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张爱玲语录 郭敬明语录 张小娴语录 马云语录 席慕蓉语录 安妮宝贝语录 毛主席语录 韩寒语录

描写糍粑的优美句子

形容吃糍粑的句子,急

柔软却带有嚼劲

求一篇写糍粑的作文(要带故事和制作过程以及吃法)

今天,奶奶说要做糍粑,我说我也要做,奶奶答应了。

奶奶先把糯米和绿豆用水泡着,等到糯米泡好了以后,奶奶就把糯米放到一个大蒸锅里面用大火蒸,要蒸很长的时间才能蒸好,要蒸熟蒸透。

等到糯米蒸好了,爷爷就把蒸好的糯米全部倒进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缸里,用一根大木棒捣。

爷爷和爸爸一人捣一会,这个很费力气的,我也试了一下,真好玩啊

我还吃了一碗奶奶蒸好的糯米饭,真香,真好吃

爷爷和爸爸捣糯米的时候,奶奶把泡好的绿豆也蒸熟了,然后和肉炒在一起,这是包糍粑的馅。

爷爷和爸爸把捣好的糯米团倒出来,我们就开始做糍粑了。

做糍粑的时候,先把捣好的糯米团揪一点下来,像捏饺子皮一样把它捏成圆形,也可以捏成方形,然后把馅放一点进去,不要放得过多。

馅放好了以后,把糯米先捏成一个十字形,再把它压成一个圆形,这样一个糍粑就做好啦

我和爷爷、奶奶、爸爸一直做一直做,做了一大桌子的糍粑,这得吃多长时间啊

做糍粑一点都不难。

可是妈妈跑哪里去了呢

原来她在给我们拍照,我还没注意呢

我问妈妈:“妈妈,你想不想吃我做的糍粑呀

”妈妈说:“当然想吃了,看着都流口水呢

第一次就做得这么好真是不简单。

”奶奶去煎糍粑了。

煎好的糍粑,外面黄黄的,一口咬上去脆脆的,里面又是软软的,里面的绿豆馅真香啊

回乡下过年可热闹啦,有许多城里人无法体会到的乐趣。

你看,快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蒸甜酒,杀年猪,做年糕,新年的喜气日益浓烈。

我们一家三口也像往常一样赶回老家过年。

奶奶见儿孙们十几口人都回家了,笑得合不拢嘴,一大早,就摆出一台小机器,一块长方形的大木板,做好打糍粑的准备。

一开始,爸爸先端出一盆热气腾腾的糯米饭,蒸熟的糯米饭,一粒粒晶莹饱满,如珍珠般透亮,香喷喷的,整间屋子都弥漫着浓浓的糯香。

我情不自禁抓起一把糯米饭往嘴里塞,哇,松软可口,满嘴余香。

接着,爸爸把糯米饭倒入小机器头顶的大嘴巴里,就开始打糍粑了。

今年用上了现代化工具来打糍粑,记得以前,是用一个大大的石臼,加两根粗粗的圆木棒,几个男子汉轮流上阵,挥动胳膊,将石臼中的米饭捣碎,舂成一大团粑粑。

石臼里黏稠的粑粑粘住木棒,越来越难往上提,一场下来,男子汉们一个个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我好奇地看着机器碾糍粑的样子。

只见一团团糯米饭经过小机器里的轮子碾压之后,变成了黏乎乎的糍粑团,从旁边的小斗里吐出来。

二伯抓起一把又细又洁白的米粉,均匀地撒在糍粑团上面,然后把最末端的一团揉成拳头那么大的糍粑团,稍一旋转,左手用力一扯,伯母马上接住,先在手心里揉了揉,再托住糍粑团,手指头按住中心,右手轻轻地绕着中心捏起来,一圈、二圈、三圈……终于,一个圆圆的小糍粑就做成了。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行列,揉、捏、按、压,柔软的糍粑团经过一双双巧手的创作,一个个圆圆的、软软的小糍粑诞生了。

大家一边做着,一边说说笑笑,谈论着积蓄了一年的家常话,笑声淹没了小机器的声音……我最喜欢的要属给糍粑印花这一道工序了。

当爷爷把一个个糍粑坯子放在雕龙刻凤的模子中印出来后,我把它们整齐地摆设在三楼的木板上,就端着印花的工具忙开了。

“食品红”颜料盛在白色的小瓷杯里,伴着酒香。

印花,就是将一个大拇指粗的刻花的棒子沾上“食品红”点在糍粑中央,糍粑立刻变得漂亮生动起来,宛如盛开的朵朵莲花。

我最喜欢做这种活儿,细心地给糍粑中心印上一朵小红花,有时还来了个大创作,将糍粑捏成一只小兔子,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真是难得的手工制作场所。

