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的串词怎么写
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救国于水火、解民于倒悬而甘抛头颅、洒热血,风波亭中那一曲高歌让中国人永远为之热血沸腾,下面请欣赏岳飞的《满江红》
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母刺字——精忠报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庄的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的父母想: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
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
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
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
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
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
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正如他的诗中所讲: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有什么现代诗可以角色扮演的,就是一个人读诗,几个人演诗里的内容的,帮忙找找,有好评
你确定是说现代诗
那我终于帮你找了一首《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怎么表演我可不管还想到一个李亚伟的《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们》剧情设计照样自己想办法,不合适还是建议你搜索:话剧现代诗想要有故事情节的估计很难找~
中国有哪些比较有名的钢琴作曲家
没有专门的钢琴作曲家,有一些比较综合的。
比如贺绿汀黄自(1)名家简介: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
如作曲家江定仙、刘雪、贺绿汀、陈田鹤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黄自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2)代表作品: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其中《玫瑰三愿》是他著名的艺术歌曲。
歌曲篇幅很小,于典雅、抒情中表露了我愿那妒我的无情风雨莫吹打,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的善良愿望。
这首歌是两段体结构,前段像温柔的吐露,后段则带有急切的热情,当旋律通过模进和重复发展将情绪向顶点后,旋律跌入低音区,最后的歌声好教我留住芳华显得十分恳切、诚挚。
李劫夫(1)名家简介:李劫夫是我国著名歌曲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他早在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写作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首流传久远的叙事歌曲。
(2)代表作品:李劫夫的另一首代表作《我们走在大路上》(1963年作)豪迈有力,朝气蓬勃,成为反映我国60年代初期人民思想风貌的代表作品之一。
他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歌曲,深沉、委婉、旷达、激情,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刘炽(1)名家介绍:刘炽是著名的歌曲作曲家,他的创作有浓郁的北方特点和突出的个人风格。
(2)代表作品:他的代表作品如:歌曲《翻身道情》(编曲)、《新疆好》、《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插曲)、《风烟滚滚唱英雄》(影片《英雄儿女》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合唱《福国颂》、舞蹈音乐《荷花颂》等。
《我的祖国》是作者影响最广的歌曲。
歌曲为两段体:第一段领唱为北方民间歌曲风格,以抒情性的叙述为特点。
这个乐段的第四句,作者运用了五声音阶里第四级4(fa)音的色彩,为这首歌增添了十分迷人的魅力。
第二段合唱,激扬的旋律,颂歌体裁的特点以及丰满的多声部效果将英雄祖国辽阔、壮丽的形象作了充分的表现。
吕远(1)名家简介:吕远是一位著名的歌曲家兼词人。
他的歌曲词曲结合得尤为贴切,这得益于他自己既写词又谱曲的造化。
吕远对民间比较熟悉,从东北到西北,从民歌到曲艺,广泛地汲取和汇融,使之成为他的歌曲创作的源泉。
(2)代表作品:他的著名歌曲作品有:《克拉玛依之歌》、《走上高高的兴安岭》、《八朋十五月儿明》,《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与唐诃合作),《西沙,可爱的家乡》,以及近年写作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电视剧《木鱼石的传说》)等。
马可(1)名家介绍:马可(1918-1976) 江苏徐州人。
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学家。
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
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
他对民族和戏曲音乐有着精湛的研究。
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冼星海是我国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音乐家》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生活里少得了音乐吗
》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
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代表作品:著名的如:秧剧剧《夫妻识字》(1944),歌曲《南泥湾》(1943),《我们是民主青年》(1946),《咱们工人有力量》(1948),《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1949)等。
其中,《南泥湾》是他在延安时期定作的作品。
歌曲以其流畅优美而又富有独特韵味的旋律广泛流传各地,家喻户晓,至今不衰。
而歌剧《小二黑结婚》插曲《清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是马可主要执笔的。
这首歌剧插曲更加反映了作曲家的戏曲音乐功底。
