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风俗习惯
风俗 跳地戏贵阳是个少族聚居区,各地民族节日丰富,各具。
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三月三”、“六月六”、“跳场”等民族节日,为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提供了极佳的机会。
在民族节日、集会期间及农闲时节,农村要开展演地戏、跳芦笙舞、赛歌、赛马、斗牛等饶有情趣、极富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体育活动。
而那乡间寨上民族情趣极浓的婚俗、酒规、葬礼,也会使游人大开眼界。
如果你有幸参加这些民族节日的话,一定会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浓郁风情。
六月六 “六月六”是贵阳布依族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贵阳市及邻县成千上万的布依族群众便要集于风景秀丽的花溪河畔,穿密林,绕花间,乘游船,吹木叶,唱山歌,尽情欢度佳节。
男女借机向意中人表达爱慕之情。
“六月六”的缘起,有这么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布依族姑娘绣了一幅花开锦绣、香飘长天的青山秀水图。
魔王见此宝图,顿起贼心,前来抢夺。
姑娘和众乡亲苦战七天七夜,终因力量悬殊,六月初六这天,眼看宝图就要落入魔王手中,姑娘急中生智,将图抛向空中,宝图即化为花溪的青山秀水,魔王被气死化为一堆乱石,沉入花溪河底。
此后,为了纪念这位造就花溪秀美山川的布依姑娘,每年六月初六,人们汇集于花溪河畔,载歌载舞,以表敬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名扬省内外的“六月六”歌节。
四月八 “四月八”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其中,规模最为宏大、场面最为隆重、影响最为深远者,当首推贵阳市苗族的“四月八”庆祝活动。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贵阳市及邻县的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云集贵阳市中心喷水池一带。
他们吹响芦笙、箫笛,唱着山歌,跳着苗家舞蹈,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
“四月八”的由来传说甚多,主要是为凭吊“四月八”葬于今喷水池一带的古代苗族英雄,辈辈相传,而成习俗。
如今,贵阳的“四月八”已成为贵阳及其附近苗、布依、侗、壮、水、仡佬、汉等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典。
少数民族男女青年还借此机会,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
芦笙舞 芦笙,是一种古老的竹木制簧管乐器,大的有一丈多,小的不及一尺,管的数目多的有10管,少则单管、双管,最常用的是6管,其音调可雄浑低沉,亦可清脆高亢。
在苗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苗族人民不仅把芦笙作为本民族的代表物,还把它融于舞蹈、音乐中、水、布依、瑶、彝等民族舞中,芦笙舞也甚为流行。
芦笙舞现有曲百首,舞步百余种,其中最常用的有10多种。
这些舞步节奏明快、粗犷热烈。
芦笙舞男吹女跳,或男女自吹自舞,有的舞步吸收了苗族武术动作及高难度杂技动作,为人所喜闻乐见。
