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收录在那里
上网搜
孔子发的言论主要记载在哪本书?
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论的一本书是论语。
哪两句名言出自论语孔子说的话孔子告诉子贡
一、人1、胜利和眼泪
这就是人生
——法 巴尔2、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3、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印度 泰戈尔二、命运1、知识能改变命运。
——美国 爱默生2、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
——俄国 契诃夫3、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命运所压倒。
——德国 贝多芬三、生命1、活着的士兵,要比死了的皇帝更有价值。
——法国 拿破仑2、当我活着的时候,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美国 惠特曼3、生命赐给我们,我们必须奉献生命,才能获得生命。
——印度 泰戈尔四、生与死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2、在还没有死亡以前,就不能算作完全诞生。
——美国 富兰克林3、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一场出发
——三毛五、青春1、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
——法国 大仲巴2、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法国 雨果3、青春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
——挪威 易卜生六、价值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2、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少天,而在于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日子。
——法国 蒙田3、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
——德国 歌德七、奉献1、我好像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
——鲁迅2、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鲁迅3、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惟有辛劳、泪水和汗水。
——英国 丘吉尔八、困难1、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次地站起来。
——张海迪2、困苦永远是坚强之母。
——英国 莎士比亚3、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4、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俄国 别林斯基5、逆境是到达真理的每一条道路。
——英国 拜伦九、理想1、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2、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苏联 斯大林3、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黎巴嫩 纪伯伦十、追求1、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
——英国 莎士比亚2、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3、人类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中。
——加拿大 班适十一、希望1、以希望为生的人,将绝食而死。
——美国 富兰克林2、希望是很好的早餐,却是很糟的晚餐。
——英国 培根3、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十二、信念1、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英国 雪莱2、人没有信仰,变成了行尸走肉。
——俄国 契诃夫十三、信心1、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美国 海伦·凯勒2、不可能的字只有在愚人的字典里才可以翻出。
——法国 拿破仑十四、意志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2、君志所向,一往如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3、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苏联 奥维狄乌斯十五、奋斗1、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毛泽东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况十六、目标1、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德国 康德2、对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来说,所有的风都是逆风。
——法国 哈伯特十七、责任一切责任的第一条:不要成为懦夫
——法国 罗曼·罗兰十八、竞争1、竞争的本能是一种野性的激励,一个人的优点通过它从另一人的缺点上显示出来。
——美国 桑塔亚那2、用自己的价值进行竞争不是坏事。
——日本 武者小路实笃3、物竞天择势必至,不优则劣兮不兴则亡。
——梁启超十九、合作1、你的钟声只有在齐鸣时才能听见,在单独鸣响时——只会淹没在那些旧钟的一片响声里。
——苏联 高尔基2、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光,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雷锋3、惟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
——印度 泰戈尔二十、时间1、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最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英国 赫胥黎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钱鹤滩3、不教一日闲过。
——齐白石4、你热爱生命吗
那就不要挥霍时间,因为它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美国 富兰克林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7、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
——李白8、最宝贵的莫过于“今天”。
——德国 歌德二十一、成功1、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说废话。
——美国 爱因斯坦2、成功的秘密在于永不改变既定之目标。
——法国 卢梭3、成功就是那古老的ABC——能力、机会和勇气。
——德国 拉克曼4、轻敌,最容易失败。
——鲁迅5、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制造机会。
——法国 拿破仑二十二、机遇乘着顺风,就该扯篷。
——西班牙 塞万提斯二十三、怀疑1、怀疑比自信更安全。
——马辛杰2、伟大的灵魂是向往怀疑的。
——德国 尼采3、怀疑是无限的探求。
——古希腊 苏格拉底二十四、荣誉1、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住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波兰 居里夫人2、世界上荣誉的桂冠,都是用荆棘编织而成的。
——英国 卡莱尔3、应当把荣誉当作你最高的人格的标志。
——英国 牛顿二十五、哲理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2、最成熟的果子最先落地。
——英国 莎士比亚3、当你背向太阳的时候,你只看到自己的影子。
——黎巴嫩 纪伯伦4、真理往往是在痛苦呻吟中说出来的。
——英国 莎士比亚二十六、勇敢要想摘一朵冰雪中的雪莲,就要有爬上高山不怕严寒的勇气。
——黄药眠二十七、真诚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德国 海涅二十八、自律1、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地解剖自己。
——鲁迅2、自我批评,这是一所严酷的培养良心的学校。
——法国 罗曼·罗兰二十九、正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
——徐悲鸿三十、谦虚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毛泽东2、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类向人道前进。
——鲁迅3、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
——德国 保罗三十一、骄傲一天一天地满足着,即一天一天地堕落着。
——鲁迅三十二、自尊1、自尊心是一个人灵魂中的伟大杠杆。
——俄国 别林斯基2、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徐特立三十三、天才1、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2、天才,那就是一分灵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
——美国 爱迪生3、饥饿是天才的侍女。
——美国 马克·吐温三十四、个性、创新1、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美国 爱因斯坦2、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齐白石3、玫瑰正因为有刺,才在阳光下尽情地开放。
——挪威 易卜生4、你的良知在说什么
“你要成为你自己” ——德国 尼采三十五、友谊友谊就是力量。
——苏联 高尔基三十六、健康1、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美国 爱默生2、健康的躯体是灵魂的客厅,而病体则是监狱。
——英国 培根3、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波兰 居里夫人三十七、幸福1、使时间充实就是幸福。
——美国 爱默生2、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
——鲁迅3、幸福,是在为别人而生活。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三十八、生活1、美是生活。
——俄国 车尔尼雪夫斯基2、生活而不为生活俘虏。
——法国 罗曼·罗兰3、生活的花朵只有付出劳力才会绽放的。
——法国 巴尔扎克三十九、习惯世界上没有比习惯更专制的了。
——法国 左拉四十、书籍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法国 雨果2、热爱书吧
这是知识的泉源。
——苏联 高尔基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苏联 高尔基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5、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 ——冰心6、我扑在书籍上,像是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苏联 高尔基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四十一、勤学1、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
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
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毛泽东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华罗庚四十二、好问1、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是个愚人。