半天下来,我的袖套上、袜子上、手心手背上全弄得红艳艳一片。

大家看着我的样子,哈哈大笑,我一照镜子,呀,脸上也是左一抹白右一笔红的了,活像个唱大戏的。

柔柔的糍粑哟,浓浓的乡情,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每到腊月底,老家都有打糍粑的风俗。

去年回老家过春节时,我终于知道了怎么打糍粑。

打糍粑的前一天晚上,爷爷就把糯米用井水浸好,爸爸和叔叔准备了打糍粑的工具,有木槌、石臼,还有印糍粑的模板。

第二天天没亮,奶奶就起床把糯米蒸熟,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打糍粑了。

叔叔用一个脸盆盛满蒸熟的糯米放在了石臼的里面,爸爸和姑父他们两个人用木槌捣糯米,你一下我一下。

大约十分钟后,糯米被打成了糊状,完全没有米的样子了。

然后把捣烂的糯米挑到一个竹制的簸箕里,簸箕下面铺有一层石膏粉,这样糍粑就不会粘在手上或其他东西上了。

爷爷把那一大团糍粑捏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妈妈和姑姑就把那小块的糍粑捏成圆形。

我和其他的小朋友就把糍粑放到模板的里面,模板的底部刻有一些美丽的图案,因为糍粑是热的,非常容易变形,模板上的图案就拓在了糍粑的上面。

等糍粑冷却后把它取出来摆在木板上,模板上的图案就固定在糍粑的上面,有动物、繁体字、风景画等,非常美丽。

我们有的打,有的捏,有的印,一下子就过去了九个回合。

中间有几次我都想学爸爸的样子去打糍粑,但都轮不到我。

到了最后一个回合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说:“等一下,等一下

我也要打糍粑

”爸爸说:“行,让你尝试一下,只要你能打好。

回家我让你玩五个小时的电脑

”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笑着说:“说话要算数。

”我好不容易举起了木槌,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打了下去,但再也拿不起木槌了,因为上面粘了很多糯米,木槌一下变得重了很多。

我抱着木槌往后拉,却因为用力过猛摔了一跤,爸爸他们看了都哈哈大笑。

我边揉屁股边说:“现在不能玩电脑了,回家还要治屁股

”以前我虽然每年都吃糍粑,但从不知道打糍粑原来这么难。

以后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

写家乡打糍粑的作文急!

过新年了,年里我们老有吃年糕、糍粑的传统习俗,它们有年年寓意。

它们有各法,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吃法——烤糍粑。

妈妈告诉我,烤糍粑是她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烤糍粑需要准备:一盆炭火、一把火钳和糍粑。

说干就干,先把火钳架在火盆上,好似天边架起了一道彩虹桥。

然后把糍粑放在火钳上,烤上几分钟后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就说明快好了,我拿起来看一下,亮闪闪的金色中带着一些棕色,香味扑鼻,我都等不及想吃了,就问妈妈:“好了没

”“早得很呢,别急。

”可是我实在太想吃了,干脆不想了,嘴里念道:“不想、不想……”这时,不可抵抗的香味又直往我鼻子里钻,于是我保佑:快好,快好。

妈妈坐在那里,手里不时的翻动着,前后左右。

“好了”“啊,太好了。

”我仿佛尝到了糍粑外面嘎崩脆,里面软软的嫩嫩的,真香

“耶,终于好了。

”我叫道。

这时妈妈拿来白糖,我拿着烤好的糍粑粘白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那味道真是太美了。

吃完烤糍粑,我深有感触:干什么事都不能心急,要有耐心。

麻烦帮我写一首藏头诗——糍粑很爱笑。

能写的文明点,诗意点,能浪漫点更好。

谢谢

在乡下,时令一进腊月,家乡的农村,时常一两里都飘着喷香的糯米饭香,这便是有人在打糍粑了。

糍粑是糯米蒸熟后用杵棍捣戳而成的。

打糍粑,是家乡农村迎春的传统风俗。

打糍粑那天,主妇便早早将淘净的糯米蒸上,糯米熟后,放入麻石臼窝,三四个青年汉子,手拿杵棍,点入臼窝,转着圈儿捣着。

“喔一嗬,喔一嗬”地喊着号子,这声音伴着杵棍有节奏地热闹开来。

打上一个时辰,臼里的糯米雪白白的一团软糊起来。

而臼底下的那层并未打好,需要翻面了,打糍粑的汉子,便相互递个眼色,“一、二、三、四”出口,糯米团儿便随杵棍一跃腾起,汉子们位儿一换,“叭”的一声,一个响炮后,糯米团儿覆个面,又规矩地重落于臼里了。

