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好词好句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

  电影自产生以来,就和小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把小说搬到电影屏幕上,绝对算得上是电影史上的一大壮举。第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篇1:张艺谋《红高梁》(1987)/莫言《红高粱》

  在中国的电影界,张艺谋被称为“纯文学的守护神”,从1987年的《红高粱》到20xx年的《归来》,可以说他的电影都是经过当代文学小说改编,而且都忠于原着的精神。

  电影《红高粱》一共有三个编剧,其中之一就是小说《红高粱》的作者莫言。莫言原着《红高粱》里面的女人,豪爽开朗、个性浓烈,随心所欲地透出做人的自在和欢乐,这一点被张艺谋所看中。所以,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巩俐扮演的九儿和姜文扮演的余占鳌都有血有肉,代表着山东高密这一块土壤的粗犷和不羁。

  《红高粱》的整部电影似乎只由黄色和红色组成,张艺谋以他一贯擅长的色彩浓烈,展现这块大地的豪爽和血性。1988年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此奖的中国电影 ,《红高粱》标志着张艺谋时代的到来。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篇2:张艺谋《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苏童《妻妾成群》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受过新时代教育的女性颂莲,被迫嫁入一个高墙深院封建礼数森严的陈府,最后在明争暗斗中走向悲惨的命运深渊的故事。

  如果说《红高粱》标志着张艺谋时代的到来,那么《大红灯笼高高挂》就将张艺谋的风格推向了极致。影片秉承并发扬了原作《妻妾成群》的主旨和风格,与《红高粱》相比色彩使用得也更加讲究。经典的三原色冲印法使得当中的黄色和红色更加的鲜艳,美学效果更达到了极致。《大红灯笼高高挂》一举拿下了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并继《菊豆》后第二次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原着小说的故事背景为氤氲着雾气的江南,但张艺谋把它改为了他更为熟悉的凄艳壮烈的陕西院落,借着本片,张艺谋创造了“宅院中国”的文化寓言模型,这在之后他的很多作品都有所体现。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篇3:张艺谋《活着》(1994)/余华《活着》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用在早期的的张艺谋身上好像并不合适,电影《活着》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活着》在当年获得了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主演葛优也因此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故事讲诉了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人的一生,表达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故事深刻而沉重。虽然小说的名字叫“活着”,但是里面的人物却一一死去,这种悲剧既是命运的巧合,又与时代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因为这部小说,余华于20xx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余华的《活着》经过富贵的叙述有点超脱的感觉,而电影则有着入世的味道,另外张艺谋对该电影的一个大创新是**了一条暗线——皮影。皮影贯穿在整部影片当中,它的出现增强了影片的美感和大时代小人物的情感氛围,特别是结尾处福贵帮孙子把小鸡放进已被尘封许久的皮影箱,这个空空的箱子寓意着孙子的崭新命运,呼应了“活着”的主题。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篇4:陈凯歌《霸王别姬》(1993)/李碧华《霸王别姬》

  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是华人电影史上至今无法超越的一部电影,当年上映的时候在欧美国家好评入流,并在1993年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

  《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故事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在原着小说旧版的结局是,程蝶衣和段小楼若干年后在香港的浴室相见,都没有穿衣服,坦诚相待,回首前尘,感慨不已,然后出得门去,各走各路。但后来陈凯歌改成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更为悲剧的结局,让整部电影显得更为凄美。

  有人认为这部戏的成功,是张国荣以他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改变了陈凯歌的轨迹,也推动了陈凯歌的艺术思维。在之后创作生涯,陈凯歌再也没有推出特别耀眼的作品,特别是《无极》的出现以及今年上映的《道士下山》,有些不负众望的感觉,甚至还有人怀疑当年《霸王别姬》是否真正出于其手的论调。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篇5: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王朔《动物凶猛》

  姜文的导演**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堪称是94年度世界电影界的一朵奇葩,它的出现让世界赞绝,姜文也因此被冠以天才导演的称号。《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当年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最佳男演员的提名,最后主演夏雨凭借出色的演出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成为威尼斯电影节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他自创的痞子文学自有特色,语言鲜活上口,每个人物都特能贫。冯小刚改编过他的多部小说,包括《一声叹息》、《顽主》、《甲方乙方》、《非诚勿扰2》等,都非常好看。导演姜文和王朔是同年代的人,他拍这个片子也是源于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怀念,所以拍出来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篇6:冯小刚《甲方乙方》(2020)/王朔《痴人》