——法国 雨果2、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法国 卢梭3、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四十三、思考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2、思则睿,睿则圣。
——周敦颐3、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
——老舍四十四、恒心1、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毛泽东2、积累知识在于勤,学问渊博在于恒。
——法国 雨果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一寒。
——郭沫若四十五、知识1、人只有一个冤家——无知。
——法国 雨果2、知识能改变命运。
——美国 爱默生3、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古罗马 大伽图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匈牙利 裴松之四十六、诚信1、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2、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他有许多名言,如;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许多名言,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经典名言: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德不孤,必有邻。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小不忍则乱大谋。
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7.过而不改,是为过矣。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9.道不同,不相为谋。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的言行和思想收集在哪一部里面
敏学,不耻下问 处 《论语·公冶长五篇 子贡问曰:“孔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
孔子箴言学习类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行类敏于事而慎于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讷于言而敏于行听其言而观其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身正,不令而行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类德不孤,必有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敬鬼神而远之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治国类民无信不立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君子成人之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道不同,不相为谋学习类 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行类 敏于事而慎于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讷于言而敏于行听其言而观其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身正,不令而行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类 德不孤,必有邻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敬鬼神而远之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治国类 民无信不立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君子成人之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于师道不同,不相为谋展开 编辑本段学习类学而时习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
”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
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
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
”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
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惘。
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
“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
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
当从前解。
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
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
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
“文”是他的谥。
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
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汉书·儒林传》:孔子“究观古今之篇籍”叙《书》、称《乐》、论《诗》、因鲁《春秋》、好《易》,“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
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朱熹《论语集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也”。
其句意谓传述旧章而不创作,对古代文化既服膺又喜好。
“不作”与“好古”,系孔子对终其一生之教学与学术研究生涯的概括,同时亦体现出其整理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及其对上古文化的基本态度。
所谓“不作”,朱熹认为孔子“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同上)。
然后世学者认为实际上孔子有述亦有作。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又见《孟子·公孙丑上》:“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吕氏春秋》亦记载:“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
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
其句意谓:默默将所见所闻记于心间,发愤学习从不满足,教导学生不知疲倦。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至,而犹不敢当,则谦而又谦之辞”。
近人钱穆认为“或以本章为谦辞,实非也。
”(《论语新解》)孔子于此所举三事:其一,重在言识(记忆),不在言默,所谓“多闻,质而守之”(《礼记·缁衣》),“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其二、三,则表达了孔子于求知学问的勤勉不怠和教授弟子的一腔热忱,同时也是孔子从认识和方法对“学”与“教(教诲)”的合理总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由
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知也”之“知”,同智。
朱熹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之告之。
”(《论语集注》)《荀子·子道》所记可为佐证: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
”又说:“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
”又《儒效》篇云:“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也。
”编辑本段言行类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义相同。
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
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
”(《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孔安国注:“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包咸注:“讷,迟钝也。
言欲迟而行欲疾。
”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论语》中尚有型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
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
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论语集注》)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
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
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
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
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
《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
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
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朱熹注:“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
是二人者,皆我师也。
”(《论语集注》)刘宝楠引旧说,又提出两解:一谓“我并彼为三人,若彼二人以我为善,我则从之;二人以我为不善,我则改之。
是彼二人,皆为吾师。
《书 洪范》云: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
此之谓也。
”一谓“三人行,本无贤愚。
其有善有不善者,皆随事所见,择而从之改之。
非谓一人善,一人不善也。
既从其善,即是我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
《说文》:“坦,安也。
”荡荡,广远之称。
戚戚,时时忧虑之称。
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
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
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
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
”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
”(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雕,凋谢;松柏,喻栋梁之材。