再捣,直到臼里的糯米全都雪白细腻起来。

其实翻面时盼“炮儿”也有讲究的,炮愈响,打糍粑和看打糍粑的人愈是高兴,这高兴的原由:一则这“炮”愈响,便兆示来年的收成愈好,二则是给打糍粑的人鼓了份劲。

糯米在石臼里打得软软乎乎的,便可以做糍粑了。

那时候,奶奶和妈妈,还有帮忙的隔壁妯娌们,把打好的糯米挑到有加工模具的农家,打开面板,撒一层面粉,用菜油粘手,再慢慢将糍粑料捏成饼状,熟练的两三分钟就可以做出圆圆白白的糍粑。

那时候,我喜欢围观大人们做糍粑,摩拳擦掌跟着做。

但那时还小,总是糍粑料在手,怎么揉捏都做不成圆饼状,用手压一压,就厚薄不均,扁了。

那时候奶奶总是嫌我淘气,让我一边玩去。

我待在房间里,数大人们做好的糍粑,白花花的,放在大圆簸箕上,想着很快就能吃上糍粑,可以端着碗跟别的小伙伴比谁家的糍粑好吃,心里就乐呵。

用四字成语来形容糍粑

中秋作文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

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我们全家人围站在阳台上,把大团圆月饼分成几块,分着吃。

这时,我望向了远处的月亮。

虽然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围绕这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

这时,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好朋友----,“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描述了我此时的心情,不知她现在是否也在望着月亮,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我呢

只是月亮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云已经消失了,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太悲伤。

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

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

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

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

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

月光照得树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诉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那天,相传,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那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玉兔和桂花树。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家乡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红糖糍粑的外形描写是怎样的,急……………………亲。

是郴州汉族传统名点之一。

每逢春节过年,桂东人家家户户都要做黄糍。

其生产制作工艺比较复杂。

其味道香有嚼劲。

第一步,熬碱水:用一种桂东人叫做“黄泥柴”(属于山茶科玲木属,植物名暂时我也还没有查到)的灌木趁新鲜烧成灰(不可烧得过透,也不能不烧化),在一只箩筐内垫上棕或布后将灰装到里面,烧好一大锅开水,把灰筐架到锅上将开水反复地往灰上淋,滤出来的溶液就是碱水了。

注意,灶里要保持大火,边烧边淋。

同时,将槐花大约按米的0.05%-0.1%的比例熬成溶液过滤,趁两种溶液都还在沸腾时将它们混合到一起搅匀。

桂东糍粑礼盒装第二步,配米:一般按籼米和糯米二比一的比例,糯米多则软,反之则硬,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调节。

配好后用水充分浸泡膨胀,反复搓洗直到水清为止,然后滤干再用碱水浸泡一昼夜。

第三步,磨浆:将用碱水浸泡的米磨成浆后用布袋吊起来滤干。

第四步,蒸熟、捣合:将吊干的米浆扒开成20克左右的小团放到蒸笼里急火蒸熟。

注意,蒸的火候是宁过勿缺。

蒸好后趁热充分捣烂(动作要快,凉了就捣不烂了),然后使劲地搓,使之结合成为整体。

第五步,成型:做完前四步,黄糍已经做成了,这时就可以吃了,先吃个饱再说罢

至于成形,想把它做成什么样子就做成什么样子,不过做好后,要将它们分散凉至表面干硬,否则会互相粘到一起。

再然后,用前面同样的碱水将您的作品浸泡起来,注意及时浸泡,否则裂开就不好了。

以后,就慢慢享用吧,像桂东过年时节的气温,保存两三个月是没有大问题的。

桂东还有个黄糍的品种叫“大禾糍”。

其做法第一步跟前面的一样;第二步是用一种叫做“大禾”的水稻品种的米浸泡淘洗干净后用碱水浸泡一昼夜;第三步不用磨浆,直接把米充分蒸熟成饭,将饭趁热捣烂搓合就行了;第四步则同上述的第五步完全一样。

大禾糍的表面看起来比较粗糙,没有黄糍那么光洁好看,但韧性特好,比黄糍更好吃。

大禾这品种适于种植在山高水冷的梯田中,产量很低。

桂东是个缺粮县,因而只有偏远深山中不适合种高产品种的地方才种,而且是专为做大禾糍而种植的。

描写糍粑的优美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