芦笙舞成了贵州喜庆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
斗牛 贵阳市郊农村的斗牛,不像西班牙是人与牛斗,而是牛与牛斗的一项农闲娱乐活动。
斗牛的时间是在插秧之后,收获之前的农历六月至八月之间,地点主要是高坡、孟关两个乡。
当地称即将上场参赛的大公牛为“巴郎”,为预祝巴郎胜利,本寨及外寨的亲朋好友均要请巴郎的主人喝酒,叫“喝巴郎酒”,意在壮行。
开场那天的“踩场”是群牛激战的精彩序幕。
铁炮声响过,巴郎牛头系红布,背披亲友赠送给主人的一床床被单,在众人的簇拥下绕场一周。
由于同去踩场的有许多寨子的人和牛,唢呐昂扬,爆竹震天,使得气氛极为热烈,场面极为壮观。
随后一位寨老致词,再取下牛背上的礼品,踩场结束。
斗牛正式开始前,要先经两位牛主人同意,然后才蹄飞角撞,各使绝招,若二牛实力相差大,不久即可见弱者轰然倒地,或落荒而逃;若二牛旗鼓相当,则胜负难分,直至气喘吁吁,口吐白沫。
这时自有管牛老手上场,以绳索竹竿等物拉开二牛,防止伤亡。
斗牛场一般选在四周为缓坡中间是平地的地方,便于人海观望。
花灯 花灯是贵州民间举办的一种载歌载舞的文娱活动。
正月十五晚上,悬挂彩灯,并进行这种活动。
民间称为“玩花灯”、“唱花灯”、“跳花灯”或“花灯”。
民间过年风习的民谚称为“三十夜的火,十五夜的灯”。
花灯大约是在明朝初年,由来自江南及中原、留在贵州驻守和屯耕的军士们传入贵州。
到清朝时期,花灯在贵州已经十分流行。
民国年间,花灯普及到贵州绝大部分的乡村集镇。
贵州花灯包含花灯歌舞和花灯剧(戏)两种艺术形式。
花灯歌舞(俗称“地灯”、“锣鼓灯”或“锣鼓转”等)较简单、短小,无整戏剧情节,主要是抒发某种感情或说明某件事理。
表演时,演员一肌要手执扇和手帕,载歌载舞、歌舞结合。
有时,还要插进韵白(俗称“拉白”)、对唱、轮唱、齐唱、合唱等。
成都的气候,风土人情怎样
一个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的上午,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迈着轻快的步子去了成都的“浣花溪”玩。
一走进大门,我们就看见了一个望远镜似的东西架在柱子上,柱子两侧写着“一元钱看立体电影”我想看一下,便叫妈妈拿出两块一元的硬币,我一块,瑾瑾一块。
我们分别看了“海洋战争”、“万里长城”,真的很立体
我们走在“诗歌大道”两旁,中间雕刻着古今著名诗人的诗句,比如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我向妈妈要了5元钱,买了两袋鱼食,我和瑾瑾各拿一袋,坐在竹栏杆后面的小凳子上。
哇
水里的鱼真多啊,至少有几百条,有红色的、白色的、黑色的各种各样的鲤鱼。
我们迫不及待的我倒了十几颗鱼食出来,撒在水面上,鲤鱼们的嘴巴一张一合,争先恐后的想多吃一点食物。
一条体型庞大的黑色鲤鱼游过来,嘴一张就把剩下的几颗鱼食给吸进鱼肚里了
我们走到了一个湖边。
湖面水平如镜,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出了蓝天,白云。
它像一颗熠熠生辉的大珍珠镶嵌在群山中间,这时,一阵风吹过来,湖面上荡起了涟漪,像一朵绽开的花朵,真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我们吃过午餐,就到了杜甫草堂。
进去后,我们来到了情系草堂,里面有许多文献图片的资料。
然后我们来到了‘大雅堂’,大雅堂门口,有一尊青铜做的杜甫的雕像。
我们进了大雅堂里面有许多用青铜和汉白玉做的诗人的雕像,有李白、陆游、白居易。
。
。
。
。
。
它们姿态不一,有的躺在座椅上,有的在整理自己的胡须……接着,我们去了草堂遗址,进了门,就会看到栏杆中间是一片凹下去的地,地上有很多坛子、罐子。
遗址里陈列了许多挖掘出来的东西,有双耳罐、四耳罐、陶珠、棋子陀螺…。
。
