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生失意的诗句
有很多,诗人是性情,且有点恃才傲物,经常遭遇,每逢此境必然写诗遣怀,所以面的诗特别多。
诗经: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孟浩然: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写愁思的词也很多,比如李清照晚年的词,大抵写愁。
纳兰容若的就更是了。
蜀相翻译
【韵译】: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
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 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 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
(8分)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
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流放黄州,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
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才写了千古传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前赤壁赋》以浪漫的笔调描写了月夜美景和泛舟江上饮酒吟诗的舒畅情怀,继而通过客人及其幽怨的洞箫声调,引出一番主客争辩,以探讨人生观和宇宙观。
“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
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
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
像曹操《短歌行》中说的:“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 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
李白在感叹“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以后,不是接着说:“浮生如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另一位唐代诗人韦庄也说过:“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
但苏轼不用此法。
他认为举杯消愁只有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所以虽然他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醉翁之意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
因此文中的“悲”与豪放风格并不矛盾。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笑话,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变; 而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
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
苏轼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他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
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
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作者的观点还是积极的。
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
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
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纵观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无数的宦海风波和人生挫折铸炼了诗人宏大旷达胸怀—尤其当我们读他这一时期的作品时,能否更多一些人生的感悟与哲理的思考
《满庭芳》周邦彦的赏析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清圆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枕簟,容我醉时眠。
上阕写江南初夏景色,将羁旅愁怀融入景中,观察细致,体物精微: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佳树清园。
”春风和煦,幼莺的羽翼渐渐长成。
在夏雨的滋润下,梅子熟了,果实硕大,果肉鲜圆。
正午烈日炎炎,绿树葱茏,清晰圆正的树阴覆盖着地面。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溧水县地势低洼而靠山,雨多树密,又正值黄梅季节,衣服潮润,待炉香熏衣,需时愈久,费炉香愈多。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空山人静,乌鸢无拘无束,怡然自乐,小桥外边,绿波荡漾,水色澄清,鸣声溅溅。
“凭阑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久久凭栏眺望,遍地黄芦苦竹,想起自己的处境,竟仿佛遭贬谪一样,不由得联想到了白居易当年遭贬谪时泛舟九江的情景。
下阕为凭栏所想,感叹身世飘零,抒发长年漂泊的苦闷心境,哀怨蕴藉,用典无痕: “年年,如社燕,漂流翰海,来寄修椽。
”像这样年复一年,犹如春来秋去的燕子,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栖身在人家长长的屋檐下。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且不去想那些种种烦恼的功名利禄,该放下时且放下,开怀畅饮,近酒无忧。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我这飘泊不定的江南游子,身心早已疲倦,憔悴,再也经受不了那激越、繁复的管弦之音。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就在歌舞酒宴的地方,先安放好竹席等卧具,酒醉了可以让我随意安眠。
思想感情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周邦彦任溧水县令,多年来辗转于州县小官,很不得志。
本篇为此间所作。
这首词通过凭栏眺望,描绘初夏景色,抒发了诗人政治上的失意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个宦途失意的知识分子愁苦寂寞的心情。
写作技巧本词是周邦彦羁旅行役之词中的名篇。
在词中先后化用杜甫(“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杯”《绝句漫兴九首》之四),白居易(“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琵琶行》),刘禹锡(“日午树阴正,独吟池上亭。