朱熹引谢上蔡注曰:“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论语集注》)荀子则把松柏喻君子:“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见君子无日不在是。
”(《荀子·大略》)《庄子·让王》引孔子言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
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其身正,不令而行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路》:“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虽令不从。
”儒家一贯认为:为上者,“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
”“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
”(《汉书·公孙弘传》)“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
”(《淮南子·主术》)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路》:“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朱熹《集注》:“见小者之为利,则所就者小,而所失者大矣。
”又引程子言曰孔子深知弟子“子夏之病常在近小”,故“以切己之事告之”(同上)。
《论语正义》引荀子曰:“利谓便国益民也。
为政者见有大利,必宜兴行,但不可见小耳”。
《大戴礼记·四代》:“好见小利,妨于政。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此即施“仁”于人。
西汉董仲舒作了发挥:“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此之谓也。
”(《春秋繁露·仁义法》)《吕氏春秋·举难》又曰:“故君子责人则以仁,自责则以义。
责人以仁则易足,易足则得人,自责以义则难为非,难为非则行饰。
”朱熹注曰:“责己得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所以人不得而怨之。
”(《论语集注》)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孔子名言。
《论语》凡四见,旨同而文小异。
《学而》载:“子曰:‘不患人这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意为不必担心别人不知我,该担心的是我不知人。
《里仁》作:“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上句意同,下句意为:该担心我有什么可为人知道的。
《宪问》作:“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卫灵公》又作:“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
”朱熹注:孔子“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
”(《论语集注》)王夫之注:“能夺我名而不能夺我志,能困我于境遇而不能困我于天人无愧之中,不患也。
”(《四书训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包咸注:“有言者,不必有德,故不可以言举人也。
”王肃注:“不可以无德而废善言。
”意谓不因某人之言中听而举荐他,也不因某人有缺失而鄙弃其言。
孔子这种稳重、全面的举人之术、听言之法为后世所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孔子此即言仁。
《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又言恕。
孔子常以“恕”释“仁”。
朱熹《集注》:“恕,推己以及人也。
”也即子贡所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公冶长》)以后儒家都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实施“仁政”。
编辑本段道德类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
质者,本也。
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
”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
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
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
”(《礼记·表记》)敬鬼神而远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
”(《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
《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
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的态度相一致。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
”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
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
”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
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
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
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
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
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
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名言。
《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正义》引《申鉴·杂言下》注曰:“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
”又《论语·宪问》所记三者次序不同:“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自谦其不具备知、仁、勇三者达德,而自子贡视之,孔子三道尽备,故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安国注:“三军虽众,人心不一,则其将帅可夺而取之;匹夫虽微,苟守其志,不可得而夺也。
”朱熹引侯氏曰:“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
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
如可夺,则亦不足谓志矣。
”(《论语集注》)《礼心·缁衣》篇亦曰:“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皇侃疏:“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师人必当温故而知新,研精久习,然后乃可为人传说耳。
若听之道路,道路乃即为人传说,必多谬妄。
所以为有德者所弃也。
亦自弃其德也。
”近人钱穆说:“道听,听之易,途说,说之易。
入子耳,即出于口,纵闻善言,亦不为己有,其德终无可成。
”(《论语新解》)《荀子·大略》:“君子疑则不言,未问则不言,道远日益矣。
”与孔子反对道听途说之义相近。
编辑本段治国类民无信不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此即孔子对子贡问政之答。
民信之与足食足兵为孔子治邦强国之政。
然可去兵去食,不可使民无信;民信则为本。
此也即与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的舍身取义有相通这处。
后朱熹有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
无信则虽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
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宁死不失信于我也”。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孔门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此是孔子弟子有若答鲁哀公所问“年饥,用不足。
如之何”时所言。
也即是发挥孔子“政在使民富”(《说苑 政理》)的儒家思想。
孔子认为,民富在于薄税敛“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同上)。
朱熹注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贫。
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
”(《论语集注》)《荀子·富国》曰:“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如是则上下俱富,多无所藏之,是知国计之极也。
”君子成人之美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
”《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
己能,亦乐人之能也。
”与孔子之意相近。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宪问》亦有此语。
其旨“欲各专一于其职”(刘宝楠《论语正义》)。
也是儒家一贯的处世态度。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故曰近忧。
”《荀子·大略》云:“先事虑事,先患虑患。
先事虑事谓之接,接则事犹成。
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
事至而后虑者谓之困,困则祸不可御。
”而人宜远虑历为儒家所重。
小不忍则乱大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朱熹《论语集注》:“小不忍,如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皆是。
”又说:“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朱子语类》卷四五)近人杨树达又分不忍有三义:“不忍忿”;“慈仁不忍,不能以义割恩”;“吝财不忍弃”(《论语疏证》)。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意为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来廓大人。
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
”朱熹注:“人外无道,道外无人。
然人心有觉,而道体无为;故人能大其道,道不能大其人也。
”(《论语集注》)董仲舒天人对策中也引此句,言治乱废兴在于己。
今人杨伯峻认为与愿意不合。
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当仁”有两解:一为面临仁德;一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
朱熹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
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非有争也,何逊之有
”(《论语集注》)“师”字一般训解为“师长”。
近人钱穆训为“众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
”近人钱穆之释有两说,一为“君子亦有意见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
惟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于相谋矣。
”一为“道指术业,如射与御,各精其重,不相为谋也。
”(《论语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