后面有三套古代服饰的仿制品,有宫女穿的,有皇上皇后穿的,有战士和平民穿的,都做得很精致,很漂亮。
我们又去了盆景园,里面有许多花,郁金香有红色的,有黄色的。
梅花有粉色和白色的,闻起来有淡雅的香味。
最后,我们凭着门票去领了两枚闪闪发光的金色的杜甫草堂纪念币。
这次游玩,让我知道了很多知识,比如:知道了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再次来到这座城市,有与第一次不同的深切体会。
初次造访,行色匆匆,没有仔细品味它的内涵之美,没有去挖掘它深深的情韵,没有体味它如此沉厚的文化底蕴。
而这次,就是要慢慢细细地去认知它,了解它,融入它。
第一站,前往浣花溪公园。
上午时分,满怀向往,出门前往。
温润空气,清新怡人。
淡淡的树木清香,萦绕身边。
树叶虽没有夏日绿的清丽,却依然生机勃勃,茂密依然。
看不到严冬的无情,只感受到初春时节的温和宁静。
坐上公车,车窗外,是悠闲行走的人们,不紧不慢的步伐伴着他们呢喃的话语。
在这座城市,处处充满轻松惬意,身心无比放松。
静静看着窗外的林立高楼,宽阔马路,抬眼望着那灰蓝的天空,没有一朵云,纯得让人感到沉静。
到达浣花溪公园,正是正午时分。
本以为游人稀疏,却不想,满目的游人从身边轻轻流动。
沿一条小路,行进而入。
两盘是茂密的树木,低垂的树枝,在肩头绽开一片片绿意。
走着走着,就成为沿着府南河的路径了。
府南河依旧稳静如初。
深绿的河水,看不到一丝波澜。
如一条深绿的丝带静静铺在那里,泛着柔柔的微光。
河边有垂钓的老人,轻轻抛出鱼钩,静坐河畔等候。
沿岸的石阶地带,有三三两两的茶馆。
竹制藤椅,色泽温润。
淡淡的目光驻留在它们身上,想起了外婆家的藤椅:外公悠然的坐在那里,点上一杆旱烟,身前的小桌是一杯苦丁茶。
随着烟雾缭绕,外公的目光也沉淀下来,想着无尽的心事一般……收回思绪,转身继续前行,缓步来到诗歌大道。
一片小型水帘映入眼眸。
清凉的水流不断倾泻,发出悦耳声音。
仿佛也在吟唱不朽的韵律。
水帘后面有一个大鼎,稳稳伫立。
旁边洁白的和平天使,在身边成群掠过,不时降落在行人脚边,定定对望。
目光纯净,模样可爱。
也有游人喂食,拍照,驻留其间,感受祥和的氛围。
前行几步,就是一片暗红色的诗歌墙。
金色的字体醒目端庄,行云流水般在红色的石壁之上无声流淌着。
不少经典诗歌,镌刻其上,成为一面不朽诗歌的华丽篇章。
旁边一座座诗人雕像屹立,洁白雕塑之下是沉稳的黑色基石,用金色字体标注他们的简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沿着他们,我站在了诗歌大道的最前沿。
三千年的诗歌,汇集于此,铺就成一条华美大道。
不同字体,不同年代,不同作者,不同诗句,不同风采,不同个性,却相同着同样优美的韵律,浅唱着淡雅情怀,高歌着激昂歌赋,低吟着柔柔情愫。
那些字,在脚下,凝结沉稳厚重的底蕴,几千年沉积下来的韵味浓浓荡漾开来。
用目光深深将它们重重抚摸,在心底轻轻吟诵这亘古的文字。
心,随着飘离,飘在远古的年代,细细体味当时他们的种种情怀。
小心翼翼地行走,用心细细体会,用情切切感受。
感觉每一步,都沐浴着诗歌万古不灭的光芒。
行走在这条大道之上,踩着优美娴静的韵脚,穿梭在时光隧道之中,它们的清清诗情,也将我韵染,沁入诗歌的素雅香气。
浣花溪公园诗歌大道的诗歌有哪些
以乡土树种,大规格苗木配置,形成公园景观。
公园由万树园、梅园、白鹭园三园组成。
万树山、沧浪湖、阳光草坪、白鹭洲、川西文化观演广场等景区星罗棋布于三园之中。
园内绿化面积达到21万平方米,百年古桂、香樟、马褂木、各种海棠、银杏、芙蓉竹枝繁叶茂,五彩缤纷的鲜花竞相开放,绿茵茵的草坪散发出阵阵清香。
由于特殊的文化背景,浣花溪公园最突出的特色应该就是诗意。
从公园的南大门进入,388米长的诗歌大道庄严肃穆,让人禁不住屏住呼吸。