全曲为戏曲板腔体的布局特点(散板--慢板--快板)但旋律却是经过提炼的、有个性的(而不是戏曲里某一声腔填词)、有充分歌唱性格的。
这首插曲饱含乡剧中著名插曲之一,尤其是其中令人反复呤赏的慢板旋律,更是回味无究。
谷建芬(1)名家简介:谷建芬是著名的女作曲家,她的成就主要在通俗歌曲创作上,深受青年朋友的喜爱。
她的歌曲风格朝气热情、旋律流畅又有特点。
大多是歌谣体的,结构整齐。
《那就是我》和《绿叶对根的情意》却是节拍自由的朗诵调性格,这种吟诵体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作曲家的思索以及趋向成熟。
(2)代表作品: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兰花与蝴蝶》、《妈妈的吻》、《采蘑菇的小姑娘》、《我多想唱》、《妈妈的小屋》以及近几年创作的《世界需要热心肠》、《思念》、《绿叶地根据的情意》等。
《绿叶对根的情意》内容是表现对祖国、对母亲--对根的情怀,在音乐风格上,《绿叶对根的情意》借鉴欧美流行歌曲,唱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风格上变化却拓宽了作者的音乐思维广度。
贺绿汀(1)名家简介:贺绿汀 (1903-1997) 湖南邵阳县人。
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家。
曾经师从著名音乐家黄自学习理论作曲,师从查哈罗夫、阿克萨可夫学习钢琴。
他创作的作品体裁多样,在我国有重大影响。
半个世纪以来,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近百首歌曲, 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还出版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贺绿汀又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他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代表作品:他的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战争期间流传海内外,至今仍是音乐会和歌咏活动中的必唱曲目。
他的器乐作品以钢琴独奏《牧童短笛》、《摇篮曲》,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晚会》最为著名。
其中《牧童短笛》在1934年亚历山大·齐尔吕举办的征办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活动中获第一名。
他的电影配乐在30年代曾名声大作,他配乐的电影有《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
影片中的插曲《春天里》、《四季歌》、《天涯歌女》等久唱不衰。
还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他作的,之所以名为《牧童短笛》源自我国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具有鲜明音乐形象和浓郁江南风情。
全曲为ABA再现三段体。
A段幽悠潇洒,两支结合在一起的复调旋律,犹如两位牧童在骑牛温游,信口对吹,无拘无束。
B段活泼欢愉,A段复调定法改变为和声音型伴奏的主调音乐。
至今仍是我国的外来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教学中的保留教材。
聂耳(1)名家介绍:聂耳(1912-1935)生于昆明。
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
1933-1935年是聂耳的音乐创作高峰期,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左右,却为八部电影、三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据民间音乐整理改编的民族器乐合奏四首、口琴曲两首,共创作了四十一首音乐作品。
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2)代表作品:1933年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
1934年创作了《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
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任光(1)名家介绍:任光(1900-1941) 浙江嵊县人。
会拉琴、吹号、弹风琴。
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同时学习音乐。
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
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同名进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并主唱)而一举成名。
(2)代表作品:1934年创作了《渔光曲》。
以后还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高粱红了》等。
此外,还创作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
李焕之(1)名家介绍:李焕之(1919-) 原籍福建晋江。
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活动家。
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冼星海等。
革命战争时期和建国后,写作过大量音乐作品。
还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论》一书。
(2)代表作品: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汩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以及歌曲《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
《春节组曲》作于1955~1956年间。
乐曲表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军民同欢的节庆场面。
《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序曲》是这部组曲中最有概括意义、形象最为鲜明的乐章,常常作为独奏。
冼星海(1)名家介绍: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
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
现已收集到他的作品近三百件。