  《甲方乙方》是冯小刚和葛优合作的第一部贺岁片,也是大陆影人生产的第一部贺岁片。贺岁片的概念在那时候的大陆还没有出现,直到2020年香港贺岁片《红番区》出现在内地各大影院,大陆观众才第一次知道还有一种电影被称为“贺岁片”。《甲方乙方》3600万的票房创下了2020年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纪录,也就此掀起了中国贺岁片的风潮。

  《甲方乙方》根据王朔小说《痴人》改编而成,原小说的可读性较差,基本就是北京一群无聊的混混坐在一起侃大山,不过《甲方乙方》经过冯小刚的艺术处理,特别是原作中王朔的痞子味道被处理成一种冯式的幽默与京味的小聪明,在当时备受欢迎。电影中的那些经典对白更是成为后来人们使用频繁的“日常用语”,比如“打死我也不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等等。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篇7:王家卫《花样年华》(20xx)/刘以鬯《对倒》

  如果非要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改编自刘以鬯的小说《对倒》,那么只有电影里面的三处字幕引于《对倒》,从人物关系和情节上,二者几乎没有任何关系,不过《花样年华》的片尾依然写上了:特别鸣谢刘以鬯先生。

  不过留意王家卫电影的观众会发现,他的电影有哪一部是真正改编自小说的?作为圈内出了名的拍戏不用剧本的导演,王家卫导演的电影如果和剧本或小说搭上关系的话,只有“意”上的联系,不会有“形”上的联系,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喜欢王家卫电影风格的原因。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篇8:李安《色戒》(20xx)/张爱玲《色戒》

  《色戒》改编自张爱玲同名短篇小说,也是张爱玲作品中少数以前卫手法探讨女性心理及性的作品。小说《色戒》本身就极具争议性,李安在拍完《断背山》后,再次迎难而上,作了一次了不起的尝试。

  电影出来后不出所料引起了轰动,其极具争议性的剧情和镜头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也因此没能在大陆上映,到现在为止还被列为禁片,主演汤唯也一度被封杀。不过,《色戒》继续保持了李安一贯的艺术水平,影片也获得了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狮奖和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担任《色戒》造型设计与美术设计的朴若木先生日后在微博曝光王佳芝造型原型,并称王佳芝的原型与汤唯“神似”。汤唯在《色戒》里可谓是“为艺术而献身”,每一次的出场都让人惊艳;当然“易先生”的扮演者梁朝伟就更不用说了,简直无法想象如果这个角色不是梁朝伟出演,后果会是怎样…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篇9:王全安《白鹿原》(20xx年)/陈忠实《白鹿原》

  小说《白鹿原》也是一部涉及整个大时代的鸿篇巨作,作为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自出版后,就广受海内外读者的赞赏和欢迎,成为中国近代罕见的畅销文学作品。传闻当年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都想把它拍成电影,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却在近年被王全安拿下,可见其野心不一般。

  该片宣称筹备9年、拍摄3年,最后把整整50万字的长篇小说剪接成一部156分钟的电影,可是,原着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沉积岂能用二三个钟头就能表达出来呢?所以,电影出来后也引发很大的争议,有人赞赏有人吐槽,众说纷纭,但还是没有妨碍其获得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银熊奖和金熊奖的提名。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篇10:侯孝贤《刺客聂隐娘》(20xx)/裴铏《聂隐娘》(唐)

  侯孝贤非常喜欢唐代小说,为了拍出自己心目当中的武侠片,侯导专研于大量的唐代书籍,现今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唐朝通,最后落脚于裴铏的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

  唐代裴铏着的《传奇》这部小说集,可以称得上是很多武侠题材的开山鼻祖,其骈散结合手法使语言富具诗意而又十分灵活,但是作为单独的一篇《聂隐娘》的故事只能算单薄。不过既然侯导钟爱,又有老搭档朱天文担任编剧,拍摄计划还是提上日程。

  在很多人看来,《刺客聂隐娘》这部电影算是侯孝贤的“任性”之作,电影从筹备到杀青耗时十年,投资成本为9000万人民币,而且全片用的是胶片拍摄,花费了44万英尺胶片,不过这样的任性换来的是电影艺术上的成就。无论是内景贵族大臣的家居摆设,还是外景田野的自然风光,那些美到窒息的画面,打造出了一部从没有过的意境武侠片。可惜电影的院线票房并不佳,总的票房不过6000万人民币,但还好在第68届戛纳电影节侯导拿回了一个最佳导演奖,以证实力不减当年。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

翻拍成功的文学作品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