诗歌大道仅仅是诗歌文化中心的入口,也是展示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长廊,沿着诗歌大道一路走去,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劝天公重抖擞”千古流传的美文佳句,在脚下的大理石上镌刻着。
300多著名诗人的形象、朝代、生卒年,让我们体验着中国古文化的厚重。
诗歌大道左右两边的松柏树丛里,由雕塑家叶毓山“操刀”的25位历代著名诗人的雕像栩栩如生,吸引着游人。
屈原、李白、杜甫三位中国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更像一块丰碑,远远地矗立在大道的尽头。
无处不在彰显着中国古文化的厚重。
在浣花溪公园的河畔和山上,还设有诗歌典故园,包括“关雎恋情”“屈原涉江”“饮中八仙”等8组雕塑展示中国历史上的诗歌典故、诗歌史上重要的历史片段。
诗歌大道的旁边,有一条新诗小径。
长约200米的小径上,或立诗碑,或铺诗砖,展示着现代当代诗人的诗作,分为生命诗篇、爱情诗篇、故乡诗篇等几个板块,镌刻着闻一多、艾青、冰心、徐志摩、舒婷、海子等近现代诗人的诗歌。
一路读来,让人感到诗歌其实离我们很近,诗情诗意原本就围绕在我们身边。
小径中还有一个小小的诗歌广场,其周围是“游人诗墙”。
两边的墙上写着“境由心生”和“坐观云起”,游人可以按规定的程序将自己的诗歌佳作永留诗墙上;或以水作墨,以黄沙石铺就的广场地面作纸,反复书写诗歌。
踏上小桥,口中还有诗歌的余香,眼睛已经被桥下的浣花溪里成千上万条不停游弋着的鱼儿吸引,桥边的游客不肯挪步,这是“浣花观鱼” 处。
每人花2元钱买一袋鱼食,走进七里香低垂的长廊,搬过一个小竹凳子上坐下,隔着篱笆喂鱼,真是让人兴奋的事情。
满湖的鱼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各色的锦里非常活跃地逡巡,一点儿都不怕人。
只要你丢下去鱼食,马上便有成群的鱼儿游过来抢食,大的有40、50公分长,小的有4、5公分。
它们簇拥着,一个个长大了嘴巴向着你,象嗷嗷待哺的小孩子。
赶紧再撒下一小把鱼食,只见刚才几十张小嘴、上百张小嘴巴飞快地闭合,一下一下,同时动作,好像在和你说话
场面非常之壮观
非常有趣,一会大约都吃完了,脑袋一沉一沉,四散着又找新的鱼食。
如果没有马上投新的鱼食,它们中的一些四散着游走,但是总有一些在你周围,不肯走的鱼在水面上浅浅地游着,嬉戏着,追逐着,一张一翕的嘴巴仿佛在和你说话。
沧浪湖与万树山是浣花溪公园的另外两处景点。
万树山位于公园西南部,以一座人造山为主,植入密林,占地6.5万平方米,并配以“万竹广场”、“川西民俗文化广场”,锦水绕行其间,山体形态变化丰富。
绿化分为春、夏、秋、冬四景附以阳光草坪和花卉相衬,营造出“绿竹通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境。
秋天的万树山没有层林尽染的壮观,倒有芙蓉花开的美丽。
沧浪湖主要由“草堂入口广场”、浅滩、溪流、小岛和一座位于岛上的景观建筑“浣花居”组成,营造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意境。
讲《诗经静女》改写成诗歌(一定要原创)
藏哪呢
你
角楼里站满我的脚印,却看不见你的身影。
藏住了让我找不到你
听不见你的声音,看不见你的身影。
我徘徊在角楼里。
姑娘温柔溢满我心,娴静映入我眼里。
还记得那一管乐鸣,红得像你送我时脸上沾满的霞晕。
这小东西,真让我欢喜。
野地里的茅草芽,沾满爱的露滴。
晶莹得像你闪烁的眼睛,美得出奇
我收好它贴进心里。
不是因为柔了我的掌心,美了我的眼睛。
而是因为,给我的,是你。
(注:《溪之梦》是花溪河畔一个中学校刊名,《改写》是该校高二(4)班学生张耀鹏所写)
贵州花溪导游词帮帮忙啊
不好好的学习,就知道泡妞,十里河滩明如镜--花溪花溪公园是贵阳市郊著名的景区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天然秀美。