此外还写了《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等大量音乐论文,已发表的有三十五篇。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2)代表作品:留法期间,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1935年至1938年间,创作了《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游击军歌》、《路是我们开》、《茫茫的西伯利亚》、《祖国的孩子们》、《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1938年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
1940年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
陈钢(1)名家介绍:陈钢(1935-) 上海市人。
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
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
(2)代表作品: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何占豪(1)名家介绍:何占豪(1933-) 浙江诸暨人。
曾随丁善德学作曲。
一直致力于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的探索。
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2)代表作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主要作品还有弦乐四重奏《烈士日记》、交响诗《龙华塔》、越剧《孔雀东南飞》的音乐等。
雷振邦(1)名家介绍:雷振邦(作曲家1916--1997)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于北京,满族人。
我国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
1939年1月雷振邦去日本求学,成绩优秀。
1943年雷振邦回到祖国,曾把中国古曲《悲歌》改编成管弦乐的曲子,供业余交响乐团演出,这是公开演出的雷振邦的第一部作品。
1949年6月雷振邦来到中国电影乐团从事专业作曲,从此踏入影坛。
1955年4月雷振邦被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任作曲,此后他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0多年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一百余首。
他坚持深入生活,向民间艺人学习,创作了大量的形象鲜明,优美抒情,具有强烈的民族地方色彩和散发着扑鼻的生活芬芳的音乐作品,形成他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曾经风靡全国,广为传唱,成为人们喜爱的经典音乐作品,他不愧为是我国影坛深受观众欢迎的著名电影作曲家。
(2)代表作品:他曾为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景颇姑娘》、《芦笙恋歌》等谱写的乐曲。
其中,他为影片《刘三姐》的谱曲,荣获1960年第二届百花奖中最佳音乐奖。
几十年来,雷振邦创作的故事影片音乐主要有:《董存瑞》、《马兰花开》、《芦笙恋歌》、《花好月圆》、《五朵金花》、《金玉姬》、《达吉和他的父亲》、《刘三姐》、《万木春》、《冰山上来客》、《景颇姑娘》、《战洪图》、《钢铁巨人》、《暗礁》、《吉鸿昌》、《小字辈》、《幽谷恋歌》、《明天回答你》、《精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东方大魔王》……还有82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等。
王立平(1)名家介绍:王立平,1941年8月5日出生于吉林长春,满族,国家一级作曲家。
爱好音乐、文学、摄影;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二十多年来王立平创作了大量影视音乐作品,作品中大多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个性,同时,王立平还是一位词曲兼长的歌曲作家,所创作的许多歌曲不但优美动听、情深意切,富于哲理和文化品位,雅俗共赏,广为流传,久唱不衰。
他是一位深受观众喜爱的我国新时期的作曲家。
(2)代表作品:记录电影音乐:《潜海姑娘》、《鸽子》、《海港之歌》等 故事片音乐:《戴手铐的旅客》、《少林寺》(香港)、《潜网》、《夕照街》、《武林志》、《苏鲁国王与中国皇帝》、《琴思》、《残月》、《见习律师》、《来了个男子汉》、《人生没有单行道》、《黑色狂人》、《荧屏奇遇》、《黑太阳731》、《她从台北来》、《晚清风云》、《香魂女》等。
电视片音乐:《哈尔滨的夏天》、《太行丰碑》、《万里长城》、《力挽狂澜》、《生命科学探索》、《中华文化之光》等。
电视连续剧音乐:《红楼梦》、《聊斋》、《徐悲鸿》、《李大钊》、《阅微惊魂》、《花木兰》、《火烧阿房宫》等。
话剧、广播剧音乐:《未来在招唤》、《红楼梦》等。
歌曲:《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驼铃》、《少林寺》、《牧羊曲》、《大海啊故乡》、《太行颂》、《飞吧,鸽子》、《大连好》、《江河万古流》、《红叶情》、《枉凝眉》、《红豆曲》、《葬花吟》、《说聊斋》等。
朱践耳(1)名家介绍:朱践耳,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泾县。
国家一级作曲家,现任上海交响乐团常任作曲。
他完成了十部交响曲和交响诗管弦乐曲以及钢琴、室内乐等音乐创作。
1990年朱践耳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世界音乐名人录》中。
1991年获上海首届文字艺术杰出贡献奖。
(2)代表作品:电影创作音乐:《和平万岁》、《龙须沟》、《伟大的土地改革》。
管弦乐《节日序曲》、交响大合唱《英雄的诗篇》、交响幻想曲《血染的红花》. 交响幻想曲和《第二交响曲》曾在1981年、1984年的全国交响乐作品评比中均获一等奖。
音诗《纳西一奇》和唢呐协奏曲《天乐》同获三等奖。
《第四交响曲》获1990年瑞士玛丽交响幻想曲.何塞皇后国际作曲比赛唯一大奖。
1997年交响诗《百年沧桑》在迎接香港回归交响作品评奖中获奖。
求一篇关于冼星海 或者 高剑父 的文章
生平 ■十几岁已有“南国箫手”之称;在巴黎学习音乐,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打杂等维持生活,于街头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 ■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正是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 ■1999年11月,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江泽民主席访哈时还到其故居凭吊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原籍广东番禺县,1905年生于澳门贫苦的船工家庭。
