国三十年,人们的生活并没多大改变,低下的生产力,劳动效率,让人民的生活仍然举步维艰。温饱仍是人们的期盼。

谁会想到,一九七九年的一个春天,一个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从此,华夏大地,沧海变桑田。经济繁荣,工业发展,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农村打破了大锅饭,多年的探索实践,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实现了祖祖辈辈人的心愿。

如今,从城市到农村,从大人到孩子,年,已渐渐失去了吸引力,过年与不过年,从物质的角度看,根本就没什么区别,要说变化的,就是过年,让一家人团圆。接近了人们的情感。过年,增近了亲情,加深了友情,甜蜜了爱情。

个人以为,只有丰衣足食,太平盛世,才会让年味变淡,因为人们不会为吃穿愁眉不展,这淡淡的年味,正说明了,我们生活在幸福中,历史上有文景之治,有大唐贞观,有康乾盛世,而我们的新中国,自共产党成立以来,历经战乱,饥饿,走过的路曲曲折折,摸着石头过河,改革开放到今天,如果写进历史,谁说现在不是和平安泰,盛世再来?

淡淡的年味,浓浓的幸福。珍惜,知足,感恩!

年味越来越淡的诗句精选90条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