园内山环水绕,天然凝碧,竹树繁茂,四季花香。
里面还有著名作家巴金当年与萧珊新婚度蜜月时的住处,历代文人和国家领导人留下许多诗词题咏。
陈毅元帅1959年游花溪时,就兽赞美道: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
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
生动逼真地把花溪公园的特点概括了出来。
花溪地区风景名胜很多,四点一线风景区,只是其中一部分,它包括花溪公园、花溪湖小三峡、镇山民俗文化村以及天河潭景区,整个行程12千米左右。
在一天之内可欣赏到不同景色,领略到不同风光。
花溪湖上小三峡的最大特色是清幽秀美。
湖上碧波荡漾,水鸟飞鸣,两岸峭壁高耸,造型各异。
那里的三峡--鬼斧峡,巨猿峡,半边山,不但雄奇峻秀,而目缠绕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
湖上泛舟,你可以体味风过湖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趣。
镇山民俗文化村的最大特色,在于民族风情和自然生态的古朴淳美。
村寨内有布依族古朴凝重的石头建筑群落,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和民族歌舞,还有风味别致的农家饭,使你享受到在城市中难以得到的乐趣。
天河潭景区的最大特色,是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的奇幻优美。
景区内不但山水相连,水中有洞,洞中有谭,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钙华滩瀑布群和古老的水文化遗址。
难怪游客说它兼具龙宫的特色、织金洞的风采和黄果树瀑布群的韵律。
以上四个景点像四颗明珠,被花溪河一线贯穿。
是清澈碧绿的花溪河水,把天然秀美的花溪公园、清幽峻美的小三峡、古朴淳美的镇山民俗文化村、奇幻优美的天河潭串连在一起,成为一条美丽的珍珠链。
欢迎大家来这里采珠。
1.花溪公园 花溪公园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中心17千米,交通十分方便,每年来这里旅游的人数都在百万人以上。
如果把贵阳市比喻成一位健美的姑娘,那么花溪公园便是她秀发上的一朵鲜花。
别处的公园,往往是三分山水,七分打扮,而花溪公园,则是七分山水,三分打扮。
它把天然秀美的风姿与巧妙浑成的人工装饰,结合得天衣无缝。
花溪公园是四点一线风景游的第一站。
花溪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
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洁净,环境宜人,一年四季都可来游。
花溪区人口有31万,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为10万,多种文化成分在这里交融。
公园附近,环布着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省委党校以及许多中小学校和科研机构,所以这里又是贵州省著名的文化社区。
也许有人会问,这里为什么名叫花溪?是不是因为花间有水潺潺流,溪边有花时时香呢?这也算一种解释吧。
其实,花溪原名花仡佬。
为什么叫花仡佬?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花溪在历史上兽杂居着汉、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其中,仡佬族人特别喜欢着花衣,以族命名,所以这地方就叫花仡佬。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不是以族命名,而是以集市得名。
