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十天决胜秘诀
高考即将来临,临考前十天的复习要好好把握,这十天,既是冲刺前知识的归纳,也是冲刺前能力的提升,更是冲刺前心理的调适。
一、心理方面
1、充满自信
要相信自己经过三年的学习,经过前阶段的复习和各类模拟考试,已经具备参加高考的实力,鼓足最后一分自信。
平时成绩较好的同学,在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同时,不妨检索一下自己平时的弱点和一些失误的细节,这样更有利于全面取胜。
平时成绩中等的同学,要相信高考不论怎么改,总是中等题型居多,因而也是中等生最能发挥余地的时候,只要你稍加努力,完全有可能超常发挥。
成绩还不太理想的同学,不能因为几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就片面地认为自己没有实力,甚至完全否认自己。要知道,高考基础分还是占有很大比重的,多得一分是一分,上不了本科上大专。不轻言放弃,坚持下去,你绝不会一无所有!
所有考生都必须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一直在努力,我已经充分准备好了,就等高考那天的到来了!”
2、调好心态
良好的心态有助于同学们在高考中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从高考这个角度讲,“心态决定一切”的提法是很有道理的。
要充满信心,又要适度焦虑。
几次考下来,一些学生成绩不是太好,对高考信心不足,个别学生甚至悲观失望,这会使大脑的活动效率大大降低,以致发愣发呆,这是很不可取的。要相信自己经过前段的复习是有效的,前段考试时自己没能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逐步树立信心,学会自我激励,永不言败,这是走向成功的精神力量,至关重要。可以这么说,谁树立了必胜的信心,谁就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当然,考得好的学生,也不能过于自信,凭自己有点实力就自以为是、盲目乐观。
面对高考,一点不着急,不好;但过于着急更不好。只有保持适度焦虑,才是迎考的最佳心理状态。
要把握自我,更要战胜自我。
复习时紧跟老师踏踏实实地复习没有错,但也不能完全忘了自我的存在。要有自我意识,“我”是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复习等。同时,面对高考复习的艰辛、学习问题的繁难,战胜自我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天宽地阔”。
要有进取心,也要有平常心。
奋进、拼搏、发奋,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这种精神要保持到高考。但到了最后阶段,保持平常心,我以为更为重要。适当给自己减压,要知道,心态越平和,考试时发挥得就越好。建议高三学生挺胸抬头快步走,多想过去成功的事,适当听一些振奋人心的音乐。
3、科学安排
最后关头不能松懈,复习时将自己置身于考试场景之下,这是需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但为了在参加考试时有充沛的精力,就要养精蓄锐,因而科学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古人云:“人之心不可一日不用,尤不可一日不养”,因为心“不用则滞”而“不养则瘦”。科学安排,就是不打疲劳战,不开夜车,不暴学暴嬉,注意劳逸结合,这样就能始终保持一个清醒的高速运转的大脑。
一、要合理作息
尽量按平时的作息时间进行,当然,平时由于备战高考,时间抓得比较紧,考前一周,可以稍微宽松一点,建议起床稍迟半小时,睡觉可以稍早半小时。
二、要合理饮食
三餐尽量与平时一样,没有必要在这几天特别加强营养,只要食欲好就行。因为6月初,算是夏季了,特别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吃新鲜清淡食物,防止出现肠胃疾病,影响身体和情绪。
三、要适当娱乐
同学们要尽量抽出一点时间参加适量的文体活动,比如散散步、打打乒乓球、跳一会儿绳、做做操;又如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消遣性的书报画报、读读唐诗宋词之类,皆以轻松明快为宜。不做过激的运动,不宜听疯狂劲曲,不宜看武打片之类的电视节目,最好不要上网。
二、知识方面
1、由厚转薄
由厚转薄就是古人所说的“厚积薄发”的意思,不过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我们需要的不是“厚积”,而是如何做到 “薄发”。要 “薄发”,就是要善于把小类问题,整合成中类问题,再把中类问题整合成大类问题,最后走向“无类”。“此时无招胜有招”,也就是说,在这阶段复习时,重在梳理所学过的知识点,在脑中形成网络与链接,以便在考试时能做到提取顺利。
简而言之,你可以把每门课所学过的所有知识点画成一张网络图,在自己的脑中过一遍,形成它们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由厚到薄,工夫到家,就能使所学的知识不致破碎、凌乱、重点不突出,而能像鱼网一样,打得开、收得拢,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以上是关于知识方面的“薄发”,关于题型方面的“薄发”,也是一个类似的过程。
2、化难为易
化难为易就是把一个繁难的问题转化为相对简单的、容易的问题。这个阶段,你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复习一些基本知识上,即记住一些基本定理、公式等,也可以选做一些难度适当的题,关键在于积累自己的做题惯性,达到增强信心的目的。同时,再次训练自己处理难题的能力,善于把一个繁难的问题,转化为几个基本的问题,把一个陌生问题转化为一个熟悉的问题,把一个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强调根基的扎实,掌握基础,达到“拼图”、“积少成多,量变成质变”的效果;强调适当选些难题,面对难题,训练迅速破解难题的能力,即难题的简易化、简单化、具体化。
3、同步模拟
同步模拟就是提倡高考前一周的复习可以采用 “模拟高考式”的复习策略,也可称之为进入 “战备状态”,培养“高考惯性”。建议学生在考前一周可以视情况将自己的复习状态与方式调整到与高考两天同步,即保证上午9:00至11:30、下午3:00至5:00这两个时间段处在精神状态的最佳期,在安排学习时间时,可适当考虑考试科目的安排,如语文在上午考,尽可能把语文安排在上午复习,数学在下午考,则把数学安排在下午复习。这样坚持一周的“模拟高考式”复习,有助于大脑形成思维惯性,成为考试正常发挥的必要条件之一。
三、能力方面
1、每日精练