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
他6岁进私塾。
祖父病逝后,他失学而随母亲去了新加坡。
他于1918年回国,因交不起学费而入了广州的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
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擅长吹奏单簧管(也称黑管,民间称“洋箫”),故有“南国箫手”的美誉。
1926年春,他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靠在学校图书馆任助理员维持生活。
他师从萧友梅博士和知名俄籍小提琴教授托诺夫。
翌年,冼星海进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后因参加学潮被迫退学。
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
他靠在餐馆跑堂、理发店杂役等维持生活,在塞纳河畔梧桐树下几次晕倒,险些被法国警察送进陈尸所。
后来,他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师从著名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写下了早期作品《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风》等。
1935年夏,他谢绝了巴黎音乐学院的挽留,回国投入抗日救亡。
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洪深领导的上海演剧第二大队,深入田间地头、工厂矿井,宣传救国救亡。
不久,他又到武汉,进入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
他创作的《游击军》、《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深受人民喜爱。
1938年冬,冼星海放弃优厚待遇,奔赴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延安“女大”兼课。
在鲁艺,他负责音乐理论、作曲的主要课程,还教授音乐史及指挥。
在延安的一年半,他进入创作的巅峰期,谱写了《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
在政治上,他追求进步,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
临行前,毛泽东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
翌年,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
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在供应十分困难的战时条件下,他相继完成了《民族解放交响乐》(“第一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交响乐”)、管弦乐组曲《满江红》、交响诗《阿曼该尔达》和以中国古诗为题材的独唱曲。
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
战争结束时,他虽回到莫斯科治疗却未能愈痊,于1945年10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病逝,年仅40岁。
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辞“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1999年11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市的弗拉基米尔大街被命名为冼星海大街。
江泽民主席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背景 ■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 冼星海是中国民族新音乐事业的先锋,一生中创作了200多首大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其中一部未完成)、2部交响乐、4部交响组曲、一部交响诗、一部管弦乐狂想曲,以及许多器乐独奏、重奏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还写了许多音乐方面的论文。
音乐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命运。
冼星海在西方求学期间,饱受西方列强对弱小民族的歧视。
回国途经伦敦时,英国海关竟不准他入境,被扣几个小时。
回国后,他曾指挥上海工部局的管弦乐队演奏贝多芬《第八交响曲》,可这个乐队从指挥到演奏者却没有一个中国人。
他深切体会到民族受压迫的苦难,从而走上追求革命的道路,并以音乐发出了解放的呐喊。
冼星海从巴黎音乐学院学成回国成了名人。
国民党想利用他写颂歌,惟利是图的商人也重金收买让他写“桃花窝里美人多”之类的商业歌曲,他都不为之所动。
他精心为进步电影《复活》、《雷雨》、《大日出》、《夜半歌声》配曲,而且为了抗日救亡不要任何报酬。
在延安时期,冼星海不仅在组织上入了党,艺术创作也达到了崭新的境界。
在全延安没有一架钢琴的情况下,他完成了一生中主要作品的大部分创作,而且为党培养出一大批音乐干部。
应该说,这也恰恰是他周围革命环境影响的结果。
冼星海与聂耳一样,把音乐当成争取大众解放的武器,人民也在歌声中永远记住了他们。
故事 ■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 ■在巴黎音乐学院得到“荣誉奖”后,主考老师问他要什么,他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冼星海在音乐上可谓大器晚成。
他在20岁左右才开始学拉小提琴,被同事们戏谑地称为“宰鸡能手”———拉小提琴像杀鸡一样难听。
他刚到巴黎时,也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解决温饱。
后来,他遇到那里的中国留学生马思聪,并由他引见了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小提琴奥别多菲尔和音乐大师加隆。
大师们钦佩他的毅力,破例免去了他每月各200法郎(约合10块银元)的学费。
他根据唐朝诗人杜甫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创作的奏鸣曲《风》,排上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节目单,并在电台播出,从此有了名气。
1934年,冼星海考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作曲兼学指挥。
他是该班几十年来的第一个中国考生,由于衣着不够华丽,险些被法国门警所阻而不得入考场。