花溪原来有个很大的苗族寨子,寨中苗族自称花苗,后来其他兄弟民族陆续迁到附近,人口增多,这里便出现了一个购销两旺的牛马市场,人们就又把它叫做牛场。
牛场在花苗语言中叫做革略。
革略与仡佬发音相似,时间一久,便又叫做了仡佬。
仡佬前面加上花苗的花字,所以就变成了花仡佬。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1638年曾在花溪旁边经过,他在日记中写道:大溪自西南峡中来,至此东转,抵东峰(今大将山)下,乃折北而去。
有九拱巨石梁,南北架溪上,是为花仡佬桥……可见,至少三百多年前,这一带就叫做花仡佬了。
花溪风景区的开发,始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
那时,当地士绅周奎父子,在这里依山建亭,堵水为潭,叠石为坝,广植花木,一些文人雅土常在此处流连赏玩。
1937年,当时的贵阳县县长刘剑魂觉得花仡佬其名不雅,经与地方人士共议,决定保留花仡佬的花字,加上溪水的溪字,所以便更名为花溪。
刘剑魂当年在济番桥(今花溪大桥)桥边书写刻石的花溪二字,现在已不能见到了,但他吟咏花溪的许多诗文,却留了下来。
比如,他赞美花溪是水中华阁连瑶栋,云里清溪绕翠峦。
万缕夕阳红杏闹,一笠春雨绿蓑寒。
这与陈毅元帅写的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正好前后映照。
花溪公园虽然在解放前已粗具规模,引来过无数达官显贵,文入学士,但是真正得到扩建、保护和发展,还是解放后的事。
如今,公园面积已达55公顷,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放鸽桥原名放鹤桥。
20世纪30年代,刘剑魂就在诗中写道:倚天亭下云归壑,放鹤洲间月过桥。
当时只是小木桥,解放后才建成了水泥桥。
据说在50年代,前苏联专家常在此处放鸽,所以又名为放鸽桥。
桥下这些花草茂盛的小洲,统称芙蓉洲。
从花溪大桥到芙蓉洲,河水平缓,碧如翡翠,加上那岸边的绿杨,那河畔的水草,那水上的奇石,那水中的树影,既像一卷满纸清新的画,又像一组苍翠欲滴的诗。
我们面前这幢小巧别致的建筑物,是憩园别墅(原名小憩,又名东舍)。
抗日战争时期,不少知名人土路经贵阳时,都来这里游览过。
这小憩便是巴金和他夫人萧珊,1944年结婚度蜜月时小住过的地方。
当年,这里还只是一个小小客栈,只能借宿,不供应饭食,巴金和萧珊常常往返于小憩和花溪小镇之间。
就在这里,巴金写下了他的著名小说《憩园》。
书名来源,也许便与这里的地名有关。
告别憩园别墅,前面要过的跳墩叫百步桥,它旁边的那些小瀑布,叫桃花滩瀑布。
这里水清如镜,游鱼、水草、砂石,历历可见。
河水上游的那一段,两岸桃林成阵,花开时灿如云霞,花谢时落英续纷。
那些瀑布水,宛如乡女浣纱,莹白如雷,轻柔似梦;那哗啦啦的水声,宛如荒纱女的欢笑。
麟山是公园的主峰,虽然只有54米高,但青石嶙峋,树木苍翠,好似一头绿毛纷披的麒麟,翘首云天,所以自古便有云卷青麟的美称。
山半腰的那个小洞叫飞云岫,洞边的亭子叫飞云亭。
河对面的那山,叫龟山,它位于公园中心处。
与龟山隔水相望的,便是凤山。
这边起伏蜿蜒的几个小山岗,叫蛇山。
麟、凤、龟、蛇,四座山峦,小巧玲珑,各有特色。
下山来到坝上桥,桥下激流飞泻,抛珠溅玉。
下游的那一湾碧潭,是人们划桨泛舟和游泳的好去处。
桥的这方,竹影轻摇,粉墙隐约,里面是建筑精巧的西舍。
解放前,蒋介石、何应钦和一些国民党的要人,普在那里小住过或聚会过。
解放后,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李先念、胡耀邦、董必武、***、李鹏、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在那里下榻或游览过。