每天还是要以高考的心态做卷子。有些学生认为前段时间做了大量的卷子,考前一周可以不做了,看看卷子就行了,我担心这些学生在考试时找不到感觉,手生,影响发挥。当然,随着考试的临近,做题的数量可以适当减少,可以把难度降下来“回到基础”。应该精选“精练”,在“精练”的基础上再次归纳总结,纳入你的“根据地”里。
题是永远也做不完的,关键在于要加强对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和反思,做到“做一题,解一类,成一片”,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以适应更多的问题。
2、重温错误
如果在复习中不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缺陷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任其下去,最终就会蚁穴溃堤。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原因,不断重温“错误”,即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那些反复错误的问题还可考虑再做一遍,以绝“后患”。
错误原因大致有: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带来的问题以及书写潦草凌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问题等,从而有效地避免在考试时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
3、大脑激活
临考前夕,我们的大脑储存了大量的信息,在考试时就要激活大脑,提取信息。考前一周,可以做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找一些有可能考的作文题或自己设想的作文考题,迅速在大脑里构思,打腹稿;又如,找几道题,只想思路,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不必详细解答,再对照答案,检验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再如,可以找一组题,限定一个时间完成,再对照答案,看看完成水平怎样。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激活大脑,训练在紧张状态下的学习能力。
高三一年怎么度过——老师写给高考生的36封信 | |
1、向着目标起航——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封信 | |
2、开学寄语——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封信 | |
3、把自我的状态当作系统工程来调整——写给高三同学的第3封信 | |
4、建立并用好自己的错题本——写给高三同学的第4封信 | |
5、明明白白过高三——写给高三同学的第5封信 | |
6、按照记忆的规律去学习——写给高三同学的第6封信 | |
7、我现在就付诸行动——写给高三同学的第7封信 | |
8、用智慧驱除“心魔”——写给高三同学的第8封信 | |
9、审视月考提升自我——写给高三同学的第9封信 | |
10、感恩是一种力量——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0封信 | |
11、你的潜力到底有多大?——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1封信 | |
12、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2封信 | |
13、考试过后细思量——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3封信 | |
14、在路上——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4封信 | |
15、自动自发地学习——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5封信 | |
16、为自己负责——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6封信 | |
17、如何上好自习课——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7封信 | |
18、直面现实坚韧前行——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8封信 | |
19、竭尽全力告别“三闲”——写给高三同学的第19封信 | |
20、过好高三每一天——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0封信 | |
21、用实干迎接新的一年——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1封信 | |
22、高手语录——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2封信 | |
23、用心打量失意者的背影——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3封信 | |
24、寒假备忘录——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4封信 | |
25、听我讲高三的故事——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5封信 | |
26、高考百日励志文章——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6封信 | |
27、这90天该如何走过——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7封信 | |
28、复习需要技巧思考先于行动——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8封信 | |
29、成功是一扇虚掩的门——写给高三同学的第29封信 | |
30、高考考场超常发挥的十大技巧——写给高三同学的第30封信 | |
31、向“作业和训练的规范化”要分数——写给高三同学的第31封信 | |
32、高考考前十天决胜秘诀——写给高三同学的第32封信 | |
33、做坚持到最后的人——写给高三同学的第33封信 | |
34、从容淡定迎接生命中的“模拟考”——写给高三同学的第34封信 | |
35、千万千万要重视模拟考试——写给高三同学的第35封信 | |
36、寻找正常发挥的“金钥匙”——写给高三同学的第36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