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中描写西湖湖光山色、四季皆美的三句话是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与中国古代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中国古代园林他不仅具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
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他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西湖、北雁的观音洞)。
其中前两种艺术成就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
(1)(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
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
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
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
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
所以,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
这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颐和园)颐和园同学们比较熟悉,原名清漪圆。
建造于乾隆十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是,该园几乎被付之一炬。
1888年修复后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毁坏。
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
图中的万寿山和耸立在万寿山前山的佛香阁,以及山前的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区。
该园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所谓借景 则更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
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见图,他借用了万寿山右面的玉泉山,和后面远处层层叠叠的西山,似乎他们都是颐和园的一部分。
与圆内的景物结合的浑然一体,使游人的观赏范围大大扩大,颐和园的规模和气魄显得更加宏大壮丽。
例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附近锡山的景。
其实我们拍照也是借景。
该园的另一特点是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将全园划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
如宫殿区、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和西湖区四大景区。
这四个景区性格各异,组成相得益彰的整体。
其中前山前湖区是它的重点景区和精华所在。
正是这种重点景区构成了每个园林的主要特色。
-----合理划分,善于借景(3)(网师园)是苏州的一个有名的园林。
因为当时园林所在底巷名为王思巷 取名网师园是其谐音,并托渔隐之意。
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 游人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横匾题词,便可以引发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
正是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
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
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
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小结:所以中国园林艺术是由建筑、山水、花木、文学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艺术。
三、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建筑,这些建筑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最伟大,最优秀的建筑,都永远令我们骄傲,可以看得出我们中国几千年的辉煌。
玫瑰花的来历
玫瑰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
在植物分上是一种科蔷薇属灌木(Rosa rugosa),在日常生活中是蔷薇属一系列花大艳丽的栽培品种的统称,这些栽培品种亦可称做月季或蔷薇。
玫瑰果实可食,无糖,富含维他命C,常用於香草茶、果酱、果冻、果汁和面包等,亦有瑞典汤(Nyponsoppa)、蜂蜜酒(Rhodomel)。
玫瑰长久以来就象征著美丽和爱情。
古希腊和古罗马民族用玫瑰象征着他们的爱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维纳斯(Venus)。
玫瑰在希腊神话中是宙斯所创造的杰作,用来向诸神炫耀自己的能力。
谁能帮我找一些关于古代建筑或欧美建筑的介绍
1、故宫: 故我国古代的皇宫,是保存的最完最宏伟,最有代表性代宫殿建筑,现存的大部分为清朝所建,但在总体布局上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
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纵深961米,宽753米,拥有9900多间房子,分中、东、西三路和几十个院落,旨在表现封建等级观念和皇权至上的威严气势。
其中中路也是旧北京城贯穿南北的中轴线。
故宫的主要建筑都布置在这条中轴线上,如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即被称为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还有皇帝和皇后,太子等生活的地方称为后朝三大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其御花园等。
从而形成了以南北纵向排列的中路的建筑群。
这些建筑体量雄伟,外形壮丽,主次分明,建筑形象统一而又有变化。
如前朝三大殿,体量不同,且分别采用不同的屋顶形式:太和殿是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檐歇山顶。
这不仅是受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如重檐庑殿顶只能用于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上,而且是为了使这三座紧密相联的宫殿在建筑形象上有明显的区别,使它们在相互对比中显得更鲜明。
北京故宫主要建筑的丰富多姿的屋顶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极显著的特征之一。
2、拙政园: 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
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
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
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
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
所以,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
这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3、颐和园: 原名清漪圆。
建造于乾隆十年,英法联军侵略北京是,该园几乎被付之一炬。
1888年修复后改名为颐和园。
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毁坏。
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
园中的万寿山和耸立在万寿山前山的佛香阁,以及山前的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景区。
该园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所谓借景 则更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
它把园林以外或近或远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4、网师园: 是苏州的一个有名的园林。
因为当时园林所在底巷名为王思巷 取名网师园是其谐音,并托渔隐之意。
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 游人在这里秋夜赏月,对景品味横匾题词,便可以引发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受。
正是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为达到这一目的。
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
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
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5、
望海潮 答案
《望海潮》赏析 这首词以“东南形胜”三句入手擒题,起笔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说明了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
钱塘,即杭州。
)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
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各样的建筑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参差”可理解为形容楼阁高下不齐,也可解释为大约之义,与下面的“十万”联系,大约十万人,未必是确数。
此句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和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由大都市转写到郊外,一行一行的树围绕着钱塘江的大堤繁茂的生长,远远看去就像云雾一样。
一个“绕”字,把长堤曲折迤逦的形态写了出来。
接下来写了钱塘江水的气势的浩大。
历来钱塘江八月观潮是盛举。
三变用一“怒”字将钱塘江潮的盛世之况表现出来。
然后词人写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三句中三变从“珠玑”、“罗绮”和“竞豪奢”三个方面写出了杭州的繁华和人民生活的富庶,甚至达到了穷奢极欲的程度。
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之美在于西湖,西湖之美在于其景,更在于其人美。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山山水水着实清丽可嘉;可是这里却有比画一样的西湖还美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佳句,无华的字宇间透露着别样的华丽。
“三秋”说明了桂花开的时间比较长,非常的清香扑鼻,长久不散;“十里”是说这一带的湖中大量种植着荷花,待到花开时就应了那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这一句中包含了丰富的意象,有湖、山、秋月、桂花、荷花。
细致的描述了这里的自然环境。
令人心驰神往,遐想万千。
“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
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
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
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对仗工稳。
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
说的是笛声和歌声昼夜不停,或是在晴空中飘扬,或是在月夜里轻荡。
“弄”和“泛”字生动地表现了吹笛和唱歌的人心中的欢快和喜悦。
“嬉嬉钓叟莲娃”,说的是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
通过这一句话描绘了一幅老少同乐、国富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下来词人写“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一位达官贵人在此游乐,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一派暄赫的声势。
落笔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地位显赫且风流倜傥的长官在此饮酒赏乐,乐于山水之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这首词的结束语。
也点明了词人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据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望海潮》是柳永为了与早年的好友孙何相见而作。
柳永在杭州生活期间,深知杭州的湖光山色、风土人情。
当时旧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
可是因身份悬殊,门禁森严,两人无法相见。
柳永就填了这首《望海潮》先在歌妓中传唱,结果很快就让孙何听到了。
孙何问及词作者原来是故人,便请柳永前去赴宴)。
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的和未写出的尽数包括。
说的是当达官贵人们召你回去的时候,就将这里的美丽景色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可以在同僚面前夸赞一翻,告诉他们世间真的有这样一个人间仙境。
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很强。
词人以清新的笔墨,铺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把杭州富丽非凡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钱江潮的壮观,西湖的美景,杭州市区的富庶繁华,人民生活的美好都尽收词人笔下。
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十分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
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罗大经《鹤林玉露》)虽然说金主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不太可信,也许只是谣传。
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同时作为高级官僚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端赞佩:“仁完四十二年太平,镇压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巧于耆卿词见之。
”(见《方舆盛览》)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