这一带是花溪公园极富文采的一段,董必武副主席1959年就在游花溪诗中说道:桥临坝上行观水,亭倚岩头欲近仙。
公园中心在龟山脚下。
这里花木扶疏,碧草成茵,游人常在此地品茶、下棋,闹中取静。
请看这座棋亭和那块诗碑,诗碑上刻着陈毅元帅当年题写的诗句:花溪棋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费推敲;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棋最高。
龟山背后还有牡丹园和竹莲池等许多花圃园林。
这些花圃园林,生长着数百种名花异卉,春天桃李争艳,夏天莲荷吐瑞,秋天菊桂飘香,冬天寒梅傲雪。
好花引得彩蝶来。
花溪的河边,山上,还盛产彩蝶,品类达200多种,其中,不少属于蝴蝶中的珍品。
每逢阳春三月,花前树下,草地竹丛,蝴蝶成双成对,成群成片,给花溪山水又平添了另一番情趣。
花溪的山水这么美,有人说小鸟把它唱成了歌,蝴蝶把它描成了画,游客把它读成了诗,相信花溪公园的美已留在了朋友的心中。
2.花溪湖小三峡花溪湖小三峡是四点一线的第二站。
未到小三峡之前,可先去平桥和黄金大道看看。
这好比欣赏一部精美的音乐作品,应该先有序曲,听过序曲再去欣赏小三峡,更能感受小三峡的清幽俊美。
平桥距花溪公园1千米,它在花溪河的上游。
这里两岸垂柳依依,绿树婆娑,河水平缓得让人看不出它在流淌,是游泳爱好者的乐园。
岸边岩壁上,那座掩映在碧树丛中的楼房,名叫碧云窝。
碧云窝里羡深居,日月悠悠挂柳丝。
它和花溪宾馆的其他建筑物,都隐藏在花木深处,以前是接待国内外重要宾客的地方。
脚下的这条林阴道,叫做黄金大道。
两排法国梧桐盛夏时遮天蔽日,形成一条清凉的绿色通道,是天然的消夏避暑胜地;秋天它又成了一个金色长廊,黄灿灿的落叶驾着秋风徐徐坠地,人踩在上 面,好像踩在席梦思上,柔软而富于弹性。
黄金大道与河流中央的那些小桥、亭阁、花洲、水草,构成一个静温而幽雅的世界,使你的脚步也情不自禁地变轻起来,生怕打扰了这种宁静。
这一带,是情侣们常来寻梦、拾梦的地方,所以又被叫做情人大道。
攀上石梯来到花溪水库,这里也是小三峡的起点。
这块地方,原来是狭长的河谷,20世纪50年代筑起大坝,就成了现在的花溪湖。
陈毅元帅也曾有诗记载:围寨水库已峻工,莲花山峰被削平;湖水碧绿三十里,夹岸桃花照眼明。
大坝石边的山峰上,树丛里有座石营盘,那是一处古战场的遗址。
传说那是三国时期南王孟获部下留下的;也有人说,它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引兵攻打贵阳时留下的。
据史书记载: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曾进入贵州,与本省的苗族起义军、汉族号军曾多次联合攻打贵阳,盲逼贵阳南郊,有一次还占据了离这里很近的中曹司一带。
所以第二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还是难于断言。
贵州的这类历史古迹很多,有兴趣的朋友以后可以作些专门研究。
上船游湖,航程全长8千米,沿途要经过三个峡:鬼斧峡、巨猿峡、半边山;直达民俗文化村--镇山村,领略山的峻秀、湖的清幽、民族风情的淳厚。
两岸的那些山寨,多半是布依山寨。
布依族的先民,来源于古代百越人中的一支,早在远古,他们就从东南沿海陆续向内地迁来。
正因为从沿海迁来,所以布依族多居住在依山傍水的地方,而且他们善于就地取材,房屋也多由石头建成。
布依族的服饰多为青色、蓝色和白色,洁净淡雅,朴素大方。
妇女的衣袖、裤脚大多绣着美丽的花边,腰间常系一条花围腰,并且喜欢戴手镯、项圈、头簪等银饰。
布依族节日很多,在花溪一带,最著名的节日是三月三和六月六。
三月三是人们在春天共祭神树,祈求丰收的节日。
六月六是他们载歌载舞、谈情交友的盛大节日。
布依族民情风俗中,最有趣味的是对歌。
他们的生产、生活,特别是恋爱婚俗,都与对歌分不开,俗称男女结交歌为媒。