”《昼居池上亭独吟》),杜牧(“露蔓虫丝多,风蒲燕雏老。
”《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等人的诗句,结合唐人的遭遇、诗意和自己眼前的实景,抒写己身流落之悲慨,运典入化,了无痕迹,丰富了词的内容,加强了表现力。
此词抒情自然,用笔含蓄婉转,词意蕴藉而余味悠长。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是指什么节日
七夕节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译意]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清凉;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正好牵牛星对着织女星,所以说是“七夕”节
红楼梦哲理或者启示是什么
1. 蕴含深哲理 《梦》一书不能只以一部言情小说来看它,的重点在表达出世的人生哲理,由第一回跛道人口中所吟唱的〈 好了歌 〉就可以看出他所要表现的人生思想。
《红楼梦》一书不能只以一部言情小说来看它,本书的重点在表达出世的人生哲理,由第一回跛道人口中所吟唱的〈 好了歌 〉就可以看出他所要表现的人生思想。
在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富贵、金银财宝、美丽妻子、儿孙,但死后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堙没了,又能留下什么
在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富贵、金银财宝、美丽妻子、儿孙,但死后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堙没了,又能留下什么
以鲜明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兴衰荣辱的急剧变化和社会政治风云的动荡不定。
以鲜明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兴衰荣辱的急剧变化和社会政治风云的动荡不定。
政冶上争权夺位,经济上贪得无厌,思想上虚伪奸诈,生活上腐化,而最后必会没落灭亡,从而暗示了全书主要人物故事的发展线索和主题思想。
政冶上争权夺位,经济上贪得无厌,思想上虚伪奸诈,生活上腐化,而最后必会没落灭亡,从而暗示了全书主要人物故事的发展线索和主题思想。
虽是过于消极悲观,但却是颇能引人深思,让人重新思考人生的生命定位与价值。
虽是过于消极悲观,但却是颇能引人深思,让人重新思考人生的生命定位与价值。
2. 启示一、 乐观: 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也是贾母的孙侄女,因“襁褓之间父母违”而常居贾府。
史湘云虽命运多舛,但天性乐观,对待生活总是充满热情。
在《红楼梦》中她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就表现了她“大说大笑”的性格特点,也让众人记住了这个开朗大方的女孩子;香菱要学诗,因不敢罗唆宝钗,转而向同样才思敏捷的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大观园里集社作诗,虽然湘云不是最重要的主角,但不可或缺,她永远是诗社里最有热情和活力的一份子,难怪众人会评论:“这社里要少了他,还有什么意思”。
《红楼梦》本是一部悲剧色彩颇浓的作品,史湘云的出现,透露出一个乐观主义者的生活姿态,无疑是寒冷的冬日传来的丝丝暖意。
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是郁郁寡欢还是乐观面对,史湘云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郁郁寡欢,只能让自己长久地困于悲观之中,不如乐观一点,这样可以拥有一个明媚的心情。
学会做自己心情的“调剂师”,干起工作才能干劲十足,面对生活才能信心满怀。
二、坚强:史湘云虽自小父母双亡成了孤儿,家道中落后,和叔婶一起生活,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自然与她无缘,还要夜夜做活到三更。
史湘云没有任何的抱怨,书中也从未见她愁过。
她总是坚强地去面对这一切,并从没想过要以此去博得别人的同情,而且,她总是以自己的坚强去打动着周围的人。
史湘云写过这样的诗句:清冷香中抱膝吟。
即使是这样清冷的环境,她也能从中体味到芳香,心怀抱膝的悠然,拥有吟诗的心境。
相比起来,我们的条件要好很多,社会的丰富多彩给予了当代青年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广阔舞台。
但当代青年也因从小吃苦太少,而难以承受风雨。
拥有一颗坚强的心,顽强地面对困难与失意,才能风雨无阻,并撑起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三、豁达:第六十二回中“憨湘云醉眠芍药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生性豁达、不拘小节的少女形象。
聚会时,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
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的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
”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
”说着都来看,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胎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
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
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
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洒冽,……醉扶归,—— 宜会亲友。
” 史湘云醉眠芍药圃表现出她的随性大方,许多男子都不及。
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学习她这种不拘小节的豁达之风。
当我们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应该向更高的标准看齐,严格要求自己;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从头再来。
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方能彰显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空中云卷云舒。
《红楼梦》中人,巾帼个个不让须眉:不仅是史湘云,黛玉的才、宝钗的慧、探春的敏、袭人的贤、平儿的俏、金钏的烈……他们共同构成了《红楼梦》这幅多彩的画卷,浓墨重彩、相得益彰。
《红楼梦》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也是一部人生的大书,当代青年若能认真学习的话,必能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