考试后,主考老师杜卡斯代表全体评委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传统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物质方面的要求。
”冼星海只说了“饭票”两个字,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5分钟,现场谱完《救国军歌》交给学生唱,在场的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的津贴只有5元 冼星海回国后,参加了上海学联到郊区救亡宣传的活动。
国民党当局派保安队到现场阻止学生,对峙时剑拔弩张。
这时,青年诗人塞克把自己写的一首诗交给冼星海。
冼星海怀着满腔激愤,朗诵了两遍,倚墙只用了5分钟就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这首《救国军歌》当场在学生中唱响,随后在场的老百姓甚至连保安队的士兵也跟着唱,很多人边唱边流泪。
诗人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经他谱曲,也成了旷世千古的绝响。
1939年5月11日,在延安庆祝鲁艺成立周年晚会上,冼星海穿着灰布军装和草鞋、打着绑腿指挥《黄河大合唱》,在场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首长连声叫好。
更有许多人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抗日战争最前线。
在延安的艰苦条件下,党中央决定每月给冼星海15元津贴,而当时朱德总司令每月津贴只有5元。
另外,鲁艺的助教有6元,教员有12元。
冼星海每星期能吃两次肉,两次大米饭,每餐多加一个汤。
这些都体现了党组织对特殊人才的尊重。
冼星海是位饮誉世界乐坛的作曲家,也是新加坡养正学校的骄傲
为什么他当上了图书馆助理员
为什么他有两个妻子
为什么他客死他乡
冼星海(1905-1945),原籍番禺,1905年5月出生于澳门。
其父是船工,在冼氏未诞生时已经过世;见光即无父,自幼就与母相依为命,靠外祖父生活。
1911年,时年六岁,其外祖父逝世,生活无靠,母子俩遂流落到马来亚,母亲当上了佣人,糊口过日子。
冼氏读过三四年私塾,曾在圣安得烈英校上过课。
14岁那年,随母到新加坡申请入养正,寄宿在校,半工半读,工作是负责管理摇铃,直到1921年六月,高级小学三年级毕业为止。
当时冼氏为区健夫所赏识,选他加入其在1917年创设的铜乐鼓喇叭队。
因具音乐天赋,不久升任金线三粒星肩章的乐队队长及指挥。
区氏不在时,代行其职权。
这段时期,乐队所吹奏的曲谱,全是雄浑壮烈的军歌和进行曲,对冼氏往后之音乐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16岁时随林耀翔校长到广州之岭南大学附属学校升学。
1925年入岭南大学文科。
1926年,他到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主修理论与小提琴,同时任该图书馆助理员,以维持生计。
1928年入上海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学习。
这时期他参加了田汉等人搞的“南国社”活动。
1929年他到法国深造,半工半读。
1930年2月他到巴黎先后跟奥别多菲尔·加隆学小提琴和音乐理论。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作曲班,随印象派作曲家杜卡学习。
1935年回到中国。
1936年他为影片《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和《状志凌云》配乐。
1937年为话剧《日出》,《雷雨》,《太平天国》作曲配乐。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日爆发,他参加了由洪深领导的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到苏州等地宣传抗日。
冼氏加入了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后离开到延安去。
1939年他的力作〈黄河大合唱〉出炉了
冼氏受聂耳(1912-1935)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他在悼念聂耳辞世三周年一文中,写道:“聂耳先生虽然没有像许多音乐家一样的环境与修养,然而他具有的是青年活泼的创造力和斗争性的特点,因此,他的作品得到了广大群众之爱好与传诵。
尤其在目前,不论在前线或后方,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歌唱着《义勇军进行曲》,甚至国际上都公认《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最雄伟的一首歌曲。
聂耳先生的伟大就在此。
他永远是年青的音乐家,他永远站在青年音乐家的前面,他已经给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新兴音乐的大路。
” 1940年5月他到苏联为抗战记录影片《延安与八路军》作曲,配音。
冼氏是位多产作曲,直至去苏联之前,他创作了《运动会》,《战歌》,《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游击军》,《江南三月》,《到敌人后方去》,《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其中以《黄河大合唱》,饮誉乐坛。
冼氏早年立志创作具有东方民族色彩的音乐,《黄河大合唱》可说是十分充分体现了他努力的方向和抱负。
在苏联期间,他创作了《民族解放交响乐》,完成了《黄河大合唱》交响乐乐谱,第二交响乐《神圣之战》,第二组曲《牧马词》,第三组曲《敕勒歌》,第四组曲《满江红》,《中国生活》,《阿曼盖尔达》,《中国狂想曲》。
《中国生活》反映出他对祖国的思念。
冼氏在苏俄生活极为困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
冼氏图从蒙古回国,因受阻只好留居下来。
一次因排队轮购粮食时,晕倒街头,幸得一位苏联女青年之救助,过了险关,后他们结成夫妇。
他在延安之妻钱韵玲,当时可能不知情,后也改嫁了。
由于生活艰苦,营养不足,冻饿成病,延误医疗,1945年10月30日患肺病客死他乡。
他在贫困中成长,一生亲历了中华民族百般受侮辱和欺凌,眼见同胞到处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悲惨人间。
他积极地创作支援抗战,他来到了天寒地冻的苏联,在饥寒交迫中,仍旧辛勤作曲,不幸积劳成疾,在深深的乡愁中客死他乡,时方40,精华早逝。
虽然他看不到中华民族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他的作品仍旧继续动员和鼓舞着中华民族,与日寇周旋到底。
他以西方之长,创作出具有民族色彩音乐的作曲道路,给振兴中华文化的崇高事业,指出了新的方向
当人们提起养正,就会想起冼星海,当人们听到《黄河大合唱》那雄伟悲壮的歌声,就会想起冼星海,被他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崇高人格,深深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