每逢赶场或节假日,男女双方常常通过问姓歌来相互认识;再唱赞美歌,以加深了解;分别时再唱约会歌,商定下一次的相会。
请听这首情歌是这样唱的,女方唱:有心爬树爬到巅,有心放水放到田;有心连妹连到老,莫学阳雀叫半年。
男方唱:刺梨花开寨子边,天天想妹夜难眠;哥愿变颗小纽扣,永远缝在妹胸前。
布依族的情歌很美,和花溪湖的山水一样醉人。
好山,好水,还要有好心情来消受,否则,便对不起花溪湖了。
你看这湖水,绿得多么痛快,绿得多么潇洒,绿得令人赏心悦目,绿得把你的一切烦恼、一切杂念都荡涤得无影无踪。
还有这空中水鸟,湖上清风,或绕船而飞,或扑面而来,静温中又透出无限生机。
回头看一看走过的山景,那座山峰多像一匹巨大的骆驼,头和驼峰都很逼真。
即便是习惯了沙漠生活的骆驼,也还是羡慕山清水秀的地方。
两岸岩石已变得陡峭起来……这就是小三峡中的第一峡--鬼斧峡。
它怪石穿空,头角峥嵘。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任何语言形容都是无力的。
小三峡的第二峡叫巨猿峡。
据说以前两岸原有不少野生动物,特别是猴子最多,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它们的踪迹了。
两岸岩石形如只巨猿之头,它们一雄一雌,隔水相望,好像是要注释李白的诗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不过,李白过的是长江三峡,顺流而下,壮哉,快哉;花溪湖小三峡是在平静的水中泛舟,优哉,游哉。
这里虽没有长江三峡雄伟,但长江水绝对没有这里澄碧、清澈。
前方湖面有一处险岩,名叫老鹰岩,终年有老鹰在上空盘旋。
传说古时候这里曾是天葬之地,所以老鹰云集。
现在虽然没有天葬习俗了,但老鹰仍爱在此筑巢。
鹰击长空,鱼跃深水,前者的形象已经写在那面白色岩石上了,后者则游动在我们的船前船后。
花溪湖的鱼,肥嫩鲜美,朋友们可以在镇山村品尝。
这里是小三峡的最后一峡--半边山。
岸边这面绝壁,倚天而立,陡如刀削,从不同角度观看,形状都各不相同。
人们说它像雄狮卧湖,又像金龟望月;它有时还会挂一片云,缠几缕雾,那形象就又变样了……半边山的由来,流传着许多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嫌夜郎古国山多,阻碍了秦中央与西南夷的交通,于是,下令众山自动迁往东海安身,并且手持神鞭驱赶,派出大将日夜监督执行。
但是,秦始皇鞭长莫及,众山迟迟不肯听命。
更有一座山峰,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丝毫也不肯离开故乡半步。
因此,惹得秦始皇大怒,一气之下,他亲自赶到这里,猛抽一鞭,只听得哗啦啦一声炸响,电光闪过之后,此山被劈成了两半,一半留在原处,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半边山,另一半却不翼而飞……那么,它飞到哪里去了呢?请看船后那粼粼碧波中的倒影,不正是半边山的另一半吗?原来它飞走以后,又悄悄回到这里。
现在,它们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山与水相连,是那么依恋,那么缠绵。
你听,那浪拍山岩的回声,正是它们说不完的喃喃细语,道不尽的离别相思……其实,花溪湖两岸峭壁,是因为地壳运动而形成的。
亿万年前,花溪这一带原在洋之中,后来由于不断的地壳运动,使陆地升出海面,后来又下沉到海中,最后又升出海面,这样反复升降,岩层断裂下陷,加之地下水的溶蚀、切割和地表水的冲刷以及风化作用,所以就形成了这里的峭岩绝壁。
花溪湖小三峡之游,就到此结束。
请看前面,掩映在绿荫丛中的半岛上,有一个美丽山寨,那便是镇山村,它是四点一线风景游的第三站。
与半边山和镇山村隔水相望的是李村。
李村是新辟的民俗文化旅游点,必须从悬崖峭壁间的石径--一线天攀登上去才能到达。